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用于粘性流场计算的一种改进的模糊控制方法(共含10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的宝贝女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用于粘性流场计算的一种改进的模糊控制方法
在原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控制方法,用以调整粘性流场迭代计算中亚松弛因子的值.该方向选取的控制输入量为:①相邻两次迭代所有内节点上物理量的平均相对改变值;②相邻两次迭代间这一平均相对改变值的`变化量.亚松弛因子的变化量为输出量,根据经验制定出一组控制规则并通过数值计算实践进行了调整,实现了亚松弛因子的模糊控制.改进后的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包含较多的信息,控制规则更加完善.通过4个二维层流的流动和传热问题的计算表明,它可以加快迭代计算的收敛速度,使迭代次数减少到接近甚至小于采用固定亚松弛因子时的最小值.该方法的控制效果优于原来的模糊控制方法.
作 者:刘训良 陶文铨 何雅玲 郑平 作者单位:刘训良,陶文铨,何雅玲(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710049,西安)郑平(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香港)
刊 名: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年,卷(期): 37(9) 分类号:O537.1 关键词:模糊控制 亚松弛因子 收敛区域分裂的SIMPLE算法用于管路粘性流场计算
为了研究气动系统中节流管的特性和计算节流管内部及尾部射流区的粘性流场,利用SIMPLE算法对两端带有节流口的管路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根据管路的几何形状和流动特点,对计算区域共划分了5个区,并给出了相应的分区算法和各种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通过计算得到节流管内各项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算法不仅可以计算出管路内部的流场,而且可以计算出管路尾部射流区的流场,并可以较好地描述通量的守恒性,
作 者:李玉军 包钢 邵锦文 王祖温 LI Yu-jun BAO Gang WANG Zu-wen SHAO Jin-wen 作者单位:李玉军,包钢,王祖温,LI Yu-jun,BAO Gang,SHAO Jin-wen(哈尔滨工业大学,气动技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邵锦文,WANG Zu-wen(航天机电集团公司31所,北京,100074)
刊 名:推进技术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PULS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21(6) 分类号:V434.11 关键词:SIMPLE算法 管道 管流 粘性流 数值计算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用于质量目标的管理与改进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质量目标的制定与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质量目标评价属于总结阶段的内容,它侧重于对目标完成情况的审查评定,以此来评价各责任部门和个人实现目标的绩效和过失,并给予相应的奖罚.通过评价,可知道各责任部门所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合适.但很多单位的质量目标制定并不很科学,有的单位随便制定指标值,往往是所有目标不但完成而且超出很多;有的单位对关键的.、实现困难的目标采取回避策略.因此,评价质量目标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如何评价质量目标呢?在<质量工程师手册>中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的方法:综合评价结果=目标的达标程度+目标的困难复杂程度+过程执行中的努力程度+修正值.这里只给了一个计算式.如何确定“目标的达标程度”、“目标的困难复杂程度”和“过程执行中的努力程度”,在手册中并没有给出.下面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作 者:许选年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质量 英文刊名:CHINA QUALITY 年,卷(期): “”(2) 分类号:F2 关键词:带副翼三维机翼粘性绕流计算的嵌套网格方法
严格考虑副翼端面和机翼切口流动而运用嵌套网格方法,生成了带副翼三维机翼的计算网格 。 流场计算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Johnson-King湍流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实 验值吻合很好。
作 者:李孝伟 乔志德 Li Xiaowei Qiao Zhide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翼型研究中心, 刊 名: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19(1) 分类号:V211 关键词:嵌套网格,Navier-Stokes方程,Johnson-King湍流 模型考虑气动热对粘性系数μt影响的压气机流场计算
根据气动热影响叶片壁面附面层粘性系数μt的理论,把考虑气动热对粘性系数μt影响的粘性体积力计算方法运用于压气机叶栅三维粘性流场计算.计算时使用有限体积显式时间推进法解算Navier-Stokes方程,用Baldwin-Lomax模型模拟湍流流动.所得结果比不考虑气动热影响的`三维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压气机叶栅流场的流动.
作 者:徐学邈 王如根 周敏 Xu Xuemiao Wang Rugen Zhou Min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38 刊 名:应用力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年,卷(期): 23(2) 分类号:V231.3 关键词:叶栅 流场 湍流 粘性系数计算跨声速平面叶栅流场的压力方法
以压力和速度分量为原始变量,将不可压流的SIMPLE算法应用到可压缩流动,成功求解了具有严重非正交网格及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跨声速平面叶栅流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作 者:刘巨斌 陈细 Liu Jubin Chen Xidi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武汉,430033 刊 名:空气动力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年,卷(期): 18(1) 分类号:V211.3 关键词:跨声速流动 压力方法 叶栅 非正交网格一种新的针对平移振荡器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针对平移振荡器系统(TDRA)设计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及单输入规则模块的模糊控制方法.该方法有效地结合了基于单输入规则模块的模糊控制方法及遗传算法的优点,使得设计出的控制器既具有易于理解、结构简单、规则数目少、控制器需设定的参数少的.特点,同时,又可以通过遗传算法实现参数的自动调整,大大减少了控制器设计的难度及工作量.最后,在无干扰、存在干扰、系统参数变化等情况下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及鲁棒性.
作 者:李成栋 易建强 赵冬斌 LI Cheng-dong YI Jian-qiang ZHAO Dong-bi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2(9) 分类号:O415 关键词:平移振荡器 单输入规则模块 模糊控制 遗传算法一种用于空间交会绕飞与逼近段的模糊控制律
研究了空间交会绕飞与最后逼近段的控制问题,设计出一种用于实现绕飞与逼近控制的模糊控制方案.在考虑测量误差的情况下,分别利用最小二乘与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并采用模糊控制方案实现绕飞与逼近段的仿真,仿真结果证实了模糊控制算法控制精度可以满足交会任务的需要,也验证了在具有测量误差条件下不同仿真方案所采用的'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作 者:刘鲁华 汤国建 韩宏伟 LIU Lu-hua TANG Guo-jian HAN Hong-wei 作者单位:刘鲁华,汤国建,LIU Lu-hua,TANG Guo-jian(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韩宏伟,HAN Hong-wei(中国人民解放军61081部队,北京,100094)
刊 名:飞行力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FLIGHT DYNAMICS 年,卷(期): 25(1) 分类号:V448.2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 卡尔曼滤波 交会对接 模糊控制 绕飞 最后逼近一种改进混合迎风格式在翼型流场激波捕捉中的应用
波阻是飞行器超音速飞行的关键设计因素,精确捕捉激波在流场中的位置,是数值模拟含激波流场和精确计算波阻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基于网格节点有限体积空间离散方法,采用AUSM格式与FVS格式的混合格式(MAUSM方法)计算对流通量,从而抑制在数值模拟流场出现的.激波处振荡和过冲现象,确保AUSM准确捕获接触间断的特性和FVS格式捕捉激波的能力.本文使用MAUSM方法分别计算了在跨声速和超声速条件下的NACA0012翼型流场,并与中心差分格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存在激波的翼型流场,MAUSM方法是有效的.
作 者:贾勇 孙刚 刘苏 JIA Yong SUN Gang LIU Su 作者单位:贾勇,JIA Yong(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上海,40)孙刚,SUN Gang(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上海,33)
刘苏,LIU Su(南京军区联勤部,南京,221004)
刊 名:力学季刊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QUARTERLY OF MECHANICS 年,卷(期):2007 28(2) 分类号:V211.3 关键词:MAUSM方法 激波 翼型流场用于月球软着陆最优轨迹跟踪制导过程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软着陆过程的制导控制已经成为月球探测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都是处理不确定性(受控对象缺乏精确的数学描述或具有非线性的复杂性)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根据终端着陆条件和性能指标,以由Pontryagin's极大值原理得出从近月点到月球表面的'最优着陆轨迹为基础,给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最优控制策略,使被控系统能够通过模糊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实现某种最优的闭环制导控制.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作 者:王大轶 乔国栋 李铁寿 WANG Da-yi QIAO Guo-dong LI Tie-shou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刊 名:宇航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STRONAUTICS 年,卷(期):2007 28(5) 分类号:V448 关键词:模糊神经网络 最优制导 月球软着陆 Fuzzy neural network Optimal guidance Lunar soft l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