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致年轻的冤魂美文欣赏(共含5篇),欢迎阅读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ancym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致年轻的冤魂美文欣赏
注明:1945年5月,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第10军第59师团第111大队第2 中队在山东省“秀岭作战”中,因没有肉食,中队长伊藤少尉,夏本军曹竟从当地村民中拉出一位十七八岁的中国少女,残忍地将她杀害,并且惨无人道地将她做成“菜”吃掉……我8月在吉林省图书馆看到这篇报道,当时的心情难以言表……
注明:日文中夏本军曹的夏有“木”字编傍,但这个字中文里没有。
五十三年前的昨日
你同我一样年轻
我不知道你叫什么
也不知道你姓什么
只知道
你是一位十七岁的中国少女
一个年轻的中国冤魂
那时,侵略者的铁蹄
正践踏我们的国土
鬼子们的刺刀
正屠杀我们的同胞
夏本军曹的屠刀
正插入你的胸膛
那帮残忍的吃人魔王
竟然把青春的身体肢解
把人肉做成“佳肴”
一帮丧尽人性的野兽
一帮无恶不作的`强盗
而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
我却无法慰藉你的冤魂
因为东瀛那边又是“朝拜”
又是“招魂”
以为洗掉沾在手上的鲜血
就可以掩饰昨日的狰狞
以为藏起了血腥的屠刀
就可以否定历史上的一切
是呵,五十三年过去了
和平善良的人们
在心灵痛苦中反省
可日本军国主义阴魂
至今仍然践踏
我们滴血的心灵
我无法慰藉你不散的冤魂
年轻不怕失败美文欣赏
她是我的一位远房亲戚,典型的“富二代”,父亲有家规模不小的公司,但她毕业后却选择了自主创业。她与三个同学创办了一家微型广告公司。她不知从哪里得来的灵感,要在全城所有的酒店餐馆免费安装自己设计的电子菜单牌——正面是餐馆的菜单,背面投放广告。
创意不错,但真正跑下来,她的`合伙人不到一个月就都败下阵来。只有她坚持着,把全城划成六个区域,每天一早就背上大背包、戴顶太阳帽。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一家一家餐馆跑。就是免费安装,也不是人人都愿意接受的,于是她请求、央求、甚至赖着不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夏天跑下来,她晒成了“黑人”,手臂都晒褪了皮,嘴唇也破了一次又一次,她自嘲说,这就叫磨破嘴皮子。父母心疼她,说人家像你这样家庭条件的,都像公主一样,打扮得花蝴蝶似的出去谈情说爱。真不懂你,干吗这样苦着自己?
她说,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很有成就感,再苦再难也无所畏惧。一个夏天悄悄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城上千家酒店,跟她签合作协议的有八百多家。
我曾经参观过她的文化创意公司,像这样的小公司,这两年如雨后春笋,我只记得她设计的陶瓷工艺品挺别致。学工业设计的她无比迷恋美国职业篮球赛,是科比的铁杆粉丝。科比来杭州时,初出茅庐的她突发奇想,要为科比设计一款陶瓷战靴,并当面送给他。
陶瓷战靴做好了,主色调为黄色,鞋的侧面有一条龙,表面还有五只蝙蝠,完美地表达了科比作为世界篮坛王者的至高地位。但怎么送到科比手上呢?按惯例,科比杭州之行会送一双自己的鞋子ZK4给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于是,她想借马云的手把自己制作的陶瓷ZK4鞋送给科比。她联系了阿里巴巴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没被采纳。看直播的时候,她看到科比送了他的那双ZK4给马云,心里很难受,要是这时候能把她的陶瓷鞋回赠给科比,该多好。她没有气馁,写了一封信给专业鞋类杂志《鞋帮杂志》,以球迷的身份细说了这双陶瓷鞋的故事。杂志的总编看信后,觉得她的设计很有意思,就帮她联系了科比的广告商耐克公司。耐克公司同意跟她接洽,但还要通过层层关卡。她先把产品图片发到耐克全球总部审核,再转给科比。没想到科比看过图片,非常喜欢。今年夏天科比来杭州,欣然接受了她用陶瓷做的篮球鞋。
科比的人气让世界都知道有位20来岁的女孩经营了一家叫古早的创意公司。
都说“80后”是糖水中泡大的,自私冷漠、缺乏责任心,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而他们当中的佼佼者是那样自信、自强,让人心生敬佩。
致母亲-经典美文欣赏
201x年五月十一日,原只是三百六十五天里的某一天而已,一个极为平凡寡淡的日子,只因恰巧撞上本月第二个星期日而节日浓浓。母亲节因女人而缤纷,因母亲这个角色而神圣伟大。送一株康乃馨给您,我亲爱的妈妈,祝您健康,愿您长寿!写一篇粗糙的文字感念您,愿您幸福安康!
您虽出生在农村,却也算得上半个书香家庭。外公是老党员老干部,外婆娘家更是老财主书香世家。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多数人都饿着肚子,忙着应付饥荒,外公外婆却早早将自己的孩子们送进了学堂。年轻的你是那样的青春靓丽,黑白照片里的你,一袭碎花涤纶连衣裙,是那样的文静,那样的温婉秀丽。
与爸爸的结合,从某种意义来说算是下嫁。经常听爸爸戏说,年轻的自己是无产阶级,外无一片瓦,内无一根草。外公看爸爸实在是太过穷困潦倒,怕你吃苦,说啥也不同意婚事。试问,世间又有哪个女子不憧憬爱情?不追逐爱情呢?本着对爱情的执着,对真情的捍卫,你拨开重重阻拦,义无反顾的和爸爸在一起,艰苦奋斗,勤俭持家,虽辛劳却也幸福。今天的家庭虽然算不上富裕,却也是你们缩衣节食一点一滴积攒起来。
日子再清贫,每逢过年过节,您总会想方设法,为我和妹妹每人缝制一套新衣服新鞋子。从未让我们吃过苦,受过冻。记得,每逢大年三十,你早早做好团年饭,吃完饭便为我俩换上您亲手缝制的新衣服新鞋子。我们也总会在院子里挨家挨户得意的显摆一番,引来无数同伴们羡慕的目光。
数日前,应朋友邀请做客。发愁穿哪件衣服才合适,试试这件,穿穿那件,衣服撂了一大堆,却找不到一件感觉好的,您提议让我穿您的新衣服。我说啥也不依,那是买给你的衣服,我怎能穿。您说,那衣服颜色过于鲜丽,样式也年轻,适合你们年轻人穿,我穿不好看,所以一直都没穿。此时才注意,曾青春靓丽的面孔早已被皱纹侵袭,曾挺直的腰板早已被生活的大山压弯,目光停滞与空中,泪水早已噙染瞳孔。妈妈,我亲爱的妈妈,为了这个家,为了您这一双不听话的儿女,您操劳半生,付出了青春,付出了激情,付出了热血,付出了一切,在这向您说声,您辛苦了!
映像当中,母亲是没有脾气的,家庭更是标准的严父慈母组合。爸爸向来对我们姐妹管教严格,因此我和妹妹都很惧怕他。每次家里来客人,只要爸爸在家,我们是从不敢上桌的。母亲便会为我俩盛好饭,夹上我们爱吃的菜送出来,躲在外面吃也可以吃的很开心。 爸爸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年轻的时候靠打散工和做些小生意赚点钱补贴家用,时常不在家,里里外外基本全依靠母亲支撑。爸爸太过严厉,他不在家的日子便是我们调皮鬼的天下。那时候,不懂事的我们倒希望爸爸天天不在家才好,就可以无拘无束的玩。
只知道衣来生手,饭来张口,享受您的爱,却不知何时,无情岁月已爬上你的颊,漂染了你的发,这一切仿佛是一夜间的改变。昨天你还是满头青丝,你那红色箱底还珍藏着一只精致的玻璃瓶。样式像级了今天的xo瓶体,只是体积缩小了很多倍。小瓶子里盛装的也不是红色酒液而是淡绿色的润发油。
贫瘠的日子里,特别是重大的节日或者是走亲访戚时,才见您对镜理红妆,一手握着瓶子,一手沾上头油在额间拨弄。在你的打理下,乌黑的头发显得更加黑亮光泽,做完这一切,您会小心翼翼的收起小瓶,如宝贝疙瘩般再次置回箱底角落。这一切,落在了门后调皮鬼眼里。趁你不留意时翻箱倒柜,找出那只精致的'瓶子,学你的样子,在镜子前抹了又抹,涂了又涂,几根偏黄的黑头发被弄得像刚从水里拎起来似的,油渍渍的一束一束的贴在头顶,你的一瓶宝贝此时已被调皮鬼糟蹋了一大半。看看润发油,再看看眼前的黄毛丫头,手掌却停滞在了半空。
母亲虽然没有脾气,却也不是一任的放任我们。小时候,感觉母亲哪儿都好,就是太啰嗦。特别是学习的事情,从不放松。每次写完作业必须要经过检查,哪个字没写端,那句话没写通,哪道题没做对,总要啰嗦半天,说什么学习必须要有认真的态度,学习的品行……活脱脱一孔老夫子在世。总之,道理一大堆,我一句也未听真切,脑袋里尽想着玩,只想早点跑。
年幼的我们如僵绳上的牛犊,总想逃脱大人的禁锢,四处调皮捣蛋,让母亲劳心伤神;青年的我们,又如一棵蒲公英种子,跟随春风的步伐寻找自己的天地,生根发芽;临近中年的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初尝为人父母的辛酸,想起自己的父母。回头看看,父母早已鬓发斑白,步履蹒跚。
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亲给予的爱,最纯真的爱,仍是母亲给予的爱。母亲的爱,如一条河流,将平日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汇集起来。随着时光的流逝,越走越长,而无私的爱渐渐地积攒在生活中的细节里,如同江河没有尽头。
在这浓浓的节日里,祝福所有母亲,愿你们永远幸福安康!
保持年轻的心态美文欣赏
当真要老吗?当真不要老的好。有时,在岁月面前,总是忌讳说老。确实,在三十几岁时,体形就有些胖了,朋友说,胖是衰老的标志。偶然东西掉到床下,弯腰去捡,感觉呼吸有些滞气,吭吭哧哧,弯不下腰来,觉得自己有些笨拙了。想想小时候,爬高上低,利索得很,而现在要去爬树,连一米也爬不上去,看来是成人了,成熟了,那能还像小孩子爬上爬下呢,也不去想哪天会突然老去,就像老从那次弯腰开始的,更不会去想那些遥远的事。
苍老是从生活里走出的。那几年,我在北京,自是辛苦得很,清晨一大早起床,要骑三个多小时的自行车,从丰台南二环到海淀学院路的公司,穿过整个北京中心城区,中午在公司吃盒饭,晚上再回到家已是夜里十点了,工作压力不太大已经是庆幸了,只是后脑一小片黑发还是悄悄地抽白了,开始还不信,朋友说,你头后乍了,在哪倚了白墙了,怎么有片白?回去照照镜子,后脑勺看不见,觉得也不影响形象,并不在意,朋友再说,笑笑自嘲道,老了,还不该白吗?其实,说这话的时候,自己的心里还有很多自信,并不认为老已经开始悄悄出发了,正在慢慢靠近自己。
没想到,这片白发,跟流逝的时光较上劲了,每移一寸光阴,就要多一丝白发,像是一片夏日的野草,疯长起来了,不几年,已是一大片了,也不觉感慨万千,想起了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跌宕起伏的情感经历,生存路上的披荆斩棘,一翻翻沟坎,一翻翻风雨,已去的哪一点过往,不知能否从半头的霜华里看出读懂。
天若有情天亦老。我和同学们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了,都上大学了,都毕业工作几年了,从吃自己的喜糖到吃孩子们的喜糖,吃宴时,已从下位慢慢转到了上位,辈分不知从那天起,突然提了好几辈,见面打招呼,不是叔叔、大爷(大伯),就是爷爷、老爷,看着小辈一脸的尊敬,叫你,你能不老吗?在单位工作了一辈子,职称也没提,职务也没提,深感愧疚。祈求若上帝有灵,让我职务也提它三级,免得在小辈面前没面子,对自己的老去也有一个小小的理由,也不愧对自己的半头白发。
从小就是看着马克思、列宁等伟人的图像长大的,上学学的也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从小就不相信有鬼神,上中学时,自己在很远的庄稼地里浇地,从无畏惧,后来慢慢长大了,知道祖先留下来的还有道教,此外,还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这些文化像乳汁,给我这个枯槁的身躯注入了一些多元化的滋养,心胸开始放开了,心境也能平静如水了,就想,信佛的有什么不好,佛能让人做坏事吗?信道又有什么错呢,道不是讲究公平公正吗?一个人的内心,有时有佛有道是必要的,这种参悟,我不知是不是一种宽宏,是不是一种老道,只知我懂得了,是用我的年龄换来的,是从几十年的光阴里沉淀出来的。孔子说过:“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还有三年才五十,有这种彻悟,不知离“知天命”的标准还有多远。
自己年轻时,总觉父母的观点跟自己的不同,有很深的代沟,自己喜欢的音乐,父母听不惯,父母爱听的'戏剧,自己也不入耳,就连电视剧,也看不到一块去。现在,注意到自己慢慢地也习惯了京腔,习惯了豫剧,有时还不自觉地哼上几句。坐到电视机前,也开始跟孩子们争电视了,咱不说动画片,孩子们爱看的什么《奔跑吧兄弟》,什么《天天向上》,电视台不知从哪找来几个小明星,天天也不知道玩啥嘞,藏来藏去,嘻嘻哈哈,总觉得没什么看头,这些节目,把年轻人的思想不知道都带到哪去了,只落得一个热闹,而年轻人却乐此不彼。我知道自己爱看一些书法美术频道,还有一些历史、文化、文明类的大型电视节目,我不知道,爱看这些是不是老去的象征,可能自己当真要老了。
昨天,朋友打电话约我,说要办一个微信网络平台,要我帮忙。谈话间,大我几岁的朋友说,这是儿子提议创建的,其先他不同意,是在儿子执意坚持后,才同意的,并说自己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了,对微信网络这些新生事物接受太慢。其实,年龄老了,我们的心还没老去,总觉自己还是夏日里茁壮成长的那株禾苗,是在舞台上劲歌热舞的年轻小伙子,努力去学习一些新知识,适应一些新事物,不要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小到一个小小的手机,除了接打电话,还能被用来挣钱,作为一份事业来干。
我已答应朋友的请求,在自己还未真正老去的时候,去干一点属于年轻人的事,不再闲愁时光,不再忧虑变老,任由岁月无情,但愿事业是常青的,心也是永远年轻的。
我的母校——赵河二中,一个曾历经辉煌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学校;一个令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学校;一个曾经名扬全县的学校。她坐落在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的平高台村,学校的前面是环境优雅的赵河三小,后面则是雄伟壮丽的大运河。据说她的前身曾是一座很大的很古老的寺庙,校园所占大部分土地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是省文物局重点保护单位,所有这一切造就了她的古色古香和神秘莫测。
记忆犹深的是,小时候常和同学去学校大会议室后面玩耍的情景。那有一块吸引我们的大青石板,我们会十分好奇又忐忑不安地去摸那块神秘的大石板。因为常听班级一些同学讲关于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给他们讲的故事:在好多好多年以前,曾经有一只凤凰飞到了这里,人们为了留住它,便用一块大石板将它压在了这里。于是,凤凰就成了我们学校的镇校之宝。故事激起了我和小伙伴们无限的遐想,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凤凰长什么样?真有凤凰在下面吗?它会不会突然飞出来?这个美丽的故事一直在流传,我们又传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初闻不解其中味,解时已是过来人。后来才知道,这个故事是人们从成语“有凤来仪”拓展而来的,它的寓意耐人寻味。现在每每回忆起来,依然喜欢这个故事,它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从记事起,我就耳闻目睹了她的辉煌,昔日的二中真可谓群英荟萃,老师敬业,学生勤奋,整个校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升学率一直位于全县前茅。我的好多亲朋好友都是从这里毕业成材的。那时,二中的生源遍布券桥、清河、博望等乡镇,甚至社旗县的学生都慕名而来。
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就住校了,因为那时小学也要上早自习。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小学和初中分开那年,我才随爸搬到了现在的小学。虽然那间住室早已拆掉了,但梦中,我曾不止一次置身那间温馨的小屋。
读小学四年级那年,和我同住我爸办公室的还有我的一个远房表姐,她当时读初中。直到现在,她勤奋学习的身影我还历历在目:每次晚自习下课,她都要挑灯夜战,我都睡上一觉醒了,她还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早上起床铃还没响,她已经又在那儿喃喃细语地背书了。后来,听爸说,不止她一人这样废寝忘食,她其实是当年很多二中学生的缩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家人的嘱托,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所承载无数人梦想的中学,并通过勤奋好学实现了自己鲤鱼跳龙门的梦想。
后来,由于诸多原因,二中走了下坡路。乃至后来被迫解散。有很多认识的人,一听说我老家在平高台,都会满脸骄傲且回忆满满地说:“你们那里的二中当年真厉害!我就是在那里考上学的。”接着又会如数家珍般地说出我熟悉的一些老师的名字。但大多数人又会唏嘘不已她以往的辉煌和如今的萧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沉寂了多年的母校终于要重出江湖了。“二中要复建了!”“二中要复建了!!”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人们心中的欢喜不亚于杜甫当年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一时间,微信朋友圈全被二中刷屏。毕业于二中的莘莘学子们纷纷回去给母校拍照,去最后一睹她那沧桑的容颜,只为找到最后一点儿残存的宝贵的记忆。虽然她已是满院子的杂草丛生,昔日的教室也早已破烂不堪。而像爸他们这些老教师更是对她的未来满怀期待。听爸说一名退休的老教师憧憬着开学后,他要回去给校长申请再上两节课。好多老教师和学生都相约待学校恢复后再回母校寻找青春。
如今,在这个留下人们诸多美好回忆的校园,在这个实现了无数人梦想的校园,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新式的宿舍、餐厅屹立于校园。二中如同凤凰涅槃一般获得了新生,她以崭新的面貌归来了。人们都拭目以待,祈祷着她的第二个生意盎然的春天的到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想在新的二中人的携手努力下,她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母校,祝福您再创辉煌!
公众号: 红罗山书院
★ 年轻即出发美文
★ 年轻的感觉美文
★ 心情美文欣赏
★ 柔儿美文欣赏
★ 城市美文欣赏
★ 精彩美文欣赏If
★ 美文故事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