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宗元《囚山赋》原文(共含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河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囚山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辞赋作品,柳宗元《囚山赋》是较为特殊的一篇。因为在这篇小赋当中,诗人不仅写到山水自然的荒莽凶 险,展现了谤人遭到无枉眨谪的悲愤心绪,而且以文学史的眼光来看,诗人一改六朝和盛唐山水诗人以山水自然为皈铱的 文学传统,再一次将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相互对立凸现出来,并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柳氏山水文学风格的重要质素。关键词荒莽无枉柳宗元凄怆幽寒
柳宗元的《解崇赋》、《惩咎赋》、《悯生赋》、《梦归赋》和《囚山赋》五篇小赋写于永州,抒发诗人因实行永贞革新而遭贬谪 的愤慨和痛苦,感情沉郁激荡,其写景文字,多隐喻着现实的 黑暗与世路的艰险,是骚体赋的名篇。林纾赞之为“唐文巨 擎”,。当与宋玉争雄”。而其中的山水小赋 《囚山赋》则是较为特殊的一篇。说其特殊,是因为在这篇小 赋当中,诗人不仅写到山水自然的荒莽凶险,展现了自我遭到 无枉贬谪的悲愤心绪,而且以文学史的眼光来看,诗人一改六 朝和盛唐山水诗人以山水自然为皈依的文学传统,再一次将 人与自然、人与山水之间的'相互对立凸现出来,并从三个方面 体现出柳氏山水“凄怆幽寒”风格的重要质素。 一、山水自然的荒莽凶险 在‘囚山赋》中,诗人描绘了唐代永州山水自然的荒莽状 态,这种恶劣隔绝、艰险严酷的自然环境也正是柳宗元产生山 水如囚之感并急欲返回朝市的客观原因之一。对于永州山水 自然环境的荒莽特征,诗人在《囚山赋》中写道: 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踊夫波涛。纷对迪合仰伏以离 趔兮,若重墉之相褒.争生角逐上轶旁出兮,其下坼裂而为 壕。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渍厚土兮, 蒸郁勃其腥膘。阳不舒以拥隔兮,群阴冱而为曹。侧耕危获 苟以食兮,裒斯民之增劳。攒林麓以为丛棘兮。虎豹咆阚代狴 劳之吠嗥.胡井眢以管视兮,穷坎险其焉逃。 这里,不仅群山环绕、江流汹涌、峰岚险峭,而且沟壑纵 横、林本茂密、野兽出没,生活期间的人与世隔绝、孤寂艰险, 如同井底之蛙,欲逃而无路,欲留而无心。一开篇,诗人就对 永州山水的荒蛮凶险进行了整体上的描述。对自然山水的这 种荒凉原始,诗人在《与李翰林建书》中也曾有描述:“永州于 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有蝮虺 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 人形影,动成疮。”柳宗元遭贬幽居十年。
永贞元年,公谪居永州。元和九年,作此赋。晁太史无咎序公此赋於《变骚》曰:《语》云:仁者乐山。自昔达人,有以朝市为樊笼者矣,未闻以山林为樊笼者。宗元谪南海久,厌山不可得而出,怀朝市不可得而复,丘壑草木之可爱者,皆陷井也,故赋《囚山》。淮南小山之辞,亦言山中不可以久留,以谓贤人远伏,非所宜尔,何至以幽独为狴牢,不可一日居哉?然终其意近《招隐》,故录之。
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踊夫波涛。纷对回合仰伏以离?兮,若重墉之相褒。争生角逐上轶旁出兮,下坼裂而为壕。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渍厚土兮,蒸郁勃其腥臊。阳不舒以拥隔兮,群阴□A11而为曹。侧耕危获苟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劳。攒林麓以为丛棘兮,虎豹咆?代狴牢之吠嗥。胡井眢以管视兮,穷坎险其焉逃。顾幽昧之罪加兮,虽圣犹病夫嗷嗷。匪兕吾为柙兮,匪豕吾为牢。积十年莫吾省者兮,增蔽吾以蓬蒿。圣日以理兮,贤日以进,谁使吾山之囚吾兮滔滔?
柳宗元《囚山赋》浅析
柳宗元《囚山赋》是较为特殊的一篇。因为在这篇小赋当中,诗人不仅写到山水自然的荒莽凶 险,展现了谤人遭到无枉眨谪的悲愤心绪,而且以文学史的眼光来看,诗人一改六朝和盛唐山水诗人以山水自然为皈铱的 文学传统,再一次将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相互对立凸现出来,并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柳氏山水文学风格的重要质素。
柳宗元的《解崇赋》、《惩咎赋》、《悯生赋》、《梦归赋》和《囚山赋》五篇小赋写于永州,抒发诗人因实行永贞革新而遭贬谪 的愤慨和痛苦,感情沉郁激荡,其写景文字,多隐喻着现实的 黑暗与世路的`艰险,是骚体赋的名篇。林纾赞之为“唐文巨 擎”。当与宋玉争雄”(《韩柳文研究法》)。而其中的山水小赋 《囚山赋》则是较为特殊的一篇。说其特殊,是因为在这篇小 赋当中,诗人不仅写到山水自然的荒莽凶险,展现了自我遭到 无枉贬谪的悲愤心绪,而且以文学史的眼光来看,诗人一改六 朝和盛唐山水诗人以山水自然为皈依的文学传统,再一次将 人与自然、人与山水之间的相互对立凸现出来,并从三个方面 体现出柳氏山水“凄怆幽寒”风格的重要质素。 一、山水自然的荒莽凶险 在‘囚山赋》中,诗人描绘了唐代永州山水自然的荒莽状 态,这种恶劣隔绝、艰险严酷的自然环境也正是柳宗元产生山 水如囚之感并急欲返回朝市的客观原因之一。对于永州山水 自然环境的荒莽特征,诗人在《囚山赋》中写道: 楚越之郊环万山兮,势腾踊夫波涛。纷对迪合仰伏以离 趔兮,若重墉之相褒.争生角逐上轶旁出兮,其下坼裂而为 壕。欣下颓以就顺兮,曾不亩平而又高。沓云雨而渍厚土兮, 蒸郁勃其腥膘。阳不舒以拥隔兮,群阴冱而为曹。侧耕危获 苟以食兮,裒斯民之增劳。攒林麓以为丛棘兮。虎豹咆阚代狴 劳之吠嗥.胡井眢以管视兮,穷坎险其焉逃。 这里,不仅群山环绕、江流汹涌、峰岚险峭,而且沟壑纵 横、林本茂密、野兽出没,生活期间的人与世隔绝、孤寂艰险, 如同井底之蛙,欲逃而无路,欲留而无心。一开篇,诗人就对 永州山水的荒蛮凶险进行了整体上的描述。对自然山水的这 种荒凉原始,诗人在《与李翰林建书》中也曾有描述:“永州于 楚为最南,状与越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有蝮虺 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 人形影,动成疮。”柳宗元遭贬幽居十年。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向东北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注释:
〔1〕径:一直。
〔2〕少:同“稍”,略。
〔3〕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
〔4〕垠:边际、界限。
〔5〕睥睨:通“埤堄”,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又称女墙。梁俪:房子的`正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
〔6〕堡坞:土堡。
〔7〕洞然:投石入深水的声音。
〔8〕激越:声音高亢激昂。
〔9〕箭:箭竹。
〔10〕疏数偃仰:长得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有高有低。疏:稀。数(cù):密。偃:俯,卧倒。仰:挺拔。
〔11〕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灵。
〔12〕中州:中原地区。
〔12〕夷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
〔1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更,经历。伎,技。
〔14〕固:实在。
〔15〕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
〔16〕其气之灵:这里指天地的灵气。
(17)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18〕类智者所设施也:类,好像。
(19)诚:确实是,的确是。
(20)逾:越过
(21)或:有的人
(22)益:特别
(23)已:停止
(24)愈:更是
(25)果:真的
(26)窥:注意,留心
(27)售:指得到赏识
(28)自:从
(29)乃:才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记叙了作者柳宗元的亲身经历的旅途见闻和山川景物,是一篇著名的游记佳作。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注释
1.径北:一直往北。
2.逾:越过。
3.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4.西出:路向西伸去。
5.少(s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少,通“稍”。
6.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7.横当其垠(yí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8.睥睨(pì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9.梁欐(l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欐,栋,正梁。
10.堡坞(w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11.窥:注意,留心。
12.洞然:深深的样子。
13.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14.已:停止。
15.环:绕道而行。
16.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17.箭:指竹子。
18.益:特别。
19.“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数(cù),密。堰(yàn),倒伏。类:好像。
20.造物者:指创世上帝。
21.愈:更是。
22.诚:确实是,的确是。
23.“又怪其”四句:意思是说,又奇怪“造物者”不把小石城山安排在中原,反而陈设在这偏僻的蛮夷地区,经历千百年也不能够一展,它的风采,这当然是徒劳而无功用的。中州,中原地区。更,gēng音。售其伎,贡献其技艺,其技艺得到赏识。伎,通“技”。售,出售,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24.“神者”二句:意思是,神奇性倘若不该这样,造物者就真的不存在了吧?神者,指神奇性,《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傥(tǎng),通“倘”。倘若,或者。不宜,不合适。如是,如此,指“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的现象。果,真的。
王勃《游庙山赋》原文翻译
【作者简介】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游庙山赋(并序)
[唐]王勃
玄武山西有庙山,东有道君庙,盖幽人之别府也。长萝巨树,梢翳云日。王子御风而游,泠然而善,益怀霄汉之举,而忘城阙之恋矣。思欲攀洪崖於烟道,邀羡门於天路。仙师不在,壮志徒尔。俄而泉石移景,秋阴方积,松柏群吟,悲声四起。背乡关者,无复四时之策焉。呜乎!有其志,无其时,则知林泉有穷路之嗟,烟霞多后时之叹,不其悲乎。遂作赋曰:
陟彼山阿,积石峨峨。亭皋千里,伤如之何?启松崖之密荫,攀桂岊之崇柯。隔浮埃于地络,披颢气於天罗。尔其绿岩分径,苍岑对室,菌轩丹纠,芝场翠密。俯泉石之清泠,临风飚之瑟[风+日],仰绀台而携手,望玄都而容膝。於是蹑霞冈於玉砌,步云岊於金坛。怀妙童与真女,想青螭及碧鸾。情恍恍而将逸,心迥迥而未安。见丹房之晚晦,知紫洞之宵寒。既而雾昏千嶂,烟浮四野。恨流俗之情多,痛飞仙之术寡。驱逸思於方外,跼高情於天下。使蓬瀛可得而宅焉,何必怀於此都也。乱曰:已矣哉,吾谁欺?林壑逢地,烟霞失时。托宇宙兮无日,俟鸾虯兮未期。他乡山水,祗令人悲。
【笺注】
[1]作于670年秋,20岁。本年春,王勃戏为《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二十六日离开长安开始游蜀,经始平、扶风、长柳、普安、绵州、梓州至玄武县(今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东南)。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梓州辖玄武县,玄武山在县东二里,庙山在玄武山西。在玄武县,王勃有诗文数篇,此为其一。《游庙山序》亦作于此时此地。《游庙山序》云:“游于玄武西之庙山,盖蜀郡之灵峰也。山有道君庙,古老相传以名焉。”本赋一是游览庙山寄情于山水景色,二是触景生情集中地抒发了隐遁避世的情绪,同时也初步显露出厌游思归。
[2]玄武山:见[1]。道君:道君,道教中地位最尊贵者。《太平御览》卷六六二引南朝.梁.陶弘景《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君。”
盖:语气词,用于句首。幽人:隐士。《周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别府:别处的府第。
[3]长萝巨树:谓长萝攀附巨大乔木。长萝,蔓生植物,又称松萝、女萝,缘松柏或其他乔木而生。翳(yì义):遮蔽。
[4]原文作“御风而喜”,《蒋注.补注》:“喜是善字之讹。”字形相近,当是。王子、泠(líng灵)然句:用《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大意:列御寇(郑国思想家)驾风而行,姿态轻盈美好。王子:本义为帝、诸侯、诸王之子等,此指仙人(亦由下文可知)。西晋.张协《七命》:“王子拂缨而倾耳。”《故训汇纂》“王子”条引《文选》唐.五臣.张铣(xiǎn显)注:“王子,仙人也。”泠然:轻盈美好貌。益:更加。霄汉:云霄天河。《后汉书.仲长统传》:“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
城阙:宫阙,帝王居处;或城门楼。西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不得束身奔走,稽颡(sāng桑)城阙。”《诗经.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此指仕宦。
[5]洪崖:传说中黄帝臣子伶伦的仙号。东汉.张衡《西京赋》:“洪崖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shānshī山师)。”烟道:烟云弥漫的道路。南朝.齐.王融《游仙诗五首》之二:“凤旍(同旌)乱烟道,龙驾溢云区。”羡门、天路:羡门,仙人羡门高。羡门,复姓。天路:天上的路。东汉.张衡《西京赋》:“美往昔之松乔,要羡门乎天路。”
[6]仙师:仙人。徒尔:徒然、枉然。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四:“石犬不可吠,铜駞(同驼)徒尔为。”
[7]俄而:不久、突然。《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泉石:山水。《梁书.徐摛传》:“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移景:经过一段时间。《魏书.王肃传》:“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秋阴方积:秋凉刚刚开始加重。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晨烟暮霭,春煦秋阴。”
[8]乡关:故乡。《陈书.徐陵传》:“瞻望乡关,何心天地。”四时:四季。
[9]呜乎:哀叹词,犹唉呀。《尚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林泉:山林泉石,隐居之地。《梁书.处士传.庾铣(xiǎn显)》:“性记夷简,特爱林泉。”穷路:穷途,无路可走。《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烟霞:亦泛指山水。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优游泉石,放旷烟霞。”后时:失时、未及时。《楚辞.惜誓(贾谊)》:“黄鹄后时而寄处兮,鸱(chī)枭群而制之。”不其……乎:虚词,不是……吗?《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
[10]遂:虚词,犹于是。
[11]陟(zhì至)彼山阿(ē屙):登上山的曲折处。《诗经.鄘风.载驰》:“陟彼阿丘,言采其蝱(méng萌。贝母)。”陟,登高。山阿,山的曲折低凹处,相对宜居或植物较茂盛。《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辟荔兮带女萝。”
[12]亭皋(gāo高):水边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13]启:分开。桂岊(jié杰)岊,山曲折隐秘处。崇柯:高大茂盛的树。《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唐故抚州南城县令上柱国骞府君志铭并序》:“硕叶崇柯,镜映青史。”柯,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88》:“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
[14]地络:土地的脉络、疆界。《后汉书.隗嚣传》:“分郡裂国,断绝地脉。”颢(hào号)气:清新洁白盛大之气,犹浩气。东汉.班固《西都赋》:“轶埃壒(ài爱。尘土)之浑浊,鲜颢气之精英。”披:犹覆盖。天罗:犹天网。《陈书.高祖纪上》:“公回兹地轴,抗此天罗,曾不崇朝,俾无遗噍(jiào叫。咀嚼)。”
[15]尔其:表承接,犹至于、至如。东汉.张衡《南都赋》:“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可不译。绿岩:犹青岩,指山。分径:分开、标明道路。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诗:“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北朝.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二十四首》之四:“狭石分花径,长桥映水门。”苍岑:青山。西晋.张协《七命》:“含黄钟以吐干,据苍岑而孤生。”对室:犹对石,像石头一样对峙。室,石也。汉.贾谊《耳痹》:“事济功成,范蠡负室而归五湖。”清.俞樾《诸子平议.贾子二》:范蠡“负石蹈湖。”
[16]菌轩:菌阁,像菌菇形状的阁。汉.王褒《九怀.匡机》:“菌阁兮蕙楼,观道兮纵横。”丹纠:犹红色纠集。芝场:犹芝苑,芝草生长处。南朝.齐.孔稚珪《让詹事表》:“自非器上白云,韵同明月,何以延芳芝苑,插羽琼条。”
[17]泉石:山水。《梁书.徐摛传》:“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清泠:清凉寒冷。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鸿爌炾(kuànghuǎng矿谎)以爣阆(tǎnglàng躺浪),飋(sè色)萧条而清泠。”风飚(biāo标):狂飙、扶摇之风。西汉.班婕妤《捣素赋》:“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瑟?(sèyù色玉):狂风的声音。李白《剑阁赋》:“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
[18]绀(gàn赣)台:绀殿,指佛寺。隋.江总《幡赞》:“光分绀殿,采布香城。”玄都:神仙居处。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玄洲》:“上有大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容膝:狭小的容身之地。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
[19]蹑(niè聂):攀登。霞冈:云雾缭绕的山岗。玉砌:玉砌的台阶。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镜文虹于绮疏,浸兰泉于玉砌。”云岊(jié杰):高山曲折隐秘处。金坛:道教供奉神仙的坛。南朝.梁.范云《答句曲陶先生》:“石户栖千秘,金坛谒九仙。”
[20]妙童、真女:童男童女。青螭(chī吃):传说中的无角青龙。西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乘游龙飞凤之辈,驾以青螭。”
碧鸾:传说中的绿色凤凰。
[21]情怳怳(huǎng谎):失意不安貌。西汉.司马相如《长门赋》:“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心回回:愁乱不安貌。《楚辞.九怀.昭世》:“魂凄怆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纡。”
[22]丹房:神仙居处。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仑》:“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云烛日。”紫洞:道家仙人居所。唐.杜牧《赠李处士长句四韵》诗“玉函怪牒锁灵篆,紫洞香风吹碧桃”句,清.冯集梧注引《尹喜内传》:“老子西游,省太真之母,共食碧桃于紫洞。”
[23]嶂:耸立如屏障的山峰。
[24]流俗:流行的`风俗习惯。《礼记.射义》:“幼壮孝弟,耄耋(màodié冒碟)好礼,不从流俗。”飞仙:会飞的仙人。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蓬丘》:“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唯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25]逸思:超越飘逸的思想。南朝.梁.沈约《<棋品>序》:“是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世,逸思争流。”方外:世俗礼法之外、世外。《文子.精诚》:“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于方外,行于无门。”高情:超然物外之情。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
[26]蓬瀛:传说中东海的瀛洲、东海东北岸的蓬莱山,神仙居所。东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或弃神州而宅蓬、瀛,或迟回于流俗,逍遥于人间。”后句:汉.贾谊《吊屈原赋》:“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都,本指都城、都市,此当为泛指,即此地。
[27]乱曰:辞赋篇末总结全篇要旨的话。《楚辞.离骚》:“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乱,古代乐曲结尾的齐奏合唱。已矣哉:犹“算了吧”。前句引文东汉.王逸注:“已矣哉者,绝望之词也。”吾谁欺:我欺骗谁?《论语.子罕》:“吾期谁?欺天乎?”
[28]林壑:山林涧谷。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烟霞:泛指山水。南朝.梁.萧统《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逢地:恰逢其地。失时:错过时机。
托宇宙兮无日,俟鸾虬兮未期:
[29]宇宙:天地。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纮宇宙而章三光”句,汉.高诱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鸾虬:龙凤。鸾,凤别名。虬,有角曰龙,无角曰虬。
[30]王勃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逐出王府,遭受重大打击,心情灰暗;出游川蜀从春到秋,旅途劳顿艰苦,故有此悲。
★ 柳宗元牛赋的鉴赏
★ 柳宗元蝜蝂原文
★ 思旧赋原文及鉴赏
★ 小园赋原文及译文
★ 寒松赋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