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世同堂阅读感悟心得高中(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essi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四世同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城沦陷的畸形状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
从书名中可以看出本书主要说的是一家四代人“祁家”的故事。没错,故事就是围绕着祁家的住所“小羊圈”展开的。那里有“祁家”、“钱家”、“冠家”等许多住户,其中有正义的人与汉奸。
正义派不满日本人的残暴,参加——————,汉奸们则“大义灭亲”,出卖亲人和朋友来讨日本人的欢心,但最后死得更惨。
所有的人物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钱莫吟老先生。不说钱老先生的才华出众,单提他的坚强与勇敢,就足以是全书的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先生曾被日本人抓走,因为冠小荷这个汉奸兼邻居出卖了他。钱老先生在狱中被严刑拷打,但他没有寻死,而是一直坚持活下来,坚持到了出狱。中国不正是有千千万万像钱莫吟老先生的人才走向光明的吗?
再来看看生活中,有多少接受不了现实中的痛苦、悲伤、压力的人自杀。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只有能够承受打击的人才不会被这个竞争的社会淘汰。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不是因为他们不讲道理,而是因为他们无比大的野心。他们曾妄图占领全中国、统治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他们曾向世界强国——美国挑战,偷袭珍珠港。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是多么不自量力、不可一世啊。
如今,日本的野心仍然存在,想要不时挑衅中国——已经强盛起来的国家,抢中国人的地盘?他们还以为中国是腐败时的清朝,该出手时就出手,在钓鱼岛的事情上中国绝不退让。
战争结束了,无论是革命了的还是汉奸,没有完整活下来的。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
这本书仿佛没有结尾,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没有结尾。本书的最后一句话“起风了”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风流正推动着我们走出黑暗,驶向光明。
四世同堂阅读感悟心得高中范文2
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热血青年瑞全、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耻的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老舍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的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读完了这本书,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在国家沦陷的8年中有多少手无寸铁的同胞被无辜的杀害啊!同时也对那些汉奸们感到愤怒,他们身为中国人不为自己国家而抗战,只为了自己一点私利出卖国家,助桀为虐杀害自己同胞;从冠晓荷这家人的最终下场看到了,出卖民族和灵魂的人是没有好下场。感到欣喜的是经过漫长的八年抗战,最终获得了胜利!我们应该牢记历史、莫忘国耻。认真学习、掌握知识、科技兴国;为了祖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一份奉献!
四世同堂阅读感悟心得高中范文3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把《四世同堂》看完了,总共有1200来页,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真实地纪录了革命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满目疮痍的真实图景。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日本鬼子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特别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国为什么会千疮百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敢站出来,青年人中虽然有一部分充满了战斗热情,愿意用自身的大无畏付出来改变社会现实,比如瑞全,他可以远离家乡,积极投入战斗,为解放事业贡献青春和鲜血。
可更多的年轻人却没有把国事放在第一位,虽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并决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艰巨的生活压力背后,他们屈服了,他们想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家庭,还有父母,这些让他们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个充满斗争精神的青年,但在艰巨的家庭责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为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亲,不忍心尚小的儿女,于是,他只能持观望态度,只能苟且偷生,只能苟延残喘地生活在生存边缘。除了这部分人,还有社会的蛀虫,他们腐蚀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晓荷,就如瑞丰,他们完全没有羞耻之心,反而想趁着被日本鬼子占领而升官发财,颠覆了人性的本真,毁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四世同堂》是我认真看完的最长的小说,虽然我不喜欢历史,我自认为这点是非常不对的,虽是兴趣使然,但很多时候我还是会尽力地去了解历史,关注历史,就如这部小说,它真实地展开了中国社会发展洪流中的一角,为我从中窥探历史提供了机会,虽然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价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它,了解它,品评它。
四世同堂阅读感悟心得高中范文4
对于老舍,只在高中学过他的《骆驼祥子》节选。当我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会有多精彩,可是一开始读就被吸引进去了,大概的内容就是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以北京一小羊圈胡同祁家人代表的各阶层、各色人的生死存亡,人性百态。
老舍的表达方式是我目前所读到小说中最简洁而有力的(原谅我读的小说并不多),国外有多作家写小说都会有相当长篇幅的环境、背景等看似不相干的描写,让很多读者一开始看觉得有点稀里糊涂,要是没有什么耐心,就放弃了。而他的表达方式是一开始就进入正题,每个人物性格也很直接告诉读者是怎么样的,再通过一些事件着重突出,尤其看到那些汉奸的丑陋嘴脸,真想把那些人拉出来打一顿!!
李空山 – 警察局特高科长。…….武汉陷落,昌本人要加紧的肃清北平的反动分子,实行清查户口,大批的捉人。李空山忙起来。他不大有工夫再来到高北的床上躺一躺。他并不忠心于日本主子,而是为他自己弄钱。他随便的捕人,捕的多,而后再依次的商议价钱,肯拿钱的便可以被释放;没钱的不管有罪无罪,便丧掉生命。在杀戮无辜的人的时候,他的胆子几乎与动手摸女人是一边儿大的。(P255)为了享受荣华富贵,他勾结日本人,随意欺凌甚至残害自己的同胞,为了娶冠家的女儿作老婆,想方设法让她们的母亲“大赤包”当上妓女检查所长,并且他自己也从中获取“好处”,可他内心并不想娶任何一个女人为妻,因为那样会不自由,他只想得到那些漂亮女人的身体,玩玩而已。当他不再受到日本人重用而罢免官职的时候,“大赤包”还给了300大洋的费用,就是为了让他不要再想和她的小女儿招弟结婚,因为当初“大赤包”看重的是他的官职,才同意把女儿嫁给他。他心里简直乐开开花,因为招弟也早就成为他的俘虏而并不是真心想娶她,还能有那样一大笔钱,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
冠晓荷– 小羊圈胡同三号的男主人。晓荷 早已看出太太的不安,可是始终没敢哼一声。他知道太太是关于迁怒的人,他一开口,也许就把一堆狗屎弄到自己的头上来。他几乎没有关切女儿的现在与将来。丢失了女儿和丢失了国家,他都能冷静的去承认事实,而不便动什么感情。(P258)五十多岁的男人,生活很讲究,自己怎么舒服怎么过,一直想“运动”出个什么一官半职,可到死也就只当了一回小羊圈胡同的“里长”,自从他老婆“大赤包”当上了所长,就唯她的命令是从,决不违抗,只为她可以为这个家赚钱,可以让他脸上有光,因为,家里有人在为日本人做事,没有人敢“欺负”他,日本人也决不可能残害他!也从不关心两个女儿的成长,哪怕让她们去给当官的人做小老婆,只要能给他利益,他能喜笑颜开的支持!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随时都可以出卖自己的女儿。
可是,还没有等李四爷表示出谦让,冠晓荷已经告诉了白巡长,里长必须由他充任。他已等了二年多,还没等上一官半职,殃在他不能再把作里长的机会放过去。虽然里长不是官,但是有个“长”字在头上,多少也过点瘾。况且,事在为人,谁知道作里长就没有任何油水呢?(P354)日本人正在全力进攻侵占自己的国家的时候,还一心想着做官,发财…..他只想活在自己的小小天地,享受尽奢华的生活,一直到老死吧。管他国家是存是亡,同胞是不是水生火热!
晓荷听完,半天没有出声。愣了好大一会儿之后,他低声的问:“高第,你准知道那两个是真日本人呢?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假扮的呢?”(P415)
晓荷的鞠躬,说话(模仿着日本人说中国话的语调与用字),与种.种小身段,使日本人惊异:他们北平才这么三四年,会居然产生了这样的中日合璧的人物。(P452)当日本人对“大赤包”翻脸而抄家拿走了他们所有的钱财,封了他的家,他对女儿说的话尽然问她那是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在他看来,日本人是他多么好的朋友,怎么会做这样的事?而在日本人的眼里,也表示无法相信,怎么会有这么出卖自己国家的生物存在呢??
钱先生的小传单所发生的效果只是教大家微微难过了一会儿而已,北平人是不会造反的。(P360)
他们总是顺应历史的自然,而不想去创造或者改变历史。哪怕是起了逆风,他们也要本着自己一成不变的处世哲学活下去。这一哲学的根本,是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用不着反击敌人,瞧,日本人多凶——可是日本投降了!八年的占领,真够长的!然而跟北平六七百年的历史比起来,八年又算得了什么?(P579)这些语言,是真的切中了中国人的要害,追求自己的安稳,平静,出奇的忍耐心,让我不得不想起圆明园,经历过一个世纪由几代君王精心修筑的皇家园林,就是因为政府的无能,忍让,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才最终沦为废墟…….宽容和忍让是美德,可,要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如果是连生命和尊严也保不住的忍让,那就只能算是懦弱吧!
当然,选中的这些段落,只是读的时候感觉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让我心中很气愤而已,还有很多其它正面的形象,正是因为他们的小小努力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性命,中国也才在当年的抗日战斗取得了胜利,力量虽小,也不可忽略。书里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是那样鲜明,就好像是在看电视剧,作者都很清楚告诉我们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然后在故事的进展中通过一次次事件而将每个人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简洁而突出,没有多余的语言和铺垫,想用短小精悍来形容,可是人家又写了五十万字,然后情节安排,人物的描写却达到了短篇的精髓。
四世同堂阅读感悟心得高中范文5
老舍先生是一位有着复杂思想的人,文如其人,这使老舍先生笔下的人各有各的心理,各有各的思想。
《四世同堂》嘛,就得先从祁家的最年长的辈说起。祁太爷应该算是封建百姓的性格,思想保守,却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见解,自可成一派,这要就是像他说的那样:“只要准备三个月的干粮咸菜,便是天塌下来也没事儿。”
接着是祁家孙辈,祁家长孙瑞宣是一位可敬的教师,也算是血性男儿。他在洋学堂时,一位神父说:“中国已无力回天。”他因此义愤填膺,一气之下辞掉中文教师之职。但是他的一腔爱国之情与报国计划因祁太爷的阻拦而付诸东流。我读后感到惋惜,但为此也对他感到钦佩。
祁家三孙瑞全也十分爱国,他因为情感原因而十分矛盾是否出城抗日,但是最后还是毅然出城,策划抗日。
还有冠家的冠晓荷也是一个人物,只不过他卖国求荣投奔日本人,做了汉奸。他阴险狡诈的性格更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尤为突出。
当然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还有许多特性鲜明的人值得我们品味。让我们欣赏、品味这本旷世名著,感受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吧!
四世同堂阅读感悟心得高中范文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把《四世同堂》看完了,总共有1200来页,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真实地纪录了革命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满目疮痍的真实图景。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日本鬼子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特别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国为什么会千疮百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敢站出来,青年人中虽然有一部分充满了战斗热情,愿意用自身的大无畏付出来改变社会现实,比如瑞全,他可以远离家乡,积极投入战斗,为解放事业贡献青春和鲜血。
可更多的年轻人却没有把国事放在第一位,虽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并决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艰巨的生活压力背后,他们屈服了,他们想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家庭,还有父母,这些让他们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个充满斗争精神的青年,但在艰巨的家庭责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为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亲,不忍心尚小的儿女,于是,他只能持观望态度,只能苟且偷生,只能苟延残喘地生活在生存边缘。除了这部分人,还有社会的蛀虫,他们腐蚀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晓荷,就如瑞丰,他们完全没有羞耻之心,反而想趁着被日本鬼子占领而升官发财,颠覆了人性的本真,毁坏了中国人的名声。
《四世同堂》是我认真看完的最长的小说,虽然我不喜欢历史,我自认为这点是非常不对的,虽是兴趣使然,但很多时候我还是会尽力地去了解历史,关注历史,就如这部小说,它真实地展开了中国社会发展洪流中的一角,为我从中窥探历史提供了机会,虽然社会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价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它,了解它,品评它。
阅读四世同堂心得范文2
对于老舍,只在高中学过他的《骆驼祥子》节选。当我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会有多精彩,可是一开始读就被吸引进去了,大概的内容就是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以北京一小羊圈胡同祁家人代表的各阶层、各色人的生死存亡,人性百态。
老舍的表达方式是我目前所读到小说中最简洁而有力的(原谅我读的小说并不多),国外有多作家写小说都会有相当长篇幅的环境、背景等看似不相干的描写,让很多读者一开始看觉得有点稀里糊涂,要是没有什么耐心,就放弃了。而他的表达方式是一开始就进入正题,每个人物性格也很直接告诉读者是怎么样的,再通过一些事件着重突出,尤其看到那些汉奸的丑陋嘴脸,真想把那些人拉出来打一顿!!
李空山 – 警察局特高科长。…….武汉陷落,昌本人要加紧的肃清北平的反动分子,实行清查户口,大批的捉人。李空山忙起来。他不大有工夫再来到高北的床上躺一躺。他并不忠心于日本主子,而是为他自己弄钱。他随便的捕人,捕的多,而后再依次的商议价钱,肯拿钱的便可以被释放;没钱的不管有罪无罪,便丧掉生命。在杀戮无辜的人的时候,他的胆子几乎与动手摸女人是一边儿大的。(P255)为了享受荣华富贵,他勾结日本人,随意欺凌甚至残害自己的同胞,为了娶冠家的女儿作老婆,想方设法让她们的母亲“大赤包”当上妓女检查所长,并且他自己也从中获取“好处”,可他内心并不想娶任何一个女人为妻,因为那样会不自由,他只想得到那些漂亮女人的身体,玩玩而已。当他不再受到日本人重用而罢免官职的时候,“大赤包”还给了300大洋的费用,就是为了让他不要再想和她的小女儿招弟结婚,因为当初“大赤包”看重的是他的官职,才同意把女儿嫁给他。他心里简直乐开开花,因为招弟也早就成为他的俘虏而并不是真心想娶她,还能有那样一大笔钱,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
冠晓荷– 小羊圈胡同三号的男主人。晓荷 早已看出太太的不安,可是始终没敢哼一声。他知道太太是关于迁怒的人,他一开口,也许就把一堆狗屎弄到自己的头上来。他几乎没有关切女儿的现在与将来。丢失了女儿和丢失了国家,他都能冷静的去承认事实,而不便动什么感情。(P258)五十多岁的男人,生活很讲究,自己怎么舒服怎么过,一直想“运动”出个什么一官半职,可到死也就只当了一回小羊圈胡同的“里长”,自从他老婆“大赤包”当上了所长,就唯她的命令是从,决不违抗,只为她可以为这个家赚钱,可以让他脸上有光,因为,家里有人在为日本人做事,没有人敢“欺负”他,日本人也决不可能残害他!也从不关心两个女儿的成长,哪怕让她们去给当官的人做小老婆,只要能给他利益,他能喜笑颜开的支持!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随时都可以出卖自己的女儿。
可是,还没有等李四爷表示出谦让,冠晓荷已经告诉了白巡长,里长必须由他充任。他已等了二年多,还没等上一官半职,殃在他不能再把作里长的机会放过去。虽然里长不是官,但是有个“长”字在头上,多少也过点瘾。况且,事在为人,谁知道作里长就没有任何油水呢?(P354)日本人正在全力进攻侵占自己的国家的时候,还一心想着做官,发财…..他只想活在自己的小小天地,享受尽奢华的生活,一直到老死吧。管他国家是存是亡,同胞是不是水生火热!
晓荷听完,半天没有出声。愣了好大一会儿之后,他低声的问:“高第,你准知道那两个是真日本人呢?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假扮的呢?”(P415)
晓荷的鞠躬,说话(模仿着日本人说中国话的语调与用字),与种.种小身段,使日本人惊异:他们北平才这么三四年,会居然产生了这样的中日合璧的人物。(P452)当日本人对“大赤包”翻脸而抄家拿走了他们所有的钱财,封了他的家,他对女儿说的话尽然问她那是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在他看来,日本人是他多么好的朋友,怎么会做这样的事?而在日本人的眼里,也表示无法相信,怎么会有这么出卖自己国家的生物存在呢??
钱先生的小传单所发生的效果只是教大家微微难过了一会儿而已,北平人是不会造反的。(P360)
他们总是顺应历史的自然,而不想去创造或者改变历史。哪怕是起了逆风,他们也要本着自己一成不变的处世哲学活下去。这一哲学的根本,是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用不着反击敌人,瞧,日本人多凶——可是日本投降了!八年的占领,真够长的!然而跟北平六七百年的历史比起来,八年又算得了什么?(P579)这些语言,是真的切中了中国人的要害,追求自己的安稳,平静,出奇的忍耐心,让我不得不想起圆明园,经历过一个世纪由几代君王精心修筑的皇家园林,就是因为政府的无能,忍让,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才最终沦为废墟…….宽容和忍让是美德,可,要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如果是连生命和尊严也保不住的忍让,那就只能算是懦弱吧!
当然,选中的这些段落,只是读的时候感觉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让我心中很气愤而已,还有很多其它正面的形象,正是因为他们的小小努力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性命,中国也才在当年的抗日战斗取得了胜利,力量虽小,也不可忽略。书里每一个人的形象都是那样鲜明,就好像是在看电视剧,作者都很清楚告诉我们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然后在故事的进展中通过一次次事件而将每个人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简洁而突出,没有多余的语言和铺垫,想用短小精悍来形容,可是人家又写了五十万字,然后情节安排,人物的描写却达到了短篇的精髓。
阅读四世同堂心得范文3
老舍先生是一位有着复杂思想的人,文如其人,这使老舍先生笔下的人各有各的心理,各有各的思想。
《四世同堂》嘛,就得先从祁家的最年长的辈说起。祁太爷应该算是封建百姓的性格,思想保守,却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见解,自可成一派,这要就是像他说的那样:“只要准备三个月的干粮咸菜,便是天塌下来也没事儿。”
接着是祁家孙辈,祁家长孙瑞宣是一位可敬的教师,也算是血性男儿。他在洋学堂时,一位神父说:“中国已无力回天。”他因此义愤填膺,一气之下辞掉中文教师之职。但是他的一腔爱国之情与报国计划因祁太爷的阻拦而付诸东流。我读后感到惋惜,但为此也对他感到钦佩。
祁家三孙瑞全也十分爱国,他因为情感原因而十分矛盾是否出城抗日,但是最后还是毅然出城,策划抗日。
还有冠家的冠晓荷也是一个人物,只不过他卖国求荣投奔日本人,做了汉奸。他阴险狡诈的性格更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尤为突出。
当然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还有许多特性鲜明的人值得我们品味。让我们欣赏、品味这本旷世名著,感受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吧!
阅读四世同堂心得范文4
舒庆春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真实姓名,他写了很多本书,而我读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顺便写一下我的读后感。
《四世同堂》这本书写出了抗日时期,日本人对国人的压迫与羞辱,作者老舍用了很多语言描写与心理描写来描绘那时候汉奸与抗战到底的人们心中的两种欲望,丰富了人们读这本书的重要性,让人人都想读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写的还是人物,如:随风使舵的蓝东阳、诚恳忠厚的冠晓荷、心狠手辣的大赤包、柔情孤雅的高第、抗日到底的钱先生、报国无门的祁瑞宣与德高望重的祁大老爷。
老舍先生对《四世同堂》的正反两派描写极为出众、是大家能够区分,这就是《四世同堂》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不给大家留下任何悬疑,敞开着大门的写法。
这本书对人的下场也很突出,因此各个人的司法都不一样,如:妞子是饿死的、瑞丰是被日本人枪毙的、李四爷是被日本人打死的、大赤包是疯死的,说来说去,然而,死的最莫名其妙的竟然是蓝东阳:他莫名其妙的去了日本、然后又莫名其妙的被原子弹炸死,这不是找死吗?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四世同堂心得范文5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四世同堂》,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个便签,上面写着三句话: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老舍: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尤其是老舍先生说的这一句话,最让我记忆犹新,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一层的爱意。
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里的26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是:桐芳,祁瑞宣,高亦陀,韵梅,李四爷,祁老太爷,孙七,天佑,马老太太,钱先生,小顺,祁瑞全,妞子,祁瑞丰,丁约翰,长顺,冠晓荷,白巡长,大赤包,小文,蓝东阳,文若霞。招弟,高弟,胖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的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来的写作经验,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人废寝忘食。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1
看完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
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
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
老舍的这一篇小说令所有的读者都认为这是一篇让人感动的小说。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2
今天,我整理书厨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四世同堂》,书已经有些破损,纸张也泛黄了。我想:这本书真旧,肯定没什么好看的。便把它放了回去。可是,我转念一想:要是不好看,爸爸怎么还会收藏那么久?想着,我便随意翻了几页。一开始,觉得书里出现的人太多了,根本就读不懂,后来,我一页一页的看,终于发现了它耐人寻味的地方。《四世同堂》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发生的故事。主人翁是一户生活在小羊圈胡同里的人家和他的邻居们。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胡同,但那里面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却足以代表那个时代全中国人民的不同心态,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害得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在这本书中,老舍先生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也表现出了人们那浓浓的爱国情。但是,读着读着,我又不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会被日本侵略?我觉得,正是因为像大赤包,祁瑞丰这样的人太多了,祖国才会被欺负,所以,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同时,也是爱我们自己。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幸福,但依然不能忘记爱国。我们可以好好学习,建设祖国,可以随手捡起废纸,保护环境,也可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将它发扬光大……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3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置身于那战雨纷飞的地方。
老舍这部书中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特别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白巡长、孙七、小崔、马老太太、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安、助纣为虐、卖国求荣的鲜明对照。
本书让我们看见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人间百态: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其实日军占领北平后,客观地说,并没有什么令人发指的罪行。没烧圆明园,也没抢故宫,也没有大面积的屠杀等等。但是,他们残害了南京的人民,作为同胞,我们当然非常愤恨,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确信了对日本人的恨。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4
《四世同堂》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5
记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小学时代第一次读的,不过那时候体会不是很深,很多情节已经不记得了。现在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许多感想,决定重读一遍原著。
花了3天时间,终于把《四世同堂》读完了,很受感触。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固执,每次和朋友争论对日本人或美国人的看法的时候,我的说辞会那么偏激。尽管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使用他们的产品,但是想要从我嘴里吐出一句赞美他们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说过他们一句好话,因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热血的纯粹的中国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民族所受耻辱的历史,记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明白这段历史,记住这种仇恨。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想我们国家都不要大意,永远不要相信敌人的眼泪和巴结的笑脸。利用和平时代,把自己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就算我们没有侵略别人之心,也要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防止别人侵略,防止悲剧重演。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四世同堂读后心得感悟高中范文2
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
而瑞宣和瑞全同样令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他们两人与巴金先生《家》中的觉新,觉慧极为相似。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瑞全则不同,他敢想敢为,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有志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他们因RB人的到来而生,又因RB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冠晓荷,无论何时何地,他对RB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RB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RB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了死亡之路。其实不仅是汉奸,当今社会那些腐败官员都是对自身的放纵,仅一“贪”字,便至人于死地!
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老舍在揭示当时一些人性的堕落的同时,也反思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拥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会被RB欺辱?作者把问题的根源指向了中国古老的家族文化。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而这个堡垒却容纳了包括等级观念、宗法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家族文化的诸多内容。祁老人、韵梅他们都是受这种观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虽然是个博士,但在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会受之波及,这应该就是他后来一直生活在自责与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四世同堂读后心得感悟高中范文3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全书分小羊圈、偷生、事在为人三部。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看完全书,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爷、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志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活动那段历史,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四世同堂读后心得感悟高中范文4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置身于那战雨纷飞的地方。
老舍这部书中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特别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白巡长、孙七、小崔、马老太太、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安、助纣为虐、卖国求荣的鲜明对照。
本书让我们看见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人间百态: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其实日军占领北平后,客观地说,并没有什么令人发指的罪行。没烧圆明园,也没抢故宫,也没有大面积的屠杀等等。但是,他们残害了南京的人民,作为同胞,我们当然非常愤恨,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确信了对日本人的恨。
随着整本书临近尾声,心中不禁感叹人的本性在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
四世同堂读后心得感悟高中范文5
老舍先在序中生写道: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算了吧,不再说什么了!是不是可以说,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使老舍先生完成了这部作品。《四世同堂》,百万余字,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我跟随着这三部曲,随着老舍先生细腻笔触刻画出的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走进了战争时的北平,沦陷中的北平,觉醒中的北平。那时的北平似乎离我很远,又似乎离我很近。
《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爷,祁老太爷的儿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儿媳妇,三个孙子:瑞宣,瑞丰,瑞全,没上过学的长孙媳妇韵梅,头发烫的象鸡窝,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孙媳妇胖菊子,重孙子小顺儿,重孙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诗人钱默吟,两个老婆的冠晓荷,好心肠的李四爷夫妇,基-督教徒丁约翰,会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拉洋车的小崔,棚匠刘师傅......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
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态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后整个北平人的动态过程。以人物的细部特征和对话描写,精妙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比如祁老太爷的儿子祁天佑,“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
韵梅的“只好低着眼皮笑了一下。”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比如瑞宣和钱诗人说到钱的妻弟野求,钱诗人说:“别提野求!他有脑子,而没有一根骨头!他已经给自己挖了坟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难,可是不能原谅他!给日本人做过一天事的,都永远得不到我的原谅!我的话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诅咒的人大概不会得到上帝的赦免!”钱诗人的这段话和一连串的惊叹号,他和他妻弟的心态一目了然。书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写映衬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辅相成,读来更觉自然亲切。
《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爷,祁老太爷的儿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儿媳妇,三个孙子:瑞宣,瑞丰,瑞全,没上过学的长孙媳妇韵梅,头发烫的象鸡窝,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孙媳妇胖菊子,重孙子小顺儿,重孙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诗人钱默吟,两个老婆的冠晓荷,好心肠的李四爷夫妇,基-督教徒丁约翰,会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拉洋车的小崔,棚匠刘师傅......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
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态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后整个北平人的动态过程。以人物的细部特征和对话描写,精妙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比如祁老太爷的儿子祁天佑,“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韵梅的“只好低着眼皮笑了一下。”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比如瑞宣和钱诗人说到钱的妻弟野求,钱诗人说:“别提野求!他有脑子,而没有一根骨头!他已经给自己挖了坟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难,可是不能原谅他!给日本人做过一天事的,都永远得不到我的原谅!我的话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诅咒的人大概不会得到上帝的赦免!”钱诗人的这段话和一连串的惊叹号,他和他妻弟的心态一目了然。书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写映衬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辅相成,读来更觉自然亲切。
四世同堂读后心得感悟高中范文
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
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
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
老舍的这一篇小说令所有的读者都认为这是一篇让人感动的小说。
我是一个常看书的人。在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很多小说、著作,它们伴随着我的成长,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欢乐。书,是我能随意涂写的天堂。
人皆有一本自我最喜欢的书,我呢,最喜欢的书,就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了。
相信很多同学也读过这《四世同堂》,书里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城,当时的北京是叫“北平”的,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故事从北平小羊圈胡同一户姓祁的人家开始,以及胡同里的钱家、冠家等等发生的故事。在故事里,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祁家祁瑞全、钱家二少爷,也有甘当日本侵略者走狗汉奸的冠家冠晓荷,还有性格耿直的常二爷、胆小怕事的祁老人、用心良苦的白巡长,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里,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不一样的命运……但可惜当时北平城在日本侵略者的黑暗恐怖统治下,它们折磨中国老百姓,三天两头地不是关城门,就是禁街,老百姓们生活十分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连冬天烧暖气的煤都没有了。于是就有了反抗压迫,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最终打败了日本人,赶跑了侵略者。
读完了《四世同堂》,我被老舍先生笔下写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那种国破家亡的凄凉、悲惨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可恨、可耻。老舍先生用自我的笔变成了“机关枪”,向不知羞耻的日本侵略者“扫射”。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亡国的耻辱,亡国的悲哀!老舍先生的笔尖让我明白了,国家不能落后,落后了就要被挨打,做亡国奴,任人宰割,一点尊严都没有。读后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欺负中国。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我们此刻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每个人都幸福地生活着,不会再出现故事里那种饥寒交迫的情景。
老舍先生在文末写祁老三带着成功的光荣归乡时,也写出了瑞全衣锦还乡的变化: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他觉得,已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什么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革命的力量。
★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