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汗高分神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哈哈我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阿米尔汗高分神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共含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哈哈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阿米尔汗高分神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1:阿米尔汗高分神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印度是个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男尊女卑思想极其严重的国家。

片中那个被嫁给一个陌生男人的十四岁的新娘,在婚礼一片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中,冷脸冷心地讲述她看得见过程和结局的人生:悲催又无奈。印度大多数农村的姑娘,甚至大多数城市的姑娘,过得依然是这样的人生。

片中的父亲,尽管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有对摔跤运动的执着热爱,有为国家赢得荣誉的坚定理想,有头脑,有行动力,能够无视旁人的嘲笑,冷眼,以智慧和不懈的努力,突破重重困难,坚定地将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

这里有几个层次的表达,身为女子,其实一样可以有所作为,一样可以有所成就。

父亲对女儿 博大深沉的爱与包容,了解与支持,将女儿导向成功。走向成功的路一定是艰辛而漫长,需要持久专注,心无旁骛。

影片让我回忆起一个印度学生,从她那里我知道,尽管世界已经发展到现代如此文明的程度,男女已经毋庸置疑地平等与平权,可是印度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很严重。

女子出嫁时必须给男方彩礼,如果没有,都嫁不出去。

她的父亲就让她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还送她到英国留学。

她的丈夫,也是印度人,在英国留学,明确表示,爱我的这位学生,不需要收任何彩礼,她选择嫁给了这位先生,毕业后随丈夫来到上海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这位学生聪明努力,将来一定能够成长为优秀的职场女性。

再想想宋氏三姐妹的家庭,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培养教育了三个优秀的女儿,最终都在挽救中华民族的出苦难中做出杰出的贡献,不得不说她们的父母成就辉煌。

父母对我,在生活学习工作上,物质上和精神上,均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与鼓励,尤其是父亲,非常民主和慈爱,基本是严母慈父的典型家庭范本。 父母亲的爱与关心支持,不得不说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基础,甚为感谢在心。 同时也充分理解影片中父亲与女儿间的那种深沉的理解与爱的感受。

我想,在任何制度下,在任何环境中,总有这样的父亲,总有这样开明,对女儿有真爱的父亲,让女儿接受良好的教育,自然会得到优秀的女儿,让父亲骄傲和自豪。

希望世界上,这样的开明又慈爱的父母亲越来越多,这样的优秀女儿也越来越多,这样,女儿们,可以更自由,更优秀,为世界的文明,增添更加美丽的色彩和图画。

印度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它的哲思,它的宗教,无不透露着这个民族的智慧和高超完美的想象力。

就如当年西方俗世完全藐视中国,将中国视作东亚病夫一般,印度也是被世界的俗世界严重低估的,有如股票市场的潜力股,一旦价值被挖掘,时机合适,随时有机会突然发力,一鸣惊人的。印度也会是这样一个国家,能够有灿烂文化的民族,都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内涵,有着智慧而有力量的国民头脑。未来印度将有的快速的大发展。

我们国家政府对此是有清醒的认识的,这些年国家在转型,我们必须转,再难都是必须的大方向。

如果说世界是个大产业链的话,我们中国,从原来的农民工,到产业工人,现在向自主技术产品,自主品牌,向世界产业链的高新尖端发展。

曾经去越南柬埔寨旅行,他们的工资水平,基本是中国的十分之一左右,低水平的仅靠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未来我们必然是没有竟争力的。

这两个还是小国家,印度可是人口大国,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被印度为首的这些国家赶超的话,我们就会沦为整个世界产业链的底端,被踩在脚下,短期内很难有翻身之时。

现在一带一路的国策,是在欧美西方国家的压制下,走出的一条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发展之路,突破重重阻碍,中华民族依然在艰难地向前挺进。

一个民族的发展,有时候象一个人一样,周围有支持有鼓励,有阻碍有压制,也有嫉妒和仇恨,有嘲笑有讽刺,有误解有诽谤,需要你明了这些外部环境险恶,同时,大胆中有细心,努力中有头脑,团结所有友善坚定的朋友,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路来走,完成你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完成一个民族的发展振兴之路,实现民族目标和梦想。

想必在国家的整体转型中,个人难免随着这个大变动,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变化,巨大而突如其来,似乎让我们有些无所适从。

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的转型整体成功,将带动个人的转型,重新定位成功。个人的安身立命与成功均与国家整体的发展与成功息息相关。

现在我们还在路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真心地,对我们的文化有信心,对我们的国人有信心,对我们治国精英团队有信心,对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美好的明天有信心!

只是我们需要耐心,需要坚定,需要共同的努力,需要平心静气,需要全国人民的团结与合作,在此之上,我们,必然有美好的明天,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即便是漫漫长夜,只要我们携手共进,长夜必将过去,黎明就在前方 。。。。。。

何况看过日出的人们都知道,最黑暗的时候,黎明破晓就在前方!

篇2:阿米尔汗高分神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本周看的电影是昨天刚在国内上映的《摔跤吧,爸爸》,这个是我期待已久,米叔所演的。

我以前看电影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偶像的,只有喜欢的电影,但米叔(阿米尔汗)的出现让我喜欢了他,看过他两部电影后就去把他演过的都看了。

米叔,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夸张的可以说他一个人撑起了印度的电影业,他演过《三傻大闹宝莱坞》、《未知死亡》、《我滴个神啊》、《地球上的星星》等经典电影。

为什么喜欢他呢?

因为他的电影都是会带有一种批判讽刺性,健康,正能量,及社会中常见问题的反思,米叔的电影不多,但一出必是精品。

为了看这部电影,前天早早买好了电影票,然后去附件的电影院看,开始的时候,TMD居然是国语版,不是原版,当时买及了,没注意看,然后果断走了,打车去另一个电影院看原版的。

看电影的时候,觉得这一部没有之前的`好了,难道米叔没觉得这种为了父母期望而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尊重女性的电影是好的吗?

之后了解到才发现错的人是我,我以自己所在的环境去理解印度的环境了。

印度的童婚比例高达47%,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女孩被父母用来换取聘金,印度政府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和18岁 ,均未奏效。根据联合国统计,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是发展中国家15至19岁少女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印度里面贫困的地方,女孩们是没有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而只能14岁就嫁人,作为父母的一件商品,然后过着相夫教子的一生。

而阿米尔汗所演的爸爸,逼着自己的女儿成为摔跤选手,是让她们成为改变自己唯一的途径,当时看着真的觉得价值观不对啊,不是不对,而是没有办法。

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是一样,被父母逼着学习,出去玩一会儿都被打骂,不要提什么尊重我们的选择,父母是农民,能提供给我什么选择呢?而我自己又知道什么选择呢?

我知道只有和一堆小孩各处玩,大一点就是玩电子游戏了,别说什么技能辅导班,对我来说根本就是奢望,所以我能改变自己的方式就是被父母逼着学习了。

还真的感谢父母,不然,现在回家后,看看小时候的玩伴,看看小学的同学,差别真的是挺大的。

当父母没有能力给我们选择的时候,逼着自己学习就是唯一的选择,况且电影中孩子的父亲还是一个专业的摔跤运动员,他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让她们远离不受自己控制的人生。

自己对这部电影还是没有跳出自己的局限认识,以自己碎片的认知去思考一个国家的认知,真的是管中窥豹。

米叔果然又演了一部好电影,可是米叔51岁了,希望今后还能看见米叔。

篇3:阿米尔汗高分神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今天上午,我们带孩子看了中国交通广播举办的电影,《摔跤吧!爸爸》

电影《摔跤吧!爸爸》,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强烈推荐给大家(家里有小朋友的人一定要带上小朋友一起去看。)

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

───《摔跤吧,爸爸》

在印度那样一个绝对男权的国家,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社会给予女性个性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对于底层家庭的女孩来说,梦想就是奢望。

所以在影片中,爸爸“逼”女儿学摔跤,既是为自己圆梦,也是为女儿寻找到一个改变人生的方位。

不然,她们的命运无非是早早结婚生子,成为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离开印度真实的社会环境讨论女孩的“个性发展”,多少有一种“何不食肉糜”之感。

无论所谓“女权的胜利”,还是“父权的游戏”,观澜君看到的,只是一个父亲。

他是个无所不能的父亲。

他“冒天下之大不韪”让女儿与男孩练习摔跤、为了女儿能走上摔跤赛场跟人吵架、为女儿DIY了一个沙坑摔跤场、还用家里的棉垫代替正规摔跤场的垫子,最终摔出了两个全国冠军。

他又是个脆弱的父亲。

他会在大女儿进入体校之后跑到教练面前低声请求;会在与进入科班的大女儿的“对决”中败下阵来;在听到女儿因比赛失利哭泣时手足无措;体校要开除两个女儿,向校方求情时满眼泪光——“她们没有错,真要说她们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她们有个疯狂的父亲。”

你看,如同你我的父亲一样,他再普通不过。

在我们质疑这位父亲的初衷时,扪心自问,谁不是被父母略带强迫地引导着呢?

对这样的家庭来说,没有父亲的强势引导,又哪来女儿后期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何况在那样一个穷困封闭的村子里,女儿的见识本就有限。

观澜君从电影中看到的,是父亲与女儿的共同成长:

父亲年轻时未实现自己的理想,总有壮志未酬的痛苦,因为“你本可以”。意外发现女儿的摔跤天分,这位迟暮英雄赢回荣誉的雄心活泛起来,果断地以父亲的强势、霸道和专制,开始了一个将女儿培养成优秀摔跤手、进而嬴取冠军奖脾的专项实验。

女儿从抵触到发自内心接受摔跤运动,转折点就在那场偷偷去参加的闺蜜婚礼上。

从那之后,女儿理解了父亲的爱,从心底接受父亲的安排,将摔跤当成了改变命运的出路。小宇宙彻底燃烧了起来。

从开始练习摔跤遭乡邻非议、被同学嘲笑,到参加比赛处处受阻,父女内心关于“女孩凭什么不可以”的诘问,齐并激发出来。

当女儿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远,村邻纷纷效仿时,父亲对女儿说:

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还属于数千万个被认为不及男孩的女孩。

讲真,这话令人振奋!

有人又要问,成功了的女儿依然是父亲梦想的附属品吗?

决胜的关键时刻,父亲意外缺席了,“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父亲往昔的这句话,给了独自战斗的女儿绝地反击的智慧和力量。

赛场上印度国歌奏响,暗喻她真正从父亲的庇荫里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巅峰。

这样的胜利不但属于这对父女,因为她影响了整个社会。这,也是父亲送给女儿的最好的礼物。

这部电影让我们谈论女权意义和女权表达,算是这对父女共同成长经历生成的一个“副产品”。可就是这个副产品,却让影片高度上了一个level。

为何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如此强烈地感动你我?

影评人 @梅雪风 说,它植根于真实的世界,而且它对片中的人物都有着深沉的情感,正是这种真实感和人性味,让这个本质上看似俗套的剧本有了自己强悍的生命力。

观澜君认为,将女权和女性解放这样一个沉重、宏大的命题,落到一个普通家庭身上,落到一个普通的父亲身上,落到两个普通的女孩身上,真实、不空洞、不说教,励志而不失温情。这部影片让中国的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不是偶然的,反观我们的影视作品,充斥着太多游离于现实之外的套路化人物和故事,鲜少触及鲜活的现实。

将社会和人性的缺陷暴露在聚光灯下并不羞耻,该羞耻的是,我们有缺陷,却熟视无睹,甚至集体下意识地回避,在现实中如此,在影视作品中同样如此。

观照社会、观照人性,理应是电影的责任,也是其价值所在。

在一片叫好声中,将《摔跤吧!爸爸》推上神坛大可不必。但是,影片散发出的以小见大的真诚、直面现实的态度,以及微笑含泪的表达,让人们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梦想终将实现。

女孩?凭什么不可以!

篇4:《摔跤吧,爸爸》影评:阿米尔汗又给我们上课了

故事是这样的

曾经是印度摔跤冠军的老爸马哈维亚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赛场,养家糊口。对冠军梦想的渴望只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生个儿子勇夺世界冠军,光耀门楣。可惜一连生了几个都是女儿,让他彻底死了报效祖国的心。突然有天隔壁家孩子带着父母来告状,说兄弟俩被马哈维亚的两个女儿给揍了,惊叹之余老爸发现他的梦想原来可以在女儿身上实现。所以两个女孩被迫剪去长发,和假小子一样风雨无阻摸爬滚打,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为印度赢得了国际摔跤比赛冠军,成为印度的光荣与骄傲。

剧情、节奏和氛围的完美结合

说到印度片,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动不动就尬舞,以及漫长的播放时间。阿米尔汗前两部佳作《三傻》和《PK》也很套路化的沿袭了印度电影的传统。但在本片中,载歌载舞的场景得到了极度的克制,只适时出现在婚礼现场一段,迎合了两个女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又不显得突兀不合常理。

片长虽达到2小时以上,却基本没有任何一点累赘和废话。画外音来自于小侄子,他也基本成为全片的搞笑担当,一面通过他的所见所闻让观众更好的认识爸爸一家,另一方面则见证了爸爸与女儿的奋斗,亲情之间的每一次波澜。

阿米尔汗的作品某种角度来看是反传统的。不仅是拍摄风格,还是切入角度。他近期的几部佳作不仅深究了当今印度社会的种种弊病,又从拍摄方式上颠覆了大多数人对印度神片的刻板印象。

本片中的爸爸与世俗斗争,与政府斗,与传统观念斗,与命运斗,一本正经的严肃表情下蕴含着自己对理想,对家人,对国家深沉的爱。这种斗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爸爸高尚的情怀与理想。这种脱离了社会环境的奋斗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却借助摔跤这一体育运动加速改善了整个印度对女性运动员的关爱和支持,着实够了不起。

剧情方面是真人真事改编。节奏方面更是处理的恰到好处。开篇部分爸爸理想与现实的写照,一连生了几个女儿之后的尴尬与无奈,发现女儿能力之后连续的训练磨合,再训练再磨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我们竟然丝毫不觉得冗长和乏味。这种节奏感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在无数网大铺天盖地袭来的今天,似乎所有投资人电影人都在讲求短平快,执着于所谓的狗屁效率。可本片却给国内这些狗屁从业者好好的上了一课,那就是时间不是问题,给足够的时间是要给出足够分量的剧情作品,而非贪多和浪费。看看51岁的人如何减肥增肥,看看女演员如何在真实训练场受伤受罪练就运动员的机会,我们就知道,付出才有回报。

影片后半段聚焦于女儿参加国家队后对自身定位的彷徨与再塑造。同样的时间,家庭戏部分减少,却丝毫不见任何匆忙赶戏的慌乱。女儿见识了大场面后,首次与爸爸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算是年纪的冲突,观念的不同,与上半部分调皮捣蛋和不合作不同。

父女二人摔跤将剧情冲突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女儿对父权的反抗,爸爸对女儿状态技术的不认可,从技术到感情都有了一次积蓄已久的爆发和宣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爸爸以苍老的身躯对抗所谓新世界的斗争。女儿的胜利从表面看是新技术的胜利,其实仅仅是依靠年轻这一生理优势。而她所学习的新技术也在后半段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前半部分反世俗,后半部分反制度

徐晓冬挑战国内各大门派终于偃旗息鼓。他赢了一场拳赛却得罪了整个武林以及背后撑腰的大佬。可见一个人再牛逼也无法斗得过大环境和政权。阿米尔汗饰演的爸爸却是这样一位矢志不移的理想追求者。他敢于在印度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剪掉女儿长发,逼着她们像男孩一样去训练,抛头露面。更敢于和直面政府的腐败,无能与可耻。直接质问政府官员。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比徐晓冬更猛。

影片前半部分他带领全家人反抗世俗。后半段他以一己之力反抗制度。他从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中看出了所谓国家队教练的不入流和愚蠢,更一次次将政府的不作为曝光于社会大众面,一个人的战斗,用尽了自己的一生,成就了自己的女儿,唤醒更多人对女性体育事业的认可,世俗与制度的可怕在他的坚持下终于有所松动,爸爸的成功值得鼓励,却也太难了。

这个爸爸并不坏

本片刚在国内上映,就有很多人指责片中的父亲太过残暴,丝毫不顾忌女儿的想法,用父权粗暴干涉女儿生活,彻底改写了女儿的人生轨迹。让原本爱美的她们成为肌肉女,从事着本不想从事的事业。其实这么说并没错,可问题在于本片的故事发生地在神搓搓的印度,种姓制度还未被消灭的印度,女性极度不被尊重的印度,女人天生被视作赔钱“货”的印度。枉顾印度实际情况而单纯的追求所谓女权,是毫无意义且够无知的。

影片上半部分有一场女儿朋友婚礼的戏。出嫁的新娘听完两个女孩哭诉后突然告诉对方,真希望上天能够给她一位这样的爸爸。因为这样她就可以摆脱传统印度妇女听从父母之命出嫁生子循环往复的一生。她也希望自己的爸爸可以给自己一条全新的道路,一条不再重复几千年印度妇女夫为妻纲的道路。在爸爸给自己寻找到一条新的生活之路后,她可以无所顾忌奔向自己的新生活。可现实却是人未成年就被许配给一个陌生的男人,在丝毫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把自己之后的生命都交给对方。

追求平等是所有人的渴望,女性权益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可对于印度这种历史诟病极度深刻,民族宗教种姓问题严峻的国家,所谓的人权、女权主义者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微乎其微。更别提大多数人还都是键盘侠,只能在电脑上表现自己的胸怀与伟大。现实中面对印度这样强奸等罪案发生率奇高的国家,踏进去的勇气都没有。所以就不要指责影片中的爸爸了,他在印度现有局面下为自己的女儿选择了一条最为有效的道路,这就是他唯一能做的。更何况面对世俗的眼光和指责他无所畏惧。终于将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给孩子一个方向,比天天哄孩子高兴强一万倍。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值得业内人士反复观摩的作品。从拍摄技巧等专业角度来说比不上许多电影大师,可在剧情,节奏与氛围的把握上却技高一筹。爸爸不仅让女儿成功登上了领奖台,更狠狠打了印度世俗和制度一巴掌。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的电影人好好上了一课。用心编剧,用心演出,用心达到完美,才是电影人所应该追求的。所谓小鲜肉支撑的票房飘红,终有昙花一现的尴尬与落寞。习惯了赚快钱的这些家伙真该反思是不是吃屎蒙了心。

公众号:燕子李三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00字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三年级观后感

剧情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中学生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 》初中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00

阿米尔汗高分神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阿米尔汗高分神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