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寻找遗失的美好》心得感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左柚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寻找遗失的美好》心得感悟(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左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读《寻找遗失的美好》心得感悟

篇1:读《寻找遗失的美好》心得感悟

书搁在身边已很久,看一点,放下。些许时日之后,再看一点,亦放下。穿插着多本书而读,历时一月之久才将该书读完。这经历令我自己都愕然。在我的阅读生涯里,这种情形是比较少有的。

本人非常崇拜曾国藩先生,一贯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先生的读书习惯来塑造自己,先生说:“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在一本书没有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去读另外一本书。多年来,我一直有意识的让自己保有这个习惯。然而,郎世玮先生所著的《寻找遗失的美好》一书却让我打破了自己多年来阅读的习惯。

究其原因,大体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一段话能够很好的诠释:学习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内,再能出乎其外。读书更是如此。一本书,你要先能沉浸进去,你才能最终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郎世玮先生将他的新书《寻找遗失的美好》定位于“写给80后90后的修心启蒙书”对于一个学佛三年的人来说,修心一词并不陌生。书中谈及的“轮回“、”因果“、”随缘“等词语以及很多的佛教故事及历史典故,亦是耳熟能详。 书中表述的关于佛教的诸多观念也都是最为初级的,于我而言,也是非常的浅显易懂。阅读该书,可以说丝毫不费力,不劳神。可是,想要沉浸其中,我却独缺了那份感同身受,才显得自己心绪繁杂,而无法静心阅读。每每读到心有同感之处,也非要停下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予以思考。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消化的太慢,还按着曾国藩先生的要求”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

《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学佛修行的人,只要认真按照佛陀的教义来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依次第修行,持有正知正见都能从佛法中受益匪浅。郎世玮先生在书中所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及所思所感所悟就是一实例。他将佛法对自己生活的改变整理成书,集结成册,广而告知。

女友突发车祸而死他深刻的感受到了世事无常,人命之脆弱。年幼叛逆,”散养“成长,国内国外颠簸流浪,创业的奋斗及艰辛,一路走来他茫然困惑,却最终受益于佛法,而找到了适合自己幸福快乐于人世生活的方法。他在书中指出福报有三类,其中一类,也是最好的一类是既有世间福报亦有出世间的福报,比如李连杰,他既可享用物质财富,又拥有智慧及心智的福报。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说,他曾问过上师:“为何我那么倒霉,人生经历了如此多的痛苦?您不是说我福报大吗?福报大的人怎么还需要承受这样的折磨呢?”上师回答:“能有机会承受打击而认识到修心的重要,才是真正的福报。”这其实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异曲同工之妙的。所以,想要找到该书的价值,必须让自己沉浸其中,深刻的感受作者的个人经历及所思所悟,从而转嫁与己,寻找相似之处,以求共鸣。

这不是大德高僧关于佛家的解说及浅析,而是作者结合自身的真实实例与佛法给自己带来的改变相结合而所著的一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干净纯粹。道理深入浅出,简洁明了。它适合你在烦躁、迷失、茫然或者痛苦的时候阅读,更适合你在快乐、幸福、开心或者顺境的时候看。你问我为什么?因为书的最后,郎世玮先生说:“世间俗人皆以快乐开幕,以痛苦告终;唯修行人以痛苦开始,以快乐谢幕。”而我非常的赞同。

这是一本不快乐之时需要读的书,更是一本快乐时需要读的书。因心境不同,从书中所得的体会及感悟也会相差甚远。

篇2:浅谈读《寻找遗失的美好》心得

眷村出生,美国成长,漂泊的游子历经种种坎坷;军人后裔,郎咸平之子,闪耀的光环贴满张张标签。他曾是叛逆不羁的问题少年,却以军校第一的优异成绩完成学业,他虽有人人艳羡的高职,却也曾途径生死、彷徨一线。

他是谁?

他叫郎世玮,一位80后的虔诚佛教徒。三十而立的他无疑是成功的模范代表,他包揽多重身份,金融界的才贵、“郎基金”的创办人、上海哲珲金融(合拍贷)首席执行官,现多家企业高级顾问,此时,他又蜕变成了一名新锐作家与你畅谈人生感悟。

郎先生说,这是一本写给80、90后的修心启蒙书。而这本谈心读物不仅涵盖哲理还直面社会。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承接与脱轨,往往同时体现在这群拼搏的小年轻当中。他们所背负的压力远远超过世人所想,作为80后的郎世玮,在驰骋商界的同时,更潜心悟学,以笔畅谈自己作为一名修行者的修心过程。他经历过跌宕的人生,每每都有独到之感悟,在自我修心同时,也希望当下青年都能不纠结过去,不忧心未来,以智慧、从容的心态去看待繁忙与匆促的生活步调。

我想世人很难想象事业家庭两得意的郎世玮先生,曾是抑郁症患者。他经历过生离死别,面临过痛苦焦虑,在那些烦躁抑郁的困境中,他曾茫然寻觅解脱之法。

在数年后,忙于事业的他巧遇佛缘,数次进藏,开始打坐念经,研习佛法。在深受洗礼的路上,他开启了一个以清醒自居,以淡然自持的生活模式。

众所周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能轻易地看到别人身上的光环,受到别人阴影的笼罩,修心、摆正思维都成了当下问题。作为过来人,郎先生明确指正:年轻人不要把幸福寄托在外在实物之上,因为这是在用有限的资源,弥补无限的需求。

在“富与穷的划分”上,他并没有蛰伏在擅长的领域里大谈经济,反而对佛家不执着于金钱的态度进行畅谈,分析得失,认为痛苦该是一种行径的偏差,也指出这类人往往缺乏正确的目标与方向。

在“偏离的爱情中”中,他不僵化爱情模式,只想告诉你幸福根本就不属于物质的范畴,而是一种内在的感觉。

在“活着真累”里,他摒弃了以往书里的絮絮叨叨,告诉你,只有当你内心清净,与世无争,知足常乐的时候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所以,放下执念,接受不能改变的因果,才能找到心里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要做一个清明澄澈的人,只有放下,才能有舍有得。让无有,变所有。

在《寻找遗失的美好》书中,他没有用干瘪的文字去告诉你条条框框的大道理,他用他的人生经历,去让你感知生命的无常,让你懂得最深刻的道理不仅是放下执着就会快乐,而是知足于现状,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那些留存的过去,都将闪现在回忆之中,如瑰宝静待收割,待你步步归来。

当然,郎世玮先生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业人士,他不仅潜心修行,更致力于慈善事业。他梦想将来能够做一个慈善基金,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而此次出版书籍,郎先生就早已把稿酬如数捐助给贫困地区,这不仅是一个开始,更是一块厚重于心的奠基石。他打拼多年,他白手起家,历尽千帆,领悟的不仅是奉献,更多地是踏实的活着,珍惜当下的美好。

所以,他以自己的故事警示世人,希望引导那些在心中迷失方向的人们,能走上正途。能明白人的坚强在于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成长,而这些经历就是每一次修心的旅程。

篇3:读《寻找遗失的美好》心得

本书的名取的是非常文艺范,但书中的内容却十足的修心修行与佛结缘的故事,在书中除作者自己皈依佛门的主要经历,还简明扼要的讲解藏传佛教相关的一些知识。是一本藏传佛教的入门读物。

作者自言现在是佛法末期,各种不利于佛教传承的思想、理论、人物都影响着教义的传播。例如某些寺庙求签、烧香的利益化、对金钱追逐;比如打着佛祖的名义行骗,当然还与时代相关联,本就是一个追逐金钱、理想靠后,喜欢快餐文化,什么都求速成的年代,长达数十年的修行做到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其中还包括了世人对宗教的偏见、不了解。于是郎世玮想通过此书来传达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对保持内心修行的看法,科普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识。

他的文字并没有高深,掉书袋的嫌疑,只是用了最浅显易懂的文章讲明自己的经历,以及作为80后思想变化,通过这段文字阅读,他对同龄人的迷茫和成长,书写是非常真切,剖析了80后这一代人思想、感情,见解清晰明了,令人点头称赞。

作者郎世玮,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之子。在昆山华藏寺皈依三宝,在格荣尼玛**的引导下接受法王如意宝的传承。 郎世玮每年都会自驾入藏参与慈善工作。平时工作之余爱好研究佛学以及历史。

书中所讲既是郎世玮个人心得体会,又是与佛结缘的因缘际会。作者通过学习佛教的知识,善举,选择了一个让他自己认为内心宁静的过程,这就是去藏地寻法经历。从不不相信宗教到了解佛教,到皈依佛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从心灵方面还是路程方面来说。选择则是人一生中不得不经常面对的,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平静,不断的寻找,不断思考,挫折彷徨一并跟随。

作者自小跟随父亲辗转旅居世界各地,幼时入得教会学校,年少桀骜不驯,自言也是经历生死,浪子回头,因为不认同牧师的关于天堂地狱之言,愤而离去,那是应该是因为母亲的缘故。后在上海定居,因家中月嫂结识佛缘,从格荣尼玛**的讨论中,心灵渐向佛教的经义,慢慢为此折服,从而得到心灵的修行,寻找的曾经遗失的美好。

从作者的题目来看:死亡、活着、婚姻,这皆是凡人都必需经历的,无论你愿不愿意,同意不同意,没得选择,能选择的是你的心如何?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西藏生死书》便是讨论这个话题,尤其对“中阴”,这个词从《中阴闻教得度》中讲述的最为详细,代表是人死后以至往生轮回某一道为止的一段时期,共有四十九天。只有通过修行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这是藏传佛教中比较独特的一种说法。其实对于非宗教爱好者来讲,是否的到中阴并不重要,就如作者说修不修行,信不信宗教都无妨。关键是要知道心的呈现出的一种状态,你的想法和选择,决定之后的行为。

作者毫不讳言说道自己的父亲的婚姻状态,从之前不理解大人的离婚,自修行后慢慢能理解父亲、母亲,尤其是读过父亲郎咸平《爱情经济学》之后,成长的经历为他带来了经验,修行为他带来了宽容。例如在写与妻子的二三事,与儿子的二三事。与朋友交往的小情节,都是说明一个出世入世的修行人的状态,身居闹市心存善念,身在远山心向佛祖。爱恨贪嗔痴,皆在修行中,皆在寻找中。

篇4:寻找遗失的美好

寻找遗失的美好

在遥远的天边,有一个神秘而特殊的家族――彩虹家族。那时候,并不是风雨过后才能看见彩虹,而是天天都能看见彩虹,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类往往不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直到失去,才明白自己多傻。久而久之,彩虹在人类眼中就如同过眼云烟,没有多少留恋,没有多少欣赏的价值,成为人类生活中一个极其平凡的.事物,再说明白点,就是在人类眼中,思维中,彩虹可有可无。

彩虹家族有七位长老: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位长老在彩虹家族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实,彩虹并不是只有七种颜色,彩虹是五颜六色的,只是七位长老的力量强大,所以我们人类的肉眼只能看见七种颜色。

“长老们,人类越来越放肆了,对我们彩虹家族每天努力发光发亮的劳动成果视而不见,家族内此时是怨声连连!”灰色精灵士兵。

“我们不能再每天发光了,应该停光一段时间,让人类发觉到我们的重要性!”白色精灵士兵。

七位长老听后,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下令,所有精灵停止发光!给人类一个提醒。”

一个星期过去了,三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人类渐渐发觉到了:彩虹消失了!!!刚开始,人类也没发觉到彩虹的重要性,可慢慢的,人类开始有意识了:晴天,抬头,只是一片蓝或一片白;阴天,黑蒙蒙的一片。天空没了彩虹的点缀,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一点也不美好,人类开始怀恋彩虹了,人类开始厌倦单调的天空了,人类开始寻找遗失的彩虹了。人类明白了,往往越平凡的东西,就越要珍惜!

彩虹家族想给人类一个惩罚,从今以后,只有暴风雨过后,才能看见彩虹。

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篇5:寻找遗失的美好作文

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有太多美好、幸福的事在弹指间悄悄滑过,现在,就让我们提着花篮,再次找寻我遗失的美好。

找到了,小时候那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就站在我的眼前。那时的我,是个舞蹈功夫倍儿好的女孩,而它就因为我的不坚持,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我还坚持练体操,现在的我基本功一定很好,可这一切,我却没有毅力再去向疼痛挑战,发起冲锋,于是,我选择了最愚蠢的方法??逃。但是,躲避困难最终还是没有用,当看见自己的同学在舞台上又蹦又跳的时候,那种羡慕之心忍不住又跑出来,练物时的冲动劲也涌进脑海。

可太晚了,一切都太迟了,我的身体已经变硬了,真的没有勇气再去面对那么痛苦的感觉了,我把自己幽雅的气质遗弃在了角落。发现了,那个曾经无限光彩的我。那个我,已成为我脑海中最辉煌的一页。三年级下期的我,不仅在奥语、奥数的选拔考试中获得全年级第三名的好成绩,还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全年级第一的丰硕果实。语文99.5,数学100分的成绩令我冲昏了头脑,领奖时飘飘然的感觉使我逐渐骄傲起来,并且远离了我的好伙伴。

很快,四年级上期在我的自满中度过了,期末考试的成绩一落千丈,念成绩时,我仿佛从高高的领奖台上跌落到了深谷里。因为骄傲,因为自满,我经历悲和喜;因为骄傲,因为自满,我冷落了我好朋友;因为骄傲,因为自满,我尝到了酸楚、无助的眼泪丢失了那个光彩的我。在这条青春路上,我经历了人生的喜和乐,悲和痛。随着我不断长大,遗失的荣誉、友情、快乐也越来越多。哦,现在的我该懂得珍惜、保存眼前的一切了。

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一路上寻找我遗失的美好,不小心当泪滑过嘴角,就是谁也替代不了。

篇6:寻找遗失的美好作文

清明的祭扫承载了民族的生命体验,中秋的月圆见证了千家万户的浓郁亲情。而这些中国的“表情”却在悄然流逝,取而代之的是疯狂的“圣诞节”和荒谬的西方的情人节。然而在圣诞夜的繁华,市面的热闹,疯狂的享受之后你是否能感受到一种凄凉,在所谓情人节瑰丽外表背后你是否又能感受到一种悲伤,是的,那有凄凉,那有悲伤,那有哭泣。是历经千年文化传统遗失的悲伤,是文化遗失的凄凉,是对人性浮躁而忘本的一种哭泣。

当韩国人宣称端午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时,我们中国人又在干什么,我们熟视无睹吗?我们难道正在圣诞的疯狂中难以自拔还是在情人节的温柔乡中缠绵缱绻?我们不能让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我们手中沦丧,我们要寻找那遗失的美好。

不要让中秋变成月饼那么索然无味,也不要让饺子变成除夕的代名词,我们要记住传统,记住那月圆人团圆,记住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浓郁情意,也要记住辞旧迎新,爆竹声声和家人团聚的欢乐和喜庆。

面对传统的丢失,文化的淡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我们要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将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下去,我们不能让以后的孩子们认为西方的节日才是自己的传统,我们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用犀利的文字唤醒国人麻木的神经,我们同样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出示范。

当然,我们的寻找并不代表抵制一切外来文化,清朝的闭关锁国让我们一度落后,我们不会将悲剧重演,我们只是需要将自己的传统保留下来,发扬光大,让国人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要迷失自我,也不要丢根忘本。去精华,去糟粕,我们有选择地吸收才会使我们更加进步。

国家对法定假日的修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让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我们传统的芬芳,我们不会行走在消逝中,我们只会让这历史的酒愈酿愈香,相信我们在寻找中前进,在遗失中探索,我们定能将遗失的美好寻回踪影并代代传承。

篇7:寻找遗失的美好作文

也许大家都想过,人活着是为什么?我觉得人来到这世上是为了体验一次做人的感觉,为的是寻找一份遗失的美好。为什么称之为“遗失”,是因为这份美好本存在于世间,随着人们对名利、金钱欲望的增加,这份美好也随之消失了;这份美好可以理解为:快乐、知足和幸福。很多人,他们一生的目标就是赚很多钱,那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了钱就会快乐,但为什么很多富人他们并不觉得快乐呢?那是因为他们在拥有快乐时忘了知足。

所以知足是最基本的,知足之后快乐也会随之而来,当你快乐时,你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当你同时拥有这三种感觉时,我能说,你没有白活一生,你已经找到了:遗失的美好!

篇8:寻找遗失的美好作文

山涧中,潺潺溪流遗失了母体云梦泽的拥抱而在岩石间流逝,寻找着归途的方向;蓝天下,随风摇曳的风筝遗失了细线的牵引而四处飘荡,寻找自己已远去的牵挂;花圃中,伴雨飘零的奇葩遗失了曾经的曼妙红颜而化作了泥土,寻找着来年再一次眩目于枝头。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每个人匆忙来回,都在周而复始地进行着遗失与寻找的过程。寻找的无非就是金钱、权势、美貌,然而,人们没有看到的是那被遗失了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崇高的美德,正静躺于你匆忙走过的脚步之间,绽放着寂寞的光泽。

遗失的美好

三闾大夫“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美政节操,绝命英雄荆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绝唱,谭嗣同“自我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相照昆仑”的大勇无畏,在数千年、数百年的泛黄历史中熠熠生辉,但可悲的是,这些光环被遗失在了现代工业文明释放的浓浓黑雾中,而“不见天日”,甚至没有人愿意伸手拔开云雾去寻找。

罢了,也许是因为“没时间”吧!人们匆忙于寻找财富,醉心于灯红酒绿的娱乐,沉缅于众多的迷人心志,根本不愿意将那遗失了的民族精神拾起,掸去灰尘,放入口袋。“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当有一天人们之间已容不下友爱的座位,当有一天人们之间已容不下勇敢的立足处,当有一天人们之间已没有了美德的呼吸,也许,那时,人们才会开始寻找,才会重新想起。

遗失的美好600字

遗失的美好的句子

遗失的美好作文

遗失的美好作文400字

遗失的美好写景作文

遗失的美好作文500字

遗失的美好_初中记叙文

遗失的美好的通用作文

遗失的美好的作文通用

遗失的美好的作文优秀

读《寻找遗失的美好》心得感悟(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读《寻找遗失的美好》心得感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