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4.23世界读书日的由来与简介(共含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忍春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164月23日是西班牙着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着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这一天还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年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对于这个解释,相信作为成年人的你我是满意了,但是当我们给孩子解释的时候,会不会太生硬而缺乏趣味呢?
“塞万提斯是谁?”
“莎士比亚是谁?”
“他们死了为什么就要我读书啊?”
即便你耐心的跟他解释了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伟大成就和代表作品,但对于没看过他们作品的孩子来说,恐怕只能得到似懂非懂的一声“哦”作为回应,然后孩子该干嘛干嘛去了——那些作品跟孩子现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没有联结,难以引发他们的兴趣。
关于世界读书日定在4月23日这一天的原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声明之外,著名童书作家花婆婆方素珍终于找到了另一个可以吸引孩子的浪漫的出处——这是一个关于喷火龙、公主、骑士的英雄救美、书与玫瑰的美丽传说。
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
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飞来一只喷火龙,不仅整天呼风唤雨烧毁房屋,还要求居民每天送一个孩子去填饱它的肚子……
为了自己的子民,加泰罗尼亚公主决定去找喷火龙谈判。然而,喷火龙一看到公主,立刻张开血盆大口扑了上去!
就在最危险的时刻,圣乔治骑士及时出现,与喷火龙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搏斗,并最终刺死了喷火龙。
喷火龙倒在地上,胸口喷出的鲜血竟神奇的变成了一朵朵玫瑰。圣乔治摘下其中一朵玫瑰送给公主。
可是,公主该如何报道圣乔治的救命之恩呢?回到王宫后,公主终于想到了:“我要送给圣乔治一本书。”
从此以后,在西班牙加罗隆尼亚地区,4月23日就成了“圣乔治屠龙纪念日”,每逢这一天,男生女生会互相赠送书和玫瑰,大街小巷充满了浪漫的花香与书香。
相信如果你要向你的小宝宝这么解释世界图书日的由来,比起讲联合国,讲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的忌日,公主和骑士互赠书与玫瑰的故事则会有趣多了。
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但在我国这个日子还没有广为人知,近两年开始有出版社和书店搞一些公益活动。
“4.23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1926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立“西班牙自由节”,并把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生日10月7日作为这个节日的庆祝日。
1930年庆祝活动移到4月23日——塞万提斯的忌日,碰巧这一天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民众弘扬其民族文化的大众节日。加泰罗尼亚首府巴塞罗那是西班牙文化出版业的中心,书籍从而成为这个文化节日的主角。每到这一天,当地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回赠一支玫瑰花。由此相沿成习,如今每到这一天,书籍减价10%,玫瑰花的价格则陡然上涨。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西班牙的提议,将每年4月23日正式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并在更名为“世界读书日”(又名“世界图书日”、“世界书香日”、“世界读书日”),以鼓励人们阅读,以及纪念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4月23日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特殊意义。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于164月23日逝世。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著名作家也都在4月23日出生或辞世。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会广泛开展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确定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时间里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
4.23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选择4月23日是因为这一天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纪念意义。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的',许多著名作家如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4月23日出生或辞世的。
为提高公众对阅读的兴趣和促进图书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读书日”的框架下发起了“世界图书首都计划”,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为当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图书首都”的称号。今年的“世界图书首都”是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
相关阅读:读书节的美丽由来
从世界各地来看,读书节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景观,而且是最近的新风潮。不过,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读书节”,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立的“西班牙自由节”,并把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生日10月7日作为这个节日的庆祝日。
1930年庆祝活动移到4月23日――塞万提斯的忌日,碰巧这一天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由此相沿成习,如今每到这一天,书籍减价10%,玫瑰花的价格则陡然上涨。
世界读书日就来源于此。巧合的是,这天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巧合之外,则是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主旋律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吕翁、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如何有效读书
一、开始阅读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加难以静下心来看书,总是看几页就分心了。而看书的节奏,便被彻底打乱了。如果阅读的介质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受到的干扰和诱惑便更大,连读一本书也变成了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的阅读并不能取代真正意义上的传统阅读,效率和收获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在正式看一本著作之前,还是应当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处于一个安定、平静、可以耐心长时间专注的状态,再开始阅读。如果对于做到这一点有困难,可以尝试去到图书馆,或者大学的自习教室看书,当周围大家都在静心看书时,同样会影响到你的心境。如果因为心事重重而根本无法安心阅读,那么就先解决困扰你的麻烦,等到心态安定了,再开启书页。
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循序渐进地阅读
每一本书的内容,都有着与之匹配的背景知识和阅读基础,如果对这些不够熟悉,就应该去寻找浅显的同类书籍作为铺垫。如果一本书的交叉内容太多,就应该先把这些内容对应的基础读物通读之后,再去阅读那种建立在其上的交叉型内容读物。否则,那些缺漏的信息点就会对阅读造成巨大的障碍。有了深厚的知识储备,再去读文化、经济、政治等内容,包括一些理工科的内容,都会变得更加容易,这就是循序渐进的读所带来的好处。
三、不要求速度,精读才能真正掌握一本书的内容
对于通俗小说、抒情散文或者是网文之类作为消遣的阅读,快速地通读不是问题。但是对于那些信息量巨大,条理清晰,接近学术作品的经典,想要真正看明白,就需要精读,甚至需要查资料、做笔记。否则,就会变成“好读书,却不求甚解”的囫囵吞枣型阅读者。当大量阅读之后,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在一本书的不同地方,或者在不同的几本书中都出现后,你就会对其产生很深的印象,并且转化为自己知识储备的一部分,这也是记忆曲线的作用所在。
四、开卷有益,不要过分强调读书的目的
每个人的一生,如果能够保持阅读的习惯,无疑是大有裨益。但是有些人为了追求快速自我提升,读书的目的性过强,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主义,就会陷入难以辨别书中内容正确性的状态,说不好听的,就是“中了魔”。即便是读书,也不能忘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我们用今天的目光去审视很多前人的作品,有失偏颇的地方也不少,可是功利性质的阅读,往往为了追求效果和速度,就忽视了这些。所以,读书要选择看什么书,更要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不要只盯着某个类型,或者某个领域的书不放。开放性的思维,需要开放性的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 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 德尔 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从那以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爱书的重要性,也开始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开始加强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来挖掘世界读书日的意义。
世界读书日的意义,享受读书乐趣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并呼吁:“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自那时以来,这个独树一帜、墨香洋溢的节日声誉日隆,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其宗旨和意义也逐渐深入人心。世界读书日以节日的形式,让人们向健康、高尚、纯粹的生活方式回归,向那些为人类开拓了自由、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伟人致敬。
这是真情的呼唤,这是深沉的缅怀。不论肤色,无分国别,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表达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在这一世界潮流之中,我们的热情也日趋高涨——多读书、读好书,正成为今天我们全社会的共识与需求,一股股清新的读书之风扑面而来。
作为千年文明古国,我国的伟大传统之一就是以读书为尊为贵。“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读书可以明理得道,可以修身养性。“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人在阅读之中,“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身心合一的阅读历程,赋予了读书极为厚重的神圣性和愉悦性。
读书使炎黄子孙能够思接千载,纵横万里,窥天地之妙,得万物之灵。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髓、国家的道统……都在读书中绵延不绝,久传于世。读书的传统早已沉淀在民族性格的深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个个动人故事形象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读书的酷爱。
古人甚至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更可惊叹者,我们的祖先曾设计出一整套完备而行之久远的制度,让读书成为国人治国安邦的进阶。读书之兴衰实与我们个体与民族的命运转折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潮涌而来,种.种现代传播媒体在拓展人们视野的同时,亦在挤占人们读书的时间。尤令人关切者,社会浮躁之风、快餐文化等诸种不利因素,也阻碍了全民阅读的展开与深入。近年来,一些社会调查所显示的国民阅读率的下降,正说明重申并弘扬读书传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建设比以往更倚重于知识的力量,更依靠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之风,有助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发展能力,特别是青少年,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他们终身追求的“时尚”,十分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
“世界读书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身在热爱读书的国度,我们更应该在每一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愿每一个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世界读书日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心灵的反光镜,也是映射凡尘的转折点。
2、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3、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4、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5、读好书,做好人。
6、书的天空任我们翱翔,书的海洋任我们畅想。
7、小小书籍,大大世界。
8、让读书走进人生,让人生飘逸书香。
9、倡导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
10、读书每一天,快乐无极限。
11、读书快乐,快乐读书。
12、读书,让生活更美好。
13、捐献一本书,奉献一份爱。
14、倡导读书风尚,争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15、阅读优秀书籍,培养高尚情操。
16、快乐的人爱读书,读书的人最快乐。
17、享受阅读,品味人生。
18、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情境,尽享读书之乐。
19、阅读,与书同行;悦读,与书为友。
20、浸润书香,为人生奠基;畅游书海,享阅读快乐。
21、建设学习型城市,营造学习型社会。
22、翰墨飘香,书韵流传。
23、读好书增长才干,创新业勇攀__。
24、书海泛舟,其乐融融。
25、让书香飘满校园,让文苑开在心间。
26、热爱书籍,享受阅读,品味人生。
27、认真读书,创造书香之家;勤奋读书,创造文明读者。
28、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满溢城乡。
29、我读书,我进步,我收获,我成长。
30、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博览群书拓宽视野。
3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2、汲取知识的力量,建设美好的新郑。
33、坐拥书城,其乐融融。
34、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35、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36、读书,识万物,明一理。
37、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38、读书莫惧三更冷,作文切忌半句多。
39、知书达礼,明理向善,文明和谐。
40、树立良好读书风尚,促进文明城市建设。
41、美丽校园,一读为快。
42、阅读提升城市品味,求知丰富精彩人生。
43、书香萦绕,情满外校。
44、与经典同行,为人生阅读。
45、人人爱读书,个个状元才。
46、读书造就完美人格,学习点亮精彩人生。
47、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48、畅游书海,享阅读快乐。
49、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50、无心阅读,难觅书中天地;用心阅读,易得书中精华。
51、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
52、开卷有益,读书快乐。
53、书,伴我同行,催我成长。
54、汲书籍精华,享快乐人生。
55、与书籍一同起航。
56、书籍是智慧的宝库,阅读是思维的火花。
57、阅读经典传承民族书卷气,欣赏美文领略智者书韵味。
58、春风拂面书香来,桃李润雨花自开。
59、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60、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
★ 世界动物日的由来
★ 世界邮政日的由来
★ 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 世界微笑日的由来
★ 世界读书日倡议书
★ 世界读书日倡议书
★ 世界读书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