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黑泽明之梦影评(共含8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洲望”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推荐度:当幸福来敲门影评 推荐度:海上钢琴师影评 推荐度:当幸福来敲门影评 推荐度:《月是故乡明》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黑泽明之梦影评
美国商业上最成功的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说:“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由衷表达了对大师的赞叹,而我,怀着对黑泽明的神秘好奇,开始了黑泽明的《梦》之旅。
本部电影由八个梦组成,其实就是一场梦,不论自然战争、社会人生,说的是同一个主题:人类的迷途。与其说是梦,不如说是黑泽明痛苦地直面了一生的幻象。或者是他的警世恒言,他就是要用魔幻的色彩、凄厉的鬼哭来不停地折磨你的神经,让你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然后有所行动。
第一个梦:狐狸的婚礼。美丽的田野风光,迷离的林中雾气,恍惚到不真实的反射太阳光芒的雨滴,神秘的送亲队伍,彩虹下的家,以及狐狸嫁女的传说。只有妈妈和幼子的简单对话,没有说教,也不故作玄妙,却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个彩虹下的家,其实,那不是狐狸的家,而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与万方生灵互不侵扰,各安其命,和谐共处,生命在阳光和雨露下以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的节律悄悄滋长。
桃田的梦,小男孩的家人把桃园中的桃树全部砍掉,唯独一只幼小的桃枝开满桃花。这只桃花化作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带引着小男孩来到桃园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男孩和玩偶的对话,小男孩说,我们可以用钱买来套子,但是开着桃花的桃园我们去那里买?说着小男孩就哭了,这是小男孩向家人对桃园迫害的无声控诉。不由的让我们反省。
登山者的梦,环境的恶劣,几个队员在黎明前的黑暗,痛哭的找不到方向。失望,绝望。仿佛,那些登山者就是我们自己的写照,但我们们面对困难时,失去希望,暴风雪的袭击,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是谁又知道目标就在眼前,因为黑暗却看不清方向,在得到神的使者给予的安慰后,登山者坚定信心,唤起同伴。朝着营地的方向继续前行。我们面对困难时,不是因为自己不能胜利,而是失望,让我们丧失斗志,意味深长。
军人的梦是黑色的,一个灰头土脸的队长穿过长长的黑色的隧道。进隧道前遇到狗,走出隧道遇到死去的队员以及一整队人马。隧道仿佛阴阳界,军人穿梭着,诉说战争的痛苦。画面的灰暗冰冷。最后那只狗对着他狂吠。黑泽明似乎借这个梦控诉日本的军国主义对日本造成的重创。
麦田之梦,一个个镜头仿佛一张张油画一样,简单,干净,寂寞,过去与现在相遇,真实与画作交融,那个象征黑泽明本人的青年穿行在梵高的麦田和鸦群间,穿行在过去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之间,那是真正的梦,隐晦又清晰,漫无目的。年轻的黑泽明迷失于梵高的画,就像扮演梵高的斯科西斯迷失于黑泽明的电影世界,像人类迷失于永恒的大地。
灾难之梦。黑泽明仿佛对这次日本核电站事故的预言,核电厂的爆炸,四处逃难的人们。整个富士山烧成了红色,人们明知道日本很小,无处可逃,却不愿意坐以待毙。爆炸将会产生的辐射。
行者之梦是灾难之梦的后续。行者在满目苍夷的荒原上行走,遇到了长着角的怪人。辐射的灾难波及到植物、动物、人类等方方面面。
在最后一个梦里,黑泽明用水车村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给了我们,也给他自己一个安慰。他借着百岁老人的口说:“我不需要亮得连星星也看不见的光。”“人在世上好好尽完自己的本分,然后问心无愧地死去,是很可喜的事。”然后大师带着他的梦去了,却留给我们活着的人一个巨大的困境:那样的梦幻田园,在我们每天面对的现实中哪里会有?即便有,在那样的田园,现代的我们又何以自存?
水车村的村口,有一块孤独的石头,那是一个漂泊者的墓。每当人们走过,都要放一束花于石上,以慰漂泊者的灵魂。为什么黑泽明不把他的梦用这样的方式继续下去呢?也许真的是因为老了,他只想把折磨他一生的东西急切地说出来,给自己、给后人一个交代?
一个固执、急迫、眉头紧蹙、喋喋不休的老人。无论这部电影的成败,看了黑泽明一生的追寻之后,我想人们应当对他的梦表示敬意。
这是黑泽明晚期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饱受争议的一部作品,很多人诟病《梦》含有太多教益的成分,而且是很生硬的表现,失掉他早期了作品的那个蕴藉和深度。同时这部作品在摄影上也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所以有人说:黑泽明老了。但我觉得这些生硬,和简单反而是导演故意这样安排。有时候,我们总是把本身很简单,很明了的事总是复杂化,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我们自己梦是很复杂的么,我想大多数还是很简单的。影片讲述了八个不同自成体系的故事,每个故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却深刻的表现了几个重大的问题和思考。小孩的自觉的觉醒,环保,战争,艺术的个人化,核问题,回归自然,谈到是人与自然和人与自身这两个贯穿人类史始终的两个关系。
从一个梦说起――太阳雨,小孩由于本身意识的觉醒,偷看狐狸娶亲,最后被发现,面临死亡,但是只要到彩虹的尽头向狐狸赎罪就会没事,其可以简化成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就要受罚延伸开来即是人类做了不改做的事就要受到惩罚。
第二个梦是桃树,很典型的一个倡导环保的一个梦,即小男孩的话“桃子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可是开花的桃园在哪里买”极其明显表现对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过度砍伐树木的控诉。
其实黑泽明很明显甚至带有教化的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与日本当时的实际状况有直接的关系,90年代前日本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的大发展给日本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并且已经威胁到日本国民的生存了,不仅是日本,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黑泽明不想用含蓄的表达,他想用这样直接的表达来警醒正在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再次这两个梦的带入者是一个小男孩,黑泽明想要告诉的是这个问题必须从小开始教育。
第三个梦是风雪中的登山者,四个在风雪中的跋涉者,风雪中艰难的前行着,最后随着风雪的加大,后面三个登山者倒下了,最前的无奈的也倒下了,但是最后他又奇迹般的醒了,黑泽明是自杀过的人,明白面对死亡的境遇,在绝境面前的挣扎,无力而苍白,但是最终还是那丝强韧的生命力,战胜了绝境。可以说在这里黑泽明有自传的性质,他把自己也比作一个跋涉者,面对近乎死亡边缘的境况,自己最后的选择和生命力,这和第五个梦中主人公去追寻梵高是在意念上由导演的一种对自己艺术生命和人生的一个认识。有人说这是黑泽明的一种自恋,我觉得这是这个已经八十岁的电影大师的一种自信,我想这也是每个艺术者都应该具有的自信,以及在古稀之年回忆自己的往生,对自己的一种评价。
第四个梦说的是隧道的故事,一个战俘返回时他阵亡士兵来见他,他劝他们回去的故事。黑泽明在这里是在表达对战争的一种态度和看法,挂着手榴弹的猎狗对这战俘吼叫,这其实在谴责战俘,日本在是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战败后很多的日本军人均剖腹自杀,而这个指挥官被俘后安然回来,迎接他的是犬吠,最后结束时同样是犬吠。暗含了黑泽明对武士道精神的崇拜。
第六个和第七个梦都在说一个问题――核,这个从二战美国在日本投下两个原子弹后,一直笼罩在日本人心里的一个噩梦,因为日本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因此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便大力发展核能。在这两个梦中一个是红色的富士山,发生核爆,另外一个是核爆之后的凋敝世界,人类异变,痛苦不堪,自己中下的因自己得苦果。从今天来看黑泽明在这里有极大预见性,因为最近日本由于海啸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已经让日本自食其果。虽然没有梦里的那么可怕,但是证明了黑泽明的前瞻性。
第八个梦是水车村。这可以算的上一个美梦。就像中国古代所描述的桃花源。同时在告诉我们人类是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这一切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用哈姆内特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死亡“。
影片用了众多的长镜头和全景,我想这和导演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时黑泽明80高龄,体会到世事沧桑后,是一种淡然和从容,同时看得更多想的更多。其次在视听上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色彩的`运用,可以说在影片中色彩绚烂,第一个梦的彩虹的尽头,桃树中那些魂灵的斑斓衣服,乌鸦那个梦中梵高式的那浓烈赤热的色彩,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刺激,最后便是水车村中的多种颜色花草。这些色彩的使用意在表现导演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希望,可能也是导演对世界的一种留恋。
整个影片脱离了情节性的因素而转入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入思考,也正是这样也使这八个梦能构成这部电影,因为他们的主题都关乎人类和自然,关乎人类与自身,同时这部影片以婚礼开始,最后以葬礼结束,其中深意让我们无尽遐想,不管是婚礼和葬礼都是喜庆的,表达了导演对于生与死的理解和生死的豁达。就像那个老人说的“在世时努力工作,阳寿尽了,还能得到村名,亲友的感激”。有什么可遗憾,可悲伤的呢!
美国商业上最成功的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说:“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由衷表达了对大师的赞叹,而我,怀着对黑泽明的神秘好奇,开始了黑泽明的《梦》之旅。
本部电影由八个梦组成,其实就是一场梦,不论自然战争、社会人生,说的是同一个主题:人类的迷途。与其说是梦,不如说是黑泽明痛苦地直面了一生的幻象。或者是他的警世恒言,他就是要用魔幻的色彩、凄厉的鬼哭来不停地折磨你的神经,让你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然后有所行动。
第一个梦:狐狸的婚礼。美丽的田野风光,迷离的林中雾气,恍惚到不真实的反射太阳光芒的雨滴,神秘的送亲队伍,彩虹下的家,以及狐狸嫁女的传说。只有妈妈和幼子的简单对话,没有说教,也不故作玄妙,却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个彩虹下的家,其实,那不是狐狸的家,而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与万方生灵互不侵扰,各安其命,和谐共处,生命在阳光和雨露下以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的节律悄悄滋长。
桃田的梦,小男孩的家人把桃园中的桃树全部砍掉,唯独一只幼小的桃枝开满桃花。这只桃花化作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带引着小男孩来到桃园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小男孩和玩偶的对话,小男孩说,我们可以用钱买来套子,但是开着桃花的桃园我们去那里买?说着小男孩就哭了,这是小男孩向家人对桃园迫害的无声控诉。不由的让我们反省。
登山者的梦,环境的恶劣,几个队员在黎明前的黑暗,痛哭的找不到方向。失望,绝望。仿佛,那些登山者就是我们自己的写照,但我们们面对困难时,失去希望,暴风雪的袭击,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是谁又知道目标就在眼前,因为黑暗却看不清方向,在得到神的使者给予的安慰后,登山者坚定信心,唤起同伴。朝着营地的方向继续前行。我们面对困难时,不是因为自己不能胜利,而是失望,让我们丧失斗志,意味深长。
军人的梦是黑色的,一个灰头土脸的队长穿过长长的黑色的隧道。进隧道前遇到狗,走出隧道遇到死去的队员以及一整队人马。隧道仿佛阴阳界,军人穿梭着,诉说战争的痛苦。画面的灰暗冰冷。最后那只狗对着他狂吠。黑泽明似乎借这个梦控诉日本的军国主义对日本造成的重创。
麦田之梦,一个个镜头仿佛一张张油画一样,简单,干净,寂寞,过去与现在相遇,真实与画作交融,那个象征黑泽明本人的青年穿行在梵高的麦田和鸦群间,穿行在过去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之间,那是真正的梦,隐晦又清晰,漫无目的。年轻的黑泽明迷失于梵高的画,就像扮演梵高的斯科西斯迷失于黑泽明的电影世界,像人类迷失于永恒的大地。
灾难之梦。黑泽明仿佛对这次日本核电站事故的预言,核电厂的爆炸,四处逃难的人们。整个富士山烧成了红色,人们明知道日本很小,无处可逃,却不愿意坐以待毙。()爆炸将会产生的辐射。
行者之梦是灾难之梦的后续。行者在满目苍夷的荒原上行走,遇到了长着角的怪人。辐射的灾难波及到植物、动物、人类等方方面面。
在最后一个梦里,黑泽明用水车村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给了我们,也给他自己一个安慰。他借着百岁老人的口说:“我不需要亮得连星星也看不见的光。”“人在世上好好尽完自己的本分,然后问心无愧地死去,是很可喜的事。”然后大师带着他的梦去了,却留给我们活着的人一个巨大的困境:那样的梦幻田园,在我们每天面对的现实中哪里会有?即便有,在那样的田园,现代的我们又何以自存?
水车村的村口,有一块孤独的石头,那是一个漂泊者的墓。每当人们走过,都要放一束花于石上,以慰漂泊者的灵魂。为什么黑泽明不把他的梦用这样的方式继续下去呢?也许真的是因为老了,他只想把折磨他一生的东西急切地说出来,给自己、给后人一个交代?
一个固执、急迫、眉头紧蹙、喋喋不休的老人。无论这部电影的成败,看了黑泽明一生的追寻之后,我想人们应当对他的梦表示敬意。
黑泽明,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永远的“电影界的莎士比亚”。喜欢他的电影,不仅因为画面角度与色彩之美,还因为电影对人性善恶美丑的淋漓展现。下面这篇文章,可能会比较矫情,但实属肺腑之言。
这部《梦》,相比于《罗生门》、《姿三四郎》等,算不上黑泽明的名作,但电影中所突出的主题,所蕴含的深意却是值得我们品味与思考的。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欣赏到这部电影,觉得这是一部饱含哲理、透视现代人内心各种困惑,涉及多个主题的影片。八个看似独立的梦,向我们展现了科技飞速进步、人们生活日益现代化所产生的“文化倒退”现象,让人不禁深思: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的今天,我要怎样与大自然相处,我要怎样和自己相处?
这部影片以略带沉重的婚礼开头,以欢乐的葬礼结束。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讲到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最后点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因为“我们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部影片,绝不能被简单定义为一部环保性质的影片,因为它更多地触及了我们现代生活的深层次的困惑,并加以诠释。这些困惑,诸如战争的残酷、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恶劣的气候、人类心灵的空虚和迷失等,都存在着,却很少被人这样挖掘并展现出来,更很少有人认真去思考,因为我们都太忙了,忙着赶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愿有片刻的停留,从这方面来看,这部影片不愧是大师之作!
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和中国的《聊斋志异》比较相似,均穿插鬼神,也都寓意深刻,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问题,触及人心灵的各个层面。我想,说到触及人的心灵,可能很多人都会去深究这部电影背后的寓意,将影片的某个意向与生活中的实际对应,加以分析。而我却以为,有些东西不一定得找到一一对应的所谓的涵义,也许其本身就值得我们欣赏,而不应该用分析哲学的方式解构之。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再美丽的东西也会变得呆板,没有了生气,没有了原本的美。所以,我将更偏向于对直接观影感受的描述而不会具体探讨影片中某个具体场景的喻意。
第一个梦:彩虹
这个梦,是我最猜不透的一个梦。在这个梦里,我只是最记得两个画面,一个太阳雨过后森林中狐狸的诡异婚礼,另一个是在故事的结尾,一片花海之中,小男孩忐忑地走向彩虹尽头的场景。从头到尾,画面很美,可是故事却关乎复仇、死亡、罪与罚,说到底,这只是一个恐怖的民间传说。“狐狸是很记仇的,你必须以死谢罪。”――狐狸的婚礼是美的,小男孩也只是好奇,并无恶意,可结果为何却是这样?我不懂。
狐狸的婚礼,伴随雨后的灿烂阳光和悠长、诡异的笛声,起初让我觉得像是只可能出现在噩梦中的场景。狐狸们时不时警惕地停下,四处看看,又接着上路,整个气氛和人类婚礼相差甚远,这也是我不太明白的地方。但我仍莫名地喜欢这个场景,因为在那同时,我和画面上躲在树后的小男孩似乎经历着同样的忐忑,似乎和他一起担心会被发现,那种奇妙的感觉真是很不错。
喜欢它的结尾:彩虹之下,是无边无际的花海,花海中的小男孩,怀着一丝忐忑,走向彩虹尽头。没有人知道故事的结局,我,喜欢没有结局的故事。
第二个梦:桃园
喜欢这个梦的场景和跌宕的情节,也喜欢小男孩和桃树精们的对话。
当人们砍倒那片桃树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那些被砍的树,正在哀哀哭泣。拟人化了的树,更唤起我们的愧疚感。“不对!桃子可以用钱买,但是要上哪儿去买一片开满桃花的果园呢?我喜欢这片果园,和花朵怒放的桃树。但是他们全都消失了,所以我才会哭泣。”当小男孩惶恐、无助地喊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哭了,我,也感动了。这时音乐起,像是笛子或洞箫,悠长而又跌宕起伏,伴以琵琶弹奏和木鱼等的敲击声,营造出一种诡异的气氛,让人浮想联翩。再看画面中人物的造型:华丽的服饰,显出富贵,白纸一般的脸,木木然没有任何表情,动作整齐机械整齐,却很美很美。音乐渐渐发生变化,变得更加激昂,加入了管风琴,这是桃花的花瓣随风飘来,顿时,桃树漫山遍野,小男孩泪痕未干,却露出笑容。这画面,美得令人心醉。接着,伴随铃铛的声音,故事开头穿着粉红色和服的小女孩跑进画面。原以为小男孩和小女孩会在花海中嬉戏玩耍,故事皆大欢喜,但画面陡然一转,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满山桃树重回原形,只剩下光秃秃的残缺的枝干。画面最后,女孩化作唯一的那颗桃树,脆弱而美丽,却只剩下小男孩一人,无奈、疑惑、失落……
第三个梦: 雪地
这段梦境中出现的雪女,据说是日本民间传说中吸走人类灵魂和生命的女妖。起初看这个电影,我还以为是登山队员已经死去,雪中的美女是安抚他灵魂的天使。可实际上,当看到雪女一次次试图按下登山队员,口中念着“水是温的,冰是烫的”时候,我明白了,雪女原来竟是吸走人类灵魂和生命的妖精。她不是天使,而是魔鬼。而这个故事中,濒临死亡的登山队员,在与雪女的抗争中获得了胜利。最令我感动的是,故事最后,小号奏响胜利的进行曲,是轻快而喜悦的节奏。四名队员无比兴奋地冲向半掩的大本营,那风中飘扬的三角形的红旗,似乎代表着生命的希望,也预示着队员们的胜利。这一刻,我知道,人类“生之欲”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既是我们通常创造奇迹的原因,也是我们攀登雪山,挑战人类极限的原因。
第四个梦:隧道
“我不敢相信我真的死了”
“你死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不起,但是你真的死了。”
死去的士兵与幸存的军官的对话,让我心疼。那些战争中死亡的人们,无论历史怎么评价他们,无论是对是错,他们终归都是受害者,都是“被”战争决定命运的人。这让我想起了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
接着,隧道里传来整齐的行军的脚步声……“第三小队报告长官,无人伤亡!”全军覆没的第三小队,只剩下一个指挥官,而故事的悲剧性就在于,这些本应安息的灵魂,始终没能接受自己已经死去的现实,于是徘徊在阴阳交界处,不得安息。都说生者奋发,逝者安息。而故事却告诉我们,战争带来的,是逝者灵魂的不安与彷徨,和生者生不如死的苦痛。
最后,梦境开头的那只狗出现,周围依然泛着红光。狗向着指挥官狂吠,我不太懂这背后的意思?是嘲笑被俘虏的军官,还是在讽刺战争?最后结局又是如何?可能,这跟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有关,被俘后幸存下来的军人,是会被人嘲笑和唾弃的吧。
第五个梦: 梵高
有的人把这个梦取名为乌鸦,我也不太明白这个梦境中的乌鸦和嘈杂的机械化的火车鸣笛声象征着什么。我只关注映像派大师梵高的油画的美。这里边的几幅画,我在不同的书上见过,每次都让我陶醉。这个梦的前后,均是带有黑暗的主色调的两个梦,它作为一个美丽的转场,似乎并未有什么具体的含义。
第六和第七个梦: 核泄漏―哭泣的食人魔
看完这两个梦,联想到最近的日本地震和特大核泄漏事故,我感到这偶然的天灾,其实来源于必然的人祸。到头来,究其原因,都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使得环境恶化的结果。受到核污染的植物发生了突变,动物变得邪恶、吓人,世界不再美丽。正如独角食人魔所说:“这都是人类恶行的后果。”
我印象很深的场景,是血色的湖边哭泣的魔鬼。最悲剧的是,他们哭泣的原因,竟然是不能够如愿死去。“他们只求一死,但却无法如愿”,所以他们悲泣,他们哭天抢地。没想到,大自然给人的最大的惩罚,竟是让人们永生不死。
我想,这四个字具有很多层意思。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求死?在他们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的时候。我相信,人是强大的,我们不会因为活得辛苦而那么坚定地寻求生命的终结,我们只会因为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而对世界没有一丝留恋。在人类饱尝大自然给我们的惩罚时,当人类在高科技中迷失自我时,人的灵魂也正受到威胁。
第八个梦:水车之村
蓝天,风,绿树,布谷鸟叫……
在看这一个梦的时候,我感觉整部影片升华了,八个看似互不相关的梦也串联到一起。其实这讲的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关系,其背景是现代社会。这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一本书: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 (《活出意义来》)。里面就讲到科学技术造就了一批先进的武器,残酷的世界大战爆发,这样的背景下的人们,内心开始迷失,开始觉得空虚和无助,人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折磨,于是我们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是为了满足无休止的欲望,还是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可到头来,结果却让人寒心!
画面突然由魔鬼哭泣的灰暗诡异场景转到水声潺潺,鸟语花香的小村落景致,我突然内心就平和了。一直觉得,这个梦是整部电影的升华,前面七个梦,连同这一个,都串联起来。如果说前面几个梦都没有所谓的答案的话,那这个梦中,应该有揭示的意义。而且,这最后一个梦,老人的思想,竟和我国老庄哲学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或者说是共通。用四个字总结,是“顺其自然”,也是西方人常说的“let it be.” 在我看来,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故事的开头:小孩子们采来鲜花,放在大石头的凹陷处,阳光下,这些花十分美丽。戴着草帽的老人,特别像王维那首诗里独钓寒江水的孤舟蓑笠翁。与世无争,过着符合自然的生活。最喜欢的是年轻人与老人的那段对话:当年轻人得知老人竟然不用电,晚上用蜡烛和亚麻油照明时,追问老人:“但是晚上很黑耶。”老人的回答是这样的:“没错,夜晚本来就很黑。为什么要搞得和白天一样亮?我不喜欢恍如白昼的夜空,这样就看不到星星了。”
是啊,当初我们没有可以照明的电灯,夜晚是多么美好,伴着月光,人们在庭院中喝酒、吟诗,提着灯笼在江边散步。而现在,各种照明灯具的出现,带来了如同白昼的黑夜,即所谓的“光污染”。在没有电灯的古时,有谁能想到,美丽的霓虹灯光,也会成为一种“污染”。
“我们试着遵照古法过日子。因为这才是最自然的。现代人都忘了,他们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他们却摧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他们总是以为能改善这个世界。尤其是那些学者,他们也许聪明过人,但多半不了解大自然的真谛,他们只发明了一些到头来会使人们不快乐的东西,却因此而沾沾自喜。更糟的是,多数人也把这些发明视为神绩将其奉为神明。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大自然。他们不知道自己正渐渐走向灭亡。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干净的空气和水源,以及那些我们赖以为生的树木、植物,一切都被弄脏了,受到永久污染。肮脏的空气,污浊的水,也污染了人类的心灵。”老人的这段话,让我思考良久。“看似在进步,实际在倒退”。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没有以前快乐了,有多久没有那种简单的快乐了?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吧。
我认为答案是: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蓝信封有个队友曾跟我说:你不要去纠结一些事情,应该像我们这样,热爱户外,凡是有想不通的事情,就去大自然中找刺激,去“生存大挑战”,去“百公里”徒步,去看星星看月亮,去河边捉鱼,去海边漫步。我后来渐渐明白了,他说的没错。人在自然中,是最真的,如果说某人带着面具生活的话,他一定也会在大自然的环抱下摘掉面具。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纠结,而是放开了,去玩耍,去做回小孩子,重拾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心理咨询里边有一项叫做素质拓展的项目,就是让来访者回归自然,很多事情自然也就解决了。
另外,故事中提到的“喜葬”带着强烈的哲学意味。为什么是一场快乐的葬礼呢?因为“在世时努力工作,阳寿尽了,还能得到村民、亲友的感激”,这本身是一种幸福。需要特别提一下这个葬礼:很像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庆祝庙会等的节日场景,铃铛的响声很有节奏感,人们穿着民族风情服装,排成长列,载歌载舞,就连他们的喊声也和云南少数民族方言很相近。棺材不是深色的很庄重的,而是用彩色绣花布盖着。这也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最后,飘动的水草和小号的声音,悠长、自然、平和,这八个梦结束了。或许,这只是个美丽的开始……
黑泽明《梦》观后感
黑泽明《梦》观后感看黑泽明的《梦》,就像看黑泽明的一生一样,从童年到老年,从儿童天真的传说到老年平和的生死观,期间经历过对梦想的追求,对战争的谴责,对环境的反思。八个梦,几乎涵盖了黑泽明一生的所思所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生存意志的关注、对战争所带来的伤痛的谴责,对自己在追求艺术梦想时的坚持,对环境的关注与破坏自然行为的反思,再到最后对生命的归去真正的所应怀有的态度。
在《梦》里,八个梦境,以儿时目击狐狸的婚礼为开始,以老人参加自己初恋情人一场欢乐的葬礼为结束,这就像人生的轮回,我想,也许在黑泽明大师的人生观里,人从出生开始,儿时怀揣好奇,观看这世界,却发现原来诸如婚礼这般欢乐的事情却可能会笼罩在一种奇怪而诡异的氛围里,人生的开始就像是一场谢罪,背负着错误,而当生命走到尽头之时,暮然回首才发现,其实死亡未必就如他人口中的那般可怕,勤劳踏实的劳作一生,最终走向生命的结束,这样的葬礼应该是欢乐的,应该在人们的祝福与微笑中离去,这样的人生观念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尽相同,我们总认为生命的到来是快乐的,生命的结束是悲伤的,那如果真的如此,在我们的一生中又何来那么多恐惧与悲伤?如果我们将自己的一生看做是对上一世种下的因所必要偿还的果,那么在我们离世时如果真的还完了自己的罪业,我想这样的人是最有权力笑着离去的。
影片中间部分的六个梦,以各自不同的关键字为主题,演绎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结合上黑泽明的人生经历,童年时的奇遇造就了他的想象力;在经历过成长挫折的时候,学会了坚持,等待风雪黑夜的过去;经历过二战的时期的残酷,他开始将这种对于战争的强烈谴责表现出来,“隧道”这个片段以浓重的黑色与阴冷的人物造型营造出如同从地狱穿越到人间的景象,我想这个片段其实反映出许多参加过二战的士兵的内心,他们同样对死亡有着刻骨的恐惧与抗拒,而独自穿越过隧道的军官在内心又何尝不挣扎?从阳光的人间,经历过战败、失去战友的痛苦与内心真正的孤寂,当他穿过隧道,来到如同阴间般阴冷的另一端,面对死去士兵的责问,他的心里是怨恨这场错误的战争的,同时还有这深深的自责,这是黑泽明对二战的一种体会,以一个日本人的角度看待二战,我们可以看到,战争不仅对于被侵略方是一种磨难,对于侵略方又何尝是一种庆典?“乌鸦”这个章节,我想电影中的主人公正是黑泽明年轻时的写照,一种对于梦想与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想他也时常冥想,再从这种冥想里得出自己艺术的方向;而“红色富士山”与“垂泪的魔鬼 ”则表达了黑泽明对于人与环境的反思,也许广岛的原子弹炸出了他关于“垂泪的魔鬼”里世界的灵感,但谁又说人类在不断发展科技的同时不是在自掘坟墓?讽刺的是福岛的核泄漏在十几年后便印证了他在“红色富士山”里的担忧。
关于梦,我一直有着自己所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在我的人生大部分的睡眠里,总是被各种各样或黑白或色彩斑斓的梦充斥着,极少能拥有一个无梦的水面,虽然大部分的梦已经按照科学研究所说的那样忘记得无影无踪了,但有些梦却从童年一直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跟着我一同成长,我想他们将会变成我一生都无法忘记得部分,例如孩提时梦见父母抱着我在没见过的老房子里看夕阳,例如一场惊险的在热带雨林里被鳄鱼追逐,例如梦见亲人离世,那锥心刺骨的悲伤……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有一样的经历,在梦里看见未来,当你来到某个似曾相识的地方,经历某些似曾相识的场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你惶恐,理智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新鲜的,可记忆告诉你这一切你曾经历,然后突然灵光一闪,原来这些你曾在梦里经历。
我的生活里时常会充满这种梦见未来的`情况,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惧做梦,总怕某一段悲惨的梦境在现实中出现,造成我无法承担的后果,于是每晚入睡变成令我担忧的事情,梦醒之后也往往疲惫不堪。我决心弄明白“梦”是怎样一种存在,当我看到世界各地许多与我有相似经历的人之后,我开始用一种理性思维理解“梦”,在我看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应该是古老的中国对于梦最精辟的一种解释,而梦见未来则是在我们睡眠时,大脑运用还未开发的90%的部分对我们日常所经历的事物进行运算分析,通过已发生的事情的预判与分析,经过精密的演算得到一种关于未来的信息,然后以梦的形式传达给我们,因此才会出现“梦见未来”的情况;而在我的感性认知上,一直认为“梦”里的世界是一个与我们平行的世界,我们在夜间睡眠时,看到处在另一时空的我们发生的一些事情,因此我将我的人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清醒的现实世界,另一部分则是梦里平行世界的部分。
我不知道其他人对于梦有着怎样的感受,但我觉得从梦里我可以看到不同于白日的世界,在梦里往往可以寻找到白天所无法感悟的部分,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对于一个灵感的激发,甚至是对于人生的反思与了悟,在各色的梦境里不自觉的就清晰起来,梦是对内心的一种真实的反应,也许在人生走投无路,或是需要总结的时候,放松的睡一觉,做一场梦,醒来便是柳暗花明,我想所谓的“大梦初醒”、“幡然醒悟”大抵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在《梦》这部电影里,每个梦看似毫无关联,甚至每个独立的 篇章都能单独变成一部电影,但这种所言未尽,豁然开朗,又富有深意,带着开放式结局的单元剧的演绎形式,将梦的特性表现了出来,一种无头无尾的间断性与突发性,同时利用这种特性将原本很难表达完整的人生,通过片段截取的方式很自然的演绎完整,在情节上以时间顺序与富有深意的首尾设计带给人对人生的思考。电影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十分精彩,用不同的色调表达出梦境所要带给人的意境,例如“隧道”阴冷的蓝色系带个人不寒而栗的感觉、“葬礼”部分用清新的绿色与各色自然界的小花表达出人生最后返璞归真的美好境界。同时不得不佩服的就是日本将动画技术与电影的融合,“乌鸦”这个章节中将油画与人物的结合,在十几年后看来依旧显得真实,而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显得虚假。最后,我十分钦佩日本人对于本国传统文化与传说的传承与保护,黑泽明在《梦》里运用了许多传说故事,从狐狸的婚礼到桃园里用女童节摆设设计的场景再到“风雪”里关于雪女的演绎,日本对于自己本土的神话传说情有独钟,将这种故事的演绎几乎融入到可以用到的任何文化形式里,反观中国对于传统文化与传说的关注,我只觉得流失的越来越多,我无法想象,在百年后,中国的孩子除了大闹天宫以外还能记得什么传说?
黑泽明的语录35句
1、如果向技术追求,道路自然会打开,如果只忙于云云事物,忘记钻研技术的话,便会一事无成。
2、对我来说剧本是有生命的,我的老师山本嘉次郎曾说:要做导演先要写好剧本,了解到剧本的重要性。在那段时间里,我总不停的写剧本,而写剧本的和写剧本的方式让我充分开拓了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我不拘泥剧本的格式。有时会写出方格之外,有时会直接写下一场。
3、写到这里我很激动,因为我七岁的时候是那么呆头呆脑。学校生活使我深感痛苦,所以为了这样的孩子不由得把我这段生活写了下来。
4、瀑布来自高处,源头之水皆平静,到此成激流。——黑泽明
5、现在我写着这些往事,但耳朵听到的却是电视的声音、电炉子的响声,收废纸的扩音喇叭的叫声。这些,全是电器的响声。 ——黑泽明
6、电影是影象和音乐的乘数。 ——黑泽明
7、父亲告诫我:“不要着急,也没有着急的必要。”他还说:“要等下去,前进的道路自然会打开的。
8、我为了抵抗人的苦恼,戴上一副强者的面具;而植草却为了沉溺与人的苦恼,戴上了一副弱者的面具。事实不过如此。而且,我俩只是表面的不同,就本质来说,我们都是弱者。
9、我从来不拍摄我不想拍的东西,我对迫使我赢取票房而导演影片不感兴趣,不管它是好是坏。导演的信仰必须是真实的'对待自己,客观地对待工作。制片人把钱交给导演,因此导演应该相信他的制片人。制片人同样也信任他的导演。
10、导演的工作就是创造电影,所以导演像人生一样是多方面的。导演不但是用来表达技巧、而且还是反应人生的工具,所以导演能拍出想拍的东西,其导演技巧便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导演的工作就是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来,最难以用逻辑解释的部分,便是导演的艺术风格。有人经常会问及我拍摄意图,我总是回答,”自自然然便成了这样"。我并不故弄玄虚,是真如此认为的。如果你们有志去做导演,要记得电影的实践比理论更重要。在实践中,通过挑战自己而取得经验,在众多记忆中,一定可以找出适合该作品的自我风格。
11、当我看到声嘶力竭拖着凄凉的腔调沿街叫卖蚬子的孩子时,我感到自己是个幸运儿。当卖脆饼的从盛夏季节似火的骄阳下走过的时候,我正站在橡树下举着捕蝉罩的竿子捕蝉呢。
12、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不知道失败是无可避免的那些人。——黑泽明
13、人能把卫星送进宇宙,可是在精神上却不会向上看,而是像野狗一样,只注意脚下,徘徊不已。
14、你锋芒毕露,这是你的弱点,你像把无鞘刀,锋利,但好刀应在刀鞘里。——黑泽明
15、假如世界上的人都这么想,那么,现在世界上发生的你争我夺就会因为大家认识到它是自相残杀而不再发生了。不过,到了那时候,地球上的人也会逐渐认识到地球本位主义也是狭隘的观点了。
16、刻意要画好画面会弄巧成拙,只要专心画好电影影象,自然便会构成有趣的图画。——黑泽明
17、想到这里,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比从前卖蚬子的孩子还可悲。——黑泽明
18、只忠实于导演意念的是不是正确的剪接法?每一个片段都有其现实。首先要聆听片段的呼声,才开始剪接。
19、讨人喜欢的面孔,说话八面见光、滴水不漏的人,确实要防备,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黑泽明
20、有人认为奢侈是贫穷的对立面。其实不是,奢侈是粗俗的对立面。 ——黑泽明
21、如果只忙于云云事物,忘记钻研技术的话,便会一事无成。 ——黑泽明
22、我从来不拍摄我不想拍摄的东西,我对迫使我赢取票房而导演影片不感兴趣,不论它是好是坏,导演的信仰必须是真实的对待自己,客观的对待工作。
23、不要浪费时间敲一堵墙,你无法将其变做一扇门。 ——黑泽明
24、好剧本给予工作人员勇气,去克服几乎不可能的拍摄条件,好剧本让人发挥最大潜能。——黑泽明
25、永不放弃,即使中途变得困难。——黑泽明
26、面对可怕的事物闭眼不敢看,所以就觉得它可怕,什么都不在乎地看它,哪里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27、我没有时间讨厌你。——黑泽明
28、我不善于说话,但我倒世界任何国家去都没有合不来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我的故乡是地球。
29、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参差不齐,既有5岁时就像7岁那么聪明的孩子,但是也是有虽然7岁却只有5岁智力水平的孩子。智力的发展有快有慢,一年有一年的水平,那种僵死的规定完全是错误的。
30、导演的工作就像把人性的每一面都投射出来,最难用逻辑解释的部分,便是导演的艺术风格。
31、剪辑一项很有趣的工作。拍好的菲林,只是剪辑的材料,我从未用过剪辑师帮助剪辑。我喜欢剪辑,我使用多部摄影机、手绘分镜都是为了剪辑做好工序。如果时间许可,我会马上剪辑给工作人员看,即使是最难明白的场面,看了剪辑效果便会恍然大悟,理解为何拍一场要这么久,通过剪辑来统帅摄制组的各成员,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2、我不懂得用逻辑解释电影,也特别讨厌解释电影。
33、然而时光倒流,世事重来。我唯一的希望,却是让光明和黑暗永无交集。
34、我想拍摄美好的电影,我执著于电影的追求,将近六十年了。
35、我很想拍的素材,便会抓紧它,拍成电影。
他出生在日本一个武士家庭,按理说,他应该学习剑道,但是,他却出奇地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一度梦想做一个出色的绘画大师。就在这时候,日本从一个半封建国家转变为工业大国,他的理想也跟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应聘成为了一名电影导演助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有机会做导演拍摄了自己的作品,并且在国内小有名气,于是,他开始花大力气进军国际市场。哪知道,他的该部作品在国内试映时就惨遭冷遇,为此,许多人都说他不自量力。面对流言蜚语,他淡然而笑,不久,墙里开花墙外香,这部影片入选威尼斯电影节,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金狮奖。
他总是一个不疾不徐的人,做人做事都显得十分闲适。他曾被誉为“电影界莎士比亚”,他的名字叫黑泽明。
黑泽明一生拍过30多部作品,其中《罗生门》、《七武士》等作品深得业内专家和广大影迷好评,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黑泽明先生的作品总能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剧情中裹挟着汹涌的情感暗流,总能在看似不起眼的物件细节中饱含着惊心动魄的转折和悬念。黑泽明先生是一个日本人,但是,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性格,总给人一个中国修道者的形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次,黑泽明在拍摄一部电影的时候,按照剧本的要求,需要拍摄一个这样的场景:草地上,主人公与家人嬉戏,天边,悠悠地飘来一朵云。然而,那天偏是个万里无云的天气,为此,黑泽明专门询问了天气预报员,天气预报员告诉他,晚些时候,天空将有些许云朵飘过。得知这样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之后,黑泽明赶忙让所有的演职人员全部暂停工作,大家席地而卧在草地上,一边嚼着草根,一边静静地等待天边的一朵云飘过来。不料,这一等就是将近4个小时,看到天边出现了棉絮般的云朵,黑泽明从草地上跳了起来,手舞足蹈,像个孩子。
这是多么怡然自得的一种场景啊!为了一朵云,黑泽明不惜耗费巨额的花费来等待,这又是多么闲适的一种心境。在当下这个商业片极端爆炸的年代,黑泽明的这种做法不得不令许多自诩为导演的人感到汗颜!
内容简介: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夜哭郎”,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而踏入电影界,最后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的导演黑泽明坦然直面过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艺术的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如同一个智者和达人,黑泽明在淡淡的叙述中留给了我们诸多的感受和启示……
作者简介:
黑泽明,日本著名电影导演。1910年生于东京一个武士家庭,自小就在严格的家教下学习剑道、书法和绘画。1943年因执导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一举成名。1950年执导的电影《罗生门》,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而一跃成为世界级大导演。1954年执导了日本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电影——《七武士》。执导的其他影片《生之欲》、《白痴》、《蜘蛛巢城》、《影子武士》、《乱》、《梦》等,均已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1990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98年因脑溢血病逝。
黑泽明在他五十余年的电影生涯中导演了三十多部电影,共获得了三十多个著名的奖项。作为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影响了亚洲几代电影人以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等一代西方著名导演。
1999年,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黑泽明”词条由张艺谋、斯皮尔伯格亲自撰写,他们都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这位电影大师的崇敬之情。
版本信息:
版本一
作者: [日]黑泽明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作名: 虾蟇の油
译者: 李正伦
出版年: 2010-8
页数: 280
定价: 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 9787544248136
版本二
作者: [日] 黑泽明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 李正伦
出版年: 2006-11
页数: 258
定价: 25.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人生精选
ISBN: 9787544233279
作品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酥糖与剑道
荡漾在洗澡盆
“活动写真”
地狱
“酥糖”遇到天使
江户川上
灿烂花开向阳处
旋风
剑道
毒刺与诋毁
枫桥夜泊
紫式部与清少纳言
第二章 大正的声音
明治的影子
大正的声音
神乐坂
武者
遗痛一刻
巅峰只欠一跳
长长的红砖墙
生死之间
黑
可怕的远足
第三章 在迷路
师之大者
反抗
遥远的乡村
山野武士
乡间九十
苗
迷路
和战争无关
懦弱与渺小
旧日小街
死
底片与正片
第四章 危险的拐角
危险的拐角
山顶
P·C·L
山崩
高山仰止
病与酒
好人无寿
苦战
我将登山
第五章 预备——拍!
预备——拍!
武魂
苦尽甘来
冷镜头
人生何处无归处
跨过太平洋
只有一个日本
第六章 到《罗生门》为止
苏醒
情不自禁地鼓掌
人非强者
人非弱者
空落的哀愁
心无边,命运无边
鲑鱼的牢骚
生命总有余味
善
罗生门
★ 黑泽明的语录
★ 草海之梦作文
★ 盛夏之梦记叙文
★ 心之梦作文
★ 青春之梦作文
★ 蝴蝶之梦作文
★ 作文 天之梦
★ 人生之梦作文
★ 根雕之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