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外战争的故事(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Pok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十月七日,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菊香书屋更显得清幽典雅,呈现出一派少有的闲适。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走到窗前,对着一盆金黄色的菊花凝眸沉思。
在缭绕升腾的烟雾中,他喃喃自语:“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读过古代兵书的人都知道,这是吕尚名篇《六韬》中的一句话。
中午,毛泽东设家宴为即将赴东北就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壮行。毛泽东没有专门的餐厅,宴会就在办公室兼客厅的菊香书屋东厢房举行。
毛岸英把彭德怀接到餐厅。毛泽东一边和彭德怀握手一边说:“老彭啊,明天你就要去东北走马上任了,今天中午有时间,咱们吃个便饭。”
饭菜不算丰盛,只是比平时的四菜一汤多了两个菜。彭德怀看了一下桌子上红红绿绿的家常菜,有苦瓜炒腊肉、辣子火焙鱼、肉末酸豆角等,高兴地说:“好菜,一看就是湖南风味!”
毛泽东和聂荣臻、李富春、彭德怀、陈毅、刘少奇在一起
“都是岸英探亲时从家乡带来的,好多年没吃到这么地道的湘菜了!”毛泽东身为开国元首,仍不改简朴之风,他对饮食质量的要求可以说是非常马虎,对孔老夫子那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深不以为然。
“是啊,我也有很长时间没吃过湖南的腊肉、腊鱼、辣椒了。”彭德怀说。
席间,毛泽东作为东道主频频举杯劝酒,彭德怀虽有海量,因肩负着天大的担子,不敢开怀畅饮。毛岸英则跑里跑外,端菜斟酒,添茶递烟,格外殷勤,惹得彭德怀不由得多看他几眼。
宾主喝过几杯酒,毛泽东笑吟吟地说:“老彭啊,我有一事相求。”
“主席,你请讲!”彭德怀放下了筷子。
1941年5月,国民党第一战区部队在中条山作战。
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4月17日,中国远征军前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经过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收复仁安羌,解救了7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仁安羌大捷,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役,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缅战中惟一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因为新38师113团在劣势情况下,竟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友军,这十足表现出中国军人作战精神的英勇与坚强。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从这以后,日军开始真正研究中国的敌后抗日武装,并从正面战场抽调大批部队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清乡。当然,日军想“肃清后方”的愿望并没有最终实现,“地雷战”、“地道战”、“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新概念,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在战争辞典里。
1940年8月开始的百团大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20日~9月20日),以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交通总破击战;第二阶段(9月20日~10月上旬),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941年1月24日),反击日军的报复“扫荡”。
中外关于战争的名言
1、“如果在扎马我没有被你击败,那我将把自己列在亚历山大之上,古今中外关于战争的名言。”——汉尼拔,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侵入罗马本土的迦太基名将。
2、“雅典人,留来勉励大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对于勇敢者而言,几句话就如同长篇大论的演讲。”——希波克拉提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将军
3、“拿住它,或者躺在上面。”——据说一位斯巴达母亲将盾牌交给自己儿子并这样说
4、“蔑视比杀戮更能刺痛敌人的心。”——维克提乌斯古罗马军事理论家和着作家
5、“总有一天,我们神圣的特洛伊和普列阿提司以及普列阿提司持矛的人民,都会消失。”——荷马的诗句,迦太基的征服者,罗马名将小西比阿在迦太基的废墟上吟诵此句,为自己的祖国而担忧。
6、“骰子已经掷下。”——恺撒,在越过卢比孔河的时候
7、“懦夫的母亲不会哭泣”——拉丁谚语(拉丁姆是罗马城附近的区域)
8、“最勉强的和平也比最正义的战争受人欢迎。”——西塞罗
9、“在我们之外不再有别的部落,唯有波涛,峭壁以及凶恶的罗马人。即使是效忠和驯服也免不了受其骄横跋扈。这些全世界的强盗,在劫掠一切大陆后,现在又到海上来抢夺。如果敌人富足,他们就贪求财物;如果敌人贫穷,他们也要征服以获取荣誉。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他们都欲壑难填,世上惟有他们对贫穷和富裕都怀有如此的贪心。他们抢劫、杀戮、偷盗却美其名曰“统治”,所到之处皆化为焦土,却称之为和平。”——塔西佗记述的不列颠酋长卡塔尼库斯在最后的格兰比安山战役前演讲中对罗马暴行的控诉。
10、“异乡的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温泉关墓志铭》
11、“如果波斯人的'箭雨真能遮天蔽日,那我们正好在荫凉下作战。”——斯巴达王迪奥尼斯在温泉关战役时对波斯军队的不屑答复
12、“斯巴达人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敌人在哪里。”——斯巴达名言
13、“只要有一个外国人在意大利的土地上,罗马就决不谈和。”——罗马国家座右铭,源出皮洛士战争中,罗马对希腊人的答复。
14、“我不曾学会演奏美妙的音乐,但我知道如何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得光荣与伟大。”——地米斯托克利雅典海军之父
15、“瓦卢斯,还我军团!”——公元9年在条顿堡,罗马三个军团在瓦卢斯总督带领下被日耳曼人全歼,奥古斯都闻讯痛哭。
16、“狮子率领的羊群战斗力远胜由绵羊率领的狮子”——亚历山大大帝
17、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麦克阿瑟
18、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19、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
20、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21、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22、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23、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24、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25、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26、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27、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28、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29、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30、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31、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32、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4、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35、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36、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37、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38、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39、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40、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41、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42、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43、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44、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45、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46、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47、师之所处,荆棘生焉,作文素材《古今中外关于战争的名言》。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48、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49、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50、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51、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52、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53、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54、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55、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56、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57、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58、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59、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60、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61、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62、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63、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64、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65、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阿凡提在镇子上开了个的染坊,给附近的乡亲染布,有一次,镇子上新来了个小法官,住在一个地主家里。那地主便觉得十分光彩,到处炫耀。他向阿凡提吹嘘说:“新来的法官老爷,是世上少有的聪明的法官老爷,他学识渊博,脑袋里充满了智慧。”“有可能”,阿凡提说,“因为现在当法官的,办事情只看谁给的钱多,用不着智慧,所以智慧就都在他脑子里存起来了。”一听这话,地主生气地“哼”了一声,回去就告诉给了法官。法官气急败坏,一心想找机会报复阿凡提一下。
这一天,法官在地主家拿了一匹布,来到阿凡提的染坊,用蛮横的口气说:阿凡提,给我把这匹布好好地染一染,让我看看你有多么高的手艺!”你要染成什么颜色的,法官先生?”我要染的颜色普通。它不是红的,不是蓝的,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不是绿的,又不是紫的,不是黄的,更不是灰的。明白了吧?当染匠的阿凡提!”法官不怀好意他说,‘听说你的智慧不光存在脑子里,还会用,你能染出来吗?跟在法官身后的地主,也狗仗势他说:阿凡提:要染不出法官老爷要的颜色,法官老爷可不会轻易饶恕你!”
阿凡提知道他俩是故意来寻衅闹事的,但仍毫不在意地把布接过来,说:“这有什么难办的呢,我一定照法官先生的意思染。”“你真的能染?”法官看着阿凡提那不慌不忙、满有把握的样子,吃惊他说,“那么,我哪一天来取呢?你就照我说的那一天来取。”阿凡提顺手把布锁在柜子里,对法官说,“那一天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也不是星期三,不是星期四,不是星期五,叉不是星期六,连星期日也不是。到了那一天,我的法官先生,你就来取吧,我一定会使你满意的!”法官被说得没了主意,那个地主更傻了眼,他俩一块儿灰溜溜地退出了染坊。
爱迪生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是一位乡村教师。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就很爱动脑筋,好奇心特别强,而且什么事都想亲自试试。
有一次,他看见母鸡在卿蛋,觉得很好奇,于是也搂一堆蛋,叭在那里卿小鸡。结果,蛋壳破裂,蛋黄横溢。他也终于明白了:鸡可以孵蛋,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人不能孵蛋。
爱迪生八岁那年,走进了学校。可是,他一点儿也学不进老师教的知识,而他喜欢追根问底的习惯却没有丝毫的改变。他提出的问题,经常很古怪,有时候老师也答不出来。
结果,爱迪生成了班里最差的学生。老师认为他在故意捣乱,就让他的母亲把他领回了家。于是,爱迪生就由母亲做他的老师,继续学习。
在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逐渐喜欢上了科学实验。12岁时,爱迪生到火车上卖报。他利用火车停留的时间,不断地读书,在读书和生活中不停地动脑、思考。还利用卖报挣的钱买了许多做实验的材料。
后来,他对电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选择了这个目标后,他更加勤奋地读书、学习,掌握了更多的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并发明了留声机、白炽电灯等。爱迪生的一生,共有两千多项发明和创造,是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生!
在远古时代,自然灾害很多,黄河水经常泛滥,淹没了农民的庄稼和房屋,人民的生活过得很艰苦。
尧帝派了很多人治水,都没有成功,后来大家推荐了鲧。鲧想尽各种办法堵截黄河水,可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后来,尧让位给舜,舜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接到任务后,就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前去治水。
禹聪明能干,宽厚仁爱,深受人民的爱戴和信赖。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治水中,大家都很拥护他。
他吸取前人治水的教训,把堵截改成疏导,利用此种方法,成功地把黄河水引入了大海。
禹治理黄河水的时候,认真负责,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没有进去看一眼。黄河水治好了,黄河两岸的`人民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鬲也因为治理黄河水有功,得到了舜的赏识,后来舜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 中外励志故事
★ 中外经典故事
★ 战争故事3分钟
★ 战争故事读后感
★ 中外名人奋斗故事
★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