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读后感1000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来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母亲读后感1000字(共含12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来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母亲读后感1000字

篇1: 母亲读后感1000字

五月,我们迎来了一个神圣的日子――母亲节。这是一个为天下所有的母亲准备的节日,我们要为自己的母亲献上一份子女的爱,让妈妈感受到拥有孩子的幸福。

就在这段日子里,我读到了一本和这个节日有关的书――高尔基的《母亲》。这本书进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俄国十月革命前,老百姓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本书的主人公――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为了摆脱这样受奴役受压迫的生活,一步步走向革命事业。他的母亲,为了儿子的理想和事业,不顾一切地干着“违规”的事情来支持儿子:发放印着宣传真理的传单,鼓动人们反抗滥杀无辜的官兵,等等,导致自己被宪兵殴打甚至坐牢。

多么伟大的母亲!不知不觉,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这本书从头到尾没提到一个“爱”字,却处处洋溢母亲对儿子的爱。从母亲对儿子反常举动的担忧,到得知他所从事工作后的忐忑不安;对儿子事业的支持,到以儿子为骄傲,直到自己也投身革命事业,一位母亲年迈又执著的爱心,对儿子无私的爱上升到了对全世界为真理而奋斗的无产革命者的爱,这是历史的跨越。

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甘于奉献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她的工作虽然平时很忙,每天下班回到家后仍然细心地照顾我的起居生活。不管自己有多辛苦,对我的学习、生活从不懈怠。尤其是我学校里只要有需要家长配合的活动,她总是积极参与,为我们的班集体出力献策。记得在去年元旦学校搞游园活动时,班级需要布置教室,我们四年级的主题是“五谷丰登”。第一天晚上,妈妈准备了很多张泡沫纸板和一把超大的雨伞,做成了一个大型的谷仓;第二天晚上,她又用白天专程买的几百条装饰用的金色毛条,铺满了昨晚的谷仓身体和大雨伞顶部,我们还把亲手画的很多五颜六色的农作物,如南瓜,辣椒,麦子等等挂在谷仓上,营造成了一个金光闪闪、喜气洋洋、五谷丰登的大谷仓。妈妈晚上一直忙到十二点多才准备好。等到第三天游园会布置完现场后,我们班的谷仓成了整个四年级最亮丽,最有个性的一道风景线,赢得了校长、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我们班同学别提心里有多美了!可是她们哪里知道,从得知要布置教室到活动正式开始,才只有三天时间,妈妈为搞好这次活动,为班级出一份力,费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时间啊!妈妈为了我的成长,吃尽了多少辛苦啊!

妈妈的爱在点点滴滴中汇聚成大海,她用她无私的奉献、伟大的付出,给了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爱。我要用最温柔的心情,拥抱妈妈,告诉她:“妈妈,我爱你!妈妈,谢谢你!”我要用我小小的双手帮她分担也许不多的家务,我要用我小小的肩膀帮她分担也许不重的担子,我要用我小小的孝心帮她分担也许不多的忧愁,我还要帮她……我能帮妈妈做的事太少了,但是忽然之间,我好像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就是对妈妈最大的感谢和报答啊!妈妈,对吗?

篇2: 母亲读后感1000字

《母亲》是高尔基得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深刻的反映了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群众革命斗争,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罢工,农民和工人在斗争中结成同盟。

小说一开始描写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哈伊尔福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的光明大道,巴维尔和工人们组沉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的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做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得了工人小组陈远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怀满敬慕,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长,这对她的母亲影响很大。

母亲对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人一跃而成为具有陷阱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母亲身上所发生的中的变化让我们震撼,尤其是母亲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人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这些与他的儿子帕沙卡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十分不开的,他的二字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不断对他母亲灌输革命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所从事实业的信任,没有对儿子的自豪,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不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这些在作品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当儿子和其他革命者被捕后,他自觉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地下工作者,他深入城乡,和革命知识分子、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宣传革命、组织革命,革命活动扩大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才干,使他更加成熟。这是他与儿子和其他革命工作者所从事的事业是融合在一起的,在斗争中他很有斗争方法,讲究策略,她去农村找联系人雷宾时,由于雷宾被捕,革命联系有中断的危险,他能凭借革命经验大胆机智地找到了新的联系人。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的勇敢不屈。由衷的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备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有胆小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一直让我震撼不已,这真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伟大母亲。

篇3: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

人生如果没有自由,那就失去了飞翔的权利;人生如果没有对真理的追求,那就失去了飞翔的动力。――题记

读完高尔基的《母亲》这本书描写的那个封建时代,人们被繁重的劳动压迫,被权利所利用。年轻人浑浑浑噩噩,在乌烟瘴气的酒吧,灌着烈酒,唱着放肆的小曲儿,打架斗殴。这是怎样的颓废啊!刚失去父亲的巴威尔心中的怒火正在燃烧,他要觉醒,他要让真理与自由回到身边,他不想再这样堕落下去了。他要让那些为了给情侣送一个金尿盆而害死一个工人的吸血鬼明白:工人要崛起!

母亲――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在母亲身上,所发生得重大变化,让我们震撼,尤其是母亲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更加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这些与她的儿子帕沙卡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她的儿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不断对他的母亲灌输革命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所从事事业的信任,没有对儿子的自豪,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不会使她在儿子被捕后,下定决心走儿子的路,从而真正成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大造新时代的人。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亲的儿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们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向工人,农民宣传革命知识,剖析他们受苦受累而没有得到回报的原因,他们不惧资产阶级及其他们的走狗们,把坐牢当作工作之余的休息,出狱后依旧投身革命事业。这是多么让人敬重!

这本书中未提一个“爱”字,却无处不洋溢着母亲对帕沙卡的爱。从母亲对帕沙卡反常举动的担心,到得知他从事失业后的提心吊胆;对儿子的支持,到以儿子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业,一个母亲年迈而执着的爱心,又对儿子的爱上升到了对全世界为真理而奋斗的无产革命者的爱,这是历史的跨越。

文章的另一亮点则是巴威尔与他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之间无限的情谊了。他们之间那种纯真的友谊,那种没有猜忌的对待,那种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携手并进的步伐,都是我们身在现当代的人们所企望的。对自由的向往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凝聚起来,文中也曾提到过,巴威尔与他的朋友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外国工人阶级的新闻。他们总会因为远在异国他乡的革命斗士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勇敢地同政府与地主、农场主而公开地声讨而热烈地欢呼,像孩童似的快乐。他们的呼喊声能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播到那些他们所不认识的同志们耳畔。在这种情感的冲击下,他们把许多人都融在了一起,也感动了母亲那苍老的心,虽然她并不老,可生活的苦难却早已将她推向了衰老。

在他们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号召大家罢工,推行八小时工作制度的时候,巴威尔与他的朋友们都不惧怕那些权势在握的权贵们,他们用自己的感悟与号召力举行了示威游行。虽然部分人们依旧惧怕那些权贵的势力,在镇压下退出了游行,但巴威尔一行却依旧将游行进行到底。虽然后来有几人被捕,但却丝毫动摇不了他们的决心。权贵惧怕的就是这种人性的复苏。在巴威尔往厂里散发传单的时候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书以《母亲》为题正是赞美着母亲的伟大,在巴威尔入狱后,她接着革命,她用弱小但坚定的声音说:“相信真理吧,劳动人民万岁!”母亲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高尔基先生不正是书中的巴威尔吗?

高尔基把当时社会环境描写得入木三分,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禁咬牙切齿,由衷为革命者助威,这就是《母亲》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吧!高尔基在这本书上独特的语言描写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激烈而坚定,弱小而不言败,展示了母爱的忘我和伟大。

高尔基不仅在赞美书中的母亲,还在赞美天下所有的母亲。现在是和平年代,也许我们身边的母亲没有书中的母亲那样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的母亲,她赋予我们生命,生活中,为了我们的成长献出了全部的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篇4: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

看完梁晓声的文章《母亲》我深受感动。文中的母亲是伟大的女性,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都会给予儿子鼓励,给予帮助,给予爱。

当我读到“避开人我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时,我想梁晓声在那一刻一定最先想到的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崇尚文化,她知道多看书会让儿子增长知识。在这样的母爱下成长的儿子,怎能不会体会到这读书机会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呢?当他的小说终于发表了,他多想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因为是母亲给了他今天的这个成就,可以说他的成就大半归功于他的母亲,可是他的母亲却已不在他的身边,不能和他分享这份成功的喜悦,他怎能不伤感呢?

当我读到“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时”,我想到了当时的家境,那时的饥饿威胁刚开始好转,但家境还是很贫困,在这种情况下,家中又还有几个子女,可能连吃穿都还成问题,可是母亲从不反对“我”买书,读书。她凭着一个母亲的本能知道,读书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让孩子满足如饥似渴的强烈读书欲望,吸收营养知识,是一件好事。此时的母亲就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中的母亲一样伟大,她们都对自己的子女充满了无限的爱。

当我读到“母亲就在台阶上坐下来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只手臂搂着我”时,我体会到了此时此刻母亲是多么地固执。她在警察面前毫不畏惧,为了儿子的“精神食粮”,她可以不顾一切。此时,她多像一位伟大、勇敢的战士。

当我读到“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时”,我感受的到,此时,那位外表严肃、冷漠的'警察也被这位母亲感动了,被母亲为了维护儿子的尊严,不顾一切被感动了。我想那位警察可能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也有一个同这位母亲一样的母亲,可能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总而言之,他妥协了,因为一位母亲的坚忍不拔为了儿子妥协了。

当我读到“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之中…………”时,我体会到母亲当时是把时间看得多么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母亲为了养家糊口,拼命赚钱,不肯浪费一分一秒,还支持儿子看书,这是多么地伟大。

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是一位多么慈祥,通情达理,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位母亲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想:他在得知儿子成名的那一刻也一定非常激动吧!

篇5: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000字

《母亲》描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描绘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未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场面。原著者高尔基是苏联近代著名作家,世界无产阶级文学文学的第一位伟大代表。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进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小说的主人公之一巴维尔.符拉索夫是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物产阶级革命家。他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的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了革命事业。以巴维尔为代表的这一群热血青年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而奔波、演说、用宣传的方式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来打到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

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是母亲,通过他的一步步的觉醒,直至在儿子的感召下投入革命,从一个封建时代逆来顺受的被迫着变成一个热情坚定的革命战士。母亲起先是担忧自己儿子,慢慢的,她开始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黄四爷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维尔为首的革命者却冒着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人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觉悟也越开越高。她将整个心灵贡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事业,她是一个温柔、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变成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他不辞辛劳地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残酷毒打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他带头和青年一起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真理、理性的旗帜,向世界宣告者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的感受到可歌可泣的革命工作者的勇敢不屈、正义凛然。并由衷的感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使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篇6:母亲胡适读后感1000字

母亲虽然严格,可是在她心里面却是包容着千千万万的疼爱。有一次“我”害了翳病,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便真的用舌头舔“我”病眼。在当时她根本就没有考虑后果,也没有担心病菌会不会传染给自己。

作为当家的后母在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的时候,总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就算受了多大的委屈多少的脸色,都不曾与他们脸红、吵嘴、闹气,只是再也无法忍受得了就悲泣,让矛盾暂时地和缓下来。

因为作者从心底里同情与心疼母亲,所以他说,“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是的,打和骂还只是躯体上的疼痛,可是纠结在心里的难受是会让人发疯的。

虽然,母亲待人是最仁慈最温和的,但是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是绝对不允许的。譬如那次五叔对母亲的污蔑,“母亲气得大哭,并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从这可见母亲的刚气与对名节的忠贞。

从这些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可见作者对母亲的爱是多么地深沉与难忘。作者还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从这便可知母亲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与份量。

爱,这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感情中最最宝贵的发自内心的情感,是我们生命中完整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缺失了爱,那么他的人生就会有无限的遗憾与不堪。很开心能在胡适平实的笔调中见识了世间伟大母亲的一种,这使我更加地珍惜、感恩现在的生活与所拥有的一切。

篇7:母亲胡适读后感1000字

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中,胡适先生就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以及从历史书中得知他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再无其他。并没有读过他任何的文章,看过他任何的著作。只在近日,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胡适先生《我的母亲》一文,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字文笔流畅明白如话,娓娓道来,感人至深。使我们理解到当时,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大家庭环境作为后母维系家庭关系的不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读罢全文,有两段话久久的回旋在我的脑海里,一遍一遍的来找我,让我无法忘记。第一是:“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第二便是:“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我在平时也极喜欢翻书,小说散文更是我的爱好,不敢说看过多少多少书,但最近的两年间几乎没有一天间断过。在我所读的这些书中,不乏让我感动到流泪的作品,也有不少获益很深的文字,但却从来没有一篇或是一段话能够向胡适先生《我的母亲》中的上两段话给我带来心灵上的强烈的共鸣与震撼。让我在读完之后的两天中脑海中总是回旋着,在第三天又找来读,读过之后我第一次有了想写东西的冲动,文章字里行间胡适先生对母亲的爱与敬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深深的怀念,在父亲离开我的第四个年头,在我一直想用文字纪念我的父亲却不知从何处下手的时候。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中似乎一下子打开了一个缺口,童年时父亲教育我的点点滴滴豁然涌上心头。

父亲是一个极爱读书的人,他读的书包罗万象。全套的《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选》、《易经》、《曾国潘》、《古今对联大全》、《古文观止》等等,甚至还有父亲高中时代手抄的书,在家中小小的房间里对的满满当当,到处都是。我极小的时候,就会学着父亲的样子抱一本书看,尽管当时我认识的字可能连一页书都看不到。现在想来,我从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很喜欢看书,和父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但是父亲对我的影响却远不止一项读书,我从小学开始成绩便是班级中的佼佼者,考试从来没出过前三名,很是有一些小聪明,这样的好成绩使得我在小学时便开始有些飘飘然了,于是便开始有些骄傲,做题马虎的小毛病慢慢暴露出来。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母亲做好饭等我吃饭,我却偏要把老师布置的数学题做完了再吃,于是父母亲在吃饭我便在一旁慌慌张张的做作业,不到十分钟便解决问题,本子往旁边一扔就开始吃饭,父亲顺手拿来我的作业检查,结果5道题目错了3道,父亲拿了吃饭的筷子“啪啪”在我的头上敲了两下,那是我第一次挨父亲的打,打完之后父亲饭也不吃开始教训我,拿过我的本子写了四个字:“戒骄戒躁”,说:“自己看去吧,晚上告诉我什么意思?”从那以后我在学业上再也不敢马马虎虎,父亲倒是经常会拿一些话问我,“学而优则仕”,“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等等,年幼的我每每会把自己从字面上理解的意思讲给父亲听,父亲只是微微点头然后语重心长的说:“我的闺女呀,你要弄懂这些还早着呢。”而我当时只是听着,心里却是不以为然的,总以为父亲因为总是看书是有一些迂的,现在看来却不是这样。父亲去世的时候我25岁,至今已经四年多了,在这四年当中,每当我遇到事情自己无法解决,才会发现身边没有人可以给我帮助,这帮助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灵上的。每当这时我才晓得父亲的好,才总是去想念父亲那一句句话中蕴含的深意,想念与父亲晚上谈天谈到很晚的时候,想念父亲告诉我女孩子外套上的扣子没扣好不要出门时的表情,想念那一双敲我的头的筷子。

就像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末尾的那段话一样:“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二、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我也想对父亲说:尽管女儿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没有多么大的能耐,但是我会做到不比同龄人差,不跌您的股。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

篇8:母亲胡适读后感1000字

小学的课本里,总是有这样的描写:“父亲或是把孩子打得鼻青脸肿,或是一个劲往孩子脑子里塞大道理,讲得儿女涕泪横流。然后孩子们用力地点头,发誓从此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从《通往广场的路不只一条》到《落花生》,再到那篇钓大鱼放大鱼的文章,父亲总是充当了主角,母亲的戏份委实不多。

既是慈母,又是严父,还是严师,颇有些人格分裂的架势。但即使是这样的重任,她也担了起来。就像鸡妈妈保护雏鸡,在别人眼中很伟大的事情,在她眼里是天经地义的,尽管没有人强迫她去这样做。

胡适母亲的“慈”,在文章中并没有太多展现,倒是罚起胡适来“心狠手辣”,也许是因为胡母觉得父亲的角色要比母亲重要?或者是她认为自己就应该严格管教儿子,让他离开了自己也能独立生存?我们不得而知。“严”与“慈”,就像冰与火一样对立,却同时在胡适的母亲身上体现,为什么?

其实,“严”并不意味着束缚,“慈”也绝非放纵,“严”也是“慈”的另一种体现,就像风筝上的线,它从未刻意束缚你,当你觉得被束缚时,只是因为你走错了方向。所谓“严”与“慈”,其实都是那根细线,只是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感受。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就像我在书中读到的一段影评一样:“善恶本身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你以为善恶分隔很远,差别很大,其实它们一直都紧密联系着,它们是天生的双生子。关于它们,只差了一个转身。”

这段话原本是在评论《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蝙蝠侠与小丑。但有时,善恶与严慈是一样的,当你看到胡适母亲的严厉外表时,总觉得她缺少慈爱,而实际上,“严”与“慈”,有时只差了一个转身。

篇9:母亲作文1000字

我头上汗如豆下,哎,我原来买的明信片到哪里去了?目标锁定在那个存储旧物的老柜子里。

打开它,一股潮湿的气味扑鼻而来,老柜子像在咳嗽似的发出刺耳的叽嘎叽嘎的声音。不是,不是,都不是,明信片到哪里去了?

突然,一个黑色的小匣子出现在我眼前。强烈的好奇心迫使我打开它。

我的心,颤了一下。

突的一下,那件往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心里,像被注入了一股暖流,有爱,有情,有真,在我心间缓缓流动,很感动。

那份情,很真切。

那匣子里装着一只用玻璃纸包装的扎着蝴蝶结的假苹果,还有一封已经泛黄的信。从这封信上的折痕可以看出,它被打开过很多次。它们整齐的放在匣子里。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平安夜我送给母亲的,我以为这假苹果早被母亲丢了,不料还在这里。

记忆又把我拽回了那天。

今晚是平安夜。我走在回家路上,忽听有人吆喝,卖装饰苹果喽,放在家里一生平安哦!我想起了母亲,母亲是个水果贩子,每天6:00起床走去城里的菜市场,推着板车边走边卖。不过每天我起来,锅里总有热腾腾的鸡蛋。开始几天很感动,后来,也就习惯了。

不过这时,鸡蛋的温度又在手心里淌过,很温暖。愣了一下,我仿佛又想起了什么,径直向苹果的地方走去。

老板,假苹果多少钱?2。5一个。什么?这么贵。我和老板讲了好半天,才用身上仅有的一块钱买了一个没包装的苹果。取出书包里同学给我的玻璃纸和蝴蝶结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我心里越想越快活,像飞进了一群小雀儿似的,竟一跑一跳起来。回到家,我悄悄将苹果放在母亲枕下,也写了一封短信,一并放在枕下。母亲过来催促我快点睡觉了。我怀幸福,睡着了。

第二天,母亲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我曾怀疑母亲是不是没有收到我的礼物。渐渐的,谁也没有提及此事,我也将它忘了。

记忆又重现了,我曾埋怨过母亲,懊恼过母亲,但一切都不存在了,有的,只是精神的幸福和灵魂的感动。

我送母亲一份礼,

母亲送我一份情。

在母亲看来,此礼非彼礼,在我看来此情非彼情。

寒风在窗外刮,不曾记起,今晚也是平安夜。

我发现我在地上跪了很久,泪,也已经流了好久。眼泪在地上破碎了,我曾破碎的心,在此刻,被拼好了。或许我们已经忘却,或许我们还记得,但不管怎样,母亲是记得的,记得那是子女对她的爱,她会珍藏一生。

苹果和信并不贵重,但是它们浓缩了多少亲情啊!

第2篇

篇10:母亲作文1000字

她,一个年近不惑的妇女。姣好的脸上留下了岁月划过的痕迹;加深的皱纹让她不再青春美丽;经历的风霜就是女儿成长的足迹;根根银丝见证着过往的点点滴滴。她,就是我的母亲。

在我那记忆长河的底部,珍藏着许多颗熠熠生辉的珍珠,它们经过时间的磨砺和岁月的冲洗,变得愈加光彩照人。这都是我与母亲最美丽的回忆。

还记得小时候,犹是稚童的我和母亲在乡下生活。那时候的我最喜欢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母亲总会搬着个小板凳带我一起到屋外乘凉。在淡青色的天幕下,我轻轻地偎依在母亲怀里,抬头,看见的是一双灿若星辰的眸子,里面装满了浓的都化不开的爱。这时候,母亲通常会用她那动人的歌喉哼着童谣,或是用圆润的嗓音一遍又一遍的地讲着古老的故事。前面,密密匝匝的野草中蛩声喧喧,偶尔还能听见几声蛙叫。皓月当空,流泻的银光迤逦一地铅华。我和母亲沐浴在阳光下,望着头顶的星星噼里啪啦地绽放,清亮的银河横贯天际,享受着读书我们的静谧与温馨……

母亲是极爱我的,但她从不溺爱。人家都说严父慈母,可慈母一旦发起火来,那比严父还更胜一筹。

上小学时,一次我考试考得很糟。回来将卷子递给母亲,她的脸上立即布满了阴霾。望着面色阴沉的母亲,我明白这是暴风雨的前兆。果不其然,接下来,便是一顿暴打。我跪在地上忍受着母亲的“蹂躏”,泪水早已浸湿了脸庞。蓦然抬眼,才发现,原来母亲的眼泪也已悄悄滑落。她的嘴角叨念着:“我是很铁不成钢啊。”原本我还在疑惑一向温婉的母亲怎会变得如此“凶狠”。可就在适才一刹那间,母亲的心意,我懂。

母亲在我的身上倾注了很多关怀,在她看来,我懂身体健康就是最重要的事。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起床迟了。由于太过慵懒,我决定不吃了。就这样,我一直空着肚子等到上夜班回来的母亲。待母亲了解到我还没吃早饭后,二话不说就到厨房忙活起来。望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和眼中掩饰不住的倦怠,心上忽地掠过一丝疼痛,随之蔓延。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噬我的心,母亲呵。别过头,我暗自在心里发誓:绝不再让母亲那么操劳。

如果我是调皮的浮云,母亲就是一片广阔的天空,包容着我;如果我是一棵纤弱的嫩草,母亲就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保护着我;如果我是一朵艳丽鲜花,母亲就是一方肥沃的土地,养育者我。

我想,不论如何斗转星移,不管我会如何成熟,我永远都是那个在母亲怀里寻求温暖的小女孩。

第3篇

篇11:母亲作文1000字

关于母亲作文1000字

看到那些歌颂母爱的诗歌或油画,总是很感动,也总会有些羞愧。因为每年到了母亲节的时候,总是想为母亲写上一些文字,可每当指头一触及键盘,就发现母亲留给我的印象都与一日三餐有关。

仿佛树和土的关系一样,母亲是和厨房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母亲的手一看就双习惯了洗洗涮涮的手,上面留有切菜不小心弄伤的,或是炒菜时被油溅上的疤痕。母亲身上的那股油烟味似乎永远也洗不掉,这种气味对子女们的来说,熟悉得如同婴儿时所闻到的奶味……对母亲来说,其实是没有休息日的,下班回家也不过是工作岗位挪到了灶台前。厨师,好像是天下母亲的第二职业。难怪一想到母亲,眼前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了厨房的模样,以及母亲为一家老小的一日三餐而忙碌的背影。

母亲表达母爱的方式就是给我们做好吃的饭菜,赶上我们由衷地赞扬某道菜的味道好,她便有如被评上了先进工作者一般欣慰。对这点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一直离家在外的我了。一年一度的探亲假,变成了母亲为我一展厨艺的美食节。每当我回家,母亲便要好好端详我一阵,她是在从我的胖瘦变化上来揣摩我在外过得怎么样。如果我恰巧长胖了,就说明我在外生活得不错,如果是瘦了,她便要问是不是外面的伙食很差?然后便要在我的假期里给我变着法子做好吃的“补养补养”了。

我对她这种听起来很荒唐的逻辑毫无办法,可又不想她无谓的担忧。只好把自己长瘦的原因统统归结为不习惯北方的饮食,接下来的日子就任由母亲顿顿为我做些能辣得眼泪直流的饭菜了。

总觉得和母亲是有代沟的,有时甚至无法交流。比如,每次回家,我放下行李后,都希望能和她好好聊聊一年来在外的感受。可母亲帮我放好行李后,径直就到厨房去忙前忙后……不一会就能端出一碗肉羹汤,让我先垫垫肚子。我只有将想说的话化作狼吞虎咽了。

母亲那一代人都是受过苦的,生活的磨砺使得他们不太注重心灵的沟通,这种母爱与其说是粗糙,倒不如说是种韧劲。母亲把爱倾注到箪食壶浆中,而且竭力使这种表现方式在下一代人的身上延续。姐姐们的孩子来了,母亲也要通过孩子的胖瘦来评判子女的育儿之道,然后就要张罗给孩子们弄点吃食。可惜几个外孙女都在为瘦身减肥而斗争,于是,被母亲视为最有营养的肉食在她们看来就有如大敌当前。一外甥女曾不解地问我说:“外婆怎么带孩子跟喂猪一个方法,总觉得胖了就最好?”

我也不知怎么解释经历过“瓜菜代”年代的母亲表达母爱的方式。记得在那个得以红薯等物来补充粮食的岁月,母亲几乎调动了所有的民间智慧,水煮、火烤、晒干……母亲使红薯变换花样的手法都快赶上魔术师了。望着那些没多少人愿动的大鱼大肉,也如母亲一般有些困惑了。母爱该怎样从营养学的角度来分析呢?这恐怕不是营养学所能解释的了的。母亲呆在厨房里,母爱就是顿可口的饭菜,如此地简单世俗却又离不得。不管如何简陋的一粥一饭,我们都能从中吃出一种幸福的滋味。

厨房里的母亲离艺术形象太远了。吃惯了母亲做的饭菜,不知不觉地长大了,就觉得一切都很平常,记忆也如那烟熏火燎的厨房,难以觅得可圈可点的光亮。母亲有次不知怎么唠叼起家里厨房的变迁,我们才知道,能拥有一间好的厨房一直是母亲最大的渴望,只是这种渴望一直被忽略……

四十年前的厨房根本不能算是厨房,不过是平时用作吃饭的饭厅的平房围出一角砌上个土灶,周围堆着一捆捆的劈柴和引火的茅草。母亲一边做饭一边还要照看火势,不时要停下锅铲拿起吹火筒吹上一气,弄得灰头灰脑是常有的事。那时,母亲还想不出有什么别的办法,只得在这尘满面鬓如霜地做了二十年的饭。接下来的.几年,总算是改用蜂窝煤炉,省却了餐餐生火的麻烦,可蜂窝煤火不旺且上火慢,想爆炒的菜往往变了炖,这使得母亲的厨艺大打折扣,碰上逢年过节或是请客,她便还要用那土灶。等到大姐出嫁了,家中用上了液化气罐,虽说扛液化罐是件体力活,母亲依然很欢欣,不用生火,每天人都干净了许多。火的问题解决了,就觉得没有个专门的厨房,那些锅碗瓢盆处处掣肘,做起饭来跟螺蛳壳里做道场般艰难。

母亲说那时也曾梦想过,这辈子能有间专门的厨房就知足了。不过,这在那时听起来有点奢侈,所以母亲没敢向人透露这个念头。可社会的发展进步总是出人意料的,还没过十年,我们家也搬进了楼房,有餐厅、客厅和厨房的那种。搬入新居,母亲首先去看的就是厨房。看到那个煤气灶,她反复地开始打火关火,像一个玩火的孩子。有了新厨房,母亲却累多了,她不能容纳油污什么的弄脏厨房。厨房用了好几年,始终是很光洁的。

前几年,城里流行起装修。家中的经济条件也好了些,便也开始考虑装修了。装修的计划很快确定了,客厅、卧室自然是要装修的,唯独厨房成了个遗忘的角落,大概是因为经济并不宽裕,而厨房平时不住人,又没客人去,自然是先缓一缓了。母亲对这个方案没有提出不同意见。所以,装修后,厨房俨然就成了家中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去年,家中又打算重新装修一下。这次,母亲提出一定要把厨房也顺带给弄一下。

母亲的话使我们感到羞愧,忽略厨房其实就是忽略了母亲。写给母亲,赞美母爱的文字很多,可能送给母亲一间好的厨房的,看来在这个世上并不多。

厨房很快按母亲的意愿装饰一新,不但有了不沾油的新厨柜和不锈钢的洗碗池,还把空间拓展到阳台上,抬头就能远眺附近那青翠的公园。在新装修的厨房里做好头顿饭,母亲对我们说:“在这做饭跟享受差不多了。我七十多岁,就不知还能用几年?”

我仿佛这才意识到,母亲七十岁了!鬓已星星的母亲在厨房里已度过了半个世纪……不久前,在一部电视连续剧中听到有歌唱道:“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不知怎地,我突然想到,母亲肯定也还想再活五百年,只是她不是为了握住“日月旋转”,而只是为了一间好的厨房,好更久地为儿女们默默点燃人间烟火。

篇12:关于母亲作文1000字

关于母亲作文1000字篇3

母亲,她是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给了我生命,他让我接受教育,自从我出生以后对我点点滴滴的悉心照顾,使我不由得为此而感激她。

不可能每一个人所得到的母爱都是那样地轰轰烈烈,都是那样地刻骨铭心,但是,从母亲对我生活中的细微关心却可以照见出母亲对我是如此地好。

我的母亲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也爱唠叨,我可能会感到厌烦,但她却永远不会——天气凉了,但我每天晚自习上完后回到家,她总是叮嘱我明天多加点衣服,与此同时,也就从我的衣柜里把该加的衣服叠好放在我的床头。我当然也有不听她的话的时候,自然过几天也就感冒了;天气热了,她又会叫我少穿点,为了防止我又不听她的话,她便每天早上都不厌其烦地像是安检似的仔细查看我穿了多少。十几个春秋,一直都是这样!

我的母亲一向是爱睡懒觉的,只是自从我上了初中之后,几乎每天早晨她都比我起得早,在叫醒我的同时,然后便急急忙忙地在厨房里为我准备早餐。只有在周末的早晨,她见我睡得正香还没起床时,便悄悄地为我关上门——只是想让我多休息一会儿。

我的母亲是喜欢“骂”我的,我知道:那其实是在关心我。她每当发现我做错事以后,就会冲过来给我两巴掌,再使劲地骂我。我的母亲最不喜欢看到我呆板的样子,她希望我和其他孩子一样活泼,甚至调皮和捣蛋。说以,特别是过年的时候,他看到我像个朽木一样地站在那里,就会忍不住踢我几脚,打我几下,再骂骂我。由此可见,我的母亲是多么地爱我啊!

我的母亲有时还爱用刻薄的话来反问我,虽然我无法回答,但是我知道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锻炼我的口才,是想让我更坚强一些,所以才不惜已让我讨厌她作为巨大的代价。

我的母亲虽然不是完美的人,但是她对我的关心和爱是无可否认的。正如《宝莲灯》片尾曲《我的全部》中唱到的那样:她已经把我当成了她生命的全部,我永远都无法向她还清这笔感情的巨债,我不由得写下此篇文章来赞美她!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

上课不说话检讨书1字

读后感母亲

怀念母亲读后感

《感恩母亲》读后感

母亲的读后感

怀念母亲读后感

母亲读后感250字

母亲心读后感

怀念母亲读后感200字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

母亲读后感1000字(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母亲读后感1000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