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植树节的来历简写50字 关于植树节的由来简介(共含7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iaohenn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目录
植树节起源
植树节历史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提倡植树的宣传标语
植树节起源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但清明的习俗不止是植树一个,清明也还不是法定的植树节。近代法定的植树节则起源于美国。1872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决定自1885年起,每年4月22日为州植树节,以后美国各州以至世界各国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确定各自的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返回目录
植树节历史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返回目录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3月12日是我国自己的植树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一棵树可以生产200公斤纸浆,而这些纸浆如果要生产卫生纸,则至少有重为100克的卫生纸750卷。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造福人民的一项伟大事业。
多年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蓬勃开展,对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加快绿化国土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树造林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后人造福的一件大好事,参加植树既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更绿、更美。
<<<返回目录
提倡植树的宣传标语
1. 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哦!
2.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3. 造林就是造钱,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富。
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植下一棵树,收成万点绿。
5. 红花绿柳虽禁得住风吹雨打,细枝嫩叶又怎奈得手脚摧残。
6. 植树造林,平衡自然生态;开源增产,促进社会文明。
7. 植树造林,绿化_大地;栽花种草,点缀雄镇家园。
8. 植树节,人人来参与,添一片绿色,建美丽家园!
9. 用我们的双手栽下漫天的绿色,用我们的心灵守望五彩的家园。
10. 树木是阻挡风沙的卫士,如果不想让世界成为沙漠,那么就植树吧!
11. 植树节,你也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长出美丽的头发来!
12. 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13. 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跟贫乏的沙漠。
14. 植树节,你也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世界更美,让环境更绿!
15. 爱林、造林,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6. 建环保型国家,少烟少气少垃圾 你献一点绿,我献一点绿让绿成为生命主旋律。
17. 三月十二植树节,大家都来种小树,一棵二棵三四棵,种下之后施施肥,小树才能变大树,人人都来动动手,绿化地球靠大家。
18. 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19. 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明天,收获起一片绿色。
20. 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21. 播撒一片绿色让世界更美,爱护万千树木让你我同行。
22. 护花护草护绿人人有责;摘花伐木毁绿人人受责。
23. 地球的保护伞——森林,失去它就带来无穷的灾难。
24. 你献一点绿,我献一点绿让绿成为生命主旋律。
25.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有了碧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26. 植树造林子孙富插青播绿华夏春。
27. 种槐栽柳,富水长流。
28. 众人爱绿护绿,地球常绿永恒
29. 竹子无皮,四季能移。
30.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31. 双木成林染尽山河,独苗虽绿怎抵风沙。
32. 万里长城抵御外敌,绿色长城造福人类。
<<<返回目录
植树节宣传口号大全
什么是植树节
我们都知道,春季和秋季是造林季,其中,春季是植树造林最好的时间点。因为,这时气温回升、降雨量逐渐增多、树木开始从冬季的“休眠”状态复苏,容易成活。
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今年则是41个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的以宣传保护森林,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通过 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森林爱护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 林,造福子孙后代。
返回目录>>>
植树节的来历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返回目录>>>
植树节的意义
树是地球的肺,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护树林、保护树木,让都市的生活添一分绿色!保护树木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但是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植树节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种一棵树那么简单。植树节向我们表达的意义不仅是要多种植树木,而是要培养我们广大市民爱护自然、低碳生活的一种理念。
返回目录>>>
植树节宣传口号大全
1、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2、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3、生命在于绿色,盼望在于绿色。
4、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5、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收成起一片绿色。
6、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7、各国各地都植树,地球家园人人护。
8、参加绿色举动,掩护漂亮家园。
9、树木棵棵种,绿荫点点阴。
10、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11、生儿生女靠教养,植树造林靠抚育。
12、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13、植树造林,绿化甬江大地;栽花种草,点缀雄镇家园。
14、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15、你献一点绿,我献一点绿让绿成为生命主旋律。
16、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17、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18、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9、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20、植树不仅是312,而应当是365.
21、护花护草护绿人人有责;摘花伐木毁绿人人受责。
22、穷山恶水,青山绿水。
23、三月十二植树节,大家都来种小树,一棵二棵三四棵,种下之后施施肥,小树才能变大树,人人都来动动手,绿化地球靠大家。
24、要叫树成林,把好护林关。
25、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6、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27、年年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
28、绿色家园,人人共创;掩护树木,人人有责。
29、咱们共植树,四海皆绿荫。
30、三分种树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险。
31、人从众团团聚圆,木林森茂茂密密
32、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33、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跟贫乏的沙漠。
34、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35、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36、推进绿色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
37、撒下一点绿色,播种一片绿意。
38、树木棵棵种,绿荫点点阴。
39、人怕伤心,树怕伤根。
40、干净从一点一滴抓起,习惯从一举一动养成。
返回目录>>>
● 植树节来历和意义
公历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也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孙中山特别关注植树造林事业,并将之视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19,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民谚常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我们应该提倡把这项任务列入清明节活动的范围,并通过清明植树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返回目录>>>
● 植树节起源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但清明的习俗不止是植树一个,清明也还不是法定的植树节。近代法定的植树节则起源于美国。1872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决定自1885年起,每年4月22日为州植树节,以后美国各州以至世界各国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确定各自的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返回目录>>>
● 植树节历史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新中国成立之后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邓小平提议下,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
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返回目录>>>
● 植树节的意义
1、植树造林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2、植树造林可以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还能改善气候状况,茂密的树冠可以遮盖阳光的照射,将20%左右的热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热量被树冠吸收。此外植物蒸腾作用的维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由于树林内空气湿度大,热容量大,风又小,因此温度变化是比较缓慢的。
返回目录>>>
什么是植树节?
我们都知道,春季和秋季是造林季,其中,春季是植树造林最好的时间点。因为,这时气温回升、降雨量逐渐增多、树木开始从冬季的“休眠”状态复苏,容易成活。
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今年则是41个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的以宣传保护森林,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通过 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森林爱护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 林,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的来历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一:植树节的意义50字
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二:植树节的意义50字
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
三:植树节的意义50字
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
四:植树节的意义50字
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五:植树节的意义50字
树是地球的肺,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护树林、保护树木,让都市的生活添一分绿色!保护树木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但是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植树节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种一棵树那么简单。植树节向我们表达的意义不仅是要多种植树木,而是要培养我们广大市民爱护自然、低碳生活的一种理念。
【植树节宣传口号大全】
1、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2、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3、生命在于绿色,盼望在于绿色。
4、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5、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收成起一片绿色。
6、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7、各国各地都植树,地球家园人人护。
8、参加绿色举动,掩护漂亮家园。
9、树木棵棵种,绿荫点点阴。
10、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11、生儿生女靠教养,植树造林靠抚育。
12、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13、植树造林,绿化甬江大地;栽花种草,点缀雄镇家园。
14、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15、你献一点绿,我献一点绿让绿成为生命主旋律。
16、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17、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18、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9、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20、植树不仅是312,而应当是365.
21、护花护草护绿人人有责;摘花伐木毁绿人人受责。
22、穷山恶水,青山绿水。
23、三月十二植树节,大家都来种小树,一棵二棵三四棵,种下之后施施肥,小树才能变大树,人人都来动动手,绿化地球靠大家。
24、要叫树成林,把好护林关。
25、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26、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27、年年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
28、绿色家园,人人共创;掩护树木,人人有责。
29、咱们共植树,四海皆绿荫。
30、三分种树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险。
31、人从众团团聚圆,木林森茂茂密密
32、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33、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跟贫乏的沙漠。
34、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35、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36、推进绿色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
37、撒下一点绿色,播种一片绿意。
38、树木棵棵种,绿荫点点阴。
39、人怕伤心,树怕伤根。
40、干净从一点一滴抓起,习惯从一举一动养成。
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
我国的植树节是3月12号。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3月12号这天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中国的植树节由林学家韩安、凌道扬等倡议设立,最初确定在4月5日清明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如今生态环境的恶化,污染的加剧,资源的过渡开发,如果我们的家园已经千疮百孔,所以植树节的意义越发重要,建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观念,植树造林,
修复生态、增加森林资源,建设美丽中国。
植树节的习俗
每年的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节日那一天学校、政府等都会动员群众参加植树活动。并举行植树节相关活动为大家科普树林的重要性。
植树节还成为了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
植树节现状
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而且植树节还成为了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
植树节简介由来以及各国植树节小常识
植树节简介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
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植树令: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民国政府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由来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满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中国植树节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15年7月31日 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从此,义务植树作为一项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被付诸实施,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全国持续开展了26年。全民义务植树26多年来,党和 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全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我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 年,全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中国正在实施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
各国植树节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为植树节;朝鲜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泰国把国庆节定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意大利每年1月21日为植树节;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举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在这些国家中,美国的植树节最早,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872年4月10日,由内布拉斯加州一新闻记者发起美国第一个植树节。当天,内布拉斯加州全境种树超过100万棵。
巴西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内,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2%以上。尽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树造林。巴西政府对森林资源采取合理开发的同时积极鼓励人们植树造林。
为了积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11月8日在内罗毕发起“为地球植树:10亿棵树运动”。这一运动计划2007年在全球种植最少10亿棵树。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
法国于1977年规定每年3月为法定的“植树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
日本于1922年规定每年4月1~7日为绿化周,4月3日(神武 祭日)为植树节;4月29日是该国的绿之日,也可以被当作该国植树节
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
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
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也是国庆日)
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日;
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斯里兰卡: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树节;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美国: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
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
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
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举行;
瑞典:每年3月举行森林周活动。
★ 清明节的由来简写
★ 植树节倡议书
★ 植树节日记
★ 植树节策划书
★ 植树节祝福语
★ 植树节作文
★ 植树节童谣
★ 植树节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