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子儒竖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身边好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共含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子儒竖”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身边好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身边好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聂小英,女,1962年9月出生,家住福城社区鑫隆锦绣城A1-2-501室,是一名普通园林职工。

说她普通,其实她一点也不普通!

她是一个养女,她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患有心肌梗塞的养父而毫无怨言;灾难一次次向她袭来,养母被查出患有肺癌,她只是默默地承受,依然含辛茹苦,尽心尽力照顾着他们。而养父、养母在1989年11月收养一女婴,现在他们已无能力抚养成人,这是两老最为担忧的事,而抚养女婴的事便落在她的身上。她看上去弱不禁风,却用大山般厚实的情怀诠释着人间真爱!

在聂小英很小的时候,她就被养父母收养,在这个家庭中,养父母给了她父爱和母爱,让她感受到与其他小孩一样的幸福,在这样的幸福中她长大成人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养父母很喜欢小孩子,并富有爱心。在1989年11月的一天,一个被弃于菜市场,而后转弃于中医院大门、药都宾馆三个地方的小女孩,被她的养父母带回了家,从此,她多了一个小妹妹。

小女孩7岁的时候,养父卧病,不能照顾自己,()更不能照顾其他人了。而他一直放心不下这个小女孩,希望聂小英能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小女孩,聂小英选择了挑起这个担子,为养父母完成这个心愿。

然而这个担子,不是说起来这么容易。每天,她要早早起来,帮老人穿衣、洗脸、梳头,做饭,洗衣,等忙完老人后,再给小女孩整理书包,送她上学。她要照顾病痛中的老人,要照顾才7岁的小女孩,还要照顾家里的丈夫和儿子。家里的事全压在了她的身上。她坚强的挺过来了。

如今,小女孩22岁了,大学毕业了,本以为苦尽甘来了,日子会越过越好的。可就在去年,小女孩被查出患有肝细胞肝癌。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她不敢相信却又必须面对。接下来的日子,她带着小女孩到**治疗,找医院、找医生、挂号、就医、住院,所有一切都是她一个人忙前忙后。

小女孩的巨额的医疗费用已让这个家庭生活困难,为了省钱,两人睡一张病床。学校知道情况后,自发的捐助4000元给她们。社会上的各界人士知道她们家的情况后,也纷纷要求捐款,但都被她一一拒绝,她说,在自己还能勉强承担的起时,能不给社会增添负担,就尽量不要。

现在小女孩病情得到控制,她想帮小女孩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让小女孩感受到更多的亲情,但被小女孩婉言拒绝了。

和她交谈中,她说她现在只想小女孩能慢慢好起来,能够乐观开朗的生活下去。

她是一个充满爱,充满感恩的人。她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提倡的,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在这个和谐社会不能没有“爱”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以爱为本,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篇2: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人物简介:唐强,男,中共党员,1990年1月出生,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家住宿州市桥区金海街道。

事迹简介:唐强,他孝敬父母,关爱家人,是父母眼中孝顺的孩子;他尊重领导,照顾同事,在单位深得大家的喜爱。

正文:

爱在人间,身边的好人数不胜数,唐强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当提起唐强,无论是单位还是左邻右舍总是交口称赞,夸他是一个尊老爱幼、善良开朗的好小伙。

孩子的好爸爸 妻子的好丈夫

作为一名父亲,他用无私的父爱悉心呵护着孩子,他对孩子从不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细致的正面教导,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影响孩子。唐强还是文明创建城市的一份子,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他几乎放弃休息时间,他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一心扑在创建工作中,无论社区环境整治、安全生产,不文明行为劝导,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的“卫生死角”清扫,还是与群众商户沟通,铲除“牛皮癣”小广告......每天他都忙的像上紧了弦的发条,无论多累都咬牙坚持着。尽管这样,只要是回到家他仍坚持着帮着妻子做做家务、跟孩子互动一下;他用爱为妻子和孩子营造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也处理得井井有条。

父母的好儿子

他不仅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体贴的丈夫,也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子。作为人子、人夫、人父的他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妻子、孩子和父母。

每逢周末,唐强总会和妻子回到萧县老家烧上一手父母喜欢的可口饭菜。逢年过节,他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给二老买些礼物。每个家庭都会多多少少地遇到一些烦心事,而他面对这些却总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区面对。母亲常年高血压,在前年的7月份突发脑出血,在住院治疗期间,唐强除了在医院照顾母亲,还要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好在母亲的命总算是保了下来,但也因脑出血后遗症坐上了轮椅。母亲出院后坐在轮椅上需要家人照顾,心中总觉得拖累了家人,父亲也因此疲惫不堪,经常是愁容满面。唐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和妻子商量,抽空就带孩子回家,帮助父亲照顾母亲,做做家务,陪陪他们聊聊天,说些宽心的话安慰他们,帮助父母从愁苦中走出来。周末时间很短,唐强没有把时间留给自己的小家,而是分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经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去陪伴两家老人,消除他们心中的孤寂感。

他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挂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在困境中扶助着老人。他用善良、无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他孝老爱亲的行为也受到了乡邻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在他的心中,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妻子的父母,位置都是一样的。只要家人能快乐幸福,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是邻居口中的孝顺孩子,是父母心里的好儿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孩子心中的好父亲。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他是一位普通的人,却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篇3: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人物简介:马红梅,女,1957年12月12日出生 ,家住宿州市师专巷。

事迹简介:马红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

正文:

孝顺的好儿媳

人常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好媳妇”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可不是那么轻松的,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马红梅却从未同婆婆红过脸。天气预报是她每天必听的,掌握天气变化张罗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每天早晨,她五点半就早早地起床,婆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发作,她就给婆婆蒸上治疗老慢支的银耳鸭蛋糕。一年四季公公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由她置办;公公婆婆生病的时候她就陪着医院、家里两头跑;公公因患病左手没有知觉,她每天都给公公按摩手部、帮着穿外套等,时常提醒他们加衣,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对于这一切,公公婆婆逢人就夸她是个好媳妇,也是个好闺女。

邻里的好帮手

她不但对自己的婆婆、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亲人。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儿女的好母亲

马红梅年轻的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婆婆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孩子上小学,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她结婚的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老公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公婆和孩子们吃,自己却吃大家剩下的饭菜。马红梅在单位干的是出力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她还负责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马红梅最欣慰的事儿了。

马红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的家庭无私地付出着。

篇4: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说文解字》对“孝”字的本义作了生动而又准确的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

“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指子女对父母谨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祭祀等等。因此,“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准则,用于处理家庭中长辈同子女之间关系;然后,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为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举几例: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等,现今已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恐怕现代社会很少人不去理发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里娄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抛弃。

我们应当有所继承孔孟儒学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鉴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谐调、亲和家庭成员的血亲关系,促进家庭的和睦与稳定,进而在社会上形成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风尚,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让我们一起来营造一个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让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得到发扬光大!

篇5: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我的外婆,是一位极其普通的老人。她身材稍微脓肿,面容很憔悴,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出任何的过人之处,但是,外婆是我最敬佩的人,她用她一生的精力在养育自己的孩子的同时,也照顾着自己的母亲。我的曾祖母年老时不幸双眼失明,外婆不但没有嫌弃她,而且还用自己辛辛苦苦储存下来的钱买了一个拐杖送给曾祖母。每日,外婆都会亲自小心翼翼地将饭菜递到曾祖母的手上,丝毫不敢怠慢。

外婆尽心尽责地照顾着自己的.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等曾祖母只能躺在床上歇息时,外婆每日端屎端尿,毫无怨言。几年后,曾祖母去世了,享年九十一岁,她逝世时,嘴角还有一牟微笑,我想,那是外婆的孝顺让曾祖母无比动容,所以才会露出淡淡的微笑的吧。

从外婆的故事中,我领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不要等到无法弥补的时候,才会想到补偿,才会后悔。多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别让父母孤独的灵魂遭受生命的凄凉!

我想,我从今往后,一定会好好地尊敬父母,好好地照顾父母,好好地孝敬父母,莫要等到父母老了之后才如何如何孝敬父母。人生只有一次,父母只有两个,只有现在孝敬父母,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孝顺来不及等待。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这几句谚语就说明了华夏儿女对孝道的重视。历代圣贤都在提倡“孝”,这使得我们华夏文明能够在文化礼仪上保持完整性和规律性,我们也因此受到异国人士的赞誉。然而如今社会上出现了孝悌观念出现了日下的势头,因此重新探讨和正确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6: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弘扬传统孝道美德,在生活中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我们现在还只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但是,孝顺来不及等待,我们孝敬父母,必须从每一分每一秒做起。

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给予了我们力量,是父母给予了我们勇气。父母给予了我们那么多,而我们有没有回报过父母呢每当我看到父亲那憔悴的面容、母亲那瘦弱的身姿时,心中不禁翻江倒海:我的父母亲!我何曾回报过您呐!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失去了自己的爸爸。从那后,她整日以泪洗面,她曾后悔地告诉我,如果她知道会发生这样的噩耗,她一定会比死神抢先一步告诉爸爸她爱他。是啊!我们总是认为孝敬父母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有的是精力,却不想,在父母离去时懊悔的哭泣。

篇7:孝老爱亲典范事迹

***,53岁,**市国家税务局城区分局职工,妻子不幸中风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不离不弃,悉心照顾至今,感人事迹的背后,他心路历程的变化更让人震撼。

崩溃边缘不放弃,是对命运的抗争

本来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都在上班,聪明的女儿也已经快高中毕业,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月的一天,***正要出门,妻子***突然跌倒在地,送到医院,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中风,将要瘫痪,而且有重度糖尿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本来就不多的积蓄也快用光,病却没有好转,医生也明确告知没有完全康复的可能,妻子本人和她父母都准备放弃继续治疗而在家休养,***却毅然决定转院**!他怎么也不能相信妻子好好一个人,怎么可能从此就这样躺在床上过一辈子!没有钱就借,借不够就贷!

这样,他东拼西凑6万块到了华西,十几天下来,由于突然发烧,病情反而更加严重,妻子已经不能说话,甚至一度有了生命危险,后来诊断,是脑细胞被大量烧死,致使语言功能丧失!面对这样一个更加残酷的事实,***几乎崩溃,觉得命运太不公平,噩运为何反复降临?再治疗,不光是筹不到钱,华西的医生也说没有康复希望,除了能看、能听、能吃,其他跟植物人没什么区别,并建议回去采取维持现状的保守治疗方案,每天输液用药即可。医生同时告诉他,病人这种状态,护理必须到位,否则肌肉坏死或生了褥疮,将产生更坏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仍不愿相信,盼望着奇迹的产生,继续坚持在华西治疗了一周,6万块钱用光,而妻子仍没有任何好转迹象的情况下,才回到**继续治疗。

守护八年不离弃,是对爱情的承诺

幸福安宁就这样被突然打碎,***从此开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每天4点钟起床做饭、搞清洁、伺候洗漱如厕、喂饭、洗碗、买菜,然后才赶着去上班,()中午回来又要做饭……繁杂琐碎无比,一般要晚上10点左右才能忙完,而即使睡觉也要每两个小时帮妻子翻一次身、上一次厕所。女儿又正好上高三,学业任务重,他不愿意耽误女儿复习,哪一件事都少不了他,一个月下来,整整瘦了20斤!

虽然医生说过妻子的病不能康复,甚至活不久,但他从没有放弃希望,总是千方百计寻医问药。他说,他每次看到两人结婚合影上妻子那可爱的笑容就要哭,哪怕是千分之一的希望他也要争取,而且有那么多瘫痪病人奇迹康复的新闻,他更有理由相信和自己相濡以沫二十年的妻子有重新开口说话、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天!他说不能想象妻子离开自己、离开女儿的情景,无论如何也要守护好她!

这一守就是八年,三千个日日夜夜。开口说话、重新走路的奇迹没有出现,但八年了,妻子体重没有下降,病情没有恶化,神智更加清醒,没有褥疮,没有浮肿,没有抑郁,这又何尝不是奇迹?***说,每天能看到妻子脸上露出笑容,他就幸福。

珍重责任更积极,是对人生的升华

得病初期,除了每天的护理,经济压力也让***直不起腰,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只够平时药费,后来医生把胰岛素从进口换成国产的,说效果其实差不多,价钱却要便宜一大半,这才略有剩余给女儿大学生活费,但在女儿参加工作经济紧张程度略有缓解以后,他就坚持要把欠账一笔笔还清;在政府、市局组织的各种捐款中,他都积极参与;尽管照顾妻子已经心力交瘁,他仍坚持孝道,岳母病倒以后,因为两个儿子在外面打工,他两头跑了一周多,以后还坚持每月给生活费;对女儿,他坚持不因家务影响学业,不因经济影响生活,尽可能让女儿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成长;工作上他更是有着非凡的积极性:每天都到得很早,搞清洁,烧开水,对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他总是尽可能解决,安排的事情他不打一丝折扣地完成;对朋友有困难的,他也力所能及予以帮助;他所住的小区没有物管,他坚持每周拖一次楼梯……

对于这些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他却默默无闻、不求任何回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甚至怀着各种想法猜度他,他说:“不是我天生高尚,而是我这八年来对人生的感悟。”他说自己也曾想过放弃,但那样也许一时轻松,良心恐怕永远过不去,而要撑下去,又不能没有点精神支撑,这种支撑,就是“责任”两个字。“一开始我认为照顾妻子、抚养女儿是我的责任,后来我觉得干好工作也是我的责任,扶危济困同样也有我一份责任--我或许不幸运,但我懂责任。”

篇8:职工孝老爱亲事迹

职工孝老爱亲事迹

用真心关爱亲人  用行动诠释孝道

――恭城收费站职工李春杰孝老爱亲事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李春杰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朱锦瑜)

篇9: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简要事迹

xx,女,汉族,出生于19xx年9月,中共党员,xx县国家税务局副局长。

xx的婆家在农村,婚后不久,丈夫的母亲因病离世,为了照顾父亲和弟弟的生活,她和丈夫商议,托人给父亲找了老伴,那时的农村生活十分困难,加之继母还带着孩子,虽然日子过的十分清苦,但她毫无怨言。不幸的是继母的两个儿子因病相继去世,对老人打击很大,身体愈发不行。为了便于照顾,xx决定将两位老人接来和他们一起生活。十五年前的一天,xx的.继母被确诊为严重脑梗塞,大小便失禁,不能走路,每顿饭都要喂一个多小时。因为老人大小便失禁,经常弄脏被褥,每天都要换几次,有时大便干燥,几天也不能排便一次,于是,她便用手一点一点地抠出来,想方设法不让老人受罪。xx不仅孝敬父母,还关爱兄弟姐妹,时刻关心着她们的生活与成长,特别是继母的两个女儿,xx和丈夫一直照看到毕业成家。她对家人倾注的爱与责任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她用自己的善行,践行着“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

她被评为xx年“xx好人”荣誉称号。

篇10: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简要事迹

xx,女,汉族,1968年8月生,xx县xx镇xx村村民。

30多年前,xx与丈夫吴玉湖结为夫妻,一过门她就承担起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的重任。她给婆婆洗衣做饭、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直至婆婆安详去世。送走了婆婆,爷爷又病倒了。爷爷在她8年的悉心照顾下,度过了晚年幸福生活后安详过世。xx和丈夫看到无子女的聋哑人五爷爷年纪日渐增高,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五爷爷的重任。xx住院期间,也要起了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的'重任。她给婆婆洗衣做饭、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直至婆婆安详去世。送走了婆婆,爷爷又病倒了。爷爷在她8年的悉心照顾下,度过了晚年幸福生活后安详过世。xx和丈夫看到无子女的聋哑人五爷爷年纪日渐增高,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五爷爷的重任。xx住院期间,也要抽空回家照顾五爷爷的生活起居。现在,xx还照顾着公公的生活起居,她不仅把两位老人的屋子收拾得干净舒适,更是变换着法儿给老人做可口、有营养的饭菜,她用30多年时间阐释了人间孝道,体现出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善良的美德。

篇11: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简要事迹

xx,女,汉族,1980年10月生,xx县xx小学语文教师。

xx是一个孝老爱亲的践行者与典范。她照顾70岁的公婆,细致入微,每到周末就会回去陪陪老人,帮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春季,她的婆婆得了急性阑尾炎,急需手术,她照顾婆婆整整一个月。其间她帮婆婆擦身体、喂饭、洗衣服,扶婆婆上厕所,直到老人康复出院。除了公婆,来她还任劳任怨照顾着丈夫的'四爸。后,四爸病情加重,成了医院的“常客”,夫妻二人更是三天两头往医院跑,轮流照看。今年,四爸得了间歇性肺炎,咳嗽、头晕、浑身肿胀、呼吸困难,必须得去医院。夫妻二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医院轮流陪护20多天后,老人康复出院。

篇12: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简要事迹

xx,女,汉族,1951年1月生,xx区xx镇xx村民。

xx的公公婆婆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20xx年,xx主动提出将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公公每年都要住院治疗两三次,她主动承担起在医院照料老人的责任,经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因为患病,老人胃口不好,xx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做饭菜,让老人吃好,睡前给老人洗脚铺被。在生活中,她坚持每天6点起床,给老人做早饭,因老人行动不便,牙齿不好,她就做一些清淡的.食物,一勺一勺地喂给老人吃,坚持每天搀扶老人做活动。还坚持一周清洗一次老人的衣物,床单被套也是一月清洗一次,时不时地和老人交流谈心,用轮椅推老人出去走走,活动一下,生怕老人感到孤单。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的生活过得很舒心,一家人美满和睦。

篇13: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简要事迹

xx,女,汉族,出生于1952年12月,xx县xx镇xx村村民。

现年66岁的xx嫁入婆婆家已有46个年头。初到婆婆家时光景并不好,公婆二人早出晚归务农养活着一家人,丈夫刘志安是家中的.长子,家中还有5个年少的兄弟姊妹。xx年纪虽轻,却挑起家中的重担,每天早早起床给公婆和丈夫准备好干粮,待他们下地后,还要招呼着弟妹们,操持家务。她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曾有半句怨言。20xx年,婆婆意外摔伤瘫痪在床,每天吃喝拉撒睡都要xx伺候,就连翻身也要媳妇帮助。为了不让婆婆胡思乱想,xx一直粘在婆婆身边,细致的伺候着婆婆的生活起居。20xx年7月刚过,婆婆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医生说,“老人年纪大了,又瘫痪了这么多年,能活到这个岁数,也是你们照顾得好。”20xx年8月7日,已瘫痪在床的83岁老人安详的离世,走完了她清苦却也幸福的一生。

篇14: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简要事迹

xx,男,汉族,出生于1972年6月,中共党员,xx县国税局办公室主任。

父亲1999年身患高血压脑出血,几近瘫痪。在父亲住院的日日夜夜里他每天和妻子轮流守在病床边,为了让父亲尽快恢复,他每天都要给父亲按摩已经失去知觉的左腿,给父亲接屎倒尿、擦洗身体,出院回家后,他为父亲制定了专门的“健康计划”,每天督促老人按时起床锻炼,还从电脑上下载了老年人食谱,定期定时改善生活。20xx年,母亲因患胆结石疼痛难忍,住进了延大附院,忙完工作又匆匆赶往医院,5天的时间里他在xx和xx往返了4趟。十几年来,xx一直坚持为母亲洗脚的事传遍了单位和亲戚,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身体逐渐好转。他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每月的工资都用来填补家用。1992年,三姨家的小女儿因家境面临辍学的危机,于是母亲将孩子带回家中抚养,还没结婚的他欣然同意,20多年过去了,他像对待亲妹妹一样爱护这个孩子。

20xx年被xx市总工会“十大孝子”、20xx年被xx省国税局评为“全省国税系统第二届孝老爱亲模范”、20xx年被xx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评为“雷锋职工”、20xx年“xx好人”等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好人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倡议书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精选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孝道日记: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个人事迹材料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优秀

身边好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锦集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身边好人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