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怪诞行为学读书心得(共含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憨批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怪诞行为学》读书心得
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没道理可言?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怪诞行为学》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
这是一本能让你恍然大悟的书,用行为经济学家的另类视角看世界,从此你看待生活的眼光会全然不同。
读书笔记作者简介:
韩志英 新东方国内外考试部管理培训生
前几天看了一本《怪诞行为学》,书本中的很多理论和道理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比方说书中讲到的为啥我们有时候下决心去减肥,但是一看到有好吃的甜点送过来就忍不住了呢?为什么有时候去购物,计划的只买一件衣服,但是去了之后发现买回来很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花50美元的.阿司匹林比5美分买的阿司匹林见效更快?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之前我们没有思考过原因,不过这本书告诉了我们why.
书中提到了黑珍珠的例子,先开始不为人知,后来和那些珍贵的红宝石,绿宝石相衬下显得熠熠生辉,一下提升了黑珍珠的价值。还有让当红的明星佩戴黑珍珠,就会提升出黑珍珠的价值,这也是一种明星效应,这也就是很多营销广告,先期打入市场时要和当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挂高,从而制造噱头,吸引消费者。这个时代每天都会有很多新产品产生,不怕人们去评论,只怕人们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的存在。所以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消费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就是要让客户渴望做一件事,只需要让做这件事的机会变得难以获得即可。当我们想进入学校办一场讲座的时候,如果不需要花费成本就可以直接听课,那么去的人会很少。而如果采取微信抢票的方式,或者是花费一定的成本去才能获得票,就会有很多人宁愿花费1个多小时排队得到这张票。这就是运用了这个理论,让得到票的机会变得难以获得,就会让你渴望做这件事。对于我们而言,办讲座就是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去看,只有让学生觉得这个票是不容易获得的,他们才会珍惜这个机会。
另外一个理论讲的是价格魔力, 为什么同样的阿司匹林我们会认为50美分的比5美分的效果更好?说明了我们心里的预期结果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信念和预期不但会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识,还会让人们发现预期能够改变他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从而对他们有所影响,有时这种影响非常巨大。在医药方面,我们发现一分钱,一分货,你付多少钱,就有多大疗效,价格能够改变体验。如果我们看到半价商品,本能地会断定它的质量比全价的差,事实上是我们把它看得差了,它也真的就差了。
关于拖沓的恶习以及自我控制。看了这一部分,我明白了原来拖沓的习惯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很多人也一直受着这个因素的影响,所以当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有时候年初的计划到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还没有实施,写论文的时候人们总是在最后的期限才交,总是习惯于拖延时间,到底是什么原因?书中提到是因为受到短暂冲动的影响而偏离长远目标,可能当时我们不会失去什么,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发现离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一次的不参加体检、不去锻炼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有多大呢?忘记了自己“要减肥”的誓言又会使我们暂时增加几斤肉吗?不会,因为想到暂时的一次冲动不会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伤害,所以一次次的打破原有计划,导致了后期根本没有办法实施。
从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当然面对大部分人之前的非理性行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我们做决策时,一定不要盲目的自信,要善于分析各种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以及自己最想要的答案,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没道理可言?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怪诞行为学》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
这是一本能让你恍然大悟的书,用行为经济学家的另类视角看世界,从此你看待生活的眼光会全然不同。
读书笔记作者简介:
韩志英 新东方国内外考试部管理培训生
前几天看了一本《怪诞行为学》,书本中的很多理论和道理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比方说书中讲到的为啥我们有时候下决心去减肥,但是一看到有好吃的甜点送过来就忍不住了呢?为什么有时候去购物,计划的只买一件衣服,但是去了之后发现买回来很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花50美元的阿司匹林比5美分买的阿司匹林见效更快?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之前我们没有思考过原因,不过这本书告诉了我们why.
书中提到了黑珍珠的例子,先开始不为人知,后来和那些珍贵的红宝石,绿宝石相衬下显得熠熠生辉,一下提升了黑珍珠的价值。还有让当红的明星佩戴黑珍珠,就会提升出黑珍珠的价值,这也是一种明星效应,这也就是很多营销广告,先期打入市场时要和当时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挂高,从而制造噱头,吸引消费者。这个时代每天都会有很多新产品产生,不怕人们去评论,只怕人们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的存在。所以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要吸引消费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就是要让客户渴望做一件事,只需要让做这件事的机会变得难以获得即可。当我们想进入学校办一场讲座的时候,如果不需要花费成本就可以直接听课,那么去的人会很少。而如果采取微信抢票的方式,或者是花费一定的成本去才能获得票,就会有很多人宁愿花费 个多小时排队得到这张票。这就是运用了这个理论,让得到票的机会变得难以获得,就会让你渴望做这件事。对于我们而言,办讲座就是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去看,只有让学生觉得这个票是不容易获得的,他们才会珍惜这个机会。
另外一个理论讲的是价格魔力, 为什么同样的阿司匹林我们会认为50美分的比5美分的效果更好?说明了我们心里的预期结果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信念和预期不但会影响人们对于视觉、味觉和其他感官现象的认识,还会让人们发现预期能够改变他们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从而对他们有所影响,有时这种影响非常巨大。在医药方面,我们发现一分钱,一分货,你付多少钱,就有多大疗效,价格能够改变体验。如果我们看到半价商品,本能地会断定它的质量比全价的差,事实上是我们把它看得差了,它也真的就差了。
关于拖沓的恶习以及自我控制。看了这一部分,我明白了原来拖沓的习惯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很多人也一直受着这个因素的影响,所以当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有时候年初的计划到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还没有实施,写论文的时候人们总是在最后的期限才交,总是习惯于拖延时间,到底是什么原因?书中提到是因为受到短暂冲动的影响而偏离长远目标,可能当时我们不会失去什么,但是日积月累就会发现离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一次的不参加体检、不去锻炼对我们的健康影响有多大呢?忘记了自己“要减肥”的誓言又会使我们暂时增加几斤肉吗?不会,因为想到暂时的一次冲动不会给我们带来多么大的伤害,所以一次次的打破原有计划,导致了后期根本没有办法实施。
从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当然面对大部分人之前的非理性行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我们做决策时,一定不要盲目的自信,要善于分析各种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以及自己最想要的答案,从而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心得
今天是“英国脱欧”投票的一天,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投票的民主最后产生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每个人做出的决定都与自己的经验有关,但是好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经验是与实际的理论模型矛盾的,并不能带来我们自以为的好处。就比如我们认为某人技能一直增强工资就能增高,但是实际上决定工资在一定层级后就主要是供需关系决定,这用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解决,我们自己思考明白就需要很长时间。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经济学读物,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出发,分析了生活中种种和传统经济学中完全理性或者线性效用假设相悖的行为。非理性行为也有一套可以用理性来分析的逻辑,可以用人性解释:如趋利避害,攀比心理等等。
重点根据谈话涉及到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述与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1、免费、降价,各种明显的购物占便宜宣传总是容易吸引我们眼球,但是当我们遇到此类活动需要购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先不要被便宜所蒙蔽,我们在购买之前要先思考下,这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吗?购买后使用频率多少?我们购买的理由只是因为它们免费或者有其他便宜?当博物馆或者什么景点或者什么餐厅进行免费开放或者免费试吃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下要不要因为贪免费而去那边排队等候?等候免费过程当中浪费的时间价值是否和免费带来的价值能抵扣,是否有其他的机会成本?人头攒动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你能看到的估计只是很多很多的人,而无法静下心来细细欣赏,贪便宜有时候还真是得不偿失,所以还真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2、锚定效应。当我们对一个物体有预期后就形成了一个锚,第一个锚不仅影响到我们当时的购买决定,而且影响后来的许多决定。我们经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或者是不自觉的购买价格很高昂的东西,或者是有些不经意的习惯。当我们意识到有这些行为的时候,不妨首先从质疑这种行为开始,它是怎么开始的?同时问下自己从中能获取多大的快感,这一快感真的就如同你预期的那么大?你能不能把预算压低一点,更好的把省下的钱用在别处?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我们所做的首次决定,它的长期效应会渗透到未来我们所做的很多决定里。即使它们在某个时间合理,现在仍然合理吗?
3、评价富人。富人钱难赚,因为他们吝啬;富人钱好赚,因为他们花钱金额很大。评价富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富人跟穷人在比,而没有放到他们自己的圈子里面。我们分析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分析,需要加上不同的环境。吴伯凡老师说:“富人吝啬是在他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他对于金钱,对于财富的一个逻辑,不管金钱、财富的大小,他都是喜欢玩那个游戏,一旦是进入到这个游戏里头,他就按照他的规则去玩儿,而且得到一种快乐。”要想分析富人,成为富人就先从思想上变成富人,建立一套匹配的自我财富逻辑,完善改进。
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很喜欢这句话,审慎的态度观看生活,自由的思辨活出自我。书读一次只是皮毛,读两次是懂道理,读多次才能产生生产力。生命不止,当学习不止。
《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
好久没有更新了。每次都想周末更新,可一到了周末,懒癌就发作,懒得打开电脑动手誊抄。既然周末懒得动手,那就周中来更新吧。
今天要誊抄的读书笔记,是我目前记录在印象笔记中的最早的笔记,时间是8月。时间太久远,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看的以及书中的具体内容了。下面就凭着这记着的笔记一起来回顾下吧。
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换言之,社会规范很难重建。一旦这朵盛开的玫瑰从枝头落下,一旦社会规范被市场规范打败,它就很难发挥任何效力。
OS:市场对于社会的巨大冲击。「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应该就是这么个意思。市场冲击过后应该会形成新的社会规范,然后等待着下一波市场的冲击。就这样反反复复,滚滚长江东逝水。
选择余地的问题
在吸引力大致相同的两种选择中作取舍是最难的,这种情形下,问题不仅在于保留选择时间的长短,还在于到头来我们要为自己的犹豫不决付出的代价。
OS:当收到一份和目前工作差不多的offer时,想选择离开真的是很难。在新offer没有大的物质刺激的情况下,对于风险保守性的人来说,选择挑战不如继续目前的工作。尽管不知道这个选择到底对不对。
你直截了当告诉人们某种东西不好,结果十有八九他们会跟着你走,他们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体验,而是预期。预期可以形成成见,成见是人们希望用来预测体验,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分类的'方式。
OS:想到了最近很热的「海底捞事件」。新闻出来说海底捞卫生不合格,有问题。这种情况一旦让人们形成预期,人们一想到海底捞就在脑海中浮现出它脏乱差的情景。很有可能让人们形成以后不吃海底捞的预期。还好海底捞的服务够好,对于这一次的问题,人们可能会选择原谅海底捞。但一定不要消耗大家的期望。
人们在非现金直接报酬的情况下更容易作弊,更不诚实。
一旦交换介质是非货币的,我们为自己行为做出合理化解释的能力就会突飞猛进。不诚实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OS:一千万现金和一千万的银行账户数字,对于人们的视觉冲击力不是同一量级的。这就好似,买一个大件物品,人们花现金和刷卡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哗哗哗的现金出去,常常会让人更心疼。我觉得人们对于货币的这种直观感受,是会促使人们恪守准则,不轻易破坏的。
人们,特别是那些独特需求特别旺盛的人们,可能牺牲个人需求去换取名声需求。
OS:面子是很大的一个事,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个「活受罪」就是牺牲的个人需求吧。
损失厌恶:人们失去自认为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会产生痛苦,这一痛苦要大于得到同样数量的钱所产生的愉悦感。
OS:在博弈论和经济学相关的书籍中,经常看到这个词。这个理论能解释很多的现象。就像股票账户中的数字,在它一路上涨时的愉悦心情,真抵不过它一路下跌时的那种后悔感,越想越心痛。这个理论用到营销运营上,对于新用户的获取应该很有帮助。把一些优惠券或红包实实在在的给到用户,让用户感觉到这就是属于他的。等到红包或优惠券要过期时提醒用户,用户当时的「损失厌恶」心理应该会促使用户赶紧交易一笔。
今天是“英国脱欧”投票的一天,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投票的民主最后产生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每个人做出的决定都与自己的经验有关,但是好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经验是与实际的理论模型矛盾的,并不能带来我们自以为的好处。就比如我们认为某人技能一直增强工资就能增高,但是实际上决定工资在一定层级后就主要是供需关系决定,这用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就能解决,我们自己思考明白就需要很长时间。
《怪诞行为学》是一本行为经济学读物,从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出发,分析了生活中种种和传统经济学中完全理性或者线性效用假设相悖的行为。非理性行为也有一套可以用理性来分析的逻辑,可以用人性解释:如趋利避害,攀比心理等等。
重点根据谈话涉及到书中阐述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述与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1、免费、降价,各种明显的购物占便宜宣传总是容易吸引我们眼球,但是当我们遇到此类活动需要购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先不要被便宜所蒙蔽,我们在购买之前要先思考下,这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吗?购买后使用频率多少?我们购买的理由只是因为它们免费或者有其他便宜?当博物馆或者什么景点或者什么餐厅进行免费开放或者免费试吃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下要不要因为贪免费而去那边排队等候?等候免费过程当中浪费的时间价值是否和免费带来的价值能抵扣,是否有其他的机会成本?人头攒动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你能看到的估计只是很多很多的人,而无法静下心来细细欣赏,贪便宜有时候还真是得不偿失,所以还真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2、锚定效应。当我们对一个物体有预期后就形成了一个锚,第一个锚不仅影响到我们当时的购买决定,而且影响后来的许多决定。我们经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或者是不自觉的购买价格很高昂的东西,或者是有些不经意的习惯。当我们意识到有这些行为的时候,不妨首先从质疑这种行为开始,它是怎么开始的?同时问下自己从中能获取多大的快感,这一快感真的就如同你预期的那么大?你能不能把预算压低一点,更好的把省下的钱用在别处?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我们所做的首次决定,它的长期效应会渗透到未来我们所做的很多决定里。即使它们在某个时间合理,现在仍然合理吗?
3、评价富人。富人钱难赚,因为他们吝啬;富人钱好赚,因为他们花钱金额很大。评价富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富人跟穷人在比,而没有放到他们自己的圈子里面。我们分析事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分析,需要加上不同的环境。吴伯凡老师说:“富人吝啬是在他背后实际上是一个他对于金钱,对于财富的一个逻辑,不管金钱、财富的大小,他都是喜欢玩那个游戏,一旦是进入到这个游戏里头,他就按照他的规则去玩儿,而且得到一种快乐。”要想分析富人,成为富人就先从思想上变成富人,建立一套匹配的自我财富逻辑,完善改进。
苏格拉底说:“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很喜欢这句话,审慎的态度观看生活,自由的思辨活出自我。书读一次只是皮毛,读两次是懂道理,读多次才能产生生产力。生命不止,当学习不止。
离开小县城,来到大都市读书,在一次逛超市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榴莲。看着旁边苹果3块一斤,香蕉两块一斤,而榴莲19元一斤的标价,当时心想,难到种榴莲要比其他水果多付出五六倍代价?要么就是这家超市标价太高了。于是欣然买走了香蕉和苹果。
又一次逛超市,看到了榴莲标价还是19,依然没买。再逛超市,当看到榴莲标价19的时候,买了一个,自此爱上榴莲,也就在心底接受了榴莲19一斤的价格。
在后来的生活中,每次看到低于19的榴莲,品相不错的一般我都要买,而高于20块的,也就从未买过了。从未深究榴莲到底值不值19一斤,但这个价格却在我心中留下深深印记。
这就是锚定效应,当我们接触一件新鲜事物时,在无法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所接受的信息往往会容易被接受,此后再次遇到相同事物,总会不自觉的和最初印记做对比,即使第一印象本身定位就存在不合理性。
有一次宿舍准备集资买一个电饭煲,我们4个大老爷们去逛超市,在电器区,看到了苏泊尔的三款电饭煲,标价分别是149元、169元、189元。三款电饭煲容量一致,功率一致,经过简单讨论,我们打算买169元这款,这时候销售走来,也给我们推荐169元这款,于是欣然买走。
回到宿舍,我在想为什么当时我们没买更便宜的149元那款呢?是它质量不好吗?其实并不见得,同样是检验合格的产品,使用是不会有问题的。我再次跑到超市,向销售询问了三款电饭煲的销售情况,不出所料,169元这款销量最高,然而销售也解释不出来149元那款差在哪儿或者189元那款好在哪儿。这让我联想起了一件事,在我们去餐馆吃饭时,菜单上总会有一道菜价格很高,我们也不会点,却很情愿点价格稍微低一点的推荐菜。
在公司上班的小伙伴们许多人都收到过节日礼品,或者是购物券,为什么公司不直接把礼品折算成现金直接发给员工?因为礼品可能并不是大家需要的,但是员工收到礼品时普遍更开心。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就是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的运行问题。
人的行为并不总是合理的,丹-艾瑞里在长期的封闭治疗中,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深入观察并思考了人类的种种行为,《怪诞行为学》正是一本探究人类诸多不合理行为的学术著作。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三万块给自己的新车安装真皮座椅却不愿换掉家里的老沙发?显然坐在家里沙发上的时间远超过坐在车里。
为什么有人可以跑两条街去买便宜三毛钱的土豆却不愿意走到隔壁商场去买便宜3块钱的卫衣?
为什么有人愿意免费帮人捎带东西,对于花钱请他捎带却一脸不乐意?
想起了一道数学题,说男孩和女孩一起去吃披萨,女孩吃了三块,男孩吃了五块。结算时男孩付了15块钱,问披萨总价多少钱?
如果让我从本书中叙述的研究结论里浓缩出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我们都是棋盘上的小卒子,对棋局里的多种力量认识不多。我们通常认为自己稳坐在驾驶座上,对自己的决策,对自己生活的方向具有至高无上的操控能力;但是,可惜啊,这只是我们一相情愿的认识,它反映的是我们的欲望——我们对自身想当然的认识——而不是现实。
第二个重要教训是,尽管非理性司空见惯,但并不是说我们都不可救药了。一旦我们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决定会发生在什么时间,起源自什么地方,就可以提高警惕,强制自己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重新考虑这些决定,或者用科技手段来克服与生俱来的缺点。企业决策者们也可以在这些方面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考虑怎样制定政策,设计产品和创造免费午餐。
以下为笔记:
人类很喜欢比较,如果你想突出A,那你只需要在提供A时顺便提供-A,即使还有B这个选项,那么大部分人也会选A
锚定的作用很强大并且初次锚定作用的延续时间很长(我们在过去的某一时间做出了任意决定可能会导致我们以后的生活建立在这一基础上)————但从个人生活来说,我们有能力积极改进自己的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从认识自己的脆弱开始。例如:可以首先从质疑这种习惯开始。它是怎么开始的?同时,问一下自己,你能从中获取多大的快感。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不要被免费诱惑而做不理性的决策
不要把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混为一谈(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换言之,社会规范很难重建。)社会规范能发挥的作用比我们想象中大,金钱有自己的生命,但它会消除人类相互关系中最好的东西。
在一种情绪状态中观察另一种状态是困难的。为了做出明智的决定,我们需要对可能的经历亲身体验一下,对可能的某种情绪状态有所了解。学会如何弥合这一差距,对生活中的重要决策非常重要。
拖沓问题人皆有之,那些认识到并承认自己弱点的人能够更好地利用设计好的工具(预先干预机制)帮助自己战胜它。
买房和卖房定价上的差距——损失厌恶
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我们竭力为自己保留各种选择余地。可能往往认识不到,无论哪种情况,保留余地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别的东西。(果断关上该关的门)
人们的预期会影响他们对后来事物的观点(成见、安慰剂等)(冲突的解决一般需要中立的第三方来制定法则)
我们的确看重诚实,想做诚实的人。但问题在于,我们内心的诚实尺度只有在考虑重大越轨行为时才被激活。没有超我对诚实进行帮助,监督与管理,我们抵御这种越轨行为的防线,就只剩下成本—收益的理性分析了。(但他起的作用也并不大)
离现金一步之遥的作弊最容易发生:因为我们擅长把自己细微的不诚实想法和做法合理化,所以我们通常很难清楚地确定非现金事物对作弊的影响。——我们必须唤醒人们认清非货币财物与自己作弊倾向的关系。
人们有时甘愿牺牲消费快感来突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但在标新立异不被视为正面人格特质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表现出对群体的归属感,着意刻画与别人一致的印象。
为了克服人类易于犯错误的各种倾向,我认为寻求一些诀窍,用即时、有力、正面的强化因素与那些我们为了长远目标采取的、并非如此愉悦的步骤相匹配,这样做非常有用。
★ 怪诞行为学读后感
★ 读书心得
★ (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