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读书心得500字(共含6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你的婚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880年6月27日,她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塔斯甘比亚镇出生。可在她一岁零七个月的时候,病魔将她美好的光明夺走了,还将她带到了一个无声的世界。但是她同时也很幸运,遇到了沙莉文老师,她经过沙莉文老师耐心地教导,逐渐变得开朗、乐观起来,有了考哈佛大学的梦想。经过一次次的努力,她终于如愿以偿,令人羡慕地考上了哈佛。她就是海伦·凯勒!她把自己多彩的生活、悲惨的命运,还有她的愿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结合起来,写成一篇伟大的杰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分为两篇。上篇是“我的生活故事”,下篇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没有光明、声音的痛苦,还看到了几个人生须有的品质。
乐观。当海伦·凯勒失明、失聪的时候,有了老师的帮助,她变得乐观起来,所以才能专心致志地读书,完成了她的梦想,考上了哈佛大学。从这看来,乐观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品质。回想起四川的那场大地震和最近发生的海地地震,乐观救了多少条生命。也就是这种品质,从可怕的病魔手里拯救了多少人,不论是甲型流感还是非典,都夺不走乐观人的健康。
坚持。虽然知道教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是多么的难,可沙莉文老师一直坚持不懈,耐心地把海伦·凯勒培养成了人人羡慕的大学生。我们遇到困难时总是不能坚持,过几分钟就泄下气来。如果坚持下来,也许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当然,书里还有很多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超越自我!
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6
在这一年中,我读了很多的书,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外国女孩叫做海伦·凯勒。这个女孩在19个月的时候因病失去了听觉、视觉,从小就生活在幽暗的环境中,她非常的绝望,但却从来没有放弃渴望得到知识的心。因此,家里人给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沙莉文小姐。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海伦·凯勒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痛苦,学会了说话。
海伦·凯勒也许很可怜,因为上天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她一辈子都生活在黑暗里,但她非常的可敬,在自己的努力下,不仅学会了英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五种语言,而且还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就算身体方面不健全,就算命运之神针对着我们,我们也不能向命运屈服,而要像海伦·凯勒一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我的生活里,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上学期的一个周末,老师布置了许多数学作业,当我写到关于面积的应用题时,有几题不会,而且用了很多种方法都算不出来,心里觉得好烦躁,于是我放弃了。躺到床上,突然想起海伦·凯勒的故事,心想:那么大的困难她都能挺过去,对比之下,我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呢?于是浑身充满了力量,一骨碌爬起来,把数学书本面积部分由浅而深的重新温习,掌握了面积的单位互换,轻松的把问题解决了。
是海伦·凯勒鼓舞了我,她面对困难时乐观、坚强、积极进取,她热爱生命,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勇往直前,让我学习到了用微笑面对生活,珍惜每一天的光明!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信心、勇气,就可以排除一切困难,奇迹就会出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海伦•凯勒,她被称为实施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海伦•凯勒她虽然失去光明和声音但她却给了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无穷的希望,因为她的那份坚持和勇气最终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一生中一共写了十四部著作,她以真实而又自然的笔调为人们留下了一首那一忘怀的生命之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面描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失去了光明和声音陪伴的生活。在小女孩生命中的八十八个春秋里,只有十九个月是拥有光明和声音的存在。但是她并没有退缩,而是以不屈不饶的意志和精神去克服平常人都难以想象的一切困难。
海伦•凯勒用行动去证明了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试事实:人类能有战胜命运的勇气,而这勇气能将自己所经历过的痛苦和幸福都一清二楚地记录下来,给下一代作出勉励。海伦•凯勒接受命运的挑战,以惊人的毅力去面对逆境中的困难,她用爱心去拥抱世界,最终在黑暗的生活里找到了人生的光明。
书中的小女孩就是作者海伦•凯勒,这书中记载的是她是一生中的痛苦与幸福。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人类的美一但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当所有的假设变成现实时,一切已为时太晚。因此,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
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
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
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像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
我的心充满了人和物的形象。我的眼睛绝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但有些则是及其凄惨,令人伤感。对于后者,我绝不闭上我的双眼,因为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们面前闭上眼睛,就等于关闭了心房,关闭了思想。
在我假象的有视觉的有限时间里,我应当挑选一把要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开启藏有最大宝藏的地方。
我们不能停住脚步;我们要时时刻刻充实自己,好为尽善尽美的明日奉献出我们努力的成果。
听到州长说“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如同点击,该轮到她了。她站了起来,向前迈了一步,可是好像被钉在椅子上,抖得站不起来。
州长走过来微笑着鼓励,似乎向她说:“不要怕,我们都一样。”听到他再度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从座位挣扎站起,脑中一片空白,机械地走向讲台中央。
州长开始鼓掌,台上台下来宾也热烈地回应起来。如雷的掌声震得安妮如梦初醒,短短的几秒钟,她恢复了镇静,重拾了自信。
掌声稍歇,安妮吞了口水,迸出“各位贵宾”几个词。一开口,她便如释重负,记起了她的演讲辞,她昂头挺胸面对着听众。
“我们就要踏进忙碌的社会,参与创造更美好的、更快乐的世界…”她满怀信心,演讲如流水般潺潺而下,娓娓动听。
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我们是否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明白生命对于我们的重要价值?我们是否会对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的每一刻都释然?我们是否会不再去计较物质上的需求,不再显的那么庸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超能力去预知未来、回到过去,我们也不可能避免灾难的发生。很多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才体悟生命是多么的美好,才开始责备自己之前不好好珍惜生命。但又有多少人在他们还好好活着的时候想着要好好享受生活,感谢生命,而不只是无穷无尽的抱怨?
在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了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望,或许我的体会还不是那么的深刻确切,毕竟我的双眼是明亮的,是能够看到世界的。
在这篇文章里,处处洋溢着海伦对生命的热爱。她的三天,过的那么充实,她对书籍的热爱,对艺术的向往,对自然的追求都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三天,不足以让她看完一切她想看的东西,但是,她已经满足了。在假想可以拥有三天光明的基础上,她把这宝贵而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爱,知识,文化和艺术。在这有限的三天里,海伦是这样的充实而幸福的感受着,生活着。而事实上,她是不可以拥有这样的三天的。这是多么的残酷!
反过来再看看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却不好好把握生命的时光,总是感叹和抱怨。生活中没有悠闲,生活太过无聊,学习总是紧张乏味。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每天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不就是一支欢乐和谐错落有致的协奏曲吗?紧凑的晨练和早读,风格不同但乐趣不断的课堂,悠闲热闹的课间,充满动感和欢乐的课外活动,可以坦然酣眠的夜晚。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好吗?
海伦在文中最后写道: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是啊,我应该善用我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把今天的光明当作是我的最后一天光明。也不只是我,我想世界上所有的身体健全的人都应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我的手在罗马以及晚期那些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塑上停留过,在米开朗基罗那激动人心的英雄摩西石膏像上抚摸过,我了解罗丹的才能,对哥特人木刻的虔诚精神感到敬畏。我能理解这些用手触摸过的艺术品的意义,然而那些只能看不能摸的东西,我只能猜测那一直躲避着我的美。我能欣赏希腊花瓶简朴的线条,然而对它那带有图案的装饰我却毫无所识。
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清,勉强离开大都会博物馆,离开那藏着发掘美的钥匙的所在——那是一种被忽略了的美啊。然而有视力的人并不需要从大都会博物馆里去找到发掘美的钥匙。它在较小的博物馆里,甚至在那些小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本里也能找到。而我,在想象中能看见东西的有限时间里,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大的宝库。
他的声音和瘦小的身材活像一只蟋蟀,一只不折不扣快活的英格兰蟋蟀。
安妮坐在马车前座,环顾四周。空寂的碧绿原野,芳草如茵,乳白的农庄与红色的谷仓相映成趣,烘烟叶的气息随风缕缕飘散。
最后,我要说,虽然我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因为老师带给我的爱心与希望,使我踏入了思想的光明世界。我的四周也许是一堵堵厚厚的墙,隔绝了我与外界沟通的道路,但在围墙内的世界却种满了美丽的花草树木,我仍然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庙。我的住屋虽小,也没有窗户,但同样可以在夜晚欣赏满天闪烁的繁星。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且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美好的人生吧!
神使我能不能见,耳不能听,因而也无法说话,是想通过这种残缺而给世上的残弱者一些启示。
我时常自勉的一个目标是:我在有生之日,要极力学会自立,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不去增添别人的麻烦。以宗教上的说法来表示就是:带笑背负起自己的十字架。这并不是对命运头像,而是面对命运,进而设法克服它。
我盼望世界能早一天实现和平,让人类过得更幸福,到那时,人们就不必再期待身后的天堂了。
我常常想:“为什么人不像树木一样,固定站在某一个低点上呢?树木虽然不会移动,不是照样生长得很好吗?甚至比人类活的更快乐更长久呢!”
燃起希望之光
如果你的信心之烛火强而明亮,别人会来借火,点燃他们内心的烛火.——题记
光明也许随处可见,光明也许能消除你心里的黑暗,光明也许带给你无限的感动和快乐...你早已依赖于它。可,若是光明只剩下三天,你又该如何?
三天的光明你该做些什么呢?是忙忙碌碌的安顿好身边的一切;是开开心心的四处奔波;是不屈不挠的寻找解药;还是选择自暴自弃?
她,一个普通的女孩——海伦.凯勒。年仅19个月大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这个不幸的女孩又丧失了语音表达能力。可她没有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而是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并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取得成功。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
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也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介绍。
人生的路不会风调雨顺,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懦弱的人往往会选择退出,而强者却是勇往直前。希望之光总会燃起。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体会。每当拿起海伦.凯勒的自传,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当年年少无知的我们。叮铃铃,上课铃‘如期而至’。这次老师没有向以往只拿课本,手里多出了一条红领巾。为了节约时间老师迅速介绍了一下,因为本次我们所学的课文名为《海伦.凯勒》,老师为了让我们有深刻的意义便让我们切身体会。随机抽取摇号,由一名同学做代表,完成他的指令。绑好红领巾体验开始!不就是蒙眼走路吗?可简单了跟玩似的,我们信心满满。但,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不敢轻易迈出步伐,生怕下一秒会摔伤。没体验过你不知道,仿佛迷失了自我,毫无方向感,而且四周全是桌椅,只要稍微出差错就会受伤,还很有肯能误伤。我摇摇晃晃的行走,其实很想弃权,可脑海中浮现出海伦凯勒的身影,她都能坚持,为什么我不可以!虽然不少磕磕碰碰,但终于,在老师以及同学的指导和带领下,“艰难”的完成了任务。解开红领巾,光明又重新回到我的眼前,我眨了眨眼向四周环顾。有光明是多么的美好,“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似乎得到了最好证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我们不少的知识,以及精神支,成为了不朽的传奇佳话。愚蠢的人永远在等待机会,却从未感觉机会已经与他擦肩而过。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光明只在那一瞬间,错过了就不可能再见。海伦.凯勒的精神和毅力使我们难以忘怀!
不经历风雨,怎么会遇见彩虹;不经历挫折的洗礼,又怎么会取得成功...只要有战胜他的理念,就一定能成为强者。我坚信,只要有意志力,希望之光总会燃起!
只有失去了才会珍惜,机会不会轻易放弃你,只有你放弃机会。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希望之光永远在胜利的彼岸!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