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节《建军大业》观后感高中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海绵宝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军节《建军大业》观后感高中(共含2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海绵宝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建军节《建军大业》观后感高中

篇1:建军节《建军大业》观后感高中

在还没提档之前,就买了建军大业的电影票。一直以来就喜爱谍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就越发期待这部影片的上映。作为建字开头的献礼片,这一部真的是燃爆了。从演职人员到故事结构,以及故事节奏,主旋律的体现,都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影片。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鲜活立体,观看之时,便觉自己曾与历史这么近,其中南昌起义与三河坝战役的战争场面的确让人震撼。《建军大业》这部影片具有使命感,即燃却又让我在观看的时候,数度落泪。

写这篇影评之前,特地去百度看了一下关于一九二六年肆月十二日的史实。在影院中,看着肆月十二日,学生的游行再到街头喋血,遍地横尸,雨水或许洗的掉那些人们流出的血,却洗不掉他们的暴行,当影片播到这里的时候令人唏嘘,却也渐渐的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南昌起义的部分,叶挺手写“命令”,到教训赵福生,陈峰劝赵福生跟自己干,这些细节都处理得很好。起义之时的炮火隆隆,燃烧不止,战争的场景表现可圈可点。印象最深的当属张国焘与周恩来等人开会,张国焘反对南昌起义,贺龙冲进来以后,由保剑锋老师饰演的谭平山,说折中的办法不是没有,是杀掉张国焘。

周恩来去与朱德会面的时候,朱德与他要了一笔经费,当时黄志忠老师的表情,老实中透些狡黠,非常可爱。南昌起义开始之前,朱德将所有的军官邀请过来,吃酒玩牌,后来起义开始了,那些有头有脸的军官们准备出去看看的时候,他向上开了一枪,夹着烟的手招呼着大家继续,士兵冲进来的时候,大将之风显现无疑。

三河坝战役这个环节是我哭的最多的地方,三天的战事,三千人对三万人,真的就是纯硬杠。战火连绵,死的死,伤的伤,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土地早已变了颜色。黄志忠老师扮演的朱德、马天宇老师扮演的角色、白宇扮演的蔡晴川,他们敬的每一个军礼,都令人动容。最后二百人留下的时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军,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朱德对蔡晴川说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现在想起,依然是会令人落泪。最后三河坝的炮火声声,蔡晴川按下引爆器的时候,朱德带大家撤离的时候,驻足敬礼,依旧会令人眼泪不止。二百人的断后,希望与牺牲,对于革命先烈来说值得,更展现了他们大无畏的精神。

这部献礼片,除却爱国主义旋律,更能看的出老戏骨们的魅力,也能看见年轻演员们长足的进步。刘烨老师所饰演的毛泽东,与青年时期的毛主席真的很神似;朱亚文老师饰演的周恩来,再其换上中山装以后,将周总理的儒雅气质与作为领导者的智慧表现的淋漓尽致;黄志忠老师饰演的朱德,更是令人满意,军人铁血,为将的气概展现无疑;张涵予老师的杜月笙,一身的月白色长褂,上海滩老大的狠谲诡戾更是入木三分,更多的不胜枚举。在看这部影片之前,也看见年轻演员们在开拍之前的军训,他们的努力、认真、敬业、让人钦佩,刘昊然饰演的粟裕,和马天宇老师饰演的角色,然人能够切身实际的感受到年轻军人的热血,是本影片的亮点,经过几场战役之后的洗礼,能够看见他们的成长。女性角色的话,李沁饰演的杨开慧,马伊琍老师饰演的向警予,还有宋佳老师饰演的宋庆龄还原度都很高。白客老师饰演的瞿秋白,董子健饰演的邓小平,与这些人物都很贴合。真好,特型演员年轻化是一件特别特别好的事情。

这部电影,有老戏骨担纲重要角色,年轻演员也在本片中饰演主要角色,一部分观众因为只是对“小鲜肉”这三个字有些不同意见,便对影片产生一些不同的“声音”,我觉得这倒是真的失了气度,不够理性。因为年轻,所以年少,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演出年轻将领的少年气,他们还年轻,需要磨砺,我想这对于年轻演员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进步,对于观影的观众来说,也需要发自内心的深省,你究竟要在影片之后得到什么?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历史,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还是其他,的确需要一次思考。

在这部电影没公映之前,我就曾发微博:这部电影的意义,一是回溯战争年代,向当时年代下的革命党人致意,为我们能够在时局恶劣的年代里,创建一支属于自己军队致敬;二是生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应该永记战争的痛,铭记老一辈革命党人付诸的一切,心怀感恩,精神和心灵上都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现在看来,这段话的确没有错。我,一个九二年生人,出生在和平年代之下,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读完高中和大学,即便是工作之后,虽未曾急吼吼的吼出什么话,但是,(可能是同场观看的观众,年龄不大)私以为在观看此影片的时候,窃窃私语的内容,谈及的内容,陈述的观点,你们应该好好地观看,去了解这段历史。在你不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希望你不要妄议。希望每一个观众都能体会到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岁月,抱持着感恩的心,尊重历史,缅怀为了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先烈,感谢先烈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明白,这部影片讲的少年军人的故事,我辈少年正青春,生于和平年代之下,在感恩之余,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力量,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做出贡献才是正确的做法。年轻是希望,青春是力量,共同创建和谐社会,一起完成中国梦。

一部一百三十三分钟的电影,跌宕起伏的故事,炮火轰鸣硝烟四起的战争场面,血溅四方动人心魄的历史,它不是别人家的故事,是我们不该忘记的曾经,可能是你的太爷爷太奶奶曾经经历过的,希望现在的我们不要忘记,以后,我们还应该讲给我们的孩子,甚至是后辈,即便考试的试卷上不会考,这是我们国家团结一致的魂。 建军大业观后感700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 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

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

篇2:小学生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建军大业是一部描写中国军队建军的影片,以南昌起义为主线,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实现新中国而做出的努力和决心。

电影是从四一二上海大屠杀开始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展开了残酷的大屠杀,短短的几个月里,使成立不足七年的中国共产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陈独秀的带领下共产党决定实施不抵抗政策,毛泽东不赞成这个决定被赶出了会议大厅,引出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会面。

8月1日这天,周恩来率领的共产党部队正式攻打南昌城,在三声枪响之后南昌起义正式地拉开了序幕,战士们浴血奋战,南昌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他们决定撤离南昌城,留下朱德和3000人抵抗钱大钧的三万人,战火连绵,死伤无数,血流成河,脚下的大地早已变了颜色,为主力部队争取了三天的宝贵时间,战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篇3:小学生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建军大业》不是为了吸引观众而专门挑选鹿晗、关晓彤、陈伟霆、周冬雨等80、90后青年演员。而是戏的需要,角色需要。他们选角的标准是慎重而严苛。考虑到先辈们在当年参加革命时都是热血青年,南昌起义那会儿,粟裕19岁,林彪19岁,邓小平20岁,要塑造那个时期的他们,必须得使用年轻演员。 因此《建军大业》剧组精选了一大批年龄相仿的演员,来诠释先辈当年青春激荡的风采。

事实上,这些演员,已经比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人当时的年纪还要大出一些。” 鹿晗饰演的是一个情报联络员,他演得神形兼备。陈伟霆扮演洪门老八,塑造人物入木三分。 大多数和我一样的观众认为多位80后、90后演员的主演《建军大业》,让人不能理解,黄建新却表示:“事实上,我们现在这些80后、90后演员,比那些当自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人当时的年纪还大出.一些。”黄建新导演还笑称,总不能让刘烨、周冬雨他们这样的演员打玻尿酸吧。 导演还说:“鹿晗、关晓彤、陈伟霆、周冬雨等80、90后青年演员,在拍摄《建军大业》时,个个都是乖娃娃。他们特别能吃苦,戏拍得相当好。作为艺术总监的我,对他们很满意。”韩三平用四川话如实夸奖《建军大业》的青年演员们。

篇4:小学生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建军大业》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过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后,创立了人民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让全中国的穷苦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红军英勇战斗,不畏牺牲,终于让劳动人民成为中国真正的主人!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是共产党人救劳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他们带领劳动人民不畏强敌,与敌人作斗争。经历过多次斗争后,终于推翻了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国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时代。

现在,我们新一代的儿童无忧无虑,生活十分惬意。在学校里大家和睦相处,做着有趣的游戏,快乐的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们现在的高品质生活,处处离不开这些革命烈士的牺牲。他们为了劳动人民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应该向这些烈士敬礼,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新生活!

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美好,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篇5:小学生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短短两小时的《建军大业》,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追忆着那段对于我们好像并不遥远的,刻骨铭心的历史画面。看到了一次次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悲壮场景。

“四一二”的惨痛,中国面临的三权政治,让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一群爱国爱民人士觉醒,打开了南昌胜利的大门,毛泽东以“工农”为主发起了秋收起义,继而去往井冈山,开始了革命的进程。共同开启了“河山统一”的大门,开启了为人民的共产党大门。在后来的一次次战役中,依旧奋力拼搏,用他们的躯体,用他们的生命,用他们的灵魂换来了我们现在和平强大的祖国。

如今有人这样说:如果你觉得活的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为你默默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他们是边疆官兵,维和部队,外交官,公共服务的各个行业,为了你我更长久的祥和生活而不懈努力。我们会觉得国家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富强,那是国家领导人根据国情一次次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各行各业承担责任,发挥才智,建设经济,建设国防的结果,他们共同建立了这样繁荣富强的祖国,而作为拥有一个亮堂的教室,一张平整书桌的我们,责任又是什么?

哈弗才女“许吉如”在《我是演说家》中这样说: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经说:今日之责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祖国固然强大,但今日中国少年唯有更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回应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告诉他,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强则少年更强,中国强就是因为少年强。是的,我们少年唯有更强,而这更强就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把自己的“拖延症”消除,把“自控力”加强,摆正自己的三观,珍惜现在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好好努力,成为更强大一代,为将来的大数据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习近平提出的“三步走”贡献一份力,让我们的祖国变成别人敬畏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让人既伤感又敬畏的“三河坝”战役中有这样一个令人痛心的片段,在遭到袭击后的修整中,当中有人含着泪说道:娘,我想回家了。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是谁,他们是和我一样年龄相仿,脸上稚嫩还未褪去,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孩子。可是他们又是一位把祖国统一当作己任,而投身这次战役中的年轻战士。看到他们,再看看处于幸福和平时代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我们看到了如今社会的发展何其之快,新技术飞快的迭代更新,军事中也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天猫,百度,360,等各大网络平台利用数据信息化时代创造了怎样的一番天地。而有幸作为大数据一员的我们,有幸作为中国的一员,我们应该学好理论知识,积极研究数据,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让国家的信息技术,军事高新产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走到世界的最前沿,实现中国的又一次技术革新,创造技术历程中的又一次新高。这,是我们的责任。

历史年轮滚滚向前,而我们要做的是缅怀革命先辈,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生活,担负起我们的责任,建立更强大的祖国,成为世界之首!

篇6:小学生建军节《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

电视剧《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的红色经典故事,党伟在剧中出演的“张太雷”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27年12月12日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身亡,献出自己29岁的年轻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位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在拍摄张太雷牺牲的戏份时,党伟感触良多,他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国家民族的未来将生死置之度外,在烽火岁月中无悔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这种感觉就是震撼,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有一种威慑人心的力量”。

党伟去年收获颇丰,从《冰刃》里的侵华日官,到《杨家将》中驰骋疆场的罗华,再到《恋恋仙缘》里上演前世今生爱恨纠缠的“董永”,从古代到现代,从铁马疆场,到古今爱情,党伟凭借纯熟的演技,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党伟直言,“自己想当一名纯粹的演员,用银幕上的百变形象,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篇7:建军大业观后感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

篇8:建军大业观后感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影片《建军大业》为纪念建军90周年上映,众多当红明星的加盟,与红色题材相结合,该片一时成为同期最受瞩目的影片之一。

片中演员既有“老戏骨”,又有“小鲜肉”,很多观众在未上映之前便对“小鲜肉”的演技表示担忧,对此,片方也专门作了回应:“剧中主角在故事发生的时代都还很年轻。”监制黄建新称选角标准“慎重而严苛”,南昌起义时,粟裕19岁,林彪19岁,小平20岁,要塑造那个时期的他们,必须是年轻演员,事实上,这些演员比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人当时的年纪还要大出一些。

所谓时势造英雄,便是如此罢!20来岁的年纪,革命先辈们个个怀揣梦想,信仰坚定,一心为国,誓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和平年代下成长起来的我们,20岁时还是个懵懂的少年,或初入社会,或活在校园的象牙塔之中。

20岁是个令人向往的年纪,如同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正是光明,满是希望。生在和平年代,我们感恩先烈,也要致敬先烈,学习先烈,怀揣梦想,坚定信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正是因为信仰,革命先烈在激烈的战火中奉献生命。正是因为信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而无怨无悔。正是因为信仰,共产党人引领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民族复兴。

坚定信仰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前提。青年党员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终生恪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谋人民利益、建群众感情、学为民本领、干富民实事,夯实自身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基石。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立足当前,从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联系起来。每个青年干部都应当有立足自己实际的本职工作,从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为国家强盛,为民族兴旺,竭诚以赴。

篇9:建军大业观后感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不论是在看电视剧还是看电影,我都会把自己代入到情境里。跟着故事的主人翁一起笑,一起哭。其实最接受不了就是虐心的情节和悲怆的情节,因为总是会让我歇斯底里的哭泣,而我又不想在有人的情况下哭泣,总觉得很不好意思,这么大人了,还会被情节所感动。当我被故事情节感动哭了的时候,我妈妈特别搞笑,会在一旁用她的重庆话骂我“你看你一天像个疯子样”,“你**就是个神经病”。当然我不会理会她,因为我还在情景里没出呢。

今天下午闲来无聊,在家看了电影《建军大业》,先不论演员的豪华阵容。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那埋在心里的爱国情怀再次被点燃,每当我看到这些爱国的、抗战的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时候,我都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会为自己生活在中国而无比兴奋。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战火纷飞,一切都是那么幸运。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为我们保留的美好河山。“幸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来,这样他们才没有白死。”——《建军大业》。这是我听过对幸存者最美,最有气势的解释。总觉得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可是偏偏就有人为了革命,为了胜利连命都可以不要。我很敬畏,我想过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肯定没有那么勇敢,我肯定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现在的我很庆幸,我们还活着,而且是活在这个信息发展非常迅速的网络时代。

这电影里有太多我喜欢的演员了,余少群,马天宇、欧豪、张艺兴、李易峰等等好多人。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欧豪饰演的叶挺,全篇为他痴迷。喜欢他的男子气概,喜欢他为兄弟们出头,喜欢他奋勇杀敌。网上好像全是在批评说欧豪演的叶挺不符合历史,甚至叶挺的子孙都出来发话了,我承认在剧情里欧豪演的叶挺有一点痞痞的,还在战场里嚎叫,但是情到深处最有力的释放方式难道嚎叫不算其中之一么?成千上百万的战士牺牲了,是很悲怆,很壮烈,但是我们最终我们胜利。我们胜利了。大家都在讨论欧豪嚎叫这一镜头,难道这不是好的起点么,大家都记住了这个镜头,欧豪用他自己的方式让大家记住了他欧豪,也记住了影片中的叶挺。这部电影里英雄人物太多,演员也太多,但是能让大家对之记忆深刻不就是一种成功么,演员是需要话题的,争议即存在,存在即真理。所以我支持这影片的叶挺,也支持欧豪。

我看这影片的时候强忍着泪水,因为太壮烈了,加上逼真的特效,让我为之动容。一直没笑过,但是最后结尾润之那八个字却让我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找不到笑点,可能是被那一份勇气感动了吧。精彩的影片总让人印象深刻。好了我不想再写了,我准备再去找一部类似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继续观看,把我的爱国情怀继续点燃。

以上言辞纯属我个人想法,没有其他恶意,请勿妄自揣测,恶意菲薄,感恩。

篇10:建军大业观后感

剧本打磨两年,演员都经受专业军事训练

黄建新之于主旋律电影颇有发言权,《建国大业》用明星的人海战术为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开辟一方新大陆,之后《智取威虎山》又成功嫁接红色经典与香港导演的类型片特长。这次将《建军大业》交到刘伟强手里,黄建新压力与信心“齐飞”。“电影《建军大业》是我从业以来接触的‘最特别的任务’。”黄建新称,“习总书记曾经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而电影《建军大业》所聚焦的,正是那些在波澜迭起的革命岁月中,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忘死的不计其数的热血英雄!”

谈到《建军大业》剧组的创作过程时,黄建新介绍道:“这部电影仅剧本就反复打磨了两年,每位演员在进组前都做足了资料文本功课,也接受了专业级的军事训练,所有主创都不遗余力地为《建军大业》奉献出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可以说,大家百分之百的热情和投入,必将使这部展现燃情岁月、洋溢着青春激情的电影作品大放异彩。”

“与我之前监制的《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一样,电影《建军大业》一定会成为一部让观众激动、让观众喜欢的热血巨制!”谈及电影《建军大业》的品质,黄建新信心满满。

据知情人士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与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日前已率先看过《建军大业》粗剪版,三人不约而同地表示“影片出乎意料的好”,同时也委托监制黄建新将祝贺、慰问与感谢带给全体主创和所有参与影片创作的工作人员。我们这些还看不到片子的吃瓜群众,就先欣赏剧照吧。

篇11:建军大业观后感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共邀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寰亚传媒集团执行董事兼主席林建岳、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等重量级嘉宾,以及《建军大业》等电影的主创代表一同开启了“博纳之夜”盛典。与电影同步发行的《建军大业》玉玺也在酒会上惊艳亮相,成为本年度“博纳之夜”一大亮点。

作为“建国三部曲”系列第三部,《建军大业》是博纳今年的重头戏。于冬在推荐这部电影时表示:“《建军大业》是博纳影业跟中影集团联合打造的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中国电影历史上又一伟大的作品,导演做到了创作上的商业,而不只是堆砌明星。针对很多年轻人对于那段革命历史不熟悉的现状,我们大胆启动50多位当红青年演员,就是为了让年轻观众能了解到祖国伟人的那段峥嵘岁月。”

中影授权发行的《建军大业》玉玺也在酒会上震撼亮相,吸引与会众嘉宾明星及媒体的关注。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政策,以优秀文艺作品迎接建军90周年,继“建国三部曲”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后,中影出品《建军大业》电影,并同步发行《建军大业》玉玺,首次实现影视、工艺美术跨界联合,开文化收藏之先河,是建军主题中极具创新性、代表性的艺术创作成果,极具历史纪念意义。

篇12:建军大业观后感

最近在班主任林老师的推荐下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建军大业》,我也是刚刚听说这一部电影,起初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再加上自己对军事方面也未曾有过的理解,所以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去观赏。

在电影开播前,显示屏上出现一段字幕,上面写的日期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再看看主要人物表:有朱德、陈毅,周恩来……看到最后一行,诶呦,毛泽东!“老朋友了。不由得把我的胃口又调动了起来。

电影的主要简介讲述的是周恩来总理领导革命,结识了毛泽东,并与他从两头掘起,共同打江山,历经千辛万苦,但周恩来总理因临时生病在上海养身,后来由毛泽东和朱德两人兵合一处,最终取得极大的胜利!

这电影别的我还没有学到,但是我目睹了全过程的牺牲。我很奇怪,为什么我军牺牲如此多的人。而对方牺牲的人数比我军少一点?对此,在种种战役中,我主要关注每次军队的牺牲。

牺牲的人有好多好多,多的数不清。战争的场面惨不忍睹,有的掉了脑袋,血浆飞溅,尸首横飞,到处都是断手短腿,每每看到这里肚子里的味蕾都在翻个,眼泪都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特别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德为保护周恩来等人能安全的撤离,去阻击另外一支部队,他们在三河坝这个地方阻击敌人。那个激烈劲啊,就别提啦,三千人PK两万多人,想想都可怕,随时都面临着牺牲的危险。看到这里,嗓子眼不由得提了起来。随着人数一个个的减少,让我没有勇气看下去。

后来只有几百人在共同奋斗,他们团结了呀,但毕竟在数量上已经输给他人了,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朱德只能让老的留下,年轻的离开。离不开自己的亲人的士兵,与他们抱头痛哭。最后忍着伤痛离开了,而那些年纪大的最后也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自己死了做了英雄,也不要活着成了狗熊!”不由得按下了暂停键。闭上眼睛,私谧着:是啊,如果不死,怎能为后方部队争取活的希望,就算活了下来,也是一具空无的`肉体,还不如死了当一回英雄!如果没有将士的牺牲,哪会有毛泽东后来打的江山,那会有新中国的成立!

牺牲的只是肉体,换来的是精神上的寄托!换来的是下一辈的胜利!

所以我说:“牺牲是革命的本钱!”

篇13: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国三部曲”之《建军大业》昨天(6日)发布了一组人物剧照。

鲜肉一锅炖,流量戏骨齐上场,这一波几乎涵盖了半个娱乐圈。

对了,《建军大业》中饰演张学良的韩庚,在《建党伟业》中演的是邓小平……那一版的邓小平被批为“史上最不像”。

到了《建军大业》,演邓小平的变成了1993年出生的董子健。

这一版的邓小平,又被网友吐槽像卖报的……

谁更像你心目中的邓小平呢?

万万没想到,万合天宜的人几乎都来了,这是要拍成喜剧的节奏啊……

其实小爱的扮相还是可以的;刘循子墨就有点出戏了的感觉了……

到了白客……王大锤,是你吗王大锤!

严正抗议!你们为什么独独少了孔女神!

比万合天宜还出戏的,是关晓彤饰演的邓颖超。

年龄小,扮相老,这张剧照我真的审美不能……同样让人接受不能的,是张天爱饰演的宋美龄……不过,饰演姐姐宋庆龄的宋佳,还是很有感觉的。周冬雨的范桂霞,分分钟出戏到《麻雀》……张涵予演杜月笙我是服气的,好想看他单独演一场杜月笙的电影。

还有很多演员也和角色很搭:剧照一出来,一大票网友眼睛瞪得老大,认脸认得快要瞎:哟,释小龙都长这么大啦!艾玛胡军演的朱德很有气场啊!等等……这是黄志忠?钟汉良穿上军装更帅了呢,这一版的陈毅帅翻天!呃……不是钟汉良?欧豪版的叶挺,发型有点潮啊……话说,叶挺还真的留过这种发型……

从左到右:项英,周恩来,叶挺霍建华演的蒋介石,我不是很敢认……脑补了郑元畅的台湾腔……应该有配音吧……

来自台湾的演员还有杨祐宁,饰演的是国民党将领钱大钧。接下来就是一大票的流量担当了。

何长工,看到你笑得这么开心,我也笑了……

篇14:建军大业观后感

怎么说呢,总体感觉还好吧。听说是第三部,我没看前面两部,无从比较。

没有大陆导演拍得那么严肃,也没有英雄化形象,算是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历史人物,观众也许会想,哦,原来我们的英雄也有这样的时候啊,血性的年轻人即使再狼狈也坚守信念一路挣扎奋斗下去。但英雄毕竟是英雄,承载着中国的光辉历史,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信仰,电影要让他们从神坛上下来同时不影响他们在观众心中的高大形象,这真的很难。

反正我一看到陈赫这小眼睛逗逼就笑场了,还有那些小鲜肉是怎么回事,面相太奶油,演技太浮夸了。这不是娱乐片啊,严肃点好吗,拍一部历史正剧需要他们来拉票么?

朱德三河坝战役演得实在好,超有感染力。

叶挺演出了我心目中的铁血将军。就是炮弹前的转圈什么多了点。

杜月笙那一段的确很恐怖。

篇15:建军大业观后感

有幸在解放军建军90周年前夕看到由刘烨、朱亚文、欧豪、马天宇等实力派明星主演的《建军大业》,内心颇为震撼,真实的历史,比电影残酷,更艰难,也更可歌可泣。感动的是毛泽东临下湘西,与杨开慧的依依惜别,孩子们一声声爸爸,饱含沉甸甸的舍不得之情,久别重逢,但是为了新中国这个大家只能忍痛舍弃自己的小家再一次远走他乡,电影院里,那一声声的呼唤,着实催泪。

俗话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杨开慧微笑着含着泪,莫回头,一直走,莫回头。义无反顾的把毛泽东推上带领中国人民浴血战斗建立新中国的路上。军阀过境,寸草不生,妻离子散,哀鸿遍野。革命,是要死人的,是要流血的,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早,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健派人搜捕,被抓住,和儿子毛岸英一起坐牢。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很多人的一生,是电影电视剧中的短短几分之几秒钟,是史书文献中记载的寥寥数笔,也是后人口中偶然提起的几句话。可他们的一生却是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信仰与家国热爱的一生,是伟大的值得后人千秋敬仰纪念的一生。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叙利亚难民,那个偷渡遇难被冲上海岸俯卧在海边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们感激当年浴血奋战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为后代人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战士们,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忆苦思甜,牢记历史,珍惜现在,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篇16:建军大业观后感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也是曾经的南昌起义日,所以我观看了《建军大业》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的是讲述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

影片中,周恩来和毛泽东商议好了,说:你去发动工农武装,我去发起起义。周恩来提议以南昌为共产党的起点,发动起义。

时间是八月一日早上四点,口令:山河统一,命令:三枪声音,记号:脖带红领巾,左肩带白巾。

随着三声枪响,激动人心的南昌起义开始了。

首先,他们先拿下了火车站,断了敌人的后路,再相继拿下零零散散的地方。因德胜门和盘台衙门有机枪,所以迟迟攻不下来。

这时,贺龙继续带兵前往支援,可还是没有拿下。粟裕这里遇到了队友,是因为有共产党反派,可坏共产党把暗号说错了,导致所有救兵全部凉凉。最后叶挺开始炮击,最后获得了胜利。

这一战如果没有朱德把大大小小的官员全团在一起,也不可能胜利。

在起义后,更多人参加了工农武装,在毛泽东的率领下,终于在1949年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成功的将一共二府改为了一国一府。

看过这部电影后,我为自己能生在和平的年代而感到幸福。

篇17:建军大业观后感

最近看了《建军大业》,胸口滚烫,握紧双拳!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一段历史都应牢记在心!

无论过往成功或失败,此刻开始,从零开始,当勇士!

每一场硬仗,都要全力以赴!

几场硬仗,比如南昌起义、三河坝大决战,每一场都惊心动魄,每一场都让人感叹指挥将领的滔天谋略,对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五体投地。在影院里,感同身受,惊叹眼神坚毅背后的内心坚定,下一刻,我就要抗枪上场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

这是一次修炼也是一场磨砺,对于敌情的考量也是对自己的挑战。球场如战场,每一次比赛,无人预料结果,也无人知道90分钟内会出现何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作为一名披甲上阵的战士,你的选择,只有全力以赴。

一个有信仰的人,才能组建一支有信仰的军队!

“要创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军队!”当我听到这句话时,胸腔热血,双拳紧握。在三河坝决战大军撤退的畏难之际,需要死铁部队掩护。三万敌军压境,这些年轻的生命毫无惧色,“当勇士,不要当烈士!”成为每一个人年轻战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里有光有血性!即使身中几枪,但仍要跨过战壕,点燃引爆器。以蔡晴川为首的掩护军队,无法称为勇敢,而是孤勇!

生死的较量、大我与小我的权衡,这些年轻却饱受征战的命运,倘若没有坚毅的灵魂和信仰,如何成为一支势不可挡的雄狮部队?

刚开始比赛的那几年,得失心很重,会在意每一个球的得失。但现在深感,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无论输赢,我们对于足球的信仰没有输赢得失。

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和比赛中,汗水、泪水、血水,凝结在一起加深和兄弟们在一起并肩作战的决心。是在心里大声呐喊:“我不认输!”的体育精神!

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倒下!

贺龙带领的部队要端了敌人的老窝。拿着炸药包的小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炸药包也随之掉落在地上。几乎在同时,另一位小战士火速抢救起炸药包朝老窝的方向狂奔而去,我疾呼过瘾。

炸药包存在的意义是直捣黄龙,那在他为完成使命前,他便不会也不应该在任何一个地方爆炸。这是使命!是所有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一个人倒下了,千千万万的人站起来!”

我们告别了生死的战场,但在球场上一争高下,贺龙的炸药包,我们的那颗球!

炸弹爆炸前,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倒下!

每一场比赛结束,无论输赢,都是磨砺!于我而言,下一场,一切从零开始!

我们球场见!

篇18:建军大业观后感

一个月前,女儿就说有一部好看的电影《建军大业》将在八一建军节上映,一定要看看。按照惯例我对战斗片不感兴趣的,但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就应允了。然后劳工提前网购了两张电影票,昨天晚上我们娘俩去电影院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建军大业》。

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电视上、电脑上看差别是很大的。在电影院里音响效果逼真,如临其境,人物呼之欲出。上次看电影是什么时间?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吧,我还记得当时看过《红河谷》,还有《河东狮吼》,后来上班,结婚生孩,忙忙碌碌,为生活所累,离时尚久远了。

《建军大业》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建军9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真实地展现了从八一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朱毛会师的一段历史。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_的第一枪,从此,共产党有了一支自己的队伍。_的至理名言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自己有了武装队伍,才不会被动挨打。虽然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被镇压了,但是革命的火种已经种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建军大业采用的都是老牌帅哥美女加小小鲜肉。刘烨扮演_、朱亚文扮演_、黄志忠扮演朱德、王景春扮演贺龙、欧豪扮演叶挺、刘昊然扮演粟裕、马天宇扮演_,蒋介石竟然是老干部霍建华!哈哈,女演员也很强势呀:宋佳扮演宋庆龄,张天爱扮演宋美龄,李沁扮演杨开慧、关晓彤扮演邓颖超.......还有陈晓、张艺兴、陈赫、李易峰、周冬雨、鹿晗、陈伟霆、等等.....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包括我女儿也是来追星的吧。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部电影,让这段历史得以重现。让我们重新温习了这段历史,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这就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中心意图吧。

篇19:建军大业观后感

刚刚散场到家,连忙打开电脑急着抒发出我的观后感。一开始其实没有报特别大的期待去看,只是想说建军节要到了,一定会有类似题材的电影,而且千篇 一律,换汤不换药是我坚信的。

但是开场画面就震撼住我了,成千上万的学生们倒在血泊里面,机关枪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放映厅,告诉我,电影正式开始了,革命打响了。陆陆续续出现的角色也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可能一开始是因为卡司才会买票,可是出影院的时候我没有因为看到了我期待看到的人而激动,反而因为那些为了革命牺牲的烈士精神们感到震撼,手中的面巾纸也从平整干爽变得褶皱湿漉。新中国是先辈们奉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牺牲掉了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红领巾的意义我开始明白,虽然迟了一些。报社被轰炸,镇守三河坝的最后200兵力誓死保卫主力军,一次一次的让我泪崩。为了那面共产党旗帜也要战到最后一刻。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不管是友军还是敌军,只要你是拼劲全力战斗到最后的,都值得被敬一个军礼。因为各为其主,可以理解。只不过站错了队伍,错了一生。建军,响亮的两个字,多么响亮的两个字,响彻了井冈山,被满山岗的鲜红旗帜衬托了起来。在所有牺牲的烈士们的鲜血中建立了起来。‘幸存者’活得要更有意义,要把死者的那一份人生活出来。我看到的是无私的牺牲,无私的掩护,无私的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建立起一个能给穷苦人民安稳日子的新中国。虽败犹荣。

过程残忍,艰苦,可是先苦后甜,革命的曙光还是照亮了全中国。至今已经照耀了90周年,还有无数个90周年,带着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烈士们所 期盼的希望,我们的中国,一定会一路辉煌的走下去。

篇20:建军大业观后感

看剧照的时候我就说过对朱亚文的周恩来我是强烈拒绝的,因为他看上去太硬气。但电影开场不到5分钟我就被狠狠打脸……

朱亚文的周恩来不是常见的文质彬彬、儒雅沉静的周总理(或准总理),而是独当一面的军校领导,英挺坚毅,有地位和影响力,是深思熟虑的军人周恩来,朱亚文把这种战斗者和思考者的气质融合得恰到好处,我非常非常喜欢。

周恩来在本片中是第一男主(不接受反驳),他几乎和所有相关主要人物都有接触和交流。朱亚文演出了他在不同环境中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有挑拨有安抚有说服有直接怼有理想共鸣,但沉稳坚定的内涵始终如一。他是一个决策者,哪怕是面对毛泽东的时候——我特别要给他和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前途的讨论点赞,话不多,但抓住了当时党内路线矛盾的重点。而且你能看得出,周恩来不是被毛泽东说服,而是他选择了毛泽东,这种微妙的区别在短短的交流里表达得非常到位。

南昌起义是周恩来的重头戏。这一整个部分,除了炮轰德胜门火药用太多和欧豪的叶挺没收住之外,从事前的联络到准备到起事,节奏上演员的戏份分配上表演上都做得很好,你能感受到满屏的力量和理想的荷尔蒙喷薄而出,和豪迈粗犷的贺龙、骄傲而意气风发的叶挺、初露锋芒的朱德,以及一众元气小年轻相比,完全内敛的朱亚文的周恩来反而是其中最耀眼的。他压过了全片所有实力派或小鲜肉,哪怕是最后在香港养病时虚弱的台词都有迷之魅力。为了他我可以三刷不是问题!

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600字

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

建军节爱国教育《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中学

电影建军大业的观后感

观看《建军大业》观后感精选600字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精选

电影《建军大业》个人观后感精选

纪录片《建军大业》的个人观后感心得

建军大业影评征文600字

建军节《建军大业》观后感高中(合集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建军节《建军大业》观后感高中,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