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城于我美文(共含6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我好无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城于我美文
早起,天空晨雨在星星点点地下着……
和往日一样,思忖半晌之后,我还是决定去晨练,许是下过雨的缘故哦,从身边轻轻的刮过来的凉风,就像是初冬的天气似乎还带着几许微凉!
可这丝毫影响不了人们晨练的心情,走进小巷,发现街道上晨练的人像往常一样已经很多了,在遐思中我的身影也不觉加入到这些人流里。天气真的凉,深深的吸一口气,突然觉得有几许的欣慰。也许是在暖和的被窝里睡了整整的一夜,满身的沉闷,而走进早晨新鲜的天气,倒深感一种身心的轻松!这是一天难得的心情,因为我们整天为生计而奔波着!
许是阴天的缘故,小城静静地淹没在沉沉的雾霭中,一座座高楼,一排排平方,相互交错在这个小城大街小巷,显得是那么的幽静!且走且思,我就像一个这个小城的过客,静静地阅读着这个小城的文字,开心、郁闷、熟悉、陌生,一切尽在心里!
其实,我已经在这里埋下了无数的脚印,只是,今天觉得小城于我有着无限的缘分!
对于这座坐落在上当地区的小城,在我读中学的时候从未晓得,然而,学校毕业后我居然被分配在这个陌生的小城,自参加工作到现在,一晃就是十八年,起初的时候,总感到自己是这个小城的一个过客,心里根本容不下这小城的一切!独自行走在这小城的夜幕,孤独地欣赏着散乱的脚印与匆匆的清影,便渐渐习惯了这里的风景,之后,在这里结婚,组合成自己的新家庭,从此这里有了我生命另外的牵挂,于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城在流走的时光里,渐渐地走进我的记忆。小城虽然不大,然而在这里依然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而我的故事也是这小城故事中的一些……
在街道上晨练的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老人,一种是学生,而像我这段年龄的人几乎是很少的,于是,我的出现总会偶尔的招来疑惑的目光!
我一路小跑着,不知道何时,在街道的拐弯处有两个老人碎步小跑身影出现我前面,他们手牵着手,浪漫的似乎就是这个小城早晨里的主角,多好的景色!此刻没有玫瑰,没有掌声,可这对老人的身影,却让我想起十几年前自己发生这个小城的一段恋情!
――来在这小城第二年的冬天(xx年),天气下着鹅毛大雪,洁白的雪花很快将小城装饰的就像是一个白衣天使,当我与几个同事挤在我的办公室里聊天,一位同事在聊天中要给我介绍女朋友,那时的我人生走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或许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谁知,这一次相遇竟然在我的.生命里却翻开了新的一页!
缘分,在我们的生命里总是那么的奇妙。就在我与那个女友经过几天短暂的相恋与了解之后,我们出乎意料的就走进了结婚的礼堂,现在回想起来总会有几分说不出的情状――那简单的仪式、简单的新房、简单的鞭炮,简陋的再也不敢让人想想!然而,在小城上空响彻的鞭炮声却久久地盘绕在我记忆的天空里!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有幸运也有不幸,在曾经历过的相逢中,我深深懂得:有些人的相视一笑或许是偶然的不经意,有些人却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必然相遇,我与我的妻子相遇就是这样的,在我们之间,在当时的我们,根本没有去追问什么是爱情,也没有去拷问什么是人的两情相悦,简单的说,我们新的生活就是从她嫁给我开始做第一顿饭开始,而如今十几年过去。回首曾经历过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渐渐的,在磨合中我们认识了对方,懂得了彼此。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简单也很复杂,在生活的舞台上,在婚姻的戏剧里,我们其实求得不能太多,若能够与己携手共风雨,一起开心快乐,一起诉说片刻的人生,而或是我们人生中遇到的那一点的无奈和寂寞,甚至有时只是无言,一句简单的问候,我想能一样能足够我们去回味一生!
――而另外一个故事,就是我儿子的出生。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儿子拿着一张履历表问我他是哪里人?我有些愕然,回复他说,难道你不知道。儿子反问我说,你常说我们不是这里的人呀,我突然明白了儿子的意思。有人说儿女是父母眼里一道永远的风景线,经过十余载的为人父之路,我懂得了儿女带给我的快乐,也懂得了儿子带给我苦恼,很快,经过哇哇坠地的儿子很快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作为父母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受到一份优质的教育,于是,在享受儿子快乐的年轮时,忧愁也堆积心头……
记得在六年前,就在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期中考试的时候,分数出来前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彻夜难眠的想着分数的结果,也许我不该杞人忧天,更何况是小学一年级呀?在我身边躺着的儿子呼呼的,甜甜的睡着,他幼稚的心灵哪里能触目到我的心情?月色淡淡的,洁白的散落在他天真的脸蛋上,居然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天真!我不敢多想了!但是,在那一刻,我突然读懂了一个父亲的文字,而这个文字于我在当时也仅仅是才刚刚的开始!
斗转星移,时光一去就是十几载,一生能有几个这样的日子,在这座小城里,我的记忆其实不只是这两件,可在这小城的故事里,那两件事对于我来说只是一段开始的记忆,因而想起与这个小城的结缘便怀念成字!
20xx.5.29
小城生活美文
自从回家之后,身体就一直处在“上火”的状态,任凭几杯绿茶几碗绿豆水的灌下去也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母亲说是因为水土不服,这让我觉得非常奇怪,与我相伴了二十多年的家乡的气候,怎么倏然的因为我一年的离开而让我觉得“陌生”。突然从心底由然而生出一种“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与难过。
不知不觉间,南方小城的点点滴滴,已融合在我的身体里,
是的,在一座南方的小城读书,九百多公里的路程,不仅是地理上差距,更是思乡的距离。因为是一座小城,因此交通不是很便利,这使得每一次回家更像是一次长途的旅行。颠颠簸簸中,潮湿变成了干燥,高温变成了凉爽,古香古色的城楼被家乡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听不懂的方言转化成了镌刻在骨子里的家乡话,根须垂地的榕树逐渐的消失在脑后,高大笔直的杨树重新屹立在了身旁。在不知不觉中,就这样当起了候鸟,在寒假与暑假间,匆匆的往来于南北之间。
忆起初到小城时的状态,感觉早已模糊难辨,只记得当时自己和母亲都不禁的落下泪来,满腹的委屈与不满不知向何处倾倒,只是不停地呢喃反复叨念“意想不到”,对于当时的自己,这座小城太过破旧与落后,狭窄的街道,迟滞的交通,这座小城就像一个发育畸形的孩子,从头到脚透着没落与遗弃的气味。它,与自己想象的华灯闪耀,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生活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心中的落差已经可以塞得下几百座珠穆朗玛峰,放弃大学重读一年的念头百转千回的在心头萦绕,像挥之不去的魔咒一遍又一遍的诱惑我将它念出。
现实,就是当下呼吸的空气,就算逃避也不能停止呼吸。当你深吸一口气时,让自己清醒清醒,明白了就算一头沉进最深的海沟里依然存在着空气。
一直欣赏一句“既来之,则安之”的话自己的成绩果实,即便是酸涩难忍,那也需自己品尝。想到这里,心里即便是再凹凸不平,也应该填匀了。
在小城里读书的日子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艰涩难过,时间似乎也要适应小城的性格,将自己雕刻的细腻而微妙。在这里,我好像都不认识了时间一般,在静静的体会当中走完蜿蜒的时间小路。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喧嚣的人群,这些在这里只是电视广告中的画面,这里的'人,是生活在画里,生活在诗里,生活在一首古老的歌谣中静待人们细细的咀嚼与品味。那一波碧绿的江水,吟唱着诗歌,荡悠悠的将整个小城催眠入睡;雨后的榕树招摇着绿叶,长长的垂须轻柔的拂过每个人的脸;古老的牌坊,悠久的民居,曾经上演过无数故事的舞台凝固在历史中,犹如黄灿灿的琥珀,在午后的阳光中静沐着惬意,含情脉脉的注视着每一个踱过时间的人。
最让人感到恬适的画面,是那三三两两的熟人聚在一起品评茶盏香茗,或是一人静坐树下自斟自饮。无论怎样,茶,俨然已经成为了小城不可缺少的一味“调料”,将静谧发挥到极致,让休闲灵动的舞进小城每一位居民的骨子里。记得期末考试考完的那个晚上,和三两个同学坐在楼道里淋漓着最皎洁的月光,看着茶壶里徐徐的烟气,吮吸着自然最纯美的味道。回荡在舌尖与胸腹里馥郁清香的气味,绵柔像锦绸罗缎,包裹每一条疲倦而又乏累的神经,轻灵如魔法云烟,沁入每一个躁动不安的细胞。就这样,时间的步子犹如夜晚噪鹃喉间音符的流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午夜时分。
人,有时太过粗糙,总是让匆匆一瞥的片面蒙了自己的双眼。人的细腻,是需要时间与耐心的打磨,久而久之,慢慢就体味出了事物不同的芬芳。
“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三毛的这句话最勇敢也最真实。进入到南方的一隅,抑或是多彩繁华,抑或是平淡无奇。不论怎样,走进了小城,融入也好,相离也罢,不亲身体验游历一番,它的美妙又怎能了解。
小城会泽美文
会泽,一个小县城,两条新修的东西方向的马路,外加山脚处的一条老公路,构成了县城的交通大动脉。会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矿冶业的兴旺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县城因而被冠以“万里京运第一城”。由于矿冶业的兴旺,吸引了各地商贾云集,至今会泽留下许多各省会馆、寺庙,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文化和会馆文化。
会泽的景是漂亮的,城西南翠屏山麓,楼阁隐见,夕阳西沉,树木、庙宇形成金钟夕阳之景。城小人热情,每到下班,就三五成群汇聚一起。因为城不大,如果路况正常,或错开那几所学校的放学高峰期,打个的士都不会超过10分钟,所以每到傍晚街上总是很有人气。聚会的时间通常都在晚上,因为白天大家都忙碌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尤其周末最多。不到6点钟,主人就到了饭店,饭店都不大,但菜很有特色,羊肉是当地一个招牌菜,就连炸洋竽都是一绝,东西直街的“洋竽公主”、“洋竽西施”去晚了都只有打包走的.份。朋友聚会,不讲究排场,关键是吃得安逸。
人才落座,就拿着手机呼朋唤友:“陇到哪点儿了…”对方就会说:“等一哈就到了“,此时你可千万别认真,这里的等一下可不是我们常说的5分钟到,这里的人计时标准是无法用常规的数字计算的,每每饭局终有姗姗来迟者,大家也不会因此就惩罚喝酒三杯,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出来的独特人情。
主宾落座,菜上酒满,会泽人大多喝本地酿造的包谷酒,还起上响当当的名字“火红五粮液”。酒在当已是自然形成了一种文化,不会喝的人还真的少见。通常在吃早点时也会整上一杯,要碗羊肉米线,弄上一点泡萝卜丝,再夹上几个辣子,一杯包谷酒,一种悠闲小城的生活方式就开启了新的一天。招集者通常会说上一两句,无非是“好久没见了,在一起聚聚,吹把闲牛”之类,要是主人什么也不说,客人会催他整上两句。经过一番劝说,每个人杯中的酒都已量化好,然后聚会就正式开始。小酒一进肚,这时候,这时候会泽人的健谈天赋就一览无余了。桌子上,酒未过半,认识不认识的,相互间已经自然熟悉了,好似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了,好客的本质因一口酒瞬间拉近了距离。
会泽是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县,厚重的历史孕育了会泽绚丽的饮食文化。会泽美食最有名的有三宝,分别是黑山羊、虹鳟鱼和洋芋。到会泽,这几样东西是非吃不可的。 其实,除了这三宝,会泽的特色美食还有土八碗、羊八碗等,有名的特色小吃有稀豆粉、洋芋粑粑、烧饵块等。会泽人喜爱的早点便是稀豆粉了。清早,热心的当地朋友就会叫你:“喂,走,吃稀豆粉去!”大街小巷到处热气腾腾,弥漫着稀豆粉的香气。随便找一空凳,吃上一碗豆味足足的稀豆粉,一早上都暖暖的。
会泽虽不是酒乡胜似酒乡,人既善饮也豪爽,酒通常弄些药材泡进去,不同的药材有着不同的保健作用。通常酒桌上都是自一壶白酒来,那个大壶怎么来也有个五公斤。这里的喝酒一般敬酒都是从身边最近的人开始,这时候,酒量大的人就开始冲锋陷阵了,提杯打圈,挨个敬。敬酒的词更是雅俗共用,便是“样样好”,若对方是女性,干字便不敢说了,总是常用:“我干了,你随意”。弄的像个文雅的修士,其实不是,云南通常说女人天生就有二两酒,桌上她敢跟你喝,你就得掂量点了。老朋友,新朋友几个回合下来,有人开始吃不消,加酒的通常就会说意思意思。于是被加酒的人也只好意思一下了,没有人能够拒绝,于是,酒又是加了一些,至于要不要满杯,加酒的人会尊重你的意思加的。几番下来,一壶酒就见底了,各人的酒就喝得差不多了,此时的桌上的人彼此间的关系有如兄弟。酒足饭饱,于是,大家起身出门,又是一番握手,这时就会有人提出:“改天去我那聚聚的邀请。”下一次的聚会就这么订了下来。
一群摇摇晃晃的身影在朦胧的月色里走向会泽公园,彩虹桥上的大铜钱在回忆着当年四野炉烟绕万年的盛世景象!
小城秋色美文
北方的秋日,对于像我这种怕冷又怕雨的人来说,是极难捱的。我不喜欢雨天,一点都不,而这里一入秋就仿佛没完没了的飘着细细的雨丝,这让我分外想念一个地方。
那里应该就是陶潜所念的“桃源仙境”了吧!一座古朴安静的小城,一群悠然纯质的人。在那里的秋日,也是安静而温和的。那里的秋日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天高云淡,澄明的天空中偶尔划过几只飞鸟的影子。在那里的秋日雨不很多——确切是很少。在夏季的大雨轰轰烈烈地离开后,秋天就这么干燥起来。小城的秋是暖秋,气温下降的令人舒适,不冷不热。街旁的树一直常绿着,不会像北方的行道树,一到了秋天便如疯了一般唰啦啦地掉叶子。天气很好的时候,我喜欢在树下抬头,看阳光如碎汞般从树叶的间隙漫下来,洒落一地的灿烂,或是站在桥上望着那条正在经历枯水期的小河,望它窄窄的河面上跳跃闪烁着如钻石一般夺目的光辉。
沿着石板路穿越那些低低的房屋,就这么一直走到郊外。说是郊外,其实离那小城也不过二十分钟的路程。秋天在这里才会更完美的彰显。路旁是一片片果园,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植物的叶子相互碰擦出透着果味的乐章。地里甚至还有些善良的农人,大声招呼你过去,亲手挑选那些没有农药污染的果子,大方的递上来,请你尝尝。兴致高时,还会为你唱上几支小调,讲上几件有趣的小事,然后美美的吸上一阵子烟。都是淳朴简单的`人。
其实,小城在秋日中,最美的当属夜景。没有城市霓虹的五光十色,所以星子在这里就显得特别亮,特别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触的到。你甚至不需花费太多功夫,就能准确辨认出那是北斗七星,这是天鹅,那是牛郎和织女……暗下来的夜空中,还有不少夏虫奏着悦耳的小夜曲。
小城不大,但能给人安宁。这里的秋色没有九寨的绚丽;没有郁达夫故乡的清静悲凉;没有欧阳修笔下的清爽冷峭,但它却有着别处寻不到的温柔纯净。
三月风,裁出柳絮儿的风情。空气中氤氲着呼之欲出的情愫,如同剥开俗世男女厚重的外衣一样,击败他们的庄严,让正襟危坐知趣退场。
冷潮身形敏捷,夜中的碎玉须臾打个照面,就倏忽不见。孩子们在户外吹着得意的口哨,有着致命的诱惑。“忙趁东风放纸鸢”,谁是谁手中的风筝,谁是谁手中的线,谁在谁手中跌落,谁又在谁手中自由飞翔?
老同学来家,给我捎来了分离多年的同窗们的电话。一瞬间,我的心头百感交集,好似多年被放逐的风筝线找到了被握住的温暖。江南的这个城市春秋极短,短到只能感知而来不及回味,天气就直接自冰火两重天之间循环过渡。起初,我痴痴地盼,只觉得这是一种水土不适感。直到后来,生出焦虑,生出绝望。岁月真是一把利器,它就那么轻易剿灭了我的激情。可是,总存一丝希冀: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能拾撷那失散多年的风筝线——于岁月的沧海中遗失的珍珠也好,于杳无音讯散落在天涯的故人也罢。
晨起的路边,看到樱花开成了一片云霞。繁花灼灼,这种美丽的际遇也是偶然的罢?这样想着,就不由吟出了徐志摩的诗句:“我是天空里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偶然与偶然,是怎样的交集呢?人生的加减乘除法则,又各有不同。看到那片洁白绚丽的花海,我的心就恍惚了。年年花事,灿烂无减。而天际的云海,变幻莫测。每一朵“花心”里,映衬的“云心”,也是年年更迭的罢!可是,我们兀自说着恒定的谎言,就总是弄伤了自个的心情。极致的美丽中,总是提前昭示着颓败的荒凉。只有窥破生命禅机的智者,才学会了在似水流年里,处变不惊,将心绪拉成平淡的直线。
总因远方而悸动。那些未知因素,比现世的安稳更能激起我的感知能力及对生活的积极性。可是,远方有什么呢?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杨柳儿已经很风情了,那柔软的腰肢,令我折服,亦生妒意——多么不该啊。我总在说一些大气的话儿,却总在干一些小气的事儿。矛盾的对立,不知这是不是人类的通病?
天气晴好的日子,夏天的气息就逼视而来。看新闻,说今天是六十二年以来,这座城市春天高温最早的日子。读罢,依然浅笑。许多时候,林林总总,只是人生驿站上的路人甲乙丙丁戊罢。这个城市,有许多是与我不相干的。以往的错误,是费了诸多的口舌去絮聒。而事实上,我只是个过客。一直是。
空中可见五彩的纸鸢了。孩子们的心中安放着多少纯真的梦儿呢?握在他们手中的风筝线,会不会散失呢?那些风筝,在离地的高空飘逸的时候,可否会际遇到我神游的心思?
我随东风去,君住彩云头。日日思君不见君,同将旧梦游。
我看见,风里有一只纸鸢,栖在一棵苦楝树的枝头。春风和煦,冬天之后,该会被一只迷路的纸鸢的轻呼唤醒罢。
春阳三月天,暖风中飘动着多少爱的箴言呵!
小城清商美文
一个夏天晒下来,银杏树的扇面已镶上秋草黄的金边了。秋风清商中一片片落下来,披披拂拂一地像秋风在为树木篦头发,落叶走到静美的尽头。
一个桔色的身影披着秋凉的晨辉清扫着,扫把做的画笔在小城素颜上描了又描,她的手臂恐怕又要酸麻整个秋天了。这个祭扫落叶壮举的人,寒来暑往,人潮涨退中,自己站成马路上一枚桔红的霜叶了。虽然总是从她身边匆匆而过,心神却像遇见了红绿灯稍停一会儿,我不知道那些擦肩而过的行人,眼睛里可有这样一盏红灯照。
这一条纵贯南北的马路,细数起来很有意思。北端有儿童的乐园“成长湾”,比邻中小学校,沿路走来,是新百汇商贸中心,青年创业的“众创大厦”,美食休闲一条街,还有三幢老年公寓,末梢是一片静静的墓地,走到这儿人就消逝了。一片田野接大荒,一拐弯不远处是一家贵族幼儿园,“爸爸妈妈抱抱我,亲亲我”的稚嫩童声似乎向路人伸张着求抱的小手。送完孩子,一些霜顔的爷爷奶奶留恋着不肯快走,扶着透视的雕栏在听在看,心起波澜——多么亲切的人间啊,纵然温情已迢迢了。
人生的过场一条龙似的摆在小城路上,从少年到白头,一条路就完成了生命、恋爱、死亡的生之循环了。小城的神奇与霸道全在于此,它的市民在了解自身之前,祖辈父辈已经在小城合辙押韵地生存许多年了。
小城是本乡本土的,本乡本土的人营造着小城的春秋,它比不得大都市的飞扬跋扈,但却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总量,人类寻求小隐于市的一方家园。
旧城在蜕变,那些还未褪掉的残肢美其名曰:民俗生活区。新城是乡村的延伸,随着城乡一体化,就像熟悉乡村的炊烟一样小城的气息扑面而来,开始有点呛,笑与泪的交织,渐渐地淡然进中庸之道,随它午梦一般迷散在湖蓝的天空。
入住小城,新鲜地探索着,时间一久,对于乡下人很多东西已成为心情惨淡的发现了。小城无论怎样日新月异,外部直追大都市的高度光鲜,衬里却是旧的。小城的处世技巧使人们的生活圆滑化,亲切化,也使生命的逝去悄无声息。正因如此,小城的一张一弛更是中国化的,小城自有梧桐树,引落瓜瓞延绵的小市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把自身的铁打成钢钉,也钉不住世界的精彩。那些名字曾叫奋斗的人兜兜转转的返回小城,于是心甘情愿被小城意识同化。
听说碧桂园也要栖落小城,对于这种贵族与平民相融合的趋势,不得不刮目相看小城。常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一些小城固有的东西会不会中断。如果变,也是漫长的,无论怎样异化,小城是平凡人的聚集地,人性里对现世安稳的追求是朴素的,永恒的,所以,小城的顺遂人性,包容而开放的风情也同样吸引着富人吧。
就像出了国界,人的民族意识转浓一样,人大约出了小城之后,才知道自己为小城骄傲点什么吧。站在夜幕下的黄浦江游轮上,黑夜黑色的江水,一江星的华灯,汽笛的长鸣,竟然如此陌生,它的印象所追溯的,还是儿时我看不懂的那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小城的河,是时常安放我的脚步的河,也是孔老夫子的千年一叹,令其泛着哲思浪花的小河。
东方明珠塔像托着我做了一个梦,到了那种高科技与艺术化的世界了,我却格格不入起来,若不是有一张照片为证,我都不知道自己到没到过那个地方了。别人若问询小城的名胜,我像为娘家撑面子一样,脱口而出吹嘘着小城古塔悠久神奇,似乎用那古塔较量着外面的一切。原来,大都市的美与繁华都是皮外的,永远不会像小城有着私相授受的情意,那样的切身。
走在上海的小街上,那种小门脸的商店,在门口挂着处理的过季服装,一条围巾也是小城的跳楼价,令人恍惚的像回到小城的老大街上。这让我感到一丝大都市的亲切,平易近人的地方,还是小城的衬里情结。
大都市有气派,听起来好名头,但要年轻加上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才有的混。小城尽管也有诸多不尽人意的疵议,对于阅历多一些,深谙浮世悲欢的人,是懂得生出几分袒护之意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小城是宜居的,你爱进去了,自然有了恋爱般的和谐。大城的革命者总有一种思想感觉穷冬里的压迫感,小城之恋是放松了的`沉湎,衣锦衣土都可以还乡的。
小城的天说大就大,说小就小了去了,幸与不幸的趋势靠自己掌握,无非是安于一种寂寞人生。常常觉得,猜忌的人情太薄,热闹过后的散席汤无味的凄凉;记录下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表面人生,少一点人事纠纷,简洁至极的关系网里逃之夭夭,小城便是有恩情的福地洞天了,我谓之“手眼通天”的别调心声。
在小城里待久了,遇见的人常让我产生似曾见过的感觉,一份份熟悉的亲切油然而生。小城毕竟是小,都是在这根底间走动的人,碰几次面的概率也是存在的;若叙谈起来,竟有了共同认识的人,甚至拐弯抹角的还沾亲带故的呢。这悠悠的生之负荷,大家平凡地分担着,只这一点的情同此心,就应当使小城人之间感到亲切吧。有多少真心实意,造化就多有情,炎凉倒放在其次吧。
一直自认为丑小鸭一只,除了与动物花草有对视的勇气,看人总是怯怯的,低眉瞬目的。近来,我常常注意到一个流浪汉。他背着个双肩的学生包,清瘦高挑,衣服半新不旧,站在哪里都神色自若的样子。他有一双旱冰鞋,这个小城绝无仅有的,从不离身的成人旱冰鞋,就像他扎着艺术家的马尾一样吸引小城人的目光,而这目光里绝然没有怜贫惜弱的意思,只是困惑。小城里没有那么多传奇,生活就像木纹上的涟漪,格局一定,他捡拾着垃圾,却无乞儿之态,为我们平凡而琐碎生活添出了小戏似的,风筝般的小戏。
当那些贵的贱的汽车排着长蛇阵蠕动时,只见他脚踏旱冰鞋,轻倩而过,轻轻碾过小城人神经线上的位子,车子,房子,孩子,在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他像人群里一只飞翔的鸟儿。
这座实用主义的小城,人们命运交叉的城堡边缘,他的任性与放逸是小城多么幽默的点缀啊。
我不知道满大街的人,在那一刹那,会不会像我充满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一念之间,顶上顿生避世的圆光,看来,做小市民我还是不彻底,小城过客尚可吧。
★ 小城组诗
★ 小城人物作文
★ 小城之夜组诗
★ 小城秋天散文诗
★ 糖果小城作文
★ 小城烟雨的散文
★ 小城落日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