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燕日记》有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拿长矛的Hamlet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读《马燕日记》有感(共含1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拿长矛的Hamle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读《马燕日记》有感

篇1: 读马燕日记有感

读马燕日记有感

这个暑假里,我们一起读了《马燕日记》这本书。

我觉得马燕非常可怜,家里很穷,平时连肚子都吃不饱,所以她在三年级的时候就离开了学校,帮助妈妈做家务。可是妈妈不忍心马燕这么小就没有学上,就借钱供她上学。马燕平时除了上学,还要给两个弟弟做饭,还得喂一头毛驴。漫长的两年过去了,她要和大弟弟去镇上上五年级,但是家里实在无法供养她和弟弟两人上学。幸运的'是,正要决定她命运的时候,韩叔叔和何阿姨帮助了她,重新回到学校。不久,马燕成为了村子上的第一个女初中生。后来马燕还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帮助了更多的女孩上学。

马燕的生活多么艰难,可是她从不害怕,勇敢的克服困难,她这种坚强不息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篇2: 读《马燕日记》有感

“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我的眼泪一辈子也流不干!”马燕在《马燕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不知道马燕在写这句话时有没有流泪,但我在看到这句话时真真切切地被震撼了,一股说不清是感动还是心酸的情绪席卷了我的全身。

马燕,生活在宁夏西海固,这里土地荒芜,是一个思想落后、生活贫困的地方,是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这地方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我认识马燕,是在《马燕日记》里。马燕用稚嫩的肩膀承受着生活贫困的压力,把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到了日记里。她的日记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比喻,但足够感动每一位读者;她的日记里没有生动的故事,没有形象的人物,却让人感到无比真切。

看到这一篇篇沉重的日记,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幸福。生活上,马燕连一顿多余的面饭都吃不上,为了买一支钢笔,竟需要积攒两个学期的零花钱,我真想不到在我生活的世界里竟还有这样的事。想想我自己,在家里挑三拣四,这个太淡了,那个太咸了,这个不好吃,那个太难吃,不管有没有营养,不管会不会让烧菜的人难堪。我专挑自己喜欢的吃,没有喜欢的,就生着闷气不吃饭。学习上,马燕在短短的小学五年时光里,两度辍学。她极度渴望求学却踏不进学校的门,她渴望知识却眼睁睁与知识擦肩而过。我呢,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却不知道珍惜,甚至有过讨厌上学的念头。马燕写信、写日记,请求妈妈让她上学。还说自己上不了学,眼泪一辈子也流不干,而我呢,却差点留下家书离家出走……如此一想一比,泪,悄然溢出眼眶。

马燕是好样的,她是如此坚定、顽强,决心要取得成功,不达目的不罢休。《马燕日记》是好样的,书中的字里行间处处充盈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充满着顽强的奋斗精神。马燕用执着用勤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马燕日记》以震撼人的力量享誉中外,成为畅销十年不衰的书。读着《马燕日记》,我心潮澎湃,这个宁夏小姑娘,给了我太多的激励。她的坚强,她的勇敢,她的好胜,在我的心头回荡。

如饥似渴地读完了《马燕日记》,正是晚霞满天之时。窗外,翠湖水半江瑟瑟半江红,窗外,仙华山被火烧云燃成了金色的了。几只小鸟掠过,留下了一地清脆的鸟叫。看看封面上那马燕挂满汗珠的微笑的脸,我也不禁笑了。雁过留声,水过无痕,愿每个人都能真切感受马燕精神,拥有马燕精神!

篇3: 读《马燕日记》有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每当我们读完一本好书,就像是掌握了生活的方向盘。最近,我也在读一本好书,名叫《马燕日记》。

故事主要讲的是:在贫困的西海固,住着贫穷的马燕一家,女儿马燕因为家境贫困,三年级时就辍了学,但她并没有放弃,在家里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弟弟、妈妈,支撑着整个家庭。她妈妈被感动了,用了自己最后一点心血来供他们上学,最终,他们考取了名校。

整本书中,我最喜欢得人就数主人公马燕了。她虽然辍了学,但她强烈的求学欲望深深的打动了我和所有读者的心,她在别人玩耍的时候,在家里自学;在别人讨论奥语奥数等题目时,坐在一怕旁默默的听着;在同学发言时,静静的倾听;在老师讲课时,全神贯注的听课。而我们呢,个个家庭富裕,整天就闹着玩电脑、看电视、打游戏,一点也不顾学习,而且有时侯还会在上课时小声嘀咕,做小动作,真是要多多向马燕学习呀!最令我感动的是:有一次,马燕放学了,准备走回家。但是学校离家太远,就花了一元钱,坐了车。回家后,妈妈听说女儿坐了车,于是就说:“以后不能坐车,要知道这钱是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啊!”马燕听了,也十分后悔,觉得当初不该花,因为这钱让妈妈费了很多心血。我们呢,成天要买游戏机,浪费钱,而马燕却连一元钱都很珍惜。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学习的环境,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父母的心血。

篇4: 读《马燕日记》有感

《马燕日记》这是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400字。当我准备读这本书时,看见封面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太多太多的偶然,还是永不放弃的梦想终将成真?”我想这是作者给我们读者的题目,要我们从这本书中找答案。现在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西部山区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对妈妈不让她上学的痛苦,以及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读后感《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400字》。从中你可以读到边地生活的极端痛苦,更能读到困苦环境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马燕对亲友的关爱,对命运的不屈精神,对教育和社会进步的渴望。 《马燕日记》让我更加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现在我们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我们生活得还马燕及她的同学生活得好,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马燕每天上学走三四个小时,我们呢?半小时不到!她每天吃馒头,我们呢?山珍海味! 现在我们有吃的,有喝的,有学的,有穿的,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篇5: 读《马燕日记》有感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本非常感人的书,它就是《马燕日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乡村孩子马燕从20xx年9月2日到20xx年5月17日的每天生活。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城里孩子与村里孩子的生活差距。马燕家到学校的路程非常的长,有时可能还会碰到“黑钱”的人。假如是我的话,每天就会问父母要2元钱坐拖拉机去学+回来。可是马燕不是这样的,她知道,这每1分钱都是爸爸妈妈苦来的的血汗钱,她花一分钱就是等于花爸爸妈妈的一份血汗。。不像城市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随便一挥手就是一两百块钱。有一次,马燕为了买一支新的.圆珠笔,节省了两个多月的零花钱。不仅这样,马燕还非常能吃苦,有时还帮妈妈照看两个弟弟还帮妈妈做农活。再看看我们,一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服和床单都是妈妈洗,搞得我们这些孩子都生活不能自理。有一次,妈妈看我什么都不干,只坐在那里看电视玩电脑,所以非常生气,决定让我初中时自己一个人住校。可现在,有人问妈妈初中时我住不住校,妈妈就说不做,因为舍不得我。

所以,我提议,多让我们这些孩子体验一下生活,让孩子 坐一天的爸爸或者妈妈。给孩子一些钱,比如300元,早上叠被子,买菜,用这300元来买,感受一下生活。站在父母的角度,我还想说,不能太对孩子溺爱,现在还小,你帮孩子做一些事情,可孩子大了,你能帮他们做一生的事情吗?

篇6: 读《马燕日记》有感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叫《马燕日记》的书,读完这本书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我觉得马燕有一颗难得可贵的孝心,在写这篇日记时的马燕只是一个小学生,她都懂得要孝敬父母,而我们呢?

马燕生活在宁夏自治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破破烂烂的,简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两加起来年收入只有四百元,马燕一年到头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以山芋为主,要是能吃一顿好一点的食物,那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家里生活用的水都要到很远的山沟去里挑。马燕家的生活有多么艰苦,大家可想而知。马燕就连七元的学费有时都不能按时交齐。在XX年9月8日几天之后,马燕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下午我和同学出去买东西,他们几个人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一会儿吃这个,一会儿吃那个的,我眼看着没法儿,因为就连泡糖也要一毛钱。妈妈为了让我上学,连自己的病都不看了。我们上学一花就是七八块钱,这钱一定是靠着汗水,努力挣来的。我还能乱花钱吗?”那里的交通并不发达,只有自行车,马车,拖拉机是他们的出行工具,其他什么都没有了。马燕每天上学都要徒步走四五个小时像黄山,紫金山那样的山路,又窄又长,坑坑洼洼的。要是天一下雨,那有该多危险啊!更让我吃惊的是,马燕他们的玩具也就是废弃的汽车轮胎之类的没用的东西。废弃轮胎是唯一好玩的一样玩具,他们每天把它滚来滚去,玩得非常开心。

再想想我,每天好吃好喝,穿着整洁好看的衣服,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爸爸妈妈的收入比她的家庭高出了许多,我的要求和愿望也都能实现。而且有的学生家就在学校的附近,只要走几步的路就到了。哪怕家离学校远些的学生,家长也会骑车送我们到学校,不会让我们自己走到学校。还有一些家庭有汽车,孩子也都用汽车来接送,这对于马燕来说更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供我们读书学习,而我却还嫌太苦了,跟马燕比起来差的真是太多了。站在她的面前,感觉我实在是太渺小了,马燕实在是太伟大了!

读完这本书,我想像马燕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同情,更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让我们懂得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篇7: 读《马燕日记》有感

暑假里,我一本《岳飞传》还没有看完,妈妈又推荐了我一本书,书名叫《马燕日记》。还没有打开,光看名字,我就感到好奇,什么样精彩的日记,也能出书?可是,看了书里面的内容以后,我的心情既难过又沉重。

主人公马燕出生在宁夏西海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她家里非常贫穷,甚至吃不饱肚子。贫穷的生活条件逼得热爱学习的她差点辍学, 偶然的一次机会中,她记录生活与学习的日记被一个法国记者看到,她幸运地得到了大家的资助与鼓励,还出版了这本日记。

看了她的几篇日记,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们国家竟然有那么穷的地方。吃水要靠着几里外的水井取水,下雪了还要挖地井储存雪水,一年中很少吃肉,农民一年的收入只有我们这边“白领”一个月的工资多。20xx年马燕上小学五年级,那时虽然我还没有出生,可是我从妈妈口里已经了解到,20xx年我们的日子很富裕,吃好喝好穿好住好,而马燕日记里她的生活却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她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早上从来不吃饭,中午没有钱买菜,只吃一碗黄米饭,晚上吃一个妈妈蒸的馒头。有时候弟弟没有吃,她还要掰半个分给弟弟。”这是什么生活!我想都不敢想。我妈妈告诉我,我一生下来就喝进口奶粉。和马燕的生活相比,我真是幸福极了。

读了她的日记,我发现,马燕很爱她的家人,特别是她的妈妈。日记里清楚的描写了她的妈妈是一个能干,坚强的家庭妇女。为了她们姐弟三个能上学,身体有病还出去挣钱。马燕很了解妈妈对她们的希望,也明白妈妈为了她们吃了很多苦,她很心疼他的妈妈。和马燕相比,我感到很惭愧。天下的妈妈为了孩子都一样辛苦,我妈妈也是。为了我和我姐姐上学,她放弃自己喜欢的职业,专门照顾我和姐姐的饮食起居,我还经常不懂事的和姐姐吵闹惹她生气,不听她的话,真是不应该。

日记里,最让我敬佩的就是马燕锲而不舍的求学的精神。她上小学要走那么远的路,连一块钱的车都舍不得坐,一年中几乎都是步行,路上还会碰到坏人(书里指抢他们钱和馒头的人),上中学的时候走路更远,可她不在乎,她爱学习,上进心很强,考不到第一名会哭。看到这几篇,我想到我自己学习情况,每次考试几乎没有得过第一名,虽然我心里也难过,不过,只一会儿就好了。

后来她因为日记被法国记者看到,得到了各地爱心人的资助,生活和学习环境越来越来好。她的日记引起了我们国家教育部门对西北山区贫困儿童教育的重视,她还接受了中央台的采访,甚至成了小名人。可是,好学朴实的马燕并没有为此骄傲,她更加发奋的学习,她想用优秀的成绩来报答那些资助过她的好心人,用自己努力学习赚来的钱帮助更多跟自己一样渴望学习的贫困儿童。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马燕既是一个幸运的人,又是一个知恩回报的人。她身上有许多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更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与生活。

篇8:读《马燕日记》有感

读《马燕日记》有感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叫《马燕日记》的书,读完这本书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马燕生活在宁夏自治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生活非常艰苦,艰苦的让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两加起来年收入只有四百元,马燕一年到头不换一件衣服,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以山芋为主,要是吃一顿好的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还有家里生活用的水都要到很远的山沟里挑。就连马燕七元的学费有时都不能按时交。那里的.交通很不发达,只有自行车,马车,拖拉机是他们的出行工具,其他什么都没有。马燕每天上学都要走四五个小时,而且全是像紫金山的山路一样,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天一下雨,那多危险啊!更让我吃惊的是,他连一件玩具都没有,唯一好玩的玩具就是废弃的汽车轮胎,每天滚来滚去,玩得非常开心。

而我呢,每天好吃好喝,穿着时髦好看的衣服,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衣食无忧。爸爸妈妈的收入比他的家庭高出许多,我的要求和愿望都能满足,而且学校就在家门口,只要走几步就到了。还有一些家庭有汽车,他们的孩子都是用汽车来接送,对于马燕来说想都不敢想。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供我读书学习,而我却不好好学习,跟马燕比起来真是太惭愧了,站在她面前感觉我太渺小了,而马燕太伟大了。

读完这本书,我想,像马燕这些成千上万穷孩子的故事,让我们同情,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篇9: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马燕日记》。

马燕出生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里,家里有三个孩子。 马燕省吃俭用终于上了学。初中的时候马燕成绩十分糟糕,可马燕用学习的热爱和坚韧你不拔的毅力感动了一个外国作家韩石。他资助马燕上学,马燕最后终于看上了一所好中学。

从马燕身上我体会到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学习的热爱,不论你的底子有多差,你也一定会在学习上有所成功。

我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地马燕上学的条件好万倍。可我学习成绩却没她好从今天开始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家长们的期望。・・・

篇10: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

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

《马燕日记》这是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当我准备读这本书时,看见封面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太多太多的偶然,还是永不放弃的梦想终将成真?”我想这是作者给我们读者的题目,要我们从这本书中找答案。现在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西部山区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对妈妈不让她上学的痛苦,以及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从中你可以读到边地生活的`极端痛苦,更能读到困苦环境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马燕对亲友的关爱,对命运的不屈精神,对教育和社会进步的渴望。 《马燕日记》让我更加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现在我们能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我们生活得还马燕及她的同学生活得好,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马燕每天上学走三四个小时,我们呢?半小时不到!她每天吃馒头,我们呢?山珍海味! 现在我们有吃的,有喝的,有学的,有穿的,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篇11: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750字

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750字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叫《马燕日记》的书,读完这本书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我觉得马燕有一颗难得可贵的孝心,在写这篇日记时的马燕只是一个小学生,她都懂得要孝敬父母,而我们呢?

马燕生活在宁夏自治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破破烂烂的,简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两加起来年收入只有四百元,马燕一年到头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以山芋为主,要是能吃一顿好一点的`食物,那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家里生活用的水都要到很远的山沟去里挑。马燕家的生活有多么艰苦,大家可想而知。马燕就连七元的学费有时都不能按时交齐。在XX年9月8日几天之后,马燕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下午我和同学出去买东西,他们几个人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一会儿吃这个,一会儿吃那个的,我眼看着没法儿,因为就连泡糖也要一毛钱。妈妈为了让我上学,连自己的病都不看了。我们上学一花就是七八块钱,这钱一定是靠着汗水,努力挣来的。我还能乱花钱吗?”那里的交通并不发达,只有自行车,马车,拖拉机是他们的出行工具,其他什么都没有了。马燕每天上学都要徒步走四五个小时像黄山,紫金山那样的山路,又窄又长,坑坑洼洼的。要是天一下雨,那有该多危险啊!更让我吃惊的是,马燕他们的玩具也就是废弃的汽车轮胎之类的没用的东西。废弃轮胎是唯一好玩的一样玩具,他们每天把它滚来滚去,玩得非常开心。

再想想我,每天好吃好喝,穿着整洁好看的衣服,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爸爸妈妈的收入比她的家庭高出了许多,我的要求和愿望也都能实现。而且有的学生家就在学校的附近,只要走几步的路就到了。哪怕家离学校远些的学生,家长也会骑车送我们到学校,不会让我们自己走到学校。还有一些家庭有汽车,孩子也都用汽车来接送,这对于马燕来说更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供我们读书学习,而我却还嫌太苦了,跟马燕比起来差的真是太多了。站在她的面前,感觉我实在是太渺小了,马燕实在是太伟大了!

读完这本书,我想像马燕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同情,更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让我们懂得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篇12:六年级学生读《马燕日记》有感

六年级学生读《马燕日记》有感

马燕是一个回族的小姑娘,她来自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的一个名叫张家树的小山村。马燕是宁夏西海固张家树村的第一个女中学生,曾经两次面临辍学。

在偏僻的小山村里,重男轻女的现象是很常见的,比如说:如果家里没钱了,那么第一个面临辍学便将会是女孩子;在比较封建的家庭里,如果生下女婴,就把女婴扔到山上,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封建现象在村里是很普遍的。

马燕是住校生,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马燕便背着一箱子馒头去上学,她们那里的路非常难走,因为那里的路都是土路,而且还东弯一下,西弯一下,走在这种山路上,有时还能遇到“黑钱”的人。马燕每次都是走着去上学,因为,她知道父母挣的每一元钱都是他们的血汗钱,所以,她舍不得去坐车。

拾发菜是张家树村的村民生存的一种方法。发菜是一种生长在中国西北的野菜,长得同头发丝差不多。发菜的谐音是发财,中国人过年的时候都会说“恭喜发财”。广东人和香港人因为发音上的近似而迷上了发菜,他们认为吃了发菜能够带来好运。从九十年代开始,他们大量消费发菜,把发菜做成汤或凉菜,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也没有什么味道的'发菜的价格因而飞涨。因此,马燕经常和村里的大人一起去很远的地方拾发菜,为了筹集学费。

从马燕日记中,我终于感觉到,马燕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努力、刻苦的学习,而我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却不好好学习,每天都想着玩;她每个暑(寒)假,都要去挖野菜,因为,她如果挖10次发菜,就够她一学期的学习费用,而我,每个假期不管近处还是远处,都要出去玩一次。

因此,如果我不好好学习,为他们献出一点爱心,怎么对得起这些失学女童呢?记得从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如果你挽救了一个失学女童,就挽救了一个母亲,挽救了一代人。我一定要刻苦努力去学习,长大后,有了真本领再去帮助更多的西部失学女童,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不再为没钱读书而辍学,再不要出现更多的马燕。

篇13:马燕日记有感600字

《马燕日记》讲述的是在我国宁夏山区有一个女孩,名叫马燕,在上学时,因家里贫困被迫辍学,梦想重返课堂,并在日记里记述了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她的日记中让我感受到她强烈的求学欲望,不得不认着命运摆布,而离开心爱校园的无奈;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放弃一切希望,直到韩叔叔和何阿姨走进了她的生活,资助她上学,她重返校园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在她的其中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11月6日,星期四,寒冷的狂风呼呼地吹个不停,爸爸冒着寒风给我送馍来了,爸爸脸冻得通红,身上满是冰冷的白雪,头发已是冰条,手冻得不能动,看到此情景,我流下了眼泪……爸爸要相信女儿,不会是您失望,一定努力、努力、再努力……。”马燕面对父亲为他所做的一切,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她更珍惜现在已拥有的一切,她发誓要用自己的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亲,让自己成为父亲的骄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是她每天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虽然马燕在写这些日记时还是一名小学生,但是她的每篇日记都是感人肺腑、字字戳心。读完马燕的日记,让我禁不住联想到自己,当我们还在为父母未能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发脾气时,马燕却在想着更重要的事:“我一定要好好读书,爸爸妈妈付出的辛苦就是为了让我和弟弟们有一个比他们好的生活。”作为与马燕有着同样年龄的小学生,我决心要向马燕同学学习,学习她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学习她懂得感恩之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篇14:马燕日记有感600字

看到马燕的故事,觉得很神奇,也很感动。故事要从左右说起,一个在中国贫穷小山村的小女孩因为在日记里表达自己对上学的强烈渴望,吸引到来自大洋彼岸的捐助,重返校园。

或许这样神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但只有足够强烈的渴望才能创造奇迹。 从五年级就开始写日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小姑娘,日记中流露出她对读书和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渴望,还有她深深的感恩之心,所以才会如此幸运,因为这本《马燕日记》,她重返校园,还帮助了很多像她一样的女孩子。 说真的,我们的条件没有她那么艰苦,想想她,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为了自己渴望的生活而努力。

《马燕日记》的第一部分是小学生的流水账,几乎都是日常琐事、生活点滴,看到第二部分,才明白是到了亮点,这是初中生的手笔,不再是单纯的流水账,更有文采,也更有思想。而看到马燕上大学,走出国门的部分,才真正看到了精彩之处,她能更详细的描述她的心路历程。

虽然这个女孩出生在贫瘠的农村,条件艰苦,但因着她强烈的渴望,不仅没辍学,反而能感召到爱心人士为她助学,甚至靠日记出版的版税供养她整个家庭和其他失学儿童。

命运对她是残酷的,出生在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但同时命运又是垂青她的,因为即使是现在,出国留学对普通人而言也并非易事,更何况是前。或许只有在你努力拼搏后,上天才会真正给你收获。

而马燕正是如此,曾经遭受的苦难都变成了滋养她的养料,让她成为一个感恩,被爱包围,有能力选择人生的人。确实,连读书上学的资格都能争取到来自陌生人的捐助,还有什么能阻挡她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呢? 越到后来,我越能体会到她的感恩之情,发自内心的感恩,而且特别的单纯,只有读书、学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没有其他的功利心。文中她因为不停被记者采访影响到学习而心生烦恼,只想安静读书。甚至在录节目时被主持人反复问到她的想法时,没有其他,就是读书。

而且让我也有一种感受,虽然马燕生活贫穷,但实际上她是沐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在外,由于读书是由好心人士捐助的,她收获了无数善意、真诚的爱;在家里,她也收获了父母的爱。

虽然因为经济贫穷,她的父母也时常争吵,但是从她的字里行间,我还是能感受到她父母是非常相爱的。因为她妈妈会因为爸爸牙齿不好说自己只喜欢吃骨头而把吃肉的机会让给爸爸,而爸爸其实明白妈妈的心思,所以即使是一块肉让他先吃,他也只会吃一点点,然后把剩下还很大块的肉都留给妈妈。她妈妈性格要强,爸爸生性木讷,但是每次争吵时都会让着妈妈。

我觉得一个男人并不会因为性格的原因选择退让,而真正让他这么做的理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爱,马燕的爸爸很爱她的妈妈。即使是在那个包办婚姻的年代,她父母的结合也有爱的成分,所以相爱的父母也能给到子女足够多的爱。

所以我觉得马燕是幸运的孩子,收获这么多的爱,哪怕成长过程中经济是窘迫的,但是精神是富足的。这一点非常可贵,也让我体悟到一点:养育孩子健康成长的,不是金钱,而是爱。我们真正能够给予孩子的,除了金钱,还有很多。

看完这本书,深深的感动,她的故事就像传奇,虽然她的日记能被自己的妈妈送给外国记者,甚至能被出版都是偶然事件,但是她的努力和从未停息的渴望让这些变得必然。

从未停息的渴望,永远都是最强的动力。特别佩服她,这样一位勇敢、坚强,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女孩,祝福她的人生越来越好!

篇15:读马燕日记感想

读马燕日记感想

《马燕日记》所讲述的是在宁夏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叫马燕的女孩的学习苦旅。

马燕来自宁夏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农民,收入非常低,而马燕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马燕家有一栋房子,这是他们家唯一的财产。马燕曾多次在自己的日记中说由于家里没钱,自己常常不吃早饭,中饭就只有一碗白米饭,因为,如果要一点菜的话就要一毛钱。也许一毛钱对于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不算什么,可你曾想过,这一毛钱已经是她一个星期零花钱的十分之一了,她更想把这些钱攒下来,去买笔或本子。而晚饭就是妈妈给做的馒头。由于马燕的家里很贫穷,平时连肚子也填不饱,供养他们姐弟几个上学就更是问题了。马燕在三年级时就辍过一次学,可是马燕的妈妈实在不忍心看着年纪轻轻的.马燕在家里忙来忙去,就借了钱,给马燕交了学费,让马燕返回校园,继续读书。可到了马燕要读五年级的时候,马燕又面临了辍学的时候,韩石叔叔和何岩萍阿姨走进了马燕的日记,他们看完之后很感动,于是,韩石叔叔便把马燕的日记带到了法国,卖了版权,并把卖来的钱给了马燕的妈妈,给马燕交学费,让马燕有一次返回了校园。从此,马燕有了源源不断的版税,除了可以把25%的钱捐给和自己一样上不起学的孩子还可以支撑全家的生活用费,没有再因为没钱而烦恼。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知道了我们现在能上学时这么来之不易,还知道了一个人有梦想,并不停的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总会成功的。并且,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应尽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愉快。

篇16:《马燕日记》读后感

马燕是宁夏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她上小学时,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并梦想重返学校。当她第二次面临辍学危机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法国《解放报》的驻京记者韩石(彼埃尔·阿斯基)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发现了她的日记。日记讲述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面临辍学时的担心,辍学时的痛苦,和她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韩石将日记整理后在巴黎出版,“马燕”这个名字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了。

马燕非常爱学习。在她辍学的时候,她在她的日记中写道:“我一想起校园里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她非常不愿意辍学,非常向往学校里的学习与生活。

在韩石把马燕的日记整理出版以后,马燕更“忙”了。由于有许许多多的人关注她,记者的采访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上课时都有记者来采访。然而,为了其他贫困儿童,马燕不得不旷课来接受采访。虽然她接受了在上课时的采访,但她心里是极不愿意的。她在日记中是这么写的:“耽误课是我最不开心的事,希望再有事,最好别叫我耽误课,

马燕的家庭生活非常艰苦。马燕的爸爸、妈妈穷得只能到宁夏和内蒙古交界的地方采集“发菜”来维持家庭成员的生活。要知道,那里的气候是非常恶劣的。因此,马燕的妈妈经常旧病发作,身体很不好。

非常有爱心。当韩石把马燕的日记出版以后,法国一些中学生感触万分,纷纷给马燕寄去了一些学习用品和钱。马燕得到他们的帮助以后,又把钱捐给了其他的贫困儿童,帮助其他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马燕很坚强。在她很小的时候,曾经下了场很大的雪,她父母都不在家,她们姐弟三个和她70岁的老奶奶去背雪,把一个井都背满了,因此,她家那一冬没有缺水。

妈妈读后感:

含泪读完了孩子推荐给我的《马燕日记》,和孩子一起接受着爱和感动,感动于马燕对读书的.无限热爱,贫困没有摧垮她对知识的渴求和企盼,使她更加热爱学习,更加积极进取;感动于马燕妈妈为孩子的艰辛付出,困难没有压倒这个没文化女性的意志和精神,虽然疾病缠身,却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艰辛劳作,执着地供养自己的三个儿女读书;更感动于国际友人对马燕及“马燕”们失学儿童的无私帮助,大爱无疆,在大家的帮助下,许多像马燕一样的失学女孩重返校园,爱心,使这个世界更加灿烂美好;最为感动的是马燕有一颗感恩之心,她能把自己的收入无偿地捐献出去,帮助他人,这便是爱的良性循环。

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分享情愫,同感动,共成长。

篇17:马燕日记读后感

听爸爸说:中国的西部地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尤其是宁夏的西海固地区,那儿终年少雨,地表丘壑纵横,遍地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严重缺水,而马燕就是生活在宁夏这种山区的一个女孩子,自小家里很穷,平时连肚子也吃不饱,要供养她和两个弟弟上学就很困难。马燕在三年级的时候就曾辍学过一次,后来妈妈实在不忍心看着她这么小在家里忙里忙外做家务,就借钱交了学费让她重新回到了学校。可是两年之后,由于马燕和大弟弟同时要去镇上的学校上五年级,家里实在供养不了他们两个人,她又不得不再次面临辍学的危机。幸运的是,由于马燕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在求学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好心人,被她的事迹感动从而资助她学习,让她重返校园。马燕立志努力读书,要飞出这个小山村,去改变她的家乡。

马燕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是失学期间,都坚持写日记,从而记录下了她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故事,有辛酸的泪水,也有开心的笑声,每一个看过她日记的人仿佛都重温了马燕成长的历程。并且都能从中受到心灵的撞击。

读完她的事迹,我觉得相当的惭愧,我是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由于爸爸妈妈的辛苦工作,给我创造了非常优越的生活条件,我现在的生活非常的幸福,吃的有麦当劳、肯德基,穿的也有各种各样的衣服,但是我却没有刻苦用功地读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决心要向马燕学习,学习她那种不怕吃苦,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珍惜现在,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并且长大了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马燕”们都可以快乐的成长。

篇18:马燕日记读后感

“我想上学。妈妈,我不想回家。可是我家没有钱。”“如果我不上学,一辈子眼泪哭不干。”……这样的话语,很多次出现在马燕的日记中。每次读到这样的话语,我都会被马燕那种热爱学习的精神感动,感动的眼泪都会流出来。

马燕的家庭非常贫穷,但她是那么的热爱学习,并且辍学了还坚持写日记。想想我们,生活的是多么的幸福。有温馨的家庭,有美丽的校园,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可是我们有几个孩子能像马燕那样热爱学习。提到写日记,就会“头疼”。甚至有一些学生连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妈妈经常说我们这群孩子,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读了《马燕日记》,让我从马燕身上学到了很多。我应该向马燕一样热爱学习。有时,练琴、画画、上奥数等,我会感到学习很烦。特别是练古筝时,随着曲子的难度加大,我真想放弃。想想马燕姐弟们为了上学每天步行二十多公里,每天走四五个小时的小路,有时刮风、下雨,他们连躲得地方都没有。但他们还是坚持着,还是那么热爱学习。和马燕相比,我真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好好地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为我创造的这么好的学习条件。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每周风雨无阻的送我去马鞍山文化宫学习。以前,我心里也抱怨过妈妈,让我学得太多。现在,我应该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像马燕一样热爱学习,孝顺自己的父母。

读马燕日记有感

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

读《马燕日记》有感作文750字

《马燕日记》读后感

读《马》有感

关于《马燕日记》的读后感400字

读《安妮日记》有感

读安妮日记有感

读《西游日记》有感

读《女生日记》有感

读《马燕日记》有感(精选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读《马燕日记》有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