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读后感最新5篇
我在宝山图书馆借了一本《小妇人》。它是美国的一个作者写的。流露出的都是温暖和爱,琐细的情节中常常出现极奇感人的段落。
当我和妈妈读到第二章“快乐圣诞节”时,里面的内容我很受感动。故事是这样的:四姐妹和妈妈正准备欢度圣诞,母亲说附近有一个可怜贫苦的女人和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躺在床上,还有六个饥肠辘辘的孩子们,为了不被冻僵挤在一张床上。因为他们没有火取暖,没有食物吃,正在挨饿受冻。于是四姐妹在母亲的建议下,将她们的早餐送往这个贫苦的家庭,作为圣诞礼物。还帮肋他们生起炉火,修补破烂的玻璃。帮小婴儿穿好衣服,让六个孩子围着火炉吃食物。
多么温暖感人的故事。书中四姐妹其中一个叫梅格说了一句话:爱邻人胜于爱自己。多么经典的语言,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我们应该向书中的主人公学习,去帮助有困难的人。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从故事中我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要有爱心,善心。多爱身边的人。
阅读是多么快乐的事情,也会让人终身受益。就像书中一开始写的: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让灿烂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吧。
今天,我读完了《小妇人》这本书,它讲的是梅格、乔、贝思和艾米四姐妹的事。
虽然她们贫穷,但是她们快乐,是富人家的孩子永远没有的快乐。她们中最小的也只有12岁,但她们在不停地工作着,永远在做“朝圣者”的游戏,劳里也参加了她们组织的“繁忙蜂社团”。
劳里是马奇家的邻居,他家很有钱,但在没有认识四姐妹时,他是很寂寞、很孤独的。但是在乔的一次突然来访后。劳里的生活就不那么孤独了,在马奇父亲病重时,劳伦先生给予了她们帮助,在贝思病危时他也给了帮助,因为马奇太太给了他们一家很多精神上的帮助。最后,梅格嫁给了劳里的老师——约翰.布鲁斯先生,马奇先生也赶回了家.开始了新生活。
本书中人物不少,其实主要人物是乔,因为作者的性格和乔一样,通过乔你就可以看到作者了,还有,文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现实中的实有人物,作品中描写的事情也几乎是现实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所以作者才能描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幸福、快乐和金钱没有联系,幸福是一种感觉!
《小妇人》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家庭小说。小说以19世纪末期的美国家庭生活为题材,生动的描述了马奇一家四姐妹从懵懂少女变成小妇人的成长经历。
《小妇人》中描述的故事围绕家庭生活展开,给读者讲述了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我们能从其中找到最真实的自我。文中,有一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马奇先生从军队寄来了信,在艰辛的岁月里,几乎每封书信都会勾起人们的伤感。而马奇这封信中却很少提到困苦、危险、想、思乡,这是一封充满了期望、喜悦的书信,很多资料是对军队生活的描述,仅有信末,写信人才将自我对家中女儿们的爱与关怀寄托于文字之中。从信中能够看出马奇先生是一个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人,他很想念女儿和妻子,他爱女儿也爱家,只字未提自我的困苦,把关爱充分的表现出来,父亲的信给了孩子们很大的鼓励,让他们能成功的认识到自我的价值。
有一段时间,大姐玛格丽特去安妮·莫法特家中参加了两个礼拜的游乐,其中有舞会,回来后,她变成了爱慕虚荣的女孩。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只要这种喜欢不变成一种癖好,引导你去做愚蠢或不害臊的事,那么这样的心态就十分正常,玛格丽特,你要学着去认识,去珍视那些值得拥有的赞美,更要在美貌之外,凭借娴熟质朴的德行去赢取赞美。”引导我们不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去寻找心灵的真善美,女孩子喜欢精致漂亮的东西能够,可是不能一味的追求这种无用的东西,要做好本质的自我。
在文章最终,除了贝斯的去世,所有人都拥有了美满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天伦之爱让我深受感动,她的脸庞上、声音里洋溢着慈母的关爱和谦逊。
“哦!我的孩子们,无论这一生有多长,但愿你们能永远的如此幸福欢乐。”小说的结局很完美。一家十二个人其乐融融的在一齐,永远欢乐。这四个女孩是世间所有少女的缩影,从他们身上,我们既能看到情窦初开的少女对完美感情的执着追求,也能感受到纤弱少女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的坚韧。同时,我们还能看到她们身上绽放出来真善美的光辉,并被她们所具备的善良、忠诚、无私、勇敢等诸多优良品质所感染。《小妇人》时时奏响着人间真善美的旋律。
看《老友记》时才知道的这本书,剧里的瑞秋读过多次。看过之后真心觉得这是一本每人都应该读的书,甚至可以读很多遍。文章讲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对慈爱虔诚的父母教育4个女儿的温馨故事。父亲希望每个女儿都能拥有各种美好的妇人性格和气质,称她们为小妇人。每个女儿都有突出的特点,在父母亲的适当指点下向自己梦想的人生靠拢。大女儿梅格美丽文静,期待温馨的生活;二女儿乔男孩子气,擅长写作,希望像男子汉一样保护团结好一家人;三女儿贝思腼腆纯洁,擅长弹琴,希望永远守在亲人身边;四女儿艾米优雅大方,擅长画画以及其他艺术,希望挤进上流社会。在我对小说结局的解读是,她们最终都是各得其所,即使众多读者为贝思感到悲伤,但谁又说得清这或许是对她最好的结局呢。
这本书是基于作者的真实履历而成的,其中,乔就是自己的写照,现在生活中,作者一直待在父母身边,终身未嫁。小说里,乔和贝思是最要好的两姐妹,两人最大的相同点是想要永远待在家人身边,也正是她们俩对这个家的忠诚,让这个家更加可爱。当乔得知有人向姐姐梅格求爱时,愤怒的孩子气样子让人更加喜欢她。得知爸爸在前线病重,乔卖了自己一头秀发,把钱给妈妈当做前去照看爸爸的路费。乔写了好多违背心愿的低俗小说,只为了赚钱补贴家用。这个好姑娘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家人的,充当着保护家人的“男子汉”。她的所作所为跟其他姐妹比起来,更凸显出她对这个家的忠诚与她品德的高尚。劳里是邻居家富翁爷爷的独孙,可怜的劳里没了父母,整天被严厉的爷爷教导,失了同龄人的活气。乔解救了他,把他带到自己这个温馨的家里来,姐妹们待他如兄弟,母亲也把他当做儿子一样看待。这个家给了他二次生命。劳里和乔算是青梅竹马,乔不是矜持的小姐性格,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劳里对乔颇有爱慕之情,乔却回答没有儿女情长的想法。贝思得了病之后,总是多愁善感,乔误以为贝思是陷入对劳里的爱情泥沼里,为了贝思,独自外出工作,想借此机会撮合他们。分析乔的性格,乔拒绝劳里的原因并不是不爱他,而是在坚守自己孩子气的梦想,待在家人身边永远不分开,其次,当她误认为贝思爱劳里后,她就更不能爱劳里,因此乔为了家人放弃了劳里。乔和劳里的爱情大概看起来与《那些年》中爱情相似,一对完美的佳人,却孩子气地分开。
在这本书里,最令人羡慕的就是艾米了,从小乖巧懂事,备受父母与几位姐姐的疼爱,即使自私任性爱慕虚荣。乔一直在照顾富裕的马奇叔婆,盼望着叔婆说过的欧洲之行。然而乖巧的艾米俘获老太太的心,最终替代姐姐,获得欧洲之行。乔在失望至极仍然为妹妹祝福。艾米在欧洲之行中遇到被乔拒绝后变得颓废的劳里,艾米鼓励劳里振作起来,最后两人在欧洲完婚并一同回家。乔与妹妹艾米的故事正可以用乔抱怨的一句话来代替“做了所有的活,所有好的结果却是艾米的”。如果是乔后来居上顶替了艾米的欧洲之行,并遇到劳里,恐怕乔会把欧洲之行让给艾米,而对于劳里,恐怕也永远不会有更进一步的感情。但艾米是艾米,乔是乔。乔是这个家最忠诚的守护者,觉得自己又丑又笨,脾气又坏,配不上美好的事物;艾米是这个家的宠儿,自带光环,自信值得拥有所有美好的事物。这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灰姑娘只能是灰姑娘,即使我们为乔打抱不平,在艾米和劳里游玩欧洲,乔开始认识到自己也想要拥有爱自己的人的时候,劳里回来了,对她的感情也如当初一样,他们得以幸福快乐地在一起,可是让乔去面对劳里富裕的家境条件,她能像艾米一样从容地挑选着时尚豪华的家居,得体大方地和劳里的朋友们相处吗。劳里这个“王子”和他的王国注定是属于艾米“小公主”的。很多人不喜欢艾米,能从乔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可是不得不承认,艾米这样的人物无论到哪儿都总是招人喜欢的。
文章中有很多说教的内容,虽然很多人不喜欢看这一部分,但是在人生中很多阶段都适合拿来读一读,这将是一位很好的导师。作者说过不喜欢写结婚那样的圆满大结局,但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写了第二部,第二部里面姑娘们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更符合观众的口味,跟第一部的笔风不大相似。如果小妇人们的故事都在第一部结尾处结束,那才是最美好的结?
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素材,撰写出这本带着浓浓的青春和童真味道的读物。
这本书从开始,一直到故事的结束,没有浓烈的悲喜离合。贝思离开人世可以说是本书最催人泪下的一个情节。
善良的,如水晶般透明的贝思,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强。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贝思除了不舍外,没有过多的埋怨和忧伤。
面对死亡,贝思异常平静,平静到让初次阅读到此的我,有一种过多脆弱的不忍心。那朵在青春里,过早凋谢的白色的花,携带着太多的晶莹,泪水,与执着,永远开放在小妇人里。
乔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形象。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刻画出一个热情,开朗,有着男孩性格的典型人物。
迷恋着写作的乔,第一次隐瞒着姐妹们,独立向报社投稿并最终得以发表。初尝胜利果实的乔得到了劳理和姐妹们的夸奖,并从此一心写作。
最终乔成功的当上作家,完成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最后乔与一名大学教授结婚,并和她收养的孩子们一同住在马奇婶婶留下的大房子里面,过着幸福,无忧,美满的日子。
如果把乔比喻成向日葵,那么写作就是太阳。向日葵的生命注定向着阳光绽放。乔是幸运的,她不仅完成了梦寐以求的作家梦,还与那么多如朝阳般正在冉冉升起的孩童们住在一起。我想乔即便错过了劳理,人生也不会遗憾和缺失了。因为没有什么比家庭和事业双重成功,更让人觉得满足。
在此希望我最喜欢的乔,可以与她的孩子们快乐的生活,带着她最美丽的理想,与敬佩的丈夫,慢慢变老,把握回忆与时光。
梅格是四姐妹中最漂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梅格爱上了劳理的家庭教师泰迪。在不断长大与蜕变中,梅格为了爱情,放弃了最初预想的:漂亮的马车,华丽的衣服和大房子的那种奢侈无忧的生活。
嫁给泰迪的梅格,婚后孕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虽然放弃了象劳理那样的有钱人的生活,但是梅格却收获了爱情,亲情,并且还有经常与姐妹们团聚的天伦之乐。
我无法评价梅格偏离最初的那种奢侈的幸福是对是错。但是,可以看到她婚后如此美满,我还是感到一阵阵的喜悦。因此,大胆猜想,她应该不会后悔。应该算是甘于贫穷吧。
在这里,我不对艾美作过多的点评。我想艾美应该是真心喜欢劳理的,因此也希望她和劳理能幸福。艾美长大后,成为一个优雅,迷人的小妇人。她以扶弱为己任,过着缓慢而美满的日子。
无论是四姐妹中的那一位,或者哪一种命运,都无疑向我们展示着善良、无私、慷慨、尊严,这些女孩子应有的美好的品质。
这本书讲的不是大人们的奋斗,而是孩子们的成长。她们如何从天真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忍,从急切走向耐心,从自我走向他人。
★ 小妇人读后感
★ 《小妇人》读后感
★ 小妇人读后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