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职业高中经验交流材料(共含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eonlia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农村职业高中经验交流材料 -学习心得
**职中办学来,始终坚持科教兴农、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面向农业,服务农村,培训人才,推广科技,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农村职业高中发展壮大的办学路子,学校相继成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人为本,突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职中创办于1986年。当时,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2.7万,占当时全县人口的51.6%,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县和省的“七七”扶贫攻坚县。由于贫困面大,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经济落后,人才外流,科技人才十分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科技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县情,我们就如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职业中学,培养科教兴农人才,发展地方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立足县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地方经济,就要培养大批的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就要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迅速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我们认为,人才就是有一技之长,适应发展,服务社会的人。大学生是人才,中专生是人才,在外工作的是人才,回家建设家乡的也是人才,受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也是人才。我国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从贫困县、农业县的县情出发,为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民脱贫致富办学,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社会欢迎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有一技之长的新一代劳动者。 2、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培养发展农村经济的实用人才。我校和农业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局等16家单位联合办学,形成了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格局。农科教三家形成合力,培育和发展地方优势产业,为广大农户培训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养科技明白人和带头人,推广优良品种,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科教三结合工作座谈会上,**职中农科教结合、联合办学的经验得到了交流和推广。 3、培训科技人才,引进科技项目,推广科技成果。九十年代中期,我县大力发展烤烟生产,**职中及时开办烟草栽培与烘烤专业,培育人才,培训烟农,促进了我县烤烟生产的发展。两烟“双控”后,**职中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经济果木林,再造一个新××”的目标,紧密结合山区综合开发的`需要,实施人才工程,培养山区综合开发的带头人;引进科技项目,做试验,作示范,使学校科教兴农主动适应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在贫困山区卡拉、龙段、开冲、大北等乡镇创建了五个林果育苗基地,培育种苗、示范栽种、培训栽培技术人才;引进了省科委立项的“龙陵黄山羊引种,本地黑山羊改良”、“国家林业部‘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核桃高效嫁接育苗示范”、“甜龙竹育苗科技示范” 、“现代农业示范园”、“美国肉用鸽引种示范”、“野生臭菜、海菜人工栽培示范”等一批科技项目,进行试验示范、科技服务和现场培训指导173期共51789人次,为山区综合开发培训种植养殖的科技明白人1000多名;提供各类优良果苗、竹苗160多万株(丛),良种畜禽2万多头(只),促进了我县甜龙竹、水果、干果生产和畜禽养殖业的长足发展。依托县人民政府划拨的218亩**湖水面,引种湖南湘莲,实施省科委立项的“**湖湘莲引种试验示范”科技项目,现场培训湖边各族农户种植湘莲的技术,向沿湖辐射推广湘莲3000多亩,净化了湖水,美化了湖面,吸引了四方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职中承担的四个省级科技项目,已通过了省科委专家组的评估验收,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二、以专业带动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学校按需设置专业,把农、林、牧作为骨干专业、特色专业来办,实现“开办一个专业,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办学目标。 首先,结合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按需设置农学专业。先后开设了经济林果、农学、烟草栽培、庭院经济、畜牧兽医、养殖等农学类专业,并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各族农民增收的需要,先后举办了“果树栽培”、“湘莲栽培”、“烟草栽培”、“科技明白人”、“农村妇女双比双学”、“新法养殖畜禽”、“黄山羊的饲养与黑山羊的改良”、“竹笋高产栽培”、“核桃新法嫁接”等短训班。这些专业,结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户脱贫致富的需要,深受地方政府和农民的欢迎。长班毕业和短班结业的学员,回去后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带动各族农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第二,充分发挥职教办学灵活性的特点,拓宽专业涵盖面,培养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开办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发展家乡经济的带头人;开办乡镇企业管理和农村电算财会专业,培养农村现代管理人才;开办农用汽车维修与驾驶专业,为“三农”培养汽车维修与驾驶人才。 第三,抓好学农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办了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4个998亩。这些基地,有山地,有水面,有果园,有苗圃,有养殖场,还有实习餐厅。各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基地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学服务、学创业,强化专业技能的养成,有了一技之长,成了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第四,以市场为导向,当地资源为依托,开发一批短平快项目,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开发冬玉米、冬茨菇、冬黄瓜、优质杨梅等品种。学校组培室培育种苗,向农户宣传推广。二是根据山区、坝区、河谷三个不同区域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引导农民调整作物结构,实行科学种植养殖。三是加大培训各族农户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新项目新品种推广的力度。四是发挥学校的科技、人才优势,组成科技辐射网,和乡镇订有科技推广协定,和村子签订建设科技村协议,建立科技示范点,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农户成为科学种植养殖的有心人和明白人,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办学来,**职中已开办长短班298个(期),在校学习和培训16574人,已毕(结)业15922人。在长班已毕业的2765名学生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892人,科技户和专业户357人,农科员263人,基层干部和管理人员191人,保送和升入大学的129人,有933人走上了第二、三产业不同的就业岗位。毕业生中,有67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47人受到各有关部门的嘉奖。**职中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为全县科技脱贫、发展经济作出了贡献。学校被国家教委表彰命名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获得了**省“科技扶贫,培育人才”星火奖,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推荐]农村职业高中经验交流材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验交流
1、以创建示范园为抓手,加速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以精品果园、高效茶园、安全菜园创建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水平。
一是创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积极依照“统一形式,统一种类,统一测土配肥,统一病虫防控,统一订单收买”的要求,大力开展万亩水稻和万亩油菜高产创建,不断提高粮食、油料综合生产水平,努力夺取年粮食、油料生产再丰盈。二是创建万亩柑橘生产示范园。认真贯实县委、县县政府关于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大会精神,依照“路、沟、渠、水、肥、电”六到园的要求,建好镇山万亩柑橘示范园。重点做好山顶100亩柑橘科技示范园、频振灯物理诱杀戮虫技能推行、柑橘适用技能培训班等工作,加速推进柑橘基地建设。三是创建现代食用菌生产示范园。依照“县政府主导,规划指导,整合伙源,设备配套,企业集约,技能集成,产业集聚”的总体思路,建设集喷鼻菇机械化妆袋、标准化栽培、集中化烘干、现代化收买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高标准喷鼻菇生产示范区,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喷鼻菇生产强县。四是创建万亩鹿苑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依照“政策指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多元化投入,品牌化运作”的思路,加大老茶园更新革新力度。大力推行无性系穴盘育苗移栽形式,着力建好万亩高标准鹿苑茶基地。大力推行运用茶叶加工新技能、新工艺,加速传统制茶业升级革新措施,重振“鹿苑茶”品牌。
2、以促进对接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贯彻省委、省县政府关于施行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采取政策扶持、强强结合等办法,促进森源、楚园春、远野风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抓好产销对接,建设多方式、多条理的农超、农商对接平台,指导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超农商对接活动,推介品牌,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抓好企地对接,围绕楚园春黄酒生产所需,积极引进实验示范推行糯谷新种类;围绕奥龙食品罐头生产所需,协助落实订单。积极培养品牌,努力把鸣凤米、鹿苑茶、喷鼻菇等优质农产品培养成在全省甚至全国有必然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3、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夯实农业发展基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契机,发扬“四千“精神,全力完成对上争夺和对外招商的新打破。一是积极向上争夺。认真挑选和包装好项目,积极争夺部、省级农业项目投入,重点在乡村动力、高产创建、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争夺向上完成新打破。二是加速项目建设。依照项目建设要求,如期完成乡村沼气、测土配方施肥等在建项目任务,保证发扬效益。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应用一切可以应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普遍联络客商,多方捕获信息,想方设法招大商、引大资,加速农业发展。
4、以安全监管为抓手,保证农业生产安全。一是严格农业投入品治理。扎实开展种子法律年活动,在春耕备耕、夏、秋生产等关键耕耘时节,搞好农资市场大检查,保证农业投入质量量安全。二是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启动施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履行农产品质量立案制度、质量追溯制度,严把农产品“入市关”,谨防不及格农产品进入市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严格农产品疫病监管。依法增强农产品产地和调运检疫,认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有用保证主导产业发展安全。四是增强农机安全监管。深化开展“安全农机创建”活动,具体增强农机培训、农机修配、农机操作、农机驾驶员等,依法增强对迁延机、结合收割机的安全监督治理,保证不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5、以优质服务为抓手,提高农业发展质效。一是抓示范。坚持开展粮油新种类品比、展现示范,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分别兴办示范样板。二是抓入户。继续施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主导种类和主推技能进村入户,坚持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能方法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行机制,推进农民依托科技发展生产。三是抓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内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的需求,着力抓好柑橘、茶叶、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适用技能培训和农技服务人员的按期常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发展生产和农技人员服务发展的才能和水平。四是抓服务。加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和现代农业产业技能系统建设,不变和强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增强农业技能推行普及,围绕农业发展所需,组织专家构成员和技能人员,深化乡、村、示范户进行技能征询、田间指导,为现代农业发展供应强壮的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持。继续做好《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和农讯通的编发,增强“农业信息网”建设,为农民供应便利快捷的信息服务。
农村党建工作经验交流
农村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依托村级发展理事会凝聚乡贤能人强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县**镇结合基层实际,探索建立以农村党组织为主导,以乡贤能人为主体的“村级发展理事会”,为推动农村党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收到较好效果。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引才聚智,在“理”事中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
**镇积极创新工作载体,结合全县选派“第一书记”和选聘农村“经济顾问”工作,以村级党组织为主导,在全镇18个村探索建立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级发展理事会”,理事会由顾问、理事长、秘书长、执行副秘书长、理事成员构成,县委选聘的“经济顾问”兼任理事会顾问,“第一书记”兼任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秘书长,村级后备干部担任执行秘书长,理事成员采取群众推荐、小组长提名、村支部把关的方式产生,主要由本村比较有名望的党员、群众代表和热心公益事业建设的技术能手、致富能人、民兵干部、支客先生等组织认可、群众公认、能够主事的人员组成,成员自愿参与集体事务的管理,不享受任何经济上的补助。“村级发展理事会”是村两委为团结和带动群众干事创业谋发展的有力纽带、是培育锻炼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平台。今年,**镇村村筹建“村级发展理事会”,目前,仅窑河村,首批就有9名理事走上岗位开始履职,其中有5名党外的农村能人首次参与到农村集体事务管理中。理事会的成立使农村带头干事的领头人由原来的每村3至4名村组干部扩展到现在的10名以上的各类人才,将农村“能人”紧密团结到了村党总支周围。同时,理事都是群众公认的“民意代表”,使理事会做到“事事代表民意”,充分整合、调动农村的积极力量投入到党的建设和农村发展中,极大增强了党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凝心聚力,在“理”事中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
为深化村民自治,引导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激发村民共建共享的内在动力,我们在深入调研、尊重民意基础上,明确“村级发展理事会”成员职能,实行“一长十员”,即由一名执行秘书长任组长和履行十项职责的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帮扶员、维权员、治安员、经济员、管护员、环保员、张罗员为成员的村级理事员。根据“村级发展理事会”的要求,具体负责制度执行、矛盾调解、公共财产管理、治安维稳、推广科技、主持农村红白喜事、重大或特殊事项报告、突发事件报处、民意收集、公益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事务的收集、提交、监督、实施和报理事会集体决策。“一长十员”通过深入农户,密切联系群众,为基层组织实现“把农村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农村能人,把党员中的农村能人培养成村组干部”提供平台。推行“村级发展理事会”以来,理事中已有5名“党员中的农村能人”被村党支部列为村组干部的后备人选;**名党外农村能人被村党支部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后备人选;()9名党员理事正在理事会中锻炼成长为群众公认的农村能人,理事会真正成了培养、锻炼和让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熔炉”。理事会成员在“理”事过程中,主动承担任务,义务开展活动,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凝聚人心、赢得群众性任,使村级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凝气聚神,在“理”事中锤炼村级组织的执行力
“村级发展理事会”作为村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有力纽带,在“理”事中,既是群众的民意代表,也是群众在“理”事过程中的监督代表。群众通过理事会参与到对村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这使理事会在群众中具有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村两委的工作任务交到理事会手中,都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理事会让老百姓有了主动性,党员干部来了“精气神”。“村级发展理事会”试点村金桥村,通过理事会确定的“经济得到发展、民生得到改善、环境得到保护、设施得到建设、乡风得到净化、正义得到伸张、矛盾得到化解、困难得到帮扶、权益得到保障、共创幸福村庄,共筑美好家园”的村级目标赢得了群众的普遍拥护。原沙坪村,10多亩的集体茶园,群众为分配问题争了好多年,在理事会的主持下,村民小组通过引进品种、改进技术,打造成了精品茶园示范基地,引来了周边村组的羡慕。在这种“村党组织理事会+基本农户”的理事机制下,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少数党员联系多数群众、帮扶不到位、政策落不实等问题,已成为引导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简便易行的实践载体和主要抓手,这种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载体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推进工作有了更强的执行力。
★ 职业高中学习计划
★ 职业高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