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对联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七柚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成都杜甫草堂对联(共含12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七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成都杜甫草堂对联

篇1:成都杜甫草堂对联

草堂留后世 ;

诗圣著千秋。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篇2:杜甫草堂对联

1、上联:野花天宝相;下联:秋雨杜陵碑

2、上联:新婚石壕无家,茅屋一座;下联:垂老潼关新安,广厦万间

3、上联: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下联: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4、上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下联: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5、上联:锦里先生为老伴;下联:玉霄散吏是头衔

6、上联:花学红绸舞;下联:径开锦里春

7、上联: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成唐变雅;下联: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8、上联:名望重三唐,是谁敌手?陵厉骚坛,春树暮云,竞传白也诗篇上;下联:遭逢同五代,故事回头,纵谈天宝,秋风茅屋,令我呜呼感慨多

9、上联: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下联: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10、上联:新松恨不高千尺;下联:恶竹应须斩万竿

11、上联:江山留胜迹;下联:天地渺孤舟

12、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13、上联:荒江结屋公千古;下联:异代升堂宋两贤

14、上联:花径故依然,为公拥篲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下联: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15、上联:吏情更觉沧洲远;下联:诗卷长留天地间

16、上联:至今斑竹临江活;下联:无数春笋满林生

17、上联: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下联: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18、上联:万里桥西宅;下联:百花潭北庄

19、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20、上联:孤城返照红将敛;下联:仙侣同舟晚更移

21、上联:风刮屋茅二三重;下联:尚思广厦千万间

22、上联:侧身天地更怀古;下联:独立苍茫自咏诗

23、上联:杜陵落笔伤豺虎作文;下联:爱国孤悰薄斗牛

24、上联: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下联: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25、上联: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下联: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26、上联:草堂留后世;下联:诗圣著千秋

27、上联:跌宕诗怀犹绮岁;下联:商量春事又花朝

28、上联:锦水春风公占却;下联:草堂人日我归来

29、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30、上联:此地经过春未老;下联:伊人宛在水之涯

31、上联:瘦影摇混茫,白也孤吟怀饭颗;下联:斯文不沉没,球兮接武挂诗瓢

32、上联: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下联: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33、上联: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下联: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34、上联:即今耆旧无新咏;下联:何处老翁来赋诗

35、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36、上联: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下联: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37、上联:十年幕府悲秦月;下联:一卷唐诗补蜀风

38、上联:挺身艰难际;下联:张目视寇仇

39、上联: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下联: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40、上联: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下联: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41、上联:春日百花潭,淘尽郑公辙迹;下联:秋风一茅屋,经过丞相祠堂

篇3:杜甫草堂对联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水槛对联

吏情更觉沧洲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

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花径楹联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

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草亭对联

至今斑竹临江活

无数春笋满林生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受航轩楹联

此地经过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孤城返照红将敛

仙侣同舟晚更移

陈列室对联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跌宕诗怀犹绮岁

商量春事又花朝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大廨对联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诗史堂对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造物何必穷我辈

先生未忍作诗人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工部祠对联

野花天宝相

秋雨杜陵碑

江山留胜迹

天地渺孤舟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锦里先生为老伴

玉霄散吏是头衔

春日百花潭,淘尽郑公辙迹

秋风一茅屋,经过丞相祠堂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篇4:杜甫草堂对联

万里桥西一草堂①,百花潭水即沧浪②,杜甫草堂对联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③。

厚禄故人书断绝④,恒饥稚子色凄凉⑤。

欲填沟壑惟疏放⑥,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

①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讳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

②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传说孔子到楚国,听到一个小孩在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③翠筱:翠绿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裛: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娟娟:美好的样子。冉冉:婉弱的样子。

④这句是说既然是老朋友,又身处高官,但是却连信也没有写,世风可见。厚禄故人,指做大官的朋友。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

⑤这句话是说经常的挨饿,使得自己幼子的脸色也不好了,那么全家的情况就更加可想而知,资料共享平台

恒饥:长时间挨饿。色凄凉:形容可怜的样子。

⑥这句是说尽管全家眼看就要饿死,还是一味疏放,不能改其故态,仰面向人。欲:将然未然之词。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译文】

万里桥的.西面盖起一座幽雅的草堂,百花潭的流水好像碧波荡漾的沧浪。轻风吹拂绿竹却是那般秀美洁净,细雨滋润红荷远远溢出阵阵的清香。官高禄厚的朋友个个书信断绝,受饥挨饿的孩子神色显得十分凄凉。我是个将要转死沟壑的人,天生的性格一向疏放。自己说笑自己,狂夫老了反而更加傲狂。

【赏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夏天。诗的前四句细腻地描写了幽美宜人的草堂环境,显示出人在自然中心灵的清静和愉悦。五、六句掉转笔锋,用凄凉的情调写出生活的艰难清苦和世态炎凉,七、八句表明自己疏远仕途,狂放自适的心境。

篇5:杜甫草堂对联精选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正门,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原宅中唐后已不复存。宋代重建茅屋,立祠宇,以后历代均曾修建,今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 万里桥:位于成都南门锦江上。 百花潭:已湮塞

挺身艰难际;

张目视寇仇。

大廨,进草堂正门,过石桥,穿梅林便是大廨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顾复初题大廨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何绍基题大廨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叶剑英题大廨。 杜陵: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 孤悰:孤苦的心志

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陈次山题大廨。 李谪仙:李白。 严节度:严武,杜甫因安史之乱流寓成都,严武委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题诗史堂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集杜诗题诗史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诗史堂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沈葆桢题诗史堂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诗史堂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陈逢元题诗史堂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诗史堂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堂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樊荫荪题诗史堂。 寓公:寄居他乡的官吏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

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诗史堂。 五陵:指汉代长陵、字陵、阳陵、茂陵、平陵。 词臣:李白。 节度:严武

荒江结屋公千古;

异代升堂宋两贤。

钱保塘题工部祠,内有清乾隆嘉庆年间所制“少陵草堂图”刻石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何绍基题工部祠。 人日:正月初七

春日百花潭,淘尽郑公辙迹;

秋风一茅屋,经过丞相祠堂。

陈逢元题工部祠

野花天宝相;

秋雨杜陵碑。

谢威凤题工部祠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王闿运题工部祠。 宋贤两派: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陆游开创剑南诗派。 寒泉配食:工部祠两旁配祀有黄庭坚、陆游。 吴郡三高:苏州有三高祠,祀春秋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

锦里先生为老伴;

玉霄散吏是头衔。

集句题工部祠。 散吏:犹散官,闲散的官吏

江山留胜迹;

天地渺孤舟。

陈逢元题受航轩,位于工部祠右

孤城返照红将敛;

仙侣同舟晚更移。

集杜甫诗题受航轩。 仙侣:高逸不凡的朋友,语出杜甫诗:“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此地经过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谭光福题水槛,杜甫曾于此经营药圃

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

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伍介康题水槛。 斯人:此人,指杜甫

吏情更觉沧洲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吴棠集句题陈列室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谢无量集杜诗题陈列室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郭沫若题花径,杜甫草堂内的一条小径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何宇度题花径。 背郭堂成:语出杜甫《堂成》诗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

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林思进题花径。 拥彗:即执帚。古人接待宾客,常执彗致敬

跌宕诗怀犹绮岁;

商量春事又花朝。

何绍基集杜诗题草亭

至今斑竹临江活;

无数春笋满林生。

集杜甫诗题草亭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独立楼

瘦影摇混茫,白也孤吟怀饭颗;

斯文不沉没,球兮接武挂诗瓢。

陈逢元题独立楼。 饭颗:饭颗山,传为长安山名,李白《戏赠杜甫》诗:“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诗瓢:贮诗稿的瓢

名望重三唐,是谁敌手?陵厉骚坛,春树暮云,竞传白也诗篇上;

遭逢同五代,故事回头,纵谈天宝,秋风茅屋,令我呜呼感慨多。

万慎子题独立楼。 三唐:唐代的三个时期。 春树暮云:语出杜甫诗《春日忆李白》。 五代:五个朝代,此指梁陈齐周隋

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高晓宇题柴门。 幕府:即严武将军府。 蜀风:《诗经·国风》中无“蜀风”,杜诗可补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何宇度题柴门。 江干:江岸。杜甫诗:“岂有文章惊海内,谩劳车马驻江干”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成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严岳莲题柴门。 史乘:史书。 变雅:《诗经》大小雅皆有正变。 迁客骚人:泛指失意文人。 鲁灵光: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灵光殿,历劫而不废,借指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篇6:杜甫草堂对联精选

成都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今天的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大廨对联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水槛对联

吏情更觉沧洲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

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花径楹联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

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草亭对联

至今斑竹临江活

无数春笋满林生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受航轩楹联

此地经过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孤城返照红将敛

仙侣同舟晚更移

陈列室对联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跌宕诗怀犹绮岁

商量春事又花朝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诗史堂对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造物何必穷我辈

先生未忍作诗人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工部祠对联

野花天宝相

秋雨杜陵碑

江山留胜迹

天地渺孤舟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锦里先生为老伴

玉霄散吏是头衔

春日百花潭,淘尽郑公辙迹

秋风一茅屋,经过丞相祠堂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正门

挺身艰难际;

张目视寇仇。

大廨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顾复初题大廨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何绍基题大廨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题大廨。

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陈次山题大廨。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题诗史堂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集杜诗题诗史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诗史堂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沈葆桢题诗史堂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诗史堂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陈逢元题诗史堂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诗史堂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堂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樊荫荪题诗史堂。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

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诗史堂。 五陵:指汉代长陵、字陵、阳陵、茂陵、平陵。 词臣:李白。 节度:严武

荒江结屋公千古;

异代升堂宋两贤。

钱保塘题工部祠,内有清乾隆嘉庆年间所制“少陵草堂图”刻石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何绍基题工部祠。

春日百花潭,淘尽郑公辙迹;

秋风一茅屋,经过丞相祠堂。

陈逢元题工部祠

野花天宝相;

秋雨杜陵碑。

谢威凤题工部祠

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

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

王闿运题工部祠。

锦里先生为老伴;

玉霄散吏是头衔。

集句题工部祠。

江山留胜迹;

天地渺孤舟。

陈逢元题受航轩,位于工部祠右

孤城返照红将敛;

仙侣同舟晚更移。

集杜甫诗题受航轩。

此地经过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谭光福题水槛,杜甫曾于此经营药圃

垂老但吟诗,亦先生所不得已;

斯人常作客,正天下莫可如何。

伍介康题水槛。

吏情更觉沧洲远;

诗卷长留天地间。

吴棠集句题陈列室

侧身天地更怀古;

独立苍茫自咏诗。

谢无量集杜诗题陈列室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郭沫若题花径,杜甫草堂内的一条小径

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

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

何宇度题花径。

花径故依然,为公拥篲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

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林思进题花径。

跌宕诗怀犹绮岁;

商量春事又花朝。

何绍基集杜诗题草亭

至今斑竹临江活;

无数春笋满林生。

集杜甫诗题草亭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独立楼

瘦影摇混茫,白也孤吟怀饭颗;

斯文不沉没,球兮接武挂诗瓢。

陈逢元题独立楼。

名望重三唐,是谁敌手?陵厉骚坛,春树暮云,竞传白也诗篇上;

遭逢同五代,故事回头,纵谈天宝,秋风茅屋,令我呜呼感慨多。

万慎子题独立楼。

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高晓宇题柴门。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何宇度题柴门。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成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严岳莲题柴门。

篇7:杜甫草堂对联精选

1/ 草堂

现悬挂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门”门额上,为爱新觉罗允礼(果亲王)所书。允礼爱诗文,好书画,他于雍正十二年(734)赴泰宁,送 喇嘛回西藏,途径成都,拜谒草堂,题就“少陵草堂”四字,后镌刻成碑,此碑现立于工部祠东侧。正门旧匾上之“草堂”二字截取允礼所题“少陵草堂”而镌刻。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此联出自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一诗,楹联曾经被毁,1964年由著名书法家马公愚先生补书。诗句中“万里桥”就是今天成都的老南门大桥。三国时,蜀国大臣费祎出使东吴,此行联吴抗魏,任重道远,诸葛亮在此桥头送别费祎。费祎感慨万千,对诸葛亮说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这座桥由此得名为“万里桥”。

2/ 诗史堂

此匾由邵章先生补书,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草堂竣工,将工部祠前大堂命名为“诗史堂”,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主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

诗有千秋 南来寻丞相祠堂 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 东去问襄阳耆旧 几人相忆在江楼

这副对联是草堂的名联,也是馆内唯一一副没有作者署名的对联。原联镌刻于清光绪年间,现今是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叶恭绰先生所补书。

上联“诗有千秋”指杜甫的诗歌流芳千古,“南来寻丞相祠堂”是说杜甫从甘肃来到成都,在草堂稍作安定就去凭吊纪念诸葛亮的祠堂——武侯祠。杜甫在《蜀相》这首诗篇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充满了对诸葛亮的尊敬之情。“一样大名垂宇宙”同样引用杜甫诗句“诸葛大名垂宇宙”。

3/ 柴门

此匾悬挂于草堂中轴主体建筑的第四重。此过厅式建筑明弘治十三年(1500)题榜为“浣花深处”,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建时题为“药栏花径”,建国后于六十年代重建,取杜诗原句称作“柴门”。此匾由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书。

万丈光芒 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 犹劳车马驻江干

此联由明人何宇度所撰书,后原联被毁,现联由晚清翰林院学士陈云诰补书。杜甫曾经在《宾至》里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何宇度将上下句各改一字,巧妙地反用杜甫自己的诗称赞杜甫:先生您的大作确实光芒万丈,很多年以后,人们仍愿意将车马停靠在江边,拜谒草堂,凭吊缅怀您。

4/ 工部祠

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草堂,形成了有五重主要建筑的格局,此匾由叶圣陶先生于1963年书。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这副出自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的对联是我馆保存的四副原联之一。作品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延续至今,联中有关于“人日”、杜甫与“人日”、何绍基与“人日”的许多萦绕在心中的疑问,现在就让我们拨开重重云雾追寻历史的踪迹。

荒江结屋公千古

异代升堂宋两贤

上联意思是说,在成都荒郊茅屋居住的杜甫是千古不朽的,将宋代陆游和黄庭坚配祀在祠堂内,是因陆游和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精神都深受杜甫影响,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若是祠堂里只有杜甫,不免有些孤独,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伴,诗人便有了心灵的慰藉。

5/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上联说成都草堂永远留存后世,受人瞻仰。下联指杜甫的诗歌昭著千秋,流芳百世。1957年,朱德元帅来到我馆参观时有感而发,撰写出此联。对联言简意赅,高度颂扬了草堂这块文学圣地和杜甫彪炳天地的诗歌成就。

6 /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集杜句联,这本来是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正公五首》中的句子。

联中以新松代表美好的新生事物,以恶竹代表邪恶腐朽的势力。在下联的一侧,有当年陈毅元帅所题写的跋语:“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 予以千古诗人 诗人千古赞之 仲弘又记。”陈毅元帅在 时期再次书写此联并赠与草堂,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他惩恶扬善,嫉恶如仇的高尚情操。

7/

异代不同时 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 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大学者顾复初所撰写。这是一副既委婉含蓄又耐人寻味的对联。上联“异代不同时”,意思是顾复初说自己与杜甫虽然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没有遇到明君,落魄失意的遭遇完全一样。而“龙蜷虎卧”是说杜甫虽为诗人,却是怀有治国安邦远大抱负的诗人,匡国救世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但是这样的龙虎,却是不得志的龙虎。

下联“先生亦流寓”是说杜甫漂流到四川,作为幕僚,空有一腔的抱负。而“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赞美杜甫虽然没有遇到明君,壮志未酬,但总算留下了一处长存天地之间的美好草堂,受到后人的凭吊瞻仰。

8/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这副对联是出自于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之手,叶剑英同志在1960年三月来参观草堂以后曾经写了一首绝句赞美杜甫和草堂,为杜甫那独有的爱国主义热情直冲云霄,迫近斗牛,昭示于天地之间。整幅对联诠释的非常有气势。

9/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为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清人严岳莲撰联,生动道出成都草堂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圣地”地位——即使茅屋破旧、草堂逼仄,但因着杜甫的“诗史”,在中国文化史上,却像是那座历经战火而独存的著名宫殿“鲁灵光殿”一样光彩照人。

篇8: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的百花潭公园,现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

12345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出生于河南巩县,770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叶剑英元帅曾撰书对联评价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

篇9:杜甫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与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从一线城市长安跑到二线城市成都,虽然有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说躲避安史之乱,但是杜甫的心里很清楚,他这是为了房子问题。杜甫在长安工作许多年,尽管在中央任职,工资却不高,不够买房子的。朝廷一向只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从来没有国家分派住房这一说,所以杜甫一直住在单身宿舍,这还是考虑到他家在外地,组织特别照顾他的。跟他同等待遇的还有广文博士郑虔等一批人。郑虔和杜甫不在一个宿舍,由于长安下大雨,他的房子漏雨,继而倒塌,郑虔面对倒塌的房子,泪水和着雨水流,别人愁早餐,但是早餐毕竟还有七八个时辰,郑虔愁的却是今晚,今晚他就没有睡觉的地方。急匆匆去找宰相杨国忠,杨国忠说:“照理说,你的宿舍坏掉了,应该给你修,可是这傍晚时候,找不到工人啊。照理说,长安市政应该对大雨有防备预案的,可是雨季都要过去了,预案也没有报上来,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处理这些突发情况。照理说……”郑虔不礼貌地打断杨国忠的照理说,他着急:“丞相大人,我今晚就没有住的地方。”杨国忠说:“哎呀,爱莫能助。”郑虔就接着哭。杜甫刚从国家救济署领到五升救济粮,准备回到宿舍熬粥喝,看到这番情景,拉起郑虔奔市场,卖掉救济粮,找到一座小酒馆,边喝酒,边陪着郑虔一起哭。

这一晚,郑虔在杜甫的宿舍凑合一宿,雨还在不住地下,雨水顺着房檐滴落在石阶上,杜甫心烦意乱,郑虔的今天可能就是自己的明天吧?第二天,杜甫和郑虔告别,离开伤心之地长安,以后再也没回来过。

杜甫来成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的老朋友严武在成都执政,也算是一方诸侯。严武看到老朋友为了房子愁苦如此,就拨出一笔钱,让他自己选地建房。虽说自己选,但条件受限制,严武拨给的那笔款子想在城里顺城街一带置办房产,只能买几平方米,不敢想了。严武是个将军,只管防守边疆,西南边疆主要敌对势力是吐蕃,严武睡着醒着,一门心思都是吐蕃,至于成都市区的房价,他不上心,根本不知道房价已经高得快赶上长安,所以政府也就没有出台控制房价的措施,杜甫也不好意思总找严武要钱,只好因陋就简,把购房的意向定在郊区。

杜甫把房址选在西郊武侯祠附近,这里临近五里桥,面向百花潭,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更主要的,地价便宜。房子终于建成,还有一个小院落,里面种了竹子,还有各种蔬菜,一家人安定下来。

成都的气候很好,一年四季不很热也不很冷,天天有新菜上市,这对于从关中来的杜甫很是新奇,因为关中只夏天才有蔬菜供应。成都的物价不很低,却也不很高,人们不很勤快,却也不很懒惰,一切都是那么舒适,一点不见关中人忙忙叨叨的样子,这是一个闲适的城市,很适合诗人在这里抒情写意。特别叫杜甫喜欢的是成都几乎每天都在下雨,但绝对不影响下地干活,因为那雨丝丝缕缕,若有若无,一把油纸伞,打着也可,小巷、姑娘、雨伞,可以写一首很好的叫《雨巷》的诗,主人公都是现成,就是那位“丁香姑娘”吧。不过,杜甫写的诗不叫《雨巷》,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的雨很通人性,它是一种灵性的.行为,它赋予成都悠远辽阔然而舒适的美,使人流连不思返。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一定是假话,就算刘禅缺心眼,分不清人的好坏,总不会连地理环境都分不清好坏。杜甫当然知道成都的好,他爱成都,爱成都的风土人情,爱成都的花花草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日子过得有滋味,情绪好,写诗也轻快欢乐。前一首,被标举为近体诗的样板,内涵、色彩、平仄都恰到好处,“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远景和近景,动画和静画,安排妥帖,却不显凑泊。后一首用叙事体、家常话,亲切中透出淡雅。杜甫在浣花溪畔,过起了平常人的日子,这是他一直向往的,“鹅鸭宜常数,荆门莫浪开。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看着一群鹅鸭,也算经营一份事业。

可是这样幸福生活,却在秋天的一个下午戛然而止,起因是一阵风。一向温和的成都突然刮起一场大风,这场风虽然不至于飞沙走石,却也让行人绝迹,杜甫一家平安,但是房顶苫的茅草却四分五裂,一片片、一堆堆,都是他的“房顶”。杜甫安置好屋子,不让风刮散他的厨具床铺,出门把那些草追回来,预备着晴天再苫上去,几个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野孩子,七手八脚抱起茅草,刹那间无影踪,杜甫的房顶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成都的雨,似乎故意为难杜甫,一向丝丝缕缕缠缠绵绵的丝绸雨,这天晚上却改作粗粗拉拉大大咧咧的毛线雨,直直地往杜甫的房子里砸下来,杜甫的房子差不多没有房盖,几乎已经不能叫房子了。有房顶的人家,对于这场雨觉不到有什么特别,丝绸雨毛线雨,反正早上一定会停,好让人们下地干活,但是对杜甫这样没有房顶的人家,下雨的夜晚就分外难熬,孩子裹着被子,东挪西挪,东西都有雨滴落下来,他和老婆分别拿起锅盖和柳条筐,给孩子挡雨。他想起在长安的那一个雨夜,郑虔和他在集体宿舍苦等天亮。郑虔没房子,还有杜甫收留他,现在杜甫房子零散,一家人只得在雨夜受罪。

天亮时分,一夜毛线雨果然停了,杜甫顾不上难为情,到城里来找严武,请求他再支援一点钱,买点茅草,把房顶修理一下。严武家里一派悲伤景象,严武的画像挂在正厅,正一脸严肃地看着杜甫——严武过世了。

杜甫离开成都。哪里是归宿,他不知道,但也知道,因为他已经很老了。

篇10:成都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又名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公园旁,占地24公顷。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

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了4年。直到严武去世,杜甫才离开成都。诗人曾用“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来形容其位置。

在这4年中,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创作的高峰。冯至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部分作于草堂的诗:

《草堂即事》

《怀锦水居止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栽》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春夜喜雨》

《蜀相》

《绝句四首(其三)》

《堂成》

《江村》

《病枯》

建筑

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兴建。1954年建立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改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大门额匾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杜甫草堂”四字。杜甫草堂分为大雅堂、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展览区。大雅堂展览大幅壁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以及屈原、陶渊明、李白、王维、苏东坡、李清照、陆游等十二位诗人的雕像。柴门展览区有重建的五开间茅屋故居,室内陈设保留着杜甫时代的样貌;书斋内一张书几,摆放文房四宝, 再现当年杜甫创作伟大诗篇的陈设。茅屋前的石桌和石凳,宛如当年杜甫和朋友吟诗下棋的'地方。工部祠展览馆的中文部,陈列着中国历代从宋代以来出版的各种杜甫作品的刻本和铅印本;展览馆的外文部,陈列着杜甫作品的各种文字的翻译本。

门票·开放时间:

60元/人.

特殊人群:A.免费政策:

①持相关证件的离休人员、残疾人、现役军人持本人有效证件免票

②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老人持本人身份证免票

③本市老年人持成都市《老年优待证》免票(黄金周大假期间半价优惠)

B.优惠政策:

①60周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半价优惠

②持四川省《老年优待证》半价优惠

③新闻媒体记者一般性参观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记者证可享八折优惠

④家长携带未成年人参观者对未成年人免票,未成年人个人参观者享半价优惠

⑤9:00—18:00

交通概况:

公交:

①机场:乘坐300路机场大巴,在省体育馆站下车,转乘19路在杜甫草堂站下车即可。

②火车站:火车北站公交站,坐55路到盐市口/春熙路南口,换乘 901路到草堂寺即可。

③市中心:乘坐公交58路在杜甫草堂站下车即可。

篇11: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的百花潭公园,现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大廨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XX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70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叶剑英元帅曾撰书对联评价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意思是: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试问这人杰地灵的神州河山,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 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是说: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可是作者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撰写了这副对联,所以他的名字竟得与草堂共存。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1958年毛泽东同志游览草堂时在这里仔细观赏,久久沉思。郭沫若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您能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

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XX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XX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诗史堂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水槛和柴门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 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吗,我们今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远千里万里来游草堂。可见对联作者还是很有“预见”的呢!

碑亭

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

“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前面已经说过,杜甫的茅屋早已毁坏。

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当然,也不难看出这茅屋是很不结实的。杜甫离去后,草堂破败,经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纪念祠宇,再难觅“茅屋”踪迹,而建造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发人们对昔日那简朴自然的草堂的联想。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许多游览草堂的人都要在这里摄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证明。

茅屋景区

游览草堂不能亲眼目睹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怎么讲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使大家更好地领略当年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草堂博物馆于近年重建了一个“茅屋景区”。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依据杜甫诗歌的描写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时的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景区内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营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门古道旁”、“野老篱边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诗句描绘的郊野景象。推开咿呀作响的柴门,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绵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药栏郁郁,诗人的老妻所画的棋盘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儿女垂钓的钓丝还倚靠在篱边……,所有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诗人生活在这里时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而依川西乡间民居风格建造的简朴茅屋,又印证了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的描写,令不觉间吟诵出杜甫的《江村》诗:“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

篇12:的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借鉴

现在我们进到院子里面,可以看见门口有一个很瘦很瘦的铜像,大家走近细细看一看,是的,这就是为杜甫塑的铜像,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想:杜甫那时都瘦得不成人样了,竟然还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他这样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的。

我们继续往里走,在这个大厅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铜像,姿态各异:有李白的、王昌龄的等等许多诗人的铜像,大家看看大厅中间那一个大白石头像,有没有觉得非常像以前在美术书上学的“飞天”。我们继续往大厅后面走,这个两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个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苍鹰,看那眼神好像就是藐视天下所有事物,桀骜不驯。从大厅出来以后,路过一个门,只见门上面的牌匾上写着花径两个大字,过了以后,有一面墙,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这两个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雕像还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样,这个就是一个半身像,还留着山羊胡须。

现在这个水池旁边,那里面可全是锦鲤,大小不同,颜色也不同:有金红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

现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围,半个小时后我们在刚刚下车的停车场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时间。

杜甫草堂对联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记

导游词杜甫草堂

最新杜甫草堂导游词

有关杜甫草堂导游词

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

杜甫草堂梅园导游词

参观杜甫草堂作文

游杜甫草堂作文500字

成都杜甫草堂对联(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成都杜甫草堂对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