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心灵鸡汤-《阶梯与背影》读后感450字(共含1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蝴蝶樂園”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今天,我看了绘本《少年与果子狸》,认识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果子狸。
小果子狸非常喜欢看小朋友们玩耍,还喜欢看小朋友骑自行车。但是,她总是不敢跟他们玩。有一天,小果子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悬崖边玩。”于是,妈妈把小果子狸变成了小女孩儿。走着走着,她来到一条小路边,不知道该往哪边走?她就决定哪边先来自行车就往哪边走。不一会儿,右边来了一辆自行车,她就向右边走去。突然,骑车子的小男孩摔倒了,膝盖和胳膊上沾满了血,小女孩一趟一趟地跑到河边,把尾巴蘸上水,把小男孩身上的血擦掉。小男孩虽然看见了她的小尾巴知道她是一只小果子狸,但他还是非常感动,就给她吃糖,和他聊天、唱歌,他们就成为了好朋友。回家的时候,小男孩骑自行车带着小女孩,因为天气很凉,所以小女孩打了一个喷嚏,就又变成了小果子狸。
我觉得小果子狸很有爱心,当他看见小男孩摔倒时,不怕辛苦,一趟一趟地跑到河遍边,用自己的尾巴蘸水给小男孩擦掉身上的血,她真诚的帮助赢得了小男孩的信任,尽管她是一只小果子狸,可是小男孩还是和她成为了好朋友。最后,小男孩还骑着自行车把小果子狸送回了家,他们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通过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当别人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不要怕辛苦,也不要怕累,要献出你的爱心,真诚地去帮助别人,这样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就能收获更多的友谊,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在我读过的课外书中,我最喜欢的《父与子》这本书,讲的是长着大胡子、和蔼可亲、而又经常被人嘲笑的父亲和长着刺猬头、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的儿子。他们演出的一场场生动幽默的故事,看后让我哈哈大笑,回味无穷。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爸爸经常会把梦与现实搞混,爸爸梦见儿子在拔小天使的羽毛,等他醒来后,发现儿子真的在玩羽毛,就打了他,其实儿子是在玩普通的羽毛。儿子呢,也很有趣。一天儿子回家,发现家里窗户不停地冒烟,以为着火了。于是就拎了一桶水浇上去,结果把在抽烟爸爸淋成了落汤鸡。
还有一个故事,写了放暑假,父亲想给儿子一个惊喜,在一天早晨儿子还没睡醒的时候,父亲叫了一个人帮忙和他一起把儿子的床搬到了汽车上,途中并没惊醒儿子,把儿子的床搬到了野外。当儿子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已竟然置身在美丽的田野之中,有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可爱的动物陪伴着他。儿子感至幸福极了,惊讶地说:“我一定还在做梦吧?”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看了他们的书,图画中的含义,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虽然他们两个都有缺点,但他们两个父子感情深厚,心地善良,纯真可爱,热心助人,我非常喜欢他们。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埃B奥B卜劳恩,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光头父亲和儿子的幽默趣事,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父亲的喜爱之情,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连读三遍,每次都能被他们逗的哈哈大笑。
其中《寻找离家的儿子》是我最喜欢的,讲的'是儿子不小心在踢球时,把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父亲严厉的对他说道:“你干的好事,快给我出去。”儿子走出了家门,可是都晚上七点了,儿子还没有回来。一直到晚上九点,儿子还是没有回来。父亲非常着急,急忙出去找儿子。但是一无所获,就回来了。刚走到门口,一个足球再一次把玻璃打破,正好打在父亲的脑袋上。原来,是儿子踢的,父亲看到连忙抱住儿子,还说:“我的宝贝儿子,你可回来啦!”
看到这里,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记得在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旅行,结果我在景点看新奇事情时走丢了。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找不到爸爸,这里想起了老师的话:在外边如果和家人走散时,要站在原地不动或让保安给家人打个电话。正好我面前有一位保安叔叔,我急忙冲上去,向他说明了我的情况,他帮我给爸爸打了一个电话。最后爸爸找到了我,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并告诉我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要冷静,急中生智,才能有好的办法。我就紧紧的,紧紧的拉住爸爸的手往前走。
同学们,当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矛盾时,千万要平静心情,冷静一下,学会化解矛盾,相信爸爸妈妈都是爱我们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许多人都在四分钟内受到了不同的伤害。
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就充去他儿子的学校。到那里一看,那个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那位父亲眼前一片漆黑,跪在地上大哭了起来。突然,又想起自己跟儿子说的话,便坚定的来到了一层楼的左后角,就在他挖的时候,有一些人拉住他,就说太晚了,以经没有希望了,可是那位父亲却问到,有没有人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回答,就这样,那位父亲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一定在等着我。8小时,12小时,24小时,他满脸是灰土,双眼布满红红的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非常的高兴,这对父子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文章读到这里我被感动的哭了,因为父亲经常对儿子说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位父亲遵守自己的诺言,对儿子不离不弃!儿子也因为坚信父亲的承诺,坚决的等待父亲来救自己!
通过这篇文章,我学到了,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的,文中的父亲的责任感,充分的表现出了崇高的父爱,同时儿子对父亲的诺言也是深信不疑,表达出儿子对父亲是多么的信赖啊!
世界著名的连环画集《父与子》是一本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好书。读完让人不由喜爱之极。作者卜劳恩绘画才能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绘画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一洗练的笔墨。漫画通常只有寥寥数笔,却使中画中父亲和儿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一颦一笑,一惊一疑,一喜一怒,栩栩如生,无须解释,能让读者心领神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如《自卫的雪人》:儿子堆了个雪人,好事之徒加以破坏,于是父子合作,绘制了雪人的脑袋和衣服,由父亲扮演雪人,当好事之徒再来故伎重演时,就只有吃亏的份了。如《树长得快》:儿子站在一棵树前,父亲给他量身高,扎个钉子为记,一年以后儿子再来丈量,却还够不到原来的钉子,树比人长得快嘛。画面上不着一字,却令人忍俊不禁。
二生活的情趣。这本书中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如《鱼儿的信》:父亲在垂钓,儿子却悄悄地写了一封信,然后神不知鬼不知地下水把信挂在父亲的钓钩上。等到父亲钓上来一看,竟是鱼儿的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今天不愿来,敬礼!这确实是淘气,但淘气后面不也蕴含着儿子的智慧和父子间难得的情趣吗?
三人生的哲理。有些漫画会使读者在发出会心的微笑之余,还会陷入深沉的思索,领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如《孩子吵架》:儿子跟一个小伙伴吵架,跑来向父亲哭诉。于是各自的父亲都领着自己的儿子来理论,孩子之间的吵架便成了大人之间的斗殴。但这时,两个孩子却在一旁愉快地嬉戏开了。这则漫画难道不能给我们以启迪吗?
愿《父与子》代代相传,愿这本书蕴含的情趣和哲理永远给人们欢乐和启迪。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不禁为这对伟大的父与子万分称赞,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的代表作,主要写了: 1994 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同学,多么坚定的父亲,多么伟大的父亲。“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的声音仿佛在我耳边响起,让我一次次感到了坚强的力量。
读着读着,那个“满脸灰尘,又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的父亲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他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精神失常的人,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终于他实现了自己的信念,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又想起了四川大地震,在 20xx 年我们祖国发生了大地震,大地震的时候,也有一位父亲救自己的孩子,他挖了好几个小时,像课文中的父亲一样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他跟课文中的父亲一样,也是那么坚定。他令我感动,另我骄傲。
坚持,坚持就是力量,正是《地震中的父与子》带给我的启示。
《父与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本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因此我最近从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是深刻的。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可以坚决的抗争,但也不能否定其中的优秀事物和思想,这是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而故事的主人公巴扎罗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了自己信仰的民主主义批判和否定了贵族自由主义的一切观点,这是不对的。
父与子讲述的是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去贵族同学家做客的时候,与他的父母以及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发生社会观点上冲突,而且经过辩论占据了上风,让对方风场尴尬。后来巴扎罗夫去参加一个舞会时结识了贵族寡妇并爱上了她,但因为思想上的冲突和矛盾遭遇了拒绝。后来的巴扎罗夫在工作中,因为解剖干扰了病菌去世。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感觉好像简短,但作者图格列夫的描写却不简单,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展现了明主主义革命前夕人们的思想对立,描写了当是俄国的社会风俗画卷,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所在、分歧所在,而以巴扎罗夫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已经开始了强烈的抗争!
读了父与子,让我对俄国19世纪中期的社会有了不少的了解,也对当时得到奴隶制带来的社会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但作为一个唯物辩证主义者,我们应该更加科学的看待社会现象和历史。敢于反抗、积极实践、提倡使用科学是优秀的品质,但也不能否定一切历史成果,例如艺术对人的精神鼓励和价值。
一位父亲悠闲地座在沙发上抽烟,吹出一个个大大的烟圈,儿子在这些烟圈里跳跃嬉戏┉┉童心未泯的父亲和调皮捣蛋的儿子,这就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为我们带来的漫画作品集《父与子》。
这本书出版于1934年,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
书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父亲身材臃肿、没有头发却有浓密的眉毛和胡子,总是穿着件黑马甲打着领带,他幽默搞笑,也非常善良,还带着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让人一见到就有想笑的冲动;儿子则淘气可爱,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又会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但有时会被爸爸“误解”,招来一顿痛打,他爱爸爸,当爸爸受到别人嘲笑时,他总会替爸爸打抱不平。捧着这本书,我总会被他们逗得哈哈大笑,每个故事都回味无穷,这真是一对著名的欢喜冤家,一对快乐的父子,一对犹如兄弟的父子。
虽然书里没有文字,但其漫画生动有趣,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淌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天伦之乐,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时间会让我们每个人都迅速成长,但每个人生活中的浓浓父子情会永远留在美好的记忆中!
我们先来看看洛克对于智慧的定义:它使得一个人有远见,能很好地处理他的事物,并对事物专心致志。对于儿童的.智慧我们要当心的是,当心孩子走到他的近亲旁边:狡猾。狡猾模仿智慧,有时候会混淆我们的视听,但它和智慧相去甚远,就像一只猴子,它只有人的外表,没有人类的实际。那又有人会说,智慧就是聪明,聪明说明一个人的智商高,而智商和智慧又是不同的:
常听到教师(包括我自己)跟家长这样谈话:“你的孩子很聪明是很聪明的,就是不用功,心思不放在学习上”做家长的由此便欣欣然,他记住了“聪明”一词,仗着“聪明”二字 ,对自己的孩子信心满满。这样的话我们以后要少说或者不说,智商是先天决定的,然决定一个人一生所达成就的,更多的是非智力的因素。“我们孩子很聪明的,就是不爱学习!”溺爱加上自恋使家长往往这样说,那么然后呢?将来呢?靠着这点聪明,孩子是否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在老师的眼里,把心思用在该用的地方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
新学期一开始,我读了《与美同行》这本书。这本书里的小故事,有的令我会心微笑,有的令我陷入沉思,有的却令我深深感动。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宋濂还书”的故事。
宋濂是明朝开国文臣中知识最渊博的一个。他从小酷爱读书,却因家里太穷,没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书。而且遇到好书,他会坚持把它抄下来。有一次,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宋濂为了及时还书,坚持抄书到天亮,终于把书抄完,按时还给了主人。就这样,他每次都能按时还书,从不违约。慢慢得到了人们的信任,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因此,他读了好多书,终于成了一代文豪。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为人处事、与人交往都要信守诺言,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我们要重承诺、守信用,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假如从小不守信用,比如借别人的书不还,答应别人的事常常忘记,那么以后别人就不再相信你了。这样长大不守信用了,你就会失去友谊、失去亲情,也不会有人愿意帮助你,最终只能自己生活在与其他人不同的世界里。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品德,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通过《与美同行》的阅读,我明白了:诚实守信是我们重要的美德,让我们从小培养“美”的习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春的气息,涌动着爱等等暖流。“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爷爷”、“最美姑娘”、“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他的美不止显现在表面更发自内心。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践行着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提醒我们当代浙江人的公共价值观,美在平凡、美在善良、美在奉献、美在责任、美在瞬间。
向善是美
在第一章中,最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金华80多岁的老人楼小英与丈夫张洪斌和林家兄弟。
两位高龄老人虽然已经老去,但心中永存善心。他们生活很贫苦,两人都靠捡破烂为生。这对连饭都吃不饱的夫妻却在40年里捡到并收养30多名弃婴。对于这个数字使我很吃惊,这得有多大的善心才能做出这一伟大的举动啊!起初有人笑他们傻,甚至故意把孩子扔在他们家门口。但是两位老人不求回报,坚持默默行善。
林家兄弟的母亲被骑电动车的贫困农民董金奎撞到,抢救无效而死亡。医疗费就花去1.2万元。还有丧葬费。本来这些费用都将有董金奎承担。但林家兄弟得知董金奎家境贫困,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反而向交警求情,希望不要追求董金奎的责任。也许很多人会对他们这一举动很疑惑,也许会说他们傻。因为他们的母亲是被董金奎撞死的,所有费用都可以由董金奎支付,甚至还可以好好的坑上他一笔。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说:“大家生活都不容易,何苦为难对方。”一句朴素的话,诠释什么是宽容和善良。
与美同行,一起弘扬、共同践行当代浙江的共同价值观,将浙江充溢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今天我看一本书,书名叫做《与美同行》。书中有四个大标题:分别是
一、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二、做个感恩向善的人;
三、做个爱学善思的人;
四、做个踏实能干的人。里面最让我感动的一章就要数第二章了:做个感恩向善的人。里面我记忆最深的故事就是:最美四姑娘。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讲在20xx年10月1日,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区灵桥东有一位名叫李金国的老人不幸被一辆公交车撞倒,顿时头部血流如注,生命垂危。就在这时,有四位互不相识的姑娘及时对老人进行了施救。老人获救之后,家属热切的想找到这四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姑娘,后来在媒体的帮助下现,才找到了她们。
之所以她的故事会让我记忆犹新,是因为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风气,就是有些人做了好事后,不仅不会被称赞,还有可能被人误解,因此现在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助人为乐这种传统美德正在逐渐消失,所以这四位姑娘二话不说去救助生命垂危的老人,还不留任何的联系方式,做好事不留姓名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一定要向她们这四位姑娘学习,学习她产见义勇为、互帮互助的精神,我想只要大家都来弘杨这种精神,社会还是可以变得很有人情味,很温馨的。
当我呱呱落地诞生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走进我的世界的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爸爸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为我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其实,每个父母都是这样付出,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幸福。那么,当父母渐渐老了,做孩子的该怎样为父母撑起一片晴空呢?
看了《与美同行》,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的陈斌强老师深深感动了我。他的老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于是,他天天带着妈妈上班,还要起早摸黑服侍老母亲。这样一坚持就是五年,他的孝心,不仅抚慰了母亲,更是抚慰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更让我幼小的心灵受到感动。
这几天,我妈妈的肠胃炎又犯了,整天捂着肚子,还不停地跑厕所,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到以前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总是一遍一遍地祈祷,让我的病快点好起来,还会为我端水送药,中午还特地跑到学校来看我。想到这里,我赶紧跑到厨房,为妈妈倒了一杯水,听爸爸说过,胃疼的时候只要把胃捂热了就会好点,于是我又从自己的抽屉里找出热水袋,小心翼翼地打开热水袋,灌上慢慢一袋热水,送到妈妈面前。面目憔悴的妈妈接过热水袋,热泪盈眶,摸摸我的头,说:“儿子,你长大了!”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希望你快点好起来!”
看着妈妈会心的微笑,我的心里也格外开心,我用我的微薄之力给妈妈带去了安慰,我慢慢地长大了,在品尝父母给我的温暖时,也要给父母带去甜蜜才是啊!
假期里,我读了《与美同行》这本书,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动。
这本书是由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组成的,故事记录了生活中被我们视而不见的点滴小事,每个故事都让人难以忘怀,最令我难忘的是“最美四姑娘”。
“最美四姑娘”写的是一位老人不幸被公交车撞伤,路过的四位互不相识的姑娘对老人进行了施救:一位用手机拨打了“120”急救车,一位从包里拿出卫生棉给老人止血,一位用手垫在老人头部,一位给老人做心肺复苏……后来老人被送去了医院,老人得救了,是这四位姑娘为医生的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相对于一些冷漠的路人,这四位姑娘是多么伟大又美丽啊!她们这种救死扶伤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还有一篇“大爱”同样令人十分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17岁的小女孩文文,被确诊为“脑部胶质瘤”,文文的病情慢慢恶化,文文的父母经过再三考虑,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如果不能医治好文文,就把她的器官捐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最后,通过文文的器官捐献帮助了6个人。文文走了,可是她却把最美的礼物留给了别人,也把最美的人性光辉带给了这个世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她,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与美同行》给我带来的感动远远不止这些,那些伟大的或者平凡的人们,都有一颗美丽的心灵。读了这本书,我也真正理解了“美”这个字的珍贵含意,我相信世界上的人性美是做不完的、看不完的。美,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美,也一直都在我们心中,只要你用心关爱他人,热心帮助他人,你就是最美的!
一个寂静的夜晚,我做完作业,翻开了《与美同行》这本书的第一页,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小字映入眼帘。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里面背母亲上学的小故事最令我感动,读着读着,我禁不住眼泪哗哗。
单单一个“美”,字就形成了这么多感人的小故事。
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的'回想起那件令我感动的事。
那个下午,我们牛通社的小记者们来到报告厅里开会,当会议结束时,已经要放学了,我们心急如焚的狂奔教室,生怕错过了老师布置作业的时间,回到教室时,吴老师真的已经在讲台上布置最后一个作业了,我急忙低下头,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着《家校联系手册》,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地团团转,不好!《家校联系手册》不见了!我又害怕又着急,心里忐忑不安,“十八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抬起头,不知如何是好,啊它在这里,原来在桌面上,我不顾三七二十一,急忙打开书,可惜,吴老师已经布置完作业让我们自己安排,同学们有的画画,有的看书,有的做作业… …只有我的非常着急,崔诗岚见了问到:“我不知道作业是什么。”崔诗岚 一脸茫然的看着我说:“你的作业不是已经记了吗?”我低下头仔细一看“真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姚嘉俊已经帮我记好了作业,偷偷的放在了桌子,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同学这就是美啊!
其实,美就在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今天我读了《与美同行》这本书,里面的第一章讲的是要诚实,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诚实”就是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守信”就是讲信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说了这么多,该说说我诚实的事了,一天,我考试考差了,我不敢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但是我又不敢,于是我的心里产生了矛盾,我想:如果我不拿回家,妈妈就不知道了。但我又想:如果我不拿回家,但迟早也会发现的,那还是拿回家吧!于是我就把试卷拿回了家。
第二章讲的是要感恩,感恩是对别人给予的帮助心存感激,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谢别人;向善是愿意做对他人有益的事,积极主动地与他人、社会、自然和睦相处。几千年来,“向善”的文化因子在浙江大地代代相处。下面听听我的事,一天,我在考试上写错了一个字,橡皮却不见了,正当我十万火急的时候,旁边的一位同学好像知道了我的心思,就把橡皮借给了我,我很快订正了错题,得了高分,原来在需要得到帮助时,有人帮助是多么令人难忘的一件事啊!
第三章讲的是要爱学习,学习是我们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程。我们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学会求知、做事、共存。当我们把“要我学”改成“我要学”时,学习就成了一件快乐有趣的事,老师说过;要想学习好,必须态度端正,上课要善倾听。
《与爱同行》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中应有的四个本性,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十全十美。
★ 心灵鸡汤读后感
★ 心灵鸡汤读后感
★ 背影读后感
★ 团员对照检查0字
★ 背影散文读后感
★ 背影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