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诚信故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inNombre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教育孩子的诚信故事(共含7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inNombr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育孩子的诚信故事

篇1:教育孩子的诚信故事

【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前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留下污点。

篇2:关于诚信的教育故事

十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亲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四周再看,他的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王子的身上,早已经全部冻死了。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赤诚相待 闲邪存诚 修辞立诚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篇3:教育孩子诚信做人方法

教育孩子诚信做人方法

教育孩子诚信做人方法有哪些?要教育还在应该怎么做呢?看看下面吧!

一、孩子说谎要先搞清原因再处理

孩子说谎的原因有很多,家长不能遇到孩子不诚实就直接教育,需要先搞清孩子说谎的原因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有时候孩子说谎可能只是因为年龄特点,孩子在2、3岁的时候,分不清楚现实和幻想,所以经常把幻想的当做实话说出来,这时候不要说他说谎,只要让他慢慢知道什么是现实的什么是幻想的就行了,慢慢引导他。

二、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认知错误而不是接受批评

孩子撒谎了,家长肯定会很生气,想教育一下孩子。

但在教育前希望家长认清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还是单纯为了批评孩子。

各位家长会说,当然是教育孩子。

那么,既然是教育孩子家长就需要注意一下方式的选择和教育内容了。

孩子说谎了,家长应该针对问题点来解决,而不一味批评孩子或事情,让孩子失去了自尊心。

您可以这样与孩子讨论:“如果你说出当时发生的事,妈妈会更高兴,可是你刚才说的话,好像不是真正发生的事,你愿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点好吗?”使用开放式的问题,预留一些空间给孩子,将可以给他更多的帮助。

三、合理把握惩罚的度

针对孩子不同的错误,家长应该选择合适的度去惩罚孩子,不可过重不可过轻,不过过细不可过放纵。

家长对孩子的小过失往往过于苛刻,孩子就会试图掩盖实情,以逃避惩罚。

这些家长如果不消除孩子的恐惧,认为孩子是在故意撒谎,进而更严后地斥责孩子,反而会促使孩子更坚定地掩盖过失。

久而久之,真的可能养成说谎的坏习惯。

所以,家长不要随意惩罚孩子偶然的过失,而是应该耐心向孩子分析造成过失的原因,帮助孩子处理过失造成的后果,孩子就不会因为害怕而说谎。

相反,如果为逃避惩罚而说谎的行为习惯,再和不良的个性特点结合,则可能导致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蓄意欺骗说谎。

四、勿以恶小而纵容

孩子有时候会撒一些很小的慌,而往往有些家长认为这些不伤大雅就没有及时地纠正,而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

这是绝对错误的'行为,不及时纠正会让孩子认为这样没问题,久而久之实则是帮助孩子养成不诚实守信的坏习惯。

五、顾及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撒了谎,家长最好不要正面去指责孩子,尤其不要在公众场合去指责,很容易伤其自尊。

应该通过一些有启发性的故事等方法让孩子去认识感受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对其错误进行指出并引导其改正的方法,这样不会造成叛逆和恶性循环。

六、做好家庭榜样

在孩子7岁以前,通常是只认行为而不认语言的。

并且,孩子一些习惯的养成也是模仿学习而不是说教学习。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行为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

七、教孩子分清诚实与善意的谎言

教孩子要诚实守信并不是要孩子所有事情都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说出来,有些时候事情本身并无对错,但如果不顾及社交关系而直言直语也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都属见仁见智,本无所谓对错。

比如个人的衣食住行,䄣穿衣戴帽,兴趣爱好等等。

许多自认为有话直说是诚实、真诚的表现,其实是简单的用自己的观念和习惯去徇别人的态度与行为,一遇到不对自己味口的事,立刻就去指责别人,实际上这并不是对他人善意的真诚,只是自我不悦情绪的随意宣泄。

篇4:8个教育孩子经典故事

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禅师,一天的晚上,他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了。

没过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一会儿,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的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这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自己,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篇5:8个教育孩子经典故事

一个人一生之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谈的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犯人这样写到: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一位著名人士这样子写到: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说:“我把门前的饿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篇6:8个教育孩子经典故事

一位印度传教士辛格,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约8岁,小的1岁半左右。据推测,她们是在半岁左右时被母狼带到洞里去的。

辛格给她们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当她们被领进孤儿院时,一切生活习惯都同野兽一样,不会用双脚站立,只能用四肢走路。她们害怕日光,在太阳下,眼睛只开一条窄缝,而且,不断地眨眼。她们习惯在黑夜里看东西。她们经常白天睡觉,一到晚上则活泼起来。她们完全不懂语言,也不发出人类的音节。她们两人经常动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与他人接近。她们不会用手拿东西,吃起东西来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和狼一样用舌头舔。

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辛格夫妇异常爱护她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小的阿玛拉的发展比大的卡玛拉的发展快些。进了孤儿院两个月后,当她渴时,她开始会说“bhoo(水,孟加拉语)”,并且较早对别的孩子的活动表现兴趣。遗憾的是,阿玛拉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玛拉用了25个月才开始说第一个词“ma”,4年后一共只学会了6个字,7年后增加到45个字,并曾说出用3个字组成的句子。进院后16个多月卡玛拉才会用膝盖走路,2年8个月才会用两脚站起来,5年多才会用两脚走路,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爬行。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篇7:8个教育孩子经典故事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若能诚心诚意地依止一切高尚人士,于知识渊博的学者前常常询问请教,交结忠厚、重义气的人,就能常时感受安乐。

教育孩子的5个精彩励志故事

诚信故事3个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教育孩子心得

教育孩子经验总结

教育孩子成功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高考写作素材: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诚信故事演讲稿范文

诚信的故事读后感

教育孩子的诚信故事(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教育孩子的诚信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