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7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夜渐蔷薇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7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7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精选篇1)

《朝花夕拾》中最熟悉的文章莫过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春秋天翻开断砖与昆虫一齐玩耍,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夏天乘凉、听赤练蛇的故事,冬天拍雪人、雪地捕鸟……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在那里,他尽情玩耍,增长见闻,亲身实践度过了一段完美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到了上学的年龄,他来到三味书屋,寿先生是极方正、博学的人,生活自然要有所拘束,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尽管如此,在寿先生陶醉于美文中时,鲁迅和他的小伙伴们照样在先生的眼皮底下干各种“好事情”,还偷偷溜到院子里折腊梅,寻蝉蜕,就算惹怒了先生,也可是是训几句罢了,这样完美的生活真令人羡慕。整篇文章充满了真挚朴实,动人趣味之感,哪里有什么讽刺批判之意呢?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完美纯净的,有谁忍心将自我的童年蒙上一层阴冷面纱呢?

想想我的童年,也是很有意思的。大夏天独自一人吃着雪糕,趴在树下掏蚂蚁洞、捉蚂蚁,冬天折一枝淡黄的腊梅,满屋飘香,平时也和小伙伴疯闹,玩各种游戏,放假了还能出去旅游,那时的我也是像百草园中的鲁迅一样天真烂漫。上了学,课业负担较重,教师也都个个严肃端庄,我和同学可没有上课溜到院子里玩的勇气,甚至做小动作,交头接耳也都是别人的专利,我是没有的。慢慢的,课间十分钟被作业占了去,我们也不会想着跳皮筋,扔沙包,仅有写作业。尽管如此,放学路上、假期里仍然会有我们的笑声和打闹声。总之,童年毕竟是一方净土,不管如何,都会散发出奶味的芳香,给我,给你留下完美的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述的经历是那么趣味温馨,或许它没有那么完美,但失去了才知珍惜,那里有鲁迅对自然的喜爱,对童年的留恋。我亦是如此,我在百草园、三味书屋中与鲁迅重温了他的童年,而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对童年的追忆与回味,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童年如花,无论何时拾起,都会有所回忆与新的内涵。

童年,永远都是个道不尽的话题……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精选篇2)

《朝花夕拾》简要概括了十个作者少时的深刻经历,从《狗·猫·鼠》自我对事物的好恶开始,逐渐成长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期间趣味横生的事件层出不穷,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了自我的情感,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作者对周围人物的看法随着年龄而发生改变,更加鲜明的表现了封建时期等级制度压迫下,不一样年龄段人们的感触。

童年想必都是甜蜜的,而鲁迅先生的童年却像是多味的茶,浸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清晨的花,等到夕阳西下再拾来。鲁迅先生就这样,在最困难的时候回忆童年的难忘记忆,也算是心灵上的安慰吧。所以,《朝花夕拾》这清新脱俗的名字,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童年的快乐就像蜜一样甜。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与小花、小草、小虫儿作伴,和朋友们一起捉弄老师。《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记得清清楚楚。

鲁迅先生童年的回忆也有比中药更苦的。《父亲的病》中,年仅十二三随的小鲁迅,独自一人为父亲寻药。虽然受到庸医的欺骗,但他没有对父亲的病情不管不问,仍是四处奔波,尝尽苦头。

童年是美好的,令人回味悠长,但是没有艰苦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所以,鲁迅先生在四处逃亡的艰难时刻,写出了旧时的这些事。不仅回忆了童年往事,又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勾起了读者的童年回忆。

童年时光,别提多开心了!在奶奶家院子里疯跑,下雨天踩水坑,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和爷爷在地里种菜。

现在,整天被学习包围着。但是,抽空看看《朝花夕拾》,细细品读,在脑海中想象,就算是又一次和伙伴们在草地上打过滚了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精选篇3)

读《朝花夕拾》,我真正领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民给了幼年鲁迅美和爱的启蒙,使他拥有了一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并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后当他回忆起故乡的旧事与童年的乐园,哪怕是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鲁迅先生留存于世的诸多作品,《呐喊》《野草》《故事新编》等,今天读来依然令人难以释怀。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人们夜以继日地为名利而奔波劳累,为情感而困惑烦恼,又有多少人早已忘记了花草的芬芳,鸟儿的啁啾,忘却了人始终是来自自然而又归于自然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规律呢?

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在容易迷失自我的生活里,送你一本《朝花夕拾》,愿你的心情变得平静而释然。正如书名“朝花夕拾”,这本书就是在长大以后,把自己小时候的琐屑一点点拼凑起来。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因为有了爱,鲁迅做的。

鲁迅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文学巨匠,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觉到好象在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精选篇4)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齿唇间都是余香,细想来才能感受到其中之真谛,之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

《朝花夕拾》原名叫作“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了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在百草园愉快的生活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日子,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的日本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地……”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鲁迅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写出了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敬仰和敬佩。《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从书中,我还读出了信念。《纪念刘和珍君》就是一曲赞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悲壮战歌,一支激励仁人志士“更愤然前行”的深沉号角,一篇声讨反动势力的战斗檄文。信念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一种信念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信念是一生坚守的东西,一生追求的东西。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必然会是一个茫然的人。

在这本书中,我不但见到了一些旧社会的坏风气,还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学习的地方,就如书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先生从医时的老师,他为人非常的严谨、认真。在“我”的笔记中,他都会帮“我”勾勾画画,有一点错误他都会改出来,这也使“我”对他充满了敬意。而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总之《朝花夕拾》向我们揭示了当时旧中国整体社会现象,落后、愚昧。也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创造明天。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精选篇5)

在暑假的时候,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书中写的是鲁迅以前的回忆,内容主要是作者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也体现了鲁迅先生写文章的语言特点。

在这本书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写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写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几乎把自己的一生写进书中。有些故事读起来会有一丝亲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会》,在“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现在的我们身上是不是也会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呢?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我才觉得父母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没有顾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妈妈,虽然让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还爱说别人坏话,但她还是有优点的,如“我”和她聊到长毛的时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虽然这敬意越来越薄,在长妈妈的身上,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的社会的妇女的形象。在现在的社会中虽然也有这种“反面”形象,但已经很少了。这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留下的后果。

在这本书中,我不但见到了一些旧社会的坏风气,还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学习的地方,就如书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先生从医时的老师,他为人非常的严谨、认真。在“我”的笔记中,他都会帮“我”勾勾画画,有一点错误他都会改出来,这也使“我”对他充满了敬意。而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总之《朝花夕拾》向我们揭示了当时旧中国整体社会现象,落后、愚昧。也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创造明天。将鲁迅先生“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幻化为“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从记忆中超出”,“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更多的是展现他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思想跃然于纸上。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精选篇6)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文笔法向散文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而且显示了鲁迅现实关怀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非常好看。

《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精选篇7)

《阿长与山海经》是我读《朝花夕拾》这本书感动的文章。

它主要描述了鲁迅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几件小事,塑造了一个朴实、善良、迷信,却深爱鲁迅的“母亲”,表达了鲁迅自责、后悔,对长妈妈的感激及深切的怀念之情。

长妈妈很爱鲁迅,她是个寡妇,自我没生孩子,把鲁迅当成自我的儿子一样照顾他,呵护他。儿时的鲁迅渴盼《山海经》,目不识丁的长妈妈利用告假回家的机会,为鲁迅寻买到四本小小的书——《山海经》,这是鲁迅得到的第一部宝书,这部书对鲁迅一生的影响必须十分深刻,以至于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几年后,能如此清晰地回忆出细节。

写到那里,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和长妈妈一样,深深地疼爱着我。

奶奶今年七十岁了,沧桑的脸,佝偻的背,瘦长的个儿。

奶奶的规矩和长妈妈一样多:吃年夜饭,必要等她念一长段祈福的话才能开席;每月的初一、十五,必定奉上供品虔诚地朝拜;农历七月是她口中的“鬼月”,不许我晚上出门……这些规矩,我一个也不信,更不会顺她的意去做!即使这样,她也不恼。

上了中学的我,独自骑车上下学,回家总是很晚,她总是很担心,早早收拾好饭菜,提前半小时,关了门,下了楼,到了小区门口,迎着寒风,静静地等……我骑着车,拐到小区一侧,远远地望见她静立不动的身影和风中飘起的衣角。她也总是立刻发现我,拖着不便的腿,小跑上前迎住我,伸手提起我背上的书包,身上顿时一轻,心里也松快起来。我慢慢地骑,她大步地走,直到电梯口,再陆续为我打开四重门,才进到屋里——这就算完成了一件大事!

我的身边,不止是奶奶,还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姑姑姑丈……他们个个都疼爱着我,投射在我身上的都是慈爱的目光,围绕着我的都是疼爱我的人。生活中、学习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想到他们殷切的目光、熟悉的身影,勇气与力量就神奇地临于我的心头。

读着“长妈妈”,想着奶奶,想到每一天夜色中,在小区门口略微佝偻而瘦长的身影,告诉自我,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我的人,以后不至于如鲁迅那样后悔,自责,愧疚……

朝花夕拾读后感字4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字作文

朝花夕拾前篇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字优秀多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读书笔记字大学篇

篇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7篇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7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