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传世名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蓝眼紫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传世名言(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蓝眼紫唇”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国演义传世名言

篇1:三国演义传世名言

27、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28、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29、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3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31、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

3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3、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4、马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6、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37、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0、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

41、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吕布

4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水镜曰刘备

4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4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45、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4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7、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所。——关羽

48、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49、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50、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51、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5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2:贝多芬的传世名言

关于贝多芬的传世名言

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2、人拥有的东西没有比光阴更贵重、更有价值了,所以千万不要把你今天所做的事延到明天去做。

3、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

4、卓越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5、人啊,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吧!

6、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方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7、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8、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幸福。

9、就有关我作为艺术家的评论,没有人听到说我对此漠不关心。

10、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11、音乐使人类精神里爆发出火花。

篇3:《大学》传世名言,句句经典

《大学》传世名言,句句经典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

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更新。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

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齐:管理。修:修养。正:端正。致:推极,获取。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赏析】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

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

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

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

由此在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选自《大学》第二章。

【译文】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这段话是对上一段话相对的复述。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

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的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两段话在说理逻辑上只是修辞手法上的先后而已都阐述的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止:达到。敬:恭敬。慈:慈爱。信:信义,诚信。

【译文】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赏析】《大学》在首章就阐述了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知识,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修养品德,建立自己理想的道德人格。

以“止于至善”为方向或目标,使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为仁行善之途上前进。所以至善之地表现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事事物物中,像君主的仁,臣子的恭,儿子的孝、父亲的慈,国民之交的信等都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永远不止息。

要想“止于至善”,就需要发挥知、情、意,全力以赴,不可懈怠,然后会有较好的成效。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毋:不要。恶:前一个厌恶,后一个污浊。好:前一个喜欢,后一个美丽。

【译文】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要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赏析】这段话主要是对诚意的含义论述。《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说:“格物者知之始也;诚意者行之始也。”

即对事物能明白其理,以达到致知的境地,然后对于道理无所不明,可是,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守仁,明白事理并不一定能切实依理而行,唯意念诚实不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善去恶。

这也是修身、正心的前提。所以说,让意念真实而无妄地依理而发,如同厌恶污秽的臭味,如同喜爱美好的色彩,不虚伪,不自欺,每个人应当以此自勉。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润:润泽,润饰。广:宽平。胖:安舒。

【译文】有钱的人能够光彩他的房屋,有仁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所以君子一定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赏析】作为君子,一定要有诚意,在意念将发未发的瞬间要告诫自己,使意念真实无妄。

由于意念是非,必然表现在各种言行上,而意念真诚又是美好道德品质的表现。

所以有仁德的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内心毫无愧疚,自然心胸坦然开朗,身体舒适健壮全归于诚意的结果。

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注释】选自《大学》第三章。

贤:前一个贤是尊敬,后一个,所尊敬的贤人。亲:前一个亲近,后一个所亲近的亲族。乐:前一个以此为乐,享受之义,后一个喜乐,快乐。利:前一个以此为利益,得到之义,后一个利益。

【译文】后代君子尊敬所应尊敬的贤人,亲近所应亲近的亲族,普通一般人享受所得到快乐,利用所得到的利益,所以才终生不忘记前代圣王。

【赏析】这句话是对此之前半部分总结,前部分论述前代圣君止于至善的德行,人民敬仰,不能忘怀。

形容更新民风的效果,以证明明德的作用,所以后世有德之贤士,有感先王德行的宏大,自然敬而仰之。

后代君子继承前王的宏德基业,自然怀念感激,百姓享受安居乐业的快乐,所以才终生不忘前代圣王。

说理充分,证明了“止于至善”的巨大作用。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一章。不恕:不能推己及人。喻:使人明了,使人接受。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要治国,先齐家;不修身,不可以齐家。从修身到齐家,再到治理国家,是最自然的事,所以《大学》里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一国兴”。

一家之长修身与否,是家人的榜样,国君的修身,同样对人民起着表率作用,治国者的举止最能引起人民的注意,容易上行下效。

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务求言行一致,凡是推行的礼乐政令,自己能身体力行,并能慈爱人民,体贴民心,考虑养民教民之道,使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满足。

人民才会心悦诚服接接受其礼义教化、信守政令法制,才能要求别人。所以对君子而言,自己具备道德修养否则会适得其反。

9、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二章。

上:国君。老老:第一个老指敬重,后一个老指老人。长长:第一个长指尊重,第二个长指长辈。弟:悌,孝悌。恤:怜惜,救助。孤:没有父亲。倍:即背,违背,背弃。

【译文】所说的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赏析】言传不如身教。齐家的关键是修身,身修才能教育家人。治国之道除了教化之外,还需政令,但毕竟以教化为本。这段话就是强调国君在治国中的表率作用。

只要在上者有敬老尊长、怜恤孤苦的行为,则人民自会兴起孝、慈、不背之志。这只不过是能推己及人,人心比,都一理而已。

为人君者若能洁身自好,修养仁德,实行仁政,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保有天下。这就是国君有道,不令自行,治国之道便是此理。

10、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注释】选自《大学》第十四章。道:言说之意,指治国的道理。

【译文】就是说得到人民的心,就能得到整个国家;丧失民众的心,就会丧失整个国家。

【赏析】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和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出一辙。

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

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

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4:三国演义名言

三国演义31则名言

1、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

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

3、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

4、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5、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张昭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9、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陈寿

10、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1、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12、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13、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周瑜

14、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16、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陆伯言

17、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18、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

19、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出自——仲达

20、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孔明

21、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隐士

22、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23、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杨顒

24、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仲达

25、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曹操

26、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7、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曹操

2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2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将

30、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达

3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篇5: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大全

1、袁绍虽强,事多怀疑不决,何足忧乎!

2、志当存高远。

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4、勿以恶小且为之,勿以善小且不为。

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6、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

7、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8、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9、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10、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11、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且作威。

13、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14、既生瑜,何生亮。

15、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6、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7、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18、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19、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且求生。

20、生子当如孙仲谋。

21、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22、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

23、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2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5、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26、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

27、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8、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9、干大事且惜身,见小利且忘命,非英雄也。

30、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31、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3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3、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且望活乎。

34、鞠躬尽瘁,死且后已。

3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36、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3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8、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39、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40、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41、良禽择木且栖,贤臣择主且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42、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43、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44、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4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4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47、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且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48、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且不断,祸至无日矣!

49、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50、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51、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

52、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5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54、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55、袁将军外宽且内忌,不念忠诚。若胜且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56、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57、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58、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5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0、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且惜身,见小利且忘命:非英雄也。

61、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62、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63、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64、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65、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66、亮志大且不见机,多谋且少决,好兵且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67、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68、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且不能用,闻善且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69、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70、曹操于黄昏时分,引军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曹操夺了寨。

71、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

72、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73、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74、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75、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76、曹操兵近濮阳,下住寨脚。次日,引众将出,陈兵于野。操立马于门旗下,遥望吕布兵到。

77、云长早出,直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量管亥怎敌得云长,数十合之间,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

78、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79、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80、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且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81、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82、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83、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84、原来孔融田楷两路军马,惧怕曹兵势猛,远远依山下寨,未敢轻进。曹操见两路军到,亦分了军势,不敢向前攻城。

85、张飞见了,更不打话,直取于禁。两马相交,战到数合,玄德掣双股剑麾兵大进,于禁败走。张飞当前追杀,直到徐州城下。

86、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张超自刎,张邈投袁术去了。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话下。

87、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88、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

89、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且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

90、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且别。孔融田楷亦各相别,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军来至小沛,修葺城垣,抚谕居民。

91、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不在话下。

92、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且来。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

93、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94、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

95、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且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

96、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且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97、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且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

98、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且走。背后张合赶来,云加鞭且行,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合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

99、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

100、时约初更,月光未上。只听得西门上吹赢壳声,喊声忽起,门上火把燎乱,城门大开,吊桥放落。曹操争先拍马且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兵!”

篇6:三国演义的名言

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

2、出人头地建奇功——三国演义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

4、提三尺剑以定四海——三国演义

5、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名言警句

三国演义的名言名句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名言名句

三国演义里的名言,三国名言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佳句

三国演义里的名言,三国名言

三国演义观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品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传世名言(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三国演义传世名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