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脸红的楚雨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共含8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脸红的楚雨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

篇1: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

【摘要】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现代水产养殖工程中的一项新兴技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水产质量,采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法改善水体内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目前,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生产养殖水体的环境,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很大困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及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水产养殖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水体净化技术的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为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更加标准化提供些许建议。

篇2: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高效生物净化器、过滤机以及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分离和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可控制的人工措施来优化养殖水体条件,根治鱼类疾病、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增强水产生产力等。

1水产养殖现状分析

据调查研究表明,开始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就已经达到上万吨以上,虽然水产品的养殖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但也产生了大量的水体污染,给部分江河湖海等水资源环境造成压力和困扰,为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同时逐渐形成中国水产生产中难以突破的瓶颈。由于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及国家带来影响,因此,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重要性,这也使得水体净化技术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

2水体净化技术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

2.1物理方法

在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物理方法是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在水池中应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以及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其中,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物理方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在水底引入管道增氧技术和耕水机能够有效消除水体中的氧跃层,以充分的供给氧气,并改善水池环境,其优点不仅耗能低且具有产量高以安全性能好等特点。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则是净化技术中最关键的物理方法,在国外,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可观的,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和杀菌,对进一步完善水体环境非常实用。而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根本的物理方法,专家可以通过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过程,采用不同的实验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水流的形势进行水体构造,其目的是提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使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

2.2生物方法

水体净化技术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滤器、微生物制剂、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生物滤器的作用主要是免疫养殖水中的有害物质,它主要在封闭的环境下不断的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作业,它的耗能量和投入资金最高。而微生物制剂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有效的生物方法,主要由最常见的枯草芽抱杆菌、酵母菌以及光和细菌等菌类组成,其中光和细菌微生物制剂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其本身具有脱氢和氧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一步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和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生物方法中最重要的净化技术,该技术能够同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不仅能够在水体中自给自足,同时为水产养殖业节省了大量能源,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且便于操作的最佳技术。

篇3: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

3.1研究成果

水产养殖是引发水体环境污染的源头,只有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在增加水产养殖密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水资源保护。现阶段,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在尝试和探索新的`水体净化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水体净化技术的再创新高,主要注重生物技术方面的探索,并已经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技术,为打造全封闭健康式养殖系统不断努力和尝试。[2]

3.2发展策略

3.2.1合理利用现代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越来越重视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我国针对诸多问题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质和人力,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不断优化水体净化系统。与此同时,我国也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协作,借鉴外国经验将水体净化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平,这种做法为日后水产养殖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通过现代技术、新型材料与水产养殖的进一步统一,不仅降低了成本上的投入,同时提高水资源生产质量,使养殖生产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3.2.2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是为了消除水中所好友的污染物,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国外专家在技术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因此,国外的先进技术也非常显著。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技术中的生物膜处理、自然生物处理以及活性污泥处理等方法作为基础,不仅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工业水的处理,只要能在相关领域中发挥其最大价值,就要加以利用。[3]3.2.3完善养殖管理系统任何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都离不开物理和化学作为基础,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养殖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水体净化技术的优势,就必须要重视基础研究,通过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出更实用的水质改良技术,并在原有水体净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加以改造,一方面要汲取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作为铺垫,另一方面也要研制出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先进技术,以此来促进水产养殖净化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降低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就连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对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和探索。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过硬的水体净化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目前,通过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更为直接,具有实际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玮,陈军,刘晃等.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上海海洋大学学报,,19(1):41-49.

[2]刘瑜.海水养殖水体模块化净化技术.中国水产,,(9):68-69.

[3]张秋卓,李华,徐亚同等.生态农园区水产养殖排水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效果评估[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2(6):1253-1260.

篇4: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通过对养殖水体和水库水体总氮(TN)、总磷(TP)含量的`监测,分析了养殖污水排入前后的水库水体营养盐变化情况.从上游到下游的各点,营养指数有下降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养殖污水的排入,是导致水库营养盐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为水库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作 者:柴夏 史加达 刘从玉 CHAI Xia SHI Jia-da LIU Cong-yu  作者单位:南京中科水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刊 名:污染防治技术 英文刊名: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年,卷(期): 21(3) 分类号:X132 X131.2 关键词:养殖污水   总磷   总氮  

篇5: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种筛选论文

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物与植物的养殖。水产养殖业是所有动物性食品的供应产业中发展规模最大的。作为水产养殖业比较大的国家,其产量一直以来排在世界前列。像在,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高达3 597万t,占到全球总水产品养殖的70%。我国在水产养殖业上产生的成绩带来了比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水产物高数量、高密度的出产,水产养殖水也遭到了严重污染,氮、磷等污染物大量存在于养殖排放废水中,从而出现水中含氧降低,营养元素超过标准值。若长期出现这样的现象而不加以处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会因水产养殖废水问题而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

1 藻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提出

水产养殖废水问题困扰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效地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成为了焦点。早在1957年,有专家就提出利用藻类来处理废水,可见,藻类净化废水已经具有比较长的历史。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它在净化水产养殖废水上发挥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藻类也是水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净化水质与水环境修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6: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种筛选论文

在工程实例中,比较常见的藻种主要有小球藻、栅藻等绿球藻类。这种绿球藻类具有一种对氮耐受力比较低的生理习性。我们一般充分地利用各种藻类对污染废水的处理能力来筛选藻类。筛选合适的藻种以及选择最佳的藻密度对处理废水都非常重要。在实验中我们选择绿球藻目中的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月牙藻与蓝藻门中的螺旋鱼腥藻等四种藻类,设定出四个藻密度水平,利用室内环境模拟水产养殖的过程来研究出不同藻类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磷、氮的去除效果,以此作为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类处理藻种的选择提供借鉴。

在净化水产养殖废水藻类筛选实验中,用长100 cm、宽60 cm、高50 cm的玻璃水槽,盛上四分之一升体积的水,然后加装人工通气与过滤泵系统。在水槽中放养鱼类,定时向鱼只投给饲料,之后取槽中水作为实验用水。将实验要用的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月牙藻、螺旋鱼腥藻进行培养,用以作为实验藻种液,除了这四种藻类各分别为一组外还加一空白控制组以形成对比。通过实验,我们我们会发现,在水产养殖废水加入藻液,藻类进行了光合作用,它利用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破坏了碳酸盐的平衡环境。一般藻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随着二氧化碳不断消耗被减少,会出现水中的氢氧离子越来越多,使得水体碱性升高,在实验当中就呈现碱性的氧化环境。水体养殖废水中加入藻类,水体当中的氮与磷的含量也越来越少。不同的藻种对这些元素的处理能力不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对氮与磷的去除效果明显要好。实验中,我们发现所有藻种都可以去除无机氮与溶解性磷,只是不同藻种对去除氮与磷的效果不一样,有些藻种去除氮高达60%以上,有些藻种只能去除20%左右的氮,有些藻种去除磷高达76%,有些藻种去除磷只有20%,但是同一种藻种对不同形态的氮的`去除效果也不相同,斜生栅藻去除硝态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高达65%,月牙藻去除氨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将近16%,螺旋鱼腥藻最容易去除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最大达98%以上。此外,将不同藻种搭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的前景可观。

3 结论

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种筛选需要我们通过实验得出。在实验中,水样中原本存在的微生物可以去除氮、磷。通过实验发现,斜生栅藻去除无机氮的能力要优于其它三种,螺旋鱼腥藻去除无机氮的能力要比其它三种差。蛋白核小球藻、月牙藻去除无机氮的能力排在斜生栅藻与螺旋鱼腥藻中间。对于去除溶解性磷酸盐的能力为蛋白核小球藻最佳,其次在斜生栅藻与月牙藻,最后在螺旋鱼腥藻。不相同的藻类对处理不同形态氮能力也有所不同,亚硝酸盐中氮的去除最好使用螺旋鱼腥藻,氨氮中的氮最好使用月牙藻来去除,硝酸盐中氮的去除最好使用斜生栅藻来去除。水产养殖废水藻类处理的时候,为了达到去除氮与磷最佳的效果,斜生栅藻、月牙藻、螺旋鱼腥藻的最佳初始浓度一般设置为5.0×105 cells/mL左右,而蛋白核小球藻的最佳初始浓度一般设置为1.0×105 cells/mL左右。不同藻类对水产养殖废水中氮、磷处理的能力不同,根据这些藻类处理的效果比较,在实际净化水产养殖废水当中合适选择藻种,还可以将不同藻类搭配起来应用以取得整体不错的效果。

篇7:孔石莼净化珊瑚养殖水体水质的研究论文

孔石莼净化珊瑚养殖水体水质的研究论文

关键词:孔石莼;珊瑚;水质;净化

Key words:Ulva lactuca; coral; water quality; purification

孔石莼( Ulva lactuca L.)属于绿藻门,丝藻目,孔石莼科,孔石莼属,亦称海白菜、海青菜、海莴苣、绿菜、青苔菜、纶布,属常见海藻。片状,近似卵形的叶片体由两层细胞构成,高10~40 cm,鲜绿色,基部以固着器固着于岩石上,生活于海岸潮间带,生长在海湾内中、低潮带的岩石上。与红藻Gelidium amansii、褐藻Sargassum enerve和繁枝蜈蚣藻Grateloupia ramosissima等多种大型海藻相比,孔石莼对N、P有着较高的吸收率,而且生长速度也高于其它几种藻类[8-9]。对于不同形式的N和P元素来说,孔石莼的吸收速率不同,何洁等[10]研究表明,孔石莼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要高于对硝酸态氮的去除率。

本研究在不换水的情况下采用孔石莼处理珊瑚养殖水体水质,并定期监测水体质量,测定NO3--N、NO2--N、NH4+- N和PO43--P等水质指标的变化,以期为生态无公害养殖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装置

珊瑚养殖池内养殖用水体积为6.4 t,养殖珊瑚种类及投喂情况如下:

养殖对象:海鸡冠Dendronephthya sp(12个)、九尾狐Sphaerella krempfi(19个)。

投喂情况:早晨喂珊瑚粮 236 mL、轮虫液500 mL;下午通过打汁机将20 g太平洋磷虾、沙丁鱼10 g、裂壶藻添加剂7 g、雪虾6 g混合,去掉滤渣,将食物汁喂养珊瑚。

试验为期60 d,试验期间采用孔石莼水处理系统对水质进行处理。养殖缸内的海水在水泵的作用下流经蛋白分离器,再进入沙滤罐进行第2次水处理之后,重新流回珊瑚养殖池。而孔石莼水处理系统单独与珊瑚养殖池进行连接,确保养殖水体完全进入孔石莼水处理系统。养殖过程中,水体温度为(22.7±0.7) ℃;pH值为8.00±0.05;溶氧为7.80±0.04。 每隔15 d,用水抄将孔石莼从养殖缸内捞出放到篮子里控水5 min,尽量除去其中的海水,放到电子称上秤出孔石莼的湿质量。称量结束后将孔石莼重新放到养殖缸内,然后称量篮子得到孔石莼的净质量,并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2 孔石莼过滤系统对珊瑚养殖水体NO3--N的影响

如图3所示,在孔石莼的作用下,珊瑚养殖池水体NO3--N的含量基本维持在10.34~15.45 mg?L-1这个水平范围内,基本趋于稳定,且整体上还有略微下降趋势。

2.3 孔石莼过滤系统对珊瑚养殖水体NH4+-N的.影响

2.4 孔石莼过滤系统对珊瑚养殖水体PO43--P的影响

如图5所示,珊瑚养殖池水体PO43--P的含量基本维持在0.31~0.40 mg?L-1这个水平范围内,基本趋于稳定,说明孔石莼净化系统能够有效吸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PO43--P。

2.5 孔石莼的增长量

不换水培养过程中,孔石莼质量的变化见表1,孔石莼由最初的3.5 kg逐渐增长至试验结束时的4.01 kg,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孔石莼吸收水体中的N和P等营养物质,既进行了水质净化,也实现了自身生长。

3 讨 论

3.1 养殖水体的N素污染

水产养殖动物是排氨生物,氮是其排出废物中的主要组成成分。进入人工养殖水体的N素部分被养殖动物吸收同化转化为营养成分,部分通过反硝化作用或NH3 的挥发进入大气, 其余大部分则以有机和无机氮形式溶解于水中。氨氮超标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轻者导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食量减弱,引发各种疾病,食用品质差;重者将引起养殖动物中毒死亡。研究发现,瓣鳃纲贝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氮占总投入氮的75%,鱼、虾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氮分别为投入氮的70%~75%和77%~94%[11]。养殖废水中如此高的含氮量,为大型海藻对养殖废水的生物修复作用提供了依据和前提。由此可见,养殖种类、饵料的性质等因素都会对以残饵、粪便的形式被释放到水环境中的氮素的数量和种类产生影响。本试验通过孔石莼水处理系统使养殖水体中的氮含量处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随着试验的进行并略微下降。

3.2 大型海藻对无机营养盐的吸收利用

大型海藻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包含着无机氮、氨基酸氮、非蛋白可溶性有机氮和蛋白质氮等营养物质库。营养物质库的存在保证了大型海藻在营养盐剧烈变动的水体环境中可以正常的生长。如上所述,大型藻类对不同营养元素有着不同的吸收速率,在具有同样浓度的N盐和P盐水体中,大型藻类首先吸收N元素;对于NO3--N和NH4+- N来说,大型藻类首先偏向于对NH4+- N的吸收。NH4+- N往往是养殖水体中无机氮代谢后的主要存在形式,对养殖对象有着一定的损害作用,大型藻类对NH4+- N吸收偏好恰好可以作为清洁水质的一个手段。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在不换水情况下,孔石莼的培育可以使珊瑚养殖水体中的NH4+- N含量保持在最初的水平。另外,大型海藻易于收获,减轻水体污染的同时,又能实现养殖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3.3 大型藻类对养殖水体的生态调控

大型藻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养殖水体中因饵料输入、养殖动物代谢造成的营养负荷,产生氧气,提高水体pH值。孔石莼与其他水生生物一样,虽然可以利用大量的营养元素,但在夜间也会消耗一定的氧气,如果控制不好孔石莼的密度容易导致耗氧增加,与养殖对象之间形成竞争。本研究中,6.4 t水体利用10.5 kg的孔石莼进行水质净化,石莼能够有效净化珊瑚养殖用水水质,使其不换水情况下各水化指标维持在稳定范围内,说明孔石莼的生物量和珊瑚的养殖密度搭配较为适宜,有效地建立了孔石莼和珊瑚之间营养盐的流动平衡,为孔石莼与养殖对象的搭配密度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在考虑搭配密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养殖对象和投喂量的不同,不能盲目增大孔石莼的量。孔石莼在营养盐充足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很快,如果盲目地增加孔石莼的量,部分孔石莼在水体中腐烂降解会消耗大量溶解氧,释放有害的降解物质,再次成为污染物质,导致养殖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养殖对象的生长。鉴于此,为了深入了解孔石莼与养殖对象之间互惠互利的形式,达到最佳的利用状态,需要进一步开展孔石莼和养殖对象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学特性及代谢规律的研究,探索最佳的生态养殖模式。

参考文献

[5] Neori A, Cohen I, Gordin H. Ulva lactucabiofilters for marine fishpond effluents:II. Growth rate, yield and C:N ratio[J]. Bot Mar, 1991, 34: 483-489.

[8] Liu D Y, Amy P, Sun J.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re-sponses of three marine Algae, Ulva pertusa (Chloro-phyta), Gelidium amansii (Rhodophyta) and Sargassumenerve (Phaeophyta), to nitrogen source and its avail-ability [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3(1): 75-79.

篇8:深圳农业面源污染与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关系研究Ⅲ.水产养殖排污分析

深圳农业面源污染与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关系研究Ⅲ.水产养殖排污分析

对1991年至2000年间深圳内陆和近岸水产养殖业的排污量进行估算,分析其演变趋势,并对同时期深圳市的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深圳市水产养殖业排污也是深圳近海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成因之一,自1994年之后其对近海水体污染有加重趋势;(2) 在农业面源中,畜禽养殖业排污量最大,其次是水产养殖,再次是农田化肥流失排污;(3)在点源污染中,城市生活污水已成为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污在点源污染中的`比重有较大程度的降低;4)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相比,在排放COD量的比例上,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在排放TN量所占比例上,二者相近,在排放TP所占比例上,前者小于后者.

作 者:江天久 牛涛 陈菊芳 JIANG Tian-jiu NIU Tao Chen Ju-fang  作者单位:江天久,陈菊芳,JIANG Tian-jiu,Chen Ju-fang(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牛涛,NIU Tao(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

刊 名:海洋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25(3) 分类号:X5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点源污染   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合同

水产养殖计划书范文

水产养殖 创业计划书

水产养殖学应届生求职信

水产养殖的实习报告

水产养殖生产实习报告

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重庆市水产养殖订购合同参考

水产养殖专业实习心得报告

健康养殖理念下水产养殖发展研究论文

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通用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发展策略论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