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触景生情美文:那架幽幽的水车(共含7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terna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一次到花小,一架小小的水车就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
这架水车,不是舒婷“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的水车,也不是郁达夫“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作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的水车。它很小,依墙而立。一个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大水缸,几截横着的、竖着的原生态的竹管,一架简易之极的竹水车,两盆种在竹管里的妩媚的盆花,一架世界上最小的水车便开始了不知疲倦的日夜歌唱。水车的简陋在于它完全的就地取材——水缸是学校原有的,放置在最角落;剩下的所有水车的“零件”与配件,全由山上野生野长的竹子组成。但这架水车又是精致的,从水缸的打扮到到主角水车轮叶的安装,都出自传达室大爷的巧心巧手。这水车很悠闲,不须为五斗米操心,也没有人们强加给它的喜怒哀乐,只管负责“为赋新词强说愁”,只管负责伤春悲秋罢了。
当时,我曾好奇过,这水车的水来自哪里?又流向哪里?除了找到一小截细细的裸露的水管,我找不到水循环的印迹。竹管、盆花、水缸无视我的庸人自扰,只是在六月的炎热里静静诉说一份无言的神秘。
今年,来到了花小,我依然好奇,依然经常把目光停留在水车上。似乎每一次走近它,我都有新的发现。
早晨,我去看它。还没走近,哗哗的水声如轻柔的乐曲,和着夏的节拍,与水车一起,缓缓传递着氤氲的凉意。走近,细数水珠跃动,轮叶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时光的线,笑看我躲避阳光的傻傻的举动。目光蓦然与一抹鲜艳相撞。哦,躲过我们的视线,盆花竟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绽放了。花是粉红的,大红的,三朵一群,两朵一簇,在一横一竖两个竹筒里自顾自地招蜂引蝶。尽管因为土壤不够肥沃,花看上去娇娇弱弱的,但它们有水的润泽啊,日夜吸水之灵气,硬是比别的花多了一份灵秀,让人赏心悦目。
傍晚,我又去看它。晚霞携着秋风,依恋在水车旁。“吱嘎吱嘎”、“吱吱嘎嘎”、“嘎吱嘎吱”,水车依旧在欢唱。水车是高兴的吧。同一首歌硬是被它哼出了不同的腔调。晚霞乐了,秋风乐了,我也乐了。乐了的我任目光跳跃,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咦,这是什么?我忽然发现那些嵌进水缸的竹片上有字,之前我一直以为那是图案呢。轻轻把竹片抹湿,一个个字显露了出来,“生”、“命”、“学问”……同事告诉我,这些都是传达室大爷的杰作。大爷拥有一身篾竹本领,又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学校里的许多巧妙的布置都出自他的手。哦,想起来了,国庆节值班看到过正在晾晒的他做好的姑娘陪嫁的火炉,细密的竹片一圈一圈环绕,绕出了一份精致,优雅。上周一早上看到过正在刷漆的小小的簸箕,那么小,那么雅致,比商店里的工艺品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水车旁边的墙文化,操场围墙上的“竹之韵”长廊,校门口的竹匾设计……“民间艺术家!”我流连在竹文化中,对那位整天乐呵呵的老人竖起大拇指。
美丽不一定要姹紫嫣红,美丽也不一定要雍容华贵,这架世界上最小的水车,最便宜的水车,不知疲倦地吱嘎着,叙说着一个关于美丽的传奇故事。
作者:潘芝芳
公众号:笔阅世界
幽幽萱草香美文
又是一年母亲节。
暖风中多了些许花香的点缀,变得绵远而悠长,那些温存的点滴在心底悄然花开,氤氲成一片淡淡的温情,凝聚成一声声诚挚的祝福。
佛说,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怀感恩之情,必得善念之恩泽,心境自然安宁。
细细想来,世上所有之恩情,又何尝抵得过父母之恩。父母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生命,对我们倾注了一生的关心和一世的疼爱,重付出,轻索取,甚至不求任何回报,故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透过五月的花海,记忆之帆穿越三十余年的光阴,一路驶来,满载的尽是父母沉甸甸的关爱和希望。
如今,当我们的羽翼渐渐丰满,挣脱母亲的怀抱为梦想走遍天涯,每天迎向纷至沓来的`脚步与表情,尝试着了解熟悉的或者陌生的朋友,对于身边至亲的人,却习惯了忽略,习惯了索取,习惯了把他们的爱认为是天经地义,习惯了接受他们的付出犹如理所当然。
直到有一天,年华流逝,父母老去,那些曾经围绕在我们身边,有如赖以生存的空气般执着无私的大爱戛然而止,我们方才真切地体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和追悔莫及。
想起孟郊那首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提起母亲之花,往往会想到康乃馨。粉红色康乃馨传说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到苦难流下伤心的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来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不朽的母爱的象征。殊不知,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便有了自己的母亲之花——萱草。
《诗经》有言:“北堂幽暗,可以种萱。”
萱草,亦称忘忧草,俗名黄花菜、金针菜。古时有一种风俗,当游子们即将远行时,都会在北堂门前种上一些萱草,希望以此减轻母亲对游子的思念之情。天地幽暗,唯有萱草能照耀母亲的心,久而久之,萱草便成了中国的“母亲花”。
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文人墨客都曾赞美过萱草,陶潜的“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白居易的“杜康能解闷,萱草能忘忧”,苏东坡的“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或许正是因为萱草这份难得的质朴和自然,人们才会选择用她来象征母爱,因此席慕容才会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世间最尊贵的一种种族。”
纵使她没有美丽的面容,没有丝质的衣服,没有学识,没有地位,甚至没有娱乐,整天只是无休止的工作,有了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们,再困苦的路,她也肯走下去。
此刻,偎依在他乡的窗边,借着清澈的风,思绪翻涌,万千言语末了只化成一寸绕指柔,才发现伴随自己与生俱来的无边大爱竟然是如此难以表述。
正如王冕在《偶书》中所云,“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五月萱草香,五月情意重。只想趁着这个温暖的节日,许下一个愿望,种下一株萱草,愿椿萱并茂,兰玉联红,愿天下的父母双亲,乐而无忧。
无相禅师和打水车青年美文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
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肯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会像您那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属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有人能接替我照顾水车,我就无牵无挂,我就可以出家,走自己的路了。”
无相禅师问道:“你最了解水车,我问你,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什么样子呢?”
青年答道:“水车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漫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无相禅师说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不正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更要有普度众生的宏愿才好。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应该持有的态度。”
青年顿悟,并决心继续打水车。
幽幽青草香美文欣赏
连续几场雨水过后,绿肥红瘦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各种草木更是借着这充盈的水分,肆无忌惮地将那一抹抹的绿任意涂抹。于是,城外的山丘更加丰满了,城里的街头巷尾也更加斑驳生动了。
公园里疯长得青草儿,令整个青草坪简直没有了形状。园林工人不得不发动着轰鸣的割草机,隔三差五地给这青草坪理理发,从而能保持住她凹凸有致的身段。
我周末清晨出来散步的时候,整个公园仍氤氲在一片雾气之中,四处都静悄悄的。刚刚被修剪齐正的青草坪,就像换上了一张崭新的绿色的大地毯。自远处而望,则像极一个风韵犹存的贵妇人,静静地侧卧于公园的中央。
清新的空气里荡漾着一股股幽幽的清香,这是青草新割后释放出的气息。这种清香不同于桃李怒放时的馨香,也不同于芍药花开时的香浓,更不同于五月槐花盛开时所散发出的甜丝丝的香,而是青草儿生长过程中抑或涅槃重生前来自生命本身的芳香。
或许就是受了这种幽幽清香的诱惑,几只花喜鹊儿匆匆赶来了,它们在草坪里跳来跳去的姿态,多像一个个优雅的舞者啊,灵巧的细细的长腿舞动着黑白相间的裙衫,身心都陶醉在这一曲接一曲舞曲之中,哪还在意周围的光景呢。刚才还散居在树枝间的麻雀儿,仿佛发现新鲜事似的,也不约而同地飞到草坪上,踏着舞者的步律跟着伴舞。偶尔一只眼儿伶俐的麻雀儿突然寻到一只肥胖的白色的小虫儿,卖弄似的衔在灵巧的小嘴儿边,羡慕得其他麻雀也纷纷争抢起来。瞬间的安静即被打破,叽叽喳喳的声音一会儿从地面传到树上,一会儿又从树上传回地面。
整个公园都热闹起来。美丽的花裙衫飘进来了,轻巧的高跟鞋正磕打着石子路,草坪里有了顽童的身影,天空里有了响亮的笑声。就连远道而来的风儿也赶着凑热闹。它们越过城市里高楼大厦的`阻隔,顺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的指引,匍匐进这崭新的绿地毯里,尽情吮吸着这幽幽的青草香味。
这是一种极其熟悉的味道。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时候,春末夏初的田野里,被牛羊啃食过的青草就时常散发着这种味道。尤其是仲夏夜里,我也会趁着父母晚饭后休息的空里,一个人悄悄跑到老屋后的农田边上,静静倾听各种小虫儿在草丛里婉转地低吟,河蛙在池塘里的高亢地歌唱,小夜莺在暗黑里的一声翠翠的啼叫,就连随风自不远处飘过来的笙箫之音,都显得那样自然而动听。等到村子里的灯光开始暗淡了,已经低矮了的夜空里,那一颗颗的星星却是更加的清澈晶亮,还有那即将升腾起的夜雾,仿佛一眨眼的功夫就都糅合在这漫无边际的青草香里。
幽幽草香,为谁何顾;顾而不往,昼夜惴惴;顾而往之,寝食生香。去年朋友相约的缘故,我们一起去了内蒙古大草原。由于当时正值夏末野草繁茂的季节,整个大草原的场景真是令人震撼!大片大片的绿仿佛都延伸了天际,湛蓝湛蓝的天空里飘着一团团白云朵,羊群在远处慵懒地徜徉,醒目的蒙古包里马头琴声声悠扬,那端坐在骏马上少年、姑娘啊,正手拉着手一起哼唱着草原牧歌,幸福地沉浸在大草原永不萧条的生命体香里。
小城人都在忙年,只有家门口的这段“运河”赋闲着。
悠长,笔直的一条“运河”,从苗家湾路穿过,她很像一位睡美人,好静不好动,总是这么娴静,缄默着,只见过她天天矜持着,从没见过她有半点搔首弄姿。似乎看不出她在喘息,在流淌,行走,也不觉着她有过一丝的不快。
每回小城,只要有空,我都喜欢在“她”身边漫步,徜徉。喜欢紧贴着河道,来回踱步,细细端详她的睡姿。
住在小城“运河”身边的这个家,算是“赚”着了。开发商还没来得及提价,“运河”已经出落成一位闭月羞花的大美女了。住在附近小区高层的人们,天天可以鸟瞰她的美貌,可以窥探她的起居,就寝,沐浴,梳妆和更衣。
我家住一楼,傍晚,从小区后门溜达出来,总会去与她偷偷幽会上一小会儿,哪怕远远的看上她一眼,这一夜的梦境里,也会多出一份空灵的遐想。
从早到晚,会有不少老人和晨练的年轻人,围着“运河”两岸长吁短叹的小跑,健步。很少会有人像我这样,在她身边一呆就是一两个钟头。
在“运河”身边发呆,多半时,能放空一切,时间与空间会有片刻停顿和休止,能清空所有杂念和困惑,忧愁,烦恼,惆怅。也有时,会默默用心声,与“运河”对话。
我喜欢在夕阳下约会“运河”,望着淡淡的余晖,慢慢从她修长,柔美的酮体上挪移,淡出。望着倒映在她胸襟上的那一轮疲惫的夕阳,颤颤巍巍,磨磨蹭蹭又于心不忍的从她身上挪开。。。。。。
与她面对面坐着,掏心掏肺的倾心交谈,心底完全可以没有芥蒂,无需设防。她会是你最耐心,最贴心,也是最宽心的倾听者。她绝不会与你争辩,与你斗心机,甚至与你反目。她的恬静里蕴含着大度,她的贤淑里浸透着善解人意,连她的矜持里都隐忍着你的吐槽和絮叨。
冷清惯了的“运河”,不在乎大过节的日子里,有没有人去和她亲热。任何时候,她都这么美美的躺着,甜甜的睡着,懒懒的仰着。
除夕夜,不知会不会有人,只顾自己找乐,跑到她身边燃放爆竹,爆竹的彩屑会不会把她的衣裙弄脏,烟花会不会呛着她的润肺。。。。。。
这时,一缕冷冷的清风,从她高冷的面庞上拂过,荡起一串微微波动的涟漪,像是她在用嫣然的微笑回应我呆萌而多虑的担忧。
“运河”很长,我还没机会去测量过她真实的身长。
“运河”不宽,几乎一伸胳膊,就能与河对岸的人我得着手。
“运河”的这边已经绿草茵茵,绿树成荫。“运河”的对岸,还是一派原生态的护坡,杂草丛生的景象。
“运河”这边,已经被“保护”起来,草坪上已经竖起“界桩”,取名为“湿地”。、
早春的阳光,暖暖的烘烤着这片“湿地”,背光的河对岸,却像一张纸质泛黄,揉得有些猥琐的旧报纸,版面凌乱,字迹模糊,显露出老城区的那一段沧桑记忆。
这回,我是趁着年三十这个清晨来的,来的时候,“运河”还阴沉着脸,还带着明显的“被窝气”。幸亏有那么一阵,阳光从阴沉的云层里穿出。从对岸楼层缝隙里露出一小脸儿,像是好不容易躲过了昨天那个敏感的“情人节”,算是他悄悄赶来对“运河”姑娘匆匆表示一个问候,捎给她一个“飞吻”。
只是一小会儿,那个“花心”的太阳,一眨眼就又消失在阴阴的云层里。他是怕被“月亮”夫人撞见吗?
“运河”姑娘看上去阅人无数,一脸“心无挂碍”那样的从容,淡定,恬静。
“狗年”春节来了,汪汪汪,旺旺旺的会吵吵个不停,“运河”姑娘会被吵着,被惊着,被吓着么?
来了两位提着鱼篓,叼着烟卷的老汉,大大咧咧走到“运河”边,一边说笑着,一边往水面上抛着鱼食。我想,既然有人来陪“运河”姑娘,她也不会觉着太寂寞了吧。
我起身,向“运河”挥了挥手,转身“忙年”去了。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灰色的天空,骤降的气温,或许,在这样一个冷秋的下午最适合的就是去地坛走走。
对于“地坛”的了解,是因为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那本《我与地坛》。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那该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园,高墙、老柏、荒藤,能拯救一颗颓丧、迷茫、无助的心灵吗?“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如果说天坛代表的是父性,那么,地坛代表的就是母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在大地的祭坛,在这天人合一的地方,这座神秘的古园能让他的心灵得以栖息、安放吧。
因为对于那个高贵灵魂的敬畏,我来到地坛。
远远地,站在过街天桥上便看到了地坛的西门,在灰色天空里显得格外的色彩艳丽、庄严肃穆。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是一座皇家坛庙,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祭地之坛。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朴实端庄,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从西门进入,沿着中轴线东行。因为是周日,园子里的游人不少。主路两旁的银杏树正是由绿变黄的时节,吸引了很多人树下驻足、拍照。
除了银杏树,园内更多的是松柏。方泽坛周围植满柏树,给人感觉特别的肃穆。“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此刻,久久驻足苍幽的古柏树下,仿佛能感受到他刚刚轧过去的轮椅印……而他细微的、充满了绝望和希望的思绪,曾经在这林间徘徊、消散……如今,铁生已去,而铁生的思绪仍在。
其实,园子里有很多好去处,比如养生文化园,是我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 “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园门两侧的这幅对联出自《黄帝内经》,展示了中医修身的精华。
此行是为了寻铁生而来,其他的景点,如斋宫、皇祇室、宰牲亭、神库等只是从旁边经过,并未细细游览。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读过《我与地坛》的人都能读出,地坛是史铁生对母亲种下的思念。“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上, 很多年以后,仍然会有人喜欢看他的书,分享他思想的光辉。
孤独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地坛适合一个人来静静地聆听,“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此刻,置身园中,透过那些用生命凝成的文字,仿佛生命的清静与芬芳扑面而来。世界之博大,时光之久远,铁生与地坛已永远的融在了一起。而我也在这里,放下了《我与地坛》带给我的所有的沉重。
苦难于铁生,我想既是罪孽也是福祉。
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像铁生那样,“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公众号:云说语文
荧荧紫色,幽幽花香的经典美文
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早晨,爱人对我说:“这段时间南京电视台每天都在播放着有关香草园薰衣草盛开的广告,不如我们一家去观看薰衣草吧。既能避开高速公路的拥挤,又能免费欣赏美丽的生态美景,岂不是乐哉?”爱人的的建议立即得到全家人的赞同。
大塘金香草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双塘社区。据乡志记载,清代有金姓人家围塘而居,故而得名大塘金。2013年,大塘金被政府开发为生态旅游特色村,种植了400亩薰衣草。一时间“看薰衣草就来江宁谷里大塘金”成了人们的一句流行语。
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虽然我早已过了浪漫的爱情季节,但能和家人一起身临薰衣草的花海,陶醉在沁人的花香里,享受一下紫色的浪漫何尝不好?所以,当爱人说,她要去薰衣草园去寻找属于她的浪漫的时候。我当即以微笑表示默许。或许,这是爱人对紫色浪漫的一种情怀吧。我知道,她真正想见的,不仅仅是薰衣草,而是圆她心中一个有关薰衣草伊甸园的梦。
五月,是如此的明媚,清风里缠绕着些许透明的凉意。从家开车二十多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刚下车,爱人和女儿就兴奋地叫道:“好大好美的薰衣草园……”
踏进香草园的大门,一股清新的香味放肆而又温柔地扑面而来。我们不由地放慢了脚步,轻轻走近薰衣草园区,立即被一大片纯纯的',紫紫的花朵所吸引住了。这一簇一簇的紫色花朵,在明媚的阳光下愈加显得娇艳鲜亮,如同一枚枚泛着七彩光芒的紫水晶,又如同一片片连绵起伏的光滑柔软的丝绸,震撼着我的心灵,撞击着我的灵魂,让我心绪蹁跹的同时又肃然起敬。
大塘金香草园,有山清水秀般的诗情画意,更有纯朴浓郁的乡村风情。梯田式的天然地形,清新质朴的设计风格,让薰衣草生长的布局错落有致。阳光下,一朵朵绚烂的花朵,散发着醉人的醇香,洋溢着轻快的旋律。与之挥映相连的,是蔚蓝的天空,葱郁的远山,古朴的凉亭,清澈的河流,畅游的鱼儿,还有天边偶尔飘来的几朵白云,它们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织就了一幅以紫色为主色调的优美画卷。我和父母妻女漫步在薰衣草间用石块铺砌的人行道上,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和谐、浪漫、灿烂的紫色世界。
在香草园庞大的田垄里,薰衣草总是保持着一片单纯,一阕静美。除了大片的紫意之外,留给我们的是一份遐想,一份奢望。对于薰衣草了解很少,只知道法国的普罗旺斯是著名的薰衣草之乡。这里的薰衣草园,虽然没有普罗旺斯古老的城堡,也没有法兰西浓郁的异域风情,但每一步走动,每一眼凝视,每一次呼吸,都有一种被浪漫包围,被清新簇拥,被幽香索绕的感觉。
父亲告诉我,70年代初期,时任生产队大队长的他曾多次带领社员来这里割杂草。那时的大塘金,是一派土地荒凉,杂草丛生的萧条景象。改革开放后,大塘金的土地承包给了农民耕种。近几年,经政府的规划调整,把大塘金打造建成了一片薰衣草庄园,逐渐发展了一个集风景和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特色村。荒地变农田,农田变花园,生活环境改善了,物质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翻了好几番。这几十年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还是国家的政策好啊!说到这儿,父亲的脸上浮现了欣慰的微笑。
母亲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紫色,也是第一次与薰衣草近距离的亲近,更是第一次闻到这么醉人的幽香。她只是从电视上看到过薰衣草,也只是从家用的洗衣液里闻过薰衣草的香味,没想到在自己的故乡能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薰衣草,还能在薰衣草丛中和家人合影留恋,这是她做梦都没想过的。
爱人说,遥远的普罗旺斯,熏衣草的海洋世界,铺满了诗意的幻想,曾经让她遐想过很长的时间。如今,真的置身于薰衣草的花海里,欣赏着这馥郁的紫色,闻着那沁人的花香,感受着来自东方普罗旺斯的浪漫美景,却激动得有点站立不稳了,甚至还产生了一种幸福的晕眩感。
一阵清风拂过,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紫色的波浪。“好美的紫色波浪,好沁人的花香!”女儿禁不住张开双臂喊出声来。如果不是担心踩坏薰衣草,我相信女儿一定会扑到花丛中,与薰衣草热烈拥抱的。女儿说,她会继续在薰衣草盛开的季节里,憧憬一场紫色的梦幻之旅,守望一个美丽而浪漫的梦想。
闻着薰衣草花香的气味,陶醉在那片紫色的浪漫熏染之中,如同在慢慢体味烟火人间爱的真谛。随着人群的涌动,人影的晃动,不时传来彼此彼伏的欢笑声在薰衣草间荡漾。于是,随着一声声相机的“咔嚓”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被定格成了一幅幅永恒的风景。看着父母妻女脸上绽放的笑容,我内心腾起了一阵暖暖的幸福。
喜欢与大自然亲切地相拥,喜欢静静聆听自然的声音,喜欢静静欣赏自然的景色,就如与这薰衣草的亲近,淡淡地相处,默默地喜欢,不在乎颜色的闪亮,也不在乎味道的芬芳,只在乎心灵的澄净,心境的舒坦。
薰衣草,不仅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带给我们一种灵魂的洗礼。沐一缕阳光,携一束花香,把幻想留给这漫天开放的朵朵花蕊,把那紫色的幸福收藏。薰衣草,荧荧的紫色,幽幽的花香,永恒的浪漫,就这么悉存于心。
“爸爸,我肚子饿了。”女儿清脆的叫唤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看了看手表,这才发现已近中午了。
“走,让我们带着薰衣草的余香去吃农家乐!”我笑着拉着女儿的小手,和父母爱人一起,依依不舍地向薰衣草告别。
返程的路上,车稳稳地开在宽阔的马路上,薰衣草的芬芳依然不舍地缭绕在我的周围,弥漫在车厢里,是那么的淡雅,是那么的曼妙,又那么的让人流连回味……
★ 触景生情范文
★ 幽幽清明作文
★ 触景生情满分作文
★ 优秀作文触景生情
★ 触景生情伤感语录
★ 满分作文触景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