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生论语读书心得(共含7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走直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个作风严谨的人,有着习惯成自然的作派,人前不做作,人后不狰狞,即使在家里,衣着也不散乱,神情也不放纵,这不就是仁者所追求的“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么?孔子主张张弛有度,既不能张而不弛,也不能弛而不张。做事时精神张满,唯恐出现差池;闲暇时精神松弛,唯恐休息不好。只有充分地休息,才能保证充足的精力工作,这就是以弛保张, 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有铁打的意志,但没有铁打的身体,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性能再好,也要定期检修维护。人也是一样,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就像机器在高速运转。闲暇时精神为之放松,就像机器在检修维护。人的每次检修维护,都是为下次能量积聚作准备。如果本次休息不足,下次的能量积聚也就不完美。
老子说:“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是说为了治理天下而爱惜自己的身体,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为了把某项工作做好,把空闲时间用来充分地休息,而不愿用来拚酒或者狂欢,上位的人就可以放心地把这项工作交给他去做了。因为注意休息的人是在全力工作,而不注意休息的人是在凭兴趣工作,一旦兴趣索然,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说,君子之修养,闲暇时精神放松,但不怠惰放肆,工作时专心致志,但不忙乱严厉,这就是君子所追求的中和之气。中和就是人身内在活动表现出来而又不伤人之本性,为外物所喜悦.
星期六,我到新华书店购买了论语这本书,我在踏青的路上看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论语这本书,我觉得不比其它的书难看,这里面记载着孔子说的每一句有道理的话,其中,我最难忘的就是这两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者,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的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对狗对马,也能做到伺养。如果对父母只能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那和伺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还有一句与这差不多,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对父母要有真诚的孝心,这句话让我感到很震撼,我对我的父母是真诚的,但是我有时对他们的态度不怎么好,我很惭愧,这次读了论语,我一定会改变我自己,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应该感谢杨老师给了我这次看论语的机会。
论语》读书心得提要:现在的社会常常有人抱怨没时间学习,但是孔子告诉我们,学习不一定非得到学校才能实现,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记录,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在以前《论语》是修身养性的非常重要的书,几乎人人都会说几句,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但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有鉴于此,我阅读了《论语》里面的部分内容,对其中5条印象较为深刻,并结合宿舍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点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管理方法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姓名,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句话启示我们了解别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顺利开展工作而言。作为8幢第一负责人,我需要对楼栋基础数据、格局、住宿情况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员工也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根据她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日常工作状况来合理安排和分配任务,以此来协调好这个团队,使团队每一个成员发挥应有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就可以保障楼栋一切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作方法
2。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我作为宿舍综合管理员,其实也是一名“工匠”,只不过我的对象不是具体的物品,而是南大的同学们,而我的工作还要进一步管理好楼栋员工团队。我要做的是让同学们住的安全、放心、舒心,让团队和谐稳定,让这就是我的“事”。而这些都离不开好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这就是我的“器”。要开展好工作,必须要学会有效的管理方法。
3。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后勤工作不只是看看门而已,还涉及到安全、卫生、管理方方面面,内容较多,涉及较为广泛而且繁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总结经验,就会疲于应对,不仅使自己疲惫,工作效果还不一定好。只有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一个楼栋很大,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管理好楼栋,还必须和同事们团结互助。人难免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我自己也不能例外。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别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将会实现同事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工作更好开展。
三、学习方法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现在的社会常常有人抱怨没时间学习,但是孔子告诉我们,学习不一定非得到学校才能实现,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看到这点,并主动学习,具体到宿舍管理工作,那就是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也可以向楼栋里的同学们学习,这样我们在日积月累中就会实现进步,不仅对工作有好处,对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阅读《论语》,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争取将宿舍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从进校,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古诗文的诵读,我们就在经典古诗文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我们读的经典古诗文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还有我最喜欢的《论语》。
《论语》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谈记录。其中教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告诉我复习的重要性,以前我没有复习的习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了以后,回家就不再看书了,总以为自己学会了,到了要用的时候却发现很多的知识都记不住了。现在我终于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了,而且在复习中还会有新的收获呢!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更是一条不变的真理。以前的我遇到不懂的是不会向别人寻问的,一方面是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是觉得我不懂的别人也许也不懂,问了也是白问。现在我明白了“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就向别人寻问,解决自己的疑问,这样我发现自己又进步了不少!
《论语》这本书太深奥了,现在我能读懂的实在是太少了,但是这些知识已经让我受益无穷,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对《论语》的诵读,从中汲取更多宝贵的知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最近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于丹的讲评着实让我佩服,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大家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它让我想了很多。
孔子很看重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他主张我们交正直、诚实、知识面广的朋友,而不赞同我们跟那些性情暴躁、优柔寡断、心怀鬼胎的人做朋友。那些好的朋友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果决,在自己疑惑时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朋友就好比一面明镜,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也可以反映出自己的道德品行。当自己因为方向而迷茫时,又可以及时为你指明方向。
在书中看到这样一个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苏轼是一个大才子,而佛印是一高僧,俩人经常在一起参襌,打坐。有一天俩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答: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说:“我看你像摊牛粪。”表面上,似乎佛印又吃了亏。回到家,苏小妹对苏轼说:“参襌的人最讲究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尊佛,而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中有什么吧!”
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想:遇上开心的事,就尽情享受,与人分享,因为你的快乐也会让别人快乐;遇上难过的事,一时的悲伤难过人之常情,但长时间沉迷于此,你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大下降。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快乐地生活!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记录,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在以前《论语》是修身养性的非常重要的书,几乎人人都会说几句,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但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有鉴于此,我阅读了《论语》里面的部分内容,对其中5条印象较为深刻,并结合宿舍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点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管理方法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姓名,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句话启示我们了解别人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顺利开展工作而言。作为8幢第一负责人,我需要对楼栋基础数据、格局、住宿情况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员工也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根据她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日常工作状况来合理安排和分配任务,以此来协调好这个团队,使团队每一个成员发挥应有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就可以保障楼栋一切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作方法
2。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我作为宿舍综合管理员,其实也是一名“工匠”,只不过我的对象不是具体的物品,而是南大的同学们,而我的工作还要进一步管理好楼栋员工团队。我要做的是让同学们住的安全、放心、舒心,让团队和谐稳定,让这就是我的“事”。而这些都离不开好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这就是我的“器”。要开展好工作,必须要学会有效的管理方法。
3。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后勤工作不只是看看门而已,还涉及到安全、卫生、管理方方面面,内容较多,涉及较为广泛而且繁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总结经验,就会疲于应对,不仅使自己疲惫,工作效果还不一定好。只有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一个楼栋很大,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要管理好楼栋,还必须和同事们团结互助。人难免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我自己也不能例外。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别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这样将会实现同事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工作更好开展。
三、学习方法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现在的社会常常有人抱怨没时间学习,但是孔子告诉我们,学习不一定非得到学校才能实现,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看到这点,并主动学习,具体到宿舍管理工作,那就是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也可以向楼栋里的同学们学习,这样我们在日积月累中就会实现进步,不仅对工作有好处,对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阅读《论语》,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争取将宿舍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前几天,我们学校发了一本书,名叫做——《论语》。
第一篇叫做“学而”,学了“学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说的那句话:“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了以后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和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开心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个君子吗?这句话给我记忆深刻,是啊,学习过了的知识再复习非常愉快,和你有一样志向从远方来的朋友是很令人开心的。从中我学到了学习过的知识再复习,是非常愉快的,要多温习学习过的知识,不憎恨,不怨恨别人,也算是一个君子。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篇,是有子说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一个为人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没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了。我的感受是要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论语》
★ 读书心得《论语
★ 论语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