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一份美丽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宇宙第一加盟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一份美丽(共含1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宇宙第一加盟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一份美丽

篇1:诗经《那》

诗经《那》

《那》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译文

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

敲起鼓来响咚咚,令我祖宗多欢愉。

商汤之孙正祭祀,赐我成功祈先祖。

打起立鼓蓬蓬响,吹奏管乐声呜呜。

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

商汤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

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

我有助祭好宾客,无不欢欣在一处。

在那遥远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

敬请先祖纳祭品,商汤子孙天佑助。

注释

⑴猗(ē)与那(nuó)与:犹“婀欤娜欤”,形容乐队美盛之貌。与,同“欤”,叹词。

⑵置:植,竖立。鞉(táo)鼓:一种立鼓。

⑶简简:象声词,鼓声。

⑷衎(kàn):欢乐。烈祖:有功烈的祖先。

⑸汤孙:商汤之孙。奏假:祭享。假,“格”的假借。

⑹绥:赠予,赐予。思:语助词。成:成功。

⑺渊渊:象声词,鼓声。

⑻嘒(huì)嘒:象声词,吹管的乐声。管:一种竹制吹奏乐器。

⑼磬:一种玉制打击乐器。

⑽於(wū):叹词。赫:显赫。

⑾穆穆:和美庄肃。

⑿庸:同“镛”,大钟。有斁(yì):即“斁斁”,乐声盛大貌。

⒀万舞:舞名。有奕:即“奕奕”,舞蹈场面盛大之貌。

⒁亦不夷怿(yì):意为不亦夷怿,即不是很快乐吗。夷怿,怡悦。

⒂作:指行止。

⒃执事:行事。有恪(kè):即“恪恪”,恭敬诚笃貌。

⒄顾:光顾。烝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

⒅将:佑助。

篇2:诗经:那

诗经:那

《诗经:那》出自商颂,全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情感?下面一起来看下!

《诗经:那》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于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诗经:那》的注释:

1、猗与那与:犹“婀欤娜欤”,形容乐队美盛之貌。与,同“欤”,叹词。

2、置:植,竖立。鞉鼓:一种立鼓。

3、简简:象声词,鼓声。

4、衎:欢乐。烈祖:有功烈的祖先。

5、汤孙:商汤之孙。奏假:祭享。假,“格”的假借。

6、绥:赠予,赐予。思:语助词。成:成功。

7、渊渊:象声词,鼓声。

8、嘒嘒:象声词,吹管的乐声。管:一种竹制吹奏乐器。

9、磬:一种玉制打击乐器。

10、於:叹词。赫:显赫。

11、穆穆:和美庄肃。

12、庸:同“镛”,大钟。有斁:即“斁斁”,乐声盛大貌。

13、万舞:舞名。有奕:即“奕奕”,舞蹈场面盛大之貌。

14、亦不夷怿:意为不亦夷怿,即不是很快乐吗。夷怿,怡悦。

15、作:指行止。

16、执事:行事。有恪:即“恪恪”,恭敬诚笃貌。

17、顾:光顾。烝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

18、将:佑助。

《诗经:那》的译文:

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

敲起鼓来响咚咚,令我祖宗多欢愉。

商汤之孙正祭祀,赐我成功祈先祖。

打起立鼓蓬蓬响,吹奏管乐声呜呜。

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

商汤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

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

我有助祭好宾客,无不欢欣在一处。

在那遥远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

敬请先祖纳祭品,商汤子孙天佑助。

《诗经:那》的赏析:

《那》是《商颂》的第一篇,同《商颂》中的其他几篇一样,都是殷商后代祭祀先祖的颂歌。关于其成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成于商代,另一说则认为成于东周宋时。后一说以《史记》的记载最有代表性,其《宋微子世家》云:“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他的说法反映的是齐、鲁、韩三家诗的观点。而《毛诗序》云:“《那》,祀成汤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认为正考父只是得到殷商亡佚的十二篇颂诗,作了一番整理工作而已,后经孔子删定为今存的五篇。汉代商诗说、宋诗说两说并存,宋诗说占上风。其后欧阳修《诗本义》、朱熹《诗集传》等宋学名着均取商诗说。清代有代表性的《诗经》学着作,如姚际恒《诗经通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方玉润《诗经原始》等都主商诗说,但近代今文经学家魏源、皮锡瑞、王先谦都持宋诗说。至王国维作《说商颂》,引殷墟甲骨卜辞为证,说明《商颂》非商代作品之后,宋诗说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又有一批新的成果,商诗说重新得到重视。张松如先生《商颂研究》中也是持商诗说:“细详(《那》)诗义,似是一组祭歌的序曲,所谓《商颂》十二,以《那》为首。诗中设有专祀成汤的内容,却描述了商时祭祀的情形和场面,大约是祭祀包括成汤在内的烈祖时的迎神曲。”

与《颂》诗中的大多数篇章不同,《那》主要表现的是祭祀祖先时的音乐舞蹈活动,以乐舞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佑助。郑觐文《中国音乐史》云:“《那》祀成汤,按此为祭祀用乐之始。”先秦诗史,基本上是音乐文学史,而今天从音乐文学史的研究角度看,可以说《那》具有比其他《诗经》作品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此诗不但本身就是配合乐舞的歌辞,而且其文字内容恰恰又是描写这些乐舞情景的。诗中所叙说的作为祭祀仪式的乐舞,按照先奏鼓乐,再奏管乐,再击磬节乐,再钟鼓齐鸣,高唱颂歌跳起万舞这样的顺序进行;最后,主祭者献祭而礼成。按《礼记-郊特牲》云:“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诰告于天地之间也。”此诗的描写,与《礼记》的记载是相吻合的。

诗首句便用两嗟叹之词,下文又有相当多的描画乐声的叠字词“简简”、“渊渊”、“嘒嘒”、“穆穆”,加上作用类似叠字词的其他几个形容词“有斁”、“有奕”、“有恪”,使其在语言音节上也很有乐感,这当是此篇成功的关键。虽然它不像后世的诗歌在起承转合的内部结构上那么讲究安排照应,但是其一气浑成的体势,仍使它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孙鑛说:“商尚质,然构文却工甚,如此篇何等工妙!其工处正如大辂。”(陈子展《诗经直解》引)他所谓的“工妙”,读者应当从诗的整体上去理解,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其艺术性;所谓“大辂”,应是一辆完整的车子,而不是零碎的一辕一轴。

六经皆史,从以诗证史的视角说,此诗是研究音乐舞蹈史的好资料。诗中出现的乐器有四种:鞉鼓、管、磐、镛,分属中国古代乐器八音分类法的革、竹、石、金四大类,出现的舞蹈有一种:万舞。《诗经》各篇对鼓声的摹仿是极其生动的,可以使读者从中初步领略原始音乐的力度、节奏和音色。如《小雅-伐木》的“坎坎伐鼓”,《小雅-鼓钟》的`“鼓钟将将”、“鼓钟喈喈”,《大雅-灵台》的“鼍鼓逢逢”,《周颂-执竞》的“钟鼓喤喤”,《周颂-有駜》的“鼓咽咽”,此篇的“奏鼓简简”、“鞉鼓渊渊”,这些摹声的双音叠字词,前一字发重音,后一字读轻声,通过强——弱次序体现了鼓声的力度,又通过乐音时值的组织体现了长短的节奏。从传世实物和考古发掘看,鼓有铜面和兽皮面两大种类,“逢逢”、“简简”、“渊渊”应是对兽皮鼓声的摹仿,“将将”、“喈喈”、“喤喤”则应是对金属鼓声或钟鼓合声的摹仿,它们形象地再现了或深沉或明亮的不同音色。从这一点上说,《诗经》中描画乐声的叠字词是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类描写的滥觞。《那》一诗中所用之鼓为鞉鼓,据文献记载,鞉鼓有两种类型,一种大型的竖立设置,名为楹或立鼓;一种小型的类似今日之拨浪鼓,较晚起。《那》中之鞉鼓当为立鼓,按《释名-释乐器》云:“鞉,导也,所以导乐作也。”可知其作用是在祭祀歌舞开始时兴乐起舞。而祭祀时跳的万舞,又见于《邶风-简兮》、《鲁颂-閟宫》。从《简兮)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万舞包括武舞(男舞)和文舞(女舞)两部分,男舞者孔武有力,手执驭马的绳索,女舞者容光焕发,手执排箫和雉鸟羽翎。笔者以为万舞是一种具有生殖崇拜内涵的舞蹈。按“万(万)”与“虿”字相通,《说文解字》释“虿”为毒虫,又称“蚳”,是一种有毒的蛙,则“万舞”一名当关联于蛙的崇拜。而据现代学者研究,蛙在上古信仰中是孕育和繁殖力的象征。此诗所描写的万舞是在鼓声中进行的,中国西南地区出土的古代铜鼓上铸的正是青蛙的形象,这些塑像常呈雌雄交媾状或母蛙负子状以表现生殖崇拜内涵,并且《简兮》所描述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的万舞形象也常见于铜鼓腰部的界格上,这些都是万舞的原始信仰意义的明证。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诗经》中的玉意象含义

2.诗经《小雅·大田》原文赏析

3.诗经《国风·陈风·月出》原文鉴赏

4.平民之爱国主义诗经《小雅·采薇》

5.诗经中的不老爱情——婚姻的祝福

6.诗经经典句子赏析

7.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原文赏析

8.《诗经》和《楚辞》

9.读了诗经有感700字

10.诗经:清庙

篇3:《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一份美丽

《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一份美丽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

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

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

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篇4:诗经·那原文注释

诗经·那原文注释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⑴猗(ē)与那(nuó)与:犹“婀欤娜欤”,形容乐队美盛之貌。与,同“欤”,叹词。

⑵置:植,竖立。鞉(táo)鼓:一种立鼓。

⑶简简:象声词,鼓声。

⑷衎(kàn):欢乐。烈祖:有功烈的祖先。

⑸汤孙:商汤之孙。奏假:祭享。假,“格”的假借。

⑹绥:赠予,赐予。思:语助词。成:成功。

⑺渊渊:象声词,鼓声。

⑻嘒(huì)嘒:象声词,吹管的乐声。管:一种竹制吹奏乐器。

⑼磬:一种玉制打击乐器。

⑽於(wū):叹词。赫:显赫。

⑾穆穆:和美庄肃。

⑿庸:同“镛”,大钟。有斁(yì):即“斁斁”,乐声盛大貌。

⒀万舞:舞名。有奕:即“奕奕”,舞蹈场面盛大之貌。

⒁亦不夷怿(yì):意为不亦夷怿,即不是很快乐吗。夷怿,怡悦。

⒂作:指行止。

⒃执事:行事。有恪(kè):即“恪恪”,恭敬诚笃貌。

⒄顾:光顾。烝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

⒅将:佑助。

译文

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

敲起鼓来响咚咚,令我祖宗多欢愉。

商汤之孙正祭祀,赐我成功祈先祖。

打起立鼓蓬蓬响,吹奏管乐声呜呜。

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

商汤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

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

我有助祭好宾客,无不欢欣在一处。

在那遥远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

敬请先祖纳祭品,商汤子孙天佑助。

鉴赏

《那》是《商颂》的第一篇,同《商颂》中的其他几篇一样,都是殷商后代祭祀先祖的颂歌。关于其成诗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成于商代,另一说则认为成于东周宋时。后一说以《史记》的记载最有代表性,其《宋微子世家》云:“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他的说法反映的是齐、鲁、韩三家诗的观点。而《毛诗序》云:“《那》,祀成汤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认为正考父只是得到殷商亡佚的十二篇颂诗,作了一番整理工作而已,后经孔子删定为今存的五篇。汉代商诗说、宋诗说两说并存,宋诗说占上风。其后欧阳修《诗本义》、朱熹《诗集传》等宋学名著均取商诗说。清代有代表性的《诗经》学著作,如姚际恒《诗经通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方玉润《诗经原始》等都主商诗说,但近代今文经学家魏源、皮锡瑞、王先谦都持宋诗说。至王国维作《说商颂》,引殷墟甲骨卜辞为证,说明《商颂》非商代作品之后,宋诗说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又有一批新的成果,商诗说重新得到重视。张松如先生《商颂研究》中也是持商诗说:“细详(《那》)诗义,似是一组祭歌的序曲,所谓《商颂》十二,以《那》为首。诗中设有专祀成汤的内容,却描述了商时祭祀的情形和场面,大约是祭祀包括成汤在内的烈祖时的迎神曲。”

与《颂》诗中的大多数篇章不同,《那》主要表现的是祭祀祖先时的音乐舞蹈活动,以乐舞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佑助。郑觐文《中国音乐史》云:“《那》祀成汤,按此为祭祀用乐之始。”先秦诗史,基本上是音乐文学史,而今天从音乐文学史的研究角度看,可以说《那》具有比其他《诗经》作品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此诗不但本身就是配合乐舞的歌辞,而且其文字内容恰恰又是描写这些乐舞情景的。诗中所叙述的作为祭祀仪式的乐舞,按照先奏鼓乐,再奏管乐,再击磬节乐,再钟鼓齐鸣,高唱颂歌跳起万舞这样的顺序进行;最后,主祭者献祭而礼成。按《礼记·郊特牲》云:“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诰告于天地之间也。”此诗的描写,与《礼记》的记载是相吻合的。

诗首句便用两嗟叹之词,下文又有相当多的描绘乐声的叠字词“简简”、“渊渊”、“嘒嘒”、“穆穆”,加上作用类似叠字词的其他几个形容词“有斁”、“有奕”、“有恪”,使其在语言音节上也很有乐感,这当是此篇成功的关键。虽然它不像后世的诗歌在起承转合的内部结构上那么讲究安排照应,但是其一气浑成的体势,仍使它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孙鑛说:“商尚质,然构文却工甚,如此篇何等工妙!其工处正如大辂。”(陈子展《诗经直解》引)他所谓的“工妙”,读者应当从诗的整体上去理解,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其艺术性;所谓“大辂”,应是一辆完整的车子,而不是零碎的一辕一轴。

六经皆史,从以诗证史的视角说,此诗是研究音乐舞蹈史的好资料。诗中出现的乐器有四种:鞉鼓、管、磐、镛,分属中国古代乐器八音分类法的革、竹、石、金四大类,出现的舞蹈有一种:万舞。《诗经》各篇对鼓声的摹仿是极其生动的,可以使读者从中初步领略原始音乐的力度、节奏和音色。如《小雅·伐木》的“坎坎伐鼓”,《小雅·鼓钟》的“鼓钟将将”、“鼓钟喈喈”,《大雅·灵台》的“鼍鼓逢逢”,《周颂·执竞》的“钟鼓喤喤”,《周颂·有駜》的“鼓咽咽”,此篇的“奏鼓简简”、“鞉鼓渊渊”,这些摹声的双音叠字词,前一字发重音,后一字读轻声,通过强——弱次序体现了鼓声的力度,又通过乐音时值的组织体现了长短的节奏。从传世实物和考古发掘看,鼓有铜面和兽皮面两大种类,“逢逢”、“简简”、“渊渊”应是对兽皮鼓声的摹仿,“将将”、“喈喈”、“喤喤”则应是对金属鼓声或钟鼓合声的摹仿,它们形象地再现了或深沉或明亮的不同音色。从这一点上说,《诗经》中描绘乐声的叠字词是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类描写的滥觞。《那》一诗中所用之鼓为鞉鼓,据文献记载,鞉鼓有两种类型,一种大型的竖立设置,名为楹或立鼓;一种小型的类似今日之拨浪鼓,较晚起。《那》中之鞉鼓当为立鼓,按《释名·释乐器》云:“鞉,导也,所以导乐作也。”可知其作用是在祭祀歌舞开始时兴乐起舞。而祭祀时跳的万舞,又见于《邶风·简兮》、《鲁颂·閟宫》。从《简兮)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万舞包括武舞(男舞)和文舞(女舞)两部分,男舞者孔武有力,手执驭马的绳索,女舞者容光焕发,手执排箫和雉鸟羽翎。笔者以为万舞是一种具有生殖崇拜内涵的舞蹈。按“万(万)”与“虿” 字相通,《说文解字》释“虿”为毒虫,又称“蚳”,是一种有毒的蛙,则“万舞”一名当关联于蛙的崇拜。而据现代学者研究,蛙在上古信仰中是孕育和繁殖力的象征。此诗所描写的万舞是在鼓声中进行的,中国西南地区出土的古代铜鼓上铸的正是青蛙的形象,这些塑像常呈雌雄交媾状或母蛙负子状以表现生殖崇拜内涵,并且《简兮》所描述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的万舞形象也常见于铜鼓腰部的界格上,这些都是万舞的原始信仰意义的明证。

篇5:诗经·颂·商颂·那

诗经·颂·商颂·那

原文: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1、猗、那:《通释》:“按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傩、阿难。草木之美盛曰猗傩,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

2、鞉(桃táo)鼓:《毛传》:“鞉鼓,乐之所成也。”

3、烈祖:《毛传》:“烈祖,汤,有功烈之祖也。”《集传》:“衎(看kàn),乐也。”

4、汤孙:《集传》:“汤孙,主祭之时王也。假与格同,言奏乐以格于祖考也。”《通释》:“绥我思成,犹云贻我福,与《烈祖》‘赉我思成’句法正同。亦谓赉我福也。”《传疏》:“绥,安;成,平。……安享我太平之福也。”

5、嘒嘒(惠huì):《集传》:“嘒嘒,清亮也。”

6、穆穆:《集传》:“穆穆,美也。”

7、斁(益yì):《毛传》:“大钟曰庸,斁斁然,盛也。”《通释》:“《说文》:‘奕,大也。’万为大舞,故奕为大貌,闲亦大也。”

8、夷:《毛传》:“夷,说(悦yuè)也。”

9、自古:《毛传》:“先王称之曰自古,古曰在昔。有作,有所作也。”

10、恪(刻kè):《毛传》:“恪,敬也。”

11、烝尝:《传疏》:“烝尝,时祭也。”《集传》:“将,奉行。”

译文:

多么美好多堂皇,拨浪鼓儿安堂上。鼓儿敲起咚咚响,娱乐先祖心欢畅。汤孙奏乐来祭告,赐我太平大福祥。拨浪鼓儿响咚咚,箫管声声多清亮。音节调谐又和畅,玉馨配合更悠扬。啊,汤孙英名真显赫,歌声美妙绕屋梁。敲钟击鼓响铿锵,文舞武舞好排场。我有嘉宾来助祭,无不欢乐喜洋洋。自从古代我先王,已把祭礼制妥当。早晚温和又恭敬,小心谨慎做事忙。冬祭秋祭神赏光,汤孙至诚奉酒浆。

鉴赏:

《商颂》的作年问题历来存有争议。司马迁及三家诗认为《商颂》作于宋时,朱熹(《诗集传》)??魏源(《诗古微》)??皮锡瑞(《经学通论》)等皆持此论,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利用甲骨材料考证《商颂》名物与殷墟卜辞不符,否定其为商诗①,对学术界影响很大,郭沫若??陆侃如??冯沅君??高亨等亦均主“宋诗说”。 “商诗说”于《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之言始见端倪,但对“校”的不同理解也可以产生商诗和宋诗的不同论断②。《毛诗序》始倡“商诗说”③,近当代学者鲁迅??郭绍虞??陈子展等亦主此说,杨公骥??张松如合著《论商颂》??后杨公骥撰《商颂考》??张松如著《商颂研究》力挺“商诗说”。近年来,持“商诗说”的论者逐渐增多,但与“宋诗说”两者之间仍未有定论。本文拟通过考古研究和文化特点等方面来分析《那》的文化属性,以考证《那》的作年,并借以阐发对《商颂》作年问题的认识。

《那》为祭祖诗,共二十二句,是一首整齐的四言诗。《毛诗序》和《郑笺》皆认为《那》为祀成汤之作,如《郑笺》曰:“烈祖,汤也。汤孙,太甲也。”而《毛传》却认为:“烈祖,汤有功烈之祖也。““於赫汤孙,盛矣汤为人子孙也。”孔颖达《正义》亦解之为《那》“美成汤之祭先祖"也。《那》的祭祀对象与其作年问题一样,目前皆存有争议,但该诗为祭祀商人先祖乐歌的看法还是没有问题的。而《那》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对祭祀礼仪中乐舞活动的铺张描写。全诗除“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及末尾八句外,其余都是对乐舞活动的直接描写。在这其中,诗篇又极力突出了祭祀的乐“声”。“奏鼓简简”??“鞉鼓渊渊,癛癛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穆穆厥声”等,显示出一种“尚声”的文化取向,这种鲜明的祭祀风格应属商文化的特点。《礼记??郊特牲》云:“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阙,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孔疏》则进一步说明了殷人“尚声”的目的:“故用乐之音声号呼告于天地之间,庶神明闻之而来。”乐以降神,商人的这种宗教思想与周代明显不同。“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礼记??郊特牲》)灌以降神,裸祭是周人降神的主要方式。从商周祭祖不同的降神方式和《那》“尚声”的文化取向来看,它应属商代的宗教文化而不类宗周以后的祭礼。

学者们对商代祭祖礼的研究表明,商代存在着以翌??祭??疐??癝??彡为循环的周祭制度。其中翌??癝??彡皆为乐舞之祭。董作宾认为,“以祀事言,彡为鼓祭,翌为羽舞,乐舞所以娱祖妣者也;祭有酒肉,疐用黍稷,酒食所以享祖妣者也;终之以癝,更合他种祀典,总其大成,而祀事毕矣。”常玉芝根据几处甲骨文中成祀与“濩”伴随出现的现象,认为癝祀当与“濩”字的意义相近,而濩即“大濩”之乐,其说可从。这样商代周祭制度中翌??彡??癝皆为乐舞之祭。在五种祀典中乐舞独占其三,可见乐舞在商代祭祖礼中的重要性。在周祭制度中“翌”祭(即羽舞)和“彡”祭(即鼓乐)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祀典,其翌祭的周期为十一旬 (有三个空旬),彡祭的周期为十二旬(有四个空旬)。商代周祭制度中“翌”??“彡”祀典的独立性既反映了商代鼓乐和羽舞的发达,也进一步表明了乐舞在商代祭祖礼中的重要性。商代周祭制度的形成是商代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而《那》对祭祀乐舞酣畅淋漓的描写显然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那》诗开篇便极力渲染了鼓乐喧天的盛况:“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前七句对鞉鼓乐声的突出描写既反映了鼓乐在这一祭礼中的重要性,又透露出一种狂热的宗教激情,这与鼓乐在商代周祭制度中的发达状况是一致的。《那》中的其他乐器磬??庸亦为打击乐器(另一种乐器管为旋律乐器)。这样,打击乐的“穆穆厥声” 再加上“有奕”之“万舞”,便形成了恢弘而热烈的祭祀场面。《那》诗重乐舞的特点,尤其是对鼓乐的推重足以表明其祭礼的文化属性。殷墟“辛亥卜,出贞,其鼓彡告于唐,>牛,一月”(《铁云藏龟之余》)的卜辞亦可印证商代以鼓乐来祭祀成汤的传统。

《那》中的乐器“庸”主要为商代晚期的流行器物,这是《那》作于商代的重要物证。据李纯一考证,商铙本名为庸。“庸,流行时代主要是商代晚期,到西周时期就已几乎绝响了。它的出土量不是很多。出土地点集中在豫北,鲁南和陕西关中等地也偶有发现。”“考古发现的商铙都是商代晚期的遗物”,这种铙“流行于以河南殷墟为中心的中原腹地”,而“进入西周,庸几乎消亡殆尽”。考古仅发现周代庸钟两件,其一为陕西宝鸡竹园沟西周早期墓出土的有干特庸,其二为安徽宣城出土的西周后期的夔龙纹特庸。庸钟的消亡可能是为性能更为优越的新兴甬钟所取代的缘故。因此,从乐器“庸”的流行年代来看,《那》应原为商代的作品。如果《那》作于周时,当使用周代盛行的甬钟??钅專钟和纽钟等青铜乐器,而不应使用“庸”钟。这很可能是因为后世已不再使用庸钟,又不能以新的乐器名来将之替换,故只能沿用这一乐器旧名。另外,“庸壴”在商代甲骨卜辞里也是习见乐器,如“贞辛庸用”(《甲骨文》15994),“惟祖丁庸奏” (《甲骨文合集》27310),“告癟,其众熹,庸壴”(《殷契粹编》539)等。这说明乐器“庸”在商代的乐舞活动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卜辞中“庸壴”连用的现象亦表明“庸鼓”合用于祭典是商代固有的祭法,这正可与《那》“庸鼓有癠”的诗句相印证,从而为《那》作于商时提供了佐证。因此,乐器 “庸”在《那》中原名的保留表明《那》当为商代遗音,而非周代的作品。

从《那》所呈现出来的宗教思想来看,《那》篇狂热的宗教精神也符合商文化的特点。开篇“猗与那与”盛美的'舞姿和“置我鞉鼓”投入的音乐演奏,一下子将人带入激情的祭祀乐舞中。诗篇乐舞描写的部分始终关注于乐声的煊赫和舞蹈的盛况,自始至终沉浸于狂热的乐舞活动之中。《那》篇所呈现出来的宗教激情和忘我的乐舞表演,唯有尊神尚鬼??巫风浓厚的商代宗教祭祀文化才可能产生。《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商代遗存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商王事无巨细事皆要问卜,动辄祭祀,巫鬼思想十分浓厚。商代考古也揭示了商代宗教祭祀的野蛮和狂热。商代祭祀的规模十分庞大,不仅陪葬有大量的铜器和玉器,而且用牲量也极为惊人,以人作为牺牲或陪葬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狂热的宗教祭祀思想往往会导致狂热的宗教情感。而且经考古研究表明,商代青铜礼器中极重酒器的组合。商人嗜酒的风尚也会助长其祭祖的狂热精神。相对而言,周人的祭礼则更为理性一些。周人祭典更多的是关注于祭祀的礼仪和对祖先功德的咏颂,即如孔子所称道的“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而不是沉浸于酒神般的狂欢之中。如《周颂??有瞽》也有对祭祀礼乐的描写,但该诗所反映出来的宗教祭祀思想与《那》相比显然具有不同的风格。《有瞽》更为关注的是祭祀的礼仪过程,而不是乐舞本身。《有瞽》首先陈述的是乐师就位——“有瞽有瞽,在周之庭”,然后铺述乐器的排放——“设业设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最后点出乐器的演奏——“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有瞽》对乐声的描述极为简练,基本上是对祭祀的礼仪过程的描写。其尾句“我客戾止,永观厥成”揭示出该诗“观成”的叙述目的。诗篇虽也叙及“喤喤厥声”的音乐演奏,但这只是一种客观陈述,感受不出什么激情。《有瞽》充满理性的宗教精神??祭祀过程的有条不紊??“以观厥成”的作诗目的以及第三者的旁述语气都与《那》诗狂热的宗教精神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两首诗应属于不同的宗教文化,而《那》应为商文化的产物。周代巫鬼思想的淡化和理性精神的增长是难以产生像《那》这样充满宗教激情的诗篇的。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曾对《那》的内容提出了这样的疑惑:“然诗虽祀汤,而不言汤之功德,独举鞉鼓管磬庸鼓之声与《万舞》之奕者,则又何故?”这实应归因于商人和周人祭祖理念的差异。“德”的思想是在殷周之际由周人提倡而后大行于世的。“甲骨文中有‘得>字,并无‘德>字>>西周金文中从‘得>专门分化出‘德>,明显反映出西周时代社会观念和道德伦理的一大变化。”周人初以“天命”依德转移的理论来解释其代商的合理性,后“德”??“孝”思想便成为周代礼乐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先秦文献和金文材料可以看出,周人祭典是极为重视祖先功德的,以至于后来出现连享神也在德而不唯祭品的观念④。与周人重德的祭祖理念不同,商人所尊奉的至上神“上帝”(商代始祖神与上帝合一)与商王本有着浓浓的血缘关系,这种亲情不是依德而转移的,故其祭祖诗崇德意识较为淡薄,这与周人在歌诗里极力宣扬祖先功德的情况显然不同。杨公骥在《商颂考》一文中亦指出:“在《商颂》所反映的现实事件中,并没有周灭商以后的事,没有宋国的任何事件,在《商颂》的思想情感中,并没有《周颂》《鲁颂》中强调的‘德>??‘孝>思想和道德观念,而是对暴力神的赞美,对暴力的歌颂,显然,这是符合商代社会的统治思想的。”这一论断是相当准确的,而《那》诗中“德”??“孝”等思想的缺失亦表明其当非周代作品。

另外,《那》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叙述的,表明祭礼是有王亲自参与的,而且王很可能就是主祭之人。周初祭礼沿自殷商,但金文资料表明,至西周中期穆王时代,周代逐渐形成自己的礼制并日益完备起来。王秀臣指出,西周穆王时代是周代典礼制度和雅乐体系发展变化的转型时期,马银琴亦认为穆王时代是周代礼乐制度的分水岭,详细论析了这一时期仪式乐歌的一些新特点,并指出了献祭之歌唱颂者身份的转变。夏含夷在《从西周礼制改革看<诗经??周颂>的演变》一文中还指出,《周颂》中的诗篇包括西周早期到中期的颂诗,其表现形式与礼仪表演经历了从集体参与到祭师与观众相分离的平等演进,即从合唱到诗人与观众相分离。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从西周中期开始,祭祀礼仪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祭礼由专门的司礼人员主持的现象增加,因此《诗经》中出现了以第三者的语气进行叙述的诗歌。随着神权思想的衰落和礼制的变革,祭礼由王亲自主持的现象必然大为减少,诗歌的叙述角度也从第一人称向第三人称转换。《那》通篇都是以王的口吻进行叙述,而且《那》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祖先的情感还是相当真挚和热烈的。从这一方面来看,《那》应为神权意识浓厚时期的产物,为商人所作的可能性最大。

王国维利用甲骨材料来考证古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由于受当时材料的限制,他在论证《商颂》非商诗时所使用的证据,如今大都被新的考古研究所推翻。如甲骨文中已有“殷”字,甲骨文中的“衣”有的即为“殷”的早期写法⑤。至于“唐”与“汤”字,王国维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曾论证指出:“卜辞之唐,必汤之本字,后转作癢,遂通作汤。”另外,甲骨卜辞中还出现了“成唐”??“武唐”的称谓⑥。故“唐”与“汤”通用,后来通用“汤”字,并非称名之异。商周时期,文字演变剧甚,书录时早期文字被后来的通用文字所取代是不难理解的。陈炜湛在《商代甲骨文金文词汇与<诗??商颂>的比较》一文中将《商颂》中的词汇与商代甲金文词汇进行比较后指出,“《商颂》文字大部分为甲骨文及同期金文所有,甲骨文及同期金文所无者居少数。易言之,《商颂》词语大部分于甲骨文及同期金文有证。”他还指出,“《商颂》五篇中那些不见于甲骨文及同期金文的词语主要是语气词??象声词??形容词??副词,关键性的名词??动词较少。”至于《商颂》若干词语与“周诗相袭”,他认为“则有多种可能,或系流传过程中所添加,或周诗袭颂,更何况语言本有继承性,前代词语出现于后代未足为奇,是以未可一概而论,不足其为宋诗之确证也。”黄挺在《<诗??商颂>作者作年的再探讨》中也指出周人一定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与习惯将《商颂》重新加工过。另外,否定《商颂》为商诗的其他铁证,如“万舞”??“楚”??“景山”等也逐一被新的考古研究所推翻。既然否定《商颂》为商诗的证据多不足为凭,那么《商颂》为商人所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在我国上古社会中,商代祭祖之盛无可比拟,祭祖乐舞相当发达。商代祭祖乐舞的盛况从其周祭祀典中可见一斑,从商代考古中所发现的大量乐器及卜辞记录中亦可看出。在这种文化孕育下,产生一些祭祖乐歌是非常可能的。江临昌在《中国上古文明考论》中曾就商代《颂》诗的存在进行了取证。其一是他根据一九七六年在周原遗址扶风庄白村南发现的微氏家族铜器铭文论证指出,周公安排微史烈祖“处甬”??“以五十颂处”都与巫史之官掌管“颂诗”乐舞有关。作者在文中引用了裘锡圭“甬”与“颂”相通的观点,认为商代原是有“颂”的,微氏集团便曾是商王朝的掌“颂”集团。从而肯定了商代《颂》诗的存在。

综上所述,《商颂》为商人所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那》应为商代的作品,但在后世流传的过程中可能经过了一定文辞的再加工。

篇6:那春天,那美丽

那春天,那美丽

突然间心中有种失落感,不知道干什么好,走出房间,我冲向了大自然。常绿的松柏在小草的映衬下,透露着鲜嫩的绿色。

春雪乍到,那未来得及化为尘埃的枯叶中夹杂着的嫩绿,与雪的交相辉映下,仿佛整个世界都成了一片柔和的色彩。那夕阳的余晖照耀在雪上,唯美到了极致。写景状物,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那美丽的一瞬间过后,温度让那美丽升华到了极致

雪水由嫩绿的叶间滑落,此情此景婉如一个潸然落泪的少女般惹人怜爱。我又怎么舍得不去欣赏,这冰与水,冬与春的交替,那无数人倾尽一生也寻不到的.美。

于是,当那折射最后一抹醇美的的阳光的少女的泪消散的那一刻,整个世间再只剩下黑暗。

楼道里铺上了荧光地毯,坐在椅子上任那凄冷的月光抚着。最精美的绸缎也没有它万分之一的细腻,柔软。可是模糊间我看到了那独坐于银阁之上的妇人,身着素衣,怀中一个双目赤红,尽显伶俐的白兔。构成一幅看完后,令人忍不住惆怅的画面,可与那银阁相比这里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毛孔贪婪的呼吸着这空气。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

吻着绯红的脸蛋,沉醉在若隐若无的花香中,睡在大自然的怀里。

哥哥拉开了窗帘,投入温暖的阳光的怀抱,一切都那么自然。“景伟,自己出去看看,你会喜欢。”哥哥笑道,我知道那是我一起床就闻到的花香的来源。

我震撼了,满山桃花竞相开放,微风吹过,整个世间花雨落下。放松全身心享受,随手接下一片花瓣。吻着那精致水嫩的脸,那脸仿佛轻轻一抚就会抚出水来。任何文字都是对那一刻的亵渎。

那一刻,日月同天恍若我心,泛着鱼肚白的蔚蓝海洋与大地交汇处,太阳半遮着脸看着那越来越淡的月,露出不忍。可是他追不到,可是谁又知道他追了几万年。

花雨落下,赤日逐月;苍穹若海,百花争艳;黯然转身,只为记住那最美一刻,苦笑着。

繁华落后,还是那最美景色吗?只求安然记住那美丽一刻,此时不舍换永远的美丽,不是很值的?修辞句式的灵活多变,或排比或整散句交错运用,摇曳多姿。

篇7:那朵花观后感

最近两天我看了一部新的日本动漫,名字很长《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简称《那朵花》。看过这部动漫后大多数人会流泪,不是我在炒作,不是我在吹嘘,我是在用事实说话,这部动漫夺走了我许许多多的眼泪,让我从中成长与学习……

这部动漫主要讲了有六个少男少女很小的时候就在一起玩,他们有自己的秘密基地和自己的队名,叫做“超和平Busters”,他们的名字是:宿海仁太、本间芽衣子、安城鸣子、鹤见知利子、松雪集、久川铁道。一次,他们聚集在秘密基地里,安城鸣子问宿海仁太是否喜欢芽衣子,宿海仁太害羞,回答不喜欢,就跑了出去,芽衣子去追不小心失足掉进河里……从芽衣子死后他们不再聚集在一起了,各自展开了自己的人生。

大家都走上了各自的路,多年以后的一天死去的芽衣子突然以长大的形象出现在了宿海仁太家里。说是有没有实现的愿望,要回来与大家一起实现。于是以前的好朋友又聚集在了一起,大家发现,其实自己还是忘不了芽衣子。为了帮芽衣子实现愿望,大家不断猜愿望,努力帮芽衣子实现,好让她成佛。这中间也发生了好多事:松雪集一直不太相信芽衣子的存在,宿海仁太为了赚钱做烟花打工到休克,大家一同去求芽衣子的父母,芽衣子的父母却始终不肯原谅他们,最终松雪集不惜跪着求芽衣子的父母。大家以为芽衣子的愿望是制作燃放烟火,但烟花上天以后芽衣子并没有消失。于是那天晚上,大家背着芽衣子出来见面。安城鸣子说自己并没有考虑过芽衣子,而是希望芽衣子成佛以后自己能和宿海仁太在一起;松雪集说自己也是一样,因为自己喜欢芽衣子,而只有宿海仁太才能看见芽衣子,自己觉得不甘心,所以希望芽衣子成佛;鹤见知利子刚要说话却被安城鸣子和松雪集一同骂道,于是鹤见知利子和安城鸣子厮打在了一起,最终说出了,其实她喜欢松雪集,就算芽衣子去了,松雪集也会找安城鸣子代替,她羡慕安城鸣子;宿海仁太一直没有发言,这时在一边的久川铁道大吼起来,他说那天芽衣子失足时他全都看见了,想要走开却走不了,他哭着大吼,说为什么自己没有上学,是因为忘不了芽衣子,觉得自己有罪恶感。最终他们都哭了,他们都觉得自己酿成了芽衣子的死,他们希望能和芽衣子告别,于是宿海仁太回家去找芽衣子,但发现芽衣子已经不行了,要离开了,身体渐渐透明了,芽衣子说自己的愿望其实是答应了死去的宿海仁太妈妈,要让宿海仁太哭出来,宿海仁太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背着芽衣子飞奔到秘密基地,但是却发现自己再也看不见芽衣子了,他疯狂地跑出去找芽衣子,大家也都跟了出去,最终芽衣子说要跟大家玩捉迷藏,留了五个字条在地上,他们相继打开,上面写着各式各样的留言,大家看了字条以后都忍不住哭了,在催人泪下的主题曲的陪伴下,大家一起喊道:“找到了,芽衣子!”芽衣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的消失了…………

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地哭了出来。这是我看过的最感人的动漫,我也说不上是最喜欢哪个人,倒还不如说六个人都喜欢。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很好。他们之间的那种友谊不会随着芽衣子的消失而消逝,他们的友谊是不受任何阻拦的,是跨越天界的。我相信芽衣子一直都会是那朵最美丽的花,一直陪伴在大家身边,他们的友谊也会更加深厚,一直延续下去……

看到宿海仁太、久川铁道、安城鸣子三个人为了筹集钱做烟花完成芽衣子的愿望,不惜自己的身体打工,尤其是宿海仁太打工累到休克,还要坚持住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感动,为了芽衣子,为了友谊,能做到如此地步,真的让人很感动。看到芽衣子的父母不愿意原谅他们,松雪集为了让芽衣子的父亲同意大家制作烟花,不惜自己的尊严给芽衣子的父亲下跪磕头我真的又被感动了,一个男孩子能放下自己的尊严去下跪请求,就是为了友谊,为了芽衣子,我真的很佩服松雪集。再次看到最后一集里芽衣子消失了以后大家疯狂的找她,连自己的手脚被划伤了都毫不在意,我又觉得他们真的很伟大,他们有资格拥有这份友谊。

这部动漫有太多地方让我控制不住自己去落泪,真的很感人,很深入人心,我想我看过以后也想加入到他们之间,与他们在一起并肩同行,我想我看过以后要以另外一种方式去看待友谊的意义,去对待朋友们,我也很希望多年以后的我们也能如此,也能像他们一样拼尽全力去守护这份友谊。

看过这部动漫的人,请留下你对这部动漫的感觉,请给我评论。没看过的人,请你们仔细用心去感受这部动漫,去看。我相信花不了你多少时间,只要你肯从游戏里挤出二十分钟的时间就能去看一集。请好好对待,请仔细看。你会收获好多东西,你会拥有珍贵的友谊,你能让心灵去做一次体验。最后在与大家分享宿海仁太在片尾时说的独白。

“我们会慢慢长大成人,随着季节的不停变换,路边盛开的的鲜花也在不断变换。那个季节盛开的鲜花,到底叫什么名字。轻轻摇曳着,一旦触摸它就会轻轻地被扎到。用鼻子靠近闻一闻,会有一股淡淡的青涩太阳的芳香,随着那股香味慢慢变淡,我们也在长大成人。但是,那朵花,一定会在某处继续盛开下去。对,我们无论何时,都会继续实现那朵花的愿望……”

篇8:那朵花观后感

学生会主席――这是你最初给我的印象校门口贴着一张的榜单,第一行――“学生会主席:郭媛良子”。“呵呵,真的好厉害,高一的新生就能拿到学生会主席的称号,真不简单啊!”在我心中,即使嫉妒,又是羡慕,更是一种由衷的钦佩。太厉害了,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勾画你的线条……团支部书记

――工作的一丝不苟“快看,生会主席哪!”几个男生喊着。“能不能叫一下你们班的团员,谢谢!”你对门口坐的男生说。……“你们好,我是高一一班的郭媛良子,我想组织一次……”你仔细的说着自己的想法,那么认真,那么仔细。

健美操领舞-―青春活力的焕发原以为你也会像那些所谓的美女们一样,为了“淑女形象”一味的做作。直到那天,看见你在操场上矫健的身姿,才深深的感受到了你活力的美。虽然有些“花儿”唠叨着:什么健美操,损形象死了……但是我觉的,那只不过是一些提不上名的小家碧玉,而真正的大家闺秀是你。晨会的主持

――言语里的智慧周一的晨会,你站在麦克风前,一种智慧与美貌的完美结合,言语里一种不凡的气质,很大气,铿锵有力。唯一一个国旗下讲话不带发言搞透出了一种难以摸灭的自信,一种语言里的智慧。美丽的学校里开这五颜六色的花儿,而这朵花儿吸引了我,一朵智慧美丽的花儿,一朵与众不同的花儿,一朵在我心中的花儿。

篇9: 那扇窗典雅的美文

那扇窗典雅的美文

那扇时开时关的窗子,成了我生活里的一道风景。 看看万家灯火,小小的窗子里投射出来一个又一个故事,或温馨,或甜蜜,或难过,有几个能从窗外看到里面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就是这窗子里的一个。 时间在一年前的这个季节停滞,闷热的天气让人透不过气来,醉醺醺的你敲响了我的房门。

夜已经深了,你还没有要离开的想法,几次催促你离开,你反而变本加厉,提出要求,只想抱我一下,于是我答应了你,就是这温暖的一抱,创造了下面的故事,一发不可收拾。当初的我们信誓旦旦,不会影响彼此,可是事情来的太突然,越在一起越发现离不开彼此,越在一起越发现共同的地方很多,就这样,我们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那是一种怎样的爱啊,让人躲闪不及,更不可逃避!

想过离开,做过决定,可是心离不开,爱离不开。 曾经,那扇心窗不向任何人打开,而见了你,说话却肆无忌惮,居然口无遮拦,我不懂得为什么面对你,总有说不完的话,跟你在一起,就算坐着不说话,心都是兴奋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一个眼神,那种默契都会让我们相识一笑,轻松自在!

每天每天,面对那扇半开启的窗户,我的心里是踏实的。她们说,窗子里的故事精彩与否,要看出演的主人公,窗子里的那个你我,在上演着什么样的故事,只有你懂我懂,可记得,你把我揽在怀里站在窗前听雨,可记得,你我依靠在窗前观望灯火通明的世界,可记得,你我在窗前嬉笑着与蚊子大战,一切的一切,清晰而难忘。

那扇窗啊,不要关上,为爱开启,为爱守候,只要心在一起,爱就不会远!

篇10:那,那诗经,那的意思,那赏析

那,那诗经,那的意思,那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猗与那与,置我鼓。

奏鼓简简,b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鼓渊渊,GG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荆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A尝,汤孙之将。

篇11:那美丽的花啊!

那美丽的花啊!_小学作文

今天早晨一早,妈妈走到还再睡懒觉的我身边,笑容满面地告诉我说:“儿子,我们区为了庆祝一会一节(经济贸易洽谈会以及第12届三峡国际旅游节)今晚准备放烟花庆祝,听说十分漂亮,去不去啊?”听了妈妈的`话,我一听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站了起来,对着妈妈,高声喊到:“我去!我去!我肯定要去!”妈妈又说:“如果要去就快点去床哦.”便又退了出去.

我起来以后,妈妈简单地把今天的行程简单地安排了一便:上午、下午照常进行,晚上8点和爷爷奶奶、两个妹妹、爸爸妈妈一起坐爸爸的车出发去一个观景台,然后再看烟花。嘱咐完后就上班去了.

我在兴奋的心情下度过了一天.吃过晚饭后,我们联系好了大家,等到晚上8点,一路人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到了观景台,我们四周坐满了人群,简直就只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坐下之后,众人便坐在那里无聊地等待着......过去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了,可烟花还没开始,有的人百无聊赖,坐在那里玩手机、聊天、磕瓜子、闭目养神;又有的人性子比较急坐不住了,直嚷嚷;还有的人,十分生气,“满腔怒火”地走了。可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妹妹们还是坐住了。又过了半个小时,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烟花开始发拉!”大家立刻打起精神,往天空望去,只听“咚、咚”几声烟花升上了天空,一下绽开,由白变红,由红变紫,像一个万花筒似的五颜六色层出不穷,天空绽满了这一朵朵五彩绚烂的花朵,像那彩虹的

化身彩虹花。一会儿,天空又出现了那似萤火虫的一簇一簇的绿色烟火,由明到暗,由紧密的疏散,简直就像魔术师施的魔术一样。接着,又出现了黄灿灿的一束束似漫天星的烟火,那金黄的颜色,照亮了我们的脸庞。然后,又放了一些红灯笼从天上飘落下来,令人心中暖洋洋的。

紧接着又放了许多美丽的烟花,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到了最后,突然,天空出现了一道烟火瀑布,那瀑布,水流湍急,水花四溅,正应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真是美丽至极!

啊,这美丽的花儿啊,我不会忘记你的!

篇12:那美丽の天使

那美丽の天使 -作文

〖我说 要在回忆碎片上〗

〖写上名字保存起来的话〗

〖“宝物”两字最合适不过呢〗

〖没错 让内心的容量〗

〖载得满满的〗

〖一起如此度过心跳加速的每天〗

〖熟悉的校服和室内鞋〗

〖以及白板上的涂鸦〗

〖是不是不得不〗

〖把它们遗留在明天的入口前呢〗

〖可是已经遇见了! 那美丽的.天使〗

〖毕业并不是终点〗

〖今后我们仍然是同伴〗

〖一起拍的照片〗

〖同种款式的钥匙圈〗

〖时刻都如此耀眼〗

〖谢谢你那一直不变的笑脸〗

〖似乎渐渐长高了〗

〖尽管成长的速度慢得看不见〗

〖那片天空一定看见了〗

〖一次又一次跌倒的我们〗

〖即便如此 还是努力走到最后呢〗

〖轻松放课后的走廊里〗

〖洒下音符的羽毛〗

〖哗啦哗啦堆起来〗

〖要是能就这样呆下去那多好啊〗

〖可是已碰到了! 那讨人喜爱的天使〗

〖不由得想道声我回来了〗

〖这个地方还是一如既往〗

〖车站的站台 河滩的小道〗

〖纵使分开了 也仰望着同片天空〗

〖让我们齐声合唱吧!〗

〖可是已经遇见了! 那美丽的天使〗

〖毕业并不是终点〗

〖今后我们仍然是同伴〗

〖你要是说最喜欢〗

〖我就用最最喜欢还给你〗

〖没有忘记的东西了吧〗

〖我们永远都会在一起〗

篇13:写那美丽作文

突然心里有种失落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我走出房间时,我冲向大自然。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在草的映衬下呈现出清新的绿色。

当春雪第一次到达时,淡绿色与及时变成灰尘的枯叶混合在一起,似乎是整个世界的柔和颜色。夕阳的余晖照在雪地上,美到极致。

在那美丽的瞬间之后,温度把美升华到了极致

雪从嫩绿的树叶间飘落,让人爱得像一个泪流满面的婉如女孩。冰与水,冬与春的交替,让无数人一辈子都找不到的美好,我怎么能不去欣赏呢?

然后,当那个折射出最后一抹柔美阳光的女孩的眼泪消散的时候,整个世界只剩下了黑暗。

走廊铺着荧光地毯,坐在椅子上,被清冷的月光爱抚着。最好的绸缎,没有万分之一的精致柔软。但我看到那个女人独自坐在银亭上,穿着便衣,怀里抱着一只亮白色的兔子。看完之后,不禁惆怅。与银亭相比,它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毛孔贪婪地呼吸着空气。

亲吻绯红的脸庞,沉醉在淡淡的花香中,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我哥哥拉开窗帘,扑到温暖的阳光下。一切都很自然。“静唯,你自己出去看看,你会喜欢的。”哥哥笑了。我知道这是我起床时闻到的花香的来源。

我惊呆了,满山的桃花盛开,微风吹过,整个世界都在下雨。放松享受,捡一片花瓣。亲吻着那张娇嫩的脸,那张脸仿佛轻抚水面。任何言语都是对那一刻的亵渎。

那一刻,太阳和月亮仿佛在同一天出现在我的心里,泛着鱼肚白的蓝色海洋和大地的交汇处,太阳半掩着脸看着日渐苍白的月亮,流露出难以忍受的感情。但是他抓不到,但是谁知道他追了几万年。

雨落下,红日逐月落下;天若似海,花开花落;转过身,才想起最美的瞬间,苦笑一声。

繁华落后,还是最美的风景?只想安全的记住那个美好的瞬间。这个时候不放弃永恒的美好不是很值得吗?

诗经·那原文注释

那车间

那好吧

那一抹清新的微笑作文

那美丽的校园作文

依旧是那双手

那方楼台

那小路作文

那美丽的花朵高中作文

家乡那美丽的田野作文

《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一份美丽(集锦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一份美丽,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