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励志故事的成语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omyoung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励志故事的成语(共含1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omyou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寓言励志故事的成语

篇1:寓言励志故事

凡是看见过猴子的人都知道,猴子们善于模仿各种模样和行为。在非洲,就有许多这样的猴子。有一天,一大群猴子坐在叶子浓密的树枝上,偷偷地瞅着地上的猎人。猎人布好了罗网,在草丛里不断地打滚。猴子们纷纷窃窃私语:“这个人的玩法儿可真不少呀!你瞧他呀,一会儿鹞子翻身,一会儿又滚又爬,一会儿跌跌撞撞,一会儿又缩成一团。我们学东西够灵巧的,这挺好的新鲜玩艺儿,干吗不试一试?来吧,亲爱的同胞们,我们来模仿一下吧!猎人大概玩得过瘾了,恐怕要走了。他一走,我们就开始模仿。”过了一会儿,猎人果然走了。“嗨,快来吧!”猴子们嚷道,“别错过机会了,看谁模仿得最像!”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一个筋斗翻进猎人的罗网里,又跳又闹,嘻嘻哈哈,玩得真开心!当猴子们玩累了想到要出去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罗网裹得紧紧的,谁也没办法逃走。猎人拿着袋子走出来,把猴子们一个一个地装进袋子里。

【励志感悟】模仿别人,必须头脑清醒;没头没脑地模仿,定会铸成大错!

篇2:寓言励志故事

狗、狮子,还有狼和狐狸,不知怎么就成了邻居。他们一度和睦相处,为了同心协力捕捉野兽,甚至立下了神圣的誓言:捕捉野兽相互配合,平均分配猎物。狐狸最早逮住了一头麋鹿。狐狸向伙伴们派去信使,请他们来均分这头麋麋,鹿肉的味道确实不坏!狗和狼来了,狮子也到了,分割猎物就由他操刀。狮子兴奋地搓着锐利的尖爪,打量着四周的伙伴,盘算着该怎么分。思考了一会,狮子宣布道:“弟兄们,咱们一共四个。”说完,鹿被干脆地撕成四份:“现在开始分配猎物,注意啦,列位兄弟!第一份归我,这是根据咱们的协议;身为狮王,我要第二份毋庸置疑;第三份属于我,因为我比你们更强壮有力;至于第四份,你们中哪个敢伸一伸爪子,就休想活着离开这里!”

【人生感悟】与地位显赫、蛮不讲理的强者讲道理、辨是非,简直就是白费心机。

篇3:寓言成语小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嬴政相处良好。后来,嬴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做人质。嬴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对他非常冷淡,还刁难他。太子丹找机会逃回了燕国,并与秦王结下了冤仇。他总想找秦王报仇,但苦于燕国弱小,无机会下手。

太子丹报仇心切,便找太傅鞠武请教抗秦的办法。太傅鞠武认为秦国非常强盛,如果想要报仇,只有从长计议,将来联合齐、楚和匈奴,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或许可以取胜。

太子丹着急地说:“这要等到哪年哪月呢?现在秦国正在征伐齐、楚等国,马上就会进攻我们燕国的。我不愿意再等了!”鞠武看到太子丹迫不及待的样子,便建议道:“田光是燕国有名的智谋超众的长者,他会给您想一个良策的。”

于是,太子丹找到田光,跪在他面前,向他请教。田光说:“我听说良马壮年时一天能行千里,然而到了老年,就连劣等马也跑不过了。您说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济了。”

田光说:“对呀,我现在已年老体衰,没有精力再为国家效力了。但是,我可以推荐一个人给您,他叫荆轲,保证能不负重托。”

荆轲擅长剑术,太子丹见到荆轲后,共谋刺杀秦王的计划,后来荆轲在易水边与太子丹告别,孤身刺杀秦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刺客。

篇4:寓言成语的故事

杨朱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全家都出去寻找,还要请杨朱的仆人帮忙。

杨朱觉得很好笑,对邻居说:“你只丢失一只羊,用得着这许多人去找吗?”邻居说:“你不知道,野地里岔道多,还是人多些好。”杨朱就让仆人去帮着找,去了半天才回来。

杨朱问邻居:“羊找着了没有呢?”“唉,”邻居叹了口气说,“找不着了。”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着的?”邻居回答说:“岔道之中又有岔道,谁知道羊跑的是哪一条道呢!我们只好回来了。”

歧途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歧途亡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篇5:成语寓言小故事

小石头正在路口放羊,从远处来了一辆马车,下来一个人问:“请问到楚国该怎么走呀?”

小石头用手里的鞭子指着南边的大路说:“顺着这条路走,就可以到了。”

可那人却让马车拐向北边的路,小石头大叫:“错了,错了,方向不对。”那人笑笑说:“没关系,我的马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小石头摇摇头:“马跑得越快,你离楚国越远了呀。”那人满不在乎,拍拍身上的钱袋子说:“别担心,我有足够的路费,一定没问题的。”

小石头说:“钱再多,也得走对路才行啊。”那人又得意地指着自己的车夫说:“这可是最好的车夫,我花了很多钱请来的,你就别操心了。”

小石头叹口气说:“那你就走吧,祝你好运哦。”那人对着车夫喊:“出发!”车夫对着马儿说:“驾!”然后他们飞快地向北驶去。

(小朋友,你说那人能到楚国吗?你有没有像他这样,明知道是错的事情,还要做呢?)

篇6:寓言成语的故事

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擅长于画人物和马。他的名声传到京城长安,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玄宗经常召他进兴庆宫,命他当场作画,并时常给于丰厚的赏赐。

由于曹霸受到皇帝的宠幸,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和官府人家,都以藏有他的画为荣。大家不惜以很高的价钱,来收购他的墨迹。

长安北面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阁内四壁上绘有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这些肖像,是七十多年前著名画家阎之本画的。由于年代已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现在大部分已经剥落,不仅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有的甚至难以辨认。为此,玄宗把曹霸召来,要他重新画过。要重画功臣肖像谈何容易。曹霸阅读了大量史,料对照已经暗淡模糊的功臣肖像,仔细琢磨,精心构思,然后挥笔绘制。不久,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并且以崭新的风格展现在人们面前。

曹霸既擅长于画人物,又擅长于画马。一次,玄宗传曹霸进宫,当场叫人把他最喜爱的一匹叫玉花骢(cong)的名马牵来,命曹霸为它作画。

曹霸叫侍从把一幅巨大的白绢裱糊在殿壁上,同时对玉花骢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观察,然后转过身,飞快地挥舞墨笔。不多久,威武神骏的玉花骢就展现在白绢上。玄宗越看越满意,马上叫侍从取来许多金帛赏赐给曹霸,并且封他为左武卫将军。但是好景不长,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后,爱好声色,奢侈荒淫,长期不理政事,曹霸也越来越少被召进宫去作画。后来他又因一件小事获罪,被削去官职,降为平民,只得离开长安。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玄宗逃往四川。曹霸也流落到成都,靠在街头替路人画像过活,晚境极其凄凉。

一次,著名的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在朋友家里看到曹霸画的《九马图》,得知这位名噪一时的画家也在成都,便马上去寻访。几经打听,终于在街头找到了曹霸。

杜甫了解了曹霸的身世和遭遇后,非常同情和感慨,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这样两句:“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凌烟阁中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鲜艳夺目的色泽,亏得你左武卫将军下笔使它们重放光彩。

篇7:关于成语寓言的故事精选

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之家,年轻时聪明好学,见闻广博,擅长辞令,无论在政治、外交或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诣,因此深得楚怀王的信赖,曾被任命为左徒,负责起草法令和接待诸侯宾客等事宜。

屈原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国的声望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他对内主张改革弊政,对外采取联齐抗秦的策略,触犯了贵族内部腐朽势力的利益,引起了这些人的嫉恨。因此,他们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便相互勾结,接二连三地向楚怀王进谗,恶意中伤和诬陷屈原。久而久之,怀王就对屈原渐渐疏远起来。

公元前3,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到楚国,对怀王说,只要楚国同齐国绝交,秦国愿将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屈原认为这是一场骗局,极力劝谏怀王不要上当。但昏聩至极的怀王不但不听,而且把忠心为国的屈原放逐到汉水以北。

等到楚、齐绝交以后,秦国立即变卦赖账,说割让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怀王怨恨秦国食言,重新召回屈原,并出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损失严重。后来,秦王又主动要求讲和,并约怀王到秦国相会。怀王中计前往,进入武关后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后病死在秦国。

怀王的儿子襄王即位以后,更加糊涂昏庸,对靳尚和子兰言听计从,进一步屈服于秦国的压力。不久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遥远的湘水地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郢都(楚国的都城),烧毁楚国先王的陵墓,使无数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屈原在湘水闻讯后,感到无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负屈含冤,报国无门,只能把满腔的忠诚和悲愤,抒发在回环起伏、激越奔放的诗篇中。在着名的《九章·怀沙》里,他写了这样两句诗:“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对那些肆意颠倒黑白、葬送楚国的奸佞小人,进行了愤怒的鞭挞和控诉。不久,屈原写下了最后一篇绝命诗《惜往日》,便纵身跳进滚滚的汨罗江,自沉而死。

当屈原看到秦军进犯,国都失陷时,他选择了死。他想以死来惊醒昏庸的贵族,唤醒沉睡的国人。然而,屈原的死并没有起到警世作用,楚国还是亡了。楚国统治者昏聩无能,不善纳忠言注定了这样的结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才能的人也要遇到懂得惜才的人才更有价值,在机会没有来临之前,你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篇8:关于成语寓言的故事精选

赵文王3年,赵国消灭了中山国,举国欢庆,并封长子章在安阳郡,由田不礼辅佐。由于他们二人一向怀有篡逆之心,由此引起了朝中正直大臣的担忧。

有一天,李兑跟肥义说:“公子章强壮而意志骄横,党羽众多,欲望很大;而田不礼为人狠毒,贪婪无度,两人彼此合谋,一定要生出作乱的事端。古人说‘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图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到头来互相鼓动作乱,我们得时时提防才行。”

后来李兑又对肥义说:“依我看来,他们叛乱的中心是要权要势,你正是灾祸集中的目标,必然先遭祸害。为什么你不称病不出,把权力交给公子章,却偏要成为灾祸攀登的阶梯呢?”

肥义听了李兑的话很不以为然,告诉他:“不能这样做。从前先父把王位托付给我时就说道,你不要轻易改变念头和你的思虑,应该专心一致终结你的一生。”

肥义接着说:“我接受了他的委托,并记录在典册上,假如我畏惧作乱,怎么对得起前人,变心臣子,罪大恶极,连刑法都不能容忍,况且贞节之臣必待灾祸来临,才能显示操守;尽心之臣必待大难临头,才会彰明本色,决不违背我的誓言。”

李兑感动得流着泪告别了肥义。此后,公子章和田不礼果然作乱,并杀害了肥义。

故事里的肥义对李兑的话不以为然,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誓言,但是他实在是固守成规,不懂得变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善意的劝告,我们应该听进心里,不要一贯坚持自己不合时宜的誓言,必要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变通,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好好生存。

篇9:关于成语寓言的故事精选

西汉武帝时,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fén]。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王太后这座靠山,加之汉武帝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胡作非为,骄横奢侈,营私舞弊,随意诬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窦婴要城南田,窦婴不给,又听说灌夫也替窦婴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窦婴结了怨(窦婴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的大臣)。又因为灌夫掌握着田蚡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田蚡欲将他和窦婴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结婚,王太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下了诏书,吩咐诸侯、宗室、大臣们都到丞相府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气得破口大骂起来。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闹到了武帝那里,武帝便召集大臣们来研究。窦婴坚决反对对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则赞成治罪,有的惧伯田蚡的威势,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虽说酒后闹事,但没有死罪。可丞相说他不对,也有道理,究竟如何处置,请皇上定吧!”

罢朝以后,在皇宫门外,田蚡招呼韩安国坐他的车子,而且很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这个秃老头子,你为何迟疑不决(首鼠两端)?”

后来,田蚡想法害死了窦婴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内心恐惧惊吓而死。

故事里的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靠山所以更加胡作非为,我想大家都是非常讨厌这种人的吧!所以千万不要做这种人,不要变成自己讨厌的这类人。也希望小朋友们在坚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一气呵成,不要犹犹豫豫的。

篇10:寓言成语解释及故事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百发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篇11:成语寓言小故事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寓意: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学好,不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篇12:成语寓言小故事

楚国有个人到大街上去卖长矛和盾牌。为了招徕顾客,他举起盾牌夸耀说:“我的盾牌非常坚固,无论什么武器都剌不穿它!”

他放下盾牌,又举起长矛吹嘘说:“我的长矛锋利无比,无论什么东西一剌就穿!”

这时,有个人问他说:“如果用你的长矛来剌你的盾牌,那结果是一个什么样呢?”

那个楚国人一句话也答上来。

寓意:脱离实际地夸大某种东西的长处,往往会闹出自相矛盾的笑话。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篇13:寓言小故事的成语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只要让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马的优劣。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于是人们都把他称为“伯乐”。为了不让自己的一身绝学失传,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识马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

孙阳的儿子资质很差,却想继承父亲的事业。在熟读了这本书后,他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所有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他按照这个特征找了很久,也没有什么收获。

有一天,他发现路边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动物,他看了很久,觉得这个东西很像《相马经》中所说的千里马,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千里马”捉住,并带回家。一进门,他便嚷着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它长得和《相马经》中说得差不多,就是个头小了点,蹄子差了些。”孙阳一看儿子手里捉着的居然是一只癞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傻儿子,你拿的是一只癞蛤蟆,根本不是什么千里马啊!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相马的本领,就得多去看马、养马,深入地了解马才行啊!”儿子听了羞愧不已,从此便一头钻到马群中去研究马。

按图索骥的启示:

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也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正确。

篇14:寓言小故事的成语

典故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公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公说: “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公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公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公说: “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 “祁黄公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

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大公无私的.启示: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办公正事,做人没有私心,从集体利益出发。

篇15:寓言小故事的成语

有一次齐桓公骑马出游,来到野外山林之中,忽见远处有一只老虎挡道。齐桓公正打算绕道前行时,不想那只老虎倒先伏在了地上,竟然一动也不敢动。于是,齐桓公一行得以从老虎身边飞驰而过,打猎满载而归。

齐桓公回宫后,便问管仲:“今天我骑马外出,老虎见了我竟吓得不敢往前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答道:“我想,您可能骑的是一匹毛色驳杂的高头大马,迎着正在升起的太阳奔跑吧?”

齐桓公赶紧点头:“正是这般情景。”

管仲于是分析说:“这种马飞驰起来很像一种叫做‘駮’(bo)的猛兽,而駮是专以虎豹为食的。那只老虎以为您骑的是駮,它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这则寓言说明,老虎被像駮之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于是将自己给吓住了。聪明的人类则应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使自己的认识一步步地接近于客观的实际。

篇16:寓言小故事的成语

有个城里人非常贫穷,每天都过着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生活。即使是这样,他还是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干活,一天到晚做着发财的梦。

一天,他出去的时候偶然在草堆里拾到一个鸡蛋,这下他简直大喜过望,兴冲冲地奔回去,还没进门就大叫:“我有家产了,我有家产了!”妻子忙问:“家产在什么地方?”他小心翼翼地拿出拾来的鸡蛋给妻子看,说:“喏,这个就是。只不过必须等到十年之后,家产才能有呢。”于是,他便和妻子商量说:“我拿这个鸡蛋去找邻居,借他家正在抱窝的母鸡孵它。等小鸡孵出来,我从中挑个母鸡。小鸡长大后可以下蛋,一个月又可以孵出15只鸡。两年之内,鸡生蛋,蛋生鸡,这样可以得到300只鸡,300只鸡能够换来10金。我用这10金可以买来5头母牛,母牛又生母牛,3年以后可以得到25头母牛。母牛生下的小母牛,又可以再生母牛,再过3年又可以得到150头牛,这样,又可以换得300金了。我拿着这300金去放高利贷,3年之中又可以得500金。这500金中,用三分之二买田产房屋,用三分之一买僮仆、小妾,我便可以与你一起快乐自在地度过晚年了,这不是很快活的事吗?”妻子开始还好,听到末几句话,不由勃然大怒:“什么,你还敢买小妾!”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趁着丈夫不注意,扑过去一下把鸡蛋打碎了,说:“那就不要留下这个祸根!”丈夫一看鸡蛋和梦想一起被打碎了,气极了,取过鞭子狠狠地抽打妻子。打完了还不解气,又到衙门去告状,说:“这个恶妇,偌大的家业败得一文不剩,我请求杀了她。”官老爷奇怪地问:“你的家业在哪里呢?现在又败成了什么样子?”这个人便从拾到一个鸡蛋说起,一直说到要买小妾,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官老爷。官老爷想了想,就命令衙役把他妻子抓了起来,呵斥她说:“这么大的一个家业,被你这个恶妇一拳就毁尽了,不杀了你不足以抵罪!”接着就下令架起油锅,将油烧得滚开。那妻子见了吓得面无人色,号啕大哭起来:“官老爷啊,你可得做主啊,我是冤枉的啊!”“说,你还有什么冤枉!”“我丈夫说的一切都是还没有成为事实的事,为什么要烹我呢?”官老爷说:“你丈夫说买妾,也是没有成为事实的事,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妻子说:“道理是这样,但是铲除祸根要早啊!”官老爷听了笑了笑,放她走了。

本来就只是痴心妄想罢了,一个煞有介事的将虚妄当作现实,一个还以此为依据大发脾气,丈夫和妻子真是又愚蠢又可笑。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踏实,不能学这对夫妻把虚幻的东西作为根基。

篇17:寓言小故事的成语

春秋时期,孔子被世人尊为圣人。他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学识渊博的,一定要好学多问。

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谦虚好学。

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心中不服,就询问孔子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于学业,不因为向学问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号啊!”

不耻下问的启示:

一个人要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篇18:南辕北辙寓言成语的故事

南辕北辙寓言成语的故事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注音】nán yuán běi zhé

【成语故事】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出处】犹至楚而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背道而驰

【相反词】有的放矢

【成语例句】

1、第三,方向的配合各人合作,必须趋向同一方向,而后可生效果,否则南辕北辙,必难成功。

2、如果让一个企业不需要的机构“加强服务”,同时又强调加快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革,岂不是自相矛盾南辕北辙。

3、近年来盛行的“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招商活动已经产生变异,文体热热闹闹,经贸冷冷清清,南辕北辙,本末倒置。

4、追流溯源,追到“新民主主义制度”;又山高水长,简括出两条“南辕北辙”的建国思路。

主人公介绍

季梁,春秋初期随国大夫,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是我国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

魏王,战国时代大王。公元前334年,魏惠王正式称王,更改元年,至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城内死伤无数,“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篇19:1-6年级成语(寓言)故事

1-6年级成语(寓言)故事

1-6年级成语(寓言)故事统计
年级 所在位置 题目
13、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
27、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语文园地三 买椟还珠
趣味语文 看图说成语
18、 盘古开天地
(下册)语文园地二 闻鸡起舞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10、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
语文园地七 刻舟求剑
31 女娲补天
32 夸父逐日
语文园地八 画龙点睛
语文园地二 胸有成竹
语文园地六 杏林春满
(下册)语文园地五 手不释卷、鹏程万里
27、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语文园地四 水滴石穿
语文园地八 大公无私
(下册)语文园地四 程门立雪
语文园地七 入木三分
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画蛇添足
选读课文 狐假虎威、伯牙碎琴

寓言成语

励志大道理寓言小故事

寓言成语:羽扇纶巾

晨会寓言励志小故事

简短的励志寓言小故事

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的成语

成语寓言小故事《拔苗助长》附寓意

寓言儿童故事

励志寓言:愚公移山

有哪些寓言成语

寓言励志故事的成语(精选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寓言励志故事的成语,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