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电影《可爱的你》观后感600字(共含19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立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首先,导演为什么起这么一个片名《234,说爱你》?
答案只需要问“1”哪里去了?对应的就是“从一而终的爱情”,没有了从一而终的爱情,说的那些“我爱你”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才是这部影片的核心话题,对于是否做一个贤妻良母?是否只拥有一份从一而终的爱情?不断的考验着女主角,也考验着社会上所有的女性。
这部影片首次把女性的背叛刻画的淋漓尽致,对于“背叛”二字,更多的是针对于男性,批判男人花心,有钱就变坏,找小三之类的惯性思维,而对于女性呢?亦是如此。
从一而终的爱情?呵呵,真的让人佩服,问世间能有几对从一而终的爱情呢?
问世间情为何物?
是为了守住从一而终,是为了安全稳定,是为了贞操道德,是为了做一个贤妻良母,连问自己到底爱不爱的勇气都没有吗?
这个“1”,这个从一而终?就真的是你命中注定的真爱吗?第一个就一定是对的人吗?
假如爱情就是如此,就是要背负这样的'道德束缚,只是遇见一个人,开始谈的第一次恋爱,就要把一生都压上,两个人都不许背叛,再不许去探索两个人之外的任何天地,那么这样的爱情就真的是真爱吗?
你可能不会注意到,所有的台词之中的点睛之笔会出自一个配角口中”对我来说,这是选择题,不是是非题“,是的这个影片最关键的一个态度,就是出自饰演小三的俞倩口中。
人生路上,我们经历爱情,从无到有,再到滥,我们总以为爱情中的分分合合充满着是是非非,对与错,谁背叛了谁,谁抛弃了谁,就是那犯错的一方。
然而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是从一而终的坚守,还是勇敢的追寻更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人?
爱情,真的只是一道选择题,不是一道是非题!管谁说了谎,管谁道德沦丧,发生了就是心变了,就是做出了选择,再难回头,就像死死守住李曜的原配,对于李曜的所有优点缺点都爱的原配,守住他们从一而终的爱情,然而她守住的婚姻真的存在爱情吗?你能找到丝毫爱情的影子吗?为了守住自己的男人,不惜花钱去找小四挤走小三,然后告诉男人小四只不过是她花钱雇来骗你的,为的只是苦苦守住她的男人,请问这样的从一而终,你到底是佩服呢,还是觉得偏执的近乎病态呢?
从一而终并不一定就是对的,背叛也无需背负道德沦丧的骂名。对于爱情,只有四个字“让它发生”,发生过后,好聚好散,真的只是一道选择题,变了的心便不再是“初心”!
简沛熏,你是真的爱上了李耀吗?还是说,你只是爱上在李耀身边所能享受的奢侈的生活?说真的,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纸醉金迷的生活,不如痴如醉很难得,你沉迷进去也无可厚非。但最后你能从中走出却是很厉害,现实中,很少会有向你这般的女子吧,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你和阿泽一起去吃法国大餐的时候,先是在出租车上你说要省钱的模样,我以为你还是原来的熏,但直到你和阿泽在餐厅点餐时,你对阿泽的节俭投去看不起的目光时,我才知道,你内心的贤妻良母的熏已渐渐被summer,不对,应该是被约瑟芬同化,约瑟芬,一个道德沦丧的女人,可爱又可恨的女人。你一直在尝试演活她,当然,你最后成功了。
说实话,保守的我内心本应鄙视你的,但我却又抑制不住地去羡慕你,去敬佩你。羡慕你喜欢仲夏夜之梦,就可以近距离接触到仲夏夜之梦,敬佩你在享受过奢侈的生活之后,仍能果断地离开那个本不该属于你的地方,我敬佩你最后能看清自己,敬佩你能回归自我。。。。。。
《234说爱你》,看完还以为导演是个女的,想不到是个男的,颇懂女人心迹啊。
一个高帅富和原配,小三,小四的故事。
高帅富和原配维持表面美满婚姻,其实卧榻一直有小三酣睡。
原配用计,招来小四,挤走小三,哪知前门打虎后门迎狼,
小四假戏真做爱上高帅富。原配无奈道出真相,结果一拍三散,婚姻破裂 ,小四远走。
故事其实有点俗套,亮点在于道出了不同年龄阶段和位置的女人对爱情的理解。
小四本是初涉江湖的嫩鸟,为了生计去勾引高帅富,不想动了真情,那句“我的行为是在演戏,但我的心是真的”颇为道出了二十出头的少女的那种为了爱情义无反顾飞蛾扑火的态度。
小三追随高帅富多年,当小四出现后,却没有爆发想象中的撕逼大战,而是将计就计把小四推向男人,而以此换取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算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补偿吧。这个年龄阶段的女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未来 ,既然男人的心留不住,不如以更现实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对于原配来而言呢,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婚姻,因为他们的婚姻维系了太多的东西,家族的生意,各种人情关系,对于她来说稳定压倒一切,至于夫妻间还有没有真爱,其实都不重要了。
至于高帅富呢?如果不看电影,只是单纯的讲出这个故事,估计男主要被如潮的女人痛斥为渣男。
其实呢,一夫御三女,哪是一般的渣男能做到的?也许推开故事细节,他的行为可以被上“渣”的标签。而生活中这样的男人,有才有钱还帅,还对每个女人都那么好,那么温柔,那么深情款款,这样的“渣”男 又是几个女人所能抗拒的?
不过我到时觉得,他虽然不渣,但还是自私。不错,他对每个女人都好,对每个女人都真心以待,但是他 忍受不了别人的欺骗,最后当他知道小四不过是原配的一步棋的时候,已近崩溃。其实讲心比心,他有小三,其实也是对原配的背叛,有小四也是对原配和小三的背叛,既然你能允许自己背叛它人,怎么不允许它人欺骗自己呢?这也许这是所有条件优越的男人的通病吧,女人都趋之若鹜,所以觉得女人对自己的好和爱都是理所应当的,只能我负天下女人而天下女人不能负我。哎,这等豪气,让我等屌丝怎么不羡慕嫉妒恨到长叹情何以堪。(笑)
小四之前的男友便是屌丝一枚,对小四何尝不是痴心以对? 但任架不住小四转眼即成男主的胯下之臣。贤妻良母又如何?人生如戏不过是电影的噱头。一切的你侬我侬温情爱意也掩饰不了男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对女人吸引指数这样铁的现实。看到这些,不禁读出这电影中一丝残酷的味道。
《来不及爱你》讲述了一位患了癌症的父亲与女儿之间朴素而又真挚的情感。看过这部电影后你有什么感触呢?
电影讲的是:
刘建设突然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为了不影响女儿高考,他没有把真相告诉女儿,他要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为相依为命的女儿留下更多的东西。 毫不知情的女儿刘倩无法忍受父亲的改变和过分的关心,擅自做主报考了外地的大学。 刘建设凭借自己多年保卫工作的经验,只身潜入犯罪分子的巢穴,破案立功,成为了英雄。最后,他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刘倩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如愿考上了大学。但是,她怎么也抹不去心头的那一份深深的懊悔和遗憾。
工厂保卫部的刘建设早年丧妻,和女儿相依为命。年逾不惑之年的他突然被诊断患有不治之症,不久将离开人世。为了不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增加负担,他并没有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女儿,而是默默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建设遇到了在公安局工作的多年不见的好朋友满大军。此前二人因喜欢上了同一个女人而分道扬镳,多年没有来往。这次会面后不久,满大军就因调查一起假钞案以身殉职。刘建设为了给这个朋友报仇,也为了能够得到高额的'奖金使女儿今后的生活有所保障,铤而走险和假钞集团接触,希望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却被公安机关当做犯罪人员带回问话。当他说出自己私下找犯罪集团的目的时,在场的民警愕然了。
女儿却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处在青春期的女儿和父亲在沟通上一直不太顺畅,刘建设为了防止女儿早恋而找到女儿男同学的母亲谈话,被女儿看做是侵犯了她的权力,并因此和父亲呕气。女儿没有征求刘建设的意见私自将高考志愿填报到外省市,令父亲痛心不已。
刘建设完成了打击假钞集团的任务,但他的病情已经无法再隐瞒。女儿得知父亲病情的严重性,为自己之前的种种行为深深懊悔,却无法挽回父亲的生命。刘建设不久便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女儿一个人孤独地踏上了求学的征途。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一部名叫《来不及爱你》的故事片。影片看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来不及爱你》讲述了一个名叫刘倩的高中女孩和她的父亲在高考前后发生的一段故事。当我看到父亲在过生日的那一天,和女儿开心得又玩、又吃、又拍照时,我心里真替他们父女俩感到高兴;但事后看到女儿好几次不愿和自己的父亲在一起,还说父亲真的挺烦人时,我心里暗想:父亲是为你好啊!做女儿的可不应该这样。当影片放映到父亲得了重病不幸去世了,女儿在痛苦中醒悟时,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得感受。刘倩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我心里非常高兴,她父亲的愿望终于在这一天实现了。
看完这部影片,我对爱的理解更深刻了一些。爱心,不仅仅是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更包涵着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有孩子对父母的爱。我们将来拿什么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是本片其实是一部打着浪漫爱情轻喜剧旗号的人!生!励!志!剧!
影片中年轻的女主角Rosie不敢向自己好朋友Alex表白,因赌气或者其他原因稀里糊涂的怀上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男生的孩子,于是Rosie做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决定——生下孩子并最终决定独自抚养她长大。而这一切,远赴美国留学的Alex并不知情。
接下来,偷尝禁果Rosie理所当然地被困于家庭主妇的生活,整天跟尿布打交道。当昔日密友世界顶级大学读书,高中时期最讨厌的女生登上杂志封面,自己却只能做一个小小的酒店清洁工。过早承担起当母亲的重担,也过早的失享受青春的机会。过早地告别兵荒马乱的青春的Rosie从而过上柴米油盐的主妇生活。
五年过,因为缘分的阴差阳错,两人再一次错过。期间两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争执,导致R跟Alex的友谊似乎划上了句点。而当初“逃走”的孩子的父亲也重新回到母女身边,R再次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跟孩子的爸爸复合。接着,R的父亲世,Alex重回身边,想挽回Rosie,但信件被R的丈夫偷偷藏起。
Alex一直等不到Rosie的回信。期间,Rosie发现自己的丈夫偷偷出轨。回到家中,Rosie撬开上锁的抽屉,才发现Alex的信件。可紧接着,又得知Alex跟高中时期自己最讨厌的女生Bethany大婚在即。Rosie在好友的鼓励下决定在追回Alex,但最终作罢,只是在Alex的婚礼上发表了一番感人的演讲。
Rosie回家,开起了一家小旅馆。面朝大海。旅馆落成,Alex也不约而至。并最终向Rosie述说衷情,两人在旅馆海景房的窗边拥吻…… (剧情介绍完毕)
故事情节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狗血的浪漫爱情,关于“勇气”与“爱情”,关于“错过”与男“闺蜜”在当下的荧屏轮番上演,但讲究理性与实际的西方人将电影拍的生活感十足。不像《我可能不会爱你》中的李大仁,从始至终在女主身边狗腿子一般当暖男;更不像《何以》中男主丧心病狂地如万年冰山一样坚定等待女主多年。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错过的两个人就该各奔东西彼此相忘于江湖,剩下的通通交给命运的机缘巧合风云际会——要么永远错过老死不相往来,要么命中注定最后幸福在一起。
可以说,在人生最关键的几步,女主通通走错——年轻时面对爱情太懦弱,孩子生得太轻率,太轻易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并开始单身妈妈的生活,接着又太不明智地嫁给一个自己根本不爱且事实证明极其不负责任的男人……
可看完电影我们会发现,原来人生踏错一步,人生并不一定会全盘皆输。 谁说人生一定要按照某些步伐按部就班地进行?难道像Alex上了大学找到体面的工作娶了公认的美女过上外人看来精致而美满的生活哪怕到头来迷失了自己内心空虚才算是成功吗?
我们生命中踏错的脚步,的确意味着从此将与自己的规划背道而驰。但要知道,人生本来就是无法估计与预料的。命运只是要求我们永远怀抱着一颗积极进取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心,哪怕走错,我们永远可以踏进另一个世界,开辟另一番疆土。从而欣赏另一番风景,过上另一种幸福生活。
正如Rosie所说,找到对的人,才算是最大的幸福吧。而五年,看似漫长,也仅仅是人生的一步。五年的时光,足以重新雕琢一个人,足以重塑人的眼光,甚至颠覆你我的世界。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阶段性地胜利不等于最后的胜利,那么同样,一个人哪怕在最关键的几步都踏错,最后的最后,她人生结局,仍有大反转的可能。
爱情有时不是必需品,但我们又确实在渴求有一个人,他懂你,包容你,支持你的梦想,重要的是他真的爱你。
很多人吐槽电影的剧情很狗血,但是生活也一直都是阴晴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给你当头一棒,没有人能保证一切都顺顺利利的,我们需要一些起伏来看清我们的内心,也许你正爱着一个人但又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和他在一起,甚至你都不清楚自己对他的感情有多深,爱情里面时间是真的很重要,两个相爱的人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影响爱情的因素太多太多了,爱情不是面包,我们需要生存。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泪目了,它的剧情很起伏但也很现实,确实,当你想放弃一些事物和爱的人在一起时,他的身边,或许已经有一个人照顾他了,或许那个人不够你那么的爱他,可是,你有勇气推开他吗?还是想着也许他应该能照顾好她吧,也许也许,不管如何都不应该介入其中。
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定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两个人之间要沟通,藏在心里的话也许不说出来就只能感动自己。
有点语无伦次,但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收获颇多。
小清新电影,讲述了一对青梅竹马时隔后在一起的故事。影片是没有考虑现实的,是童话梦幻的结局。
但是这并不是大家心目中的程又青和李大仁。他们为何兜兜转转12年才在一起,只不过是他们不够爱罢了。
高中时期他们的感情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是因为不够爱,所以男主可以和随便一个女的上床,女主甚至可以和认识不到一天的人上床甚至怀孕。好吧,更可怕的是,女主把孩子生了,做起了高中毕业后就不读书的未婚先孕的单身妈妈,男主去美国读大学。
后面女主和孩子他爸结婚,男主也在美国谈了朋友,中间发生了很多事,女主离婚、男主分手。多年后,两人相见,他们互相感动了对方,最终在一起。
从高中毕业后,两个人的人生已经千差万别了,一个人是做零工养孩子的打工妹,一个是在美国读书的精英男,大学能改变人多少?周围的环境能改变人多少?他们最终在一起,到底是喜欢的是眼前看到的人,还是心中12年前的那个他?
他们喜欢的是对方这个人呢?还是当初高中时期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呢?
当12年后,他们四目相对互相拥抱时,心中想起的,应该是12年前的那个他吧。
剧情狗血是有,男主渣也是有,但是这仍然不能阻止我给这个电影打5分。
首先,令人感动的是,当女主知道自己怀了孕,并且孩子的父亲是那个5秒男,并没有放弃这个孩子,她哺乳她,抚养她,即使放弃了自己的大好青春。人生就是充满了意外,我们总是太急功近利,竭力避免一切意外,将意外扼杀在摇篮里,以为这样就可以过一个顺风顺水、光彩夺目的人生。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但是,女主的这一,可以说是壮举让我真正思考这种“美丽的意外”的意义。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顺流而下的过程,以前以为这种想法太懦弱太犬儒,但是,很多时候在生命的洪流中我们无力抵抗。当罗茜怀孕了之后,按中国电影的套路,如何告诉父母自己未婚先孕就值得放半个小时,但是,电影甚至没有一丁点火星味,怀孕,养胎,待产,生子,罗茜始终是在父母的关怀下完成了人生由女孩变成母亲的身份转变。她切换的很好,干净、漂亮、洒脱,微笑地接受命运给自己的安排,并坚信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罗茜是一个很平庸却值得所有人去爱的一个女孩。她可能平凡,只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但是她阳光、爱笑、开阔。很多女生将自己的生活过的太局促,太与利益较劲,罗茜不是,她看清生活的本质仍旧热爱生活,这种坦然却有时比咬牙强撑、苦命追寻更有生命的美感,生活的价值。
很多人觉得男女主这三转折只不过是编剧的恶趣味,恶意充水。但是,这种转折正是描写了诗经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无限的遗憾,唏嘘,后悔,感动,这恰恰是每个人都经过的。作为一个看客,你可以冷静克制地去观赏一段感情,但身为剧中人,每个人都在所难免地困惑,犯下和男女主一样的错误。所以,看到豆瓣的`高赞评论对编剧的剧情大加封闭以显示自己精巧的逻辑思维和上帝视角加持之外,却少了一份孩子似的眼光,尚且纯真的心态去看待那时候迷惘的自己、迷惘的青春。
顺风顺水并不就是最好的,曲折恰是爱情的最好注解。
女主角很漂亮。
这是从电影开头到结尾我一直在心里反复感慨多很多次的事实,欧美人的长相素来深邃立体,总觉得每个好看的人几乎长得一样。但是罗茜的漂亮显而易见。
从小时候刚认识到成年之后的大学再到成家立业的真正成年人的时候,Rosie和Alex是彼此陪伴从未缺席的。尽管在这之中,大多时候是看着对方沉陷在不属于自己的热闹里。
记忆很深刻的,他们在Rosie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接吻了。可第二天,Alex却邀请别的女孩去舞会。Rosie的神情中是在意和介意,却始终没开口否认反而违心的出谋划策。
然后,他甩掉了处男之身,跟她最不希望的女孩子。
从头到尾都是挂念的,却总爱说一些刺激对方的话。想伸手拉住彼此,却又在几步之遥自以为大方的坦荡笑称,祝你前程似锦。
就想起了《两小无猜》,但不同的是,《爱你,罗茜》温柔的多。它的猜疑后悔挽留,都温柔的多。有争吵却不狂烈,口是心非转身就走。然后好聚好散,江湖不见。
可人就是这样。
某种东西拥有的久了,突然有一天失去了,并且长时间的失去,就总会想着去找回来。
Rosie可能已经对生活没什么大望了,就想在海边开自己的酒店安安稳稳的过这一生。但Alex的出现,无非是平静岁月里最大的涟漪。同时,她也很想他。
他们之间,就差了坦白。
彼此喜欢,就不应该推开。从小一起长大也好,永远都不要给一个“我们只是彼此最好的朋友”这样的定位。好像因为是这样,所以做任何一件超出朋友界线以外的事都是错的。
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坦荡一点吧,喜欢,就坦荡一点。
电影最后的画面色彩真的太棒了,让这部影片很温馨。
来不及爱你观后感600字
《来不及爱你》讲述了一位患了癌症的父亲与女儿之间朴素而又真挚的情感。父亲黄春生,一位40多岁的普通市民,为人忠厚淳朴,待人谦和礼让,内心深处虽充满了成为英雄的渴望,却从来不曾有过什么壮举。他前丧偶,独自一人拉扯着女儿黄心仪过活。
正当他碌碌无为地活到不惑之年,他突然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父亲希望在最后的时光里给女儿最多的爱,为了不影响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的情绪,他默默忍受着身体上的痛苦,要为相依为命的女儿留下今后的一切,甚至把本该治病的钱都留下来给她,包括:上大学的学费、房子的按揭、生病的保险……可是女儿往往不能体会父亲的苦心。
来不及爱你观后感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来不及爱你》。因为上电影院去迟了,所以没赶上看。到了家里,我让妈妈打开电脑,收到影片,就这样看了起来。
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女孩和爸爸的故事。本先那个女孩很讨厌爸爸,最后她爸爸要死了,她才懂得了爸爸的辛苦,她考上大学了,可是她的爸爸却不在了。她怎么也抹不去心头的那一份深深地懊悔和遗憾。
这个故事告诉我父亲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希望,能给我们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和关怀,我们要懂得疼爱父亲。
《来不及爱你》观后感_篇三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一部名叫《来不及爱你》的故事片。影片看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来不及爱你》讲述了一个名叫刘倩的'高中女孩和她的父亲在高考前后发生的一段故事。当我看到父亲在过生日的那一天,和女儿开心得又玩、又吃、又拍照时,我心里真替他们父女俩感到高兴;但事后看到女儿好几次不愿和自己的父亲在一起,还说父亲真的挺烦人时,我心里暗想:父亲是为你好啊!做女儿的可不应该这样。当影片放映到父亲得了重病不幸去世了,女儿在痛苦中醒悟时,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得感受。刘倩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我心里非常高兴,她父亲的愿望终于在这一天实现了。
看完这部影片,我对爱的理解更深刻了一些。爱心,不仅仅是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更包涵着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有孩子对父母的爱。我们将来拿什么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在G20峰会放假期间,在我外出旅行途中,的《开学第一课》开播了。本次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分四节课讲述: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饶,坚持不懈。
今年的节目主要讲述长征路上的艰苦,革命先辈的后代讲述自己父母当年革命生活的情形。每个节目都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胡老先生,梁老先生,秦老先生三名长征时期的抗争者。
距今大约1的长征战略转移,现代的人无法体会到当时的艰苦,碰巧的是这次的假期我去了延安革命根据地,了解了一些长征时期的故事,使我对节目中的每个故事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胡老先生是一名通信员,12岁参加红军,历经了各种困难,如爬雪山,过三菱刺路,找电池等,他还在没有汽油,柴油驱动发电机的情况下,想出利用牛油,猪油的方法,为军队取得胜利,可谓是智勇双全。梁老先生是杨政委的一名勤务员,杨政委待他如自己的孩子,他把杨政委当成自己的亲爸爸。但在马步芳的军队打来时,政委命令他将两匹马转移到山上,在他下山时,听到杨政委牺牲的噩耗,他不由得流下了眼泪。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寻找杨政委的两个孩子,一直没有停歇。
秦老先生也是一名通信员,他在部队学习通信时,当时没有现代这么好的教育条件,没有课桌椅,教材和教具,但他克服困难适应当时环境,学习得非常出色。后来他被调度到通信大学当老师,教出了几十万名学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老兵是我们的前辈,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身躯,铸就了我们今天的新中国。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接过了老兵的旗帜,那旗帜便是为中华效力精神的传承;“我”接过老班长的鱼钩,那鱼钩是老班长为党牺牲的见证;老兵的后代不忘父母的精神,那精神就是他们父母的身影。接过先辈的旗帜,把中国建设的更美更好!
9月3日我在电视机前目睹了抗战70周年阅兵大典,壮观的大典场面,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潮澎湃与震撼!我在心里呐喊:“祖国,我爱你”!
翻开昨日的历史,我们的国家是那么的贫穷落后,侵华日军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我们差不多只能用小米加步枪去面对,为我们落后,所以鬼子才会肆无忌惮的掠夺我们的国宝,杀我们的同胞,奸我们的妇女……鬼子在侵华期间,在神州大陆欠下了累累血债,在南京,他们知道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30万无辜的,手无寸铁的市民都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一座犹如宝石的城市一夜之间变成的人间地狱……
7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了。此次阅兵既展现了我们的国力又展现了我们的军威,阅兵27个装备反对,其中除了一些装甲车,坦克,飞机外,其他我全都没见过。可是一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世界高科技的结晶。经主持人介绍,我才知道什么叫核导弹,无人机,轰炸机,歼击机……它涵盖了我军的先进作战仪级后勤保障机种。展示的武器装备均为国产主战装备,84%是首次亮相,充分体现我军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新面貌。我们的祖国渐渐强大了,一头东方巨狮觉醒了!我们不会再第二次蒙受那种屈辱了!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地方,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历史书也还在翻动,复兴中华之重任落在了我们的身上。梦圆中华,同学们,用我们的智慧与勇气努力学习!为建设出强大的祖国献出一份力量吧!
《怦然心动》(FLIPPED)看了五六遍,尤喜其中的两段话。其一是上文所引朱莉父亲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概念,其二是布莱斯的外公对于人的评价,“我们有的人暗淡无光(flat),有的色泽艳丽(satin),有的则光彩照人(gloss)。但是偶尔,你也会遇到色彩斑斓(iridescent)的人。当你真遇到时,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韩寒译为:“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人生在世,必深谢有几个能点悟你的人。比如朱莉的父亲,又比如布莱斯的外公。由此说来,《怦然心动》的小清新里增添了几丝大智慧的魅力,贯穿影片始终,也渗透到朱莉和布莱斯的成长轨迹上。虽讲述早恋题材,但又不仅仅止于此。哪怕如我这般过了早恋年纪的人来看,仍旧受益匪浅。
除了朱莉和布莱斯,其他的每个人似乎都散发出各自的气息,宛如一部活字典,通过片言只语,一不小心就透露了生活的很多秘密。家庭的矛盾,生活的艰辛,内心的失衡,性情的懦弱等等,都隐于豆蔻年华情窦初开之际,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还原真实的生活,整饬个人的心扉,使人更加坚定和清醒。有一个镜头让人很感动,当朱莉在晚餐时讨论修饰院子的计划时,父母亲为了家庭花销不禁大吵一架,过后父亲和母亲各自到朱莉的卧室与她谈话。家庭成员之间的挚爱深情,很温暖,羡煞旁人也。
电影讲故事的方式有些意思,抛开平铺直叙,采用了叙述人称变换的手法,从布莱斯的独白切换到朱莉的讲述,如此交叉进行,共分为7段。这使得影片保持在平稳和舒缓的节奏上,如潺潺流水,波澜不惊,自然生动。
在看到电影时,很快就猜到结局应该会跟之前看的小说类似,当多年前看的一篇小说变成一部好看的电影,感觉是那么神奇,那么的有意思。
看到《听说》这个电影完全是很偶然的,在这之前,看过不多的台湾电影,印象中的台湾电影,简单自然的台词,夹着很特别的闽南话,景色很美,特别有海边风景的,看了让人很想去台湾生活一把。而这部电影,让我对台湾的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始发现台湾电影并不只是风景很美的文艺片而已,这部片,应该也是今年看过最喜欢的片了。
看过不少的励志片,大部分会是主角从贫困潦倒到成功的奋斗史,但是比较喜欢的却是描述非正常人的励志片, 《雨人Rain Man》,《阿甘正传Forrest Gump》《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自闭历程Temple Grandin》,《亲密治疗The Sessions》,觉得能用电影去关注一些平时不被关心的人,或者甚至不想去接触的人,很不容易,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还要考虑商业结果,特别在我们这个对弱势群体除了无视更是打击的天朝,这种片永远不可能出现,就算有,也肯定是国家机器的宣传工具和经过编造去掉所有不合时宜的说教片。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和文明程度,也许不是通过一部电影来体现,但是背后必定有些关联的地方,在这个方面,台湾能有这样的电影,有这样的电影人,就足以证明了差距,台湾还不断出现类似的电影,像《逆光飞翔》,更说明某些社会跟主流社会越走越远,越迷茫越自我。。。
让我觉得很难得的是片中对信仰对的宣传,女主角父亲在火灾后的那一封信,简单却衬出大爱,一个人,能够放下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去遥远的非洲传教,应该很难被人所理解所接受吧,但是让我对他们有了另一种的认识。相应的,信仰,在大陆中社会里缺失,在大陆的影视里也根本很难见到。
故事情节也许注定了台词不是必须的,但是却更显的电影的好看,简单而不矫情的台词,显得更为真实,也更让人所接受,视觉上的冲击,已经足够了,女主角当街头艺人那个画面,相信会深深的映入到每个观众的脑海里。
我们郭里园小学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9月25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年轻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重庆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的淡定沉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场、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完《孔子》,只记得一句话:求仁得仁,又何怨。也许可能加上一句:虽未能至,心向往之。只是内求的信念,是反求诸己,而非外求他人。
也许,无为方能无不为,但无为而非不能,无用安知不是大用。为何在乎结果,而非过程,无果而非成功否?有因才有果,无因而无果,因比果更重要,不是么?有A点方可达到B点,无起点何来终点,无生方能死?只求果,那是证明,有因无果,那是勇气,无因有果,那是荒谬。想有果,那要承受支撑果价值的艰辛。
也许,两点之间,直线不是最短。我们的意志和良知告诉我们,我们是有选择的自由的,能负责任的,可是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日常经验中却受着因果律的支配。生活中我们明知“有因必有果”,是不是我们的生命最终也要服从因果律?以前我们提“曲线救国”,由于直线直接、血腥,是革命而非改良。若这样理解,两点之间,是不是就可以说曲线最短。遇山遇水,我们搭桥铺路,甚至挖隧道,从经济学层面说,这不是最经济的。路总要随着地势,你搭桥挖道,不是美化自然,而是破坏自然。如果我们要达到山顶,是不是也可以搭桥、掘坑?因此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才是伟大的创举。一切伟大的创举总不能置于别人或自然代价之上。
孔子知不能为而为之,实则无畏,因其思想方能流传千古而不衰。在此不讨论其作为儒家思想之源的效用而存在。也许在功利社会的当今,有因无果,不成主流,实认愚蠢。因此当今最短这样思想理念,因此成功学成了主流,大家都想有车有房有美女嫁个有钱人。有人说有钱人就是等有了钱才是人,学好数理化不如拼老爸,有了钱就能活在天堂,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有钱否,再也不是好人与坏人的区别了。
如今社会最喜欢树立英雄,因此孔子只能作为圣人。伽利略说过:需要英雄的国家真不幸。因此如今最缺的是圣人,而非英雄。孔子知不能而为之,实则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良知应起到的作用。如今中国,谈的是权、钱和关系,因此时代的使命必与之相反,那又有几个人能够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有时我们说个人的伟大,其实历史并不使单个的人不朽。虽然孔子知不能而为之,但他不能打断历史的循环。历史总是曲线前进的,就如基因也是螺旋式的。若个人想用直线式打断历史循环前进,那某些个别事例、事迹或事件,也同样打断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循环。无论何时,只要人们追求他们的目标,像耕种那如果没有他们的劳作,就无所出产的土地,若强迫自由飘荡的风扬他们的帆,越过不停翻滚的浪,也就打断了无目的的,只能在自身内翻转的运动了。因此影片中说,夫子的思想又有谁能够理解。因此当我们在一种历史过程的意义上深思历史的本质、国家的历史命运及它们的沉浮兴衰时,永远不能寄托于个人而忽视历史过程必定是循环的。
这部电影讲述了东周末年时,孔子为了理想在诸侯割据、相互征战的混乱时代四处奔走,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事情。但却不是从他出生而是在鲁国做官时说起,直至寿终。这段时间,恰是孔子一生最辉煌、最丰富多彩的时期。
孔子,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儒家的始祖,他的名字被代代相传,就算是读书不多的都能很大声读音正确地说出孔子这个伟大的人物;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孔子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一些思想理论却知之不多。这部影片上映于2010年,那时的我正是在努力学习,为将来考大学做着准备,但却对于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修习甚少,更不用说去了解、观看一部这种类型的电影了。虽然电影中的一些布景等与史实不甚相符,不能完整准确地呈现出那个历史时代中的一切,但也有它可取的地方,它更直观立体地让我们走近了孔子,只是纸面上不能给予的。
如果说,在孔子身后,他堪称是极备衰荣的话,那么,在孔子活着的时候,却是备尝坎坷艰辛的。正像人们所形容的,“真正圣人临终未免也要叹一口气”,孔子正是抱着壮志未酬、“天下无道,莫能宗予”的遗憾而抱恨终天的。然而,也正是这一条多艰的人生之旅,鲜明地反衬出了孔子坦荡、执着而又中庸,集仁、智、勇于一身的生命形象。
孔子在鲁国从仕时,做过中都宰、小司空和大司寇等职位。数年之内,孔子以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期间颇能体现孔子之智慧与勇气以及政治才干的事件在影片中都有反映,如峡谷会盟、堕三都。在看到这些时,我不禁为孔子拍掌叫好,但同时也为他深深的担忧,因为孔子当时已经触犯了当时的权贵。果不其然,鲁定公最后还是中了离间计,孔子的治国措施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随着君主的疏离和季孙斯的挑拨,孔子随后开始了生命历程中悲壮而又执着的一幕——周游列国。可见,政治斗争自古就已存在!
影片中令我感动的其中一个镜头是孔子被迫出走时,他的弟子们得知消息之后赶来誓要与夫子共进退。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一位怎样的夫子啊!我想,在生活上、在学习上,孔子必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的教导和指引,必是付出了许多真诚,才会换来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