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好玩的多米诺骨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iaoo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好玩的多米诺骨牌(共含9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iao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班科学:好玩的多米诺骨牌

篇1:大班科学:好玩的多米诺骨牌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多米诺骨牌的玩法,会玩游戏,会距离相等地排列。 2、通过尝试,知道排列时距离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能够有耐心不气馁。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活动准备:骨牌、ppx课件、记录表、笔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激发兴趣。1、幼儿自由玩骨牌、大胆探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玩具,你们玩过吗?它叫什么名字?(教师介绍多米诺骨牌)你们看,他们都是木制的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所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骨牌。如果我们不看上面的图案,你可以怎么玩这些骨牌呢?(幼儿自由探索)二、教师演示,了解骨牌的玩法。1、刚才你是怎么玩这些多米诺骨牌的?2、老师刚才也和你们一起玩了这些骨牌,看我是怎么玩的?(出示第一张ppx——把骨牌一个跟着一个站在一条直线上,就像我们排队做操一样),我一共玩了三次,(出示ppx2、ppx3)看我每次玩的方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比较教师记录——1、骨牌之间距离很大,超过了一个骨牌的长度;2、骨牌一个挨着一个,距离很小;3、骨牌之间距离不大也不小,和一个骨牌的长度差不多)3、答疑猜想:看,这里有个问号,就是要考考你们,如果我轻轻地推倒第一块,而且只能推一次,你们觉得哪一组的骨牌会有规律地一个接着一个全部倒掉?(幼儿猜测)三、大胆验证、勇敢尝试1、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到底谁的想法是正确的呢,你们看,这里有一个小手,就是请小朋友来动手试一试。请你去试一试这三种排列方法,然后轻轻地推倒第一块骨牌,记住只能推一次,看哪一组骨牌会有规律的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来。别忘了,这三种方法都要试一试哦!(幼儿实验)2、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3、提升:1、为什么间距大的时候骨牌不会有规律的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来呢?2、集体验证比较第二、第三种方法。小结:原来只要将骨牌按照一定的间距一个跟着一个站成一排,然后轻轻推倒第一块,后面的骨牌就会有规律的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来,人们把这种游戏叫做“多米诺骨牌”。3、用正确的方法再次玩多米诺骨牌:现在请你去玩一玩多米诺骨牌,看谁能把骨牌排成长长的一队。(幼儿再次游戏)小结:游戏好玩吗?老师发现刚才有的小朋友在玩多米诺骨牌时晚了好几次才成功,因为如果一不小心碰倒一块,就会前功尽弃了,但是小朋友们没有气馁,依然很有耐心地继续玩游戏,最终取得了成功。三、欣赏视频,了解多米诺骨牌的其它玩法。1、一些大师,他们和你们一样,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最后取得了成功,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欣赏视频)2、大师们太厉害了,还把骨牌摆成了各种造型,如果你是大师,你还可以在什么路线上玩多米诺骨牌呢?3、你们愿意挑战一下吗?好,这一次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看看能不能取得成功。四、幼儿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篇2: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多米诺骨牌

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多米诺骨牌

活动说明:

在我们镇区,大部分家庭都在做木材工艺品。这几天,有个家长给我们班级送来约六斤的小木块,形状均匀,略长于麻将,但重量远比麻将要轻。当我看到这木块时,我就想到了好玩的多米诺骨牌。因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玩,结合《动感天地》这个主题,让孩子尝试不同玩法的过程中,感知推力的作用。活动中尽量给于幼儿充分的操作机会,不断操作,不断改进,获得知识的提升。

活动目标:

1、尝试多米诺骨牌的多种排列方式,乐于操作,敢于探索。

2、感知推力的作用,从而使其推到。

活动重难点:结合推力的原理,设计多米诺骨牌的多种排列方法。

活动准备:

多米诺骨牌每组20块、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 教师示范游戏的玩法。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1、介绍材料——小木块。什么形状的,你是怎么玩的?

2、教师展示多米诺骨牌的玩法:今天,这些小木块要表演魔术给大家看。教师边把一块块木块排成直线,边说:木块们,排队啦。待排好后,教师推动第一块小木块,并说:“倒。”幼儿目睹一块挨着一块就倒了。

3你们想玩吗,快去试试吧。

(二)幼儿初次尝试玩法。

1、幼儿操作。

2、总结刚才操作的'结果:为什么你没有成功?(具体远,一块挨不到下一块)

3、教师小结。将骨牌一块接一块竖着排成一列。只要推到第一块骨牌,它就会推到自己前面的一块,就这样一块推一块,直至骨牌全部倒下。

(三)幼儿再次尝试,尝试多米诺骨牌的多种排列方法。

1、骨牌排成直线能推倒,排成其他图形会怎么样?

2、以小组为单位,先尝试在纸上设计各种图形。

3、根据纸上自己所设计的图形,自己分组尝试,成功的就在自己设计的图形后面打勾,如果没有成功的,找找原因。

4、共同总结,展示成功的例子。感知推力的作用。

篇3:大班科学《多米诺骨牌》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做事要耐心、细心。3.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骨牌若干数量、骨牌视频图片活动过程:一、 出示多米诺骨牌,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 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玩具——多米诺骨牌。二、幼儿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师:现在老师请每个小朋友找一副多米诺骨牌玩玩,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1) 你是怎么玩的?(幼儿自由回答)(2) 为什么骨牌会一块一块的倒下。(推力的作用)(3) 玩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耐心,细心)小结:玩骨牌时一定要心细、有耐心。只要推倒第一块,后面的骨牌由于推力的作用就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这就是多米诺骨牌现象。三.幼儿再次尝试操作1.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去玩玩多米诺骨牌,观察一下每次骨牌倒下的快慢速度一样吗?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3.幼儿自由讨论:骨牌倒下的快慢 速度为什么不 一 样?小结:在用力一样的情况下,由于排列的路线和骨牌间隔距离的不同,骨牌倒下的速度会不一样。排得疏骨牌倒得慢,排得密就倒得快。四.观看课件,了解多米诺骨牌的历史。 1。师:骨牌据说起源于中国,后来以意大利传教士——多米诺的名字来命名,后来多米诺成为一种运动,世界上许多国家还举行比赛呢?下面就请你们欣赏一下吧!2.幼儿观看。师: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五、人体多米诺骨牌  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块多米诺骨牌,朝同一个方向坐好。间隔距离尽可能相同,排头往后倒,依次类推,幼儿逐个倒下。(游戏次数和方法可根据幼儿的想象和幼儿的兴趣来决定)。 大班游戏课程《多米诺骨牌》反思   多米诺骨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活动。大班幼儿好奇心、探索欲很强,而“骨牌”又是幼儿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玩具,并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当老师出现多米诺骨牌后,幼儿兴趣就被激发了。我们刚开始设计教案时,环节比较多,目标要求相对也多点。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们出示骨牌,让幼儿自由探索,孩子们有的搭房子、有的堆高……玩的方法很多。接着请幼儿说说自己刚才是怎么玩的?孩子们通过操作明白骨牌能一块一块的倒下是推力的作用,并知道这一现象就叫多米诺骨牌现象。在玩的时候我们还要求孩子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通过体验孩子们知道在玩的过程中想要成功必须要做到耐心、细心。当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时,让幼儿观察骨牌倒下的速度快慢或不倒原因是跟推力的大小和间隔距离有关。这个环节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掌握起来好像不怎么适合。因为说到推力大小,两只手同时操作推力不一定会相同。第四部分请幼儿观看课件,了解多米诺骨牌的历史。再请幼儿合作玩出更多花样,最后请幼儿玩人体多米诺骨牌小朋友兴趣更浓了。大二和大七班是先上的班,他们上过之后,老师发现小朋友兴趣非常好,就觉得内容有点多,,时间有点紧,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相对不够,特别是合作这部分,由于时间的关系,幼儿不能很好的完成作品。于是我们决定把这堂课分成两课时。把合作这部分留到第二课时。我们后面几个班级上课的时候就把后面的部分去掉,这样幼儿操作时间多了,效果不错。

篇4:好玩的多米诺骨牌教案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掌握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2.通过玩多米诺骨牌,感知力的传递现象。

活动准备:

1.“多米诺骨牌”玩法视频。

2.四小框多米诺骨牌;课件;起始点标志及四个蓝色圆点。

活动重点:

知道多米诺骨牌的正确玩法。

活动难点:

理解力的传递原理,能合作完成“排长龙”游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多米诺骨牌,让幼儿观察、比较其特性。

1.师:张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积木,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这些积木,会有什么发现?(幼儿动手操作)

2.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幼儿讲述)

3.小结:这些积木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多米诺骨牌”,它们是长方形的、木头做的、大小都一样。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让幼儿去看看、摸摸、比比“多米诺骨牌”,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感官去了解“多米诺骨牌”这种材料的基本特性。)

二、引导幼儿看视频,发现多米诺骨牌的正确玩法和力的传递现象。

1.师:那多米诺骨牌是怎么玩的呢?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就知道了。

(幼儿观看视频)

2.师:谁来说说这些骨牌是怎么摆放的?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讲述,例如:幼:骨牌全部倒下去了。 师:是一下子全部倒下的吗?)

3. 师:那么这些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着一块地倒下呢?

4.小结:原来骨牌是一个个竖着排的,只要推倒第一块骨牌,它就会碰倒第二块,第二块倒下碰倒第三块,就这样一块碰倒一块,直到骨牌全部倒下,这种现象叫力的传递。

(评析:借助“多米诺骨牌”玩法的视频,能让幼儿在看看和讲述中对“多米诺骨牌”的玩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就是骨牌一定要竖着排的,为下面的操作探索做好了前期的经验铺垫,可以与幼儿平时玩的积木有所区别,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感知力的传递现象。)

三、让幼儿尝试玩多米诺骨牌,感知骨牌的间距摆放。

1.师:那请你们也来用骨牌排一排,排好后轻轻地碰倒第一块骨牌,看看后面的骨牌会不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去。

2.师:谁来说说你刚刚是怎么排的?骨牌有没有一块接着一块地倒下去呢?(幼儿介绍)

3.借助课件,帮助幼儿感知骨牌排列的间距。

师:哦,你是这样排的,谁和他排的一样的?你们的骨牌是一块接着一块倒下的吗?(教师操作验证)那我们来看看结果哦。

A一下子全倒下了

B后面的没有接着倒下

C一块接着一块倒下

4.小结:通过我们的操作,发现原来骨牌排的时候不能紧紧靠拢的,那样会一样子就倒下去的`;也不能太远,不然前面的一块倒下就不能碰倒后面的一块了;摆的时候应该一定要注意保持前后一定的距离哦。

(评析:看了视频后,幼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自我尝试了,我们就顺势自然过渡幼儿幼儿的操作探索这一环节,让幼儿自己在探索中对比和视频中看到的结果情况,从中通过讲述、比对和验证发现骨牌的间距摆放这一重点。)

四、引导幼儿合作玩“排长龙”游戏。

1.师:接下来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一组合作,在地板上用多米诺骨牌玩“排长龙”的游戏。

介绍游戏规则:每组都必须将骨牌的第一枚放置在这起始边上,从这一直往后排,排好后所有人都到边上等待,到时候每组请一个代表来推,看看哪一组排的又长又好!

2.幼儿操作。

3.4人同时推第一枚骨牌,看结果。幼儿说说结果,找找失败的原因。

(评析:通过“排长龙”游戏将本次活动提升到**,这样幼儿就可以将自己掌握到的本领以比赛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气氛。同时在比赛的时候,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五、延伸至课后,启发幼儿用骨牌摆出各种形状。

师:我们小朋友玩“排长龙”游戏玩的很好哦。我们刚刚都把骨牌排成直线,那还可以排成其他的形状吗?下课后可以再去尝试一下啊!

(评析:“多米诺骨牌”有更多的排列图形,是一项益智类的操作活动,启发性的言语可以让幼儿在课后继续保有探索的意向,给他们指明了更高、更难的目标方向。)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思路很清晰,教学难度层层递进,借助视频和幼儿对多米诺骨牌的自我探究,知道和掌握了多米诺骨牌的正确玩法,通过一节活动课认识了一个新鲜的事物。这次活动,教师借助“材料介入”、“视频介入”和“游戏介入”这三个主要的介入点来组织这次“好玩的多米诺骨牌”教学活动,使得幼儿在看看、玩玩、想想、动动手中培养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同时充分体验到多米诺骨牌的好玩之处。

不足之处:

1.新的材料对幼儿而言比较新颖,具有诱惑力,在课堂上面孩子们忍不住去摆弄它们,这样上课的注意力就分散了许多。建议在课前和幼儿来了“约定”,让课堂的常规更好些。

2.环节一,并不会影响到本次活动课的重点教学,可以删除,将更多的时间留在幼儿的探究环节。

3.幼儿的探究环节,建议老师要放开些,让幼儿真正在探究中掌握多米诺骨牌的正确玩法,不要过多的去引导。教师可以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用相机或者录像去捕捉幼儿排列多米诺骨牌的各种情况,在介绍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针对这些情况来分析,有所针对性。

4.其中探索中给出的三种现象情形中:骨牌紧密排列,倒下来教师总结是的一下子倒的,其实有些概念的错误,它其实也是一块接着一块倒下的,只是倒下来的时候加快了速度。

篇5:《多米诺骨牌》大班教案

《多米诺骨牌》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体验合作的乐趣。

2、发现力的传递现象。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激发幼儿对多米诺骨牌的浓厚兴趣。

活动准备:

长条形木块5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1、我们把积木一块一块的.竖起来,然后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你猜后

面的积木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2、幼儿猜想并自由发表建议

3、幼儿尝试探索

四个人一组互相商量怎么玩,可以在桌子上或者地板上玩。

4、交流演示

小结:把积木一块一块的排好,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后面的积木会一块跟着一块的倒下去。

5、为什么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后面的积木会一块跟着一块的倒下去?(力的传递)

二、幼儿第二次尝试探索

1、如果我们把积木一块一块的排好,在中间拿掉两块或三块积木,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积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幼儿尝试探索

3、交流演示

小结:把积木一块一块的排好,在中间拿掉两块或三块积木,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前面的积木倒了,后面的积木没有倒,因为拿掉积木的地方距离太大了,力传不过去了。

三、幼儿第三次尝试探索

1、是不是只有排成直线才能推倒所有的积木?还有别的排法吗?

2、幼儿尝试

3、交流不同的排法

四、结束

1、引导幼儿给游戏取名字

2、提出“多米诺骨牌”游戏名称,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查阅游戏的来历和成人的多种玩法。

活动反思:

1、教学各环节比较清楚有条理性。在解决“力的传递”这个问题时引导幼儿探索还不够,因此幼儿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表达。

2、活动时应该让幼儿在地板上玩比较好,首先声音轻,其次利于幼儿的合作。

3、活动中“幼儿交流演示”的时间安排可以再紧凑一些。

篇6: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活动反思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直积极的反复尝试,但由于在此之前孩子对多米诺骨牌接触的比较少,对于摆放骨牌的一些方法还有所欠缺,如:间距的排列、花式的排法等,而直接将骨牌与机关进行了组合,导致老师不仅要求提的多,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更多。本节活动可以先组织第一课时,帮助幼儿知道玩骨牌的方法后再尝试,本节活动就是让孩子们自己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

一、 时间的.把控不到位。

教师忙于帮助孩子处理寻找材料、安顿位置的时间较长,另外自己熟悉孩子们探索中发生问题的视频的时间也比较长,直接导致第一次操作探索的时间太长,也导致第二次操作后急忙收尾,孩子们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经验提升。

二、 材料不够丰富。

今天采用的4人一组合作,由于这样的操作活动,孩子们都想尝试,出现的矛盾、问题则很多。调整为2人一组合作,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也可以让每个孩子充分的探索发现,

三、 活动设计层次性够。

第二个层次的设计教师对于这一环节孩子到底要达到什么、怎么做、做完后怎么办等问题考虑的不够到位,导致活动没有在原有基础上有所递进,需要调整。首先在第二次操作前让孩子明白本环节需要用多米诺骨牌推倒大木块积木,接着在操作中教师及时拍摄幼儿成功和不成功的照片,供幼儿在讲评时有直观的范例。然后在操作完成后请幼儿相互分享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出示可行方案的图片,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四、 教师对于幼儿的回应不够到位。

每一个环节具体要孩子达到怎样的要求,教师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预设,这样才能在活动中更好的回应幼儿。

五、 可提供记录纸让孩子们自己记录。

可提供记录纸让孩子们记录下自己的操作情况,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骨牌与机关组合成功的一些奥秘。有了记录纸的提示也可以让幼儿讲述时对旧经验进行再现,对新经验重新梳理。

总之,要想组织好一节教学活动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活动的价值、考虑孩子的现有经验,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的提升。

篇7:大班科学:好玩的立方体

大班科学:好玩的立方体

教学设计理念:

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正方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变魔术图形组合来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通过找出正方体的物体,结合生活中的.长方形的物体来巩固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通过用正方体来拼摆大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初步理解形体之间的关系,延伸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正方体一个,长方形两个,跟每个面一样大小的纸卡,小正方体的物品等于总人数,立方珠八块,其他的形体若干;魔法箱一个,放着纸,彩笔、尺子、毛线绳的盘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与图形纸片做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老师给小朋友带了图形卡片,谁能让自己的图形卡片立起来?为什么正方形和长方形立不起来呢?

2.分组说一说:你们组有什么图形?找到朋友了吗?你们是怎么测量的?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二、通过操作探究、观察、比较,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1.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法箱,请小朋友把手里的图形卡片放到魔法箱里,看看魔法箱会变出什么宝贝?

2.认识正方体。

师:魔法箱里变出来什么宝贝?这个宝贝是哪一组的图形卡片变成的?为什么说是你们组的?你们组的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这个应该有六个面,我们来数一数,这是第一个,要按顺序数,是有六个正方形的面,六个正方形一样大吗?怎么来测量一下?这个宝贝有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他叫正方体。

3.出示正方形跟正方体比较。

正方形跟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正方形有一个面,正方体有六个面)

4.通过找正方体的玩具,巩固对正方体的认识。

请小朋友每人找一个正方体的玩具,回到座位上,一起验证一下是不是正方体?分类把玩具放到篮子里。

三、通过观察认识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1.认识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哪一组的图形卡片没变出来?你们组放的是什么图形?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2.与正方体比较。这个长方体跟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认识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1.师:魔法箱里又变出来什么宝贝?这个宝贝是哪一组的图形卡片变成的?为什么说是你们组的?你们放了什么样的图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长方形的面有四个,看上去一样大,正方形的面有两个,看上去也一样大。四个面加上两个面是六个面,这个宝贝叫长方体。

2.与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比较。

长方体跟前一个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联系生活: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东西是长方体的?

五、正方体大变身的游戏,让幼儿用筐内八个正方体积木变数目不同的长方体和一个大正方体。通过用正方体来拼摆大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初步理解形体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兴趣。

1.拼大一点的正方体

2.拼不同的长方体。

六、延伸活动:我们刚才用正方体拼成了正方体和不同的长方体,如果用长方体会拼成什么呢?请小朋友回到班里到区角里去尝试一下,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好吗?

篇8:大班科学:好玩的转盘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反手、体验让幼儿理解转动,并区别滚动。(重点)          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转起来的方法。(重点)          3.引导幼儿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了解影响物体转动的一些因素。(活动难点)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陀螺,有操作经验。         2.第一次操作材料:笔、筷子、绳子、碗、杯子、塑料瓶、纸圈、扣子、呼拉圈、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圆心穿孔的红色圆片、偏离圆心穿孔的绿色圆片及火柴。      三.活动过程:      (一)转一转,滚一滚,让幼儿的转动经验重现。      师:小朋友们,玩过陀螺、转盘的请举手。能学陀螺、转盘转一转的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学陀螺转吧!(师生一起转)老师累了,我的小陀螺累了吗?累了会怎样啊?(幼儿学陀螺倒下)      (二)试一试,说一说,帮助物体转起来。       1.师设计对话(一个拟人化的碗:我也要转,我也要转。师:哦,小碗也要转,小朋友,谁能帮助它转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但不能过早介入,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法使物体转起来。       3.说一说。请幼儿交流,说说自己帮助过什么物体转起来,是怎样做的。老师多启发,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当幼儿对滚动和转动混淆时,教师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使用纸圈演示转动及滚动并留下运动过的痕迹。再请幼儿自己来转一转,滚一滚。       (三)做一做,比一比,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1.师:小朋友刚才帮助那么多的物体转起来了,我差点忘了我的另外两个小客人,(出示圆片及火柴)它们也要转起来,看谁有办法?         2.请幼儿说一说,怎样做。         3.老师布置任务:用火柴串在圆片上做成两个转盘,小朋友试一试,选一个厉害的与其他小朋友比赛。         4.老师发给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一个红色圆片,一个绿色圆片及两根火柴),幼儿开始做转盘试转盘。         5.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选哪个转盘参加比赛。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幼儿总结出影响绿色圆片转动的是火柴串的位置。        (四)找一找,在生活中找转动。         师:小朋友们,大家都准备好了自己的超级转盘吗?在比赛之前老师还要布置一个任务,请小朋友回家去找一找,哪些东西在使用时会转动,好吗?好,找到旁边的小伙伴,现在比赛开始。

篇9:大班科学:好玩的报纸

大班科学:好玩的报纸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出示一张报纸,提问:这是什么?(报纸)

2.教师:这张报纸是*月*日是昨天的报纸,我们叫它旧报纸。今天我们要用旧报纸来玩游戏。

二、做做玩玩

1.出示望远镜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你能用报纸做成望远镜吗?(幼儿用报纸卷成望远镜,并给幼儿鼓励)

2.请幼儿想办法能把望远镜做的比刚才长。

提问:你能用同一张报纸把望远镜做的比刚才长吗?(把报纸打开、从一角卷等)

三、幼儿探索用报纸剪纸条的多种剪法。

1.幼儿第一次剪纸条。

(1)“现在我有点饿了,想让你们帮我做面条,你们能把报纸做成面条吗?”

(2)幼儿剪师巡视。

(3)比较:谁的面条最长?

2.幼儿第二次剪纸条。

(1)我们能不能把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不断掉呢?(幼儿剪纸条)

(2)把幼儿剪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3)师总结:把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出来的纸条长。

3.幼儿第三次剪纸条。

(1)刚才我们用连着剪的方法剪出了比这黑板上还要长的纸条,那你们想想能不能用连着剪的.方法剪出了比现在更长的纸条呢?(幼儿剪纸条)

(2)把上下来回剪的纸条、螺旋剪的纸条贴在黑板上(并鼓励幼儿)

(3)师总结:上下来回剪的纸条、螺旋剪的纸条很长。

四、纸条的作用

1.今天我们用过期的报纸剪纸条,不仅可以训练脑子,还可以练剪纸功夫。这么多的纸条,扔了多可惜啊,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

2.小朋友把剩下废旧报纸捏好纸球,纸球有什么用?(幼儿自由玩:投远、往上抛等)。

3.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球去喽!

大班科学:好玩的转盘

大班科学好玩的淀粉教案

大班科学《好玩的转盘》课后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多米诺骨牌教学设计

好玩的大班数学教案

中班科学:好玩的降落伞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电动玩具》

大班体育:好玩的绳子

好玩的矿泉水瓶大班教案

小班科学好玩的水说课稿

大班科学:好玩的多米诺骨牌(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班科学:好玩的多米诺骨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