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的经典美文(共含8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莱丝波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时值中秋,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广袤的苍穹上。都说霁月难逢,但今年中秋的月却格外的圆亮,在凉凉的秋风中毫不吝啬地向大地挥洒着她温柔如水的银晖,给大地的万物笼上了一层轻绡薄纱,朦胧、神秘又充满了一种温润如玉的柔情。
月光照在各家的庭院中,照在曲径通幽处,照在扶疏竹木上,照进了反季节而生长的荷池中……也照在向月深深而拜的人们和四处奔跑玩耍的孩子们的身上,照在散发着幽微清香的月饼和水果上,更照在人们向月祈祷花好月圆的心愿上。在月饼和水果醉人的清香中,我的思绪又萦回到故乡,在依稀记忆中仿佛又回到了旧日时光。
我的故乡是座落在太平镇南边的一个小村落,村中只有十来户人家。村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河水很浅,在夏天,小河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捞鱼、游泳,忙得不亦乐乎。但这条小河的河水太清,清水不养鱼,鱼多的地方在离村约一里地左右的一方水塘,这方水塘长约二百米,宽约四米左右,水塘有三条沟渠,一条是用来从大壬水库引进水,另外两条是用来排水的。是当初搞农业学大寨时人工筑成的,用来灌溉庄稼。两边是陡斜的山壁,山壁上覆盖着葱茏的植被、长着苍劲的松树和各类灌木。这方水塘实际上就是筑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山坳里,堤坝筑在向着村子农田的方向,水深约莫三四米,但从来没有人去游过泳,大概是因为水不清和四周坡陡不好上岸的缘故吧。
每隔一段时间大壬水库的水管局便会放闸泄水。水库中的鱼虾蟹鳖特别多,会随着排泄的水游进水塘中。这一来,每年中秋节前夕,排水干塘捉鱼成了村中的例事,家中每年都会分得一部分鱼。那时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最兴奋的事倒不是家中能分得多少鱼,而是等大人们把鱼抬上岸后,我们这些小孩便下塘去找他们遗漏的鱼。这时整个塘中到处是我们的笑声和发现一条鱼夸张的大叫声。捉鱼最有趣的是捉塘虱,它是个自以为聪明的生物,每次都只把头埋在淤泥中,尾巴却露在外面,让人一眼看去便发现了它,最难抓的是螃蟹,一不小心便被它的钳子钳得生疼。
傍晚时分,当暮蔼沉沉地笼罩着周围时,一群孩子们都收获颇丰,有田螺,有塘虱,有虾,有河蚌,各种巴掌大小的鱼,甚至有人得到了一条大鲤鱼。在暮色中我们有说有笑地向村中走去,而笑得最响的往往是收获了大鲤鱼的那个,在他神采飞扬的叙述中往往伴随着我们一阵阵艳羡的惊叹!
接连下去的两三天,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们都会到水塘排水的沟渠去捞鱼,因为水沟中没有了水塘的水流出,鱼虾往往聚在了有积水的地方,拿上东西一捞,时常会有大收获,特别是那种山虾(小虾米),一捞便是一大把。那段时间,村中到处都飘着煮鱼炒虾时散发的香味,在鱼虾的香味中我们迎来了中秋节。
过中秋节有许多规矩,特别是拜月,没有拜月之前是不准吃月饼的。拜月的程序一般是在吃过中秋团圆饭后进行。当浑圆的月亮缓缓地升到竹稍之上,各家各户开始拿出月饼、柚子、桔子等,拜月时月饼和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然后设了香案,点上红烛,说上一番祈愿的话,接着向月三跪九叩后敬茶酒。敬茶酒是把事先斟好的茶洒在地上,每杯茶呈横向洒三次洒完,酒也是如此。但必须是先敬茶后敬酒,茶必须是三杯,酒必须是五杯,敬了茶酒之后再双手合掌拜三拜,整个拜月程序才算完成,这回便可以把东西撤回家中去了,可以把月饼分开来吃了。
小时候的每年中秋节拜月都是由奶奶来主持,奶奶有五个儿子,即我的父亲和我的叔伯们,他们从不拜月,只有奶奶和她的媳妇们和孙子孙女拜月。虽然自我懂事时起,父亲和几个叔伯已分家,但一到中秋节,各家都会拿着月饼和水果给奶奶聚在一起拜月。奶奶有十一个孙女,十个孙子,除了出外的那几个比较年长的兄姐,剩下的十几个在家,每年齐刷刷地站成一排拜月,那种气势可羡刹不少旁人。奶奶虽然是主持拜月的人,但她很少拜月,我想大概是因为她那被岁月沧桑所压弯似弓形的腰部并不适合跪拜吧。
拜月时往往有弟妹开小差在后面窃窃私语,还夸张地用手指指着月亮大叫,但常常会引来奶奶的一番呵斥,还说再用手指指着月亮手指会长不长。现在忆起来她当时不过是为了吓唬一下小孩,不让其太嚣张罢了。她有一根很长的竹鞭,看那个高声喧哗就在旁边用竹鞭轻轻地敲一下。有一次我恃着与她隔得远,便无所顾忌的和堂妹大声谈论着关于如何画仕女的头饰。奶奶她不动声色,拿起竹鞭远远地“啪、啪”给我们每人两下。我们自知行为太过分,不敢再言语,只好乖乖地拜月。
“月亮圆又圆,赐我颜面如琼脂玉盘!”女孩说。
“月亮圆又圆,佑我蟾宫折桂梦儿圆!”男孩说。
“月亮圆又圆,佑我家满钵满盘皆银元!”大人说。趁着说祈愿语时我偷偷看了看奶奶,发现她的眼光竟然如水般充满慈爱地看着我们,那眼光,像极了天上的满月洒下的银辉。
终于拜月完成了,趁着皎洁的月光,轮到孩子们疯狂了,做起各类游戏,什么跳格子、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那时基本每家每户都没有电视,不像现在的孩子们拜完月后便窝在家中看电视了,要不就是坐在电脑面前打游戏。
犹记得那年中秋节我们一群小孩子玩捉迷藏玩得正在兴头上,轮到我找他们躲时,正好村里的罗大爷爷经过,他说邻村请来了唱牛歌戏(我们家乡戏)的戏班,去看戏。我一听说有戏看(因为从来没有看过戏),撇下躲在暗处的小伙伴,只叫上堂妹一人,跟着罗大爷爷去看戏了。第二天小伙伴们怨声载道,说我不找他们也不知会一声,害得他们躲在暗处好长时间不敢出来。
到邻村看戏要经过村前面那条三米宽的小河,那时河上没有桥,好在河水不深,淌过小河,走过一段阴暗的竹林,再经过几家农户的门前,戏班就搭建在那个大晒谷场上。远远就听到了锣鼓的喧鸣声,我和堂妹迫不及待地钻到人群的前面。却发现并没有戏台,只用一个屏风在晒谷场的一角隔开就算是前台和后台。一个柳眉凤眼、香腮若雪的女人,头上插着凤形的头饰,肩上披着饰有流苏的披肩,着一袭委地罗裙,只见她轻拂衣袖,再挽了一个兰花指,莲步轻移,再回眸,霎时间烟霞云彩无颜色,全场肃然。她朱唇轻启,唱:“奴家本名叫冯素贞呀,自小许配李兆廷,谁知我嘅(的)父母巨地(他们)嫌贫爱富呀……”
声音如珍珠落玉盘,时而抑扬顿挫,时而婉转悠扬,时而曲折迂回,让听者如痴如醉。
在咚咚呛呛的锣鼓声我们一直看到午夜十二点,当一轮皓魄当空,玉露生凉,戏班收东西休息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披着一身的月光向家中走去。
时光在弹指散沫,左手的一世锦瑟繁华,抵不过右手的半城零落烟沙。而今,故乡的那方水塘因为这十多年来很多年轻人出外打工,导致家中田地荒芜无人耕种,用来引水的沟渠年长失修,已经闭塞了。没有了外来水的流入,鱼虾蟹鳖也就没有了。原来热闹的捉鱼分鱼的场景也就跟着消失了。但水塘的水却比原来清澈了许多,村里的人把它承包给了个人养鱼。水塘依旧在蓝天白云下闪着潋滟的波光。但奶奶却在20xx年2月去世了,从此中秋节拜月少了她,在她走后,每次拜月都是我的伯母婶婶各家各拜各的,当年奶奶率众拜月的气势也被隔到了光阴的对岸。关于看戏,也曾在电视机上看过一两次家乡戏,觉得无论在服饰上和演员的气质上和唱腔上都平淡无奇,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更找不到当年惊艳于女主角美若天仙的感觉了,大概是因为看多了电视剧里的俊男美女,相形之下见拙罢。但它现在列入了国家的文化遗产,说起来也算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吧。
虽然光阴把一些事和人淹没在岁月的滚滚洪流中,但在我的梦中,还时常在故乡的那方水塘里捉鱼;还时常有奶奶慈爱的眼神和弓着背的身影出现;还看见了当年饰演冯素贞的女裙衩莲步轻移,云袖轻拂,轻挽兰花指,朱唇轻启……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扰。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悦,默祷着月儿快些开花,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亲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华只是我脑筋里一个不曾实现的想象,直到如今。
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我疑悲哀是人类先天的遗传,否则,何以我们几年不知悲感的时期,有时对着一泻的清辉,也往往凄心滴泪呢?
但我今夜却不曾流泪。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来解剖这神秘的“眸冷骨累”。冷的智永远是热的情的死仇。他们不能相容的。
但在这样浪漫的月夜,要来练习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机一转,重复将锋快的智力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缱的诗魂漫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
明月正在云岩中间,周围有一圈黄色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海上几百道起伏的银沟,一齐在微叱凄其的音节,此外不受清辉的波域,在暗中坟坟涨落,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菁华。因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间的恩怨,哪一件不经过她的慧眼呢?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小苇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进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月是故乡明,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圆月
听一首较为平缓的钢琴曲,容我思量一番,提笔写在这美丽节日的前夕。我亲爱的朋友们,节日欢乐。
若是将去年的八月十五当成是一个分界线的话,一年又要到头啦;可换个角度,若是将明天当成是新一年的开端呢,我们又要迎接一切崭新的事物啦——你看,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微妙的变化也会惹得万物颠倒了顺序。团圆的节日里不提及别的,就单单说说那一轮明朗的月亮吧。
我和你再熟悉可是,无数个夜晚也和今日一模一样,坐在窗台边思考,理解你柔和目光的洗礼,你不明白那是一天的喧闹中片刻的安宁,因而于我而言尤为珍贵。先道声多谢吧,无论是多日未见的孩子还是异国他乡的游子,你一臂包容。不得不说的是,这怀抱真的会让人心生温暖。若是有一天我也远走他乡,有你的相伴也就不会感到真切的孤单了吧。
你不像太阳那么明亮,晃晃的照射着大地,你没有它普照万物而让其生长的本领,你是宇宙中能量不突出的一员,你却是人间所能看到的不一样样貌的世界里的唯一。你所带来的,是万物的憩息,你所包容的,是待万物一颗浮尘的心安静下来后的无限恬静。你是这样的存在,你在特定的节日里会存在感尤为突出,比如明天。
说实在的不是很喜欢月饼,可当我看到那圆圆的形状,精雕细琢而做工精良的包装时,这是不由自主的,你的代表食品也许味道在我看来不是最棒的,可你不能否定我对你的无限感情,我会把这甜腻的馅儿看来是你对人间的关怀和惦念,一口融化,了然于心。
老人们说这是个团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做鱼,浓浓的节日气氛。不由的想起春节时那股寒冷的北风席卷而来,却因为和家人们在一齐而不觉如此严寒
——天这么凉,怎样手还是暖和的呢
——因为我们是家人,因为我们一向在一齐
不止是手,全身都是暖融融的,心也是甜蜜蜜的。
这样一来,月饼也变得那么好吃、好看、发人深品了。
我回过头来看看去年的中秋节时自我以往写下过什么,一年过去,似乎文笔又有所改变。怎样说呢不能笃定的说这叫成熟,或许是多了一层隐逸,多了一番思考,多了些许的品尝,不再浅尝而止了,我要细品你的滋味,我要深究你们存在的意义。
我要在这一轮未满的月下铺一首人间绝伦的诗。
我们在一齐,这就是家,我们在一齐,这就是节。我们相伴相依,这是亲情相融的时刻;我们福乐同枝,是谓团团圆圆。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然而生产一线的职工们像往常一样有序地忙碌着。
平常紧张的工作和全身心的投入,日子已容不下别的什么了。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海洋里时,我们的“合机人”依然奋战在生产一线,人们在花前品尝美酒佳肴赏月,共享团圆时,我们的“合机人”正在忘我的坚守在岗位上。月到中秋分外圆,我们可爱的“合机人”,在中秋佳节为了保障运输生产,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合机的中秋夜分外祥和、温暖和感人。
合肥西运用车间副主任张铜宝,家住芜湖,为了工作,常年奋战在合机,逢年过节也很少回家,在他心里,岗位就是家,合机就是家,凭着对工作的执着,默默无闻的奉献着。扎身合机,奉献青春的指导司机袁利,头顶合机月,十年如一日,用青春热情抛洒在合机这片热土上,和合机一齐度过了人生中最美的季节。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合机人,他们用敬业的精神和执着的信念、扎实的工作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和所有远离家乡的合机人共同驻守岗位,用爱岗敬业诠释着每一个最美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在皎洁的月光下穿透了时空,把“合机人”紧紧连在了一齐。合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合机的中秋,因坚守,更加美丽,更加温暖。
没有月亮的中秋节
晚风轻轻吹着我的窗帘,雨滴滴滴答答地下着不停,心中滋生着无限的伤悲,没有星月的中秋,孤独地吃着月餠,婵娥把月饼送到人间,天上人间共赏的一个月饼,别人欢笑我却一人独自悲。
云雾弄影,秋雨像银灰色沾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这个世界,网住了我的心,为何月饼入口是甜心里却很苦,苦得没着没落,苦不言坎,幽幽心事何诉衷肠,朦朦情怀寄于何处,遗憾中,偏逢没有月亮的中秋,淅淅细雨,滴嗒声声柔碎我的心,难耐这清空又灰色的雨夜,中秋节的清雨在微风中舞风弄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渲染着无比的不舍,不舍,十分的不舍失去你,
西楼今夜无月,没有月亮的中秋节,夜色空空如也,凉风吹衣袂,人去楼已空,唯有一窗台的水塘重演着不定时的慢慢从空调管里流出滑落窗台,似花塘似雨塘却是心塘,是我心灵的招换,感情河波涛汹涌,也要装作无所为,不在乎,因为你把真情送给了别人。我送货上门都没有机会,一切都变了,天为我哭泣,地为我摸泪,这个没有月亮的中秋老天为我哭翻了天。我把心雨洒满了地球,关灯闭目静静地感动这自已份心痛,手机不由得打开中老的聊天窒,挂在房间弥补情毒的侵蚀,在心熬中傻傻苦笑,让老年活动窒中的人气声冲淡黑夜里的清静与思念,不想忘却那忘不去的思念,把我的自尊催残无几,何来春梦无影踪,忽忽聚散意犹长,缘起缘灭终无常,云来云去苦难求!
没有月亮的晚上,抚摸着忧伤,让泪水尽情淌,让思绪再迷茫!迷茫!.......
中秋美文
人常说月到中秋分外圆,可是北京今年的中秋却是细雨绵绵,月亮被遮在帷幕般沉重的黑云后面,这让中秋的诗意立减了大半,酷暑未去秋意未浓时月上柳梢头人月黄昏后的浪漫被窗外潺潺雨声打扰的支离破碎。偶尔雨也厌烦的时候,那满城的黑云却压得天空都摇摇欲坠。虽然天公不作美,可是中秋还是如约而至,于是月饼、假期、游子似有似无、或真或假的思念便蜂拥而来。
暑假回家的时候母亲说好多年没有做过月饼了,今年中秋家里人多,做个月饼吧。经她那么一说以为中秋就近在咫尺了,计算一下日子,很失望,等到中秋的时候我早不在家了。心里有些失落甚至嫉妒,放佛我已经被从那个家里排除出来了一样。
小的时候不觉得中秋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节日,也许对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也没多少真正重要的节日,中秋节的时候我们没有假期,还是要上学,而唯一不同的地方不过是用核桃、芝麻、红糖做馅蒸成的月饼,这对于每天啃着干巴巴的白面馒头的我们来说是难得的美味。每当月饼出炉的时候,我们总守在炉火旁兴高采烈。兄妹三人中就我最好吃,吃完自家的跑去奶奶家、外婆家继续吃。总觉得奶奶蒸的最好吃,因为她的馅总是比我们多放一些什么东西,是什么我至今也没搞不明白。小时候认识的所有人里面,我觉得只有奶奶把中秋当一回事,每到秋天我都跑去老家院子里想摘院子里那棵树上的石榴吃,她总说,别摘了,别摘了,等到中秋节的时候你二叔回来了一起吃,其实那石榴早熟了,裂开的口子里爬进去不知名的虫子,里面的籽早坏了,风一吹,那石榴就一颗一颗地往下掉。二叔那时候在外地工作,他中秋回来时候未必能吃到石榴,就算我们不吃,那石榴也掉的差不多了。
我们家的秋天来的早,不像北京,到中秋时候秋意已经很浓了,入夜以后,秋虫的叫声就会响起,和着小河流水的声音、风吹过秋林的声音让人觉得无限的宁静和惆怅,如果是有月光的晚上当然更好了,我可以透过窗户看见月光静静地将她的流光洒了一地,邻居家的屋檐恰好可收眼底,在月光中,它就那么肃穆地立着,风将月光吹散在四周。
自己蒸的月饼比现在城里买的那种小月饼大得多了,圆圆的像一个大盘子,那才是真正的月饼。一个月饼可以当早饭吃好几天,上学前一天晚上母亲早已经把月饼切成小份,让我们带在书包里在学校里吃。上小学的时候,没有自行车,也不如城市里那么方便有公交车可乘,我们都是走路去学校,天还没亮的时候我们就出发了,月亮圆圆地挂在天边,路旁是黄澄澄的稻谷,路边的`草丛中和树林里有不知名的虫子在叫。小的时候觉得这是一种莫大的委屈,可是现在我才发现这是我生命中无法复制的幸福。
那时候买月饼的人还不如现在这么多,有那么几次看到别人拿出那包装精致月饼炫耀似地品尝时,我觉得怎么都不好意思在睽睽众目下拿出书包里那块面皮已经发黄的月饼,就像我怎么都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穿上母亲为我亲手缝制的布鞋一样。那时候多么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和别人面前吃上那些小小的用塑料袋包装的月饼啊。
我吃着母亲、奶奶和外婆蒸着的月饼度过了童年的每一个中秋节。
第一次在异地过中秋节是高三复读那年,高考失意后我倔强地跑去临近是省复读,我说是为了一个全新的坏境,其实是没有勇气去承接曾经那些熟悉的眼光。中秋那天月亮也很圆很大,月光在学校的院子里漫了一地,学生宿舍因为一层楼才有一台公用电话,所以打电话的同学排了长长的队等着电话,很晚的时候我接到一个先前同学打来的电话,那时候她在千里之外某个大学的校园,而我在一个陌生地方,别人万家灯火团圆时我们在电话的两旁,她在电话里哭了半个小时,而我也平身第一次感觉到中秋原来有一种难言的凄凉。
后来的中秋越走越远,大学的时候学校会在中秋前给每个学生发几个月饼,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却没有想到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吃上了人人都在吃的,从商店里买回来的月饼,第一次从月饼里吃出肉来的时候,觉得这么精致的月饼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可口。中秋与家的联系也不过只是一个似咸似淡的电话。如果不是暑假回家时母亲的那句话,几年的中秋也只是一如之前或者之后的无数个平淡中秋中的一个。
我们兄弟三人几乎是同时离家出外上学,屈指算来父母两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呆在一个没有孩子的庭院已经有五六年了,今年妹妹毕业回家,加上之前回家的弟弟,就算没有我,这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完满的中秋了,确是值得好好刷洗一下那久未动用的蒸笼蒸出一个大大的月饼来。而我这个儿子,离家的第八个年头,怕今后罕有机会再去品尝那口蒸笼里蒸出来的大如月盘的月饼。老家的那株石榴树早已在重建老屋的工程中砍伐,奶奶如今一个人住在那间尚未建好的房间里,手脚不方便的连洗头理发都要孙女料理的她恐怕再也蒸不出那曾经让我垂涎欲滴的月饼了。外婆虽然身体还算硬朗,可是这次我回家还是看到她步履蹒跚的脚步,奶奶和外婆子女都很多,我的弟弟妹妹们也很多,不知道今年的中秋节会不会吃上我小时候吃的月饼,会不会也在许多年之后像我一样在异乡的雨夜想念着那个月夜中流淌着清光的家乡。
人世有代谢,也许时过境迁本来没有什么好感叹的,月缺月圆,人聚人散,不过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常相,然而,当回忆拨动岁月的琴弦的时候,你不得不侧耳倾听,那些岁月中沉淀已久的音符依然令人心碎心醉。小的时候每次听到奶奶说要把石榴要把苹果留到中秋节再吃的时候心里很不乐意,那个时候觉得叔叔们未必稀罕在月亮圆的晚上吃上这么几个烂果子,可是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我错了,当他们在中秋月圆夜看到这么几个果子的时候,心里一定有着难以言说温暖,石榴和苹果哪里都可以买到,属于自己家里的就那么一树。
奶奶和外婆已经老了,甚至我的父母和叔叔阿姨他们也正在慢慢地老去,时间给予一切而又拿走一切,我不知道我的叔叔阿姨们是否还需要奶奶外婆留给他们的那一块月饼、那一 树石榴,他们又有没有给自己的孩子们留下一份中秋铭记,而我确乎在异乡的第八个中秋的雨夜遥远而又亲切想念着那一切,如果儿子是时间给父母的承诺,那么在这样一个夜晚,这份承诺从未如此真切过。
★ 中秋经典美文
★ 中秋美文欣赏
★ 经典美文:中秋
★ 经典中秋思乡美文
★ 美文
★ 中秋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