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青松古诗(共含9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陈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描写青松的古诗分享
《赠闾丘宿松》
作者: 李白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作者: 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题流沟寺古松》
作者: 白居易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题遗爱寺前溪松》
作者: 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庭松》
作者: 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松》
作者: 陆肱
雪霜知劲质,今古占嘉名。断砌盘根远,疏林偃盖清。
鹤栖何代色,僧老四时声。郁郁心弥久,烟高万井生。
《禁中春松》
作者: 陆贽
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雨露恩偏近,阳和色更浓。
高枝分晓日,虚吹杂宵钟。香助炉烟远,形疑盖影重。
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封。倘得回天眷,全胜老碧峰。
《品松》
作者: 孟郊
追悲谢灵运,不得殊常封。纵然孔与颜,亦莫及此松。
此松天格高,耸异千万重。抓?巨灵手,擘裂少室峰。
擘裂风雨狞,抓?指爪?。道入难抱心,学生易堕踪。
时时数点仙,袅袅一线龙。霏微岚浪际,游戏颢兴浓。
品松徒高高,雌鸣讵??。赏异尚可贵,赏潜谁能容。
名华非典实,翦弃徒纤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古松》
作者: 齐己
雷电不敢伐,鳞皴势万端。蠹依枯节死,蛇入朽根盘。
影浸僧禅湿,声吹鹤梦寒。寻常风雨夜,应有鬼神看。
《新栽松》
作者: 齐己
野僧教种法,苒苒出蓬蒿。百岁催人老,千年待尔高。
静宜兼竹石,幽合近猿猱。他日成阴后,秋风吹海涛。
《题张老松树》
作者: 宋之问
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僧院松》
作者: 曹松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
《题子侄书院双松》
作者: 曹唐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
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松》
作者: 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涧松》
作者: 崔涂
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
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
《松鹤》
作者: 戴叔伦
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
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
《咏南岳径松》
作者: 狄焕
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
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
《题唐兴寺小松》
作者: 杜荀鹤
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
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
《观邻老栽松》
作者: 耿?
虽过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斜阳里,栽松欲待阴。
《戏题松树》
作者: 皎然
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
?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
《画松》
作者: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松》
作者: 李峤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高松》
作者: 李商隐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题苏仙宅枯松》
作者: 李涉
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
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
《松》
作者: 廖匡图
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浓翠自知千古在,
清声谁道四时无。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
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
《栽松》
作者: 刘得仁
翠色凛空庭,披衣独绕行。取从山顶?,栽得道心生。
未弱幽泉韵,焉论别木声。霜天残月在,转影入池清。
《庙庭偃松诗》
作者: 刘禹锡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忽从憔悴有生意,
却为离披无俗姿。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王维有关青松的古诗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句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白话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此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王孙指作者自己,是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诗意,说山居的景色特别留人。
此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作者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作者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作者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作者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作者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作者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作者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此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作者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此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1、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戴叔伦《松鹤》
2、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咏松》
4、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陆惠心《咏松》
5、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6、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景云《画松》
7、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皎然《戏题松树》
8、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李峤《松》
9、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李商隐《高松》
10、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贤,牛衣寒贱貂蝉贵。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白居易《涧底松》
11、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成彦雄《松》
12、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13、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14、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15、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白居易《松树》
16、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17、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杜甫《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18、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19、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韩溉《松》
20、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着伴幽栖。——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21、虽过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斜阳里,栽松欲待阴。——耿《观邻老栽松》
22、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曹松《僧院松》
23、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廖匡图《松》
24、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今日若能增种植,会看百世长青阴。——吴芾《咏松》
25、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3、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4、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5、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6、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7、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8、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9、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10、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11、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12、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13、松柏何须羡桃李
14、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15、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16、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1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改写古诗)150字作文
松树的枝干粗粗的,枝叶茂密,三四个人才能合抱得过来。树皮粗糙,像裂开的一条条缝。它的叶子像一根根针,连在一起像一把把小扇子。远看松树像一把遮阳的`大伞。松树喜欢把根扎在山顶上石缝间。冬天来了,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外面变成水晶般的世界。厚厚的雪压在松树枝叶上,松树依然挺着胸,傲然不动。等到天晴,雪化了,太阳出来了,青松微笑着告诉人们,要战胜困难,就不怕风吹雨打,风雪过后你就会变成更加坚强。
喜欢青松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五岁起,爸爸妈妈每年都带我去临安的高山上度假。住在村民的家里,唯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门前的两棵青松,每年在来这前,青松就是我最关心的一件事。它有没有倒?它有没有枯死?
我来临安的第一次,那两棵青松很小很瘦。旁边长着高高大大的梧桐树,跟青松比,青松是那么的弱小与不起眼。晚上凉飕飕的,村民与我坐在院子里,抽着烟告诉我青松的好处:“青松虽然不开花,但它给人们的好处是无穷的,它的树杆可以做地板与家具。它的腋体可以做强力效水,人们离开不了它,青松外表虽不华丽却很有作用,它的精神是人们历历在目的典范。”
回到了家,我一直在想青松的状况。一到冬天,外面下着茫茫白雪,我就想:“青松有没有枯死,万物沉睡的季节,青松有没有睡着呢?”一听台风来临心中不约而同的也在想:“那两棵坚强的松树有没有倒下?台风可以让任何树木倒下,青松是还站着”来到临安的高山上,那棵青松还站着,我摇去了挂在青松树枝上白雪,又一副青绿淡雅的模样,我吊着多天的心终于放下了。同时敬佩的感情缭绕在我心间。青松永垂不朽,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我的好榜样。
“人要永不放弃的精神,不要被小事打挎,外表虽不华丽,内心却很高尚才算人上人。”每年的今天,青松都会长高一节。叶子永远不会变黄,树杆永远不会弯腰,无论天气如何它都挺的住,它给人们的好处与精神是永不破灭的……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寒风中的那棵青松,傲然挺立在悬崖上。
记得有一次,我去某地爬山,在山脚下看,山碧绿碧绿的,可漂亮了。我们爬了好久才到达山顶。山高耸入云,在山顶,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云雾缭绕。山顶是一个悬崖,我们待会儿下山时只能原路返回,不能从山的另一边下了。但在这个荒芜的悬崖上,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惊奇的是……
那是一棵青松!它长在离悬崖很近的地方,我们虽然站得离悬崖挺远的,但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青松四周都是石头,那时,山下天气很冷,更不要说山上了,它却仍然长得碧绿,长得茂盛,长得粗壮。在灰色的石块中,它显得那么美丽,那绿色仿佛更明亮了。但是,为什么?在没有土壤,没有空气的环境下,它还可以继续生长呢?
下山时,我不停地思考着这个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棵青松到底是为什么在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如此危险的地势下,还要生长呢?
噢,我突然明白了,这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热爱,一种热爱生命的诠释。它像一道光打破了黑暗,给这荒芜的悬崖带来了生机。即使只有一线,哪怕只有一点点,一丝丝生机,它也不会放弃,努力地向上长,向上冒,度完自己的一生。我们也应该像它一样,顽强拼搏,与生活做斗争,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克服困难,努力向前,永不放弃!
我的家乡黄金村,那儿有一些常见的树木――青松。青松的主干,最粗的有碗口大小,青松的叶子是针形的,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是浅绿的,有的是深绿色的。
春天,正是经过漫长寒冬考验的青松自然也不示弱。在春雨的滋养下,一株株青松茁壮成长。它们长出新的芽,它们为了吸引养分,得到更多的阳光,蒸蒸日上,奋勇向前的上长。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不是应该值的我们学习吗?
夏天,烈日炎炎,碧空万里。那些长的十分鲜艳的花朵经不住太阳的照射,垂下了高贵的头。而青松依然高高耸立,枝粗叶绿。坚强地抵挡着太阳的暴晒。
碧空万里无云的秋天来了,一棵棵树木上的枝叶凄惨的从枝干上掉下来,地上也到处是枯枝败叶,仿佛在向寒冬的使者乞降呢!也只有青松叶绿枝繁,高高耸立。它做好一切准备,要与寒冬抗争。
秋季随着萧瑟的秋风离去了,寒冬也将随之而来,狂风袭来,一棵棵树弯下了腰,向寒冬投降。青松依然屹立,不屈不饶,抵抗着狂风的进犯。接着,鹅毛大雪飘然而落。大雪之后,青松上都是积雪,但它的枝没有被压弯,它的叶子还是那样绿,它还是那样直立。
青松还有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沃土还是沙漠,无论是平原还是山顶,甚至连山崖的裂缝中也能生长。它的用途还十分的广阔,木材还可以做家具,松油也可以做成润滑油,松籽能做药,有的青松还能观赏。
哇,青松,你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你翠而不娇,四海为家;你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你不怕寒冬,敢于斗争。让我们都来赞美,学习青松吧!
瞧!别看这不起眼的东西,可有一天它将会散发出万丈光芒。
在植物王国中,有人喜欢芬芳的茉莉;有人喜爱清纯的梨花;有人喜欢娇艳的水仙、美丽的牡丹!而我,则是喜欢我家小区里的一棵貌不惊人的青松。
那棵松树虽然没有桂花那么香飘十里,也不及杨树那么壮丽。但它那搏击风雨的奋斗精神,十分可贵!
冬天,他挺立在狂风暴雪的严酷考验中,却永不低头,从不倒下。鹅毛大雪已扑盖在树枝上,可是风雪中的青松依然顽强地抗击着大雪的袭击。真不愧是“岁寒三友”之一,果然名不虚传!
青松为什么能抵抗得住大雪呢?原来,在松树的表皮下,有一根粗大的松茎,支撑着树的身体,而且,松树表皮(树皮)十分坚硬,将树包起来。这样“里外结合”,风雪自然不是青松的“对手”了
等到第二年夏天!松树又无私地奉献出它那蓬勃的松枝松叶,义无返顾地为人们遮阳避暑。它从不要求人们给予什么,宽宏大量的胸怀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尊敬。
“冬寒冷气刮起吹,枝叶连弯寒风追。独青立在寒气间,冬去雪过又迎春!”诗的后两句,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青松在冬天里承受着巨大的磨难,等到来年之时,再无私无畏地奉献。
远看,青松像一位张开热心之手的巨人,帮助那些需要阴凉的人们。走近,你又会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座绿色工场!
就因为青松的这些原因,我想它也应该可以和小区里其它那些婀娜多姿的奇树丽花相媲美吧!
★ 青松优秀作文
★ 二上教案 青松
★ 青松作文700字
★ 秋菊古诗
★ 春晓古诗
★ 新年古诗
★ 七言古诗
★ 春节古诗
★ 一字古诗
★ 清明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