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责任决定一切读书体会(共含6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jx200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责任决定一切》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我带着深厚的兴趣将这本书从头至尾详细读完,掩卷深思,这本书给自己的启迪很多很深:我们对制度与纪律要有正确认识,对个人所担负的责任要有明确意识,对企业对生活要有感恩的心态。
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却不受欢迎。问题处在哪里?难道是“负责任”惹的祸吗?“负责任”有错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对“责任”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很多人把责任等同于责任心、责任感、责任意识了。实际上,责任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责任能力、责任行为、责任行为、责任制度、责任成成果。
责任意识,是“想干事”;
责任能力,是“能干事”;
责任行为,是“真干事”;
责任制度,是“可干事”;
责任成成果,是“干成事”;
责任的五项基本内涵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责任意识是职业人精神的体现,它要求我们对事业负责,对组织的发展负责。当工作出现纰漏时,要敢于担责,而不是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免责寻找借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一个人的工作岗位越重要,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重。梁启超《志未酬》中有诗句:“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应该想着干点事,能干点事,要干成点事,否则实在愧走人生这一遭。那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者,确实应该好好琢磨和寻味这句话。
承担责任是需要能力来支撑的。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更多的是对职业人的道德要求。要“干成事”,就必须有谋事的本领。要想有干成事的本领,就要适应竞争和变革的形势,迅速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执行落实能力,做到推进工作有实招,加快发展有本事,攻坚克难有办法。用心用功用脑子去干,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多总结,舍得付出代价,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干一件事像一件事,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要积极主动,凡事雷厉风行,“不等、不靠、不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其次要科学求实,不急功近利,不弄虚作假,不为长远发展留隐患;再次,要精心细致,把责任落实到平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到底的信念、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自动自发地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责任制度保证“可干事”。必须做的,要有制度保证;不该做的,也要有制度约束。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最苦恼的就是看不到限速标志。看到了限速标志,我们就知道必须保证车速在下限和上限之间;同时也知道超出限度是不允许的。
讲责任就要以结果为导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凭功绩论英雄,把“干成事”作为我们一切责任的落脚点,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真干事的人有条件,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长此以往就干成了不少的事,就会不断创造出组织发展新业绩。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同样,如果你放弃了自己对工作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展机会,这样永远都不会获得成功。有两个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应聘,公司同意两个人同时试用。试用期间,两个人都非常努力,但在试用期最后的中午,他们被告知明天不用来了,剩余的半天是他们工作最后的半天。其中一个得知消息后,对着办公室墙上“认真负责”的标语轻蔑地哼了一声,马上把手头上的工作放下来,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去财务部结算工资去了。另一个人则想:明天就走?可我手头上的事情还没有做完呢!做了一半的工作停下来太可惜,我要在离开之前办好工作移交。他同样中午没饭没来得及吃,总算在下午下班之前完成了一份工作总结,交给老板。老板凝视地看着他说:“这项工作以后就由你负责”。年轻人说:“可我没通过试用啊?”老板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我只是想知道,相比之下谁真正有责任心,你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可见责任和机会就是紧密相联的。责任与机会合二为一、责任背后隐藏着机会、机会背后隐藏着责任。“责任就是机会,或者说责任就等于机会。事情越多,表明你越重要;困难越多,越能证明你的能力。守住责任,就守住了人生的精彩”。
我们应该重视责任的获得,我们不仅要有好的态度,不仅要有劳苦,我们更要讲究工作方法,更要有成果;在工作中要用心,自动自发地工作。关于责任的重新认识,书中作者唐源列举了逃避责任的八种情景:“这不是我的事”、“这不是我的错”“、这不能怪我”、“又不是我的错”、“你要负责任”、“我没有能力负责任”、“我负责任没用”、“我已经负了责任”。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反思自己,也时常有这其中的不足。
这本书的作者唐渊关于负责任的误区的分析,让我有了关于“不能还是不为”的思考。我想起了孟子•梁惠王上》的一段话,孟子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孟子说:“用手臂挟着泰山跳过北海,对别人说:我办不到。这是真的不能做到。给年长的人弯腰行礼,对别人说::我办不到。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
不能还是不为?我们在现实中常常混淆它们的界线。或者说,我们总是打着“不能”的旗号来为我们的“不为”找借口。孔子教导我们说,要“神于天、圣于地”。既要有理想主义的豪迈,也要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品质。我们不能只做言语上的巨人,更要做行动上的巨人。我们往往只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却忽视了他人背后付出的汗水。我们往往有改变现状的理想与追求,却在现实中迟迟迈不出第一步。我们总以为自己“不能”,我们在这借口中任由美好年华一天天溜走。
面对工作的心态,我正在读《责任决定一切》,想起了朋友告诉我的一段话:“人应对挑战时有三种心理状态,试试看、尽力而为、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了,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接近成功,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尽人事,听天命。”这让我的心中为之一动。我们面对工作时不也是有这三种状态吗?反思一下自己,做工作都全力以赴的翻去做了吗?
找到了心理动力问题,那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一切困难都能解决。全力以赴吧,这是自己能做的。我们要重视责任行为的实践,知行合一、落实责任,多做一点,用心一点,勤奋一点,高效一点,合作一点,理性一点,在负责中成长,在成长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责任》是本好书,看了自序对我的启发很大,使我对教师这份平凡而普通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责任感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明白了责任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序中责任的五个方面内容,它教会了我如何修炼自己的责任心。序中主要讲了五个方面,我罪看中的是经典语句;
一、责任意识; 每个组织成员无论职位高低,只要树立起“责任在我”的强烈意识,组织内形成“人人都是责任者”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组织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应该想着干点事,能干点事,要干成点事,否则实在愧走人生这一遭。
面对方方面面的阻力和矛盾,面对一道又一道的困难和险滩,就需要干事者有足够的责任意识,有毅力、有追求,有胆识,有气魄,看准了的事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只有不懈努力干成事,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二、责任能力
要“干成事”,就必须有谋事的本领。要想有干成事的本领,就要适应竞争和变革的形势,迅速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执行落实能力,做到推进工作有实招,加快发展有本事,攻坚克难有办法。用心用功用脑子去干,多学习,多调研,多思考,多总结,舍得付出代价,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干一件事像一件事,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三、责任行为
一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离开责任行为都是无法体现的。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要积极主动,凡事雷厉风行,“不等、不靠、不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其次要科学求实,不急功近利,不弄虚作假,不为长远发展留隐患;再次,要精心细致,把责任落实到平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到底的信念、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自动自发地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四、责任制度
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规范,前提是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用现在的话说,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老百姓是不是拥护、老百姓是不是赞成、老百姓是不是支持,我再加一句,是不是得民心,是衡量我办事正确与否的标尺; 只有按制度办事,只有科学决策,我们干成事才经得住检验才能取得成功。 五、责任成果
讲责任就要以结果为导向,“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凭功绩论英雄,把“干成事”作为我们一切责任的落脚点,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真干事的人有条件,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长此以往就干成了不少的事,就会不断创造出组织发展新业绩。
序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我受益匪浅 是的,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遇到任何问题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对待工作要积极主动,在辛苦中找快乐。
我利用工作之余看了《责任决定一切》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从书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种信仰,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能有激情、有忠诚、有奉献,才有成就一切的可能。
在任何工作中都需要有责任,而我从事的押运工作也即便如此,押运不仅需要忠诚,更需要的是责任,同时押运工作也是向社会展现的服务窗口,押运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押运的社会形象,也直接影响到押运事业的对外声誉,所以我们要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能把押运工作做得更好更细。
每当有新队员的加入都会给我们大队增添新的活力,而我就是一个刚从事押运工作还未到两年的新队员,在这未满两年的押运工作中,我在押运员岗位上工作学到了很多,更离不开老队员的帮带,同时也逐渐的学习体会到了押运员的重要性,押运员每次外出工作都要全身武装,头顶钢盔,身穿防弹背心,手握钢枪;这既是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也是一种震慑,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每天早上当你可能还在睡梦中,我们已经从家里出发,准备开始一天的押运工作,无论狂风暴雨酷暑隆冬也都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我们押运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保护标的安全,同时也要保护人、车、枪的安全,除此之外还要配合好驾驶员注意路面情况,也许有人会说:这是驾驶员的工作,押运员坐在车上就好了!其实不然,押运车是属于特殊车辆,在车子转弯时会产生一定的盲区,在座全体车组人员要不断帮助驾驶员观察周围的道路安全情况,就小小的一个举动能有效提高行车安全,通过此类举动增强了我们每位队员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完成押运工作的基础,应当怀着对押运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去做好工作,押运工作就是不断的保持高度警惕做到万无一失,我们押运的`不仅是金钱、贵重物品更是一份责任与忠诚。
《责任决定一切》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我带着深厚的兴趣将这本书从头至尾详细读完,掩卷深思,这本书给自己的启迪很多很深:比如,我们对制度与纪律要有正确认识,对个人所担负的责任要有明确意识,对企业对生活要有感恩的心态;我们应该重视责任的获得,我们不仅要有好的态度,不仅要有劳苦,我们更要讲究工作方法,更要有成果;在工作中要用心,自动自发地工作等等。
收获很多,无法一一尽述。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下面重点讲一下,通过阅读本书,我对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一、关于责任的重新认识
书中唐源列举了逃避责任的八种情景:“这不是我的事”、“这不是我的错”“、这不能怪我”、“又不是我的错”、“你要负责任”、“我没有能力负责任”、“我负责任没用”、“我已经负了责任”。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反思自己,也时常有这其中的不足。
唐渊关于负责任的误区的分析,让我有了关于“不能还是不为”的思考。我想起了孟子·梁惠王上》的一段话,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通假字,通肢),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孟子说:“用手臂挟着泰山跳过北海,对别人说:‘我办不到。’这是真的不能做到。给年长的人弯腰行礼,对别人说::‘我办不到。’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
不能还是不为?我们在现实中常常混淆它们的界线。或者说,我们总是打着“不能”的旗号来为我们的“不为”找借口。孔子教导我们说,要“神于天、圣于地”。既要有理想主义的豪迈,也要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品质。我们不能只做言语上的巨人,更要做行动上的巨人。我们往往只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却忽视了他人背后付出的汗水。我们往往有改变现状的理想与追求,却在现实中迟迟迈不出第一步。我们总以为自己“不能”,我们在这借口中任由美好年华一天天溜走。
在工作中,我们本可以让自己更优秀;我们本可以让自己更负责任;我们本可以让做的更好……但是我们,在因循守旧中,在碌碌无为中继续着我们的平庸。
二、面对工作的心态
我正在读《责任决定一切》,想起了朋友告诉我的一段话:“人应对挑战时有三种心理状态,试试看;尽力而为;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了,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接近成功,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尽人事,听天命。”这让我的心中为之一动。我们面对工作时不也是有这三种状态吗?反思一下自己,做工作都全力以赴的翻去做了吗?
找到了心理动力问题,那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一切困难都能解决。全力以赴吧,这是自己能做的。我们要重视责任行为的实践,知行合一、落实责任,多做一点,用心一点,勤奋一点,高效一点,合作一点,理性一点,在负责中成长,在成长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厘清了自己所负责任和所应持有的心态,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责任能力、遵守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责任制度,重视责任成果的获得,我们的工作一定可以做的更好,我们的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壮大!
利用业余时间,我在单位二楼图书室阅读了一本《责任决定一切》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有很大的感触。这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笔,讲述了“在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们不能脱离责任而存在,只有员工个个尽心尽力,企业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其中书中唐源列举了逃避责任的八种情景:“这不是我的事”、“这不是我的错”、“这不怪我”、“又不是我的错”、“你要负责任”、“我已经负了责任”令我非常触动,我不禁在阅读中,也多多少少看到了自己日常工作上的行为缩影。
《责任决定一切》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段话:“人应对挑战时有三种心理状态,试试看;尽力而为;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了,才可能最大限度的接近成功,即使失败了也不后悔。尽人事,听天命。”是啊,我们面对工作时不也是有这三种状态吗?反思一下自己,做工作都全力以赴的去做了吗?
找到了动力问题,那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一切困难都能解决。全力以赴吧,这是自己能做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重视责任行为的实践,知行合一、落实责任,多做一点,用心一点,勤奋一点,高效一点,合作一点,理性一点,在负责中成长,在成长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毕竟人生的拼搏在就在于明自身职责、不断积极进取。勤奋和汗水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守住自己的本心与职责,才能够不断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责任决定一切》这本书,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责任文化,立意独特,内容精彩,我认认真真读了一遍,配套光盘学了两遍,责任文化主题歌听了两遍,特别是唐渊老师讲到的“责任、主动、合作、纪律”几项重点内容,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要干好工作的前提是“责任心”。
我认为:干好工作的前提是“责任心”。一个人来到世上,总应该想干点事,干成点事,特别是对于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具备了干点事的基本条件,有了自己的岗位,应该提高责任意识,对岗位负责,敢于担责,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上,都要展示职业人的精神风貌。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树立起“责任在我”的强烈意识。积极主动、认真对待,不等、不靠,干一件事像一件事,把工作做到位,把干成事作为最终落脚点。书中唐源列举了逃避责任的八种情景:“这不是我的事”、“这不是我的错”“、这不能怪我”、“又不是我的错”、“你要负责任”、“我没有能力负责任”、“我负责任没用”、“我已经负了责任”。这八种都是不具备强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干不好工作,干不出出色的工作的,都要丢弃这种思想。
例如:过去我局新成立一个科股级单位,准备选派一名干部负责,向我们调查了解。当领导问我某某同志能行吗时,我果断地回答:他能做好,能胜任这项工作。领导又问:他不懂专业,怎么就能做好呢?我立即回答:他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只要学起来、干起来,要比懂专业而不认真干的强的多。那位同志顺利担任了该部门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也得到各级认可。
二、为责任而工作。
我从参加工作第一天起,就坚定了信念:不让单位受损,不让工作耽误我手。正是在这样指导思想之下,近30年如一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虽然有诸多的不如意,我决不会给领导惹麻烦,不会给单位抹黑。正向责任文化主题歌中唱到:恪尽职守无怨无悔,肩负使命奉献所有。原因是责任在心头。
我所学专业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当时全校第一的我挑单位来到新泰,从此走上了建设事业,当时专业对口,分配到建管科工作,我满腔热情,干事积极主动,凡事雷厉风行,管安全、查质量,穿梭在全市的工地现场,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一干就是17年,直到2004年,因工作需要,领导把我调整到村镇科,负责全市的村镇建设。工作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差别,我为了尽快适应,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村镇规划基本知识,两年工作中学,学习中进步,到2006年实施社会主页新农村建设时,我已经成了全泰安市学习的模范,全省的榜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住房与危房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村庄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镇建设等等,忙的可谓不亦乐乎,女儿说:“你到哪里哪里忙”。不错,我实在是很充实。是什么力量让我那么卖命?是责任,我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要做好,为责任而工作。
三、给负责任的人以机会。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无私奉献的人毕竟太少了,如果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人不能得到认可,那么他的示范带动作用会打折扣,有人会认为干和不干一样,干好干坏一样,谁还会兢兢业业去干呢?一个人负责人的人被遗忘事小,但影响甚大。希望各级领导: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真干事的人有条件,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如果这样,就会带出很多模范,呈现出不少先进,大家都能快乐尽责,精彩前行,那样,单位的良好形象就会呈现在世人面前,团队的精神风貌将蒸蒸日上。
★ 态度决定一切
★ 工作态度决定一切
★ 态度决定一切
★ 心态决定一切
★ 需求决定一切
★ 随笔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