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古训格言(共含10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打勾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古训格言
1、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2、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3、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4、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8、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为要妙。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2、诚无垢,思无辱。
13、曙戒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14、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15、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16、强而骄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
17、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18、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19、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过则无惮改。
2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23、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5、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2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8、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善。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莫归问于家矣。故先王畏民。
29、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3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
32、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33、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34、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35、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36、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3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8、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忠信者,交之度。
4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4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4、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4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6、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4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que)诚信而详。
51、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52、迷而知返,得道不远。
53、善必寿老,恶必早亡。
54、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55、见贤思齐,从善如流。
5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5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8、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59、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6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1、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2、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63、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64、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6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6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69、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70、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无愁月影斜。
7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进。
72、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73、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爱子女之心敬父母。
74、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75、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7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7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7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0、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8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8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8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4、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为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85、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o)之邦,行矣。
8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8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8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0、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91、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92、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9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9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9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6、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9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8、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家道的古训格言
一、《家道》
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凶悍、气势压人、顽固偏激、心存报复怨毒,咬牙切齿、怒目瞪眼、结果只会伤人费己, 贱己、福报尽失、容貌枯憔。
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二、《老人道》
1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 “ 德 ” 是担当一家的过,和平一家的过。
2 .老人性如灰,温和无火气,少说话,不唠叨,不说家人长短,带头缘起一定互相看好处,还得要兜满家。
3 .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4 .知足常乐,在家颐养天命。宣扬家风,赞叹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5 .不要管闲事,不要过多牵挂子孙, “ 儿孙自有儿孙福 ” 。
6 .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让位给后辈来当家,不摆老资格。
7 .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
8 .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9 .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10 .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11 .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12 .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13 .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14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5 .老人爱人爱物,家庭子孙就兴旺。如果老人贪了,就将家庭的全部福报吃完了。
16 .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三、《父母道》
1 .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2 .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3 .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4 .不安排老人做事,他们喜欢什么就做点什么,但要多关心老人,常劝他们多休息。
5 .父母是人伦之始,阴阳之道,阴为母,阳为父。阴阳和,才能万物生长,阴阳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质一定不好,或者儿女缺乏。
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7 .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8 .子女不听话,不孝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也不孝顺老人,是否有做不对的地方。对上不认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对下(子女)怎么教育都不到位。
9 .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10 .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骂子女,因为子女的成败也与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关,第二要考虑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11 .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12 .“ 管 ” 是父母任着自己的性子,找儿女的错处,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为用脾气管儿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儿女的脾气激起来,碰起性来,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缘故。
13 .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14 .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为禀性,涵养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
15 .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会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响自己家庭,大的影响社会,也有负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责任重大。
四、《夫妻道》
1 .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2 .整个家庭的建立都是以爱为根,没有爱无法建立的家庭,爱是成家的第一条件。
3 .有缘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本分。成全对方、完善本分。启蒙对方发挥本分。不管束对方的自由权,应给予对方快乐,不应给对方烦恼。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对方的生理和心理。
4 .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架(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给对方添麻烦。
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博爱无条件:不管人,不束缚对方。给对方自由权。
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5 .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6 .夫妻结合有三因缘:第一,是为了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第二,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为世界留下一个好的人根;第三,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双方的父母,让老人放心、欢喜。
7 .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8 .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9 .成家后,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领到道上,不能上孝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儿女,就是自己十分尽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后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
10 .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11 .男女平等是指权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礼节上绝对不能平等。
12 .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 “ 刚 ” 是不动性(不发脾气), “ 正 ” 是合乎正理。 “ 柔 ” 要性如水, “ 和 ” 就要合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13 .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14 .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还能家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乐。
15 .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
16 .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绝不怨人。意界夫妇是快乐的,夫领妻成道,妻助夫成德,绝不生气。心界夫妇是礼仪夫妇,就会相互管辖啦!身界夫妇,是打骂夫妇,搅扰一生。
五、《丈夫道》
1 .男子汉大丈夫要说话算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做到。
2 .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3 .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4 .有私心就会暗中做违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烦恼,这种不是好男人。
5 .男人要 “ 刚 ” 。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6 .“ 刚 ” 是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被骂也不回答、不反驳、不烦恼,如如不动,被骂也不动性(不发脾气)才是刚。顺逆当头,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7 .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
8 .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9 .暴夫则非打即骂,不讲道理。不明白自己责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为。
10 .丈夫则勇于承担一家的'责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过错反过来自己生惭愧心。
11 .为人丈夫,要从 “ 三纲 ” 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 “ 纲 ” 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12 .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
13 .如果男人做到位,则家中少灾难;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则家中多灾多难。
六、《妻子道》
1 .女人是国之母,家之妇,人之妻。
2 .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缘。
3 .如水一般随圆就方,合五色调五味,原质总是不变。随遇而安,随贫随富,可高可低,如水能养育万物,又不与万物相争,处在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认不是,是为女人的本分。
4 .女人多事,男人无声;女人不柔,家财不旺。
5 .不要刚暴,不要急躁,不要罗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应助夫不累夫。
6 .为人妻,自要先从 “ 三从 ” 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 “ 三从 ” 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 “ 身从情理 ” ?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 “ 心从道理 ” :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 性从天理 ” :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7 .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8 .女人刚暴,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来的小孩也不中用。
9 .女人什么事也不做,全部依赖丈夫、依赖父母,叫弱妇。
10 .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11 .媳妇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对人人平等、和气,齐满一家的福气。
12 .媳妇当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乐,意为根,托满家,和颜悦色。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儿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会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业。才能家道长久,福禄长享。
13 .一个家庭是否安乐,是否安静,是否兴旺发达,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个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贵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满。
七、《婆媳道》
1 .家庭内的婆媳,全是自外姓来的,到同一个家里,如同母女。
2 .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
3 .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闹得家务不合分居另过,家庭分崩拆离,家道不兴。
4 .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5 .婆婆是早来的,一切事务全都明白;媳妇是晚来的,一切事务全不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妇领到道上,待媳妇如女儿,不知道的告诉她,指导她,不得作难。
6 .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7 .每个家庭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家婆应疼爱儿媳妇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以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8 .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9 .当媳妇的,爱自己的丈夫必须要爱自己的公婆。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体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劳碌,费尽心力,才把儿子养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对婆母言行产生怨烦。
10 .做媳妇的应该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云:人生都有双重父母。所以对双方父母都要一视同仁。
11 .婆母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所爱之人,我当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欢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顺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
12 .当媳妇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报。不要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对老人尽孝等于自己不要福报,也不会有福报。
13 .不孝公婆,种下如此之因,待儿女长大之后,定也会受儿女不孝自己之果报。
14 .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15 .家和万事兴,要想夫贵子贤,就要教敬公婆,日子准能发达。否则富贵花间露,荣华草头霜,皆不能长久。
1.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3. 友如作画须求淡,邻有淳风不攘鸡。
4. 小窗莫听黄鹂语,踏破荆花满院飞。
5.平生最爱鱼无舌,游遍江湖少是非。
6.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
7. 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才可以消局中之危。
8.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9. 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改之。
10. 养心莫善于寡欲,无恒不可做巫医。
1.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2.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5.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6.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7.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9.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10.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1.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2.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13.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1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5.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6.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7.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8.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9.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20.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1.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爱子女之心敬父母。
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1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 强而骄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5.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16.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8.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
19.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0.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21.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22.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3.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24.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5.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6.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7.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28.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29.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30.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7)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10) 不学礼,无以立。
11)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2)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4) 不迁怒,不二过。
15)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6)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8)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9)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 吾日三省吾身。
7)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9) 小不忍则乱大谋。
10)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2)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6)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7)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8)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9) 巧言令色,鲜矣仁!
20)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十穷】
第一穷,多因放荡不经营——逐渐穷;
第二穷,不惜钱财手头松——容易穷;
第三穷,朝朝睡到日头红——邋遢穷;
第四穷,家有田地不务农——懒惰穷;
第五穷,结识豪翁为亲翁——攀空穷
第六穷,好打官司逞英雄——斗气穷;
第七穷,借债纳利装门风——自寻穷;
第八穷,妻奴馋懒子飘零——命当穷;
第九穷,子孙相与无良朋——浪荡穷;
第十穷,嫖赌吸食恋酒盅——彻底穷。
【十富】
一可富,不辞辛苦走道路——勤俭富;
二可富,买卖公平多主顾——忠厚富;
三可富,听到鸡叫离床铺——当心富;
四可富,手脚不停理家务——终究富;
五可富,常防火盗管门户——谨慎富;
六可富,不作非礼犯法度——守分富;
七可富,妻子贤惠无欺妒——帮家富;
八可富,教训子孙走正路——后代富;
九可富,阖家大小相帮助——同心富;
十可富,存心积德天加护——为善富。
【十多十少】
1、多一点自励,少一点妒嫉;
2、多一点责任,少一点圆滑;
3、多一点自觉,少一点依赖;
4、多一点善良,少一点邪念;
5、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6、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计较;
7、多一点奉献,少一点攀比;
8、多点用心,少一点应付;
9、多一点合作,少一点清高;
10、多一点俭朴,少一点浪费。
【十无益】
1、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2、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3、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4、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5、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6、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7、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8、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9、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10、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2)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3)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4) 没有受过教育的天才就好比埋在矿石中的银子。——富兰克林
5)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6)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7)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8)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9)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2)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3)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4)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1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 古训格言
★ 中国古训励志名言
★ 人生观格言
★ 英语格言
★ 励志格言
★ 庄子格言
★ 曾国藩格言
★ 格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