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心得800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破团瓦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世说新语读书心得800字(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破团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800字

篇1:《世说新语》读书心得800字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篇2:《世说新语》读书心得800字

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

刘墉的《世说新语2》之教育秘笈,在我的闲暇空余终于读完了,但久久地让我回味其间。娓娓道来的教育秘笈就像与读者对话,许多的困惑也随之渐渐明朗。书中对“新新人类”的理解,我亦颇有感慨。“他们可能动作不快,起床也不快,但他们的观念灵活、转变得快、适应得快。”一点没错,就拿我女儿来说,看似动作很慢,起床时叫来喊去的,但是对社会的进步事物说起来让人又另一种看她的眼光。她学了法语后,了解了一些法国风情,就餐时,便侃侃道来;去了趟日本,就会告诉你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没有一点点的不适应;有时还时不时地评论一下某些社会现象。这就是“新新人类”。

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 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平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后来有一次,两人曾经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席,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帮助,我现在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习这些道理的。《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篇3:世说新语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忙迫,很少有耐性读长篇大论,因此短小的文章应运而生,它可以轻松立读让我们在匆忙的生活节奏中找到放松和消遣。

时下颇为流行一种小小说,也就是所谓的极短篇,微型小说或掌中小说。人们都以为小小说是现代消费文化的产物,对读者而言,或许是的。但对作者而言,其实要在电光石火的一剎那带给人一点感悟,或者在时间的切片中留给人一点烟花似的回忆,那就不算消费了。文化中也有垃圾,当然,就看时间冲刷后所剩为何。如果不是我们舍近求远的话,在我们古典文学里,早已有过小小说的形式,并且又最经得起时间淘洗的著作,那就是《世说新语》。

最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李自修注译的《世说新语》选译本,李自修在****年时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就出过一本选译本了,后来二○○四年在人民出版社又出了全译本,在注译本中,他不但吸收了学术界有关此书研究的新成果,还阐释了自己的许多新见解。如今河北教育那个选译本重新修订后二○一○年再度出版,可见《世说新语》这本书在复兴古典文学的潮流中又重新受到了重视。说实话,这本书当史书看对学问有益,拿来当消闲书看,它三言两语简约明快实在有趣。

不过,一般人都知道外文要有好的翻译,殊不知古文更需要有好的译注,尤其古人名号多,再加官衔,地名又跟现在的大不相同,如果没有专家学者说明一下,有时还真不好懂。

譬如:我在书里读到桓南郡每次见人办事不麻利的时候就喝叱道: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哀家梨?什么东西?这像骂人的话吗?)然后看注译说:以前江宁一带有姓哀的人家种出来的梨子又大又甜水蜜桃似的,所以桓公骂的是:你得了哀家的梨子是不是要蒸着吃?套句现代话就是说:连这也不知道,笨到这种地步!

欣赏总要从理解着手,注译者,画龙点睛者也。李自修出任河北教育出版社的领导之前,本来就在师范学院里教授古典文学,科班出身加上本身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有兴趣,由他注译此书真是让这本经典古书又活了过来。

还有一则堪称极品小小说:连标点只有二十字,写一个人的俭吝: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还有谁能写一个人的刻薄比这更甚的呢?也不怕麻烦把每个李子核都钻破。)这位王戎的绝事还不止此一桩,他侄子结婚,他送去一件衣服做贺礼,等婚礼完了,他就去要回那件衣服。他还是竹林七贤之一呢。

说实话,古文如今读来像隔靴搔痒,不易进入情况,可是读李自修这本书,我后来干脆跳过正文直接读他的译文,愈读愈有兴趣,以至欲罢不能。以前只知《世说新语》是经典文学之一,如今通过他的注译才总算认知了它的经典所在。

譬如:其中写一个人的急躁(只有一百字不到),王蓝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去捅,没有捅到,大发脾气,举起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用木屐去踩,又没踩中,他更加光火,捡起蛋来放进嘴里,恨恨地咬破再恨恨地吐到地上。

我读了忍不住要笑。三言两语描写得多生动啊。此外,还有很多的成语都由此书中来,譬如:望梅止渴,咄咄逼人,东床快婿,卿卿我我……等等,不胜枚举。此书共分三十六门,由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品藻,任诞……到仇隙。其中“贤媛”篇,记写几位女性,特有现代感,似乎女性主义思想在魏晋时代就已存在。

譬如:许允新媳妇长得很难看,行完交拜礼后,许允根本不想留在新房,可是新娘子拉住他袖子不放。许允就说:女人应有四德,你有几德?新娘子说:除了容貌我都有。然后反问他:读书人应有的品行,你有几样?许允说:我全有。新娘说:读书人以德为先,你好色不好德,怎能算都有?从此小两口遂相敬重。

还有一则:赵飞燕诬陷班婕妤,说她在神明前诅咒汉成帝,班婕妤答得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做好事尚且不一定蒙福,做坏事还希望得到什么呢?如果鬼神有知,不会接受奸人的诅咒,如果鬼神无知,诅咒又有何用?所以我不做这种事。

此外,相对于王戎的吝啬,在“汰侈”篇中记石崇的奢侈,令人发指之处亦叫人读之难忘。但是,我最感到惊讶的是:它对于魏晋名士的荒诞放达,着墨亦能跳出儒家教条,表现出的时代趣味竟然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嬉皮(西痞)一族颇为类似。西痞族标榜超脱,崇尚虚无,旷达任性,而魏晋名士派的个人主义作风,尤其竹林七贤那种“散发裸身饮酒纵欲”的生活态度,真的跟西痞如出一辙。原来好的文学作品,非但可以超越古今,还能中外有共识,《世说新语》真是最好的证明。

篇4:世说新语读书心得感悟800字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有篇故事的译文是:管宁和华歆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掉。两人同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经过,管宁照相读书,会歆却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名士。百度百科里是这样介绍的:

管宁:汉末人

(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仲的后人,三国魏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管宁为龙头。当时的名士,后因厌恶华歆为人而传有割席而坐的佳话。一生讲学,居住于辽东。管宁汉末乱世,讲听学者诸多,影响甚广,曾多次婉拒朝廷官聘。

华歆:汉末人

华歆(公元157年-公元232年),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华歆,东汉时投靠曹操,进宫刺杀汉服皇后,是一个极其热衷功名利禄的人。

读罢这则故事,不禁感慨万千。两个名士,德行也分个高低,令我等俗人不能忘其项背啊。一般的人若不小心挖到这样的一片金子,肯定会拾起来,为我所用,德行高尚之人,或许拿去变卖,买些粮食接济穷人也未尝不可,为什么一定要视而不见呢,华歆仅仅是拿起来看了下,就被管宁万分地看不起了。嗯嗯,我是否要感叹世风日下呢,现在还有华歆这样的人么?见到地里的金子,拿起来看了下,又扔掉了。更不用说像管宁这样视而不见了。放到现在的俗世之中,2个人说不定会为了争夺这小块金子打得头破血流。更不用说,利用钱包作诱饵,在街边、路边行诈骗之人了。

现在有人拾金不昧就已经是很不错了,算德行高尚之人,会受到大家的尊敬和推崇。若是现在,看到路边的金钱(不是诈骗的诱饵,这个要分辨清楚才行),不能视而不见啊,万一贪婪之人拾到了据为己有呢,失主该有多着急,因此,一定要捡起来,然后交给警察叔叔。说起警察叔叔,我想起孩子读小学一年级时候的一件事,他回家说,跟他一起放学的同班同学在路边捡到80元块,他跑去交给了路边的警察叔叔,那个警察表扬了他,我问孩子,警察叔叔给你们开收据没有?孩子问,收据是什么?我说是个收条,纸条,孩子说,什么也没开。于是,我在担心,那个警察把这80元是交给了单位还是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呢?不得而知,这年头,警察里也有不可信之人。

像管宁这种具有高尚德行的人,应该是绝迹了,即便是华歆这样扔掉金子的人,也难以找到了。拾金不昧之人已是道德模范,人中君子了。俗世中更多的是凡夫俗子,有一点点私心,有一点点可爱,人无完人。还有一种就是小人了,不提也罢,小人毕竟是少数。

篇5:《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世说新语》是鲁迅笔下“名士的教科书”,冯友兰句中“中国的风流宝鉴”,三十六门,上千故事,字里行间遍现时人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和漂亮的风貌。

魏晋风流,名士在外显露清谈、饮酒、服药之举,而内隐则向往高逸飘然之姿。他们放浪旷达,不营物务,栖心玄远,即是隐逸。

纵浪大化,曾于庄子的鲲鹏扶摇里憧憬逍遥,也有物我偕我的渴慕自在。于是手执一卷,追寻魏晋风度,暂忘尘世喧嚣,体味几场超脱的美好。

隐逸山林共由17个小故事零件构成一个小部落,鉴于编采者们的中庸客观,所选事件,其含褒贬,无一不给读者了解当时的精神气度与人物风貌提供了有力养料。

寄托于山水自然之乐,往往是抛却案牍劳形、丝竹乱耳,人体的器官便是与自然、人群沟通的最好媒介。

在第一则里,魏晋士人狂放,往往意趣恬适、属意山水,而高超的精神又衍生出脱俗的言行―挥麈玄谈、登高临远,逞其洒脱胸襟。阮籍寻传闻真人考古谈教而无应,以长啸对则有答―甚至数部鼓吹,林谷传响。可见其不拘泥形式,心意相交在于共同的兴趣,神交往往并不借助过多的言语,因为言语总是显得滞笨,不抵自然的造化令精神气质得以舒展。

而第六则写王羲之论阮裕“此君近不惊荣辱”,相比古代深藏不露的隐者沈冥也毫不逊色。阮者只在凭心感受,而又并不过多惊扰于心,故而能够做到超凡脱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第十七则郗恢夸赞谢敷“累心处都尽”也是同样道理。无所求,便能云淡风轻。

面对隐逸,不同的人对于自己有不同追求,有人心如磐石,毫无转移。

嵇康因拒绝出仕,以“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作为理由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这是第三则;而第九则翟汤少时好友周邵断绝往来,只因好友入仕。第五则有“骠骑将军第以高情避世”,何充将军劝其为官,其弟却认为自己清名可矣,“何必减骠骑”。

面对官场浮沉,隐士们是“逃离”的状态,不愿为官的态度极其坚决,名利官场的对他们仅有累赘桎梏,仅有不在意讨之,甚至厌弃。总有有人逆志,有人因外物的招引而摇摆。而一个看清本心的人,总是会一往无前、持续蓄力,哪怕“粗缯大布裹生涯”,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但隐逸的人总在路上,有人一直在走,有人后来居上,有人半路转头,精神之水是灵活的,而名士们对于自己身份的标签亦是。

第四则:李Q“清贞有远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王相因高名招礼、辟为府掾,宗子便由隐士而出仕。第七则:“孔郎庙”是为车骑将军孔愉所造,人们感怀于他“少有嘉遁意”,隐居时独寝,以歌唱来规戒自己,常游览名山。

这样的人,为官者便失去了隐士的美名了吗?并非。有的是迫于自身状况而无法很好地进入仕途,便须借助外力――美誉。但也事事都非“空穴来风”,总要有配得上的“装裱”,实在的风貌才能被美誉冠之;虽后为官,却曾有隐居之实,且相比常人确有境界。

刘之在第八则里的所作所为不禁令我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高超率真、通晓史事,答应为官所接受钱财却尽数分发给穷困贫乏之人,而抵达为官之地也能全身而退。与民同乐的隐居欢愉,旁人自是不知;便如第十二则里的戴逵与哥哥,也“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这便是个人自有个人的格局所在,隐逸有高下之分,向来也是个人洞见。

篇6:《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篇7:世说新语读书心得

读了整个暑假,我终于把那本超级后的世说新语给读完了,真爽,不过也挺累的。世说新语里的故事真的很多,有的长如龙,有的短如蚁,不过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你一个道理,虽然很枯燥,但是它毕竟是一本好书啊,接着读吧!

作为一篇教育方面的书,刘墉的《世说新语》实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书籍,确实文如标题“新语”。他用最朴实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小事件,小故事,而这些文章都显示了他对教育的态度与思考。读来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看了他的文章,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对待孩子的那种态度。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宽容”。现在的社会主流文化早已不在倡导“严师出高徒”的方法了,那么作为老师或家长,到底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小孩子呢?刘墉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方向。

我是个80后,在我还是个小屁孩儿的时候,常常听到外界对我们这代人的评价,例如:独生子女,垮掉的一代,小公主小少爷等等,总之大人们对我们充满了不信任。这样的批评之语听多了,久而久之便有点信了,于是自己似乎都不太自信了起来。从校园走向社会,即使上了班,在刚开始的时候也还是受到质疑了。可是慢慢的一年,两年,三年,生活工作中的一点一滴让别人认识了我,也相信了我。周边的许多朋友同事也是如此,在经历了这样的蜕变之后终于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因为80后已经不再是小男生和小女生了。回过头来,很多人发现原来担心会垮掉的一代并没有垮掉,反而是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上看到了他们的身影。

当我成了大人之后,我猛然发现我似乎在用经历过的这一切对待这90后的孩子们。第一届的学生就已经是90后了,当他们不认真,调皮捣蛋,犯错误的时候,我也曾无比忧虑地拿过去的话批评他们。现在想来我们是不是太杞人忧天了呢,生活会教会他们很多东西,但我们好像太着急了一点,总想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和经验提前交给他们,但是其实人生是要一点一点去经历的不是吗?哪怕经历一点挫折,又如何呢?奥运结束了,很多获奖的选手就是我们口中所责备的难以担当重任的90后,但是事实是他们做得很好,而且将来可能更好。

刘墉说得好,他认为我们只看到了学生们身上的缺点,却忽视了他们身上的优点,于是总觉得一代不如一代。90后的孩子身上的确有些时代大环境所带来的缺点,但他们身上其实也有一些时代所赋予他们而我们这些60后,70后,80后们身上所没有的优点。所以,宽容一点吧,先学会基本的做人道理,其他的可能只是我们和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太一样,或者是走向终点的方式不太一样吧。

因此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就算目前成绩再差,再不听话,只要我们用心去沟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用暴力的变相体罚。我相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400字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500字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体会

世说新语随笔800字

世说新语随笔心得

世说新语600字心得

刘义庆《世说新语》心得

读书心得800字

世说新语心得和感悟

世说新语心得600字以上

世说新语读书心得800字(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世说新语读书心得800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