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6《充气雨衣》(共含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蔷薇中开出的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默读课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卡片认读生字。
⑵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游戏识字: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
⑷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
⑸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
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板书设计:
想旋转起来的裙子 想塑料救生圈
?→(板画)? →(板画)称赞
做 雨衣 做充气雨衣
(板画)(板画)
作业布置: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流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板书设计:
大家好,我是充气雨衣,是四年级的小林发明的。你们一定会问,小林为什么发明我?好吧,我就告诉你们吧!因为小林同学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风一吹,冷极了。
发明我——充气雨衣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林躺在床上想:怎样才能让水不滴到裤腿上呢?
第二阶段:“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舞蹈,小林受了启发,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诞生了!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第三阶段:小林去游泳,看到漂浮着的救生圈,有所感悟,回家后,他剪下救生圈的气门,买了塑料膜,又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忙压成了一个气囊,气囊吹起来,和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差不多。
在儿童节用品展览会上,我——充气雨衣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好啦,我要去看天气预报了,看看什么时候小林能再次穿上我去显摆显摆。
我要告诉你们,我是充气雨衣,我跟别的充气雨衣可是不一样的,我是被一位叫小林的男同学造出来的,还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受到大家的称赞呢! 小林很会思考和观察,才把我造出来。造我的时候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一个下午放学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小林和同学们一起,顶着大雨往家走,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流到裤腿上,冷极了!小林想:得把雨衣改一改。 第二个阶段是在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小林看见女同学穿着裙子在舞台上旋转,小林观察着女同学们旋转的裙子,很快就把我造好了。可是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第三个阶段是放暑假的时候,一个朋友请他去游泳。到了那里,小林看见气囊吹起来了,他想,如果把铁丝全换成气囊不是更好吗!接着,很快就又把我造好了。 就这样,我就成了一个能充气可折叠的充气雨衣了。
在小明下午放学的时候,外面下起了大雨,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回到家里妈妈让小明睡觉。 小明躺在床上,想把雨衣改一改吧。
放属假了,小明和同学去游泳,他拿出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圆了。
小明心想;把雨衣的边卷起来不就可以了吗?他不想游泳了。
换好衣服就往家跑,回到家里他把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后,帮小明把雨衣的边粘上,请加工店的叔叔按了个气门充气,雨衣做好了。
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明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轰隆隆,轰隆隆,随着一阵阵春雷,小林把我披在身上,可我才刚刚到小林的裤腿上,他被风一吹,冷极了!晚上,他一直想把我改一改,不能让雨流到裤腿上。
第一次,主人用铁丝圈缝在我的下摆上,我虽然很疼,但我还是忍住了,主人把我做好了,可他怎么也不能把我叠起来,主人叹了一声气,说:“得改一改才行。”主人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放暑假了,小主人和同学去游泳,他们开始吹救生圈了,救生圈渐渐地变成了圆球。小林眼睛一亮,想:“要是用救生圈代替铁丝圈,这样既不会伤到雨衣,也不会被水弄到。
小林马上跑到家里……新的我做好了。
下雨的时候,不管我走到哪里,都很光荣呢!
★ 《烟雨衣》
★ 送雨衣作文
★ 关于雨衣的广告词
★ 作文之爸爸的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