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Are You from》教学反思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狗散步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Where Are You from》教学反思(共含14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狗散步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Where Are You from》教学反思

篇1:雅思口语中Whereareyoufrom?的打开方式

Where are you from?这是一句很简单的口语,也是雅思考试中常被问道的,对于这个问题,拥有一定的技巧来回答,会让考官眼前一亮。

雅思口语中Where are you from?的打开方式!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_X.(你的家乡就可以)

Where do you come from这个和Where are you from其实意思都差不多,前者问的是你从哪里来,后者问的是你是哪里人,只是一个是系动词用法,一个是实义动词用法。

如果你在考试中碰到这个问题,就这样简单的回答的话,这样是会狠狠的拉低你的分数的。因为如果你的考官是老外,他不一定知道你说的这个城市,因此,你需要对你的家乡进行一个解释,打个比方,我来自宁波,就可以这样说:

I'm from Ningbo. Ningbo is a coastal city. 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it's famous for its seafood.

这样的回答很不错了,分数不会很低了,但是句子比较普通,因为全是简单句的组成。而如果想要亮眼的话可以用同位语加从句的回答,比如像:

I'm from Ningbo, a coastal city located in the east of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seafood.

这样的回答会显得比较得体,如果老外在你家乡问你Where are you from?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不要回答I'm from _X.因为from表示来自的意思,会有一种离开感,不适合这种场景,你可以这样回答:

I'm a _X man/boy/girl/local.

上面说到这个问句的回答,接下来我们在来看看这个问句我们该如何使用。

Where are you from?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种教科书的式的询问方法会显得很僵硬,我们需要改变一下,让我们的询问变得委婉礼貌。比如像:

How old are you?

我们可以给他添加前缀,变成:I'd like to know how old you are.

因此,对于Where are you from?我们也可以添加前缀,把它转换为:

Could you please tell where you are from?

这样的语气会不会显得更有礼貌一点。

而添加问句前缀是需要把问句调整会陈述语序的,这个大家要谨记。

雅思口语--摆脱中文翻英文的思维惯式

下面列出了帮助你克服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思维习惯的一种方式:不要总是试图把英语说得如同中文一样好。与之相反,你应该对自己采用较简单的方式实现信息沟通而感到满意。接受过良好教育或者思路十分深邃的人往往会力求在说英语时表达出和说中文时相同的水准,结果他们只能磕磕巴巴地翻译自己十分复杂的思路,而流利程度大打折扣。

当你和口语搭档以沟通性的自然方式进行交流时,只需要进入自己的英语“记忆库”并选出你所知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作为自己的沟通工具即可——你需要对这种程度感到满意。一个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只有 5 分水平的人通过在实际的沟通情境中不断使用自己有限的词汇和相对较弱的语法,有可能在流利度方面达到 7 或 8 分的水平。

换句话说,你需要与别人在实际的沟通当中重复地使用你所知道的英语资源,无论你当时对英语的了解多么有限。不要担心自己在说话时重复地犯相同的语法错误。

是的,你确实应该对自己说话时的语法错误想点办法,而所能采取的最好方式就是利用《朗文国籍英语教程》(Side by Side)来纠正这些错误。但是,如果你担心这样会把自己的语法错误变成说话习惯并且把这一点当作不去使用英语尽力进行沟通的借口,那么你永远也无法提高自己的流利度。

让我们来关注一下你在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咖啡店里面和一位想象中的外国学生对话的情形。请想象,这位学生来自泰国或韩国。(此外,当你和你的中国籍语言搭档对话时,请想象他/她就是这个外国学生。)现在,请想象你在和这名位于澳大利亚的亚洲其他国家学生进行闲谈时,你真的很想和他聊天,也的确很想进行交流——你的目的不是用自己出色的英语令他“肃然起敬”。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能使用自己已知的英语知识,就会感到满意了。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口语流利度会更好,而当你在雅思考试的情境中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你会力图“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

起初,在实际的谈话场景中使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这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经阶段。如果你在提高英语口语的计划中还包含一个口语搭档,那么你的语法和词汇的质量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提升,而且流利度会相当不错,无论你的语法和词汇处于何等水平。

从学英语的最初阶段起就找个口语搭档开始练习会是个好得多的方法,而尽量不要在一两年中依靠个人自学进行大量的英语知识学习,然后再去实际的沟通场景中尝试提升自己的流利度。当然,你的确需要在口语考试中或多或少地使考官对你印象深刻一点,但是这一点的重要性不应该超过清晰的沟通。

例如,你确实需要向考官展示,自己知道如何采用某些词汇来引出一些句子,从而提出你的主要答案(或是与你之前所说内容的语义相连,或是既引出又进行语意连接),而且你确实也需要采用复杂的句子结构而不是习惯性所采用的简单短句。当你在家练习了这些内容之后,就应该尝试在与口语搭档的自然沟通中加入这些成分。最终,你会对这种较高水平的英语表达驾轻就熟。

雅思口语评分四维度

雅思口语考官通常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评分:

When you go into the speaking test, the examiner grades you in four areas:

FC--Fluency & coherence; 流利度与连贯性

GA--Grammar Range & Accuracy; 语法准确性与精确性

LR--Lexical Resource 词汇的丰富度

PR--Pronunciation 语音语调的流畅与清晰度

Now to be honest every examiner knows what the strong and weak areas are for Chinese students. They all know that LR, which we can also call vocabulary is generally their strong point and FC and PR are generally the weaker. That does not mean that all students will have the same problems. The average IELTS score for Chinese students is 5.5.

老实讲,雅思考官对于烤鸭的强弱项早就了然于胸了。中国烤鸭们都知道词汇是他们的强项,但是流利度、连贯性和语音语调却是他们的软肋。这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问题。中国烤鸭的平均雅思成绩是5.5.

The profile usually breaks down like this. Examiners called this a “jagged profile” because on a graph it looks like a jagged line。

中国烤鸭们的成绩呈锯齿状(像下面展示的这样)。考官们把这个叫“锯齿图式”,因为考鸭们的分数波动呈锯齿装。

FC 5 GA 6 PR 5 LR 6

If we take an average of these four scores we can see that is 5.5 score. This means that any strategy you use for passing the IELTS test should concentrate on FC and PR more than GA and LR. I am not saying that you should forget about GA and LR completely, just focus on the typical weak points。

四个分数平均一下就是5.5.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拿到雅思高分,那么你的重心应该更多的放在流利度和连贯性、语音上面,而不是语法和词汇上面。

In the next few parts I will take a look at each area and discuss how you can increase your scores by looking at what examiners want. On the next page you can see a checklist of basic questions that you can ask yourself during the exam. If you can manage to pay attention to all of these points, then you are going to succeed on the exam。

接下来的几个部分,我会详细介绍一下如何准备每个部分,以“取悦”考官,从而拿到高分。在下一页是你考试时会被重点考察的一个系列的问题。如果你在参加考试时能注意到这些点的话,你距离高分可能就不远了。

A point that I want to remind you of, is that it is always your weak points that will pull you down, so remember to maintain your strong points, but really focus on your weak points so that everything evens out。

我想提醒烤鸭们,拉低你分数的是你的弱项而非你的强项。所以,记住要不断强化你的优势,同时还要重点改善你的弱点,这样最终才会有好的结果。

雅思考官在乎的17个口语得分点

Fluency & Coherence 流利度与连贯性

a) Can I speak at length on a topic? 我能否详尽地就一个话题侃侃而谈?

b) Have I organised my ideas logically? 我的观点叙述有逻辑吗?

c) Have I used appropriate linking words? 我有没有用到合适、恰当的逻辑连接词?

d) Do I speak clearly and smoothly? 我是否讲得清晰且平顺?

Grammatical Range & Accuracy 语法多样性与准确性

a) Have I used a variety of simple, compound and complex sentences?

我是否混合着使用了简单句、复合句和复杂句?

b) Have I used a range of structures to convey modality, conditionals, active/passive, cause/effect and tenses?

我是否用了不同的结构去传递语法的正确形式、条件句、主被动语态、因果句、时态?

c) How well can the assessor understand me even though I have made some errors?

在我偶有错误的前提下,考官能多大程度上的理解我所讲的话?

Lexical Resource 词汇的丰富度

a) Ar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 use appropriate and accurate?

我所使用得词和习语是否合适并且准确?

b) Do I have a good range of vocabulary to cover the topic?

我所使用得词频是否涵盖足够广泛,而非单一只能运用某一个词汇段?

c) Have I used correct word forms?

我是否正确地使用了单词的形式?

d) Have I used some idiomatic language?

我是否使用了一些习惯用语?

e) How well can I talk about personal and familiar topics?

我能多优异地谈论个人和自己熟悉的话题?

f) How well can I discuss more abstract topics?

我能多优异地讨论更抽象的话题?

Pronunciation 语音语调

g) Have I pronounced my words correctly?

我的单词发音是否正确?

h) How appropriately have I used stress and intonation?

我是否正确重读了单词,我们语调如何?

i) How well can the interviewer understand me?

考官能听懂我吗?

j) Is my voice strong and clear?

我的声音是否自信并且清晰?

对雅思口语考生的建议是根据以上的4个维度与17个得分点逐一进行练习。关于英语口语的提高办法是很多雅思考生特别头疼的问题。在雅思口语中,光靠机经很难拿到8以上的高分。所以还得靠平时的积累。那么中国考生在练习口语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许多考生学习英语多年却未曾突破,最大的原因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也就是说,大家一直在找方法,在各种方法之间选择,最重要的行动却没有。考生们可以想想,我们在学母语的时候有方法吗?

笔者自己的口语比一般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好。原因总结为以下三点,供大家借鉴:

1)大学时的大量练习。由于笔者是培训学校的老师,每天都要接触到学生和英语,比一般人浸泡英语的时间长。

后来在英国的British Council拜访时才发现能达到最好效果的学习方式,就是learning by teaching others(教会别人)。很多老师英语不错,一是底子好,二是一直不断在用,不断在想办法教会别人,所以自然就保持得好。

2)口语练习是从可以蹦词、到蹦短语、再到蹦句子,这样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和婴儿学习语言并无两样。

能看懂的是被动知识,用说出来的才是语言能力。我们中国的语言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语言知识等同于语言能力了。

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但不是自动等于能力。就好比,你读了10本游泳的学术著作,你对游泳的知识已经很丰富了,但你不下水,不去游,你还是一点也不具备游泳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掉下水,即便你学富五车,一样会被淹死。

3)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境况下,外语口语能力的保持要靠每天的听力练习。语言的学习听力要先行。你能听懂心里起码不慌。听的多了,自然就能下意识的讲出来,讲不出来,就是听的还不够多。你能不能说出,是(yes)和不(no)?当然可以。其他不行,是因为练习的量不到位。所以要练就一口漂亮的口语就是这样,要坚持。

语言是否地道除了表面的语音语调问题其实更深层的问题是思维的问题。思维的问题是最根本的。经常有雅思考生问,范老师,每次我说英语的时候脑袋里总是先想中文,然后再把中文转化成英语,回答时总是很慢,这是我学习方法的错误还是由于不熟练?

我回复说用英语思维是学习英语最高境界。一门语言你如果习得成功了,那么用一个成语来讲就是“得意忘形”。

得到了语言的意思,忘记了语言的形状。这位同学讲英语的时候脑子里还要过中文,然后解码成英文,说明对英语这门语言,还没有习得成功,还在学习之中。

那么如何习得?有没有灵丹妙药?

捷径真的没有。语言从学习(learning)到习得(acquisition/acquired)中间的这个过程很长。如果是母语大概需要12-24个月,也就是2岁。在这24个月里面,你大概一共要主动、被动地做将近7000个小时的听力训练。

我们可以算算,考生在考四级听力、六级听力、雅思、托福]听力之前做过多少小时的听力训练?

我的新浪微博曾经介绍过一篇10000小时理论的文章。说的是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至少10000个小时的练习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要达到用英语去思维足够的听力输入量和练习量是第一个基础因素。除了足够的练习量之外如果你不出国,在国内你很难真正达到用英语去思考。因为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外衣。考生是吃大米、白面、看马恩列毛邓长大的,咱们的思维和那边吃牛肉、什么都看的西方人思维是不可能一样的。

所以,不要为了追求用英语思维而去学英语。没意义。至少我达不到这个水平。我能做到的是和老外聊天轮到我张嘴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不过中文,这算不算用英语思维?我认为不算。

总之,雅思口语的高分需要的是坚持练习。态度比方法重要。英语这门相对简单的语言只要坚持去学了一定会好起来的。

雅思口语中Where are you from?的打开方式

篇2:教学反思

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要认真进行记录,主要有三点:

(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

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班是一个全新的组合体。但是大家都能较快的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讨、一起游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班务工作。这不,转眼间冬天来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头,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仔细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吧!

一、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

二、勇于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静与动”的结合。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置,找资料、齐动手,在活动室里设立了图书角、益智区、小巧手、表演区、建构区、娃娃家、小医院等,还利用室外一角,设置了小超市,在每个区域我们都利用废旧鞋盒,布置作品展示去。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了“种子贴画”、酒瓶装饰等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折纸活动非常感兴趣,吃好了饭,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群的孩子围在一起在研究折纸,有的在比赛自己折的飞机

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闹的现象也少了。

三、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矗但是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小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篇3:经典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受感动的人物,学生首先找到了作者的女儿,从文中找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要更高,和作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感到学生读书的细致。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同龄人之间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学生对父亲、母亲进行了分析,感到他们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同时都能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读这些人物的对话。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很透彻,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我想,主要原因是我没有用更多的问题限定他们,使他们自由感悟,有感而发,谈得开心,悟得深刻。

在理解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主题,“永生的眼睛”指什么呢?杨泽琨说:因为是外公捐献了眼角膜,虽然他死了,但眼角膜还在,就好像他还没离开家人一样,还活着。在她回答的同时,高雨苏急着答到:这永生的眼睛指的就是永生的品质,学生总结的非常到位,让我非常感动。

在课的结尾我给孩子们读了这篇课文的没有编在课本里的结尾,小女孩在外公死后的第二周也不幸因车祸而死,妈妈把小女孩的角膜也捐了出去。读着结尾我留下了眼泪,几个女孩也留下了眼泪。此时,我与孩子们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撞击。我想心灵的撞击之后,一定会有心灵感悟的升华。

我希望自己能经常上出这样的自己也为之震撼的好课。

篇4:经典教学反思

师:我们来看看,四季藏在哪里呢?师一一课件出示四季图。一是春景图,让学生上前点击花丛。点中即念出一句快板:“春天藏在花丛中”。然后依次点出“夏天躲到草帽下,秋天钻入谷堆堆,冬天缩进棉褂褂。”然后教师就让学生念快板。

透析: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节奏,就采用快板引入。按理这也未尝不可。但是,这要看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参与。快板也只是节奏训练的“拐棍”,学会“走路”后应及时丢开。如果教师让学生把创编出来的歌词也要用快板念出,在唱歌之前也先念上一段快板,使歌曲的学习显得不伦不类。既分散了学生的关注点,又人为增加了学习歌曲的难度,减弱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如果只从自己的喜爱出发,闭门造车,全力打造。那只会“剃头担子一头热”。

对策:对于歌曲节奏的处理,应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知。而不是单调机械地操练。可让学生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辨听节奏。通过自听自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节奏。因为节奏毕竟是歌曲的骨架,而不是全部。

篇5:经典教学反思

老师教唱完歌曲《捉迷藏》后,让学生根据四季的特点,创编歌词。原来的歌词是:“春天藏在花丛中,夏天躲到草帽下,秋天钻入谷堆堆,冬天缩进棉褂褂。”这段歌词运用拟人手法,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充满童真童趣。

而老师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浪费时间,一共只发了四张纸,让大家分组创编。创编结果如下:春天我们去赏花,夏天游泳多快乐,秋天粮食大丰收,冬天我们打雪仗。学生创编的歌词,成人味十足,缺乏个性化。没有真正地表达出自己对四季的真情。

透析:主要原因是没有为学生创设创编的空间,留足创编的时间,激发出学生创编的情趣。正因为学生缺乏创作时空,教师仅仅是把它当作教学任务来完成。从而造成了“昙花一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对策:教师在开发课程时,不能从抽象的问题出发,而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顺应学生的生活生态,以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经验为蓝本来设计课程,构建生活的课堂。可让学生说说“春、夏、秋、冬除了藏在歌曲里的这些地方,还会藏在哪儿呢?”。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进行创编。使创编带有强烈的个体体验和感受,凝结童趣,张扬童真。

篇6:经典教学反思

实习这么长时间了,上课出现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这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做法。

自从实习以来,自己一直是走在教师的生存阶段,更加关注的是自己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接受自己。所以呢,我便把更多的心思和努力放在这个上面,对他们是大爱有加,结果造成了他们有些无法无天,甚至个别作业不知上交。课文不知背诵。我越来越觉得这与我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的所谓的“爱”。

我这几天一直在考虑,我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思考方式,应该是用“严爱”而不是“慈爱”。因为慈爱,他们变得没有压力;因为慈爱,他们变得没有自觉;因为慈爱,他们变得有些无法无天。因为他们认为,老师爱我,即使我有错了,老师也不会怎么着我。所以,上课的时候,即使我让他们站着,也丝毫不会有什么悔改,面对这样,我是好话说尽,手段用尽,我不知所措了。

我应该适当与他们保持距离,让距离产生师生情,让距离磨灭他们慵散的毛病。现在学生积极性成为了主要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了重中之重。理论上的好多知识我运用了好多,但是理论毕竟是理论,在实践上还是有许多的差距。

我将要改变一下我这个教学方式,期待一个我期待的课堂。

篇7:教学反思浅谈

本文根据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围绕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内容、方法。提出了在数学教学解题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自我发现、自主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所特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达到使自觉将这些基本原理运用到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这一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

云南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一年有余。在课改实验中,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有各种思维的碰撞,穿插着同行间争辨的火花。而正是这些体念、碰撞与火花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聚焦于课堂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张奠宙教授,在透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把握数学实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看学生是否理解数学本质,是否掌握了数学知识,是否形成数学能力。我们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取其精华,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并形成能力,不但需要教师讲解引导,而且对教师的讲解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课堂应是充满火热思考的课堂,而不是游离于数学本身的表面形式上的活跃和探究。而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中概念性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需要学生对每一个数学概念构造自己的理解,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讲、解释、或者企图去传送知识,而是为促使学生进行心智建构,适时、适度、适法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坐标轴上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对函数定义进行反思,并透过函数定义的文字,用已有的知识去构造对函数概念本质的自我理解。

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它的各种思维方法不仅存在于数学之中,而且也存在于物理学、化学、甚至人文学科中,都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弗赖登塔尔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类:思辩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思辨性知识适合“探究”方式学习。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中经验的知识如:无理数,复数、函数、公理化方法等,学生日常经验得不出这样的数学思想;象无理指数幂,为什么要使用弧度,线性规划求解等难以证明的知识,以及对数运算、向量运算,三角恒等变换这些主要是记忆的程序性知识不宜“探究”,学生适用“接受性”学习方式。这类似于语言的学习,方法是记单词,熟语法,多练习,而数学的学习也要多注意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数学中思辨性知识是指“怎么想”、“怎么做”的,它的本质是指个人的理解力和领悟性,存于个人经验的体验中,又嵌入于实践活动,只能在探究活动中通过体验去意会升华,对这种知识学生适用“探究”方式学习。

个人程序性知识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就内化为方法性知识,而方法性知识的理解和领牾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类型的知识,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主要是交流合作。教师和全班学生互动讨论,也是一种师生交流合作地学习。但数学是个人思考的学科,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维、独立思考,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的互动。那么教师怎样提问呢?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题,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或在解题策略的“关节点”上,或在知识间联系的“联结点”上,或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提问。好的提问就是“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另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由于思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没有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表面热闹的合作学习是形式上合作,是没有意义,也没有实效的。要提高合作学习实效,需要课堂内外合作结合,教师还必须正确面对合作中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平等还是独裁,是独立思考还是照抄别人等问题,及时地给予指导,把内容和要求交代清楚。《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如在《数学(必修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学习时,为了加强对斜率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并思考《魔术师的地毯》问题,把想法在组内讨论,然后选出一人在课堂上交流思辩。这样有了课前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课堂上的交流合作就能节省时间,又能深刻理解交流问题的实质,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和合作效果。

新课程提出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课堂“舞台”上的“导演”,是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但学生的日常经验还不能支撑全部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把隐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数学的文化价值点穿,帮助学生体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数学解题意境,学生才会喜欢数学。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通性通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聪明的人从结果开始”。通过对结果的反思,就能发现和纠正运算中失误之处,或对解题合理性进行检验,找到症结所在,然后作出适当的补充和调整。

篇8:教学反思浅谈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在课改的大环境下,对教师工作绩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教育由职业化倾向专业化,同时教师培训理想化要求将教师理论知识之“所倡导的理论”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Qsterman,1993将教师理论知识分这两类),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学反思如今备受关注,已成为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自我、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是教师转变成专家型教师和实现教师职业化的关键。

教学是一门追求完美的艺术,也因此它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教师的教学反思之于教学便如泉眼之于清泉。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假的无效的教学反思,诸如“我今天上课了,学生反应不错”、“今天上课没讲完”、“不会写或不想写,百度一下填到教学反思这一栏得了”等等,这些反思或是形式的、肤浅的、应付的、发现了问题却没有教学改进的、或是不知所措的,都是假的无效的教学反思。究竟怎样才能进行有效地教学反思呢?鉴于此,笔者在查阅文献、课堂观摩、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本文。

二、有效教学反思之准备阶段

教师要实施好教学反思,前提是做好准备工作,即知识准备和情感准备。

1.知识准备

首先要知道教学反思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学反思角度包括:课堂导入、课堂讲解、课堂提问、课堂活动、课堂结束。反思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异,同时探讨处理其背后影射的教育目的、教育行为后果、伦理背景、教育方法、原理等更宽广的问题。

例如,课堂导入的技能反思的角度:一是能引起兴趣、集中注意力;二是自然导入课堂,衔接紧密恰当;三是紧密联系新知,目的明确;四是确实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五是讲话感情充沛、清晰;六是导入时间把握合理、紧凑。

例如,讲解技能反思的角度:一是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二是抓住关键词句段、讲解准确无误;三是清楚展示讲解过程、方法恰当;四是语言清楚、有说服力、感染力;五是运用提问、谈话与学生呼应、相互作用好;六是不断激励学生,面向学生;(教学反思 )七是注意分析学生的反应、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深化理解。

例如,提问技能的反思角度:一是主题问题体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突出重点、难点;二是,提问框架合理,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三是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四是提问态度亲切、表达清楚、停顿合适。

其次,若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比拟教学反思,则x轴―时间(边上课边调整,或课后),y轴―空间,z轴―对象(学生、教师、或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同时教学反思也可以是分别以教师、学生、实践分别为x轴、y轴、z轴的交互过程。

最后,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了解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

2.情感准备

首先,我们要接受教学反思,它确实是好的,有利于改善教学、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接着,我们情愿尝试它,体会到它的妙处,进而爱上它,无它不欢。最终便实现这样的变化--“强迫性教学反思”→“主动教学反思”→“强迫性教学反思”(不教学反思就不习惯、不安、难受)。

三、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实施策略

Pen nington(1995:706)曾说:“只有当教师有动力、有能力尝试新的东西,并对尝试的新事物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反思,且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实践和思想时,持久的变化才能产生。” 其实,这种反思过程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该循环过程如下图。

教学反思的具体实施策略有以下方面。

1.反思日记

记录课堂教学中成功之举,其中包括:达到预设的目的、做法和措施,思想、原理、方法的渗透等;记录“败笔”之处;记录教学机智;记录学生的智慧;记录“再教学设计”.

反思日记形式多样: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和随笔式等,教师还可以创新。

2.课堂教学现场录音、录像

通过录音、录像,真实还原教学过程,捕捉细节,推敲过程,系统、客观、理性的分析现象形成的原因,探索对应策略,教师也可以认识真正的和隐形的自我,从而更好进行教学。

3.学生信息反馈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和心理为出发点,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活动、过程、组织形式及效果做出真实诚恳的评价,教师教学的优缺点更加清晰明了。教师可采用问卷、谈话、意见箱等多种方式采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的意见分为三种性质:合情合理、合情不合理、(可以做到,但不合理)、合理不合情(无法实现),教师要对学生的意见做出解释和说明,对于第二种性质的意见,教师要真诚接受,明确答复学生,并请他在日后监督自己的教学。

4.以学习者角度反思

每位教师曾经也是学生,学生时的经历能更好地帮助教师从学生角度设计、实施教学,不让你曾经不喜欢的、厌恶的甚至不幸的经历重演。

5.与同事专家交流、协作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邀请同事、“名师”听自己的课,评自己的课(不妨下请帖或事后送些温馨小礼物);听同事、专家的课,参与评价;就某些问题与同事、专家交流、合作。

6.网上社会性反思

反思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行为,群体的反思往往在深度、广度上超越了个体反思。也因此,社会性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网络交流,使用E-mail、留言板、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QQ、MUD,CSCL等,特别推崇CSCL.此外,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微型案例交流分享”、“科研沙龙”、“成果总结展览”等专栏形式开展网上社会性反思。

7.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升华

教育科研能力源于教学实践而又有超越和升华,只有依托教育科研,教师才能成为反思型、专家型教师。

8.加强监督

教学反思贵在坚持,加强行自我监督和学校监督。例如,教师上课前教案得经学校学科组长、教研处主任审核签字方可使用,授课教案经反思修改后再由教研处主任签字验收。

四、结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等客观方面的改革,而且是人的主观方面的改革。课堂不是单纯的课程实验场所,而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室。当今的教育要求教师以研究者身份进行教学实践,所以我们拒绝肤浅的形式的假教学反思,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反思,追求完美教育,达到教学最大化,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一定会得到快速、巨大的提升和超越。

篇9:教学反思浅谈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

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次性的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例如,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发现错误怎么办,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反思。而在具体学习中缺乏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探讨,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上“事倍功半”的结果。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

一、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二、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

“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三、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四、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视对结论的反思,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

六、要求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档案

学习档案包括一段时期内与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可以是数学作业本、考试试卷、课堂笔记、作业改错记录、考后分析表等汇编集,也可以是数学杂志、报纸及其它课外书籍等收集来的材料、记录等,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小结、数学学习日记等其它学习作品。学习档案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通过它,学生可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学习的进步,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确定个人发展方向和促进自身的成熟。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可以不断地回顾自己档案中的内容,并不断地改进它们,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之,作为初中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不可能一次性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而是必须要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才能全面、准确地完成数学学习过程.。而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最优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检验,自我发展。

篇10:教学反思浅谈

人文关怀即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关怀。不管这个人是怎样的人、他来自哪里、家庭地位如何等等,都应该给予应有的人文关怀。它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丰富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建设与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总之,人文关怀就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语文学科无论从其自身特点还是教育的终极目标,都与人文性息息相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关怀很有必要。因为初中阶段正是一个学生性格养成和能力创建的重要时期。但我们审视一下语文教育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长期以来着重关注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知识性,忽视了语文人文关怀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僵化成枯燥无味的文字游戏。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扼制了学习兴趣的萌发,不符合新世纪新型的育人理念。

语文教学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对“人”的探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培养能力之余,不能忽视对学生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要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引导学生求真、从善、爱美,使他们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当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哲学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但是,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在课堂上立足于课本,尽量延伸,运用好多媒体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教学的直观性强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所以建议课堂上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与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面对着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教育对象,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完成教学目标,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否把语文不仅仅当作一门纯粹的学科在教而把它当作是一个个生命个体所进行的具体而又丰富的生命张力?”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主体意识。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对待,千方百计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以感情换取感情,以心灵赢得心灵,充分展示每一个人的鲜明个性,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得到释放,并能够把获得知识作为真正的内在需要。

三、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初中生的意识还是停留在:因对学科老师的态度决定对该学科的主动性。所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堂上面带微笑,拉近师生距离。以博学多才让生敬叹,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以德服人,让生自主、积极的学习语文。

总之,让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自身的存在发展,对未来充满神往和想象,对人类怀抱一种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这是语文文学教育的魅力,更是语文教师的使命!

这是我学习“国培”的感悟,也是自己的一些拙见,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篇11: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教学反思

亿以上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和改写亿以内的数及求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教学我感觉到:

一、学习资源来源于学生

1.复习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首先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个含有两级的大数,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来,一生板演。根据学生举得例子要求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将不是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你能举例含有三级的大数吗?”老师的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大家争先举例,板书呈现出来。

二、重“迁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看,这些大数含有三级,你会读吗?这些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将它们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吗?对于学生举得例子中整亿的数,老师放手让他们自己改写(比较简单),改写后,说一说怎样改写的,应注意什么?

2.不是整亿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老师也是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时间,自己尝试做一做。汇报交流时,重点强调,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关键要看哪一位上的数是否满五?

总之,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知识,老师绝不包办代替,给学生留有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篇12: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友情”为学习内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力图充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会与人相处。

一、一点遗憾:

1、学生在用“wu”模唱《友谊地久天长》时,声音很美,但学生没有把模唱时的感觉贯穿到演唱中去,声音的位置偏低,显得声音不柔和。

2、学生在唱谱时,把歌曲第二、三、四乐句完成的较好,但在带入歌词演唱时完成的不是特别好,我觉得在带入歌词演唱过程中,也应把它作为难点来完成。

二、一些闪光点: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经历过的难忘的场景,使学生或悲或喜,情感得到释放,从而营造出氛围,为直观感悟音乐创造条件。这时学唱歌曲,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抒发与音乐形式、节奏自然产生共鸣,从而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建立情感与音乐形式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看心里话视频、教师的话视频,都是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体味友情的珍贵,情境与情感一致,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在本节课中学生完成了两种体验:练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学效果良好。

作为一名新老师,尤其是专业不对口的老师,如何上好课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

1、立足课内,联系生活实际,本节课由生活小常识引入,如蚊虫叮咬,痛痒难当,我们可以怎么办?学生众说纷纭,然后教师又给出许多止痒方法,接着分析止痒原理很自然的就引出了新课:《酸和碱的反应》,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预设中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学习空间,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方案,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想法是五花八门的,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这样就可以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3、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篇13:教学反思之三

教学反思之三

《合理使用零花钱》活动,以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作为研究材料。学生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不仅培养了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而且从活动中体会到家长劳动的艰辛,口袋中零花钱来之不易。可帮助他们自觉地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觉培养关心弱势群体的美好品质。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方法。

方法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梯次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案例设计中,我选择的是中年级初次接触采访活动或者没有接受过采访基础训练的.学生进行指导。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了解采访的主要环节,明确采访前的准备活动。认识采访提纲,能够独立设计、提出3个以上的采访问题。亲历采访全过程,能够简要记录、描述被访者回答情况。通过对自己零花钱使用情况的回顾,学生提高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借助采访活动的换位思考,认识到零花钱来之不易,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在调查统计活动中,养成合作能力及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态度。

采访调查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如果缺少对采访方法的有效指导,学生的调查活动往往会显得盲目无效。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呢?是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还是开展“专题活动”?通过亲身教学实践,我选择后者。因为“专题活动”更具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这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点。

篇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两则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说出各有各的好方法,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两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还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法和见解,才能总结出更好的计算方法。在这过程中还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人们生活在三维的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 … 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因此,在教学“认识图形”时,“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在观察物体时,可以让学生带着实物、玩具等,从不同角度去看,从中发现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图形不一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王二小》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江南》教学反思

月亮教学反思

十一月教学反思

教学案例反思

《Where Are You from》教学反思(精选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Where Are You from》教学反思,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