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百中杨老师的文章和我写的读后感(共含13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evenbu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百中杨老师的文章和我写的读后感
珍惜羞辱 第一百中学 杨剑萍 生活永远源源不断地制造羞辱,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心胸狭窄者把它演绎成包袱,而豁达乐观者则会把它看成是“激励”的别名。在一次次失败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提醒学生:珍惜羞辱,从羞辱中提炼出自身的短处与缺陷,用它来完善自我。 辩论会上的失利 紧张的辩论赛正在进行,正方代表为高一・八班的四位辩手,反方由高二代表队担任。我作为高一年级的党支部书记坐在裁判席上,努力使自己保持冷静的情绪和清醒的头脑,因为我还是八班正方辩手的班主任。我知道高二的四位辩手经验丰富,辩手们刚刚在台上落座,八班四个高一新生就明显表现出经验不足,面对势在必得的对手,竭力掩饰着自己的恐慌,他们忽略了听取对方的辩词内容,失去了攻击对方要害处的机会。二辩手李涛,开始口齿清晰,滔滔不绝,正当人们为他鼓掌叫好的时候,因为辩论时间已到而受到裁判员的提示,他便紧张得手直发抖,且一直持续到比赛结束。 比赛结果未出所料,作为反方的高二代表队获胜。第二天,李涛很早就来到学校,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猪头,小猪流着眼泪,旁边还有“我有罪,我对不起大家……”的独白。想到这个孩子或许是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后写下了这些话,我悄悄地为他写了一封信。我告诉他说:“在老师眼里,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学生。没能让你们在公众场合练习表演是老师的错,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羞辱当作动力!。” 临近期末,学校组织中央电视台“三星智利快车”比赛的报名活动,李涛主动报名。当他自豪地告诉我,他以全校第二名的笔试成绩进入决赛时,我才真正轻松起来。 合唱比赛中的惨败 艺术节活动在校园里掀起了学生情绪的'高潮,大合唱节目应该说是整个艺术节比赛中比较富有魅力的比赛,因为这个全班都参加的节目是展示一个班集体风采的机会。班长李叶悄悄跟我说可以唱那首《明天会更好》的歌曲,并说她可以担任领唱。 接下来的日子,我和全班同学们投入了紧张的排练之中。“计算机大王”李钦负责下载曲目,“五线谱专家”全圣杰负责正音,李叶同学更是全力以赴,越唱越好。大家献计献策,终于敲定四位同学(两男两女)担任领唱,以增加气势。每天的自习课、班会课,我们都在排练。为了增强比赛的感染力,我又忙着找了两段小诗作为两首歌曲的衔接,又请来了副班主任老师一起排练,还拷贝了两份录音曲目,并且提前到报告厅试播了一下。 比赛开始的那天,同学们情绪饱满。可是,负责音响的同学焦急地说报告厅的电脑出了故障,我们准备的两套配乐曲目全都无法采用。怎么办?我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音乐教师张老师身上,张老师满口答应给伴奏。在这种诚惶诚恐的状态下,我们师生登上了舞台。 四位同学朗诵引导,同学们积极配合。必选曲目《国歌》的乐曲响起来的时候,大家声音洪亮,我们的节目引起了阵阵掌声,坐在前排的评委也频频点头。但是,当第二首歌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四位歌手全都跑调,尤其是主唱李叶同学。台下的阵阵倒好声响在耳畔,评委失望的表情映在脸上,仅唱了一段,我们就走下了舞台。李叶同学失声痛哭,所有的付出毁于一旦,同学们情绪很低落。 我告诉学生:我们不能和评委们去讲我们的苦衷,我们无法和观众们去谈我们的辛苦,只得默默承受羞辱。我们常常想通过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却往往忽略了在活动失利时学生要承受的心理痛苦。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教会学生积极备战、赢得胜利,而另一方面,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学会承受。在承受中我们反思,我们还是准备不够,还是实力不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我们只有不断修正自己,强化自己,磨砺自己。 生活如流水逝去,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的经历是师生生命中不可复制的体验,及时捕捉住时间长河中那瞬间的感受,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自强自立的同时要学会勇敢地面对。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德育由此走向了高层次 百中杨剑萍老师的文章《珍惜羞辱》,令人很受启发。 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提取出了两个实例,一个是学生在辩论赛上的失误,一个是班级在大合唱中的“惨败”。由于之前为了这些活动,学生们做了精心地准备,所以在不幸遭遇失败时,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挫败感,特别是在个别观众喊“倒好”时感觉到了难以言表的羞辱。 应该说,德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以往重视的多是在成功中去培养。的确,热闹的活动,热烈的掌声,大红的获奖证书,光闪闪的荣誉金星,确实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热情,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会是成功遍地,喜讯满天?有得意的肯定就有失意的,有获得前三甲的,就一定有名落孙山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很多动辄评奖的德育活动本身,就造就了很多的失败者。 这些败北的参与者,过去是不被重视的,虽然他们也进行了与获奖者一样的前期准备甚至刻苦训练,虽然他们也都是未成年人,胆色不足,心理稚嫩,但是谁让你不行呢?当别人风光地披红挂花时,他们只能自己去修补自尊的伤口,甚者会一蹶不振,让我们初衷良好的德育走向方面。不能不说,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教育本不该有的残酷。 杨剑萍老师很有见地的提出了“珍惜羞辱”这个德育理念,把学生在失败中强烈的情感体验视作德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她组织班会,给学生讲解羞辱的价值,她给学生写信,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不同的人生体验,此时的班级德育在她的努力下走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从羞辱中提炼出自身的短处与缺陷,用它来完善自我。” 我们都知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在为优等生的喜悦“蜜里调油”,忽视了那些因遭遇失败而处在酸涩情感中的孩子们,或者说些不着边际的鼓励话语,让他们从哪跌倒在哪爬起。如果德育总是处在这样一个“重喜不重忧” “唱喜歌”的初级阶段,会丢掉很多引导学生走向成熟的天赐良机,这种幼稚的德育真应该改改了。正像杨剑萍老师所说:生活永远源源不断地制造羞辱,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心胸狭窄者把它演绎成包袱,而豁达乐观者则会把它看成是“激励”的别名。说到底,这不正是我们的德育所要实现的重要功能吗?十多天以前,我开始阅读“我的童年我的爱”系列中的《我和我的老师》这本书。一读起来,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这本书里有六个老师,有帮助学生家由穷变富的、有帮助学生戒掉网瘾的、有耐心帮助有听力障碍孩子的、有给新来到班里的农民工孩子带来温暖的……通过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他们不管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自己的学生。是啊!在我看来,不管是书中的老师还是现实中的老师,都是好的老师,因为没有一个老师不热爱他们的职业,没有一个老师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
我们的高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老师教学很有方法。为了让我们学会观察,学会写作,经常会给同学们带水果吃。有时会带来又大又红的樱桃,有时会带又大又甜的火龙果,还有一次,她带了很多同学都没吃过的枇杷……高老师给我们每人都分了一个,我心想,高老师这得花多少钱啊!同学们吃的时候,个个都露出笑脸。我吃的时候,感觉那水果格外甜。我认为,老师把我们当成了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在高老师教我们的三年里,这样的事很多很多。我想谢谢我们的高老师,她不但带给我们知识,武装了我们的头脑,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呵护与陪伴,让我们懂得了团结,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关爱。我想,书中的老师是伟大的,我们身边的老师也是伟大的,我想对所有伟大的老师说一声:谢谢您!
《我和我的老师》 讲述了六个关于孩子与自己老师间的故事 。这些老师中,有热心助力乡村振兴的老师 ,有来到边远地区细心支教的老师 ,有耐心照顾有听力障碍孩子的老师 ,有想尽办法拯救网瘾少年的老师 ……通过富有细节又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示出新时代教师群像,展示出他们的平凡与伟大 ,展示出他们的风采与担当 。
我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老师 ,他就是王老师 ,她披着卷卷的头发,喜欢穿黑色的衣服。老师是慈祥的。记得有一次,下午吃间食, 我只带了几个葡萄 ,老师好像发现了我,就拿着自己的面包牛奶走到我面前,温和地对我说:“这个给你吧 !我吃不完。”我当时心里暖暖的,我知道这是老师的间食给了我。老师的爱在我心里埋下了根 。
老师又是严肃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写字练习上写字 ,字写得歪歪扭扭 ,不知什么时候老师走到我面前,看了看说:“认真写字才能写好。”我顿时脸上火辣辣的,我马上改正了写字不认真的习惯,老师也表扬了我。
这就是我的老师, 她就像我的妈妈 。
获评《中国教师报》20xx年度推动儿童发展“十本书”特色榜单的“我的童年·我的爱”系列图书,《我和我的老师》已经共读结束,接下来,葛欣老师会引领孩子们阅读这个系列中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其他七本图书。现在我们共读的是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大白鲸最高等级的钻石鲸奖获得者迟慧所著的《我和我的家乡》。
最近我读了“我的童年我的爱”系列中的《我和我的老师》这本书。这本书里写了六位老师与六名学生间的故事。这些老师,有的是帮助孩子实现愿望的,有的是帮助乡下孩子的,还有的是帮助残疾孩子的……
其中“浪汹涌,心如菊”这个故事讲述了刘老师帮助了耳力不好的孩子:她用自己的温暖来温暖她的学生。她很有耐心,教那个孩子叠衣服,还教她做其他事情。有一天,刘老师还带他们去敬老院献爱心。让那个孩子给老人们剪指甲,教同学叠衬衫,找到了自信。后来,在既善良又温柔的刘老师帮助下,那个孩子越来越优秀,也变得坚强起来了。
很庆幸,我也遇到了这样一位既善良又漂亮的老师,那就是高老师。高老师教学很有方法,讲课很生动,很有趣,让我们都爱上她的课。她讲课时,声音很好听,让人感受她已经陶醉在课文当中,我们听得也陶醉了。她课上严格要求我们,课下是我们的好朋友。她经常给我们带水果,有时是诱人的火龙果,有时是金黄的小琵琶,有时是晶莹的葡萄,有时是通红的大樱桃……她有时还带自己做的罐头和小点心,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满足。
记得有一次午休后,老师带来了从自己家做的罐头,分给我们吃。我心想,老师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可一点儿都不嫌我们麻烦,还把那么多那么重的罐头带到学校来,一路上一定很累。老师把罐头装在我们的水果盒里,一人一个,那时候我们的`心里像装了个小火炉一样,感觉暖暖的,我感受到了妈妈一样的爱。
老师对我们的每一次辛苦付出,我都记忆犹新,今天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我爱您!”
作者用一些很普通的例子,很普通的方式让我们认识自己的灵魂,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各种情绪,就像一面镜子,但是镜子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外表,而作者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在看到作者的观点之前,我也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在我看来,抱怨只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没有阻碍、伤害到别人。但是这位作者让我知道抱怨不仅让自己不快乐,还会像传染病一样传递给身边的人,引起旁人的共鸣,最后是所有人都不快乐。那么让这种不快乐终结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运用我们的理性,停止抱怨,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而是用来解决问题或是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说过一句话:“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我们要勇于剖析自己、改变自己。由少抱怨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后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
It seemed to be such a coincidence that the night after I finished reading 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I was to dine in a restaurant distinctly related to the book itself. This restaurant was no other than the famous American-styled “Friday’s.” The reason for mentioning this restaurant is quite straightforward to all the gentlemen, ladies and children who have read the novel and enjoyed it, which is the fact that this restaurant was, most likely, named after the American Native in Robinson Crusoe, called Friday. This restaurant offers very exceptional service, for instance when the waitresses are asked to order dishes they kneel rather than stand, which, unlike the other restaurants I have been to, makes it easier for the customers to hear them speak. Moreover, Friday’s friendly services to the customers help them to make better choices when ordering dishes.
I remembered when I went to Friday’s last time; the waitress kindly described the items on the menu with precise details. It turned out that the combo I initially wanted was designed to be shared among a large group, not to be eaten by one person. I think this restaurant shows many commendable features similar to that of Friday. Friday brought emotional warmth to the people around him with his appealing personality.
I think it was this personality that affected Crusoe and made him say that he loved Friday when Crusoe didn’t express love for his parents, brothers, sisters, or even his wife. “When he espied me, he came running to me, laying himself down again upon the ground, with all the possible signs of an humble, thankful disposition, making many antic gestures to show it…to let me know how he would serve me as long as he lived.” This was what Friday did after Crusoe had rescued him from the two savages chasing him. It was easy for me to see why Crusoe had loved Friday.
After sometime, Crusoe and Friday were to rescue Friday’s father. When Friday reunited with his father, the scene was easy to move anyone: “It would have moved anyone to tears to have seen how Friday kissed him, embraced him, hugged him, cried, laughed, halloed, jumped about, danced, sung; and then sung and jumped about again, like a distracted creature. It was a good while before I could make him speak to me.”
This is my favourite chapter in the whole book. It is hard to see why Friday is an ex-savage when he can have personalities more praiseworthy than many civilized people, viz. Crusoe himself. “When he (Friday) went to him (Friday’s father), he would sit down by him, open his breast, and hold his father’s head close to his bosom, half an hour together, to nourish it; then he took his arms and ankles, which were numbed and stiff with the binding, and rubbed them with his hands.” Furthermore, Friday’s expression of loyalty in asking Crusoe to kill him rather than leave him is more heartfelt than anything Crusoe ever says or does.
Shakspere (wrong spelling) created Hamlet--a man with wisdom and courage .In order to revenge on his uncle for killing his father, he pretented (spelling mistake) to be mad and suffered a series of misery. On the contrary, we can also say that Hamlet is rude and selfish for he did not think twice before his revenge . if (Capitalize “If” since it is the beginning word of the sentence.) a country has no king, how can a country keep alive (You need a question mark here since it is a question.) So, every thing has two sides, the bright side and adumbral side. Every time we make a decision we have to think twice.
Comment:
Be careful with your spelling, grammar, and punctuation. Too many uncessary mistakes.It is good that you looked at both the dark and bright sides of Hamlet. Thats quite objective and convincing.
Recently, I read Helen Keller's autobiography, “Three Days to light ”, so that really touch me.
“If my sight for three days ”, focuses on the troubled life of the also blind and deaf Helen Keller, and her mentality.
Her life only has 19 months of light and sound. Anne Sally and the other teachers to help care for the sake of friends and family, Helen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of ordinary people can not imagine the completed an academic of Harvard University , with excellent the results obtained a bachelor's degree.
She has always been committed to the cause of the handicapped, four fund-raising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to creat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them.
She has traveled around the world, cheering for the disabled. Eventually Helen became a prominent philanthropist, speaker and educator.
This article gave me the greatest inspiration to correctly treat the difficulties are difficulties in everyone's life. Encounter difficulties, do not be afraid to retreat, and to find ways to be difficult to overcome, overcome difficulties is also progress in the process. The same time, there must be optimistic and positive good mentality.
Helen was a tremendous blow, and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not complaining, but the optimistic attitude to face, to get confidence. Good upbeat attitud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success.
写读后感的文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最近,我读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但自身缺乏毅力。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说过:“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应做的事每天都坚持做。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说的去做确实是十分难。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上述的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两点,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季羡林写老师的文章
我的老师们
在深切怀念我的两个不在眼前的母亲的同时,在我眼前那一些德国老师们,就越发显得亲切可爱了。
在德国老师中同我关系最密切的当然是我的Doktor-Vater(博士父亲)瓦尔德施米特教授。
我同他初次会面的情景,我在上面已经讲了一点。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非常年轻。他的年龄确实不算太大,同我见面时,大概还不到四十岁吧。他穿一身厚厚的西装,面孔是孩子似的面孔。我个人认为,他待人还是彬彬有礼的。德国教授多半都有点教授架子,这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来听说,在我以后的他的学生们都认为他很严厉。据说有一位女士把自己的博士论文递给他,他翻看了一会儿,一下子把论文摔到地下,忿怒地说道:“Das ist aber alles Mist!(这全是垃圾,全是胡说八道!)”这位小姐从此耿耿于怀,最终离开了哥廷根。
我跟他学了十年,应该说,他从来没有对我发过脾气。他教学很有耐心,梵文语法抠得很细。不这样是不行的,一个字多一个字母或少一个字母,意义方面往往差别很大。我以后自己教学生,也学他的榜样,死抠语法。他的教学法是典型的德国式的。记得是德国19世纪的伟大东方语言学家埃瓦尔德(Ewald)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教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水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瓦尔德施米特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法。第一二两堂,念一念字母。从第三堂起,就读练习,语法要自己去钻。我最初非常不习惯,准备一堂课,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但是,一个学期四十多堂课,就读完了德国梵文学家施滕茨勒(Stenzler)的教科书,学习了全部异常复杂的梵文文法,还念了大量的从梵文原典中选出来的练习。这个方法是十分成功的。
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家庭,最初应该说是十分美满的。夫妇二人,一个上中学的十几岁的儿子。有一段时间,我帮助他翻译汉文佛典,常常到他家去,同他全家一同吃晚饭,然后工作到深夜。餐桌上没有什么人多讲话,安安静静。有一次他笑着对儿子说道:“家里来了一个中国客人,你明天大概要在学校里吹嘘一番吧?”看来他家里的`气氛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他夫人也是一个不大爱说话的人。
后来,大战一爆发,他自己被征从军,不久,他儿子也应征入伍。过了不太久,从1941年冬天起,东部战线胶着不进,相持不下,但战斗是异常激烈的。他们的儿子在北欧一个国家阵亡了。我现在已经忘记了,夫妇俩听到这个噩耗时反应如何。按理说,一个独生子幼年战死,他们的伤心可以想见。但是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是一个十分刚强的人,他在我面前从未表现出伤心的样子,他们夫妇也从未同我谈到此事。然而活泼不足的家庭气氛,从此更增添了寂寞冷清的成分,这是完全可以想像的了。
在瓦尔德施米特被征从军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预订的大剧院的冬季演出票,没有退掉。他自己不能观看演出,于是就派我陪伴他夫人观看,每周一次。我吃过晚饭,就去接师母,陪她到剧院。演出有歌剧,有音乐会,有钢琴独奏,有小提琴独奏等等,演员都是外地或国外来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剧场里灯火辉煌,灿如白昼;男士们服装笔挺,女士们珠光宝气,一片升平祥和气象。我不记得在演出时遇到空袭,因此不知道敌机飞临上空时场内的情况。但是散场后一走出大门,外面是完完全全的另一个世界,顶天立地的黑暗,由于灯火管制,不见一缕光线。我要在这任何东西都看不到的黑暗中,送师母摸索着走很长的路到山下她的家中。一个人在深夜回家时,万籁俱寂,走在宁静的长街上,只听到自己脚步的声音,跫然而喜。但此时正是乡愁最浓时。
我想到的第二位老师是西克(Sieg)教授。
他的家世,我并不清楚。到他家里,只见到老伴一人,是一个又瘦又小的慈祥的老人。子女或什么亲眷,从来没有见过。看来是一个非常孤寂清冷的家庭,尽管老夫妇情好极笃,相依为命。我见到他时,他已经早越过了古稀之年。他是我平生所遇到的中外各国的老师中对我最爱护、感情最深、期望最大的老师。一直到今天,只要一想到他,我的心立即剧烈地跳动,老泪立刻就流满全脸。他对我传授知识的情况,上面已经讲了一点,下面还要讲到。在这里我只讲我们师徒二人相互间感情深厚的一些情况。为了存真起见,我仍然把我当时的一些日记,一字不改地抄在下面:
1940年10月13日
昨天买了一张Prof.Sieg的相片,放在桌子上,对着自己。这位老先生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激他。他简直有父亲或者祖父一般的慈祥。我一看到他的相片,心里就生出无穷的勇气,觉得自己对梵文应该拼命研究下去,不然简直对不住他。
1941年2月1日
5点半出来,到Prof.Sieg家里去。他要替我交涉增薪,院长已答应。这真是意外的事。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谢这位老人家,他对我好得真是无微不至,我永远不会忘记!
原来他发现我生活太清苦,亲自找文学院长,要求增加我的薪水。其实我的薪水是足够用的,只因我枵腹买书,所以就显得清苦了。
1941年,我一度想设法离开德国回国。我在10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
11点半,Prof.Sieg去上课。下了课后,我同他谈到我要离开德国,他立刻兴奋起来,脸也红了,说话也有点震颤了。他说,他预备将来替我找一个固定的位置,好让我继续在德国住下去,万没想到我居然想走。他劝我无论如何不要走,他要替我设法同Rektor(大学校长)说,让我得到津贴,好出去休养一下。他简直要流泪的样子。我本来心里还有点迟疑,现在又动摇起来了。一离开德国,谁知道哪一年再能回来,能不能回来?这位像自己父亲一般替自己操心的老人十九是不能再见了。我本来容易动感情。现在更制不住自己,很想哭上一场。
像这样的情况,日记里还有一些,我不再抄录了。仅仅这三则,我觉得,已经完全能显示出我们之间的关系了。还有一些情况,我在下面谈吐火罗文的学习时再谈,这里暂且打住。
我想到的第三位老师是斯拉夫语言学教授布劳恩(Braun)。
他父亲生前在莱比锡大学担任斯拉夫语言学教授,他可以说是家学渊源,能流利地说许多斯拉夫语。我见他时,他年纪还轻,还不是讲座教授。由于年龄关系,他也被征从军。但根本没有上过前线,只是担任翻译,是最高级的翻译。苏联一些高级将领被德军俘虏,希特勒等法西斯头子要亲自审讯,想从中挖取超级秘密。担任翻译的就是布劳恩教授,其任务之重要可想而知。他每逢休假回家的时候,总高兴同我闲聊他当翻译时的一些花絮,很多是德军和苏军内部最高领导层的真实情况。他几次对我说,苏军的大炮特别厉害,德国难望其项背。这是德国方面从来没有透露过的极端机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家庭十分和美。他有一位年轻的夫人,两个男孩子,大的叫安德烈亚斯,约有五六岁,小的叫斯蒂芬,只有二三岁。斯蒂芬对我特别友好,我一到他家,他就从远处飞跑过来,扑到我的怀里。他母亲教导我说:“此时你应该抱住孩子,身子转上两三圈,小孩子最喜欢这玩意!”教授夫人很和气,好像有点愣头愣脑,说话直爽,但有时候没有谱儿。
布劳恩教授的家离我住的地方很近,走二三分钟就能走到。因此,我常到他家里去玩。他有一幅中国古代的刺绣,上面绣着五个大字:时有溪山兴。他要我翻译出来。从此他对汉文产生了兴趣,自己买了一本汉德字典,念唐诗。他把每一个字都查出来,居然也能讲出一些意思。我给他改正,并讲一些语法常识。对汉语的语法结构,他觉得既极怪而又极有理,同他所熟悉的印欧语系语言迥乎不同。他认为,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也可能是优点,它能给读者以极大的联想自由,不像印欧语言那样被形态变化死死地捆住。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擅长油画。有一天,他忽然建议要给我画像。我自然应允了,于是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天天到他家里去,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当模特儿。画完了以后,他问我的意见。我对画不是内行,但是觉得画得很像我,因此就很满意了。在科学研究方面,他也表现了他的才艺。他的文章和专著都不算太多,他也不搞德国学派的拿手好戏:语言考据之学。用中国的术语来说,他擅长义理。他有一本讲19世纪沙俄文学的书,就是专从义理方面着眼,把列·托尔斯泰和陀斯妥也夫斯基列为两座高峰,而展开论述,极有独特的见解,思想深刻,观察细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可惜似乎没有引起多少注意。我都觉得有寂寞冷落之感。
总之,布劳恩教授在哥廷根大学是颇为不得志的。正教授没有份儿,哥廷根科学院院士更不沾边儿。有一度,他告诉我,斯特拉斯堡大学有一个正教授缺了人,他想去,而且把我也带了去。后来不知为什么,没有实现。一直到四十多年以后我重新访问西德时,我去看他,他才告诉我,他在哥廷根大学终于得到了一个正教授的讲座,他认为可以满意了。然而他已经老了,无复年轻时的潇洒英俊。我一进门他第一句话说是:“你晚来了一点,她已经在月前去世了!”我知道他指的是谁,我感到非常悲痛。安德烈亚斯和斯蒂芬都长大了,不在身边。老人看来也是冷清寂寞的。在西方社会中,失掉了实用价值的老人,大多如此。我欲无言了。去年听德国来人说,他已经去世。我谨以心香一瓣,祝愿他永远安息!
我想到的第四位德国老师是冯·格林(Dr,von Grimm)博士。
据说他是来自俄国的德国人,俄文等于是他的母语。在大学里,他是俄文讲师。大概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发表过什么学术论文,所以连副教授的头衔都没有。在德国,不管你外语多么到家,只要没有学术著作,就不能成为教授。工龄长了,工资可能很高,名位却不能改变。这一点同中国是很不一样的。中国教授贬值,教授膨胀,由来久矣。这也算是中国的“特色”吧。反正冯·格林始终只是讲师。他教我俄文时已经白发苍苍,心里总好像是有一肚子气,终日郁郁寡欢。他只有一个老伴,他们就住在高斯-韦伯楼的三楼上。屋子极为简陋。老太太好像终年有病,不大下楼。
但心眼极好,听说我患了神经衰弱症,夜里盗汗,特意送给我一个鸡蛋,补养身体。要知道,当时一个鸡蛋抵得上一个元宝,在饿急了的时候,鸡蛋能吃,而元宝则不能。这一番情意,我异常感激。冯·格林博士还亲自找到大学医院的内科主任沃尔夫(Wolf)教授,请他给我检查。我到了医院,沃尔夫教授仔仔细细地检查过以后,告诉我,这只是神经衰弱,与肺病毫不相干。这一下子排除了我的一块心病,如获重生。这更增加了我对这两位孤苦伶仃的老人的感激。离开德国以后,没有能再见到他们,想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了,却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我回想起来的老师当然不限于以上四位,比如阿拉伯文教授冯·素顿(Von Soden),英文教授勒德(Roeder)和怀尔德(Wilde),哲学教授海泽(Heyse),艺术史教授菲茨图姆(Vitzthum)侯爵,德文教授麦伊(May),伊朗语教授欣茨(Hinz)等等,我都听过课或有过来往,他们待我亲切和蔼,我都永远不会忘记。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所谓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者几句名言后,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这就称之为读后感。
小朋友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作者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所以小朋友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深入地读。
读后感的格式可以概括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概括地介绍所读的内容,也就是作者写了些什么,想表达些什么。
第二部分,选择一个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我们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文章必然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小朋友们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第三部分可以联系实际的生活。可以是个人的实际经历,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真情实感。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好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写作指导就分享到这里啦。想参加我们14天作文计划的家长和孩子们,可以长按文末二维码进入哦,快快来训练吧~
写读后感要注意
●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 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 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读后感开头好句
● 描绘情景:晚霞映红了大地,我漫步在放学路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交谈着,然而我却无心参与他们的交谈。今天刚刚学完《凡卡》这篇课文,主人公凡卡的形象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 介绍作品内容:我怀着好奇心一口气读完了《哭鼻子比赛》。原来这个故事讲的是几个哭鼻子的‘运动员’在嚎陶大哭,他们正在比赛谁的哭声最响,流的眼泪最多,还要比谁停顿自然。书中写道,台上的‘运动员’们在哭,台下的观众却在拼命地笑。多奇怪的比赛。
● 运用设问:最近,我阅读了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含义深刻的散文—‘养花'。作者记叙了养花和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养花到底有什么乐趣呢?作者在文章里告诉我们……
● 开门见山:读完《鲁班学艺》这篇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我深深地被鲁班那种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
写读后感前注意事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如何写读后感步骤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这学期,我阅读了“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写的系列童话故事,其中《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小人鱼在海面上游玩,她看见一位英俊潇洒的王子正在一艘游轮上举行生日宴会。突然,暴风雨来了,巨大的海浪撕碎了轮船的甲板,小人鱼借助闪电微弱的光芒,在冰冷的海水中救起了昏迷的王子,把他送到了沙滩上……
小人鱼爱上了王子,她想去找王子。于是她去求巫婆,让她拥有人的双腿。巫婆答应了,但是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必须用小人鱼的舌头来交换她的药水。小人鱼用自己的舌头换来了巫婆的药水。
喝下药水后,小人鱼来到了王子的王宫。可是,王子却不认识她,后来竟与邻国公主结了婚。小人鱼的姐姐送来了一把刀,让她把王子杀了,重新回到海里去,不然她就会变成泡沫。小人鱼把刀扔入了海中,自己化为了泡沫……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小人鱼善良的美德深深地震撼了。在生与死之间,选择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多么纯洁而高尚的心灵。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这样感人的故事。2014年,上海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消防员赶到后,急忙展开救援,在他们的努力下,救出了许多灾民。在熊熊的烈火中,还有居民被困在房子中,这时,几个身背氧气瓶的消防员冲进火海之中。不一会儿,几个被困者都获救了,而那几个消防员再也没有从火海中走出来。原来,他们进去后,都把自己的氧气瓶给了被困者。
消防员和小人鱼一样,宁愿选择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们高贵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 恩师:杨老师作文
★ 读后感文章
★ 文章读后感
★ 严老师和我作文
★ 杨绛散文读后感
★ 职场文章读后感
★ 文章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