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n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作文 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学生”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抬头一举目关心我的全是班中的几个成绩差的“捣蛋鬼”。窗子在我的左手边,凉风习习,吹散了我眼前的雾霭,若隐若现,几个“捣蛋鬼们”对我眉目传情,挤眉弄眼,“本地土着”送来独有的问候。
“嘿,小黑,不要垂头丧气,这里光线不好,空气新鲜;成绩不好,心情不差!”阿蔡用辩证法安慰我。
“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就是没考好嘛!还有下一次嘛!”老陈的精神胜利法,听听,蛮有道理。
他们表面嬉皮笑脸,课堂上嬉笑怒骂没个人样,可在暗地里也在下功夫呢!阿蔡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背单词,老陈在宿舍睡觉时经常发出“我考上了”“我成功了”的'声音。看着他们真诚的眼神和自欺也欺人的笑容,我又有了信心。
在一节物理课上,物理老师用他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出了一道题,可全班没有人会做,碰巧我做过,我举手了,不止举手还拼命摇动着,可老师却说“唉,怎么就没有人回答呢?”我失望了!不!不是老师没有看见,而是老师认为“好学生”都做不出,更何况“坏学生”呢?我久久未放下举着的手……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也离开了“最后一排”,同时离开的还有特铁的阿蔡和老陈,当然,同样数量的人也“中箭落马”。
“要不要劝劝他们?”
“好的,我们不仅仅是过路人,更是经历沧海桑田的同路人。”
我们走到唉声叹气的同学面前:“这里光线不好,空气新鲜;成绩不好,心情不差!”
别了,我的流放地,你让我承受委屈,经历风雨。我想:有永远的“最后一排”,却没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绕领中学初三:左子裕
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学生”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抬头一举目关心我的全是班中的几个成绩差的“捣蛋鬼”。窗子在我的左手边,凉风习习,吹散了我眼前的雾霭,若隐若现,几个“捣蛋鬼们”对我眉目传情,挤眉弄眼,“本地土着”送来独有的问候。
“嘿,小黑,不要垂头丧气,这里光线不好,空气新鲜;成绩不好,心情不差!”阿蔡用辩证法安慰我。
“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就是没考好嘛!还有下一次嘛!”老陈的精神胜利法,听听,蛮有道理。
他们表面嬉皮笑脸,课堂上嬉笑怒骂没个人样,可在暗地里也在下功夫呢!阿蔡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背单词,老陈在宿舍睡觉时经常发出“我考上了”“我成功了”的声音。看着他们真诚的眼神和自欺也欺人的笑容,我又有了信心。
在一节物理课上,物理老师用他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出了一道题,可全班没有人会做,碰巧我做过,我举手了,不止举手还拼命摇动着,可老师却说“唉,怎么就没有人回答呢?”我失望了!不!不是老师没有看见,而是老师认为“好学生”都做不出,更何况“坏学生”呢?我久久未放下举着的手……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也离开了“最后一排”,同时离开的还有特铁的阿蔡和老陈,当然,同样数量的人也“中箭落马”。
“要不要劝劝他们?”
“好的,我们不仅仅是过路人,更是经历沧海桑田的同路人。”
我们走到唉声叹气的同学面前:“这里光线不好,空气新鲜;成绩不好,心情不差!”
别了,我的流放地,你让我承受委屈,经历风雨。我想:有永远的“最后一排”,却没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个性鲜明的佳作。一、心思细腻,描写传神。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向我们诉说着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真实的生活和思想,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渴望理解和关注,作者将他的心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二、思想深刻,启人思考。“有永远的‘最后一排’,却没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如何对待、理解、关心“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如何让素质教育不再成为形式,如何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值得教师们思考的,这是本文巧妙的选材给读者带来的深层的思考。三、语言灵气,诙谐幽默。“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眉目传情,挤眉弄眼”、“本地土着”、“后花园”等词语形象生动,增添了文章的灵动气息。
附:中考上海卷
〔原题回放〕
请以“我们的名字叫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2)补全作文题目。
(3)不能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小学生作文
“最后一湘卜”是我们班的边按,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同学”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所以“好同学”进而远之,“捣蛋龙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绝
署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因”,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咬荔枝三百顺,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伙“考界末”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抬头举目关心我的全是班中几个成绩差的“捣蛋鬼”。窗子在我的左手边,凉风习习,吹散了我眼前的雾霭,若隐若现,几个“摘蛋兔们”时我眉目传情,挤眉弄眼,“本地土著”送来独有的问候。
“叹,小黑,不要垂头丧气,这里光线不好,空气新鲜;成绩不好,心情不差!”阿蔡用抖证法安愁我。
“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就是没考好嘛!还有下一次嘛!”老陈的精神胜利法,听听,变有道理。
他们表面落皮笑脸,课堂上络笑怒写没个人样,可在暗地里也在下功夫呢!阿蔡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背单词,老陈在扁舍睡觉时经幸发出“我考上了”、“我成功了”的声音。看着他们真诚的眼神和自欺也欺人的`笑容,我又有了信心。,
在一节物理课上,物理老师用他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出了一道题,可全班没有人会做,跳巧我做过,我举手了,不止举手还拼命摇动看,可老师却说“唉,怎么就没有人回答呢?“我失望了!不!不是老师没有看见,而是老师认为“好学生”都做不出,更何况“坏学生”呢?我久久未放下举着的手……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也离开了“最后一排”,同时离开的还有特铁的阿蔡和老陈,当然,同样数童的人也“中翁落马”。
“要不要劝劝他们?”
“好的,我们不仅仅是过路人,更是经历沦海桑田的同路人。”
我们走到唉声叹气的同学面前:“这里光线不好,空气断鲜;成绩不好,心情不差!”
别了,我的流放地,你让我承受委屈,经历风雨。我想:有永远的“最后一排”,却永远没有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学生”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却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抬头一举目关心我的全是班中的几个成绩差的“捣蛋鬼”。窗子在我的左手边,凉风习习,吹散了我眼前的雾霭,若隐若现,几个“捣蛋鬼们”对我眉目传情,挤眉弄眼,“本地土着”送来独有的问候。
“嘿,小黑,不要垂头丧气,这里光线不好,空气新鲜;成绩不好,心情不差!”阿蔡用辩证法安慰我。
“是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就是没考好嘛!还有下一次嘛!”老陈的精神胜利法,听听,蛮有道理。
他们表面嬉皮笑脸,课堂上嬉笑怒骂没个人样,可在暗地里也在下功夫呢!阿蔡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背单词,老陈在宿舍睡觉时经常发出“我考上了”“我成功了”的声音。看着他们真诚的眼神和自欺也欺人的笑容,我又有了信心。
在一节物理课上,物理老师用他不标准的.普通话说出了一道题,可全班没有人会做,碰巧我做过,我举手了,不止举手还拼命摇动着,可老师却说“唉,怎么就没有人回答呢?”我失望了!不!不是老师没有看见,而是老师认为“好学生”都做不出,更何况“坏学生”呢?我久久未放下举着的手……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也离开了“最后一排”,同时离开的还有特铁的阿蔡和老陈,当然,同样数量的人也“中箭落马”。
“要不要劝劝他们?”
“好的,我们不仅仅是过路人,更是经历沧海桑田的同路人。”
我们走到唉声叹气的同学面前:“这里光线不好,空气新鲜;成绩不好,心情不差!”
别了,我的流放地,你让我承受委屈,经历风雨。我想:有永远的“最后一排”,却没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作家乔叶的散文《坐在最后一排》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过,作家“咬定”的是“最后一排”。由此进入童年的叙事,并紧扣“最后一排”塑造人物形象,抒写心理波澜,寄寓对老师和学生如何做人的双重省思。整篇文章显得紧凑而舒展,精致而大气。此文运用变换词素的方法, 让文章出彩。作者多处用“ 座位” 这个词, 或用有“ 座位” 之意的其 他说法( 如“ 坐在最后一排”), 但是, 只有一处用“ 位置”-- 白明老师对乔小叶说“ 这是你的位置” 。这一个 词素之变, 不仅显示每个学生在教师心中都有位置, 而且凸显每个学生在教师心中都处在“ 向前” 的位置。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许多年里我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享受的人。可见白老师在学生 乔小叶心中的地位! 看完后,我也特别感动和震撼!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我的儿子也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我郑重推荐给儿子看,希望他也受到启迪和激起他奋发向上! 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累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可以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这些句子,我特地抽出来读给他听,我想告诉孩子,在这个班级中,没有人是差生,也没有人是天生的坏孩子,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赢得同学的尊重,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在沉思:教育除了需要爱,难道不是更需要智慧?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何种的心情去面对孩子,才不会伤害到孩子?对待孩子,我们是否也应该抱着一颗平和的心?不仅老师,作为父母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成绩并不出类拔萃的孩子?又如何张开慧眼去发现孩子心中的宝藏?
暑假中的一天,我闲着没事,翻起那四年级的书籍,复习着脑海里的记载。翻到一篇文章时我停了下来,《坐在最后一排》这篇 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仔细地重阅了这篇文章,给我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
本文作者是乔叶,文章主要写同学乔小叶在白明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下,经过努力学习,从一个半个学期滥竽充数的学生成为一个成绩班里数一数二的过程。
我从文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经过努力,开启它,挖掘潜能,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自己做好的一面。同时我们也看到白明老师的关怀和鼓励,就像是各个学生挖掘闪光点的催化剂,不断的鼓励他们。假如我们的老师也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去骂、惩罚他们的话,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向终点线迈出最漂亮的一步,而不是做一个在起跑线上初出茅庐的参赛者。
“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我也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不过要不断地去努力,去挖掘而已。
今年暑假,我读了《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中的乔叶那种不屈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乔叶因为性格孤僻,学习成绩很差,所以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她的视力模糊,个子很矮,黑板上的字她根本看不清楚。就靠着听力,一步一步学习。读着读着,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我不近视,个子也不矮,每次都抱怨做笔记,每天都说学习好辛苦,好吃力,却从没有想到别人学习的辛苦、吃力,现在我终于知道了。
文中有一句“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如果仔细读这句话的含义,就知道是不屈向上的精神。乔叶的困难很多,但她没有被吓倒,反而继续努力。而我是个健全人,遇到困难就不敢向前走了,现在我觉得太对不起自己和父母了。相比之下,我感到十分惭愧。
亲爱的乔叶,你知道吗?你的美好形象永远记在了我的心中。
世界上的每个教室都有最后一排,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形形色色。而课文《坐在最后一排》中的那个女孩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乔小叶是个脾气倔强,性格孤僻,充满自卑的学生,因此她被老师安排坐在最后一排。然而五年级时因为白老师的出现,故事发生了变化。在一节语文自习课上白老师以她的练习册为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老师的鼓励和重视使一向孤傲自卑的乔小叶觉得非常的温暖。不仅如此,白老师还发现了她近视的秘密,这个埋藏在心中说不出口的秘密因为老师的细心被“挖掘”了。出于对老师的感谢,乔小叶改变了自己,努力学习,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她因此获得了同学们的尊敬,从最后一排变成了第一排。
整篇课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感动。感动于老师对学生像妈妈般的关爱,感动于老师的细心和尊重,也感动于作者用自己的行动回报老师。这师生之间的爱犹如清泉滋润着我的心,使我也想起了四年里老师对我的处处关心。而我该用什么回报这份爱呢?和过去的乔小叶一样我有时也很自卑、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成为班级的第一名。读了这篇课文后我觉得充满了希望,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奇迹有回报。和乔小叶相反,我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我想从今天开始,我会让自己的成绩也排在第一,回报老师那天使般的爱!感谢,生活中千千万万个“白老师”,没有你们,我们的童年就不会那么精彩!
上个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了《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当时感触颇多,虽没有系统思考,但仍记下了读书笔记。并且将这篇文章慎重地推荐给儿子阅读,希望对他有所启迪。没想到这次月假,老师也将这篇文章作为必读篇目布置作业,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坐在最后一排》用白描的手法,讲述了作者从最后一排的座位调整到第一排中间的经历,实际也就是从差生转化为第一名的过程。该文叙事舒缓安静,描写细腻生动,用词简洁明快,故事并不曲折,辞藻并不华丽,但蕴涵的哲理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其实,仔细想想,从这篇文章中能受到教育的不应该是孩子,而更应该是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的成年人。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自己觉得“丑、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不会乖言巧语察颜观色”而自卑的孩子发生那么大的转变?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自甘堕落”、固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通宵未眠,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继而各科成绩很快进步,最终获得班上的第一名?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作者永远不能忘怀那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享受的人”?
赏识教育。
我认为这种力量就是赏识教育。第一次白老师不但没追究“我”假装做练习册、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空白的责任,反而赞赏了“我”造句所体现出的想象力和灵性,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上学的快乐和幸福。然后,白老师才开始“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这样,才让“我”慢慢自我反省,“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自己“从来就没有累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可以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这样,“我”才心悦诚服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取得飞速提升。
联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与白老师相比,那是远远不如。我对儿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教育手段和方法却相对匮乏。儿子通过了电子琴十级考试,我没有表扬,反而为等级考试中错弹了一两个音符而埋怨。儿子参加了羽毛球训练,我没有鼓励,反而因害怕耽搁学业而焦躁不安。儿子当上了幼儿园结业典礼的主持人,我没有高兴,反而指责他主持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并抹去了主持时的原始录像,留下了终生遗憾。小学期间,儿子遇到不懂问题,遇到做不出的作业,总喜欢问我,我总是缺乏耐心,两三遍解释还不能领会后,就嘲讽他“笨脑壳”、“不专心”,甚至恶言相向、不欢而散。儿子上中学了,七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排班上第25名,期末考试略有进步,排第20名,而这次月考不进反退,回落到第25名之后了。我忍不住又生起气来,“都是一样的老师,都是一样的教学条件,你为什么就不能考班上的前几名呢”。
重温《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我真的明白我错了,我在儿子的教育中是个失败者。电子琴通过十级考试、参加羽毛球训练、幼儿园结业典礼主持人,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为什么要为那一丁点瑕疵而痛苦纠结呢。儿子主动请教学业问题,体现了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我为什么就不能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呢。儿子月考没考好,但对于他的起点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就不能鼓励加油呢。联想到儿子进入金东方后,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班主任候老师总是激励他,“有潜力”,“一定会成功”,我更是相形见拙,无地自容。同样是教育下一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象尊敬上帝一样尊重孩子”。激励、表扬、欣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就一定会换来孩子优异的回报。儿子,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向你保证,从现在起,让我们共同携手,学会赏识,学会赞美,沟通心灵,启迪智慧,一起迎来明天的辉煌!
暑假中的一天,我闲着没事,翻起那四年级的书籍,复习着脑海里的记载。翻到一篇文章时我停了下来,《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仔细地重阅了这篇文章,给我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
本文作者是乔叶,文章主要写同学乔小叶在白明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下,经过努力学习,从一个半个学期滥竽充数的学生成为一个成绩班里数一数二的过程。
我从文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经过努力,开启它,挖掘潜能,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自己做好的一面。同时我们也看到白明老师的关怀和鼓励,就像是各个学生挖掘闪光点的催化剂,不断的鼓励他们。假如我们的老师也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去骂、惩罚他们的话,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向终点线迈出最漂亮的一步,而不是做一个在起跑线上初出茅庐的参赛者。
“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我也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不过要不断地去努力,去挖掘而已。
★ 我们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