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秋遐想日记(共含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瑞聪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当中秋节到来时,我吃着香甜的月饼,看着圆圆的月亮,令我遐想联翩。
遥想远古一个月圆照耀的中秋夜空,天空比今天更加湛蓝,更加空旷,空气比今天更加清新,气候应该比今天更加清冷无比。一位美丽披着长发的女孩,衣着单薄、身轻如燕。看起来潇脱飘然,其实内心怀着与爱人后羿分别的痛苦,奔向月亮的怀抱,从此每到中秋月圆时分,这个美丽少女的倩影永远刻在这硕大无比的月亮上,令许多中国人产生遐想。
在同样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一位高大无比的猛汉,他年轻力壮,血气方刚,他用一双有力的双手,粗大的胳膊正抡着一锐利的斧头,趁着皎洁的月光对着茂盛郁郁葱葱的桂树砍去,他一刻不停的砍着……这个人就是家喻户晓的吴刚。
为什么美丽的嫦娥成了天仙,却不能与相爱的后羿在一起呢?为什么壮汉吴刚永远也砍不倒茂盛的桂树呢?这真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萧山是我的第二故乡,中秋月儿分外圆,今夜我在津津有地吃月饼时,更应该珍惜这“月圆”时刻这份珍贵少年师生情谊。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到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辛弃疾
是夜,月色清凉如水,独坐窗前,深蓝色的天空被窗棂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周围,很美,美得让人无法呼吸。在月的周围,丝丝缕缕的云轻轻地飘着,好似嫦娥飘逸的秀发,舞动的丝带。
月,你可知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衷情于你,千丝万缕的情思寄托于你,思念存想沉醉于你,你不禁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古往今来,你一直是无数文人墨客常吟不衰的精品,是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寄托,是归心似箭人的思念和情感的知音。
孤寂时有“举杯邀明月”,忧郁时有“举臂呼明月”,思念时有“举头望明月”。不知不觉中,月盛载了太多的盛誉,含蓄,柔美,飘洒自如。李白呼月作“白玉盘”,苏轼比月为“婵娟”,月光似乎凝滞了人们心中所有的情丝。
的确,自古以来,花前月下吟月者甚多: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吟出了没落皇帝内心的孤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道出了对手足亲情的挚爱;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游子对回乡的渴望;朱淑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则寄托了对天下眷侣的深情祝福……无数诗句在我心中涌起。
我凝望着月亮,此时,她是那样的凄美,高傲地俯视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月光,依旧如水,地面披了一层银纱,窗棂镀了一层白金,神奇与美妙并存于脑间。透过深邃的夜空,好似看到广寒宫的冷气夺人,好似看到嫦娥的冰清玉洁,好似看到月桂树的伤痕累累,又好似看到苏东坡的深情凝望,好似看到周幽王在清幽的月光下,用泪拍击出最忧伤的旋律,最绝望的挽歌……
无论是深情缠绵的诉说,还是精灵古怪的问题,你都值得我细细口味,慢慢思索。
如水的深夜,独倚窗棂,在清凉如水的月光中,闭合双眸,静静的遐想……
今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晚上八点,我们一家坐在阳台上赏月,妈妈在桌子上摆了各种各样的月饼和水果,她告诉我,这叫献月。
我仰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圆圆的月亮像皎洁的玉盘高高悬挂在天空中,流露着柔和的笑容,把淡淡的月光撒向人间。我仿佛看见了月宫中的吴刚在不停地砍桂花树;玉兔在忙碌地捣药;嫦娥满怀惆怅地俯瞰着人间,羡慕着人间的团圆,我想,她一定是后悔自己不该偷吃不死仙丹,虽然她长生不老,但是她却永远失去了团圆,只能冷冷清清地生活在月宫中。
中秋之夜,团圆之夜。在这月圆之夜,远在他乡的游子独在异乡为异客,不能回家和亲人团圆。我眼前浮现出李白独自坐在桌前,独饮一壶酒,怅然写下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句,他坐在床上,淡淡的月光撒在了他的床上,满怀思乡之情的他写下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句。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中秋之夜,团圆之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月圆之夜,海峡两岸的同胞期盼着团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阻隔的,本是同根生,人们盼望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明白了,中秋之夜,两岸人民渴望着真正的大团圆。
中秋之夜,团圆之夜。“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今年的中秋节对于四川灾区的很多家庭,并不是团圆之夜,而是悲伤之夜,每逢佳节倍思亲。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是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我希望灾区人们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想想全国乃至全世界向灾区伸出的友好之手,援助之手,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身灾后重建自救工作,我相信,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下,灾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啊!中秋之夜,团圆之夜!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因为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古时称为仲秋,又因处于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但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如《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所以,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与中秋有关的传说有很多。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罚。故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天公偏不作美,云压得很低,整个天个灰蒙蒙的,不时还有一叶乌云飘过,人们并没有看到皓月当空的景象。吃过晚饭,爸爸告诉我,赏不了月,我们去赏“喜迎中秋”联欢晚会去。一听,我兴奋不已,兴高采烈地跟着爸爸一起去了沙湾饭店演出厅。
7点刚过,演出厅已经挤满观众,一个个红光满面,精神饱满,看来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赏不了月,就来看演出了。爸爸对我说:“今晚的联欢会一定精彩纷呈,我们会大饱眼福。”7点30分,在一片《好日子》的歌声中,联欢晚会拉开了序幕。
正当我们沉浸在一片美妙的歌声之中,主持人宣布请欣赏女声独唱《五星红旗》,演唱者自贡曲艺团青年演员钟燕萍,顿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位身着唐装的胖阿姨走上舞台,原来是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笑星,电影《傻儿师令》女主角。一看她笑容可掬的憨态像,从一开始就把联欢晚会引向了高潮。
接着自贡杂技团表演杂技《四人技巧》,这可是一个曾经获得国际大奖的节目,一下子把观众的目光吸引到了台上,台下静得出奇,人们的呼吸声都能清楚地听见,令人更为惊叹的是,表演者是四个小朋友,最大的只有10岁,最小的才5岁。
小品《女婿上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青年不同的恋爱婚姻观念,讽刺了一些人的门第观念,两个演员表演恢谐幽默,逗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
萨克斯与二胡合凑的《二泉映月》,使观众陶醉于音乐的天堂,有一位观众情不自禁失声哭起来,那情那景真是感人肺腑。我一打听,才知这位观众是台湾的,已经与家人分别三年多了,他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把整个演出引导高潮的要算时装表演了,美丽的模特穿着可能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服饰穿梭在人群中,让观众目不暇接,乐不可支。
虽然中秋无月,但看了这场演出,我由衷地感到我们的日子真比蜜甜呀!
初三的生活,忙忙碌碌。在上课与下课的铃声中,人的思想与感官也开始渐渐麻木。不知不觉间,本是月牙儿弯弯挂天穹,却已愈走愈圆照地光。啊,八月,中秋节该来了。
不知从中秋节前的多少天开始,我们的心中便有了期盼,有了念想,期盼着那一个美妙的时刻早日到来,念想着快点放假好与家人团聚。
于是乎每天清晨五点多起床步行在校园中,便会下意识地抬起头望望还略显空洞幽暗的天穹,那好似缺了一角的白玉盘何时才能圆满,看那星星光辉灿烂,那本该属于你的辉煌还不争取吗?
而夜晚渐深,十多点放学的我们,更是把抬头仰望当成了习惯。看着天际上星星一颗颗增多,一颗颗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一颗颗开始放射自己绚丽迷人的光彩。而月牙儿你为何独自隐藏在幕后,躲躲闪闪在云后飘移,好似一位正要出嫁的新娘怕见众人。啊,你也知道不久后便是你的节日,所以是想在那十五的夜晚给我们一个惊喜吧!
或许,有的时候在梦中,某个初三的男孩女孩,还会被邀请到嫦娥的广寒宫中做客。那晶莹剔透,美妙美幻的玉树丛也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吧!
可是,中秋节前,我们的生活却照旧是忙碌的。只是一丝丝殷实的期盼让那时光的脚步偶尔变慢。但初三学生的脚步却不会因此而停止,青春的脚步更不会因此而停滞减缓片刻。该完成的作业,还是要完成,该读背的单词和课文,还是要读背。尽管如此,我们的生活还不算太悲凉,好歹有的期盼,终会有团圆的时刻,到那时就可以尽情享受家人的浓浓爱意。而那些漂泊天涯的孤独游子,他们却只能对月思空,把酒言愁愁更愁。
中秋前夕,虽人微技拙,也禁不住要吟道:明月悠悠照地光,空怀愁思空无意。吾等今朝多奋战,霜洁莹莹把家欢。
中秋节都到了,每一个人都十分高兴。放学回家后,每一个人都在快乐的讨论中秋如何过,我也不例外。回到家,原以为字家里吃饭过节,每想到爸爸说:“我们一家都去海边吃饭吧!”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上了车,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兴高采烈的,车里的人也被我们的快乐传染了,所以每人都很高兴。
到了海边,我下车后,尽情享受着海风。
进了酒店,我就久久凝视着月亮,因为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使我想起一篇课文《月光曲》。“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想到这里,月亮已高高地挂在夜空上。
吃饭时,我一直想去看看月亮。
吃完饭后,我一边听着Vitas的歌,一边看着月亮。我突然发现在月亮的旁边的微云照得像彩虹,我以为我眼花了,所以没怎么注意。我看着月亮,想起了在海峡另一边的奶奶,不知道她是不是也看见了这圆圆的月亮,也在想念着我们……
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好日子!家家户户吃着各式各样的月饼,欣赏着悬挂在天空的“白玉盘”,可谓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曾记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月亮里住着一位貌美如花的仙女——嫦娥,今晚的月亮会有嫦娥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吗?也许,会有。不知道那可爱的小白兔是否会出现。也许,不会出现。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滚圆滚圆的月亮升起来了,把村里的每条弄都照得亮堂堂的,今晚村里的篮球场人好多啊,是不是都被这美丽的月色给吸引了?看,有一盏孔明灯,正在缓缓上升,它的光亮和夜空相间,好美!整个篮球场笼罩着一层银白色,像梦境、仙境,美极了。
看着,看着,仿佛自己像一个小精灵飞向了广寒宫,在广寒宫里追赶着玉兔,活泼玉兔一蹦一蹦地跳到了嫦娥仙女的手中,嫦娥轻轻地抚摸着玉免,那神情真的好迷人,我好奇地在广寒宫里东走西走,还看见了传说中的吴刚在伐桂,还有许多小仙女在跳舞,真是仙境啊!我一边逛广寒宫,一边还想去参观一下玉皇大帝的宫殿,正在这时,只听见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啊!原来是妈妈在叫我呢,爸爸妈妈看着我那傻傻的样子,立立你在干嘛呢,我……我……,只见我手里还着一只蛋黄月饼,嘴巴上还有月饼渣子。
夜还是那么的寂静,月亮还是那么的皎洁……
在一片美丽宁静的森林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有一只头上戴个月亮皇冠的小兔,她叫玉兔粉粉。
有一天,玉兔粉粉穿着一件裙子走在路上,她发现了一只受了伤的小蜜蜂。粉粉拿出了一个小药包,精心为它疗伤,而且把它送到了家。她头上的月亮闪了起来,表示她做了一件好事。突然,一阵风吹来,粉粉快速的回到了家中休息。
到了第二天,粉粉被一阵“沙沙”的声音吵醒了。她一看,是一些工人在砍树,她跑到了工人面前说:“请你们别砍树,每一棵树都有生命。”一位工人说:“凭一只小动物,能管这么多人吗?”工人都不听她的,又起劲地干了起来。一天、二天、三天……到了第六天,森林变成了沙漠,粉粉很伤心,背上了行李就离开了沙漠,她要为大家找一个美丽的新家。她头上的月亮闪了起来,表示她又做了一件好事。
她在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她救了小鸟后,小鸟变成了嫦娥。粉粉把事说了,嫦娥把沙漠重新变成了森林,小动物们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嫦娥说:“我是考验你有没有爱心,我在月宫很寂寞,你愿意和我生活在一起吗?”粉粉听后笑了。从此,嫦娥带着小玉兔粉粉住进了美丽的月宫中。
★ 中秋五年级日记
★ 圆梦中秋日记
★ 日记800字中秋
★ 中秋日记怎么
★ 中秋赏月日记
★ 过中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