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往事:父亲的糯米吧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广鹏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亲的往事:父亲的糯米吧(共含6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广鹏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父亲的往事:父亲的糯米吧

篇1:父亲的往事:父亲的糯米吧

父亲,已去世二十余年,但他的身影,似乎逾越了时空,一直萦绕于我的脑海。更有一股糯米粑的余香,时常伴着我的深切思念。

那是四十年前的一个冬天,我和同学们刚出完早操,正在打理个人卫生。忽然,从外面风尘仆仆地走进一位衣着臃肿的老人,气喘吁吁地站在我的跟前。哦!父亲,是我的父亲!您怎么来了?要强又好面子的我,见父亲这般的模样,顿时懵了,只是愣愣地站在那儿。而父亲却急急忙忙地解开衣襟,一层一层地,一层一层地,最后从贴身的最深处取出一塑料袋来,对我说道:

“还是热的,趋早吃吧。”

“你妈昨天生日做的糯米粑,是糖心的,你最爱的。”

“快吃!快吃!不然凉了,变硬了,就不好吃。”

“等你吃完了我就走,我还要赶回去上工呢。”

“噢!你妈说你过冬的衣服现在都小了,她让我顺道买几尺布为你做件棉衣,估计街上的门市部这时还冇开门哈?”

“还有你姐姐,婆家给她的毛线自己舍不得用,说是要为你织件衣服,正在忙乎着呢。”

说着,又从衣服的最深处抠出皱巴巴的两元钱来,说是学校的伙食清苦,要我时不时地上街买点油条什么的改善一下。

……

这时的我,依然象个木桩,傻傻地站在那里,直到最后才接过他手里的粑和钱:“嗯,晓得啦!你赶紧回去吧,我还要上课。”

那个早晨,我不记得父亲是什么时候走的,也不记得是怎么走的。只记得我催他走了后就避开同学,拿出热乎乎的糖心糯米粑,和着不争气的眼泪,也和着父亲衣服里最深处的体温和最熟悉的体香味,一口一口地,一口一口地,嚼着那份温暖,嚼着那份香甜。若干年来,我一直努力地揣摩父亲来时的情景:二十多里地,他是什么时候起程的?路上又有那么一条大河,这天寒地冻的黑夜,又没有渡船,他是怎么过来的?

夜半的山村,人们都沉睡在萧索的冬天里,公鸡还在打盹,门前的楠竹在夜风里呼叫。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轻轻开门出去,身形佝偻步履匆匆地向前走去。羊肠的小道高低不平,呼啸的北风撩人衣襟。好在他胸前捂着一团热望,敦促他一路趔行。很快,尤河横在了跟前,他毅然脱掉鞋袜,挽起裤脚,趟过刺骨的河水……

是的,肯定是这样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这么要强。在那个物质极端贫乏的年代,虽然生活异常艰难,可他抚养我们兄弟姐妹八人,从未发过牢骚,也从未有过叹息。记得我第一次高考落榜时,情绪非常消沉,他默默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不吱声。终于有一天,不知从那里借来的十元钱,将它塞在我的手上,说道:“后天就要开学了,我已经联系了一学校,你去复读吧。我知道你的心思,又想读书又怕家里负担不起。放心吧,天无绝路之人,总会熬过去的。只是听说你有些偏科,那样不好,以后注意就是了。”

父亲,我的父亲!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到了,您在那边好吗?我好想念您啊……

篇2:作文:父亲往事

作文:父亲往事

正值举国欢庆、许多人纷纷出游散心的国庆佳节,远在异乡、正在值班的我却从老家听到一个噩耗:父亲的手指有三根被机器轧断,其中两根手指通过手术已连接,另一根食指的一截却永远地失去……感同身受父亲那身体撕裂般的剧痛和眼前不停晃动着血流不止的场面。在我整夜哭泣声和朦胧的泪光中,有关父亲的手的记忆顿时也鲜活起来,盈满我的整个心灵。

父亲一生体弱多病,在祖母的身体里整整呆了十二个月,现在应称“过期产儿”,因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原本已无存活希望的父亲竟在满一年时奇迹般地出生了,向世界巍巍颤颤地伸出他那双瘦弱的小手,从此开始了他勤劳的一生。三十多岁开始患有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也时时折磨着父亲。父亲命运多舛,一生操劳,当过电工、种过瓜果,做过生意,还有很多女子都不会的做衣服、绣花也是父亲的强项,父亲的双手修长、刚劲、灵巧,不管做什么,样样事情做得有声有色,家里的日子在他的操持下也日益红火。

父亲勤劳、乐观、乐于助人,平时邻里乡亲有需要帮忙的,那是二话不说,在自己患病又贫困的时期,父亲也是时时以他的乐观向上引导我们生活、学习。文化程度不高的父亲却很顾大局、识大体,舍小家,顾大家,多年来默默地用自己实际的行动,为支援国防建设、传递革命老区精神,从92年起把他的三个子女一一送至部队服役,远离他的身边,这在我们全县范围内也是少有的;为支援厦蓉高速公路的修建,父亲第一个自觉自愿把家里的老宅基地交给政府;为了不影响我工作,在他受伤、意识清醒后一再叫母亲、哥哥不要告诉我,他还说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快些好起来,不让我担心……

我七岁那年,该是与父母分房睡的年龄,那时胆小怕黑,不敢独自睡,直到有一个夏天,劳作了一天的父亲对我说我该像小大人样独自睡觉,并说晚上他陪着我直到我睡着。刚开始我还是有些害怕,有关于鬼神、坟墓之类的东西一直在眼前浮动,顿时有想大哭一场的想法,那时父亲一直用他的双手握着我的小手,安全而温暖,真实而幸福,迷迷糊糊地渐渐入睡。父亲怕影响我睡眠,把电灯关了,点着蜡烛伏在书桌上看书,当时我特别清晰地记得那场景,那深不见底的黑夜,夜的中间是掬得起的一汪烛辉,一如烛光中的慈祥、温暖的父亲对我无尽的关爱……在往后的很多年,每当遇到种种困难时,烛光中父亲那温暖的双手会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传递着无穷向上的亲情力量。

我十七岁那年,父亲送我去参军之际,在院子里种下一株四季桂花,种下一份对女儿亲情的寄托,希望我能像桂花那般朴实无华、坚强不屈、乐于奉献地做人。该起程了,父亲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高水阔,绵绵深情,直到我所坐的车已消失在他的视线后,依然停在空中挥动着他日渐苍老的双手,传递着爱的温度,他顿时泪流满面,唯一的女儿从此也远赴他乡。每每想我之时,他便走在院子里,闻闻花香,修修枝叶,摸摸树干,就像感受从前我在家时膝下绕欢一样……

我二十七岁那年,冬天,我回家探亲,到家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午夜,我和先生提着大箱小包准备下车,这时只见一双手举着一只大电筒向我们这边照过来,循着光线往前走,才看清是父亲,原先我已打电话告知回来晚让他们先睡,可是父亲却固执地在寒风凛冽中抽着烟,搓着双手等了三个小时,后来回家后父亲就感冒了,生病了后的他依然不停歇,给我们挖竹笋、野山药、做艾米镆镆,和母亲不断地变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吃的`。希望我们嘴里吃的、眼里看的、还有心灵即将带走的都是盛满有关亲情的东西,还有,我那拿到修鞋铺都未曾补好的行李箱,父亲在我即将临行前几天戴上老花镜、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为我缝补好,上演了一出浓浓深情慈父版的《游子吟》……

在我近三十七岁的今年,应该安享晚年的父亲由于女儿的不孝而遭受了切指之痛,我脑海中时时回想血泊中的父亲被众人一路不停地辗转到各医院进行处置、入院、出院、转院,那双灵巧的手一定锥心刺骨般疼痛、颤抖、无助。亲爱的父亲,此时此刻我已不能思想,近乎不能呼吸,泪水已成滂沱,心中只有一个声音:请原谅你的女儿,我不能为你分担一丝一毫,不能时刻陪伴在你左右。

亲爱的父亲,我最怀念的,是我掌中你手心的温度,不过是一双手的回忆,没有多大的重量,没有多强的能量,没有更多的传奇色彩,虽然远离千里,人海茫茫中,即使从此有些残缺,却可以握住我的整个世界......

篇3:父亲的往事作文

不经意看见一张泛黄的照片,里面是风华正茂、英姿飒爽的爸爸,他正拿着一支旗子,威风凛凛地站着。

“哇,老爸,你年轻时真英俊呀!”我惊喜地叫了起来。

“呵呵。”爸爸微微一笑,接着感叹说,“唉,岁月不等人呀!想当年,我刚出来社会,满腔热血、壮志凌云,不像别人那样打份牛工,而是希望自己创出一番事业。”

“那你创了什么事业?”我饶有兴趣地问道。

“看——”爸爸指了一下照片中的旗子,说“就是做这些旗子。”

“那你当时是怎样创业的?赶紧说与我听听。”我兴奋不已,急急地催促道。

只见爸爸不紧不慢地回忆道:“那时呀,我和你妈结婚不久,由于出来社会不多时,我们的生活很拮据。有一次,竟被我中了,奖金高达一万多元。”

我睁大眼睛:“那么走运!那你如何处置这些奖金呢?”

爸爸笑了笑,接着又说:“当然用来投资生意——就是做旗子,当年雄心壮志的我,遇到这种机会,是不会白白错过的。”

“那当时的`你会做生意吗?”我很讶异。

“不,那时的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一颗敢作敢为和勇于创新的心。”爸爸说得很自信。

“是呀,当时我听到你爸这决定,也懵了。但我清楚他敢于拼搏的个性,所以我赞成他的决定。”这时妈妈也走了过来,脸上挂满笑容。我点点头,继续问道:“可为什么要选择做旗子呢?”

“是因为那时正好赶上重阳节,我认为搞一些新鲜而又应节的东西,应该颇受欢迎。于是选择了做旗子,旗子上面印有精美的图案和一些美好的祝愿,以及一个仿古的图章,这样的旗子很是吸引眼球。

“但我当时什么材料和工具也没有。怎么办呢?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亲自去找制衣厂、雕刻厂和印刷厂什么的。要知道,那时我还没做过生意,一点经验也没有,但我还是放胆地到处打听、到处寻访。最终让我准备好了所有材料。

“为了省钱,我和你妈还亲手连夜加工某些步骤,记得那时做完后腰背十分酸痛,手指也不能动弹了。”爸爸说得很平静。

这时的我感慨万分:“爸妈你们还真有毅力呀!”

爸爸温和地说:“不付出哪有收获呢?”

“那最后呢?”我穷追不舍。

“重阳节当晚。街上人来人往,我们把旗子摆到大街上,前来观看旗子的人果然很多。”爸爸歇了歇,继续说,“不过,真正买旗子的人却不多,所以最终还是亏了。”

我很不解,为什么会这样。爸爸说,现在回想起,当时应该是营销经验不足,导致销售效果不佳,生意失败。

“但是——”爸爸突然一本正经地说,“人生如长河,九曲十八弯,失败就像滔滔江水中的一个个旋窝,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勇于奋发、敢于拼搏,最终定能挣脱出旋窝,并以此作为人生新的起点,继续向前奋进!”

我深深地点了点头,仿佛明白了什么。

听爸爸讲完那过去的故事,再重看这张泛黄的照片,爸爸似乎更加英姿飒爽,手里拿着的旗子,也仿佛在我眼前迎风飘扬,像在启迪着我某个道理。

篇4:父亲的往事作文

两块钱的故事

那是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事。那时的爸爸只有十几岁,当时爸爸家里很穷,收学费爸爸连两元钱都拿不起,一到开学要交学费的时候,爸爸就发愁。爸爸知道奶奶没有两元钱给他。老师向大家收学费,全班只有我爸爸没交,爸爸说没带,老师让他回去拿,可是他知道他不是没带,而是根本拿不出两元钱。这件事让爸爸在全班面前抬不起头来。从那时起,爸爸就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

课本

课本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可是我爸爸因为没钱,所以买书的时候他总是不买,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买?他说用她姐姐的书。他姐姐只比他高一年。别的同学都能用上新书,可是爸爸从来就没用过新书,每次都是捡他姐姐读过的书。

校服

爸爸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考上了重点高中,这是他们学校考上重点中学仅有的两名中的一名。可是上了高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时买校服,爸爸不买,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买他只好向老师实话实说,因为家里没钱。

如果是现在我向爸爸妈妈要两百、两千都有可能,可是当时两块钱是多么重要,两块钱能买多少东西呀!看一看当时,再看一看现在。我觉得好幸福。

篇5:父亲往事阅读答案参考

父亲往事

父亲走了了。今年10月15日,是他老人家的百年诞辰。

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了不起的英雄。13岁上初中时,父亲就因参加进步活动,进了G·M·D陕西省监狱。1962年,他因小说《刘志丹》遭遇康生诬陷,蒙受不白之冤,当时,社会上传说很多:有说他提着花岗岩的脑袋去见马克思了;有说他一次批斗以后重病而死了;还有说他自杀了,或失踪了,众说纷纭,杳无音信。我们一家人心上阴云笼罩:父亲可能早已走了,早已不在人世了。

直到1972年,我们一家人利用春节千辛万苦聚首北京,打听到父亲还健在,我们既兴奋又激动, 见到父亲时,我震撼了。父亲与我幼小心灵中的父亲形象已截然不同:一头乌发已然不见,瘦了,苍老了,两鬓斑白。他凝视着我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谁都没想到,父亲与全家人相互打量着,见到我时,他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近平还是远平?”听到他这样问我,大家都哭了,父亲的泪水也夺眶而出。他一面擦着眼泪一面说:“我高兴!这是我高兴的眼泪!”与父亲团聚,长相厮守,是此刻全家人唯一的期盼。一家人感到最振奋的是:虽然岁月无情,但父亲依然是一派壮心不已的气概,我们放心了。

只是,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疑团:这么多年,没人探望,没人说话,远离亲人,与世隔绝,“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后来,听他慢慢谈起往事,我们才知道,对父亲那些沉重岁月的表述,用“熬过来”这个说法是个天大的谬误。

身在冤狱,父亲对人民、对党的信念没有过丝毫动摇,他一直准备着为亲爱的人民、敬爱的党继续工作。他说,马克思的晚年,不是背诵拉丁文的诗歌,来保持敏锐的思想和记忆吗?没人说话,我就对自己说话!他开始背诵《矛盾论》、背诵《实践论》、背诵“老三篇”,不但磨砺思想,也磨砺语言。慢慢地背诵如流,昼夜不舍,晨昏无辍,本应度日如年的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悄悄流走了。

为了保持一个好身体,父亲坚持了长年锻炼,把枯燥的身体锻炼做成了一天最愉快的事情:每天,他先是做一日两次的斗室转圈,先迈步正着转圈,从1数到10000,然后退步倒着转圈,从10000倒数到1;接着,他用肩膀撞墙,用后背撞墙,用拳、用掌击打全身;最后,仰面躺在床上,做仰卧起坐。仰面躺着,是当时监管方要求的睡觉姿势。监管方固执地认为,侧身睡不易观察到自杀行为,坚持要求被监管人仰面睡。为了这个“奇葩”规定,父亲仰睡了多年,上千个日夜,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啊!我想,父亲的身体锻炼中奇特地增加了“仰卧起坐”的情节,肯定是为了对这个“奇葩”规定“以毒攻毒”。

还是为了有可以持续作战的身体,父亲对自己多年抽烟的习惯也实行了“严格管制”。他原来每天要抽两包烟,逐步减少到每天只抽一支烟。早饭后,点燃烟,只抽上一口就掐灭;吃完午饭,点燃再抽,这次,抽到一支烟的一半,又掐灭,放在一边;晚饭结束,才是他真正享受抽烟愉悦的时间:这次点燃烟后,可以抽完余下的半支烟,直抽到手指掐捏不住烟卷的时候。

沉冤得雪的父亲回到战友们身边时,大家都十分吃惊。小平和叶帅当时就愣住了,叶帅说:仲勋同志,你16年备受磨难,身体竟然还这么好?!毫无疑问,父亲在逆境中长年砥砺的敏捷思维和健康体魄。

1975年秋天,我和哥哥都回到洛阳看望父亲,待了没几天,父亲就撵我,说:“远平啊,让你哥带着,去他插队的梁家河看看吧。你当了工人,工资虽然低,比起你哥呆的地方,可幸福多了,陕北农村才是最苦的!顺路,去你大姑那儿看看,别忘了大姑一天一碗羊奶的情意!”大姑是父亲的亲妹 。1968年,哥哥15岁,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我和哥哥先到了富平县城关镇大姑家,我至今不能忘记,见到父亲的亲妹妹大姑时心里的震撼:大姑一辈子在老家当农民,虽然才50多岁,但头发已经灰白,苍老得让人心酸。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富平地处八百里秦川,曾是汉高祖的粮仓,是陕西的富庶平安之地,当时也处于困厄之中。我们当时过得苦,可老家的农民更苦。这时,我也才理解了为什么父亲临行前,亲自张罗那么沉的礼物带给老家,好几瓶河南当时的名酒,都是父亲一点一点攒下的:鹿邑大曲啦,宝丰大曲啦,张弓大曲啦,林河大曲啦。他在对大姑表达救回哥哥生命的感激。同时,也是在尽自己当时能尽的最大努力,力图犒劳一下在我们一家艰难时伸出援手的老家乡亲们。父亲的礼物分给大姑和乡亲们的时候,真的激起了一片欢腾。可吃饭时,酒可不是一人一杯那么奢侈,而是倒在一个小盅里,一人一小口,转着圈喝。

第二天,哥哥投入紧张的农活,我也上了“火线”。陕北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村里最远的地远在10里路外。这时,我才发觉,与陕北农民相比、与哥哥相比,我差得太远啦!他们力气可真大啊,近百斤重的一捆麦子上了肩膀,10里山路要一气儿走下来,中途不能落地休息,一落地,麦子就散了。就这样,在黄土高原的山路上来来回回,扛着一捆捆麦子,像是小跑,一扛就是一天,直到天黑,衣服被汗湿得能拧出水来。

晚上,哥哥特意把窑洞里他的铺让给我睡,因为他的炕席下面撒了六六粉,可以防虱子、跳蚤、臭虫。可是第二天,我还是被咬了一身水泡,痒得没处抓挠。我问哥哥怎么样,因为他睡的炕席下面没撒六六粉。哥哥笑了,说:“我的皮肉已经被咬结实了,现在,任什么东西再咬,也咬不动啦!”

父亲吩咐我的这次陕西之行,既让我终身难忘,也让我终身受益。此后,我不止一次回到陕西农村。我慢慢认识了陕西农民和他们的生活,再没有什么苦和难,能在我的眼里称得上是苦和难;也再没有任何障碍,能分离我与陕西老家乡亲们的血肉之情。父亲的葬礼上,我记得一个让我永难忘怀的特别画面:他静卧在鲜花丛中,遗体正前方安放着陕甘的小米、家乡的黄土,送他最后一程。

叫我去他家包饺子。我知道他是想给我开开荦。那时候,吃饺子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奢侈。他住在红星胡同出版社的职工宿舍,一排排平房,门儿临院,里外两小间,从院里一步迈进屋,再一步就进了里屋。记得他每次拌馅倒香油时,最后都要再倒上一点香油。然后用食指一抹瓶口的残油,抹在自己嘴唇上,叭叽两下嘴,笑嘻嘻地说这么一句:“真香,馋馋大冯这个馋猫。”那种温馨之情叫我至今还能感到。后来,总编辑韦君宜特意批给我每月15元的伙食补助,也全是他悄悄“努力”的结果。

然而,他从不向我“表功”。其实真正被人记住的都不是自己表白出来的。在我们的处女作刚刚印出来时,他手拿着那上下两本散着油墨香味的新书跑到四楼上送给我,嘴里说道:“真不舍得给你呀。”他说的是笑话,我却觉得这本书确确实实也是他的。他为这部书付出多少心血,但书上并没有他的名子呀。

那时,我有点歉疚,有点窘。人家和你一起推动一辆车,等车启程了,你乘车走了,人家却在原地站着。

记得一次,他父亲重病,要赶夜车回东北,我送他去车站,车子误点误了很久,待他坐上了车,我再回到出版社时已经午夜三点。出版社锁了门。我坐在门口矮墙上一直等到天亮。后来景峰知道此事,问我那天夜里在大街上是怎么度过的。我怕他自责,便笑道,我第一次知道一个大城市是如何从夜里一点点醒来的。我绘声绘色地讲下夜班的人怎么走路和骑车,上早班的人怎么在清凉的空气里咳嗽,最早的炸油饼的味道如何“有个尖儿”直往鼻孔里钻,以及第一辆无轨车的声音……他听着笑了。可是过了两年一次聊天聊到赶夜车时,他却忽然说:“我叫大冯在大街上冻了一夜。”这才知道,他一直还在为那件他“毫无责任”的事暗暗自责。

他不仅是《义和拳》的责编。还是我独立完成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神灯》、第一部中篇小说《铺花的岐路》和第一篇短篇小说的《雕花烟斗》的责编。这些小说的背后全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我记得清清楚楚。他一直支持着我奔入伤痕文学的大潮。然后我们好像各自东西,我忙我的文学、绘画和文化保护,他依旧干着自己的老本行——结识一位又一位新作者、改稿、编书,直到把书出版。我只是偶尔与他通一个电话。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①晨昏无辍( ) ②撵我( ) ③贫瘠 ( )④虱子( )

2、“最亲莫过夫子”。为什么久别重逢第一次见到父亲,他却久久凝视,“一句话说不出来”(4分)

3、父亲没有被枯燥的牢狱生活击倒。身陷囹圄中,他是如何战胜孤独和寂寞的?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4、为什么作者说听他父亲慢慢谈起往事,他们才知道,对父亲那些沉重岁月的表述,用“熬过来”这个说法对父亲而言是天大的谬误?(4分)

5、父子相见没几天,父亲就把“我”“撵”到哥哥插队的乡下去了,这是为什么?父亲特意嘱咐“我”看望大姑,体现了父亲什么心理?(4分)

6、本文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农村生活的艰苦?本文详细交代了“我”在农村体验生活期间的种.种表现意在表达什么?(4分)

7、在作者浅淡动情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扎根乡土、回报人民的高风亮节。众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父亲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

参考答案:

1.① ② ③ ④ (共2分,每小题0.5 分)

2.“说不出话”是指父亲以为见不到我了,见面后感到由衷的激动、欣喜,不知道说什么好;冤狱7年,父亲已经认不出他最亲爱的儿子,所以才语无伦次、无法相认。表明他在与世隔绝的日子里,饱受折磨。(共4 分)

3.他背诵理论著作;常年锻炼身体;对自己多年吸烟的习惯实行“严格管制”。(共3分)

4.因为他对人民、对党的信念没有丝毫动摇。尽管饱受牢狱之苦,但对父亲来说,有坚定的信念支撑,即使特别痛苦的煎熬,也能挺过来。因此,“熬过来”对父亲而言并不准确。表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共4 分)

5.父亲想让我到最艰苦的地方感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最近距离接触劳动人民,认识到农村生活的不易;特意嘱咐我看望大姑,体现了他对大姑的深深的感激。

6.姑姑家徒四壁,容颜苍老;父亲带的酒乡亲们一口一口轮流喝,可见物资条件极度匮乏;哥哥住的窑洞到处都是虱子、跳蚤、臭虫;意在表达:一方面是说我常年待在城市,已经脱离了农村,重要的是借我在农村生活的种.种表现,表达出父亲想让我到农村体验生活的用意,他希望我走进农村,感受农村的真实面貌。而我的表现也说明父亲的决定很正确。(共4 分)

7.(1 )他在狱中不屈不挠,锻炼身体、背诵理论著作、节制吸烟,体现其坚韧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力、乐观的态度。

(2)他让儿子到最贫困的地方锻炼体验生活,表现了父亲清正廉洁、不徇私情、永远与人民在一起的高尚品格。

(3)他时刻怀念大姑救活哥哥的行为,亲自为乡亲们张罗众多的礼物。表现其知恩图报、不忘乡亲们的高尚品格。

(4)葬礼上,家乡的小米、黄土送他最后一程。表现其热恋家乡的情怀。(共4 分)

篇6: 六月,忆一些往事给父亲

六月,忆一些往事给父亲

(一)酱牛肉还是棉油皂?

那时候,我大约十岁,父亲还在离家十几里的胡集供销社上班。

他骑自行车上下班,大约两天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好吃的给我和弟弟,有时候是几块糖,有时候是几根油条,有时候是几根香蕉,有时候是一两个包子……

当然,最开心的,我最喜欢的是爸爸偶尔带回来的酱牛肉。自行车铃声响起,爸爸下班回来,我们雀跃着拥上去,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油纸包,然后带着神秘的笑容说:猜猜我带回来了什么好吃的?

我们当然猜不到。他一层一层地剥开油纸,一块四四方方黑褐色的东东就呈此刻我们面前。爸爸放在我的鼻子下方,说道:闻闻,香不香?我乖乖闻了闻:嗯,香!他又笑着说:咬一口尝尝?我和弟弟互相看了看,又不相信地看了看爸爸,他含着笑充满鼓励地看着我们:尝尝啊!

我和弟弟争着上去咬了一口。真香啊!而且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越嚼越好吃!

那天,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种美味,叫——酱牛肉!

又一天,爸爸又拿回来一块四四方方黑褐色的东西,我又问:这是什么啊?爸爸笑着说:酱牛肉啊,你不认识了?我有点不相信:不太像啊?

爸爸带着诡秘的笑容说:不信你咬一口尝尝?

我不假思索,动作迅速,一口咬上去:啊呸,真难吃啊!这是什么东西?

爸爸哈哈大笑,然后充满同情地看着我:你还真咬啊?傻姑娘,这是棉油皂,洗衣服的,哪能吃啊?

好吧,那天,我又明白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好难吃的东西,叫棉油皂。

而且,我还有一个爱逗我的很气人的爸爸!

(二)过年的新衣服

小时候,家里困难。我和弟弟常常拾旧衣服穿。弟弟捡舅舅们的,我就捡姑姑的,小姨二姨的,舅妈的甚至邻居婶子的。

总是一些黑沉的颜色,过时的款式,宽大的尺寸,洗白了磨边了甚至破了口袋的旧衣服,不好闻的味道,不新鲜的感觉……让我常常把自我淹没在旧衣服里,找不到阳光的颜色。

但是,还好。每到过年的时候,不管家里有多么困难,每到过年的时候,爸爸必须要想办法给我和弟弟买一套新衣服。他说:新年,就要穿新衣服啊!

所以,每年过年,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年三十的前几天,我们就把心爱的新衣服看了又看,抱了又抱,闻了又闻……。那样鲜艳的颜色,那样美丽的款式,那样新鲜的味道……真是美啊。

我开心得合不拢嘴,我把新衣服套在身上,一遍遍地试,又一遍遍地脱下来,叠起来,放在我的枕头下,每一天枕着她们睡去,梦里都是穿着新衣服的像小公主一样的我。

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最喜欢的颜色搭配是红上衣,绿裤子,自我感觉这两个颜色搭配起来最鲜艳最时尚最和谐。唉呀妈呀,此刻想起来,该是多土啊!

一向到初中,旧衣服就在我的记忆里,过年的新衣服也在我的记忆里,每年过年的兴奋也一向在我的记忆里……。

但考上高中后,爸爸就给家里人下命令说:姑娘家的,以后不能再穿旧衣服了,以后都买新的穿。上高中前的那个暑假,爸爸拿出五百元钱给我买了三套新衣服。

1995年的五百元钱,还有我的学费,弟弟的学费……

从此,我再没穿过旧衣服。甚至,班里的同学还以为我家境富裕,还以为我就应是个骄傲的“小公主”!

其实,那些年,父亲所在的供销社早已被取消,有几年的时光,父亲一向在跟着别人打零工。

其实,那些年,每年过年,都有到我家来要账要债的人。

其实,那些年,父亲常常喝酒,常常叹气,常常沉郁。

那些年……

(三)千里之外的婚礼

2007年暑假,我们在山东举办了婚礼。

之前,我对父亲说:我结婚,你们得过去。爸说,我们就不去了吧,山东那么远!任性惯了的我说,那不行!我一个人会孤单的'……

爸没再说什么。婚礼前的两天,爸爸、妈妈、弟弟和喜滋滋的我远赴山东结婚。

前一天,在小镇的超市里,父亲母亲给我买了红色的水壶、脸盆、洗衣盒、镜子……爸爸一向念叨着,唉,离得太远,也没办法给你置办嫁妆!妈妈一向念叨着,嗯,就应买这个,就应买那个,这个喜庆,那个吉利,这个结婚务必的……。

婚礼那天突然大雨。迎亲的轿车来接我上了车,因为事前安排不周,迎接爸妈的车却不见踪影。大雨中,爸、妈和弟弟三个人站在雨中等车。我提着拖拉的婚纱,焦急地叫道:车呢?接我爸妈的车呢?雨里的爸妈却扬着手告诉我快走吧,走吧,不用担心我们!不要耽误了时辰!

山东的婚宴上,新媳妇是没有座位的,那天中午,我一向忙着按照山东的习俗忙碌:倒酒、敬酒、点烟、敬烟……整个中午,我没有一点空闲。

父亲母亲的眼睛却一向跟着我转。然后,爸爸悄悄拉了我在他旁边坐下,有点偷偷摸摸又慌慌张张地给我不停地夹菜:闺女,快来吃点东西吧,一点东西都没吃吧?快吃点吃点…。。

如今,九年过去了。这九年我们家经历了太多。母亲生病的两年,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为了让我们放心,父亲一向请假陪着。

如今,九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我的母亲却早已经不在了。

如今,九年过去了,我后悔我的任性,非要让从没出过远门,到这天也再没出过省的父亲母亲千里迢迢跑到远方去,只是因为我害怕孤单。

如今九年过去了,爸爸依然像小时候一样习惯满足我的一切要求,习惯说我对的一切都是对的,习惯在我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着急上火,团团乱转,习惯在我遇到任何不安全的境况时又凶又吵又霸道!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三岁时他依然把我顶到头上,抱着我去买新衣服。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我和他怒目相向,打翻了家里的一个水壶后摔门而出,他在后面生气不止。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好几年里我和他作对,不和他说话只给他写信,让他唉声叹气,手足无措。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去邻县的同学家他大发雷霆,并严厉的告诉我女孩子必须得注意安全,没事不能乱跑。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我带了金回家他只点头微笑不语,然后殷勤招待,然后亲自下厨做了七碗八碟。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我生孩子的几天他坐立不安,他在家里不停地打电话说,咱剖腹产吧,咱剖腹产吧…。。只因为我的二姨在生第二个孩子时顺产大出血差点没醒过来。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豆豆每次生病时他电话里焦灼的语气,怎样又生病了?怎样办呢,闺女?你别急啊,别急!

………。

这么些年,我只看他的暴脾气,我只注意他的留意眼,我只烦他的爱唠叨!

这么些年,我习惯了觉得他还年轻还热情万丈还能承担一切还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么些年,我从没有感受有关他的点点滴滴,我从没有仔细体味他细腻而丰厚的爱。

……。。

然而,这些年,为什么我是这么地习惯,又这么地忽略呢?

爸爸,这天,节日快乐!

爸爸,永远,健康,快乐!

父亲祝福语

父亲发言稿

诗歌朗诵父亲

祝福父亲

父亲演讲稿

赞扬父亲

父亲悼词

挽联父亲

悼词 父亲

父亲,母亲

父亲的往事:父亲的糯米吧(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父亲的往事:父亲的糯米吧,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