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的音乐美文(共含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dyo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雪可看,更可听。
下雪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在南面的窗下静静地坐着,看雪,更多的是听雪。
谁说雪落无声?雪花飘落时那细微的簌簌声是多么美,多么妙不可言。听得你心旷神怡,遐思无限,如仙乐渺渺,若隐若无,在你耳边低回,在你心底缭绕。
雪落声细微,庄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就是这样的吧,需要你闭眼凝神去听,这自然的音乐,需要你用心去感受,这天地之间的莹洁,这天地之间的大美。
小小雪花漫天飞舞,有时也忍不住孩子般地想,细微的簌簌声,是不是雪花和雪花相互遇见、相互微笑、相互拥抱的声音?听着听着,你的心境,也会是一片静谧。
我喜欢听班得瑞音乐,最喜欢的曲子是《初雪》,尤其是开始的那一段落雪声,最是美妙,听来让人无限神往。酷热的夏天,微微闭目,听上一曲《初雪》,觉得心灵一阵清爽,燥热全消。难怪奥利费史瓦兹说:“班得瑞的音乐是兼具视觉、触觉、与听觉的,我们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创作灵感,宛如抛物线般将一直延伸,飞向到地球另一端,它不只是新世纪音乐,更是淬炼自大自然的心灵投手!”
听雪,总是要想到那些与雪有关的诗词佳句,最喜欢的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一个内心温暖的黄昏,雪将下而未下,炉火温暖地燃烧,新酿的醇厚的酒,散发着暖暖的酒香,期待与好友共同举杯,围炉夜话,饮酒听雪,吟诗谈文话桑麻,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日本作家、画家德富芦花曾经说,雨能给人以安慰,能医治人的心灵,能使人心平气和。真正使人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风。他没有说雪。雪呢?我想,雪能使人内心充满喜悦。给人以心灵的飞翔,听着雪舞的簌簌声,心清气爽,欣欣然而飘飘然。
细雨濛濛欲湿衣,我觉得,雨境,再怎么美,也是人间的,而雪境的美,是仙境,是童话世界。澄澈莹洁的雪的世界,不染纤尘。
听吧,你就喜欢临窗听雪吧,听大自然的无上妙音。
音乐教案-雪
雪 绒 花
一.教学目标:
1. 按指定节奏完成旋律。
2. 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 让学生尝试用英文来演唱《雪绒花》。
二.教材分析: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三.教学过程():
1. 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class. Sit down please.
2. Let’s review an old song. 《土拨鼠》Ok Please take out your clarinet and play it.
请吹的较好的同学站起了来吹。Please stand up.
3.完成练习: 按指定节奏编写旋律
先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把三小节的.节奏拍出来。Let’s clap.然后再编写旋律,并且用唱歌或者是吹竖笛的方法表现出来,比一比谁写的旋律最好听。
4.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首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特拉普男爵,生活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在战争以后他失去了职位,也失去了妻子,留给他七个孩子需要照顾。有一次,他的小女儿得了风湿病,请来了修道院的玛丽雅修女照顾她,并做他孩子们的家庭教师……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Can you see what in the picture .
后来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电影的名字叫The sound of the music《音乐之声》。电影的拍摄在风景迷人萨尔茨堡,背靠阿尔卑斯山。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图片欣赏。
5.Today we’ll learn a new song in the movie .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first.
6. 学习歌谱:
(1) 用lu的声音跟琴小声哼唱
(2) Look at the picture. 看歌谱,找出其中完全相同的乐句。
(3) 用轻声来唱歌谱。
(4) 这首歌曲可以分两段,那么从哪一小结开始分为是第二段呢?
为什么这样分?因为这一小节带有切分节奏,比较活跃,有推动旋律的作用。
(5) 完整地唱歌谱。
(6) Sing it again.
7.学习歌词:
(1) 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 Let’s sing with the tape .
(3) Sing again .
8.英文歌词:
(1)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listen the song .
(2) 朗读英文歌词,指名读,再齐读。
(3) Sing with it .
(4) Sing again .
9. *作:
(1)在春节到来以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那一天会有人从烟囱里爬进来给你送礼物,那是什么节日?Yes. It’s Christmas day. Merry Christmas .
老师教大家用剪纸的方法剪一个六角形,然后用剪窗花的方法剪成各种各样的雪绒花图案。Let’s made a Christmas card . Then send for your classmates.
(2)Let’s play. OK. Please show me your card .It’s very nice .
(3)让学生把做好的卡片拿到前面来,出示给大家看。
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大家边听音乐边动手做,听《雪绒花》的钢琴曲。看圣诞祝福的动画。
10.大家做的卡片都十分的精美,有的同学还写上了祝福的话语。在送给同学时别忘了说:
Merry Christmas. OK. That’s all for today . Goodbye class .
梅花雪美文
友邀我写【梅】。顿觉汗颜,生在北方,与梅无缘,却与雪结缘。只记得幼时,喜花的母亲摆在窗台的一盆;冬梅。花是小小的,紫粉色。叶子软软的。不炽烈,却也开的不逊春色。
点开收藏的梅图,恍惚走进了梅园。那个笑靥如花的女子,轻燕抚身,翘足在梅林,一张朱幡剪彩,玉笋轻撚,挂于梅枝间,在除旧迎新际,祈福。一袭白色斗蓬,不沾尘世烟火的清纯。谁啊,寄情于万点梅红,埋下一段惊世伏笔,又等谁开启;原呀,是那个叫甄嬛儿的女子,在这飘雪的园林为谁种下了一幅艳刹的柔情!尽管后来的剧情跌宕起伏,唯有此景深藏于心。那年那月那场相逢,只适合这暗香涌动的梅林。
也喜那手捻一枝白梅的红衣女子,惊鸿一舞,莲步芊芊,回眸处,羡煞天人。只是,后来却是步步惊心,步步伤身。
顿 喜了这最初的相逢,这初心终没被染熏。与这梅景, 相称。
梅,一定是不喜热闹的,若不,怎喜与清冷的雪缠绵呢。雪只配梅 ,梅独恋雪。你不来,我不开。你不来,我不见。今生只与你纠缠,我的泪也只化在你的眉间心上。别人不懂我的娇艳,只与你铺出一幅惊世的画卷,为迎春做无声的的铺垫。
少时,读梅的诗词,只觉这开在墙角的梅呀,哪里寂静,那里扎根。别的花都在酝酿一场盛世的相见,才会开的香艳不倦。唯有你青骨决绝,在寒风中怒放。寒又怎样,奈我何?我只管开呀开,开的瘦瘦又如何。多像那隐忍的.女子,风霜与我,折磨。又如何呢?我迎来的必是那春呀。纵使后来的繁华世人不记得我,可痴心依旧来年与雪不散续约。
梅,终是瘦瘦的,只这盈盈一握的那点。就一点,够了,足够了。多了的,就是俗了,俗了的,一定是姹紫嫣红的,大朵大朵的开着,怎肯与雪,剔透之物可搭?不搭,太不搭的。梅说,今生我只与你这俏骨枝头坐。雪说,我撒落的琼浆玉液,也只伴你最后的隐没。原来,甘愿一起享受的,哪管是否曾孤独过?
有诗说; ‘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极目南云无过雁,君看,梅花也解寄相思。’原来,梅的冷香片片,移影也无怨。它也说相思。说来年不见不散。
回首,小半生已过,尽管与梅遗憾的没近距离赏过。可这相思的雪,却总惦念着,这一场邀约。
我用了一纸薄了的浅墨,把收藏看到的梅雪素描着,想象着..........
梅逊雪三分白,雪输梅一段香。我呢,遗憾了与他的一剪合影......
雪!濛濛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
我又大了两岁。这一年冬天,雪是不怎么大。地冻了之后,像是只下着小的雪。
这一个冬天,我们的院子里,好像比往常热闹得多了。我们是住在里边的小院里。外边是一个大的院子。现在,马嘶声,人的往来声,车声,唱歌声,打油的锤声,在外边的院子里交响着。颓废的破大院,顿时,呈出了新兴的气象。
父亲是忙忙碌碌的,从站上跑到家里,从家又跑到站上。一车一车的黄豆,每天,被运进来又被运出去。据说父亲在站上是做“老客”。
一个先生,是麻脸的,教我读书。可是,有时,他也去帮父亲去打大豆的麻包。
外院里,是好几辆车在卸载装载,马在无精打采地,倦怠地站着。身上披着一片一片的雪花。人,往来如梭地,工作着。
我也挤在人堆里。看着他们怎么过斗,怎么过秤,怎样装,怎么扛。
雪雰霏地下着。麻脸先生,划着苏州码子,记着豆包的分量。他的黑马褂上披着白,像是肿了似的。
雪雰霏地下着。秃尾巴狗在院里跑着。飞快地。在雪里轻轻地留下了爪印。
外院的东院是仓子,是马厩,是油房。人往来地运豆子。鸽子,咕噜咕噜地叫着,啄着豆子吃。
像是家道兴隆似的,各个人都在忙着。
晚上,工作完了,父亲同麻脸先生总是谈着行情,商量着“作存”好还是“作空”好。
麻脸先生会爻易经卦,据说,他的数理哲学是很灵的。父亲会算论语卦,有一次算到“长一身有半,”于是“作存”,果然赚了。
我呢,我夜里总是跑到油房里去。那里,是又暖烘,又热闹。
马拉着油辗子,转着。豆子被压扁,从辗盘上落到下边槽子里。出了一种香的油气,马的眼睛是蒙着的,说是不蒙着,它们就不干活儿。
同着辗子的人打了招呼,进了去。顺着窄路,走到里边的房子里,则又是一个世界了。
油匠们欢天喜地地,笑谈着。他们一边在工作着,一边在讲着淫猥的故事的。
我是欢喜他们的,他们也欢喜我。我上了高高的垫着厚板的炕上,坐着,躺着,看着他们在作工,一只手操起了大油匠刘金城所爱看的《小八义》。
我看着他们怎样蒸豆批,怎么打包,怎么上柞,怎么锤打。那是非常地有趣味的。扬着锤子邦邦地打着,当时,令我想到呼延庆打擂。而等待着油倾盆如注地淌下来,随后,打开洋草的包皮,新鲜的豆饼出了柞,我是感到无限满足的。有时,我是抓一块碎豆饼吃的。
卸了油垛,油匠们又是讲起张家姑娘长和李家媳妇短来了。他们垂涎三尺地讲着生殖器,有时,那也令我感到无限的满足的。
听够了,我则看我的《小八义》。我是崇拜猴子阮英的。
很晚的才回到房中睡觉。父亲没有问我。据说第二天要起早上站去,早就睡了。
翌日,早晨,天还是黑洞洞的时候,就听见车声咕咚咕咚地从院里响了出去,起来时,听说父亲已经走了。外边小雪在下着。
濛濛的雪下着。院里又铺上了一层棉絮。
雪!下了好几天的雪,居然停住了。
据人说,在先年,雪还要大,狍子都可以跑到人家的院子里来。又据说,某人张三,当下大雪时,在大门口,亲手捉住了两匹狍子。人们总是讲先年,说先年几个大钱能买多少猪肉,而在下雪的时候,人们多半是要讲先年的雪的故事的。
说这话,是我六岁的时候,也许是七八岁都不定。那时,我是最喜欢听人家讲故事的。特别是坐在热炕头上,听人讲古,是非常有味道的。
人们总是讲先年,说先年冷得多,可是不知道是什么道理。现在想过来,怕是人烟稀少的原故。我们家里大概是道光年间移过去的。在那时候,我们是“占山户”。那是老祖母时时以为自豪的。你想一想,方圆一二十里,只有一家人家。那该是如何地冷凄呀。现在,人烟是渐渐地稠密了。
东北的冰天雪地中并不如内地人所想象的那样冷。在雨雪雰霏的时节,人们是一样地在外边工作。小孩子们是顶好打雪仗的。
这一天,雪花渐渐地停止了。空中是一片铅灰。地上是一片银白。狗在院里卧着,鸡在院里聚着。族中的一个哥哥,给我们作工,弯着腰,在院里,用笤帚扫雪,雪到车里,预备往外推。小院子里是寂静静的。下了好久的雪,居然停住了。
我看着人扫雪,在院子里,一个人孤独地留连着。抓了抓雪,瞅着,望着院里的大树。寂静的天气支配着。忽然,角门响了一声。东北屯的大哥又来了。
我是最欢喜东北屯的大哥的。他说话是玄天玄地的,两个大眼珠子,咕噜咕噜地动着,很是给我以刺激的。他能打单家雀,而且是“打飞”。他所打的那一手好枪,真不亚于百步穿杨的养由基。真是“百发百中”。他能领我到野外里跑。尤其是,他用沙枪打了好些家雀,晚上,可以煎给我们吃。他一进门,声音就震动了整个的小院落。
在数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街南的田地里了。是东北屯大哥,在同祖母和母亲说了几句话之后,拿着沙枪,带我出去的。他带我到近处各个大树的所在,打了好些家雀子,带了回来,虽然是冒着寒冷,可是,我是非常地兴高采烈的。
吃着煎家雀,东北屯大哥,大吹大擂地,给我们讲雪的故事:哪里雪是如何地大,在哪里他打死了多少兔子,哪里雪给人家封住了门,在哪里他打死了多少野鸡。雪的故事,是最令我怀起憧憬的。
到了夜间,东北屯大哥走了,后街的伯父又来了。祖母在吃消夜酒。祖母絮絮叨叨地讲过来讲过去。随后,她叫后街的伯父说唱了一段“二度梅”。
依稀的月光,从镜帘缝里,透射到屋子里。濛濛的雪,又在下着。静夜里,又起了微微的冷风。
在今天上午,睡了大懒觉起床,吃完早饭后,我们决定进山里玩玩。
我们兴奋得匆匆忙忙上了车,出发了。过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大山,我们继续往前开,离大山越走越近了,我和父亲母亲看到大山上铺满了雪,仿佛大山穿上了白棉袄也想和我们一起准备过冬。
我们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地方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我立刻叫父亲停车,父亲同意了我的意见。刚下车,新鲜的空气迎面扑来,我们吸了个够,就开始准备去玩雪。原本玩儿雪的地方在对面,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不过没事儿,有一座桥可以帮助我们过去,我走在最前面,我不敢过桥,父亲鼓励我说:“没事儿,你过你的桥,不要想自己会掉下去。”我听了之后,大胆地跨出了第一步,又忐忑不安地跨出了第二步,从第三步开始,我就踏实的走到了对面。我踩了一脚雪,雪好深呦!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我和父亲母亲看到有很多可爱的雪人,于是,我们齐心协力地也堆了一个雪人,我把这个雪人的名字叫许三毛,它的眼睛是拿两片树叶做的,鼻子是拿雪做成的一个又细又长的三角插进去做的,胳膊是拿两根木棍插进去做的,嘴巴是扣出来的,我父亲太有个性了,把自己的一根香烟点着给雪人的嘴巴里插进去,我和雪人一起照了相,不光是我,还有一位小姐姐也跟我们堆的雪人照了相。
我们堆完雪人,又打起了雪仗,打着打着,父亲揉成一个非常大的雪球,抓住母亲,就往母亲头上扣,我也揉了一个大雪球准备往父亲头上扣,正要扣,父亲敏捷的躲过了我的雪球,我再给母亲扔雪球,母亲没注意,于是,我的雪球打到了母亲,母亲也准备打我,我也躲过了母亲的雪球,打了很久,真开心,我的手已经抓雪冻得很红了,打了一场雪仗,痛快啊!
我们回到了车上后,我的鞋整个湿透了,我脱掉了脚上脏脏的袜子,母亲放到软风上吹,到了家,换上了干净的袜子,躺在沙发上放下了一天的疲惫,再休闲的看了会儿书,就开始睡觉了,在我准备要进梦乡大门的时候,我很吃惊,本来是黄金城堡,变成了雪白城堡,于是,我就开始了梦乡了……
喜欢雪,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喜欢。但没写过有关雪的文字,原因有二:一是如同娟子所说的怕别人笑我矫情,二是南方的雪花太娇羞太柔弱,未等下笔,就已润物无声了。所以每次有冲动,没行动。但一到下雪,我还是会照几张雪景锁进空间,紧紧捂住那份欣喜,生怕一眨眼那些照片就像雪花一样不见了。
其实爱雪之人从古至今比比皆是。先不说古代,就我空间朋友来说,比如江上清风的《初雪》,用商人的敏锐,诗人的触角,不染纤尘的文字,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雪景图,也生生勾出我对雪的诸多期盼和等待。笑对寰尘的《雪落江南》,将雪花的飘逸和纯净反复临摹,细细密密写了好几遍,那份轻柔那份灵动把一个江南小女子的旖旎情怀演绎到极致。娟子的《可否,遥寄一支雪》,一个“情”字贯穿其中,既有自己身处南方看不到雪的遗憾,也有对过去生活在西北的雪中即景充满了怀想,更有对亲人朋友的遥念和祝福。文如其人,一贯的轻松活泼率真。生活在塞北的好友薄冰,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与雪亲密接触的,故从她的文字里,多次看到雪花的踪迹,也看到了她一颗素雅玲珑的心。还有很多很多……
早几天我们这里也下了一场雪,难得的大雪倾城,满世界的洁净。我一早起来,顾不上赶着去上班,先穿着高帮防水登山鞋,在院子里来来回回印满了我笨重的脚印。边走边仰着头,让雪花一遍遍亲吻我的脸颊,滑过我的唇,落入我微张的嘴里,一份绵软,一份清冽,一份甘甜。心底的喜悦随雪花一起飞,飘飘然,落在脚底下的“吱嘎吱嘎”声里,仿佛回到了童年。
我的雪,是下在记忆里的,是关于童年和少年生活的,是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的。
那个时候的冬天,雪下的真叫一个大,整个村庄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刚开始是小雨,淅淅沥沥要下好几天,接着气温愈来愈低,渐渐看见冰凌,直到房前屋后的竹子都弯下了腰,树木也垂下了枝条,才想起要下雪。首先是雪粒籽,黄豆大一粒噼噼啪啪砸在屋顶上,地上,反弹上来跳起老高。这时候,我一般是躲在伯伯家的屋檐下看雪。伯伯的屋檐下,视野好,能看到远处高高矗立的大山,以及由远及近的重重叠叠的山脉和门前蜿蜒延伸的小路,结冰的水塘,还有相距不远的那一山直不起腰的竹林,翠绿的叶上满是晶莹剔透的冰凌。但少小的心里,是说不出诸多的美感,只是由衷的欢欣。更重要的是,可以躲避妹妹的喧闹和母亲的责备,安安静静地欣赏从雪粒的刚劲置换到鹅毛大雪的飘逸。等雪停了,我会执一根小木棍,跑到竹林里敲打竹叶上的冰凌,一株又一株。减了负的竹林就会稍稍将腰直起,像对我充满了感激,而我的成就感,就来自这份小小的欣然。也许我天生就有痴傻的成分,这样单调的工作常常让我一敲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母亲的厉声呵责才肯罢休。单薄的棉衣,打着补丁的裤子,脚上吸拉着可能还是哥哥姐姐穿过的鞋子,冻得红肿溃烂的双手,置身在冰天雪地里,做母亲的怎能不心痛。然而,年少的心早已随飞舞的雪花而驿动,又怎会愿意呆在炉火边。
记得有一年下大雪,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样子吧,带着小我两岁的妹妹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在生产队的晒谷坪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忘记了回家吃午饭。直到暮色降临,姐姐才在上气不接下气中找到我们。劈头盖脸一阵数落后并告诫我们要小心,父亲已发雷霆怒。父亲年轻时的威严是出了名的,一动起怒来棍棒也是真实的,小时候的哥哥就没少挨打,但极少落在我们姐妹身上,只在言语上对我们严加要求。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算是幸福的,尽管家境贫寒,但识字不多的父亲那个时候就知道穷养儿子富养女。我抱着侥幸的心理跟在姐姐后面大摇大摆地走回家。未进大门,就远远地看到父亲虎着脸,在转身寻找什么。平时乖巧聪明、八面玲珑的妹妹一见势头不对,早溜之大吉,躲到了奶奶的蚊帐里。而我却傻傻地杵在那里,等着父亲找到棍棒来打我。父亲有个习惯,从不追着打人,只要当时逃掉就没事了,过后也不追究。但要是看到他扬起棍棒还不逃走的,他就会狠狠地打,边打还一边不停地骂:叫你这么蠢,叫你这么蠢。我就属于这样的主。我小时候也有个习惯,只要父亲扬起棍棒,我就绝不逃走,面对他如雨点般落下的棍棒,我纹丝不动,眼睛都不眨。母亲在一旁急得哭喊:你这个蠢妹子,咋就不知道躲开。我仰着脸倔犟地回答:反正是你们生的,你们想打死就打死吧,那风采,绝不亚于就义时的刘胡兰。直到父亲停手后,才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无声的流泪,晚饭不吃,谁来了也不理。其实父亲打人也不是那么痛,棍棒虽扬得高,着力不重,且全都打在棉袄上,但就是伤心了,就是想哭了,就是觉得父亲不爱我了,就是觉得自己是家里多余的孩子了……长大后方才明白,原来爱有多种方式。父亲的棍棒,只是想教会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会审时度势,少钻牛角尖,少碰壁。但有些东西,真的是与生俱来的,一辈子都改不掉,比如宁折不弯,宁死不屈。
大雪后的日子,弯弯山道是很难走的,雪融化了的地方到处是泥泞,没有融化的地方就结了镜子一样的冰,坡多路滑。大人们索性很少出门,在自家燃起大堆柴火,也有一些喜好串门的邻居三五个围在一起,天南地北的神聊。那时候没有麻将,没有电视,简简单单的生活里溢满了欢乐。而这时候的我们家,会找一些早就准备好了的大块的木柴,架起大堆炉火,我们晨起时父母亲就已经将室内烧得很暖和,还把头一天在雪地里打湿的`鞋袜全烘干了。那些日子,父亲还会四下里打听,看看谁家宰了大黄牛(一般下雪天都基本到了腊月,总有人家宰牛的),要是遇到了,父亲就用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钱要了一头牛的骨架回来,洗净,放在大铁锅里汩汩地煮,等到香气四溢时捞起,冷却,小心翼翼的用刀子削下骨头上零零星星的碎牛肉和牛的脆骨来。这样,一幅牛骨架上削下的肉就够我们一家子吃上好几天,那些爆炒时加了辣椒、葱花的碎碎的香香的牛肉,是我长大后一直怀念的美味,其实就是现在饭馆里的拆骨肉,只是再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了。
那时候的食材都是安全的,每餐两三样菜,炒好菜的铁锅要架在炉火上,留在锅里的一般是荤菜(很少有猪肉吃,所谓的荤菜大多是父亲猎回来的野味或者干泥鳅小鱼之类的,与现在的生活相比,恰恰相反。),小菜就用碗盛着放在荤菜的周边,边吃边加热,我们称之为“吊锅菜”。外面的雪花漫天漫地的飘,屋里的炉火哔哔啵啵的燃,一家人团团围坐,尽管手里端的是很少看到米粒的红薯饭,但我们吃的是那样的香甜。要是有邻居来串门,父母亲总是极力挽留人家,打上两个平时舍不得吃的荷包蛋,炒一碗削骨牛肉,加两样小菜,再烫上一壶自家酿造的小酒,把方方正正的桌子摆在炉火边,荤菜是放在客人面前的。而我们则规规矩矩地坐着,很少去客人面前的碗里夹菜,有时嘴实在馋了,就轻轻夹一筷子。父亲和客人边吃边聊,乡亲们总是夸我们家的孩子懂礼貌。这时候,眯着小酒的父亲就会深情地看着我们,露出欣慰的笑容。也只有在下雪天,父母亲才会有这样的闲适,平日里,总是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雪下得厚了,十天半个月都不会融化。头几天,大人小孩都尽管悠闲尽管乐,过了一个来星期,就开始有行动了。那些叔叔伯伯大哥哥们会和父亲一道,上山去找野兔山鸡竹鼠之类的野生动物,因为山里的人都熟悉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父亲更是优秀的猎手,一找一个准。而我们这些小孩子,自然也有小孩子的手段。就像鲁迅小时候干过的那样,找一个母亲用来晒干菜的盘箕,用一根绳绑在盘箕的背面,绳的一端通过门缝系在屋里的某个什物上,盘箕张开一边,里面撒一把谷粒,然后就安静地等着,透过门缝偷窥着,等麻雀们送货上门。饿了几天的雀们不知是陷阱,看到有食物,就屁颠屁颠地飞来了,而躲在屋里的我们锁定既定目标,松开绳,盘箕罩下来,可怜的雀们就插翅难逃了。那些麻雀,捉到后大都成了男孩子口里的美味,或清蒸或烧烤。我胆子小,不敢尝雀肉,但同样当了帮凶。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那个小山村愈来愈远,小山村里的那场雪在我的视线里也愈来愈小,愈来愈模糊,但那些雪中的场景,那些年少的心情却愈来愈清晰。在长大后的经年里,雪如一位故人,每到寒冬定会如约而来。我年年盼,年年看,年年欣喜。只是这份欣喜,已与往日不同。少了那份单纯,多了一些沉思、淡定,知足,感恩。雪,洁白晶莹,还是我最初相识的模样,而我,已回不到曾经。
江南三月,是草长莺飞,鸟啭莺啼,蝶儿翩翩;是晨光明媚,小草低吟,花儿浅唱;是樱花盛开满山桃红,杨柳依依处处梨白,春天清新淡雅的时节。
而北国三月,却是另一番景象。山上有亭亭白桦,天上是悠悠碧空,迎面吹来不再寒冷的风。漫漫冬夜残留的积雪,在春风里慢慢消融,化作淙淙溪水在山间流淌。
今天,一场不期而至的降雪,飘飘荡荡、潇潇洒洒,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给了满世界耀眼的洁白。
这三月漫天飞舞的雪花,已经不再预示着寒冷。雪花落在脸上,轻轻的、柔柔的,有种清清爽爽的感觉;雪花落在树上,轻轻地粘在枝桠上,形成了冰凌、雪淞、树挂,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雪花落在地上,松松的、软软的,就象铺上了厚厚的地毯,给我们以银装素裹的世界。
在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春天已悄悄走进人们的心里。参加晨练的人们,他们雪中踏着舞步,伴着春的序曲,在絮絮扬扬的雪花中旋转;童心未眠的老者,或孩童般地放着风筝,或陪着孙子在雪地里嬉戏;孩子们穿得五颜六色,在风雪中追逐,在摩天轮上旋转,只为不负对春天的企盼。
这三月的飞雪何其珍贵。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还说,春雨贵如油!这充分说明,春天里的一场雨或一场降雪,来得是多么的及时,显得是如此的珍贵!有了这场及时雨(雪),农民就能按时播种,良好的墒情保证了苗齐苗壮,也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曾听过一首歌谣,说“天上下雪不是雪,下到地上变成雪,你说下雨变雪多费劲,不如一下就下雪!”这下雨变雪的道理,道出了自然界的神奇,也 道出了雨雪变幻的无常。而三月雪边下边化,即雪即融的景象着实让人欣喜,感觉到春风的温暖,春光的明媚,春姑娘那袅袅婷婷的脚步声。
这三月的飞雪,来得快去得也快!刚才还是莽莽苍苍,满世界的白雪皑皑,转眼间就是一个冰雪消融的世界。已经融化的雪水,汇集成淙淙流淌的小溪,给河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据说,这融化的雪水,用来沏茶是最香的,可惜我们远离苏杭,不知道这新上市的龙井该如何品尝!
走在这三月飞雪的街道上,有种雪上飞的感觉。春天的雪,尤其是这种速融雪,走在脚下非常的湿滑,司机朋友要低速慢行,老人、孩子要格外当 心。今年1月7日,一场大雪过后,我骑自行车出行,几乎被摔残;2月20日,步行的我再次滑倒,还摔丢了手机。希望朋友能吸取教训,在雪天安全出行。
这三月的飞雪过后,将是一个满目清新的春天。你看,路旁的小树正慢慢泛青,枝条上的芽孢正在长大,说不定哪天就能抽出嫩嫩的叶子;脚下的土 地正在解冻,踩在上面是湿润和松软。不惧寒冷的小草,贪婪地吸取着水分,伸一个懒腰,挺一挺腰肢,只盼着能冲破大地的束缚,享受到那和韵温暖的春光;最能 睡觉的蝴蝶,等待着破茧而出,在山间、在田野,与百花争艳,与蜜蜂同舞。
我爱你,这北国的独特风光;我爱你,这阳春三月的漫天飞雪。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是春雨的亲姐妹,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了土地,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接着花开的时节。
★ 描写雪美文
★ 盼望下一场雪美文
★ 三月的雪美文
★ 雪的抒情美文
★ 冬天的雪美文
★ 借雪抒情美文摘抄
★ 雪和亲情的美文
★ 梨花雪的文章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