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成语造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春夏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辕北辙成语造句(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春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南辕北辙成语造句

篇1:南辕北辙成语造句

[ nán yuán běi zhé ]

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篇2:成语南辕北辙的造句

成语南辕北辙的造句

1、没有知识和主见的人,只能南辕北辙,举棋不定。

2、教化却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南辕北辙。

3、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甚远,有什么和议可言。

4、你和我的想法南辕北辙。

5、老师让求面积,你怎么求周长了呢?真是南辕北辙。

6、你明明说要好好学习,可天天在看电视,岂不南辕北辙吗?

7、图书馆在左边,你往右走,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8、我让你去日本出差,你竟然跑去北京,天啊,真是南辕北辙。看了此造句的网友还看了:天高地厚造句用手忙脚乱造句

9、她和你的性格对比起来真是南辕北辙。

10、两个人在创作方法上南辕北辙。

11、业务经理和市场营销经理必须进行充分合作借以消除结果上的南辕北辙。

12、两个人在创作方法上南辕北辙,差别很大,不过二人都以专业作家的骄傲强调经过仔细推敲才取得想往的效果。

13、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南辕北辙” ,比喻一个人的行为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

14、处女双鱼:南辕北辙的一对。你常被鱼儿的多情所吸引,同样地,鱼儿需要你正确的引导。

15、由于我们成长背景个性喜恶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我们的想法完全南辕北辙。

16、起先我害怕的是我们的思想从此将南辕北辙,但随后因为他不再谈及打坐及修行的事,而使我几乎忘了这个曾发生在我丈夫生活中的巨大变化以及所带给我的困扰。

篇3:成语:南辕北辙

【释义】

“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和实际情况。

【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典故】

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今天我来的时候,遇见有个人要出远门,他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你的马再好,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他说:“我的盘缠多。”我说:“你的盘缠再多,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这几样东西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罢了。

寓意:文章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篇4:成语:南辕北辙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1),季梁谏(2)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3),方(4)北面而持其驾(5),告臣曰:‘我欲之(6)楚。’臣曰:‘君之楚,将奚(7)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8)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9)善。’此数者(10)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11)欲成霸王,举(12)欲信于天下。恃(13)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14)至楚而北行也。”(《战国策B魏策四》)

【注解】

(1) 邯郸:音“寒单”,赵国都城。

(2) 谏:音“见”,规劝。

(3) 大行:大马路上。

(4) 方:向着。

(5) 驾:马车。

(6) 之:前往。

(7) 奚:为何,表疑问之意。

(8) 用:此指“旅费”。

(9) 御者:马夫。

(10) 此数者:指刚刚所言这些。

(11) 动:举动。

(12) 举:行为。

(13) 恃:音“是”,仗着。

(14) 犹:就好像是。

【故事阐述】

战国时代,魏王想要出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季梁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停止了旅行,想回去劝阻。

回国后,他急忙地赶去见魏王说:“我刚才在路上看到一个人驾车往北方走,却对我说他想去南方的楚国。我说你要去南方,怎么现在却往北方走呢?他马上回答说他有优良的骏马、足够的旅费、技术很好的马夫,所以绝对可以到达楚国。但是,王啊!您知道吗?实际上,因为他去的是相反的方向,马愈快、旅费愈足够、马夫愈好,只会让他离楚国愈来愈远而已啊1

季梁接着又说:“今天大王您一心想成就霸王之业,让天下人都取信于您,可是,现在您却仗着有强大的军力想去攻打赵国,藉此扩大您的领地和威望,这样做下去,只会离您的目标愈来愈远!正如我遇到的这个人,他想去楚国却往北方走一样,永远也达不到目的1

人们把这个故事,叫做“南辕北辙”。“辕”是古代马车前部套在牲口左右两边的木头,用以拖车。“辙”是指车轮走过后路面压出来的痕迹。这句成语就用来比喻人的志向和实际行为相反。

篇5:成语:南辕北辙

【成语】南辕北辙

【拼音】nan yuan běi zhe

【解释】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近义词】分道扬镳、各走各路、天南地北

【反义词】异途同归、殊途同归

【成语故事】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quot;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lsquo;我要去楚国。#39;我问他:lsquo;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39;他说:#39;我的马好。#39;我说:#39;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39;他又说:#39;我的路费很充足。#39;我说:lsquo;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39;他又说:#39;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39;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quot;

篇6:成语: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的典故出处】《战国策・魏策四》。

【南辕北辙的典故释义】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魏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魏王,劝阻伐赵。

魏王见他如此匆忙,很奇怪,就问他:“你有什么急事吗?难道出了什么大事?”季梁没有从正面回答魏王,他严肃地说道:“大王,我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怪人,他做的怪事我从未听说过,特来禀报大王,请求大王指教。”

魏王听了很好奇,就催促季梁快点说。季梁很严肃地说:“我在外出办事的路上,看见一个人在急急地往北走。我问他到哪里去,他说到楚国去。可楚国在南边啊。我见他走的方向不对,便对他说:‘到楚国应往南走,你怎么往北去呢?’他却回答说:‘那不要紧,我的马是上等的马。有这样的好马,还担心到不了楚国吗?’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理解,又告诉他:‘即使你的马是上等的马,走得快,可你所走的路却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那是枉费力气呀!’那人听了我的话,仍不觉悟,反而还对我说:‘我的马好,路费也多。如此的好条件,还发愁到不了楚国吗?’我见他如此糊涂,感到惊讶,也很气愤,就对他大声喊道:‘你的费用多也不管用,这条路并不通向楚国!’那人又指着给他驾车的人,有点故意炫耀地又对我说:‘您看看,我的这个驾车人也是一等的驭手啊,所以呀,我根本不用发愁到不了楚国。’说完这话,他高声命令那驭手扬鞭催马,仍然朝北边方向奔驰而去。”

魏王听罢这个故事,不禁笑道:“这个赶路人也太糊涂了!世上哪有这么愚蠢的人,他该朝南走才是楚国的方向啊!”季梁听了这话,知道魏王还没有明白他讲这件事的目的。于是他严肃而又恳切地说:“大王说得对。那个赶路人方向错了,他的马越好,路费越多,驾车人技术越高,他离楚国就越远。大王您认为是这样吧?现在,您想成为霸主,取信于天下,可您想依赖国家大,兵强马壮,去攻占别国来扩充领土,以此提高威望。我以为,您越是这样做,离您想成就大业的实际愿望就越远!这就像那个赶路人啊。我说得若不对,请大王恕罪。”魏王听了,连连点头,放弃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成长心语】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用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旨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我们为实现而奋斗的过程中,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对了方向,你的梦想也就实现了一半。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南辕北辙 造句

南辕北辙造句

成语造句

南辕北辙翻译

南辕北辙典故

南辕北辙文言文

专心致志成语造句

望尘莫及成语造句

成语黄粱一梦造句

变化无穷成语造句

南辕北辙成语造句(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南辕北辙成语造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