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诗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西蓝花状毒瘤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鲁迅散文诗集(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西蓝花状毒瘤”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鲁迅散文诗集

篇1:鲁迅诗集:《莲蓬人》

鲁迅诗集:《莲蓬人》

有关鲁迅先生的诗集《莲蓬人》,大家知道?原文是如何的呢?

莲蓬人

(19)

芰裳荇带处仙乡①,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氵襄][氵襄]。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向濂溪称净植②,莫随残叶堕寒塘。

【注解】

①芰裳: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荷花)以为裳。”荇带:杜甫《曲江对雨》:“水荇牵风翠带长。”

②濂溪,即宋朝周敦颐,作有《爱莲说》。

鲁迅旧诗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想把鲁迅的旧诗分作几类来进行探讨。必须指出的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任何作家的风格都是会有发展变化的。鲁迅旧诗的写作时间长达三十余年。他所处的时代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本人的世界观也从早期的民主主义者,到中期的新民主主义者,到后期的共产主义者。这样的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必然影响着鲁迅旧诗风格的发展。但是总的说来,鲁迅旧诗的风格又是一贯的,只是愈到晚年愈显得博厚,深刻,沉郁,愤激。

鲁迅的一部分旧诗是yǒng@⑵怀述志的。伟大的襟怀,紧密地联系着时代的社会内容。历史上有不少yǒng@⑵怀述志的诗,常常由于没有和社会内容结合起来,不免显得空泛。鲁迅年青时也写过这类yǒng@⑵怀诗,如《莲蓬人》,歌颂了不染污泥的高洁和“亭亭净植”的风骨。但由于它没有和一定的社会内容结合起来,这种yǒng@⑵怀,就显得朦胧和书生气。《自题小像》以后,就不同了。《自题小像》抒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祖国的宏伟志愿,表明了青年鲁迅的革命民主主义世界观的开始形成。它反映了鲁迅在那个时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理解。它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走向高潮的那个时代的产物,它闪耀着时代的光彩。“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以辛亥革命前夜在革命者中流行的语言所表达的豪迈的誓言。然而祖国的“风雨如磐”,同胞的“寄意不察”,这又使鲁迅的豪迈带上了愤激和沉郁的色彩。《自嘲》也是抒述襟怀的诗。但它又和《自题小像》不同。这诗写于一九三二年。当时的革命形势不像辛亥革命前夜那样的正在高涨,而是处在低潮时期,反动派正在实行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历史正处在曲折的黑暗的岁月里。诗人自己也和学生时代有所不同,而是近三十年来几经波折,饱受艰辛。华gài@⑴照命,翻身碰头,遮颜过市,漏船中流,正是诗人在黑暗岁月里的遭遇和奋斗的写照,也是千万革命者的写照。这是有其时代特点的。诗人这时的思想也和青年时期不同。这时更趋成熟,他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他不可能再像青年时代那样发出豪言壮语,而是以更深沉的语言表示了他的人生态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映了时代特点和诗人思想特点的这首诗,就显得博厚,深刻,愤激,沉郁。《偶成》、《答客诮》、《题〈呐喊〉》、《题〈彷徨〉》都是这一类抒怀述志诗。

鲁迅的一部分旧诗,是悼念战友和寄意亲朋的。诗人悼念的都是为国捐躯、为革命献身的战士。他们本来就是战斗在时代前列的。他们的战斗反映着时代的本质特点。《哀范君三首》悼念的是辛亥革命夭折后被复辟势力迫害而死的革命者。“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故里寒云黑,炎天凛夜长。”正是当时的时代环境。“生成傲骨”的革命者,最后得到的是“微醉自沉沦”的命运。这是对封建复辟势力的控诉,也是对辛亥革命的尖锐批评。“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诗人的心境是十分沉痛的。柔石等青年的被杀,鲁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反动派实行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的黑暗岁月里的普遍现象。“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表达了诗人的沉痛和愤激。这首诗本身就像一把匕首,和反动派短兵相接。反动派的杀害杨铨,是反革命文化“围剿”、法西斯统治的罪恶记录。他和鲁迅都是民权保障同盟的骨干,竟为争取民主权力而献身。鲁迅在不顾安危毅然参加殓仪后,再也抑制不住奔腾的激情,当天就挥毫成诗:《悼杨铨》。感情激沛,气势磅礴,悲歌当哭,沉郁感人。

这不是墨写的诗,是血和泪凝结而成的。如果说,《悼杨铨》是悲愤的激情喷薄而成;那么,《悼丁君》却又是痛定思痛之作。反动派的绑架丁玲和同时杀害应修人,震动了当时的文化界和人民群众,这也是反动派实行法西斯统治的罪恶记录。但从丁玲被捕到鲁迅听说已被害,有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象杨铨被刺的突然发生,鲁迅的愤激之情已经过了细细的咀嚼。他的悼念“高丘无女”,痛惜“瑶瑟凝尘”,愤恨“如磐夜气”的统治,都表现了经过思索的深沉。总之,这些悲悼诗都有着时代的重大内容,又都有着诗人独特的感情色彩。

寄意亲朋的诗,我们指的是《为学医青年题词》、《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题〈芥子园画谱〉赠许广平》等等。这些诗可以说也都是政治诗。他们也都和当时的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旧社会,“科学救国”是许多爱国的有事业心的科学家的理想。但在反动统治之下,这只能是幻想。国家和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那里谈得上发展科学事业,更不要说什么科学救国了。只有推翻反动统治,改变旧制度,科学事业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为学医青年题词》就锐利地指出了科学和救国、业务和政治的关系。这虽是写给一位学医的女青年的,但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诗里这样的思想,鲁迅在杂文中也有过多次的表述。劝郁达夫的那首诗,其意义也决不只是限于郁达夫个人。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面对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确有不少人畏难而退了。特别是有了安适小康的生活,更容易使人畏难而退。郁达夫的离开当时文化斗争中心的上海,而想在杭州的湖光山色中去过安适的生活,在当时的一部分文化人中是有典型性的。鲁迅赠诗婉言相劝,要他别留恋“平楚日和”、“小山香满”的生活,而应该在旷远的**中振翮翱翔。鲁迅的'劝告在当时也就有着典型的意义。赠许广平的诗则是十年携手、艰危与共的老战友之间,在苦斗中的以沫相濡的互相勉励。正如许广平所说:“世事抑郁,时萦心怀,偶听佳音,辄加振奋,故有‘甘苦相知’的话。”可见这首夫妇之间的写赠诗也是时代的产物。鲁迅的这类题赠亲朋的诗,是诗人心灵深处的真知灼见、深情厚谊的产物,但它们又同样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在鲁迅的旧诗中,有不少是歌颂光明、歌颂革命力量、歌颂进步思想的诗篇。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夜气如磐,遍地哀鸿,诗人沉痛有之,愤慨有之,但决不悲观。他以如椽之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现实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是残酷的,但诗人有远见,有理想。他深信两个反革命“围剿”的结果将是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和革命文化事业的发展。鲁迅以高度概括的诗句,写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历史发展的方向。在“雾塞苍天百卉殚”的时日里,鲁迅要画家“只研朱墨作春山”;诗人还要文化人,即使“无奈终输萧艾密”,文纲严密,也要为传播马列主义的革命真理而奋斗——“却成迁客播芳馨”。

这些诗句都有着歌颂光明、歌颂革命的同样意义。而曾为毛泽东同志书赠日本朋友的《无题》诗,诗人更能在“万家墨面”、禁锢严密的大地上,“于无声处听惊雷”。毛泽东同志说:“这一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是的,在最黑暗的年代里,诗人预见到了中国黎明的一线曙光。鲁迅还有一些诗篇歌颂了国际间人民的友谊,宣传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特别是《题三义塔》诗,鲁迅既痛斥了日本侵略者狂轰滥炸的暴行,又指出中日反侵略战争的人民是“斗士诚坚共抗流”的。他深信,中日人民总有一天会“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鲁迅的这些歌颂光明、歌颂革命的诗篇,表明诗人已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他已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深知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因而他能在时代的最前列站得高,看得远,能有宏伟的襟怀。鲁迅的这些诗篇是昂扬的,但仍然是沉郁的。我们所说的“沉郁”,是以“沉”指内含的深沉,以“郁”指蕴藏而不直露。

在鲁迅的旧诗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一部分,是鞭挞反动派和各种黑暗势力的。它们揭露了反动派对内屠杀的凶残,如《湘灵歌》、《无题》(“禹域多飞将”)等篇;它们痛斥了反动派对外投降的无耻,如《好东西歌》、《学生和玉佛》等篇;它们指出了反动派争权夺利的丑恶,如《南京民谣》、《“言词争执”歌》;它们讽刺了甘当奴才的可鄙,如《所闻》、《二十二年元旦》等篇;它们声讨了文化“围剿”的罪恶,如《偶成》、《秋夜有感》等篇。这些诗篇,从各个角度,描绘了反动派的狰狞嘴脸,作了“时代的记录”。

总之,鲁迅的旧诗都是政治诗。这里没有缠绵悱恻的浅吟低唱,这里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无病呻吟。它们多方面地“记录”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矛盾斗争,那个时代的发展动向,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诗人几经历史的曲折,思想磨炼得更趋成熟,也更为深沉。这都使鲁迅的旧诗有着诗史的博厚和深刻,而又有着抒情的沉郁和愤激。

篇2:现代散文诗集

已在地下沉睡千年

被世人唤醒

放在火炉中

要么燃烧

要么熄灭

燃烧你的生命吧

让人间倍感温暖

哀怨的气息穿过暗黑的炉道

飘在空中,被风吹散

做一次人间烟火的记忆

茂密的森林

顷刻间深埋地下

重压使生命凝结成晶体

燃烧证明你存在的价值

失去灵魂的躯体在炉中化成灰烬

灵魂的光环

映红了世人的脸庞

人们对你趋之若鹜

寒冷的.季节

你的灵魂在燃烧中歌唱

篇3:现代散文诗集

午夜的细雨,

飘落在深秋的街头。

世间的一切,

重温润物无声的温柔。

做着一个春天的梦。

细雨滴落眉间,

凉得通透。

无边的思绪,

放飞在雨里。

织就一张斩不断的网。

前方幽暗的灯光,

引领疲倦的脚步。

路在脚下,

心在远方。

坎坷无法阻挡飞蛾扑火的悲壮。

呼出的热气,

混入凉凉的细雨。

冬天的信使,

带去一腔热血的奔放。

执着的信仰从不惧怕寒凉。

一枚黄叶,

跳动在枝头,

展示生命的荣枯。

细雨打开冬天的门楣,

雨后的白雪书写着春天的诗行。

篇4:散文诗集《在水一方》

散文诗集《在水一方》

(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捧起这首诗时,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一幕:一一在水之涘,一片云水雾气。

天一色,水一色,天水之际汨汨茫茫,浩淼,缥缈,而空白。

夕晖下,霓霞的线条隐约的勾勒出两条人影:他们相视无言,但分明是想说点什么,却又沉默不语,逐又与一只刚栖身在苇荡边的白鹭,伫立成一帧静默的风景。

而在远些的背景里,似乎还有一帆木舟,正追赶着西沉的余晖,渐渐远去,远去......画面里,芦花纷飞如雪。

每阅此景,我都有一种幻觉,仿佛自己也走进了这一片遥远的惆怅之中。

(二)就是这么一帧静默的风景,引领着我的目光,洞开了千年的时空,走入一片淒迷的惆怅之涘。

寻找到了你,说是寻找到你,还不如说是寻找到了我自己,寻找到那遥隔千古的惆怅和那幻觉中的唯美图画......在水一方。

绯红的流霞,飘过了谁的斗笠,沿着我渴盼的视线而下:浩淼里,我仍然看到那双深藏在古诗里的泓眸;一汪纯情如水般的缠绵浅蕴着古韵之美,顾盼之下,那挥之不去的凝愁与眷恋,让所有的诗都瘦成两行黛色一样的梦.......在水一方,千古不变地站着一位顾盼依依的佳人,曼妙的水袖垂一轮水淋淋的月,清澈的碧水绰约出如月晕般柔美的`风姿;若莲一样的清怜,似兰一样的幽雅,如梅一样的冷艳。

在水一方。

就这四字,凝重而水,如诗如画般的展现了中国最古典的意韵之美。

(三)烟霞雾绕的黄昏,谁伫立在水湄亭榭,以一支古拙的斑笛,吹起芦花纷飞;谁又宛在水中央,掬一捧月光在手,像洒落粼粼片片的诗句;湖面上有薄雾冉冉升起,晚霞染红了碧蓝的裙纱,一只蝴蝶落到你斜插在螺云青髻的玉簪儿上,那是谁的前生蝶变?凝脂含香的玉指,轻捻一根琴弦,不唱不弹,却凝神聆听那风中芦花吟哦的絮语,一任夺目的盈盈碧波洇渡着那怆然而去的背影。

渐渐远去的笛声,恣意悠悠地穿透了杳渺的夜色,在湖面上溅起波光潋滟的涟漪。

(四)有蒹葭漫漶苔藓的字迹,穿行于前世的回廊,撷取了我满怀的相思。

诗经之外,你眉目传情的一颗痔,牵动了谁的三魂七魄?菩提下你素手扶琴,那婉转动听的弦声,摇曳岀溺水三千般的缠绵,又潋滟了谁的眸光?在水一方,你迢迢涉水而来,回首你双眼,刹那的芳华,又让谁为你沉醉了两千年?如果,一片水蛩潦雾,可以织一个美丽的梦。

那么,一江芦花惆怅,可否再为我织一个神话传说;而在这个神话传说里,可否再织你一次回眸?如此,我情愿在秋水之湄为你守望成一簇荻花,在痴痴的等待里将思念根植成一苇篱。

(五)蒹葭萋萋,碧水涟涟;芳草茵茵,情亦依依。

曾痴迷于一卷诗经的传说,便固执地相信,洇渡了上千年的缘份,就是一朵花与一只蝶的轮回。

于是,我用柔情的目光采撷你一瓣绯红的微笑,将前世错飞的心蝶,栖止在你今生玉腕绕绢的指尖。

从此,伴你云水之间,剪一朵白云为窗,捧一片月光做亮,朝朝暮暮地读你,读你成暖心明媚的春阳,读你成柔情似水的盈月,读你成唐风宋雨般的婉约,读你成溺水三千般的缠绵......不为耳鬓厮磨几度春,只期琴笛谐音成知己。

在芦花悠然飘飞的季节里,誊写一段心语透迹于纸端,折成翩翩而舞的蝴蝶,轻飞在彼此的心灵之间,于万重山水之外,与伊人共赏长天一色。

一重姹紫,一重媽红;一帘云水,一帘幽梦;摊开诗经,企图靠近你。

就像千年前初次相遇一样,我的笛声贸然地吹开了你神秘的面纱,让你吹气如兰般的馨香再一次颠覆我的梦境,如那悠悠荡荡的琴声,抚息我思念潮涌的筋脉。

(六)花飞飘诗,叶落填词,有多少断章绝句的三千爱恋,能用最深情笔毫写入我的梦里?苇子作笛,云水为曲,有多少泪湿满襟的思念,能用最清纯的心音吹进你的梦中?在水一方,水韵渺渺,清音袅袅,那些芦花飘零的絮语,如潮水一般地漫过我的心岸,你媽然一笑的妩媚,在潮起潮落中隐隐而现,有风吹过,似你手绢拂面,亦是这样的近,却是那样的远。

原谅我吧,我于今晨,才记起前世的梦。

如今,我蹒跚而来,尽管你已将自己泛黄成一卷诗经,但我依然能从黄卷青灯里寻见一泓澈眸,温情而泽,浅波荡漾。

为此,我已将思念的心掰开成船,以长笛作桨,沿着你

澈眸荡漾的碧波,划入那离別依依的在水一方......伊人呀,我抵达时,你还会老吗?

篇5:散文诗集爱情

总想,

用最自然的色彩,

为你临摹一幅画。

不画姹紫嫣红,

不涂风花雪月,

只将素雅融在笔端,

为你写意一幅云水相望。

/

那悠悠的白云,

是我对你缱绻的情意,

那清澈的溪水,

如我念你的一颗心,

那吹起的秋风,

是我追逐你脚步的翅膀。

/

亲爱!

你若懂得,

请把我用心写意的画卷收藏。

你可知?我多想与你,

共赏春花秋月,

共度天阶微凉,

你就是那枚皎洁的月亮

如碧玉般泊在我心上。

/

若可,

我想做深秋的一片叶子,

就按照自己的脉落生长,

用最妖娆的色彩,

将季节装点。

/

然后,

伴着光阴的流转,

丰盈,或是凋零,

随着秋风,

飘落在秋水秋波秋晕里,

将那一泓浓情,

化做一笺清露,

等你来惜。

/

都说,

这世上最美好的事,

莫过于同对一轮月,

互念一个人。

/

深秋的月,

总是很圆,

那一抹皎洁的月光,

在为谁写那笺相思中,

生出浅浅的喜欢?

/

秋风拂过眉梢,

带走一抺心香,

将深秋的念,

拉的好长……

篇6:鲁迅散文

有关鲁迅散文

有些人的才华令人嫉妒,譬如鲁迅。

从鲁迅“出道”开始,对他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直至当代,对鲁迅的认识才趋于一致。无可否认,鲁迅对当代文学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他对文化转型的认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当然,以我的身份和学识来说,对鲁迅的评价难免会有失偏颇,我只是想谈一谈有关鲁迅的看法。

首先,我对鲁迅的才华很是钦佩,无论是象征还是反讽都用得恰到好处,在第一次读《药》的时候,我为我看出“夏瑜”所暗指的应该是“秋瑾”而感到欣喜不已,就好像是有了什么大的发现,后来看了讲解之后,才知道如“华夏”“像包子的坟墓”等等各有各的象征意义,才知道什么叫做醍醐灌顶。在我看过所有名家作品中,鲁迅是把写作技巧运用地最不露痕迹的。写作技巧很多人都会用,但很多人用起来像是在“炫富”,如贵妇一般高高地举起了手只是让人看她镶了钻石的手表,而不是真的想要看看时间,我觉得,如果是这样的话,“手表”也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其次,从鲁迅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而言,他总是给我们伟大民族的国民以沉重一击,他像是所有中国人的债权人,所有中国人都是欠了他的。在他众多杂文中总是对中国人冷嘲热讽。但鲁迅为什么如此看待他的'同胞呢?可能就是因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鲁迅说自己“没有私敌,只有公仇”,大概就是此意了,鲁迅应该算得上是“真的勇士”了。

就这两个方面而言,我觉得有八个字足以形容鲁迅:才华横溢,一身正气。鲁迅也不辱没这几个字。

此外,还有一些题外话,有些所谓的专家提议(好像现已有所实行了)把鲁迅的作品从中学课本中删减,说是晦涩难懂。但就我和我的同学而言,还是比较愿意读晦涩难懂的鲁迅的,我想那些专家是不是妄度了我们的心意,还是想哗一回众,取一回宠?或许是我妄度了那些专家的心意?

篇7:鲁迅散文

鲁迅散文精选

“友邦惊诧”论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②,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③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④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横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几句电文,说得明白极了: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他就要“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即予紧急处置,不得于事后借口无法劝阻,敷衍塞责”了!

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

写此文后刚一天,就见二十一日《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 ⑤,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复旦附中伤十人,东亚失踪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踪一人,伤三人,文生氏⑥死一人,伤五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然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坚壁清野主义

新近,我在中国社会上发现了几样主义。其一,是坚壁清野主义。

“坚壁清野”②是兵家言,兵家非我的素业,所以这话不是从兵家得来,乃是从别的书上看来,或社会上听来的。听说这回的欧洲战争时最要紧的是壕堑战,那么,虽现在也还使用着这战法——坚壁。至于清野,世界史上就有着有趣的事例:相传十九世纪初拿破仑进攻俄国,到了墨斯科时,俄人便大发挥其清野手段,同时在这地方纵火,将生活所需的东西烧个干净,请拿破仑和他的雄兵猛将在空城里吸西北风。吸不到一个月,他们便退走了。

中国虽说是儒教国,年年祭孔;“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丘未之学也。”③但上上下下却都使用着这兵法;引导我看出来的是本月的报纸上的一条新闻。据说,教育当局因为公共娱乐场中常常发生有伤风化情事,所以令行各校,禁止女学生往游艺场和公园,并通知女主家属,协同禁止。④自然,我并不深知这事是否确实;更未见明令的原文;也不明白教育当局之意,是因为娱乐场中的“有伤风化”情事,即从女生发生,所以不许其去,还是只要女生不去,别人也不发生,抑或即使发生,也就管他妈的了。

或者后一种的推测庶几近之。我们的古哲和今贤,虽然满口“正本清源”,“澄清天下”,但大概是有口无心的,“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所以结果是:收起来。第一,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想专以“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第二,是器宇只有这么大,实在并没有“澄清天下”之才,正如富翁唯一的经济法,只有将钱埋在自己的地下一样。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⑤,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

其实这种方法,中国早就奉行的了,我所到过的地方,除北京外,一路大抵只看见男人和卖力气的女人,很少见所谓上流妇女。但我先在此声明,我之不满于这种现象者,并非因为预备遍历中国,去窃窥一切太太小姐们;我并没有积下一文川资,就是最确的证据。今年是“流言”鼎盛时代,稍一不慎,《现代评论》上就会弯弯曲曲地登出来的,所以特地先行预告。至于一到名儒,则家里的男女也不给容易见面,霍渭崖的《家训》⑥里,就有那非常麻烦的.分隔男女的房子构造图。似乎有志于圣贤者,便是自己的家里也应该看作游艺场和公园;现在究竟是二十世纪,而且有“少负不羁之名,长习自由之说”的教育总长⑦,实在宽大得远了。

北京倒是不大禁锢妇女,走在外面,也不很加侮蔑的地方,但这和我们的古哲和今贤之意相左,或者这种风气,倒是满洲人输入的罢。满洲人曾经做过我们的 “圣上”,那习俗也应该遵从的。然而我想,现在却也并非排满,如民元之剪辫子,乃是老脾气复发了,只要看旧历过年的放鞭爆,就日见其多。可惜不再出一个魏忠贤⑧来试验试验我们,看可有人去作干儿,并将他配享孔庙。

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尤其是性教育,这正是教育者所当为之事,“收起来”却是管牢监的禁卒哥哥的专门。况且社会上的事不比牢监那样简单,修了长城,胡人仍然源源而至,深沟高垒,都没有用处的。未有游艺场和公园以前,闺秀不出门,小家女也逛庙会,看祭赛,谁能说“有伤风化”情事,比高门大族为多呢?

总之,社会不改良,“收起来”便无用,以“收起来”为改良社会的手段,是坐了津浦车往奉天。这道理很浅显:壁虽坚固,也会冲倒的。兵匪的“绑急票”⑨,抢妇女,于风化何如?没有知道呢,还是知而不能言,不敢言呢?倒是歌功颂德的!

其实,“坚壁清野”虽然是兵家的一法,但这究竟是退守,不是进攻。或者就因为这一点,适与一般人的退婴主义相称,于是见得志同道合的罢。但在兵事上,是别有所待的,待援军的到来,或敌军的引退;倘单是困守孤城,那结果就只有灭亡,教育上的“坚壁清野”法,所待的是什么呢?照历来的女教来推测,所待的只有一件事:死。

天下太平或还能苟安时候,所谓男子者俨然地教贞顺,说幽娴,“内言不出于阔”,“男女授受不亲”⑩。好!都听你,外事就拜托足下罢。但是天下弄得鼎沸,暴力袭来了,足下将何以见教呢?曰:做烈妇呀!

宋以来,对付妇女的方法,只有这一个,直到现在,还是这一个。

如果这女教当真大行,则我们中国历来多少内乱,多少外患,兵燹频仍,妇女不是死尽了么?不,也有幸免的,也有不死的,易代之际,就和男人一同降伏,做奴才。于是生育子孙,祖宗的香火幸而不断,但到现在还很有带着奴气的人物,大概也就是这个流弊罢。“有利必有弊”,是十口相传,大家都知道的。

但似乎除此之外,儒者,名臣,富翁,武人,阔人以至小百姓,都想不出什么善法来,因此还只得奉这为至宝。更昏庸的,便以为只要意见和这些歧异者,就是土匪了。和官相反的是匪,也正是当然的事。但最近,孙美瑶据守抱犊崮,其实倒是“坚壁”,至于“清野”的通品,则我要推举张献忠。

连土匪也有坚壁清野主义,中国的妇女实在已没有解放的路;听说现在的乡民,于兵匪也已经辨别不清了。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一月上海《新女性》月刊创刊号。

②“坚壁清野” 语见《三国志?魏书?荀蔼传》。

③“俎豆之事”等语,见《论语?卫灵公》(原文无“丘”字)。是孔丘回答卫灵公的话。俎、豆,古代礼器。

④关于禁止女生往娱乐场的新闻,见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北京《京报》:“教部昨饬京师学务局,谓据各处报告,正阳门外香厂路城南游艺园,及城内东安市场中央公园北海公园等处,迭次发生有伤风化情事。各女学校学生游逛,亟应取缔。特由该局通知各级女学校,禁止游行各娱乐场,并由校通知各女生家长知照云。”

篇8:鲁迅诗集:《祭书神文》

鲁迅诗集:《祭书神文》

《祭书神文》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创作的一首骚体诗。作者为了表示对富豪权贵的痛恨,抒发求知向上的情怀,便借用骚体的形式,引用“贾岛祭诗”的典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勾勒出钱神的丑态,刻画了书神的形象,表明了作者对钱神钱奴和俗丁伧父们的蔑视与反抗;

祭书神文

(1901年)

上章困敦之岁①,贾子祭诗之夕②,会稽戛剑生③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④,而缀之以俚词曰:今之夕兮除夕,香焰[纟因]□(“温”换绞丝旁)兮烛焰赤。钱神醉兮钱奴忙⑤,君独何为兮守残籍?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⑥,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湘旗兮芸舆,挈脉望兮驾蠹鱼⑦。寒泉兮菊菹,狂诵《离骚》兮为君娱。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⑧。向笔海而啸傲兮,倚文冢以淹留。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引蠹鱼之来游。俗丁伧父兮为君仇,勿使履阈兮增君羞。若弗听兮止以吴钩,示之《丘》《索》兮棘其喉⑨。令管城脱颖以出兮,使彼□(缀换忄旁)□(缀换忄旁)以心忧。宁招书癖兮来诗囚⑩,君为我守兮乐未休。他年芹茂而樨香兮⑴,购异籍以相酬。

【注解】

①《尔雅·释天》:“在庚曰上章”“在子曰困顿”,上章困顿,即庚子。

②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5:“(贾岛)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③戛剑生:鲁迅早年别号。

④长恩:明无名氏《致虚阁杂俎》:“司书鬼曰长恩,除夕呼其名而祭之,鼠不敢

啮,蠹虫不生。”

⑤钱神:《晋书·鲁褒传》:“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

⑥阿堵:《晋书·王衍传》:“衍口未尝言钱,妇令婢以钱绕床下,衍晨起,不得出,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⑦脉望:唐段成式《酋阳杂俎》:“蠹虫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脉望)。”

⑧漆妃:墨的别称。管城侯:韩愈《毛颖传》说秦始皇封笔为管城子。

⑨丘索:《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⑩诗囚:元好问《论诗绝句》论唐诗人孟郊(东野)诗:“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

厚地一诗囚。”

⑴芹茂樨香:芹茂:苏辙《燕贡士诗》:“泮水生芹藻。”古代诸侯的学宫称泮宫,泮宫有水称泮水,因称考中秀才,即入学宫为入泮。樨香:木樨即桂花,古称登科为折桂,指考中举人。

白话译文

旧历庚子年,贾岛祭诗的晚上,绍兴戛剑生等用清冽的美酒和蔬菜等祭品,祭祀书神长恩,并且配上了下面通俗的歌词:

今天晚上啊是除夕之夜,红烛高照啊香烟弥漫。

财神喝得醉如泥啊,钱奴忙得团团转;书神你为何孤零零地啊,独守着这残缺不全的书摊?

丰盛的宴席开始了啊,腊月的酒香飘出房间;已经是深更半夜了啊,守夜人一遍遍地敲更打点。

宴席上的人们在狂欢啊,酩酊大醉进入梦间;有谁来陪伴你啊,举献美酒一盏?

我与金钱断绝了交情啊,只剩下这一堆残书破烂;我举起酒杯大声呼唤啊,请书神你光临我的房间。

我仿佛看到你来临了啊,举着浅黄色的旗子,坐着芸草编织的车,带领着仙虫脉望啊,蠹鱼驾车跑得真欢。

我只有一杯淡酒奉献你啊,再配上菊花菜一盘;我高声朗诵《离骚》啊,为你助兴添欢。

书神你要快快来啊,切莫误了宝贵时间;还要邀请你的朋友啊,让漆妃和管城侯为你作伴。

你可向着文海而骄傲地歌唱啊,你可在文稿里游玩留连。

你可让仙虫作向导而登上仙境啊,你也可带着蠹鱼下地游玩。

那些无知无识的鄙俗之人啊,你一向视为冤仇;决不让他们踏进门坎啊,决不让他们玷污你的尊颜。

如果他们胆敢不听劝阻啊,我就用弯刀加以阻拦;拿出《丘》《索》古书考他们啊,这就如荆棘梗在他们的喉间。

拔出笔来逼他们写字啊,使他们当面出丑汗流满脸。

我宁愿以书迷为友啊,我宁愿以诗囚为伴;请你书神守着我的书籍啊,书中的乐趣实在难言。

待我一旦理想实现啊,将添购珍贵的书籍报答你的恩典。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庚子除夕,即1901年2月18日。据周作人日记载:“下午接神,夜拜像,又向诸尊长辞岁,及毕,疲惫不堪。饭后同豫才兄祭书神长恩,作文侑之,稿存后。”

当时,鲁迅的家境衰败,十分困顿,以典衣卖物度日,曾被人称为“乞食者”。因此,鲁迅从小就鄙视钱神与钱奴,蔑视封建权贵,嫉恨豪门富户。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祭文头一句点明了祭祀书神的时间和环境,对全文也起了烘托的作用。第二句是说在华筵酒香、更深夜长的年夜,钱神钱奴与书神处境的鲜明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钱神钱奴的轻蔑和对书神的怜爱。第三句写在人们喧嚣大醉入梦之时,有谁来敬书神一杯,说明书神遭到的冷落和作者对世态炎凉的不平。第四句写留下残书与钱绝交,把酒大呼书神的来临。第五句描绘想象中的书神和蠹鱼来临的隆重场面。第六句写以寒泉菊菹和狂诵《离骚》的欢娱活动,盼望书神的`赶快来临。第七句写书神的密友漆妃和管城侯分别啸傲笔海和淹留文冢而期盼书神降临的情形。第八句进一步驰聘自己的想象,要导脉望登仙,引蠹鱼来游。这些都是写作者的心情与想象。第九句写希望书神不要让仇敌们——俗丁伧父登进门槛而防“增君羞”。第十、十一句是说假如那些俗丁伧父不听劝阻,就以吴钩阻止,以《八索》“九丘》刺其喉。令管城脱颖而出,使那些家伙们慑慑心忧。写出对俗丁伧父们的憎恶之情。 第十二句是写宁愿书神召来书癖、诗囚,与他们在一起,引为同道而“乐未休”。最末一句,表明作者要在秋闱中试之时,“购异籍”来对书神表示酬谢。

这是一首内容坚实形式优美的“骚体诗”。在艺术手法上,富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以丰富的想象,绝妙的构思,华美的语言,强烈的对比,刻画了书神俊雅优美的形象和钱神、钱奴们醉醺醺的恶俗嘴脸。诗人对书神的崇仰敬重、对钱神、钱奴的厌弃不屑溢于言表。

层次划分

全诗可分四层。

第一层(1-8句),明写钱神丑态,暗写书神冷遇。开篇就渲染了明烛高照,烟气弥漫的气氛。钱奴们为祭祀钱神,点烛烧香,酹酒礼拜,盛开筵席,醉入梦乡,而书神却孤独清冷,看守残书,备受冷落。这体现了作者对金钱的蔑视,对世俗的愤慨。

第二层(9-20句),明绘书神形象,暗写痛斥钱奴。作者举杯呼唤,邀请书神,以“寒泉菊菹”为食,以狂诵《离骚》为娱,款待书神,让书神导脉望登仙境,引蠹鱼来游玩,自由自在,尽情欢乐。这也正体现了作者对“书神”的敬慕之心,对“钱奴”的绝交之情。

第三层(21-26句),明写嘲弄钱奴,暗抒“抗世”情操。作者将钱奴斥为“俗丁伧父”,视为仇敌,或拒之于门外,或止之以吴钩,或示之以古籍,让它们心悸害怕,发愁出丑。真是淋漓尽至,畅抒胸怀。

第四层(最后四句),明写酬谢书神,暗写高远志趣。作者宁以书迷为友,“诗囚”作伴,而决不与钱奴为伍,并邀请书神长居其室,待到来年,才德并茂,学有造就,将添购新书,酬谢书神。这正好体现了作者求知向上,不苟世俗的美好抱负与高远志趣。

名家点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中杰:《祭书神文》是一篇明志之作,表明作者对嗜钱世俗的厌恶,而寄情于书籍,并希望在苦读中找到一条出路。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紫晨:这篇《祭书神文》“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大有屈原“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志甚明”的特点。其想象力的奔驰,形象比喻的丰富,铺排起落的自如,以及气势格调上的风韵,都和屈原的诗篇有着明显的联系。它说明鲁迅在这一时期不仅有意识地实践绝句和律诗的写作,而且也着重学习《楚辞》的手法。但是诗中却力排忧愤而重讽刺。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和想象,都是紧扣诗题,表现作者内心的不平。全诗绘声绘色,爱憎分明,前后贯穿。

篇9:野草是散文诗集吗

《野草》主要内容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其中也涵盖着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与开口、希望与绝望、爱抚与复仇、眷念与决绝等一系列对立统一、激烈斗争又在斗争中融合的概念和形象。

篇10:徐志摩的散文诗集

这岂是偶然,小玲珑的野花!

你轻含着鲜露颗颗,

怦动的,象是慕光明的花蛾,

在黑暗里想念焰彩,晴霞,

我此时在这蔓草丛中过路,

无端的内感,惘怅与惊讶,

在这迷雾里,在这岩壁下,

思忖着,泪怦怦的,人生与鲜露?

篇11:徐志摩的散文诗集

看一回凝静的桥影,

数一数螺钿的波纹,

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

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月儿,你休学新娘羞,

把锦被掩盖你光艳首

你昨宵也在此勾留,

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

听远村寺塔的钟声,

象梦里的轻涛吐复收,

省心海念潮的涨歇,

依稀漂泊踉跄的孤舟!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处是我恋的多情友,

风飕飕,柳飘飘,榆钱斗斗,

令人长忆伤春的歌喉。

散文诗集

冰心散文诗集

散文诗集《在水一方》

徐志摩的散文诗集

鲁迅散文《导师》

诗集

鲁迅散文复仇读后感

鲁迅散文的读后感

鲁迅散文读后感450字

鲁迅散文秋夜读后感

鲁迅散文诗集(共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鲁迅散文诗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