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李白《将进酒》有感(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哇抓到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中华文明的历史中,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为人赞叹的诗句。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骆宾王的《咏鹅》是每个小朋友成长记忆里最先铭记的一首唐诗,成为传颂的经典。
我还在鹦鹉学舌的幼儿时期,几乎会被唐诗熏陶,爸爸妈妈为我会背《静夜思》、《画》、《登鹳雀楼》、《绝句》等唐诗而感到骄傲。
上小学后,在老师的教授下,我逐步学习了许多唐诗,渐渐理解了诗的意思,优美的诗句吸引了我,从这时起,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唐诗。唐诗丰富多彩,浪漫写意,博大精深,许多经典的.诗句在民间都广为流传,就连农村掉了牙齿的耄耋老人都能吟诵两句,可见唐诗影响非凡。
我喜欢王维的诗,喜欢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田园风格;
我喜欢杜甫的诗,喜欢他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风;
我喜欢白居易的诗,喜欢他平易通俗,形式多样的诗句。
但众多唐诗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李白的诗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是唐朝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作神思千里无疆,文词自然流畅,飘逸豪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文极为工整,正所谓“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假期里,我和爸爸一起学习了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语气大气磅礴,气势宏伟,有很强的渲染力,体现了李白洒脱的豪迈之情。《将进酒》是爸爸最喜欢的一首诗,爸爸还要求我理解全诗的意思,并通篇背诵。
将读“qiāng”,将进酒是请喝酒的意思,是一首劝酒歌。诗人李白同自己的好友元丹丘、岑勋一起登高喝酒而作的诗。
这首诗主要写了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抒发自己的激愤情绪,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诗人李白一方面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实为壮志;另一方面显示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概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及时享乐的豪情气概。
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多么大气豪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多么潇洒自信;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多么气度非凡;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多么豁达乐观。
读了这首诗,我体会到人生不可能一路平顺,但当你遭遇坎坷,还能淡笑风生,还能有宽阔的胸怀,是多么伟大的气度!我要学习诗人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对生活充满信心,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也要拿出拼搏的精神。同时,人生易老,所以我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天下没有无用之人,李白的一首《将进酒》,不知激发了多少人的上进之心。何需苦叹时运之不济,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不需因一时的失败而总是否定自己。人生在世,九十九次失败,一次成功,何必苦恼。失败越多,经验积累的越多,或许失败了许多次,但总是会有成功的一次,与其愁眉苦脸地对待失败,不如满怀总会成功的自信,对待下一次的考验。爱迪生这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伟大人物,他失败次数之多是令我们难以想象的,若换做一般人,大概尝试了几次,失败了几次,就撒手不干了,但爱迪生坚持下来了,因为他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他相信下一次会成功,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他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没有因失败否定否定自己,他的坚持,他的自信,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赞叹。不必怨天怨地,踏实地做好自己;不必伤心苦恼,微笑面对下一次,成功总会来临。
功名利禄,素来为人所恶,却又是素来为人所求的的,有用之材,不为其所苦。“人生得意须进欢,莫使今樽空对月”。追求自己所爱所好,不为身外之物忧心劳神,只为在失败的过程中得到其以外的乐趣。不用在意结果,纵使千般无奈万般愁,依然“人生乐时直须乐”。只专心做自己喜爱的事,在某一方面自己做不好,不热衷,但在另一方面,总会发现自己所想,自己所喜欢并且能将它做好的事情,并确定其为自己的最终目标,为之而不懈努力,就能有上有所成就,李煜,一代亡国之君,可以说,他没有做君主的才能,致使一国沦陷,自己也成为了阶下囚。但他却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朗朗上口的辞赋,亡国之前的词绮丽柔靡,亡国后的冷清凄凉,极富感染力,表露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他写词的才华,令人注目。若非生在帝王之家,李煜也许能成为一代词人,留下更多歌风咏雪的著作。李煜在作词上的成就,表明了他对事物的喜爱,并将它们以词的形式表现出来,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以求得心中的平静,虽不能“人生得意需尽欢”,也能找到自己所爱之事,寄托自己的忧思。
天生我材的用处,还在于对世事的乐观,对身外之物不过分重视,对万事万物的自信。“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用这样的诗句,表现他率直自信个性,“钟鼓馔玉不足贵,唯有饮者留其名。”金钱、权利、这些东西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吗?关键要有一份“我为国之栋梁”的自信不在乎身外之物的多少与否。李白一代诗仙,却被小人暗算,被皇帝放逐出京,但他没有就此消沉,为痛失名利而唉声叹气,而是抱着一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写出了不知多少的'不朽诗作。对名利不看重,以诗词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情。“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写出了拔尘的人格和蔑视富贵的傲岸精神,成就了一代诗仙。
对富贵名利的不屑,对所爱之物的不懈,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多少伟人由此成功。相信自己的才能吧,向梦想前进,不为身外之物牵肠挂肚,充满自信地走自己的认为对的路吧,天生我材必有用!
读点经典真的可以让人感唔,《将敬酒》可值得得一读。
什么是潇洒酣畅,什么叫豪情万丈?朋友们,李白的《将敬酒》不知读了多少遍,遍遍让人回味。古往今来,以酒入诗无以计数,似乎还没有哪一篇像《将敬酒》那样读来荡气回肠,那样酣畅淋漓。以酒会友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查阅《中国文学史》,才知道这次宴饮,李白与元丹邱是作为客人应邀出席,但李白反客为主,在宴席上豪情大发,谈天说地,颐指气使,这场酒宴成了感慨人生的讲坛。这篇惊世骇俗之作,以驾长风,挟雷电之势,抒发巨人式的感伤。现在读来实在让人感概万千。我们可不要把“人生得意须尽欢”误解为李白的沉沦,一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呐喊,亮出来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我们不必去学习李白的酣酒,不要学李白的忧伤,但要学习李白的豪放。人生一辈子,豪放些吧,豪放可以忘记烦恼,豪放使你健康,健康才有快乐,健康就是幸福,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朋友们,无论你年轻或是年长,都把辛、酸、苦、涩、麻、辣不当一回事,与世无争,就会其乐无穷。让我们举杯同庆幸福美满的生活,抛弃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在《乐龄网》中探索,研究古往今来,寻求新的生活方式,乐在其中,一定会快乐一生,幸福一生的。
更多《将进酒》文章推荐阅读:
1.李贺《将进酒》的相关介绍
2.李贺《将进酒》的赏析
3.李白《将进酒》习题及答案
4.寄情于酒——李白《将进酒》赏析
5.李白《将进酒 》鉴赏论文
6.李白《将进酒》的学习资料
7.《将进酒》等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0首诗词
8.《将进酒》习题精选
9.李白 《将进酒》 教案
10.《将进酒》读后感高中生
将进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那天外出与朋友小酌,席间上菜的碗盆上烧制这样几句词------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 烹羊宰牛且为乐
回家后立即查看,感触颇深,即于网上下载,以便日后随时观看。今天去香港,不多写了。
读《将进酒》有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豪情满怀,胸怀壮志,浪漫豁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千古传颂,不愧为诗仙,可是仕途失意,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长衣飘落,转身离去,任你荣华富贵,我定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何等的放浪不羁。但我更爱他的自我肯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虽已被赐金放还,为朝廷所弃,但并为此而成论颓废,只要“人生得意”就“须尽欢”,跳出一般读书人的顾影自怜,还才不遇的情结,从而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多面形象。
“君独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诗的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种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架势,好像黄河之水从遥远的天际滚滚而来,为以下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作下伏笔,引起下文。李白的诗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他所想着的事情,极其夸张,一旦诗兴大发,豪情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但又收放自如。一生酷爱饮酒作乐,与酒为伴,内心中所渴望的是“但愿长醉不复醒”,是醉话,是无奈之语,亦是激愤之语,又有谁能够了解呢?他的满腹才华,不得舒展,他的放浪不羁,无人欣赏,但他的乐观自信,以及他一生所感而写下的千古名句,就在我面对前方岔路,迷惑彷徨时,给我带来力量去面对选择,不再逃避,看清前方的道路。考试的事宜,成绩的下滑,无疑把我推入深秋的.树林里,落叶飘落,我就像捡起落叶的那个人,摇头苦笑。
而却在那个普通的黄昏,我独自静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张开手臂,想让夕阳的余晖温暖我懒散冰凉的心,我眼中的夕阳,虽仍然用尽最后的光芒,暖暖地呵护着大地万物,但还是一点一点地沉下去。我不禁在心里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太阳也有疲惫的时刻,也终有不再辉煌的时刻,也终有被黑暗笼罩的时刻。似乎是不忍看到夕阳的沉沦,我伤感地抬起了头。然而,刹那间,我震惊了,在那广阔无垠的天空,布满了炫烂多姿的晚霞,那是太阳的余晖在顽强地燃烧,我冰凉的心,在那神圣的一刻,接受了夕阳与晚霞的隐去,心好像变得温暖起来,目光也同样变得柔和,闭上了双眼,静静的感受着圣神的洗礼。
再次睁开眼,似乎看到一个长衣飘飘,把酒临风的人,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但他满脸的自信,眼神中同样的坚定征服了我。曾几何时,我的脸上失去了自信,我被那些文字,可恶的数字和字母给征服了,我不甘心就这样下去。风中,那人---李白,惊讶疑惑充斥着我的大脑,他就这么看着远方,风中传来他隐隐约约的声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我无声地默念在心中,眼前的景象已经消失地无影无踪,好像是过眼云烟,从未出现。
但是绝不是这样,只有我自己知道,即使我一无所有,处在最低潮,只要我心中有信心,我依然能拼,能搏,能够拥有那醉人的一缕的光辉,留下绚丽的那一抹彩霞。 那天,过路上的行人,他们都能够看见一个女孩,面对西下的夕阳,面对绚烂的晚霞,扬起了嘴角,看着远方。
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初识这首诗,只觉李太白确实自信狂妄,再读,便能感受到苦闷愤激,此后反复读,终知他是既桀骜不驯,孤高自傲,又疏狂豪放,纵情享乐。这首依照古乐府写成的七言歌行,读来畅快淋漓,虽也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却与他人不同。
时光流逝,是诗人们最常感慨的,要么是感叹岁月蹉跎,一事无成,要么是怀念青春年华,不愿老去。李白却是用最磅礴的语句写时光不可倒流,人生苦短,让人想到他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而缓解这无奈的便只有金樽美酒,及时行乐。这是独属于李白的洒脱与狂放,是“悲而能壮,哀而不伤”,似乎充满愤慨,却又不乏乐观。
“天生我材必有用”,恐怕也只有李白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吧!在崇尚低调谦逊的中华民族,公然喊出自己有才,必当大用,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闪耀着自信光辉的诗句,后来成为象征自信的名言警句,在几百年来不知激励了多少失意之人,让他们重拾信心,再次以笑容迎接明天。
藏智守拙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但谦虚谨慎固然不错,“自吹自擂”也未尝不可。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在众人沉默时,说出我可以,也是需要勇气的。我们也许不愿做,或者做不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尊重和欣赏那些认为自己很有才并且愿意展示的人。此外,自信总是好的,自信能让人抓住本不属于他的机会,而不自信的人却会失去本属于他的机会。
诗歌的后半部分可以说是一幅饮酒作乐图,推杯换盏,纵情享乐,醉后不知身是客,一曲仙乐到天明啊。李白写到自己为了沉浸在这与朋友饮酒的欢乐中,身外之物尽可以舍弃,变得更加狂放。同时,他由宾转主,呼唤小厮去当,掉宝物来换取美酒,可见他已彻底沉醉,而他与主人不拘形迹的交情也着实让人羡慕。
杨升庵曰:“太白狂歌。实中玄理,非故为狂语者。”这是一首狂放至极的诗歌,却也有着千古无双的才气,这就是将进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充分让我感受到了文章中那磅礴的气势,正与李白本人一般心胸豪迈,又表现出了李白的桀骜不驯,孤高自傲。不愧为诗仙,真是奔放潇洒!更让人感慨万千……
屋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打在窗户上、屋顶上乒乓作响,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屋内的炉火发出的咝咝声又成了一曲独具特色的交响乐,而我的心中更是汹涌澎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一字字一句句,给人太多豪放,如天风携海雨,迎面扑来,更像一层层海浪在心中汹涌地翻腾着,给我无限的动力。我,要出去!
打开门痛痛快快地淋一场雨,在雨中呐喊,直到精疲力竭!我着实被我这一闪而过的想法吓了一跳!这可不就是这首诗的动力吗?这一个个豪迈万分的字眼,像一只只精灵一般在我心中舞动着,不禁让我感慨万千。
试想那时的李白正在举杯望月感慨自己的人生,叹朝廷的无道,更是在激励着自己的心,一番思绪过后才仰头饮下,这就是李白吧!
是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忧愁、感慨就留给他人去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怀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本诗的前两句有着宏大的.气势,巨大的力量。两组排比句,用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用镜前白发暮成雪的夸张手法指出了人生的短暂,一开头便使读者被这种气势所深深感染。
从“人生得意须尽欢”到“请君为我倾耳听”这一段,李白笔锋一转,写出了酒筵上欢乐、豪放的场景。人生只要“得意”,就应当纵情欢乐,千万不要让金樽空对明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万的金钱散去还会回来,为人今天的欢乐,赶快烹羊宰牛,喝他个痛快。这种令人心醉的场面,充分体现了盛唐景象,也表现出了李白强烈的自信和豪迈的举止。接着“将进酒,杯莫停”,把狂放之情推向高潮,李白与岑勋、元丹丘二位好友推怀换盏,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甚至,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显然我们可以相信这首诗就是这样在酒席上倾吐出来的真正的肺腑之音。
从“钟鼓馔玉不足贵”到结尾,写出了李白心中的激愤之情: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不足为贵,最好的是长在醉中永远不醒;古往今来的圣人贤者都默默无闻,只有那些善于饮酒的人长留其名。他举了曹植当年宴客,专门买万钱一斗的好酒的例后,说,我们今天聚会也不应该吝啬钱财,应该把世人追求的五花马,千金裘都拿出来换酒喝,要喝个一醉方休,同消这万古之愁。诗人的愁是什么呢?当然是怀才不遇之愁,忧国忧民之愁了。
这首诗感情充沛,正如波涛汹涌的大河,势不可当一泻而来。文中感情又由悲转乐,由乐而狂放,又由狂放转为激愤,最后归结于深沉的悲愁。真是大起大落,而又无人工雕琢的痕迹,完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令人产生深切的共鸣。作者在诗中还大量使用了夸张的笔法,不仅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这类夸张的数字,这同样体现了李白豪放的性格。本诗的句式上以七言为主,又间以三、五、十言句,使节奏的变化与感情的起伏跳跃完全一致,这表现了诗人在语言运用上的高超技巧。
首先,就要从开头开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听,就给人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由此,他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要气馁,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诫人们人人都要得意的时候,不能骄傲,要顺其自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意要告诉人们不能太注重钱财,不管有多少钱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有多少终究是身外之物,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才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说明了李白心中的无奈。‘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现了人不能太注重钱财,倒不如长醉不复醒,但谁又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借曹植,来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可谓心之豪情大发。
我们说不出李白的豪情壮志,说不出他的逍遥自在,他看破红尘,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李白乃一代名诗人,李白深刻的写出自己的豪情壮志,用将进酒来抒发自己心中之情。望《将进酒》能流芳百世。
歌德曾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这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作家的性格、气度,决定了他作品的风格、气韵。李白在这里虽然开篇就写人生苦短,但绝对拒绝如阮籍《咏怀》里,“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式的一味感伤。在李白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要饮酒狂欢的,“莫使金樽空对月”,只有当美酒盛满金杯,豪饮而下的时候,才对得起朗朗明月。由悲到喜的转折是那么的急切,从苍茫的悲凉到似乎是及时行乐的放达的转变,几乎没留一点点空隙,是硬生生拗过来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力度,源于李白对自己的绝对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这句话在后世流传之广、之深,早就到了妇幼皆知的地步,足见这句诗的妙绝。即便现在被小人所排挤,但是李白依然相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依然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这种自信,已经成为一种豪爽之气,千金散尽又何足挂齿,只要“天生我材”肯定还会“还复来”的!唐初王梵志曾作《吾富有钱时》,从中可以看出唐朝嫌贫爱富之风非常严重。但是李白根本不被俗物所困,豪情所至,又怎能不声势夺人、感人肺腑?
直至结尾处,与尔同销万古愁!感情在这一句中凝练到极致。呼应了开篇浩荡的悲凉,却没有开头两句那种绵延之感。仿佛一把天刀,横空把乾坤劈成两半。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在最紧要的关头嘎然而止。空留清音。让人肃然而立,手中的酒杯霎时间重若五岳。能和这样的朋友痛饮,就算是倾家荡产也愿意吧!
是的,岑夫子、丹丘生,以及所有有幸读到这首诗的朋友们啊,听,有声音从天边传来,它纵横捭阖,奔流而下,它在你我每个人的耳边回响着,那就是:将进酒!杯——莫——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今朝有酒今朝醉固不可取,乐观自信却自古皆然。
然而在那潇洒豪逸痛快淋漓之中,也掩不住对现实
的哀愁:流水不复,青丝难再,建功无望,抱负难酬。虽
则天生我才必有,但我的才用难道仅仅是赋诗饮酒?豪放
的语言,奔涌的气势,不同凡响。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将进酒: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将(qiāng)进酒,乐府旧题。将,请。
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东流入海,不会倒流回来。
高堂:父母。
悲白发:为鬓发斑白而伤感。
朝如青丝暮成雪:形容时光匆促,人生短暂。青丝,黑色的头发。暮成雪,到晚上黑发变白。
得意: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千金散尽还复来:意思是金钱不足贵,散去还会来。
会须:应该。
岑夫子,丹丘生:李白的朋友岑勋、元丹丘。
侧耳听:侧着耳朵听,形容听得认真、仔细。侧,一作“倾”。
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钟鼓,古时豪贵之家宴饮以钟鼓伴奏。馔玉,形容食物珍美如玉。
寂寞:默默无闻。一说“被世人冷落”。
陈王昔时宴平乐:陈王,指三国时魏诗人曹植(192~232),封陈王。宴平乐,在洛阳的平乐观宴饮。
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指酒美价昂。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斗,盛酒器,有柄。恣欢谑,尽情寻欢作乐。谑,喜乐。
径须:只管。
五花马,千金裘:五花马,指名贵的马。千金裘,名贵的皮衣。
将出:拿出。
万古愁:绵绵不尽的愁。
参考翻译: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喻意青春短暂)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
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
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
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
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
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据《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记载,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6年之久。
赏析: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了自己的`愤激情绪。[7]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诗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1]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奉诏进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再到“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其二》),古时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李白借冯谖的典故比喻自己的处境。这时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气氛,诗句豪壮。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李白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称自己有管仲之才,诸葛亮之智却没人相信,所以说古人“寂寞”,同时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梦死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三国诗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1] ”曹植被称为才高八斗(谢灵运,晋朝文学家、史学家有云:“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尽管身怀利器,抱负不凡,却在政治上受到来自亲哥哥魏武帝曹丕的打击,郁郁不得志。“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画和雕凿能学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达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中心思想: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 李白将进酒
★ 李白 将进酒
★ 李白将进酒诗
★ 李白 将进酒分析
★ 将进酒李白翻译
★ 李白将进酒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