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600字日记初二水平精选(共含5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发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鸟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随着歌中那欢快的旋律、那清脆悦耳的童音,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那个场面——
那是个万物复苏的日子,鸟鸣声阵阵,儿时的我,总爱依偎在爸爸怀里,坐在大树下,透过树隙,半眯着眼,数着空中不断飞过的鸟儿。那天,总爱奇思妙想的我又缠着爸爸去钓鱼,爸爸也总是“顺从”我。爸爸拿出了鱼具,牵起我的小手,亲切地一笑,两人走在小路上。“那是什么花,好美呀!”那草丛中数不清的花中,那一抹红,最显现。“呵,那是玫瑰花。还有这个,这个是牵牛花。”爸爸轻轻地搞下一朵最小的牵牛花,放在了我的小手上,我咯咯地笑着……
一路欢笑,来到了小水塘边,已快疲倦的我,又一下子振奋了。“哇,黄色的蝴蝶,还有小蜻蛙!”我一下子放开牵着爸爸的手,在草地上奔跑起来,追赶着那不时飞过的蝴蝶,时不时又搞一朵小花,逗一会小鸟。玩累了,我又路回爸爸身边,看着鱼杆,忽地叫道:“呀!还没钓鱼呢!”
微风拂过,宽阔的草地上坐着一对父女。我学着爸爸的模样,一动不动地坐着,不一会儿,我渐渐地闭上了眼,半梦半醒中,我突然叫道:“哇!鱼!好多条大鱼!”这叫声惊动了爸爸,又惊醒了我。爸爸一愣,又一笑,似乎明白了什么,“鱼呢?”爸爸忍住笑,问道。看着那头空空的鱼钩,我也茫然了。爸爸最后忍不住了,“在梦里吧?”“梦?”我还是不清楚,但看着爸爸身边装满鱼的桶,也兴奋地笑了。
太阳渐渐西落,爸爸背起我,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清风柔和地抚摸着我,我渐渐熟睡……
这完美的一天,随着太阳西落,也渐渐流逝了,但这份完美与快乐却永远地留下了。对过去挥手,向未来示好,新的一天也会更完美。
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医愚。”这句话教育我们应该多读书。
近日,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被称之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有一句话叫做:“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我想不让少年读《水浒》的原因是书里面有些场景太暴力,人物太冲动,容易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但尽管是这样,我还是读了这本比砖头还厚的书,对里面的绿林好汉们充满了敬畏之情。
让我最最敬佩的有这么几个人:李逵、宋江、花荣、武松。
李逵这个人让人爱恨交加。爱的是他作战勇猛、蜂拥杀敌。恨的是他性格冲动,滥杀。但我还是比较喜爱他,因为他粗中有细。因为宋江在他的酒里下毒都没有一句怨言,因为他时宋江为亲大哥。
你可能会问,为啥敬佩花荣。因为他舌尖百发百中,被人称之为神臂将军。征方腊的时候能把敌人吓得从城楼上摔下去。
最后,再来说一说宋江。他的优点有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梁山好汉如云,却是他当大王的原因。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小人下毒害他他都没说什么,征方腊时损失了七十几名大将他都没上报。
最后宋江等人还是被小人给害死了,但他们的精神会与天地同庚,日月同寿,被万民所传颂!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斋志异》流传于后世,谓之蒲松龄。松龄怪异,喜以鬼狐为记,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来是不及人的,那么松龄为什么要用它们做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别的“东西”,便一目了然。待他们将这些“东西”嘲笑一番,却恍然大悟:哦,原来这就是我们自己。
以比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么两类:要么是好的,要么是不好的;要么是奸诈的,要么是真诚的;要么是深邃的,要么是无知的。它们的分类的确比较明显,人可就不一样了。
人有时看狐,觉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觉得狐不如人。在人看来,鬼狐自由;在鬼狐看来,人活得踏实。在人看来,鬼狐法力无边;在鬼狐看来,平凡是福。于是,人认为鬼狐没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们却为此而绞尽脑汁。
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后继。不少的鬼狐有着悲惨的下场,或是魂飞魄散,或是含恨而终。对于它们来讲,成人的道路是那样的崎岖,那样的艰险。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术士,他们本着“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挡在了鬼狐们成人成仙的路上。
可是鬼狐们屡败屡战,就算尸骨无存,也在所不惜。人们看来,鬼狐们是那样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谓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样的多管闲事、冷血无情。尽管如此,人们却仍是对鬼狐们敬而远之,他们怕它们那种追求时的顽固,追求时的阴险,追求时的不惜一切。鬼狐们的追逐已经不是可以轻易放下的欲望,而仿佛有这一种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着它们。那种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欲望,逐渐集结成了一种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们的心中,就有这么的一个信念: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种奢侈。于是,或是诱-惑,或是惊吓;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杀之以暴。然后,鬼狐们得以换上了人的衣裳,尝着人间的疾苦,经历着人世的生老病死,而无怨无悔。
而活在尘世中的人,却为了得到鬼狐所抛弃的长生不老,千辛万苦。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顾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锅。
不久前,母亲同我一起回老屋打扫,以迎接下一个租客。正在清洗玻璃时,我突然发现对门老刘家的一盆花枯萎了。
在八岁以前,我是一直住在老屋的,因此与邻居老刘混得很熟,后来才搬离。在我的印象中,老刘养了十几盆花,长势甚好。清明前后,老刘便把花端下来换土,再撒上些肥料。据他说,这样便会长得很快。
听母亲说,老刘年轻时得过一次轻度中风,便落下了后遗症,走路像鸭子,一摇一摆,因为得了病,他便讨不到媳妇。说实话,身材矮小,脸型略显瘦削,大概也是被中风害的吧。上幼儿园时,我写完为数不多的作业,便跑去老刘家里玩。母亲也不反对,她觉得老刘虽然身体不好,人还是很好的。
老刘家养了一条黄狗,很是温顺,我去老刘家一般都与它嬉戏,隔壁几户家的孩子也和它一起玩耍。老刘总把一块小块的肉片和一些不知名的物品交给我们喂狗,自己则坐在一张嘎吱作响的靠椅上,看模糊的、破旧的电视。听母亲讲,他大概以卖菜为生,从菜农手中收购再卖出去,余下一些卖相不好的便留给自己吃。
七岁时的一个周末,我在家写作业,突然听见老刘自行车的声音。从窗户望去,老刘把破车蹬得飞快,几乎把菜甩出去了。几个街坊问他怎么一回事,我也在楼上听。他说自己在卖菜途中,推车过马路时差点被一辆豪车给撞了,卖菜卖到一半,几个身穿制服的(城管)过来,说要收了他的“车”,原因是他总是占道经营,堵住路口。他怕他的车真的被没收,连忙赶回家躲躲风头。街坊听了都说他迂,那是人家吓你的呢,老刘却还是一脸惊惶。一连几天,他都躲在家里。
此后不久,我便搬了家,还与老刘道了别,老刘很是不舍……
如今,物是人非已过去七年。我回忆着老刘的点点滴滴,扣响了他家的门,却许久无人开门。也不知老刘是否还健在,或已搬家或又是出去卖菜?望着枯萎的花,我心中充斥着疑云。
我的邻居是一对慈祥的老夫妻。老爷爷的脸上皱巴巴的,好像晒干的橘子皮似的。老爷爷那张本就吓人的脸上,又在鼻梁到脸颊那里加了一道长长的伤疤。每次孩子们看到他时总是被吓得“哇”的一声哭出来。
老奶奶的腿出了点毛病,坐在轮椅上,每天出外面的时候总是要老爷爷推着,我从没见过老爷爷那张可怖的脸上出现过嫌弃或是不耐烦的神色,看得出他们是一对很恩爱的夫妻。
听妈妈说,我小时候,她要出去上班,没办法看我时,就把我托付给邻居的老奶奶,而我和老奶奶很是亲近,喜欢坐在老奶奶没有知觉的腿上,一会儿摸摸她的脸,一会儿把玩一下她的手,反正是不闲着,却对老爷爷怀有惧意,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见到老爷爷就跑开。
老爷爷一家逢年过节就给我们家送吃的,妈妈不好意思谢绝时,他们总是说是给孩子的。他们不仅给我家送,也给左邻右舍送。所以老爷爷一家在我家附近口碑很好,背地里人们都称赞老爷爷一家真善良。
老爷爷是很慈善的人。他虽然长相可怕,但是却很和蔼,有爱心。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亲耳听到周围的人议论着,说老爷爷自己并不太富裕,还给灾区汶川捐了3000元。
现在,老爷爷去世了。老奶奶也卧病在床。我上学了,不经常去看她老人家。后来,老奶奶被他的子女接走,对面的大门也变得冷清起来。
每次回家时,经过老奶奶和老爷爷曾经的家,我恍惚中,似乎又看到了两个两鬓花白的老人沐浴在夕阳下,一个驮着背的老爷爷推着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奶奶缓慢地走着,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慢慢拉长,再拉长,然后在橙黄色的光晕中成为一个小黑点,最后,消失在我的视野当中。
这家邻居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邻居,他们总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对这一对夫妻说一声:“谢谢你。”
★ 回首初二作文水平
★ 初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