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共含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ack11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你怎么能这样做?——你不能这样做。
2、难道这件事我会不知道?——这件事我知道。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你可以不用蜡烛。
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这是天下奇观。
5、我们的做法能不对吗?——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6、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这件事让人高兴。
7、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8、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9、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么远,箭不能射得到。
10、这道题有你说的那么难吗?——这道题没有你说的那么难。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打仗不是为了多杀人。
12、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天上的星星不能数得清。
1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说出的话不可以不算数。
14、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我不能忘记老师的关爱。
15、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16、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天空塌下一大块,可怕。
18、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19、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0、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彼得读着这份账单,羞愧了。
21、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把羊圈修好,就不会再丢羊了。
22、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他不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
23、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2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
2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26、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27、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恐龙的灭绝,是一个谜。
28、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29、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30、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3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大家都能办到的事,我也能办到。
32、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翠鸟背上的羽毛正像浅绿色的外衣。
33、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楚国在南边,你不能往北走呀。
34、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3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不会有知识。
36、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
37、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生活富裕了,我们不能铺张浪费。
3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39、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40、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怎能不严惩?——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41、通过自己来干活攒够元能不困难吗?——通过自己来干活攒够2000元是困难的。
4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43、我这次语文考试得一百分,我的语文能不好百吗?——我这次语文考试得一分,我的语文很好。
44、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那奔驰的列车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4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是荆棘丛生的荒坡。
46、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
47、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48、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
49、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是因为水土不同。
50、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怎样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提到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简单第说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明知故问)。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反问句,疑问句四种当中的一种,就是明知故问,一般由陈述句改变而来,句子中充满了说话人的充沛强烈的感情,或肯定或否定,且只问不答。
明确了反问句的概念,让我们来看看反问句。读一读,这些反问句有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例子1: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例子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这句话的意思是:遇到困难我们不能退缩。
上面两个例子都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但表达的形式却是反问句的形式。反问句的标志:(1)有反问词:难道、怎么;(2)句尾有“吗”、“呢”和“?”。(3)句中有否定词“不”等。明确了这些反问句的标志,就可以为我们更顺利地改写反问句打下基础了。
一般来说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有如下要点: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9课《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中有两句连续的反问句。一句是“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鱼吗?”另一句是“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这两句都是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就不能吃鱼。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就一直有鱼吃。第30课《想别人没想到的》一文中“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表达的意思是“有数不尽的骆驼”。第32课《葡萄是酸的》一文中“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呢?”意思是:我不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
修改成陈述句最应该注意的是,需要反复朗读原句(反问句),只有读懂了原句的含义,才能真正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必考的知识点,也是难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尝试告诉学生一些方法或技巧,比如要反复读懂句子;去掉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如“难道”“怎么”“吗”“呢”;“?”改为“。”;把句子中的肯定(否定)词改为否定(肯定)词;适当调整一些词序等。但在具体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简单的句子就适用这个方法,而遇上一些复杂点的句子,学生就不会变通而束手无策,勉强按这些方法做,反而闹出一些笑话。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例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
改为陈述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怀。(方法适用)
例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为陈述句:十万支箭,三不能造得成。(方法不适用)
例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改为陈述句:那浪花所奏的不是一首欢乐的歌。(方法不适用)
例句2的做法,从句法上看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它不符合平常的语言习惯;例句3说明学生不理解句意,不知道“不正是”就是否定词,他们完全被“肯定(否定)词改为否定(肯定)词”这一条弄糊涂了。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表示反问语气的词语如“难道”“怎么”“吗”“呢”;“?”改为“。”这是必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不必在肯定(否定)词之间纠缠。
★ 反问句改陈述句
★ 反问句
★ 反问句大全
★ 仿写反问句
★ 改成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