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形容双十一购物节的句子(共含3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糊图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是11月9日,即“119”;11月10日,简称“110”;11月11日,简称“双11”,连起来是:防火、防盗、防败家女!!~
2、别嘲笑购物车被清空的人了,你身边连个帮你干这事的人都没有。@柳三便
3、前天丈母娘把我老婆叫回娘家了,说想她了,让回家住些日子。我就问丈母娘为啥不把我也叫上,丈母娘说:你媳妇啥德行你还不知道吗?快到双十一了,妈也是为你好啊!
4、“双11”广告铺天盖地,作为一个穷鬼决定改名东方不buy表明心志。
关于双十一的段子大全
5、别人都叫清空购物车,我老婆叫清空集装箱。@噗尺
6、总感觉这几天老说自己老婆是败家娘们什么的,都是故意炫富的。第一是炫你有老婆,第二是炫你有钱,第三是炫你既有老婆,又有钱!
7、双十一过后,每一个来送快递的小哥,都像是一个皇帝。办公室的每个人都渴望着被临幸,当他叫到谁的名字时,那人有如即将光宗耀祖般,雄赳赳气昂昂的拿走了快递;其他人唉声叹气,继续等待着期盼着……@胡唠
8、打电话跟朋友借钱:“我出车祸了,急需一笔钱周转。”朋友忙问:“踏马的肇事司机是谁?什么车?”“我老婆,购物车。”@噗尺
9、在淘宝上买衣服千万别在犹豫的时候想着买了吧万一穿着好看呢,没有万一!@你这是在装逼你知道吗
10、两人相亲,此为背景!女:有房吗?男:有!女:有车吗?男:有!女:有存款吗?男:有,不多!女:哦,那没关系,请问你每个月几号发工资。男:15号,怎么了?女:哦,那我俩不合适,你这工资来不及!(11月11号,双十一。)
关于双十一的笑话大全集
11、只要找对了老公,双十一每天都过!@勺布斯
12、下班回家,我忐忑的问老婆:今天双十一,你买了多少?老婆说:五六百吧。我说:还行有进步!她说:五六百个订单吧!@大头和他的朋友们
13、我老婆是一个刁蛮任性的人,今天她又哭着吵着要买名牌包包,我抬手就是一耳光对她喝道:“还要不要?”她看了我一眼继续大哭,我心一狠,连续扇了十个耳光喝道:“还要不要?”终于迫于我的威严之下她不再哭闹了。看着这头母老虎被我制服,我摸了摸早已红肿的脸笑了。
14、双十一这天不买东西,可能就是最炫富的行为了,嗯,一定是这样。
15、今天在打游戏,老婆又开始唠叨唠叨个没完,我火了有本事把电脑砸了我就不玩了,老婆二话不说就把电脑砸了!我心里笑了,双十一了,一个电脑值了!
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更是信心满满地表示:“电子商务将干掉传统零售实体业。到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将占50%”。
但在电商欢呼雀跃的同时,实体店却一片惨淡,还沦为网购一族的试衣间。这再次验证了“丝经济”在中国的强大力量。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中低端收入人群不仅占我国人群的大多数,也是我国的主流消费人群。
今年的双十一如此火爆,不仅因为淘宝天猫的促销,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中低端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电商对消费者过去的主要购物方式——传统市场的取代作用也越发明显。许多人因此断言:电商的发展,意味着传统市场的末路。
线上线下对比
比增长:双十一当天,天猫交易额同比增长了近一倍达350亿元,其他电商也有2~3倍增长。整体来看,在线零售额每年均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和电商庞大的成交额和高增长率相比,线下则没有什么变化,与平日持平。
比占比:双十一爆炸性增长,使得今年在线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接近10%。而电子商务专家李成东分析认为,至在线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
4.2%、6.2%、9.1%、11.7%、14.1%、16.8%。业界预测,如果继续保持此增长态势,20在线零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0%完全有可能。
比商家:淘宝天猫有众多网络品牌,且大量传统品牌上线销售。天猫时的双十一共有27个品牌参加。到了今年,已经有国华人寿、海尔、优衣库、生命人寿官方旗舰店、jackjones、罗莱等17家店铺销量过亿,参加的商家数更是接近两万。上线的这些传统品牌在整个零售业地位仍处于二三流,相比传统零售商场,很多一线品牌或中高端品牌仍对在线零售市场持小心谨慎态度。
双十一网购中的问题
双十一过后,网购问题频出。
物流迟缓:订单太多,买的东西要么卡在路上,要么卖家、物流还没发货。且平日物流态度就不是很好,双十一数量众多的快递使得物流态度更差。
货不对板:有的买家好不容易精心挑选了一家衣服图片精美又众多好评的店,等货到手却发现图片上精致的粉色拉链变成了劣质的银色塑料拉链,兔毛领变成了劣质的人
造毛,羽绒也非常“稀薄”,花费290元购买的衣服看起来却像是80元的“地摊货”。
价格不实:比实体店便宜得多的价格,是网购最吸引人的地方,特别是“双十一”期间低至50%的折扣,让很多喜欢网购的人热血沸腾,冲动之下疯狂网购。但实际上,卖家所作的5折都是经过提价而再折的虚假手段,到头也只便宜到几十。有的卖家把新品都下架,把箱底货拿出来打折售卖,把双十一购物节当清仓节。还有的更是把火爆商品提价,通过购物节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由于种种问题,天天都有退货的人,总退货率高达25%。
未来趋势
我认为,电商不可能取代店商。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其实各有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不能由一方完全取代另一方,而应该是针对各自适宜的消费群体来分割市场。 首先,实体店购物的.良好真实体验,在相当长时期无法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替代。还有很多非标准化的商品需要到实体店去购买。其次,截至目前,电商中能够赢利的平台型企业寥寥,大多尚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再次,电商产品展示的无限化,导致营销没有精准“靶点”,海量信息中难寻中意商品。而网购市场的无序、缺乏诚信等。第四,电商的发展也不是毫无限制的,随着物流成本的上涨,电商的优势会逐渐被削弱。此外,国内税收政策不可能永远向电商倾斜。
双方错位经营且互相融合是趋势是必由之路。电商优势的销售领域在于低值、相对标准化的商品,实体零售商应该将重点放在高值、个性化的产品上面。针对电子商务的与传统零售的各自特点,开发不一样的产品分别供给两种渠道,产品实施差异化,精确定位每个渠道。
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发布《2016双十一营销热点调研报告》。大数据报告详细展示了中国城镇网民对待双11的态度及购物计划。
报告称,中国消费者今年有九成计划参与双十一购物,其中六成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预算;今年双十一消费更具有计划性,平均预算1719元,较去年小幅上涨。
《报告》显示,近年来各大电商节促销的火热造势,参与者越来越多,网民对各电商购物节有着较高的认知,其中双11、双12以83%的认知度排在第一位。淘宝、天猫和京东三大电商持续领跑,美团和百度糯米等生活服务类电商优势显现。
《报告》表明,折扣和促销仍是双11活动的原动力,6成以上的消费者参与双11是为了需求打折和促销,近5成是用来囤货,3成是为了尝试新鲜。
90%以上的消费者会把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提前放入电商的购物车中,并且主要计划购买的是服装鞋帽/生活用品/护肤洗护品/包装食品和数码产品,与去年购买品类情况基本一致。
其中,热点类购买主要在手机端完成,手机成为不可或缺的网购渠道。
双十一消费更有计划,平均预算1719元,近6成消费者增加了预算。本次双十一超过八成消费者打算给自己买,给父母和伴侣买的居次位。
60%以上的消费者表示肯定或者可能在双11跨境网购,其中26-35岁的年轻群体意愿更强。
在调研中,有超过7成的人最近半年内都有过海外购买经历,有83%的人存在海外购物需求,虽然电商网站的海淘频道在所有渠道中占比最高,但依然被代购、亲友代买、旅游购买等分流了近一半的业务机会。
健康、智能类商品在双11期间的销售额大幅增长,2016年双11期间的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500%,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双11期间完成此类商品的购买,其中华北、华东以及西南区域的用户更爱购买健康生活产品。净化器、净水器等健康需求在购物节中得到释放。70后、80后作为崛起的中产阶级主要构成,更追求前沿、时尚的科技体验,并能接受新兴产品合理程度的溢价,成为智能家居的主要消费人群。 网络购物节发展至今,用户的消费行为日渐理性,更加重视好物低价和服务质量,品牌品质兼具的商品成为消费主流。同时用户也更加重视购物的必要性,减少冲动消费,实现按需购买。报告最后指出,网络购物节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方面从商品销售到物流、售后的服务链条的愈加完善,用户消费体验将会更为流畅、贴心。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及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的支持将会帮助用户在网络购物节过程中更好地选择和体验商品,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双十一购物节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