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秋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放几天假(共含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hy520198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20xx年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20xx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三
中秋节故事:月饼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团结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
中秋节就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那么中秋节放几天假呢?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关于中秋节的相关内容,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中秋节的具体日期:2019年09月13日 星期五 农历八月十五
2019中秋节放假安排时间表:今年中秋节放假是2019年9月13日-9月15日 与周末连休,共3天。2019年9月16日(星期一)上班。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立夏时间
开始时间:2022年05月05日20:25:46
结束时间:2022年05月21日09:22:25
农历时间:四月初五,星期四
立夏习俗
1、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2、秤人
立夏吃完中饭,有秤人的习俗。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
3、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也会引得人们食欲大开。
立夏养生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专家指出,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晚睡早起加午休
立夏后,昼长夜短,人们晚睡早起,睡眠往往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忙碌,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都比较大。因此中医提倡夏季午睡,可以起到“加油站”作用,促进身体健康、减少疾患发生。
一般来说,夏季午休以30分钟至一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反而感到疲倦。醒来后不要匆匆起床、马上投入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大脑的供血量不足,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功能性紊乱,让人感到头昏脑胀,最好再躺10分钟左右起床。
不过,夏日午睡固然重要,但却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益。德国的研究发现,有些人的身体状况不适宜午睡,比如患有低血压疾病的人,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障碍、特别是由于脑血管硬化变窄而出现头晕的人,则不宜午睡。
心静自然凉
立夏后气温逐渐炎热,人体容易感到烦躁不安、爱发脾气,有些平时不太急躁的人,到了夏季也会为一些小事情发脾气。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过高的气温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为心火过旺所致。他说,心脏的生理功能为主血脉、主神志。心脏是重要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阳气推动血液循环,把营养物质供养到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因此夏季心火过旺,不仅情绪容易起伏、出现波动,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
因此,专家提醒,夏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伤心。“夏季静养心脏很重要,尽量避免发脾气,保持心态平和、笑口常开,听音乐、钓鱼、绘画、下棋、种花养草之类的活动可以怡情养性,让人心情安静,而心一静下来,即便是炎热的夏季,人体也会感到舒畅、精神好。”
避免出大汗
《黄帝内经》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季的三个月是春华向秋实的过渡,为万物生长的重要时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因此夏天要晚睡早起、重视“静养”。
专家提醒,夏季人体容易出汗,虽然适当的出汗有利于人体散热,但要避免大汗淋漓,以免出汗过多而伤到心。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而且“血汗同源”,因此“汗出伤阳”,如果夏季出汗过多,人体水分减少,电解质流失,血液会变得黏稠,严重时甚至出现中暑、休克、中风、心梗等危险情况。
夏季出汗多,要注意补充水分,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的目的,但在感到口渴的时候猛喝水则是不可取的,甚至可能造成水中毒。应在平时就多注意补水,大量出汗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以调养心脏。另外,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非常盼望过大年,因为到了春节,小孩会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而大人也能够利用春节的时间好好放松身心、与家人亲朋好友增进感情。进入了,的春节还远吗?你可知道20春节是几月几号?年春节放假安排如何?
2016年春节是节月几号
20春节于公历(阳历)2016年2月8日,农历(阴历)2016年正月初一,星期一。干支为:丙申猴年庚寅月庚申日。
2016年春节放假安排
目前国务院尚未发出2016年春节放假通知,根据以往的惯例,春节放假7天,春节放假从2月7日(也就是除夕,星期日)起至2月13日(正月初六,星期六)。
2016年春节期间高速公路免费时间
根据国务院《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为免费通行时间。免费通行车辆为行驶收费公路的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包括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2016年春节期间天高速免费时间段,要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放假安排才能知道高速免费通行的具体时间。
春节的传说
古传说,往往春节期间,冬天野外会出来一种叫年的野兽,也叫“夕”。年兽一年出没一次,这一天叫“过年”(年来了),把过年这一夜叫“除夕”(除掉夕)。年兽“夕”十分凶残,半夜走家串户吃人,炎黄先祖为了躲避年,举家团圆在一起,围坐在一起抵抗年兽。由于年兽每年出没一次,炎黄先祖在于其无数次斗争中,摸索出了斗争诀窍,年兽虽猛,但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因此,家家户户在门口贴红春联,在家门口燃起篝火,放爆竹,年兽看见人家门上贴着红对联,门口有红火燃起,爆竹霹雳乱响,就吓得不敢进家。
当到了过年这一天的除夕,家家户户都大门都贴好了红对联,傍晚就在门口燃放篝火,门口挂起红灯笼,小孩除夕之夜走夜路要打灯笼吓走年,人们舞龙耍狮,放鞭炮,好热闹,到了除夕之夜子时,全家老小围着桌子吃年夜饭,因年兽“夕”半夜子时出没,子时为了补充体力,人们就进食一种补充阳气食物,因在这种食物在子时交接之时吃了最有力,故叫“饺子”。人吃了饺子就体内一阳复生,力大无穷,可与年兽持久搏斗,年兽就不敢轻易进家门吃人了!除夕这一夜,家家户户可谓胆战心惊,闹腾了一夜。
到了大年初一凌晨,炎黄老少全家都五更起床,起来问候家中老人小孩,是否平安,即拜年。于是起床后,首先在院中,向老天供案上香,磕三个头,感谢上天保佑自己免受年兽所害,并祈祷来年愿望。然后向家里父母等老人问候平安,晚辈要向长辈磕头拜年,表示感谢长辈保护自己免遭年兽伤害,并问候长辈平安。大年初一,向家人问安后,再向家族长辈问安。最后再向街坊拜年,按辈分疏远次序,互至平安。除夕之夜,年兽已过,人人嬉笑,个个平安。
春节日期大全
春节日期:1月28日
春节日期:2月16日
春节日期:2月5日
春节日期:1月25日
春节日期:2月12日
2022年春节日期:2月1日
2023年春节日期:1月22日
2024年春节日期:2月10日
2025年春节日期:1月29日
2026年春节日期:2月17日
2027年春节日期:2月6日
2028年春节日期:1月26日
2029年春节日期:2月13日
2030年春节日期:2月3日
2031年春节日期:1月23日
2032年春节日期:2月11日
2033年春节日期:1月31日
2034年春节日期:2月19日
2035年春节日期:2月8日
2036年春节日期:1月28日
2037年春节日期:2月15日
2038年春节日期:2月4日
2039年春节日期:1月24日
2040年春节日期:2月12日
2041年春节日期:2月1日
2042年春节日期:1月22日
2043年春节日期:2月10日
2044年春节日期:1月30日
2045年春节日期:2月17日
2046年春节日期:2月6日
2047年春节日期:1月26日
2048年春节日期:2月14日
2049年春节日期:2月2日
2050年春节日期:1月23日
2051年春节日期:2月11日
2052年春节日期:2月1日
2053年春节日期:2月19日
2054年春节日期:2月8日
2055年春节日期:1月28日
2056年春节日期:2月15日
2057年春节日期:2月4日
2058年春节日期:1月24日
2023年教师节是2023年9月10日,农历七月廿六,星期日。
其实我国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汉书-平帝纪》记载,当时的学校体制是: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黄宗羲《与陈乾初论学书》中说:汉、晋时期,每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即孔子诞辰日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官员去祭拜孔庙,还要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为饮食之客,席间词赋其娱。各地官府也纷纷效仿,这天除祭奠孔子,置休经师,也要授束修。在今天的中国台湾地区,教师节仍在孔子诞辰这一天。
教师节由来
1985年9月10日,是第一个教师节。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3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1931年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这是我国最早的教师节。
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决定另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作为我国教师节。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节实际上并未实行。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1月21日,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的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教师节意义
建立教师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的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每年的教师节,世界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教师节送女老师什么礼物比较好
1.鲜花
鲜花是学生们最常送的礼物,花朵款式多,气味芳香,又可以做装饰品放在办公桌上,送女教师很合适。学生可以选择康乃馨、百合、玫瑰等寓意好且颜色鲜艳的花束。
2.自己制作的贺卡
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贺卡最能表现自己的心意,可以买卡纸、贴画等材料为老师做一个卡片,写上祝福的话语,表达对老师的培育之恩,相信老师一定很惊喜。
3.茶杯、保温杯
教师讲课常常会口干舌燥,是很需要一个茶杯或者保温杯的,因为是送给女教师,我们可以选择颜色淡雅清新一些的,有些小装饰就更好了。
4.咖啡、茶叶
咖啡和茶叶是每个教师必不可缺的饮品,能够解乏提神,缓解教学带来的疲惫感。
5.围脖、手套
温暖的针织物品可以防寒保暖,围脖在天凉的季节可以保护老师的颈椎,手套可以在批改作业时戴上御寒。
6.钢笔
送钢笔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选择黑色或者红色墨水的钢笔,黑色可以用来备课,而红色在批改作业时可以用到。
7.坐垫
选择一款舒服的坐垫送给老师也很合适,老师长期在办公室坐着办公,柔软的坐垫可以减缓疲惫。
【教师节是几月几号(教师节具体时间)】
今年中秋节放假几天
今年的中秋节9月27日放假,不补休。今年中秋节(9月27日)当天是周日,这意味着的中秋假期最多只是9月26日(星期六)、9月27日(星期日)两天,和一个普通的周末双休日没有任何区别,持续多年通过调休而成的3天中秋小长假明年不会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所以今年中秋节有2天假。
9月27日(星期日,农历中秋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9月26日(星期六)公休 9月29日(星期一)照常上班。
今年中秋节高速收费吗
根据7月24日国务院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制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免费通行时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
根据这一规定,我们可以知道中秋节并不在免费节假日内。所有今年中秋节高速收费。
中秋节吃月饼的意义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节实际上是放几天假]
2021年端午是什么时候
2021年06月14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信仰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活动
端午节习俗1龙舟竞渡
据说是屈原投江之后,乡民想寻找屈原的尸体,于是造舟在江上打捞,后来就演变成划龙舟也是端午节习俗了。
端午节习俗2包粽子
传说是乡民为了避免鱼虾吃食屈原的尸体,而将竹叶包着糯米饭投入江中,以保持屈原尸体的完整,到了后来就演变成吃粽子的端午节习俗了。
端午节习俗3挂蒲艾
古时候人们在自家的门口挂上艾草、菖蒲的目的是为了驱毒避邪,因为艾草和菖蒲都是传统袚鬼驱邪圣物。
端午节习俗4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亦是一种药物,将它调合在米酒中,便成了雄黄酒。据说雄黄酒可消除疫病,但不可多喝,至于儿童无法喝酒,则可用手沾酒在额头上写一「王」字,一样有驱毒的功能。
端午节习俗6立蛋
据说端午节阳气最重,可使鸡蛋直立,只要能直立鸡蛋者,代表吸取了天地的阳气,会得到一年的好运。有些地方亦有把煮熟的热鸡蛋放在小孩子的肚皮上滚来滚去,然后剥去蛋壳给小孩子吃的端午节习俗,据说这样做日后小孩子就不会肚子痛。
★ 中秋节放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